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A棄用後受影響最大的遊戲類型是??】
這張來自於Mobiledevmemo的圖蠻有趣的,也說明了哪種遊戲類型在明年IDFA棄用後會受到最大影響。
首先,以特定區隔的高品質用戶為主要導入目標的重度遊戲手遊將會影響最大,因為IDFA棄用後將無法追蹤。不過這是歐美的狀況,在單一市場如台灣,電視廣告+預算砸下去鋪天蓋地管你什麼A都通了。
第二,以廣告收入為主的遊戲影響也會很大。雖然這類遊戲的廣告採買以范用戶為主,不太需要針對用戶進行定位,講求最低CPI,但其廣告變現收入的計算,也就是eCPM,還是需要針對用戶進行定位。給高價值用戶看廣告,eCPM會較高,而無課玩家看廣告能帶來的收入就較少。當IDFA棄用後,廣告中介無法分辨用戶品質,自然就沒有高價值用戶,整體的eCPM就會下滑。
因此單以廣告變現為主的遊戲,預期將受到不小的影響。
最後,因為廣告的單價下滑,追求人數為主的輕度休閒遊戲,如三消遊戲,有可能是最大贏家。這類遊戲不求高品質用戶,因此不受廣告無法定位影響;他們追求長線付費,廣告僅佔部分收入,因此也不會受到廣告單價下滑而影響收入。
感覺蠻有道理的,不過遊戲業最不缺的就是意外,不是嗎?
#明年就知道了
#誰先找到破局的方法誰就能拿到市場紅利
#IDFA對遊戲的影響
#No218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idfa對遊戲的影響」的推薦目錄:
- 關於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飛鳥涼不涼的遊戲營運觀察小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新聞] Facebook登報槓上蘋果!遭iOS限制的IDFA是什麼 ... 的評價
- 關於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新聞] Facebook登報槓上蘋果!遭iOS限制的IDFA是什麼 ... 的評價
- 關於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Facebook登報槓上蘋果!遭iOS限制的IDFA是什麼?為什麼 ... 的評價
- 關於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腾讯Facebook向苹果投降,后IDFA时代游戏营销走向何处? 的評價
- 關於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蘋果新規對facebook影響真的很大嗎? 的評價
- 關於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新聞] Facebook登報槓上蘋果!遭iOS限制的IDFA是什麼? ... 的評價
- 關於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廣告主必看!iOS 14 衝擊Facebook 廣告,五大影響 的評價
- 關於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广告商,如何为Facebook广告效果下跌做好准备 的評價
- 關於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Facebook 舉辦關於Apple 和#039;s IDFA 的網絡研討會 的評價
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新聞] Facebook登報槓上蘋果!遭iOS限制的IDFA是什麼 ...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來源:
數位時代 Business Next
新聞標題:
Facebook登報槓上蘋果!遭iOS限制的IDFA是什麼?為什麼能斷了千萬廣告商財路?
2020.12.22 by 極客公園
日前,Facebook在各大媒體刊登大字報控訴蘋果,指出蘋果對IDFA的限制,造成廠商難以
精準投放廣告、有壟斷之嫌。IDFA是什麼?又帶來何種影響?
12月17日,Facebook率先在《紐約時報》等媒體上刊登大篇幅的「大字報」,標題赫然寫
著:「 為了各地的小公司,我們決定站到蘋果的對立面。 」Facebook 表示,每個月都
有超過千萬個小公司,透過他們的重定向廣告工具來雇傭和觸及新客戶,而蘋果在iOS上
對IDFA(廣告識別碼)和程式追蹤的限制,讓小公司無法精準地投放廣告,使得以廣告營
利的平台以及其提供免費服務的商業模式遭到動搖。
Facebook為自家平台上的廣告業主發聲。
「 如果沒有重定向廣告,這些小公司的銷售額會銳減60%。 」Facebook談到。除此之外
,也質疑蘋果對程式追蹤用戶數據的政策,「這些都將迫使公司的商業模式,從免費模式
轉向訂閱制和其他程式內支付,後者都能直接讓蘋果獲利。」Facebook負責廣告業務的高
階主管Dan Levy直指,「 蘋果這麼做是『反競爭』的。 」
先前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因為繞過App Store的分潤政策,被下架了全民遊戲《要塞英
雄》,而Facebook也公開支援Epic Games對蘋果的起訴,「歐盟的《數位市場法案》(
DMA)也該為蘋果設定界限了……蘋果就是在利用自家程式生態傷害Facebook。」
然而,蘋果CEO提姆.庫克也罕見地在Twitter回應這些「指控」:「對被收集的數據以及
平台如何使用這些數據,使用者都應該有選擇權。Facebook可以和從前一樣,繼續在各個
程式和網站上追蹤使用者,iOS 14中的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只是要求他們先徵求
用戶的同意。」
在人人都對用戶數據被濫用而感到惶恐的當下,蘋果的回應顯得有恃無恐,彷彿只是想保
證使用者「知情同意」的權利。在使用者恐懼四散的潮流裡,蘋果傷害了什麼?又保全了
什麼?
仰賴IDFA數據養活的中小企業
若要明白Facebook為之出面的小公司是怎麼利用IDFA進行數據採集和精準投放的,我們需
要先瞭解IDFA這種綁定在iPhone上的識別碼。各大網路公司用這個識別碼來追蹤使用者行
為、記錄廣告投放所獲得的下載或購買轉化次數,而廣告主以此為基準,決定向各流量平
台支付多少廣告費用。
例如,用戶之所以在A電商平台瀏覽過某款商品後,打開B新聞頁面能看到同款產品的廣告
,正是因為A、B兩個程式讀取用戶iPhone的IDFA。此外,還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當用戶在
社群聊天室和好友提到奶粉,之後切換到電商App,便能看到與奶粉相關的商品,像是被
裝置「監視」著一般。
IDFA此程式收集用戶數據的「開關」,先前是預設開啟的。但在今年6月,這個預設生成
的契約被蘋果撕毀了。在iOS 14上,IDFA從「預設開啟」的狀態改為「預設詢問」,且是
在使用者打開App的初始介面上詢問。 業界普遍認為大部分的用戶都會選擇關閉,作為對
比,會主動將深藏的IDFA關閉按鈕找出來的人僅不到一成。
然而,大部分用戶的拒絕授權會讓IDFA變得「名存實亡」,蘋果對IDFA的「主動淘汰」,
給數位廣告行業擲下了一枚炸彈。例如,今年8月Facebook在iOS 14測試版上進行了小規
模測試,結果廣告收入出現了50%的斷崖式下跌。爾後,因各方強烈的反對聲音,蘋果宣
佈將相關更新推遲到明年年初。
蘋果宣佈對IDFA的更新政策後,使用者普遍持正面的態度,是因為對他們來說,先前數據
採集、交換和應用的過程像是一個封閉式的黑箱。用戶並不清楚自身的使用數據在哪個環
節被利用和共用,而科技公司也沒有直接、透明地公開流程。
這種「不透明」成為使用者的恐懼源頭,當適配的廣告出現在用戶的電子螢幕上,就會加
重部分使用者的恐懼心理。但需要注意的是,經過「變形處理」的數據共享是合理且合法
的生意。應用程式和平台在抓取數據、生成標籤、勾勒畫像的過程中,並不會顯示用戶的
名稱或樣貌,因為法律要求這些平台「使用個人資訊時應避免精確定位到特定的個人」。
在經過去標籤和匿名化的處理後,科技公司能獲取的,其實只是一個間接、群體的畫像。
對蘋果新政策幾乎是「一面倒」的輿論,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普通使用者對數位廣告乃
至提供免費服務的網路平台存在「誤解」。使用者之所以能夠享受平台提供的免費服務,
一部分是因為數位廣告系統的支撐供給,換句話說, 在合法的前提下,有營利需求的網
路平台原本就需要使用者拿自身的「數據」作為交換。
這個本該達成的共識,是不容易被使用者感知的,而用戶數據被濫用的風險,卻極其容易
遭致人們的反感。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蘋果對IDFA的限制就要正式生效了。另外,主流的瀏覽器也在逐步
停止對第三方Cookie的支援,Safari和Firefox目前已經預設禁用Cookie,而Chrome在
2022年之前也將停止支援第三方Cookie。
這些數據的獲取方式,都要被科技巨頭主動淘汰了。因使用者的不信任傾向,也讓獲取數
據的弊病被凸顯出來,一旦使用者在初始時不給予授權,那先前的廣告行銷策略也就失效
了。
對於Facebook所維護的利用大廣告平台進行投放的小公司來說,IDFA被限制意味著App無
法將收集到的數據回傳,他們沒辦法在不同程式之間找到同一位使用者,難以採取針對性
的廣告投放。然而,他們在短時間內也沒有替代方案,能更好的觸及潛在消費者。
蘋果背叛「行規」,間接促成新的格局
限制IDFA,並不是直接解決使用者被「監視」、「賣貨」的問題。事實上,人們收到的廣
告並不會減少,而是 廣告投放的精確度會大幅下降,用戶收到的廣告會更加隨機、不相
關。
早在兩年前,蘋果便設計了一套針對iOS的廣告追蹤架構SKAdNetwork,作為代替方案。它
與IDFA一樣,可以追蹤廣告投放的效果,但差異在於,SKAd不會追蹤特定的使用者或設備
,而是只追蹤「行為」。
但對於廣告業主來說,蘋果的替代方案只能達到瞭解點擊或安裝的廣告目標,他們不能將
使用者特徵的數據沉澱下來,也不能對安裝後的深度事件進行優化。因此,SKAdNetwork
依舊受到廣告平台和廣告商冷落。
蘋果為何背叛要「行規」,其問題的本質仍在於商業模式和產品策略的差異。「隱私」這
幾年向來是蘋果產品的「賣點」,在Safari瀏覽器上自動阻斷廣告平台對使用者長期的跨
網頁追蹤、把數據收集和處理都留給裝置本地處理,亦或是隨處可見的隱私提示……這些
安撫使用者的做法,無疑是奏效的。庫克在各種場合反覆表示,「 我們不會把顧客當成
產品(賣掉)。 」
但蘋果這種對通用識別碼的「淘汰」,也在悄然推動另一種行業格局的形成媒體大老
也同步開始打造自己的識別碼。掌握了大量用戶數據的Facebook、Google、阿里巴巴、百
度、騰訊、字節跳動等,隨即建造出自己的廣告平台,他們擁有帳號和用戶名稱體系可以
用來定位。而現在,廣告業主失去IDFA的數據,也只能更加依賴這些廣告平台的巨頭。
美國知名行銷技術平台LiveRamp鏈睿的亞太區總經理Frederic Jouve說道,「 媒體巨頭
有能力以自家的識別碼構建出生態系統,形成自我保護和相對封閉的圍牆花園。 」同時
,那些收集到的數據也只能通用於自家的生態圈內,這無疑是將市場推向分裂與壟斷。
以中國市場為例,當廣告業主和品牌總是處於阿里巴巴或騰訊的選擇困難中,其實就是失
去了自主選擇的權利。
平台秩序的建立者也被動搖了!
隨著近年來使用者對數據安全的恐懼以及蘋果等公司對行業的「破壞」,也開始動搖平台
秩序的建立者作業系統廠商。
早在今年4月,小米就在自家的作業系統MIUI 12版本中推出「 照明彈 」的功能,它類似
於iOS 14的新功能,在應用程式查看使用者的剪貼簿、從後台獲取使用者的地理位置,或
者使用麥克風、鏡頭等功能時,該功能會觸發「攔截網」,向使用者發出提醒通知。在「
手機管家」應用程式中的隱私模組,以日記的形式來統計已安裝程式的操作行為,用戶可
以在這個介面關掉其認為被濫用的許可權。
小米MIUI 12的照明彈功能。
小米發現,這套作業系統上線後,開發者們一開始就向使用者要求最高許可權的次數正在
下降。「照明彈」功能確實為用戶提醒MIUI平台的App合法性,原本該讓使用者知道的資
訊,如今也被清晰地展現出來。
蘋果不久前更新了iOS 14.3,在App Store中建入App「隱私權」資訊。在具體的App介紹
頁面,使用者可以看到「隱私權」資訊會分為三個種類:「用來追蹤您的資料」、「會與
您連結的資料」與「不會與您連結的資料」。
截圖自網路
其中,「 用來追蹤您的資料 」是指App會收集使用者或設備的數據用於重定向廣告或廣
告評估。然而,「 會與您連結的資料 」不僅收集了這些數據,也會將這些資料與你個人
的身份連結起來,用於第三方廣告、開發者廣告行銷、分析、產品個人化等。「 蘋果曝
光了Facebook追蹤你的所有方式! 」,有網友在Twitter上列出Facebook長達十幾頁的
App「隱私權」資訊,不少人大呼叫好。
如同上述提到的LiveRamp鏈睿,也推出了第三方的解決方案ATS(基於身份驗證的流量解
決方案)。可以將這個過程理解為,在發起廣告請求時,識別碼被套上一個信封後,被發
送給不同的行銷技術平台。當它們拿到信封,讀取到不同的識別碼,藉此完成廣告的投放
。此外,這套方案允許使用者隨時中途退出,「GDPR和中國的《網安法》皆規定使用者有
權利選擇遷出,即停止授權數據方收集個人資訊,例如鏈睿官網上有一個Opt Out(退出
)的選項,用戶選擇Opt Out之後,我們就不會再獲得任何這名用戶的數據。」鏈睿表示
。
bleakstar via shutterstock
除此之外,也有新的技術在試圖解決精準行銷和用戶數據的問題,如聯盟式學習、安全多
方計算等技術能夠在不公開數據的前提之下,完成數據建模、提升AI水準。舉個例子,一
家公司擁有使用者的信用卡數據,另一家公司則擁有購房數據,二者可以在不知道對方用
戶數據的情況下,完成兩套數據的綜合和匹配。但實際上,許多中小企業無力採用這些先
進技術,高技術的門檻、昂貴的成本投入、有限的處罰措施,都是中小企業的阻礙。
科技公司該如何索取用戶的資料,而使用者又該怎麼給予,一切仍在動盪之中,形成新的
平衡。
責任編輯:文潔琳、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0662/facebook-idfa-apple-customer-privacy-po
licy
心得:這篇剛好整理了差不多是這一陣子有推出針對「隱私」的相關新聞,
當系統升級到 iOS 14.3 之後就可以查看 App 隱私權 項目,
或者也可以非蘋果系統打開 App Store 預覽網頁查看相關資訊,舉幾個例子來說:
Facebook:
Messenegr:
Line:
Telegram:
Signal:
另外在國際版小米手機似乎沒有照明彈QQ(升級後才發現),只有陸版或者EU版才有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2.185.20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608703553.A.84A.html
... <看更多>
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Facebook登報槓上蘋果!遭iOS限制的IDFA是什麼?為什麼 ... 的推薦與評價
日前,Facebook在各大媒體刊登大字報控訴蘋果,指出蘋果對IDFA的限制,造成廠商難以精準投放廣吿、有壟斷之嫌。IDFA是什麼?又帶來何種影響? ... <看更多>
idfa對遊戲的影響 在 [新聞] Facebook登報槓上蘋果!遭iOS限制的IDFA是什麼 ...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來源:
數位時代 Business Next
新聞標題:
Facebook登報槓上蘋果!遭iOS限制的IDFA是什麼?為什麼能斷了千萬廣告商財路?
2020.12.22 by 極客公園
日前,Facebook在各大媒體刊登大字報控訴蘋果,指出蘋果對IDFA的限制,造成廠商難以
精準投放廣告、有壟斷之嫌。IDFA是什麼?又帶來何種影響?
12月17日,Facebook率先在《紐約時報》等媒體上刊登大篇幅的「大字報」,標題赫然寫
著:「 為了各地的小公司,我們決定站到蘋果的對立面。 」Facebook 表示,每個月都
有超過千萬個小公司,透過他們的重定向廣告工具來雇傭和觸及新客戶,而蘋果在iOS上
對IDFA(廣告識別碼)和程式追蹤的限制,讓小公司無法精準地投放廣告,使得以廣告營
利的平台以及其提供免費服務的商業模式遭到動搖。
Facebook為自家平台上的廣告業主發聲。
「 如果沒有重定向廣告,這些小公司的銷售額會銳減60%。 」Facebook談到。除此之外
,也質疑蘋果對程式追蹤用戶數據的政策,「這些都將迫使公司的商業模式,從免費模式
轉向訂閱制和其他程式內支付,後者都能直接讓蘋果獲利。」Facebook負責廣告業務的高
階主管Dan Levy直指,「 蘋果這麼做是『反競爭』的。 」
先前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因為繞過App Store的分潤政策,被下架了全民遊戲《要塞英
雄》,而Facebook也公開支援Epic Games對蘋果的起訴,「歐盟的《數位市場法案》(
DMA)也該為蘋果設定界限了……蘋果就是在利用自家程式生態傷害Facebook。」
然而,蘋果CEO提姆.庫克也罕見地在Twitter回應這些「指控」:「對被收集的數據以及
平台如何使用這些數據,使用者都應該有選擇權。Facebook可以和從前一樣,繼續在各個
程式和網站上追蹤使用者,iOS 14中的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只是要求他們先徵求
用戶的同意。」
在人人都對用戶數據被濫用而感到惶恐的當下,蘋果的回應顯得有恃無恐,彷彿只是想保
證使用者「知情同意」的權利。在使用者恐懼四散的潮流裡,蘋果傷害了什麼?又保全了
什麼?
仰賴IDFA數據養活的中小企業
若要明白Facebook為之出面的小公司是怎麼利用IDFA進行數據採集和精準投放的,我們需
要先瞭解IDFA這種綁定在iPhone上的識別碼。各大網路公司用這個識別碼來追蹤使用者行
為、記錄廣告投放所獲得的下載或購買轉化次數,而廣告主以此為基準,決定向各流量平
台支付多少廣告費用。
例如,用戶之所以在A電商平台瀏覽過某款商品後,打開B新聞頁面能看到同款產品的廣告
,正是因為A、B兩個程式讀取用戶iPhone的IDFA。此外,還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當用戶在
社群聊天室和好友提到奶粉,之後切換到電商App,便能看到與奶粉相關的商品,像是被
裝置「監視」著一般。
IDFA此程式收集用戶數據的「開關」,先前是預設開啟的。但在今年6月,這個預設生成
的契約被蘋果撕毀了。在iOS 14上,IDFA從「預設開啟」的狀態改為「預設詢問」,且是
在使用者打開App的初始介面上詢問。 業界普遍認為大部分的用戶都會選擇關閉,作為對
比,會主動將深藏的IDFA關閉按鈕找出來的人僅不到一成。
然而,大部分用戶的拒絕授權會讓IDFA變得「名存實亡」,蘋果對IDFA的「主動淘汰」,
給數位廣告行業擲下了一枚炸彈。例如,今年8月Facebook在iOS 14測試版上進行了小規
模測試,結果廣告收入出現了50%的斷崖式下跌。爾後,因各方強烈的反對聲音,蘋果宣
佈將相關更新推遲到明年年初。
蘋果宣佈對IDFA的更新政策後,使用者普遍持正面的態度,是因為對他們來說,先前數據
採集、交換和應用的過程像是一個封閉式的黑箱。用戶並不清楚自身的使用數據在哪個環
節被利用和共用,而科技公司也沒有直接、透明地公開流程。
這種「不透明」成為使用者的恐懼源頭,當適配的廣告出現在用戶的電子螢幕上,就會加
重部分使用者的恐懼心理。但需要注意的是,經過「變形處理」的數據共享是合理且合法
的生意。應用程式和平台在抓取數據、生成標籤、勾勒畫像的過程中,並不會顯示用戶的
名稱或樣貌,因為法律要求這些平台「使用個人資訊時應避免精確定位到特定的個人」。
在經過去標籤和匿名化的處理後,科技公司能獲取的,其實只是一個間接、群體的畫像。
對蘋果新政策幾乎是「一面倒」的輿論,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普通使用者對數位廣告乃
至提供免費服務的網路平台存在「誤解」。使用者之所以能夠享受平台提供的免費服務,
一部分是因為數位廣告系統的支撐供給,換句話說, 在合法的前提下,有營利需求的網
路平台原本就需要使用者拿自身的「數據」作為交換。
這個本該達成的共識,是不容易被使用者感知的,而用戶數據被濫用的風險,卻極其容易
遭致人們的反感。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蘋果對IDFA的限制就要正式生效了。另外,主流的瀏覽器也在逐步
停止對第三方Cookie的支援,Safari和Firefox目前已經預設禁用Cookie,而Chrome在
2022年之前也將停止支援第三方Cookie。
這些數據的獲取方式,都要被科技巨頭主動淘汰了。因使用者的不信任傾向,也讓獲取數
據的弊病被凸顯出來,一旦使用者在初始時不給予授權,那先前的廣告行銷策略也就失效
了。
對於Facebook所維護的利用大廣告平台進行投放的小公司來說,IDFA被限制意味著App無
法將收集到的數據回傳,他們沒辦法在不同程式之間找到同一位使用者,難以採取針對性
的廣告投放。然而,他們在短時間內也沒有替代方案,能更好的觸及潛在消費者。
蘋果背叛「行規」,間接促成新的格局
限制IDFA,並不是直接解決使用者被「監視」、「賣貨」的問題。事實上,人們收到的廣
告並不會減少,而是 廣告投放的精確度會大幅下降,用戶收到的廣告會更加隨機、不相
關。
早在兩年前,蘋果便設計了一套針對iOS的廣告追蹤架構SKAdNetwork,作為代替方案。它
與IDFA一樣,可以追蹤廣告投放的效果,但差異在於,SKAd不會追蹤特定的使用者或設備
,而是只追蹤「行為」。
但對於廣告業主來說,蘋果的替代方案只能達到瞭解點擊或安裝的廣告目標,他們不能將
使用者特徵的數據沉澱下來,也不能對安裝後的深度事件進行優化。因此,SKAdNetwork
依舊受到廣告平台和廣告商冷落。
蘋果為何背叛要「行規」,其問題的本質仍在於商業模式和產品策略的差異。「隱私」這
幾年向來是蘋果產品的「賣點」,在Safari瀏覽器上自動阻斷廣告平台對使用者長期的跨
網頁追蹤、把數據收集和處理都留給裝置本地處理,亦或是隨處可見的隱私提示……這些
安撫使用者的做法,無疑是奏效的。庫克在各種場合反覆表示,「 我們不會把顧客當成
產品(賣掉)。 」
但蘋果這種對通用識別碼的「淘汰」,也在悄然推動另一種行業格局的形成媒體大老
也同步開始打造自己的識別碼。掌握了大量用戶數據的Facebook、Google、阿里巴巴、百
度、騰訊、字節跳動等,隨即建造出自己的廣告平台,他們擁有帳號和用戶名稱體系可以
用來定位。而現在,廣告業主失去IDFA的數據,也只能更加依賴這些廣告平台的巨頭。
美國知名行銷技術平台LiveRamp鏈睿的亞太區總經理Frederic Jouve說道,「 媒體巨頭
有能力以自家的識別碼構建出生態系統,形成自我保護和相對封閉的圍牆花園。 」同時
,那些收集到的數據也只能通用於自家的生態圈內,這無疑是將市場推向分裂與壟斷。
以中國市場為例,當廣告業主和品牌總是處於阿里巴巴或騰訊的選擇困難中,其實就是失
去了自主選擇的權利。
平台秩序的建立者也被動搖了!
隨著近年來使用者對數據安全的恐懼以及蘋果等公司對行業的「破壞」,也開始動搖平台
秩序的建立者作業系統廠商。
早在今年4月,小米就在自家的作業系統MIUI 12版本中推出「 照明彈 」的功能,它類似
於iOS 14的新功能,在應用程式查看使用者的剪貼簿、從後台獲取使用者的地理位置,或
者使用麥克風、鏡頭等功能時,該功能會觸發「攔截網」,向使用者發出提醒通知。在「
手機管家」應用程式中的隱私模組,以日記的形式來統計已安裝程式的操作行為,用戶可
以在這個介面關掉其認為被濫用的許可權。
小米MIUI 12的照明彈功能。
小米發現,這套作業系統上線後,開發者們一開始就向使用者要求最高許可權的次數正在
下降。「照明彈」功能確實為用戶提醒MIUI平台的App合法性,原本該讓使用者知道的資
訊,如今也被清晰地展現出來。
蘋果不久前更新了iOS 14.3,在App Store中建入App「隱私權」資訊。在具體的App介紹
頁面,使用者可以看到「隱私權」資訊會分為三個種類:「用來追蹤您的資料」、「會與
您連結的資料」與「不會與您連結的資料」。
截圖自網路
其中,「 用來追蹤您的資料 」是指App會收集使用者或設備的數據用於重定向廣告或廣
告評估。然而,「 會與您連結的資料 」不僅收集了這些數據,也會將這些資料與你個人
的身份連結起來,用於第三方廣告、開發者廣告行銷、分析、產品個人化等。「 蘋果曝
光了Facebook追蹤你的所有方式! 」,有網友在Twitter上列出Facebook長達十幾頁的
App「隱私權」資訊,不少人大呼叫好。
如同上述提到的LiveRamp鏈睿,也推出了第三方的解決方案ATS(基於身份驗證的流量解
決方案)。可以將這個過程理解為,在發起廣告請求時,識別碼被套上一個信封後,被發
送給不同的行銷技術平台。當它們拿到信封,讀取到不同的識別碼,藉此完成廣告的投放
。此外,這套方案允許使用者隨時中途退出,「GDPR和中國的《網安法》皆規定使用者有
權利選擇遷出,即停止授權數據方收集個人資訊,例如鏈睿官網上有一個Opt Out(退出
)的選項,用戶選擇Opt Out之後,我們就不會再獲得任何這名用戶的數據。」鏈睿表示
。
bleakstar via shutterstock
除此之外,也有新的技術在試圖解決精準行銷和用戶數據的問題,如聯盟式學習、安全多
方計算等技術能夠在不公開數據的前提之下,完成數據建模、提升AI水準。舉個例子,一
家公司擁有使用者的信用卡數據,另一家公司則擁有購房數據,二者可以在不知道對方用
戶數據的情況下,完成兩套數據的綜合和匹配。但實際上,許多中小企業無力採用這些先
進技術,高技術的門檻、昂貴的成本投入、有限的處罰措施,都是中小企業的阻礙。
科技公司該如何索取用戶的資料,而使用者又該怎麼給予,一切仍在動盪之中,形成新的
平衡。
責任編輯:文潔琳、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0662/facebook-idfa-apple-customer-privacy-po
licy
心得:這篇剛好整理了差不多是這一陣子有推出針對「隱私」的相關新聞,
當系統升級到 iOS 14.3 之後就可以查看 App 隱私權 項目,
或者也可以非蘋果系統打開 App Store 預覽網頁查看相關資訊,舉幾個例子來說:
Facebook:
Messenegr:
Line:
Telegram:
Signal:
另外在國際版小米手機似乎沒有照明彈QQ(升級後才發現),只有陸版或者EU版才有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2.185.20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608703553.A.84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