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福島教訓☢
#能源轉型才減碳🌎 #核災空汙不要來🚫
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震災以及後續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至今已滿9年,除了造成了廣大範圍的輻射污染,對福島周遭人民的生活造成衝擊,至今仍然難以收拾環境影響,#日本政府甚至想在2022年把1百多萬噸輻射廢水排入太平洋💢,讓該地漁民和環太平洋的國家發聲抗議。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舉辦核災九週年記者會,報告福島現況、台灣核電風險以及能源轉型的方向,呼籲勿忘福島教訓核電應儘速走入歷史,台灣絕對可以達成「低碳、非核、減煤」的未來。
▶核災後續難處理 不應被「奧運」掩蓋淡化◀
即使已經過了九年,目前福島災情的後續處理仍然棘手,例如核電廠一號機的燃料棒殘渣移除工程原定於2021年開始,但目前在財務與移除工法上仍缺乏可行性。為了冷卻三個機組中的燃料棒碎片,大量的水至今仍持續灌注其中,這些遭到高度污染的廢水與地下水相混合,儲存水槽已高達960座,所儲藏的處理水突破116萬立方公尺,尤其是 #這些污水被揭露出大部分甚至未達安全排放的規範😱,日本政府卻打算在2022年將這些輻射污水排放入大海,遭到廣泛的質疑與反對。而因除污而產生體積高達1,400萬立方公尺的輻射污土無處可去,日本環境省擬提出「再利用」於公共工程和農地開發的方針,在各地都引發了居民及地方政府的強烈反對。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日本政府在核電政策受到極大挫折,但在一片爭取「復興」、「奧運」的口號之下,卻試圖淡化福島問題,根據福島縣的調查,聖火傳遞的路線上及沿路,觀察到每小時0.46微西弗(郡山市),每小時0.77微西弗(飯館村)等,遠超出放射除污基準的每小時0.23微西弗的放射線量。根據日本民間組織的環境放射線監測(註1),針對聖火傳遞、路線及其週邊69處所進行的調查,調查地點中有62%超過每小時0.23微西弗,在7處地點更有超出100萬貝克(Bq/m²)的高劑量土壤污染。這些證據 #戳破了安倍政府宣稱已無污染的謊言🤬。
傳達福島至今的污染與受害現況,呼籲勿忘福島教訓,國際環境組織「地球之友」訴求,日本政府必須正視現在的事實,#實施對所有核電廠事故被害者的完全賠償,#重建被害者生活與重新拾回尊嚴,這才是真正讓福島復興的政策。為了不讓核電廠事故的慘禍再次發生,必須和被害者站在一起,朝向沒有核電廠也沒有核武的和平世界一同邁進。
▶廢除危險核四、退役老舊核電◀
核電廠一旦發生事故,就會造成長久且長久的傷害。台灣國土面積狹小,缺乏安全撤離空間,核災後果無法承受;#地震頻繁、#活動斷層、#火山鄰近核電廠,核子事故風險較地質穩定的國家更高。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蔡雅瀅律師表示:既有核電廠發生過諸多問題,如核二廠有錨定螺栓斷裂、爐心側板裂開、燃料夾彎曲等問題,甚至曾因發電箱避雷器爆炸事件,長時間停機,重啟後又馬上出問題;核三不僅有活動斷層通過,且曾因設備老舊多次起火。至於爭議40年,開始動工20年,宣布封存近6年的核四廠,則發生過:因颱風、操作疏失、設備反覆故障、尺寸不合脫落等因素多次泡水;不按圖施工;大量違法變更設計;偷工減料;一號機大量挪用二號機舊零件等種種問題。不僅封存前,尚未通過安檢,且多年封存,續建需耗費漫長時間與昂貴費用,實應早日轉型。
#臺灣三座核電廠運轉執照陸續到期👈,目前核一廠已經於去年取得除役許可,核二廠、核三廠都還在除役之前的準備工作。以除役環評程序來說,核二廠及核三廠都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不過,對於台電迄今還沒有提出核三廠的除役計畫給原能會,是否可能造成未來除役計畫的內容與環評審查內容,必須特別注意。
核電除役方面,環團所關心的是核電廠周邊社區該如何面對衝擊,有沒有社會或產業的影響、對民眾的生活有什麼影響、除役之後社區該如何調適、未來的發展、納入在地民眾的參與監督機制等,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謝蓓宜表示,現階段無論是哪一座核電廠都沒有明確的討論與規劃。除役長達25年,呼籲台電、原能會、電廠所在地的執政政府,應該要立即啟動相關的討論,#讓臺灣社會能夠以健全的心態來面對核電廠除役💪。
▶核電已無競爭力 能源轉型才減碳◀
台灣拒絕核災,也拒絕空汙,推動能源轉型、氣候變遷是迫切的全球性問題,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秘書長楊順美表示,擁核方所說以核電減碳只是虛假的謊言,#核電的全球占比逐年下降📉,比較過去十年來,國際上各種能源的價格變化,核電成本已經上漲23%,而且施工時間不斷拖延;反觀太陽光電下降了88%,風力發電則下降了69%,就能源市場來說,「核電已經沒有競爭力」相較再生能源來說太貴太慢;我們應該運用短時間、低成本發展的作法,來因應全球氣候危機的問題。#發展再生能源除了有利於減碳,同時也增加就業人口,這是過去的化石燃料與核電廠做不到的。台灣目前的離岸風力發展,要求相當程度的本土化,連帶帶動了台灣相關產業轉型與人口就業。
台灣環保聯盟理事長劉志堅表示,蔡政府應要信守承諾,落實「非核家園」、及推動「能源轉型」。將監督此政見之落實。政府關於再生能源政策措施,可改進、提昇之點尚多,應加強推動具穩定性的、具在地特性的地熱發電、小水力發電,初期更應鼓勵、補助、輔導之,以較高躉購費率引導發展。對一些再生能源發展案,若是有些環境敏感特性、負面生態衝擊之處,應注意避免或減輕對策或訂定審查原則、或停止開發。事先之資訊揭露、溝通、監測,採無悔作法、謹慎原則,皆為必要,創造生態保育與能源轉型多贏局面。
▶廢核遊行因疫情暫停 明年擴大舉辦◀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表示,去年四月的廢核遊行發起共有36個團體、協力113個團體,以北高雙城同步遊行為號召,萬人上街表達與核電告別的決心。自2011年開始,連續在每年三、四月舉辦的廢核大遊行,今年卻因疫情期間群聚活動風險高,為配合防疫工作🙏,經過參與組織的共同討論,👉#決議取消群眾集會👈,明年福島核災十週年再擴大舉辦,今年遊行活動雖無法持續,但主辦單位仍將持續進行廢核理念的宣導與教育,原本在遊行現場規劃的能源展區,將移師至華山文創園區的影像穿廊,#舉辦非核減煤概念展,以照片展覽及互動遊戲代替,展期為4月16至30日,歡迎民眾前往觀展。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2地震頻繁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福島是一場尚未結束的傷害🙏】
擁核團體日前發布「小時不讀書,長大就反核」影片💢,片中不斷塑造反核團體散佈不利福島謠言形象,卻隻字不提福島當前面對的復興困境,更不用說片中參訪的東京電力就是一手造成福島核災的元凶👎,其說詞至今仍未被日本社會接受,臺灣擁核團體拜訪日本核電業帶回的資訊,可謂司馬昭之心💩,#切勿以闢謠之名行推銷核電之實,請正視福島災民的困境。
針對擁核團體提出「福島事實」的事實查核:
☢福島的輻射劑量不高也不危險❓❓❓
#核災前後差異才是日本關注重點👈 #勿以張飛打岳飛⛔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初期外洩的放射性物質之中,據估計銫137的量達到6千兆~3萬7千兆貝克,為廣島原子彈爆炸的60倍左右,事故經過八年,日本政府進行多年的除汙工作後,才讓空間輻射劑量開始下降,但還是沒有恢復到事故前的標準。2011年四月輻射劑量是2.74(微西弗/小時),今年三月降到0.14(微西弗/小時),但是跟事故之前的0.04(微西弗/小時)比較起來,#現在還是事故之前的三倍之多。
日本的國立癌症中心曾推估2010年福島縣18歲以下未成年者,只有2位罹患甲狀腺癌,所以該中心的津金昌一郎博士才在2014年11月指出,311之後,福島縣未成年者的罹癌率是災前的大約60倍。福島縣政府也承認的確比震災前高很多,但卻 #刻意否認其與福島核災之間的關聯性。
#低劑量仍超出受曝標準🚫 #長期曝露才是重點😵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建議的年受曝限度為1毫西弗,台灣與日本相關法令都以此為基準下去設定,但災後因輻射量大增,日本政府竟將標準提高到20毫西弗,災民須「長期」暴露在低輻射劑量背景值中,#其累積的年受曝限度早已超過ICRP標準,因此災民為之卻步不敢回鄉,並抗議日本政府無視災民人權。
☢台灣不會有福島事件❓❓❓
#核電廠輻射值低是正常🙄 #輻射外洩還能讓你拍嗎☠
核電廠日常營運本就應遵守輻射防護法規,符合安全標準,如未發生事故,電廠、核廢料乾式貯存桶、燃料池都有保護的水泥屏蔽,#本就不該有高輻射外洩。
#沒有核電失敗的本錢💥 #人命與環境不是實驗品❌
台灣本就不會發生跟福島一模一樣的事件,核電廠發生事故的成因都各自不同,大多為天災意外、人為疏失、機械故障,即使吸取歷史事件的經驗,仍不能保證不會發生操作手冊預料外的各種事故,而台灣地震頻繁,核電廠周遭更發現新的活動斷層證據,如發生事故導致輻射外洩,東北季風不到一個半小時就可以將輻射塵帶到台北盆地。
核電信仰者不斷強調科技會在失敗中學習,然而歷經車諾比與三哩島後,理當不該再次發生福島事件,若如其所言核電究竟要失敗幾次才能「完美」呢?再者,核電廠的失敗必然帶來災害,而核災導致的輻射危害不論是空間或時間尺度皆是其他災害難以比擬的,這是 #核電推銷者從未正視的代價。
🤬🤬🤬擁核團體沒有告訴你的福島真相🤬🤬🤬
👉#難解的不是海嘯是輻射,核災帶來的輻射迫使居民離開家園難以重建。
👉日本政府為形塑復興意象,片面終止對災民的各項支援,使得災民「#被消失」。
👉核災引發的複合性災難,其「#關聯死」人數高達2,267人。
👉#輻射依舊高於核災前,至今仍是事故之前的三倍之多。
👉#輻射汙土無處堆放,並以再利用之名用於公共建設,使汙土分散到各處。
👉#輻射汙水難以解決,儲水槽將在 2022 年裝滿,恐排入海洋造成生態衝擊。
👉東電失職引發的 #核災天價處理費用,竟需日本政府承擔高達2,182億日圓。
【福島是一場尚未結束的傷害】
⭐⭐⭐完整全文:https://reurl.cc/W414o5
#綠萌放送 #綠盟刊物綠萌 #好文共享
🎊🎊🎊🎊🎊🎊🎊🎊
▋綠盟反核專案:長期關注核電廠周遭環境與居民權益,拒絕核電帶來的風險與危害,一旦核災發生,人類與自然環境都會受害。核廢料是世界各國至今無法解決的難題,因核廢料的輻射危害,將延續數百年至數萬年,造成環境與世代的不正義。
▋認識反核:https://reurl.cc/qDNDW3
▋綠盟不收政府與大財團經費,全靠民間小額捐款支持
很需要大家加入「每月定期定額」或是「小額捐款」,幫助台灣廢核減煤,捐款連結:https://reurl.cc/mWNKG
▋歡迎大家參加2019綠盟募款音樂會
2019/10/20(日)13:30,入場券:2000元
購買入場券:https://reurl.cc/q93W
2022地震頻繁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本反核現場 怎會出現台灣反核旗? 日本老婆婆:「台灣中止核電,也保護了日本人,非常感謝。」(02/22/2017 聯合報)
“..... 已經七十歲的白倉真弓手繪的海報上,是一個孩子手拿旗幟,寫著「救救福島,請向德國、義大利、台灣看齊」。(編按:德國計畫分期退出、2022年關閉所有核電廠。義大利重返核電公投於2011年失敗。)她說,看到台灣政府宣布將停用核能發電的新聞,讓她覺得倍受激勵,台灣與日本都是地震頻繁的地方,台灣都能宣誓2025年非核家園,日本為什麼不能?
●「台灣中止核電,也保護了日本人,非常感謝。」
白倉真弓說,台灣的核能發電廠距離沖繩與日本一些離島非常近,台灣終止使用核電,也是保護了日本人的安全,真的非常感謝。她年紀已經大了,出來抗爭是為了保護下一代的安全,爭取憲法所保障的生存權。
白倉真宮參加首相官邸前的抗議已經超過200次,像她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伊東先生每周五搭車一個多小時前來,幾乎不曾缺席,他說,大多數的人和他一樣,沒有人號召,但就是會準時出現 ....."
(聯合報東京記者蔡佩芳/報導)每個星期五晚上六點半,日本首相官邸與國會大門前,總有一群人準時出現,拿著自製的標語,高喊不要核電。令人意外的是,在隊伍最前頭拿著麥克風高喊的人,他的正前方掛著的海報寫著「反核,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正是台灣的反核旗。
首都圈反原子能發電連合(首都圈反核電聯盟)召集人之一戶田裕大說,他們兩年前曾到台灣與台灣的反核團體交流意見,收下了這面反核旗,對他們是重要的精神鼓勵,在那之後的每次抗議,這面旗子一直都掛在最顯眼的位子。
走進反核群眾,會發現很多抗議標語上都出現了「台灣」兩個字。
●日本嬤高舉反核海報:請向台灣看齊
已經七十歲的白倉真弓手繪的海報上,是一個孩子手拿旗幟,寫著「救救福島,請向德國、義大利、台灣看齊」。(編按:德國計畫分期退出、2022年關閉所有核電廠。義大利重返核電公投於2011年失敗。)她說,看到台灣政府宣布將停用核能發電的新聞,讓她覺得倍受激勵,台灣與日本都是地震頻繁的地方,台灣都能宣誓2025年非核家園,日本為什麼不能?
●「台灣中止核電,也保護了日本人,非常感謝。」
白倉真弓說,台灣的核能發電廠距離沖繩與日本一些離島非常近,台灣終止使用核電,也是保護了日本人的安全,真的非常感謝。她年紀已經大了,出來抗爭是為了保護下一代的安全,爭取憲法所保障的生存權。
白倉真宮參加首相官邸前的抗議已經超過200次,像她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伊東先生每周五搭車一個多小時前來,幾乎不曾缺席,他說,大多數的人和他一樣,沒有人號召,但就是會準時出現,也總是站在同樣的位子,跟著最前面帶頭的人高呼口號,雖然沒有交談、彼此也不認識,但已像是老朋友。
● 發起人:台灣記取日本教訓 安倍政府卻無感
伊東先生也同樣注意到台灣宣布非核家園的新聞,還不斷的追問台灣都是怎樣遊行表達訴求的?為什麼台灣可以做的到?
儘管「台灣經驗」讓日本反核民眾士氣大振,但身為發起人之一的戶田裕大卻很感慨。他說,台灣能夠下定決心要停用核電,一定也是記取了日本福島核災的教訓,福島事件對周邊、甚至全世界的國家都產生了影響,但是真正受災的日本,政府卻無動於衷。
● 2012年至今 抗議將達237次
因為日本政府有意逐步重啟核電,首都圈反核電聯盟從2012年3月、311事件周年開始,每周五晚間的6時30分到8時,固定在國會大門口與首相官邸前集會抗議,到今年的311六周年將是第237次。
儘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沒有住在官邸,他們每周五晚上只是對著未點燈的官邸抗議,還是有數百人每周風雨無阻前往。他們說,為了提醒社會與政府,必須讓這樣的聲音一直存在。在接近零度的冬夜裡,台灣的反核旗或許多少也帶給他們一點溫暖與力量。
★★ 圖片說明:
圖片ㄧ:311將滿6周年,反核民眾將再度發起大型集會抗議,集會海報上也看得到台灣的反核旗(紅圈處)。 圖/日本首都圈反原發電連合提供
圖片二:台灣推動2025非核家園,就像為日本反核民眾打了一劑強心針;台灣的反核旗,也一直掛在日本反核運動的最前面。 聯合報東京記者蔡佩芳/攝影
圖片三:日本反核民眾白倉真弓自製海報,要日本政府「救救福島,請向台灣、德國看齊」。 聯合報東京記者蔡佩芳/攝影
圖片四:日本反核民眾自製海報,強調連台灣都宣布要放棄核電,海報還放上了蔡英文總統的照片。 圖/翻攝首都圈反核電聯盟推特
文章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6812/22987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