【Cyberpunk瀑布流中的阿基拉】#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重貼
33年前1988年7月16日上映的《阿基拉》開啟了Cyberpunk歷史性的新一頁,但往前追溯Cyberpunk這個類型轟然而生的真正「原爆點」則是1982年:
這一年,英國導演Ridley Scott剛剛完成他命運多舛卻立刻成為經典的電影《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美國科幻小說家William Gibson剛剛開始寫那部破天荒的Cyberpunk經典小說《Neuromancer 神經漫遊者》,日本漫畫家大友克洋剛剛開始在講談社「週刊Young」連載他的漫畫《阿基拉》。
「基本上所有的電影都是其他電影的副本。」《Ghost in Shell 攻殼機動隊》導演押井守說過。漫畫《阿基拉》、電影《銀翼殺手》、小說《神經漫遊者》之間互為副本的複雜關係更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
▇ Cyberpunk革命的第一槍:《銀翼殺手》
1982年6月在美國首映、7月在日本上映的《銀翼殺手》是1982年這場科幻革命的第一聲槍響。
科幻文學史上非常有名的公案是:1982年科幻小說家Williams Gibson買了張票去電影院看《銀翼殺手》,開演20分鐘後他就嚇得逃出電影院。因為他發現自己已經寫了三分之一的小說《神經漫遊者》基本上就建構在幾乎一模一樣的世界觀中,自己的小說出版之後一定會被認定是《銀翼殺手》的副本。
Gibson立刻手刀衝回家裡,先後改寫了十二次,才在兩年後推出這本讓自己得到「Cyberpunk教父」封號的小說處女作。
多年後Gibson和Scott終於有機會碰面聊聊各自的靈感來源,才發現他們的世界觀「撞衫」的真正原因:他們都深愛法國漫畫大師Moebius筆下的未來世界。
《銀翼殺手》導演Ridley Scott不僅仰慕Moebius,事實上還和Moebius合作過。Scott先前已經延攬Moebius為《異形》擔任美術設計(劇本還是出自於Moebius名作《The Long Tomorrow》同一名劇作家)。本來《銀翼殺手》的美術也會由Moebius操刀,雖然最後因為檔期因素未能付諸實現,但《銀翼殺手》裏頭那些影響電影美學三十年的城市景觀和視覺風格仍然無處不是Moebius的影子。
另外一名大受《銀翼殺手》震撼的是大洋另外一岸的漫畫家大友克洋。電影在日本上映時大友克洋已經開始構思幾個月後要開始連載的《阿基拉》,許多視覺元素的重疊使得幾年後《阿基拉》電影在美國推出時被宣傳為「足以和《銀翼殺手》相提並論的霓虹城市夢魘」。
大友克洋不僅僅因為《銀翼殺手》而間接受到Moebius影響,事實上他早就是Moebius鐵粉,而且還和Moebius成為莫逆之交,一直都想改編Moebius的作品。《阿基拉》漫畫中那些有別日本漫畫傳統的誇張的線條構圖、陰暗的未來城市景觀、寫實的角色設計都深受Moebius的影響。2012年Moebius過世時,大友克洋還文情並茂地發文紀念他,說拜託Moebius先在天上等一會兒,以後天上重聚時哥兒倆再來把酒言歡話家常。
所以《銀翼殺手》或許是1982年Cyberpunk第一聲槍響,但顯然法國漫畫大師Moebius才是扣板機擊發子彈的那個藏鏡人。
▇ 失控生長的科技力量:《阿基拉》
「漫畫連載的時候我必須用每一期的內容去拓展城市的尺度和深度。但拍電影的時候就可以一次把這些元素結合起來,看起來更真實可信。」大有克洋回憶。《阿基拉》被拍成動畫時裡頭的東京已經比漫畫中更像《銀翼殺手》中的洛杉磯Cyberpunk景象,更多霧霾,更多霓虹燈,更多全像投影廣告的科技元素。
有別於《Star Trek 星際爭霸戰》那種明亮樂觀的科幻電影傳統,《銀翼殺手》和《阿基拉》的共同背景都是陰暗殘破的反烏托邦城市。
《阿基拉》的核彈末日景像尤其令人怵目驚心。
身為世界上唯一一個遭受過核武攻擊的國家,失控的科技力量一直都是日本動漫的熱門主題。大友克洋正是從他的兩個前輩身上取經:橫山光輝的《鐵人28號》和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都是在講科技在戰爭中的濫用以及在和平時代的其他用途。「28」這個關鍵字出現在《阿基拉》中不是意外,就像「ATOM」這個關鍵字出現在他另外一個漫畫《Fireball ファイヤーボール》中一樣。
日本一方面在戰爭期間成為核彈的受害者,戰後經濟奇蹟也受到核能發電的助益(然後多年後又因為核電再次成為核能的受害者)。戰後經濟奇蹟替日本帶來用不完的現金,連帶使得無論應用科技和城市建築都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瘋狂生長。
事實上史上最貴的動畫電影《阿基拉》也是這個幾乎病態的經濟奇蹟副產品,等到大友克洋下一次再為同樣造價高昂的《Steamboy 蒸氣男孩》找投資人時日本經濟已經泡沫化,募資已經是難上加難。
這種失控的生長之下,東京成為全世界最Cyberpunk的城市。
少為人知的小故事是:大友克洋在製作《阿基拉》電影期間邀請了「Cyberpunk教父」William Gibson從美國飛到到東京參觀他的工作室。
比《The Matrix駭客任務》早了15年就寫出虛擬神經網絡戰爭情節的William Gibson其實過著非常低科技的生活,連電腦長什麼樣子都還沒見過。他的高科技小說都是用最低科技的打字機完成的。他後來津津有味地回憶當年在大友克洋的東京辦公室親眼見到人生第一台傳真機透過電話線傳送圖形的不可思議,以及在任天堂公司參觀了最新的個人電腦的驚奇。在Gibson眼中,東京就是Cyberpunk大觀園。
▇ 城市神經網絡的資訊瀑布流:《神經漫遊者》
「現代日本就是一個Cyberpunk之都。日本人不僅深知這個特質,而頗樂在其中。我永遠記得我對澀谷的第一眼,某個年輕的日本記者帶我去那裡,他的臉沐浴在來自數以千計的廣告看板的陽光之中——那些高聳入雲、不斷爬行的廣告資訊流中,他興奮地說:『你看看!你看看!這就是《銀翼殺手》的城市啊~』真的就是,實在太顯而易見了。」Gibson回憶起他受大友克洋邀請前往東京的那個夏天。
他後來稱之為「Cyberpunk之夏」。
Gibson自己的小說《神經漫遊者》的故事開始於一個位於地底下的未來日本城市「千葉市」。「對我來說城市本身就是最具典型的科技。你要有足夠的物資和科技才能興建並維持一個城市,只有這時候我們才夠格稱為一個值得注意的物種,因為這時候我們的文化才真正變得多元化。」
《銀翼殺手》中2019年的洛杉磯是以東京、香港這些1970~1980年代正在爆炸性瘋狂生長的人造巨獸當成樣板。
《阿基拉》中2019年的新東京則來自大友克洋在1960~1970年代在東京街頭所見所聞。高中畢業就來到東京的大友克洋親眼見證了1964東京奧運過後東京經歷的激烈轉變,於是將學生示威、飆車族、政治運動、幫派份子、無家可歸的青少年以及另外一次誤打誤撞猜中的東京奧運放進2019新東京裡頭。詭異的是類似的事情其實也發生在2008年奧運前後的北京,如今輪到北京也成為一個病態生長的Cyberpunk之都。
這些新舊並陳、雜亂生長、社會緊張無所不在的城市孕育了1982年的《阿基拉》、《銀翼殺手》和《神經漫遊者》(雖然後者還要改寫12次才在兩年後出生),構成Cyberpunk 1.0的世界觀基礎。
好萊塢主流還要花十幾年時間消化、繼承這三個超前時代的作品中的世界觀,以及環境崩潰、身體改造、意識潛流、人類進化、人工智慧、托拉斯極權等等Cyberpunk議題,才終於產出好了萊塢自己的「副本」:Cyberpunk 2.0電影風潮的另一聲槍響——《駭客任務》。
---------------------------------------------------
《阿基拉4K》線上看:https://pse.is/3bd6gm
myVideo 影音隨看另外還收錄了今敏、宮崎駿、新海誠等經典作品。
立即加入會員:https://pse.is/3aftt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Happy Kongn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heck out our new experimental media project on https://kongner.com today. ------------------------------------------------------------------------...
「neuromancer」的推薦目錄:
- 關於neuromancer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neuromancer 在 不假掰讀者過日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neuromancer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neuromancer 在 Happy Kongn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neuromancer 在 神經漫遊者/神經浪遊者)... - Art Anew gallery & cafe 的評價
- 關於neuromancer 在 神經漫遊者(1984 小說) | Pinned Time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neuromancer 在 From Neuromancer to Snow Crash: Facebook's clumsy vision ... 的評價
- 關於neuromancer 在 Neuromancer gameplay (PC Game, 1988)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neuromancer 在 pnnl/neuromancer - GitHub 的評價
- 關於neuromancer 在 Neuromancer - YouTube 的評價
neuromancer 在 不假掰讀者過日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驚訝地發現那座張牙舞爪的山雖然險峻,但卻不若傳聞中那麼可怖。我不知道這該歸功於譯者與編輯做出的努力,或者是時代的嬗變,讓小說中許多令三十年前讀者難以理解的描寫,變得可親許多。畢竟,在穿戴式與沉浸式裝置儼然將成為下一世代的娛樂潮流之時,小說主角凱斯與人工智慧「神經喚術士」的相遇場景,也就不再那麼難以想像;而罪惡如巴比倫的城市「自由面」、萬事皆可買到的「午夜儒納.凡爾納街」與最終對手居住的堡壘「雜光別墅」,儘管在描寫上有其目眩神迷之感,但若以遊戲概念去思考,本質上卻也令人驚異地相似。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9/08/200908-neuromancer/
neuromancer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宥:
終於讀完Cyberpunk的經典小說《神經喚術士》(Neuromancer)了!!!
沒有讀過小說還真的不知道,原來Cyberpunk的世界可以這麼迷幻、這麼讓人目不暇給;而不見得總是電影【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那樣的陰鬱灰暗。
事實上,「賽博龐克」世界的本質,就是「嘈雜」與「混亂」。不過在我們看到的不少電影裡,這是許多創作者都忽略的元素。
我甚至都懷疑作者是嗑藥嗑嗨了才動筆的(笑)
不過,我還是必須說這部小說真的不好讀!
除了威廉·吉布森本來就很跳躍、破碎的敘事之外,台版的翻譯我總覺得也翻得不甚理想。不知道有沒有已讀過的讀者也跟我有一樣的感受?
《神經喚術士》-破碎的世界,何為真實?
(Neuromancer,1984)
故事講述一名流浪在千葉市的落迫駭客凱斯,某天突然接到了一項神秘的任務,要和喪失人格的前軍人阿米提、身體就是武器的女打手莫莉,一起到世界各地搜集夥伴(包括一個被存在硬碟裡的老駭客、一個可以任意創造「幻術」的魔術師)、組隊上太空;而任務的目標,竟是要到世界上最凶險、最病態的大家族裡,去解放有史以來最強大的AI人工智慧!這個奇人異士所組成的團隊中,各自的背後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與盤算?凱斯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有辦法順利地化險為夷,全身而退嗎?
我們若完全剝除小說中的世界觀、各種想都想不到的設定,其實這就是一個帶有偵探懸疑色彩的冒險故事。如果要跟不熟悉的讀者簡單形容的話,你就想成電影【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1995)加上【創:光速戰記】(Tron: Legacy,2010),然後再眼花撩亂個十倍這樣。
(我都懷疑【攻殼】電影版最後,AI的意識與草薙素子融合的這個想法,有受本書的影響)
然而,正因為這些威廉·吉布森置入的那些細節設定,才能夠奠定本書的歷史地位。書中的許多情節顯然都在挑戰我們對於「人」為何物的思考。
男主角凱斯,由於能在網際空間(Cyberspace)大顯身手、暢行無阻,因此覺得肉體只是累贅的皮囊;相反,他的師父迪西·平線(The Dixie Flatline),只有意識被存在硬碟裡,完全沒有肉體,反而覺得活著沒意思。至於隊長阿米提,雖然肉體與意識都健全,可是他人格已經偷偷被電腦給抽換、重塑了,這樣他還算是「他自已」嗎?女主角莫莉曾經去做過某種特殊的賣淫工作,「肉偶」,當她在與客戶性交時,她植入的晶片會讓自己完全失去意識,也不記得發生過甚麼事,這樣是不是也不算「她」真的在出賣自己?
這個世界的有錢人們可以透過例如整形手術、冷凍睡眠技術……等科技來到達永生;然而活得太久的權貴,例如塔希爾-艾希普(Tessier-Ashpool)家族,則漸漸地成為如癌細胞一般,不斷增長、行屍走肉的畸形。(所以三代珍才想要改變這亙古循環的家族命運?)
這些非比尋常的、對未來世界的假設,可以說是「後現代」以來,對於人們習以為常的,以人類為中心的「人本思想」之質疑。事實上我們也發現,在這在資本主義的社會底下,任何的宗教信仰皆被「金錢」所取代;古典時代中所有的「神聖性」、「價值」都消失了,換上所謂的「價格」。於是乎,沒有什麼東西是真實、不能被科技取代的,沒有什麼是不能被假造、被商品化的,包括身體命、靈魂,乃至於「自我」的存有都顯得廉價、不甚實在。那麼,也就沒有什麼事是真正重要的了。
這種對人類社會的悲觀預言,正是「賽博龐克」(Cyberpunk)的精隨所在。
整個故事中最有趣的一個情節,就是當主角凱斯即將要突破AI的防火牆,準備要擊敗這強大的人工智慧時,他被的意識卻被AI傳送到了一個虛擬空間。在那裡,他遇到了之前曾經背叛他,還因此身亡的女朋友琳達。原來AI的保護自己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是把已死去的琳達的意識囚禁在這裡,希望凱斯因此被留在這個溫柔鄉之中,不再繼續進攻。身為讀者的我們也知道,琳達對於凱斯的愛情,基本上已經是整個故事中少數的貨真價實情感了,琳達是書中唯一真正在乎凱斯的人。沒想到, AI竟還是高估了「愛」的力量,凱斯毅然決然地拋下了愛人,完成任務,並在結局時,一個人回到一開始的千葉市,繼續過著空虛的生活。
當然,這個情節其實有兩種解讀方式:第一種就是如我說的,對男主角而言,連唯一真實存在過的這份「愛」,他都徹底否認,因此他才能繼續在這瘋狂又無情的資本社會中繼續存活,繼續孤獨而庸碌的苟活;另一種看法是,凱斯其實沒有放棄這份愛的真實性,可是他知道這個虛擬世界畢竟是一種「假象」,所以這本來厭惡肉體的駭客,在最後一刻改變心意,選擇了「現實」。
諸如此類,這本書的每個概念、每個設定,雖然有時作者都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但若仔細去挖,書中隨便哪個部分都可以被發展為一部作品或一個哲學議題去深入探討。以我自己的觀點,比起「文筆」或是「故事的技巧表現」,《神經喚術士》價值在於威廉·吉布森創造了一個非常有啟發性、值得其他創作者去拓展的一種世界觀。
不過,我還是必須說,這部小說真的不好讀!
一方面,作者威廉·吉布森在小說內放入了許多艱澀難懂的詞彙,太多奇怪的名詞來形容各式場景、器物或是網際空間裡的景色,很多細節的描述看了好多遍還是讀不懂。
而且,小說的敘事也時不時的會在現實世界與網路世界之間切換跳躍,甚至今昔穿插、虛實交錯。尤其是每次他們出任務時,凱斯一方面要在現實中作業,一下在網路中進行駭客工作,偶爾還會跳到女主角的意識中看看前線發生什麼事,讀者一個不注意可能就無法跟上了。
台譯版書末,林建光教授的解說中寫到,閱讀本書會有種「失去重力的暈眩感」,林教授有其中肯之處;但對我而言,讀《神經喚術士》,比較像是被過量的資訊給疲勞轟炸、過度的感官刺激,長時間的目眩神迷,導致得讀者容易疲乏、渙散。事實上,這不正好是威廉·吉布森所想像的未來世界嗎?「賽博龐克」世界的本質(這是許多創作者所忽略的),就是「嘈雜」與「混亂」。
作為一部賽博龐克風格的開山鼻祖之一,出了在世界觀設定上讓讀者感到陌生之外,連敘事形式也盡可能地去表達那種破碎、失序與混雜,雖然讓一般讀者為之卻步,卻是不可多得的一種前衛嘗試。(本書寫成於1984年,但如今看來仍然太前衛)
當然,本書難讀還有另一個因素,就是台譯本的翻譯,我覺得並沒有那麼理想的把一些術語及口語表達,轉譯得足以讓讀者理解。我相信他已經努力地翻得好懂了,且成果也還不錯,但就是不夠好。有興趣的讀者建議可以搭配原文版本或是大陸譯的《神經漫遊者》一起比對閱讀,可能更有助於理解文意。
p.s看了這本書才發現,原來「賽博龐克」風格還跟「嬉皮」的精神,還有點相通呢!也確實啦,「嬉皮文化」與「賽博龐克」對於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等社會批判,還有那種「頹廢」、「絕望」感,都是殊途同歸的;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作者也是拿故事中的嬉皮國度「錫安」的快樂祥和,與塔希爾-艾希普家族的邪惡與死亡進行對比,預示著人類未來走向的兩種極端結果。
#宥編導讀 #Neuromancer #WilliamGibson #SprawlTrilogy #SciFi #Cyberpunk #自製封面
延伸閱讀:
【創:光速戰記-一個目眩神迷的世界,一場無趣乏味的旅程】
https://www.facebook.com/…/a.17294567670…/2663490623684767/…
【阿基拉-那頭資本主義怪獸,正失控地膨脹著……】
https://www.facebook.com/…/a.13747545358…/3101911519842673/…
【攻殼機動隊 - 如果連「自我」都是駭客的囊中物】
https://www.facebook.com/…/a.13747545358…/1485408378159670/…
【銀翼殺手2049 – 後現代的破滅】
https://www.facebook.com/…/a.13747545358…/1683404451693394/…
【賭城風情畫】經典台詞
https://www.facebook.com/…/a.16774337022…/3234387439928413/…
neuromancer 在 Happy Kongn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Check out our new experimental media project on https://kongner.com today.
------------------------------------------------------------------------------------------------------------------------------------------
⇀HappyKongner 香油錢錢箱在此:https://streamlabs.com/happykongner
⇀HappyKongner Payme Link (Only for Phone):https://qr.payme.hsbc.com.hk/2/GDM5B4TbjP7ZL66jN4Awve
⇀HappyKongn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appykongner
⇀HappyKongne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appykongner/
⇀米迦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icahcheng/
(Kongner有關道尼嘅「三不一沒有」原則:不主動要求;不鼓勵追求;不抗拒收受;弟兄姊妹沒有必要道尼的理由,所以大家隨緣樂助,切記係唔收八達通,多謝大家支持)
----------------------------------------------------------------------------------------------------------------
資料來源:
Hassler, D. H.,& Wilcox, C (2008) New Boundaries in Political Science Fiction,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Hassler, D. H.,& Wilcox, C (2011), Political Science Fiction,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Murphy, G. J.,& Vint, S (2012) Beyond Cyberpunk: New Critical Perspectives, Routledge
Harari, Y. N. (2018)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Harper Perennial
McFarlane, A.,& Schmeink, L.,& Murphy, G (2019),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Cyberpunk Culture, Routledge
Zuboff, S (2020),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PublicAffairs
----------------------------------------------------------------------------------------------------------------
如果對於呢條片有咩意見,請多多指教。
我哋會竭盡全力做到最好。
如果你哋睇完之後鍾意嘅話,我哋希望你可以同多啲人分享!
我哋嘅圖片同影片大多都係網上搜尋到嘅資源。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哋。
All videos on this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riticism, research, scholarship, teaching, comment, and news reporting.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
#Cyberpunk #數碼龐克 #Cyberpunk2077
neuromancer 在 神經漫遊者(1984 小說) | Pinned Time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Mar 21, 2018 - Neuromancer (1984 Novel) | 神經漫遊者(1984 小說) | Pinned Time: 20150330 (Taipei Time) ... <看更多>
neuromancer 在 From Neuromancer to Snow Crash: Facebook's clumsy vision ... 的推薦與評價
The concept predates “Snow Crash” and was popularized as “cyberspace” in William Gibson's groundbreaking 1984 novel “Neuromancer.” There are ... ... <看更多>
neuromancer 在 神經漫遊者/神經浪遊者)... - Art Anew gallery & cafe 的推薦與評價
Neuromancer (中譯:神經喚術士/神經漫遊者/神經浪遊者),是William Gibson在1984年所創作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同時也是蔓生都會三部曲(Sprawl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