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華爾街日報
*【川普表示不會參加虛擬總統競選辯論】
美國總統川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本月原本將再舉行兩場辯論,但在川普拒絕參加下周的虛擬辯論後,該辯論計劃變得不確定,促使拜登競選團隊在第二場辯論的同一天在費城安排了一個會場活動。
https://cn.wsj.com/…/%E7%BE%8E%E5%9C%8B%E7%B8%BD%E7%B5%B1%E…
*【WSJ調查:43%經濟學家預期美國勞動市場要到2023年才會完全復甦】
《華爾街日報》對經濟學家進行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在新冠病毒繼續蔓延、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的前景以及美國總統大選結果面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美國勞動市場面臨著曠日持久的復甦。
https://cn.wsj.com/…/wsj%E8%AA%BF%E6%9F%A5%EF%BC%9A43%E7%B6…
*【美股升至9月初以來最高水準】
美國股市週四小幅上漲,達到9月初以來的最高水準。標普500指數上漲27.38點,至3,446.83點,漲幅0.8%,創9月3日以來的最高水準。
https://cn.wsj.com/…/%E7%BE%8E%E8%82%A1%E5%8D%87%E8%87%B39%…
*【歐佩克稱全球石油需求在2040年之前不會見頂】
石油輸出國組織表示,全球對原油的需求在未來20年內不會觸頂,對新冠疫情之後全球需求的看法比其他很多預測更加樂觀。
https://cn.wsj.com/…/%E6%AD%90%E4%BD%A9%E5%85%8B%E7%A8%B1%E…
*【美國政府就法院有關TikTok禁令的裁決提出上訴】
川普政府對聯邦法院有關TikTok的裁決提出上訴,法院的裁決阻止政府頒布對下載TikTok的禁令,政府認為這個中國公司擁有的影片分享應用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https://cn.wsj.com/…/%E7%BE%8E%E5%9C%8B%E6%94%BF%E5%BA%9C%E…
*【企業多元化招聘的數字目標受到美國政府審視】
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勞工部正在調查那些擁有聯邦合同、在聘用更多元化員工的承諾中包含具體數字目標的公司,認為這些數字類似於非法配額,有可能歧視白人申請人和其他群體。
https://cn.wsj.com/…/%E4%BC%81%E6%A5%AD%E5%A4%9A%E5%85%83%E…
*【華納媒體計劃通過重組行動裁員數千人】
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旗下的華納媒體準備進行重組,尋求將成本降低多達20%,因為冠狀病毒大流行導致電影票、有線電視訂閱和電視廣告的收入流失。
https://cn.wsj.com/…/%E8%8F%AF%E7%B4%8D%E5%AA%92%E9%AB%94%E…
*【新冠疫情加速經濟向輕資產轉型】
目前經濟中出現一種廣泛的轉變,價值越來越多地源自數字平臺、軟體和其他無形投資,而不是有形資產和傳統關係。
https://cn.wsj.com/…/%E6%96%B0%E5%86%A0%E7%96%AB%E6%83%85%E…
*【日本央行上調了對國內九個地區中八個地區經濟的評價】
日本央行上調了對該國九個地區中八個地區經濟的評價,但表示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的進展緩慢。
https://cn.wsj.com/…/%E6%97%A5%E6%9C%AC%E5%A4%AE%E8%A1%8C%E…
*【Waymo將在鳳凰城提供完全無人駕駛的網約車服務】
Waymo計劃在鳳凰城東谷地區為公眾提供完全無人駕駛的網約車服務。
https://cn.wsj.com/…/waymo%E5%B0%87%E5%9C%A8%E9%B3%B3%E5%87…
*【Facebook以虛假賬戶為由刪除與美國保守派團體有關的賬戶網絡】
Facebook稱,該公司刪除了一個與美國保守派政治青年團體有關聯的賬戶網絡,這些賬戶冒充虛假用戶來讚揚總統川普並批評他的民主黨對手拜登。
https://cn.wsj.com/…/facebook%E4%BB%A5%E8%99%9B%E5%81%87%E8…
*【現代汽車將召回逾2.5萬輛電動汽車】
韓國國土交通部稱, 現代汽車公司將因可能存在問題的電池召回逾25,000輛電動汽車,這些電池可能導致起火。
https://cn.wsj.com/…/%E7%8F%BE%E4%BB%A3%E6%B1%BD%E8%BB%8A%E…
*【中國金融科技公司陸金所擬在美國進行IPO】
據知情人士透露, 中國金融科技公司陸金所計劃10月底前在美國上市,目標是發售約30億美元的股票。
https://cn.wsj.com/…/%E4%B8%AD%E5%9C%8B%E9%87%91%E8%9E%8D%E…
*【中國長假旅遊景點爆滿,但消費者對支出持謹慎態度】
隨著疫情在中國基本得到控制,國內旅遊景點再次擠滿了遊客。然而,消費的全面復甦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https://cn.wsj.com/…/%E4%B8%AD%E5%9C%8B%E9%95%B7%E5%81%87%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3電視廣告 在 Rabbie 創業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摘錄]
“...... 結語:電視不會死。它只是換個樣子,換個方式。
這是我的老調,但也不是老調。
話說2016年, DMA報告指出數位媒體廣告量首次超越電視廣告量,黃金/死亡交叉首次出現。廣告投放板塊的移轉非常的清楚。但有趣的是,根據資誠2019-2023台灣娛樂暨媒體業產望報告:「2018年,台灣電視廣告量總收入年增率達到1.4%,中止連續三年下滑的態勢。付費電視可望協助台灣電視廣告總收入在未來五年,以1.7%年複合成長率走揚,並跨越10億美元大關。」
經走過低谷的電視產業,總有一天會融入各種新的技術,新的表現方式,把更有互動感的內容,帶進觀眾的客廳。當電視產業結合了網紅、互動、VR,然後,或許這一天已經來了。這一點,對於曾經身為電視圈一份子的我,不管是不是太過樂觀,但必須樂觀。
必須樂觀。Because the show must go on. ......”
2023電視廣告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世界法則已經影響了電視圈
第54屆金鐘獎,我坐在台下。然後我相信有一天,當我們再回頭看這份名單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一個台灣影視產業新舊時代分水嶺的時刻。無論在軟體(人員、文體)或硬體(設備、器材)都是如此。
至少我真心這麼認為。猜想評審們是不是這樣認為呢?但我希望你也是。
網紅將是演藝圈源源不絕的人才庫
話說回顧2016年金鐘獎典禮,吳宗憲直接點名當時聲勢很強的5組網紅:蔡阿嘎、這群人、林進、小A辣、亞洲統神等人,還呼籲電視圈要團結。後來呢,到了隔年,2017第52屆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場子裡的網紅YouTuber變成13組:黃大謙、阿滴滴妹、放火、千千進食中、小玉+笑笑、異鄉人、安啾+小安啾Venita、古娃娃+藏鏡喵、Meg今天穿什麼,啾啾鞋、壹加壹(ILLY and LEAN)、阿翰po影片等。
他們預錄的一系列bumper,作為金鐘獎廣告破口前的影片串場。這群網紅雖然沒有親自站上金鐘獎的舞台對著全國觀眾耍寶或展現才藝,但重要的是,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是象徵性地第一次踩入了傳產電視圈的場子。
兩年後,也就是2019年的今天,已經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網紅陸續進入傳產電視圈。網紅們主持或客串參與各類電視節目,從最大宗的綜藝類、戲劇、或是有特色的脫口秀與談話節目,甚至還有的成為新聞台的議題主角。或許這是金鐘獎有最多網紅活生生站在台上的第一次。先後登場的網紅包括:「這群人」茵聲、「眼球中央」視網膜、以及「一日系列」資深電視咖邰哥。他們或許與電視圈有些淵源,但這一刻,他們在這個場子的身份,是「大號網紅」。他們活生生地站在專屬於電視圈金鐘獎的舞台上,與主持人插科打諢。但其實,電視圈對這幾位網紅並不陌生:視網膜陳子見曾是華視的新聞主播;茵聲雖是於網路影片走紅,但坦言自己其實最早出道於電視選秀。
正處在風口上的網紅圈,將會是電視演藝圈源源不絕的人才寶庫。要成為網紅,得先自己在網路上練習,為自己凝聚聲量,給自己找到了支點與合適的社群標籤,養成垂直市場。其實這種「聲量」,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收視率」的變體。我想,或許很老派的「網路收視率」稱之,也不算離譜吧。老實說,直到現在,當我在向一些傳產客戶說明網紅的時候,我有時也會脫口而出的說,「像這樣的rating就很不錯」。
至於網紅們呢?大號網紅挾帶著分眾市場的高知名度而獲得電視圈的邀約,錦上添花,更加提振全國知名度,影響力更因此打開。但特別的是,可想而知,當網紅踏入了電視圈,從「分眾市場」走向「大眾市場」的那刻起,他們專屬的垂直粉絲、社群標籤也將會因此而有了變化。換句話說,就是「貨就沒那麼純了」。
「分眾」與「大眾」,本來就是艱難的選擇,卻又是必經之路。
內容第一法則:互動,互動,互動
很早之前我有講過「17Q」。它最早是搶答型益智遊戲,特別之處就是玩問答互動。「聲林之王」最早的內容型態則是歌唱PK競賽,玩的也是互動,包括投票、戰況等互動環節。另外,還有同樣也是即時互動益智節目的「一呼百應」。姑且不論三者製作成本規模的差別,網路硬體技術的難易程度,以及獲得三個獎項評審觀點的差異,(17Q是導播獎,聲林之王是綜藝節目獎,一呼百應是益智及實境節目獎),但這其中是有共同點的一件事,就是「線上與線下互動」。對電視圈來說,是「能不能讓不愛看電視的人也能參與?」對數位圈來說,就是「把電視觀眾撈到平台上來」。而這三個得獎節目,反映出的正是電視圈的技術焦慮。
第一個技術焦慮,是製播。
金牌導播李麗芳因為17Q而獲得非戲劇類節目導播獎。如何能夠同時同步控好一個節目在網路上與電視機前的鏡頭語言與影音節奏,這是非常高難度的技法。如同先前講到過分眾與大眾的問題。在製播節奏上,網路節目與電視節目,兩者也有分眾與大眾的問題。
第二個技術焦慮,是硬體。
三個節目運用的互動技術硬體各不相同,花俏各異。當然這也直接與成本有關。貴的硬體不一定效果好,便宜的硬體也不一定做不到。但要能夠克服硬體技術問題,需要更多的是數位產品的知識做為技術創意的基底,但數位產品與技術都變化的太快。這麼多年來,顯然這一向不是傳產電視的長才。
第三個技術焦慮,是內容。
從腳本的設計,到節目的主持、來賓人選,都是內容的一部分。這些人與這些橋段,能同時在電視與網路上吸引觀眾來互動、炒板子嗎?線上的互動,能帶來現下傳產電視度量成敗的收視率嗎?線下收看的收視率,又能在線上帶來互動率與轉換率嗎?這可能是製作人最深的焦慮。
說到內容的技術焦慮,就不得不提「我們與惡的距離」。編劇與劇組運用文字data mining產生腳本的過程,開創首例。關於這個「大數據劇本」實驗,在過去這段時間以來,已經有許多報導,在此不贅述。但若以結果論,要做出叫好叫座還能引發網路社群聲量與互動的內容,或許得獎名單的啟發是:傳產電視不能再忽視數位內容的數據力量。但節目創作流程要從「找靈感」走到「爬數據」,也需要很多的技術基底汰舊換新,像是social listening 與data mining。然而這些都需要投資。
左右眼各8K的VR來了:台灣特有種
創新節目獎得主,是公視與Funique VR Studio合製的「台灣特有種」。 這是台灣電視史上首次結合VR 技術拍攝製作的兒少生態節目。
VR 這個議題,我之前也稍微提過一些。無論是Facebook Occulus的VR規格,或是其他主流廠牌的規格,各有高下。大廠一路車拚,製作方也是一路摸索。那麼台灣呢?從2016年起,市面上開始出現各種「兩眼HD」的行銷實驗活動,以及「左右兩眼各4K」的電玩產品,ㄧ直到今天,我們看到足以在金鐘獎舞台上領取影視專業獎項的「左右兩眼各8K」,台灣的這條路可說走了三年。
如同受獎者所說,VR專案與組建團隊的機會,是因為文化部與前瞻計畫而有的。但電視圈的創作者,期待著更多如「前瞻計畫」這樣充沛的資源,讓更多創意十足的年輕人,把先進的影視科技帶進台灣的電視圈。
結語:電視不會死。它只是換個樣子,換個方式。
這是我的老調,但也不是老調。
話說2016年, DMA報告指出數位媒體廣告量首次超越電視廣告量,黃金/死亡交叉首次出現。廣告投放板塊的移轉非常的清楚。但有趣的是,根據資誠2019-2023台灣娛樂暨媒體業產望報告:「2018年,台灣電視廣告量總收入年增率達到1.4%,中止連續三年下滑的態勢。付費電視可望協助台灣電視廣告總收入在未來五年,以1.7%年複合成長率走揚,並跨越10億美元大關。」
走過低谷的電視產業,總有一天會融入各種新的技術,新的表現方式,把更有互動感的內容,帶進觀眾的客廳。當電視產業結合了網紅、互動、VR,然後,或許這一天已經來了。這一點,對於曾經身為電視圈一份子的我,不管是不是太過樂觀,但必須樂觀。
必須樂觀。Because the show must go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