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光明之城 | 知史百家
安煥然
700多年前,有這麼一座不夜城。那裡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到處奔忙。商業繁華,生活奢靡。這個城市的街道,直到太陽重新升起還照樣擠滿了人。晚上,當地人在自己房子的入口處和庭院裡都點了燈,因而到處都是燈。那些在夜晚趕路的過路人也點無數的燈籠以照明,因此整個城市都在閃爍,處處都有燈光。也因為這樣,它真是一座「光明之城」。
這700多年前的「光明之城」就是古時海外商人俗稱的「刺桐」(Zaitun),也就是今天我們熟知的福建泉州。晚唐五代十國之時,泉州已種滿了刺桐花,海外商人來到這個繁華城市,就以此全城的刺桐花來稱呼這座城市為Zaitun。
《光明之城》據說是700多年前一位猶太商人雅各所寫的作品。他筆下的古泉州,處於南宋末年,具體時間是1271年至1272年。雅各說泉州這個城市的繁華,用「無比」兩字修飾當之無愧。他說「光明之城是人們在全世界所能見到的最大的貿易區」。
這本書把古代泉州說得太傳奇,而且它的出處不明,自1997年在英國問世以來,一場始於歐洲,波及中國學術界的大辯論至今還是眾說紛紜,遂有《光明之城》真偽之辯。
讓我感興趣的,倒不是這本書的真偽與否,而是這場爭辯的當代歷史意義。為此,特地上網搜尋一個很有意思的學術網頁:《馬可波羅論壇》(www.qzdhcity/luntan/)。這個網頁設有幾個專題,我特別感興趣的是那個「光明之城真偽之辯」的專題,除了介紹那本傳奇的書,還把正、反兩方的學者意見下載在網頁,並闢一公開辯論論壇區,讓大家參與討論。
主持單位在網頁上撰文說:「爭辯《光明之城》的真偽並非想對它作根本的判斷,而是想借此重新檢討宋元海外交通和古代泉州港的面貌,一併推介泉州。」他們指說:「辯論已經展開,至於泉州究竟是不是一個獨立於朝廷之外的世外桃源,這將成為辯論中人們長期圍繞的話題。由此,引出了《光明之城》所具有的現實意義這一話題。一些有識之士提出,在正反雙方均無法拿出足夠的史實來辨明真偽的這個時候,泉州不妨注重挖掘《光明之城》所帶來的另一面可能產生的效益;那就是牢牢圍繞著辯論,將泉州的知名度打響。」
泉州,是一個能讓人發思古幽情的地方。1992年我隨大學歷史系的陳信雄老師,第一次到中國大陸做學術田野考察,第一站是廈門,次站就是來到這已逝去繁華的城市泉州。至開元寺、海交史博物館,看到泉州宋代海船,當時我整個人都給震懾住了:「這才是真正的古代中國海洋文明的生命力所在。」
姑且不論《光明之城》真偽與否。歷史上,元初來華的馬可波羅對這座城市的讚嘆是:「這裡是海港。所有印度的船皆來到這裡……我鄭重告訴你們吧,假如有一隻載胡椒的船去到亞力山大港,或到奉基督教諸國之別地省,比例起來,必有一百隻來這刺桐港(泉州)。因為你要曉得,據商業量額上說起來,這是世界兩大港之一。」元末來華的伊本巴圖塔更記說:Zaitun誠世界最大港之一。或逕稱世界唯一之最大港亦無不可。」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前館長王連茂在〈泉州海外交通史研究概述〉一文中說,中國海洋發展史之所以在最近數十年來研究成果斐然,這不僅因為泉州是12至14世紀(亦即宋元時期)中國最大的貿易港。還因為泉州至今擁有一大批與中古時期海外交通有關的文物瑰寶,其數量之繁,種類之多和價值之高,實非其他古港所可比擬的,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得天獨厚的研究條件。
1959年泉州就已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經過搬遷與裝修,如今的海交博物館已是一座很漂亮宏偉的建築物。宏大的建築物需要有充實的內涵。近數十年來泉州海外交通史研究的軟體建設所取得的成果,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縱然間中經歷文化大革命,學術環境惡劣。
從19世紀歐洲學人對Zaitun地名的爭論,到20世紀初日本學者桑原騭藏的《蒲壽庚考》,中國學者張星琅的《泉州訪古記》,乃至1957年當地學者吳文良的《泉州宗教石刻》,都是泉州學研究的先驅。1974年海交史博物館同仁聯合多個部門的考古人員,進行了具有重大意義的泉州灣宋代海船發掘工程。1982年又和中國科學院聯合試掘法石宋代海船。1984年由泉州海交史博物館編,陳達生主撰的《泉州伊斯蘭教石刻》,收入阿拉伯、波斯碑銘近200方。王連茂館長說,文化大革命過後不久,在中國伊斯蘭史研究狀況中,泉州的研究份量最大,也最引人注目。這種現象是令人驚愕的。
印度教石刻也在泉州大量發現,迄今已達300餘方。它是在一座建於元代而毀於元末的南印度濕婆派寺廟遺跡之遺物。其雕刻品與南印度和爪哇印度教雕刻藝術極為相似。
堪稱罕見,被稱為「刺桐十字架」的泉州古基督教石刻在17世紀中葉就已被發現。上個世紀抗日戰爭期間,在有心人吳文良的努力下,使一批疊於城基的十字架石刻得以保存下來。一些價值至高的石刻也在近10年來被發掘,對基督景教入華的歷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波斯摩尼教及因其漢化後形成的明教,在泉州也有其文化軌跡。早在50年代,泉州學者發現了摩尼教遺址。1979年更在該地遺跡掘獲宋代「明教會」碗。有趣吧!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那個明教教主張無忌和波斯聖女小昭近乎 「天方夜譚」的傳奇故事,竟在泉州找到線索。
外銷陶瓷是中國海外貿易主要的輸出商品。自30年代以來,中外學者特別重視對泉州陶瓷古窯址的考察。1980年在福建「德化古窯學術討論會」期間發起成立「中國古外銷陶瓷研究會」,更是中國外銷瓷研究的里程碑。
總之,一個城市的打造,其人文開創和歷史召喚,除擁有宏偉的建築物,其精神內涵、內容的充實,背後實賴長期的默默耕耘。如何整合人文資源,培養人力資源,共同參與一個城市的軟體建設,是非常重要之事。
(原刊《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新山:南方學院出版社,2010,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2019 倚天 屠 龍記 50 集 在 王麗儀Janice W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倚天屠龍記 -
手撕賤男與小三】
#金庸 三改倚天結局,讓張無忌的舊愛周芷若不會太悲劇,於是在網上衝著看內地 #新倚天屠龍記,50集已看畢。內地版配上周華健94版主題曲 #刀劍如夢 確是神來之筆。而在龐大的製作資源下,前半部真心不錯,影象絢麗、情感細膩,頗忠於原著,看得令我動容,但張無忌發跡後,當上明教教主,遇上官富N代的趙敏,後半部卻增删得一塌糊塗!
張無忌:一腳踏四船,遇上朝廷白富美趙敏,管她派屬下先滅少林再滅武當,嫁禍明教,並暗殺親如祖父的太師父張三豐,下迷藥綁架武林六大門派CEO 及員工,參與萬安寺縱火撕票案,以及元兵殺掉張的外公,也一往情深堅決要和趙敏談戀愛 🙄
屠獅大會上各大門派雲集,被朝廷圍剿,所有人生死繫於一線,靠他這位總領導人,他卻只管為假死的趙敏哭墳,戀愛大過天,比羅密歐與茱麗葉還要激情!
趙敏:死纒爛打,投懷送抱,橫刀奪愛!管她曾做過多少惡事,也問心無愧勇敢追求男主。最後男主包庇屬下殺父,也要和他一起浪跡天涯去放羊 😰
周芷若:被前夫前戀人張無忌拋棄,去拼事業,放下復仇執念後,與張無忌做回朋友,還補替他劈炮唔撈的公職空缺,去拯救蒼生,做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現實中童年的青梅竹馬、少年初戀無疑極少可以開花結果,但這版倚天卻是史上最惡心的張無忌與趙敏,就是賤男與小三!結局還要強加趙敏一條專屬手帕以取代周芷若的作為訂情信物😓周對他倆那句狠話:「狗男女」,最是貼切,難怪她變狠要手撕狗男女,才是新版倚天亮點!
刀劍如夢:https://youtu.be/Sz_kKKNbR5o
Written by:#王麗儀 #janicewong
#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2019
#手撕渣男與小三
#初戀復仇記
#給90後及00後的倚天
2019 倚天 屠 龍記 50 集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翡翠台黃金時段大陸劇版圖擴張 】
👉🏻👉🏻「2018香港電視大獎全民投票」35獎項傳送門:http://bit.ly/2T6okjp
開始懷疑,這會否是一場長期實踐「國家任務」?
早前說過,由2月開始,大陸劇將全面攻陷無綫電視翡翠台的黃金時段,新春期間,竟然黃金時段五綫劇之中,有三套是大陸劇 ── 《獨孤天下》、《皓鑭傳》、《如懿傳》。好不容易,等到《如懿傳》周二(19/3)播畢,由三輯《法證先鋒》重播接檔,誰知《皓鑭傳》之後,無綫已決定再播內地製作的武俠劇、2019年版《倚天屠龍記》(詳見:http://bit.ly/2O8Z2jE),真係講多謝都嚟唔切。
不過,這些事情,總是一不離二,二不離三。最新消息(其實上星期已收到通知),翡翠台由4月6日(周六)開始,晚上8點半將會播出由湖南廣播電視台「潘禮平團隊」製作的《小戲骨:包青天怒鍘陳世美》。此劇早於2018年已在內地首播,以1993年金超群版本的台灣華視《包青天》作為藍本,挑選第一單元《鍘美案》改編創作,由祁晟原、劉戴恩、陳榮達、釋小松、楊知周、余亞穎等小演員主演,應該只有5集,緊隨其後的,將會是重頭製作、由林超賢有份監製的《廉政行動2019》。
其實我想不通的是,到底今天無綫決定在黃金時段播放外購劇,尤其是內地劇集的標準是甚麼?《延禧攻略》全球爆紅,當然沒問題;《那年花開月正圓》正評不少,放在晚上7點橫綫播放,也覺合理;《如懿傳》放在深宵播放,也非首例,絕對理解。只是《皓鑭傳》?網上幾乎沒有人談論,水盡鵝飛,收視沒有起色,為何還要再接再厲,播放負評不少的《倚天》?如果,《皓》的賣點是《延禧》班底、《倚天》有周海媚做滅絕師太,那麼《小戲骨》的賣點是甚麼?
想當年,六叔獨具慧眼,買下台灣版《倚天》(1994)以及華視《包青天》,大膽放在黃金時段晚晚播放,因為質素甚佳,收視高企,那怕《包》長達300多集,播足一年,觀眾依然受落。但如今《皓鑭傳》收視一直徘徊在22點、23點左右,而且一直無法在坊間掀起話題,究竟甚麼商業誘因,令無綫非播大陸劇不可?既然《小戲骨.包青天》都有得播,為何自製劇《包青天再起風雲》依舊無影?
我甚至有想過,是不是因為無綫想改變製作方針,增加自製劇的製作時間,於是找幾套內地劇充塞時間,問題是,2019年整整上半年的8點半綫,都是內地劇,如果不是上頭下令必須完成「國家任務」、旨在長時間「馴服」香港觀眾,我想不到有甚麼其他理由,有行內人跟我說:「而家成日播大陸劇,起初會有觀眾鬧,鬧鬧下就會接受!」溫水煮蛙豈止政治?利用流行文化逐步「征服」港人,才是你我需要注意的事。
(18032019)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如懿傳 #小戲骨包青天 #倚天屠龍記 #皓鑭傳 William on the way 在香港 ‧ 過首爾時間 快樂的 做乜膠睇電視 我睇咗啲乜嘢 講劇時辰到 葉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