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唔應該講「我舊時都係咁捱嫁啦」》
相信90後或00後對「我舊時都係咁捱嫁啦」呢句說話絕不陌生。
近十幾年醫學發展愈來愈逢勃,對病人和醫護權益亦愈來愈重視,例如實習醫生要3日1call、on call要28-36小時、護士病人比例1:14-18等等一直都被批評。不少新世代醫生護士都會lobby system reformation令工作環境更人性化更友善,改善病人權益。
但是!!!我們總是會聽到上一代前輩們以奇異的眼光看我們,以下對白大家定必不會感到陌生
「班後生愈來愈唔捱得」
「當年邊有抽血員、我一個人要抽哂成個病房嘅血」
「當年我實習醫生已經做chest drain、LP、BM 等等,班後生依加做咁少又要supervision,一代不如一代」
「當年邊有post call half day、邊有咁多teaching session,依加d trainee已經好幸福」
下刪幾十種當年醫護有多勇猛而新世代有多whiny $ sheltered又唔捱得又嬌生慣養。
時移世易,的確相對以前,醫護待遇好了小小,但是廿年後的今日,我們可以講
「廿年前邊有咁多paper work,咁多張assessment forms?」
「廿年前邊有咁多”醫療事故”會有議員開記招響你全名鞭屍+蘋果A1頭條?」
「廿年前邊有咁多資助基金要assessment + 填無限張form?」
「廿年前邊有holistic care同biopsychosocial呢個概念?依加興MDT同allied health input去做best possible care,難度不用花多點時間?」
「廿年前authoritative care,醫生叫病人做咩佢地都會做,依加要shared decision + fully inform個病人做同唔做嘅風險,都係要時間。」
「廿年前讀醫學院好多病同藥都係mechanism poorly understood,依加淨係novel agent for cancer & autoimmune + pathway都已經係兩個世界」
無錯,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大家的觀點與角度注定都不會同。以前一路都咁運作不代表我們要接受,時代要進步,我們對醫護的職安健和病人權益的想法都要一齊進步。
你覺得一個24小時沒有睡覺的實習醫生去幫病人做入侵性檢查是合理的事情嗎?
你覺得一個醫生巡房或門診只能花3-5分鐘(連開藥+documentation)做得到biopsychosocial + holistic care嗎?
你覺得到2020的今日仍然3日1 call + on call 28-36小時對醫生的精神和身體健康無問題嗎?
踏進2020年的今日,我們不能再舊時舊時舊時,舊時中HIV注定變AIDS再等死,今日都起碼講緊Depot PrEP / 全民Truvada PrEP / PEP,感染後治療都可以U=U, normal CD4 + normal life span。你Stage IV metastatic lung cancer大概都會想用新世代TKI / immunotherapy而不會想用「舊時的化療」吧?
我們不是廢青,我們只是渴望改變這崩壞中的醫療環境、令醫護和病人的生活變得更好。而這份責任我覺得無論邊個世代的人都應該一同負擔。
#唔好再舊時舊時舊時
#MetastaticCa都可以completeremission
#點解個制度唔可以隨時代改變
—————————————————————
另外如想細閱真科學和偽科學的產品review或Exclusive文章可考慮訂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nforsun
題材:補健品、防疫用品review
- 科大殺菌塗層MAP-1、次氯水、Zoono、Oo Airject、BioEM、光觸媒、空氣清新機
- Co-Q10、葡萄糖胺、Manuka Honey、魚油Omega-3、濕疹保濕膏、賢者之食卓、腦專加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