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和你介紹一本書,中文名叫《成長的邊界》,作者是大衛·愛潑斯坦。這本書的英文名非常簡潔,就是一個單詞「Range」,我把它翻譯成「廣度」,後面我們也用《廣度》來稱呼這本書。
你可能知道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異類》,分析成功者為什麼能夠成功。我們之前的來信里也提到過這本書。而這封信要和你介紹的《廣度》,恰恰提出了和《異類》針鋒相對的觀點。
簡單來說,《異類》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強調「刻意練習」、成為專才的重要性;而《廣度》這本書就如它的標題所言,更強調「廣度」在成長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本書的觀點,談一談廣度和深度的問題。
愛潑斯坦為什麼反對「深度」?
先簡單介紹一下《異類》和《廣度》兩本書各自的主要觀點。《異類》一書中有三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廣度》主要針對前兩個,我們就重點談兩本書有交集的地方。
先來看《異類》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大環境和起步的時間很重要。你生對了時代,就有更大的概率成功;甚至你生對了月份,一開始比同年級同學大了幾個月,容易成為孩子王,後來就更有可能成為領袖。《異類》的第二個觀點,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講什麼事情要做好,需要有一萬小時的練習。
針對這兩個觀點,《廣度》這本書又是怎麼說的呢?
《廣度》的第一個觀點,就是認為早期優勢或者說早期的刻苦練習對於長期發展來講幫助不大。《廣度》的第二個觀點,就是它的副標題,講在這個專業化的世界中,通才更能夠取勝。
簡而言之,《異類》強調起跑線上的優勢,一開始佔優,後面就越發展越好;而且強調人要投入大量練習,成為專業化的人才。《廣度》則認為,早期優勢沒有那麼大的作用,比起專業化,現在的世界更需要的是通才。
《異類》的觀點你應該很熟悉了,也是現在社會的一種主流觀點。這封信我們介紹《廣度》,就稍微展開看一下《廣度》的作者愛潑斯坦是怎麼論述他的意見的。愛潑斯坦從四個角度論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愛潑斯坦把世界上的事情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規則明確的事情,比如學鋼琴、打高爾夫球、做銷售、編程序,成功的標準非常清晰。在這些事情上,一萬小時定律是成立的。
但是還有第二類事,就是大量規則不明確的事情,比如創業。我在之前的信中講過,成為億萬富翁比登上珠峰更難,因為後者目標清晰,訓練方式固定,而前者沒有可以遵循的通用標準。愛潑斯坦認為,對於這樣的事,就算投入大量時間練會了一個單一技能,意義也不大。愛潑斯坦還特別提醒,要警惕那種「因為自己手裡有了一個錘子,因此看什麼都是釘子」的思維方式。
其次,愛潑斯坦講專業人士的判斷未必就更可靠。有的專業人士過於相信自己的訓練和固有的方法,結果有時候表現甚至不如普通人。這樣的例子我們見過很多,比如對股票的預測,對選舉結果的預測等等。
愛潑斯坦還舉了一個很特殊的例子。他說一項研究發現,每年心臟病專家聚集起來開年會的時間段內,心臟病患者死亡率反而會降低。這項研究推測,可能是因為心臟病專家忙於開會,沒時間做手術,而手術本身有風險,因此手術總量減少帶來了患者死亡數量的減少。換句話說,有些患者不做手術可能還能活過這段時間,結果因為做手術反而喪命了。這個統計結果提示,專家的判斷也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第三,愛潑斯坦認為,方向比毅力更重要。愛潑斯坦也承認毅力是個好東西,但一味堅持、永不言退,甚至一條道走到黑,卻未必是美德。
愛潑斯坦講,世界上成功的道路千千萬,你怎麼知道自己選的路就是對的呢?如果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那越有毅力可能越糟糕。
《廣度》這本書講了許多改變人生道路而成功的名人故事。其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梵高。梵高年輕時做過牧師、傳教士、店員、藝術品交易員,對每份工作梵高都做得很認真,但就是做不出成績。直到接近三十歲,梵高才開始學習繪畫,並且迷上繪畫藝術。我們知道,最終他是作為畫家而流芳百世的。
最後,愛潑斯坦還舉出了很多實際案例,說明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只懂某個領域的專才,而是廣泛涉獵的通才。這樣的例子你肯定也能想到不少,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愛潑斯坦提出結論:面對複雜問題、特別是沒有明確衡量標準的問題時,廣度比深度更有用。人要懂得放棄和退讓,不要一根筋只知道往前走。後退一步看似多花了時間,但可能因為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反而省了時間。每一次拓寬人生道路的嘗試,只要處理得好,都會成為人生的閱歷,並不白走。愛潑斯坦舉了喬布斯的例子,講喬布斯當年旁聽的一門書法課,後來對他設計麥金托什電腦和其他產品發揮了作用,因為喬布斯對藝術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這門課。
要廣度還是要深度?
介紹完愛潑斯坦的觀點,問題來了:我們該信誰的呢?是《異類》作者格拉德威爾說的刻意練習、成為專才,還是愛潑斯坦說的多加嘗試、追求廣度?兩位作者都舉出了很多現實案例支持自己的觀點。當然可能你也會覺得,兩人的觀點並不完全矛盾,也可以並行不悖。
但我們在生活中要面對的問題往往更加實際。比如你剛下班,接下來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你到底應該做什麼?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選擇,因為做了這件事就不能做另一件。如何選擇呢?其實還是要回到理性的分析上來,而不是聽信任何現成的答案。
我常常講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就想一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不妨按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把人分為四類。
第一類人,既沒有廣度,也沒有深度,這自然不是我們的目標。
第二類人,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這種人通常是天才,比如達芬奇、牛頓、愛迪生、喬布斯,還有用數學建模來進行投資的文藝復興公司創始人詹姆斯·西蒙斯等等。不過,這類人的數量在世界上可能連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都不到。我們雖然能講出不少這樣的名字,但這是因為他們站在聚光燈下,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看看身邊,這樣的人可能一個也找不到。當然,如果把要求放低一點,只說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人,可能還是能找到一些的。
再看第三類人,有深度,沒有廣度。這種人我們身邊應該有不少,或許我們自己就屬於這一類。
第四類和第三類反過來,有廣度,沒有深度,這樣的人也比較多。
簡單分析一下:第一類人我們不用考慮;第二類人雖然你我都很嚮往,但很難成為這樣的人;那麼我們主要考慮的,就是在第三類和第四類中選擇。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結合你自己的情況,要成為第三類或第四類,哪一種對你比較容易?此外,第三類和第四類人,在生活中哪一種相對更受歡迎、更容易成功?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答案是第三類,也就是比起有廣度沒深度的人,還是有深度、但廣度有所欠缺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些。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完全不贊成愛潑斯坦的看法呢?並非如此。我專門和你分享這本書,正是因為雖然愛潑斯坦和我的觀點不完全一致,但仍然給了我很有益的啓發和提醒。他提醒我們,做事不要死鑽牛角尖,要注意看方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要嘗試各種新東西。實際上,愛潑斯坦講的「廣度」也不是蜻蜓點水、多而不精,他也談到了在保持一顆開放心靈的同時,我們也要選擇某個領域往深里走。
怎麼讀書才能為我所用?
最後,借著《廣度》這本書,再和你談一下讀書這件事。我們在閱讀他人想法和接受他人經驗的時候,有一個很容易進入的誤區,就是當那些想法和經驗特別符合我們的胃口,我們就會非常順暢、甚至不假思索地接受它們。
有的人讀了《異類》這本書,聽到了一萬小時定律,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就為自己簡單低水平的重復工作找到了理由;被其他人問起來,就抬出一萬小時定律當藉口。同樣的道理,有的人讀了《廣度》這本書,就為自己不能在一條路上深入找到了藉口,說自己是要成為通才。很多人說是讀書,只是不斷為自己找藉口而已。
實際上我們讀書的時候,對於作者的觀點,既不應該輕易接受,也不應當直接拒絕。不同視角、不同觀點的書,往往能給我們有益的啓發。
比如有人覺得一萬小時定律很有道理,但自己試了好像不靈,就不知所措了。這時你讀到《廣度》這本書,就會發現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比如只有對於可以清楚衡量、可以明確追蹤進步的目標,一萬小時定律才有效。這樣一來,兩本書中看似不同的觀點就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而且要讀不同的書。
一本好書,不在於它的觀點都符合你的心意,而在於它能夠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視角,啓發你的思考。因此,即使我不完全贊同《廣度》的觀點,這本書仍然值得一讀。
小結
如果你自己讀這本書,也要記住我們讀它的目的是接受它的啓發,而不是聽了那些遙遠的故事就放棄努力。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起廣度,更欠缺的還是毅力。成為通才並沒有錯,但更多人只是把「成為通才」當成了半途而廢的藉口。
當然,對於格拉德威爾和愛潑斯坦的觀點是如此,對於我的觀點,也是如此。我的結論應當是啓發你思考的材料,而不應該直接成為你的結論。瞭解了這兩本書,你更應當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和審視,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進步道路。」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00的網紅下一本讀什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這是一本我2020年至今最喜歡的書,它有故事、有理論、有溫度,用廣闊的視角和獨到的觀點,帶人們領略「在這個越來越需要超級專業化的世界中,如何獲取和培養跨界能力、體驗多樣化、探索跨學科的領域?」 🏆《跨能致勝》要傳達的觀念:比起傳統認知的「盡早鎖定單一興趣、刻意練習、鑽研專業深度」,退一步來看,...
「1萬小時定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1萬小時定律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1萬小時定律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1萬小時定律 在 創業小聚 Meet Startu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1萬小時定律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1萬小時定律 在 Skylai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1萬小時定律 在 Skylai 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1萬小時定律 在 Re: [閒聊] 1萬小時理論- 看板basketballTW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1萬小時定律 在 一萬小時的練習,為了就是爭取下一次的機會!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1萬小時定律 在 筑波日語- 「一萬小時定律」... - Facebook 的評價
1萬小時定律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重複勞動、刻意練習
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做著同樣的事。看似很努力,卻始終在原地踏步,沒有任何成長。其實這不叫努力,這叫重複勞動。
曾經有一個1萬小時定律: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新手變成高手。然而想想那些在流水線上工作了十年的工人,他們每天都在辛勤勞動,早已超過1萬小時。最後的結果無非就是動作更熟練一點,並沒有成為工作上的高手,生活上的強者。因此,絕大部分人的努力只不過在低水平的重複。
人生成長進步的關鍵在於4個字:刻意練習。
重複勞動,是將時間和精力投在同樣的行為中,並且順應了人性上的懶惰和安逸。讓人越來越鈍化,不需要思考,更不用強迫自己,機械地重複某種單一的行為。是溫水煮青蛙,是守株待兔,是刻舟求劍。
刻意練習,是先找到正確的改變方向。然後抑制自己的懶惰情緒,按照設置好的路徑,爭取做到每一次都有突破,每一次都強迫自己做最應該做的事,並最終適應這種狀態。這就是積小勝為大勝,更是積跬步以至千里。
刻意練習的關鍵在於要走出舒適區。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成3區: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在最內層的舒適區,你的一切都輕車熟路,一切皆舉手可得。在中間層的學習區,你會感到不自在,因為你面對的都是新事物。在最外層的恐慌區,你會一直恐懼,因為你面對的都是遠超你能力範圍的人和事。
高手有一個特點:喜歡主動走向恐慌區,大膽面對未知和挑戰,不斷迫使自己走向更高層次,這就是刻意練習。
記住一句話:高手從不去做喜歡的事,而是去做最應該做的事。當然,這些應該做的事,往往是我們不喜歡的。但是,讓你痛苦的人,往往是你的貴人;讓你痛苦的事,往往是你最需要提升的地方。你本能決絕的,恰恰是你最需要的。越舒服、越沒有挑戰的事情,往往越危險。如果你現在處於這種狀態,那你要警惕了。
二、成長的苦vs生活的苦
人做事有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為了生活,做了很多不喜歡的事;第二種境界,有了資本,只去做那些喜歡的事;第三種境界,為了進步,主動去做不喜歡的事。
很多人說:這不就是自討苦吃嗎?沒錯,刻意練習的核心,就在於主動找苦吃。吃什麼苦?吃改變的苦,吃恐慌的苦,吃不喜歡還要面對的苦。這種苦,可以稱為成長的苦。這就是人生:你要嘛吃生活的苦,要嘛吃成長的苦。生活的苦和成長的苦,這兩樣你必須選擇一種。
那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成長的苦?首先,成長的苦需要主動去吃,生活的苦卻不一樣,你躺著不動它自己就來了。其次,生活的苦難可以被疲勞麻痺,被娛樂轉移,無論如何只要還生存著,行屍走肉也可以得過且過,最終習以為常,可以稱之為鈍化。而成長的苦在於:你始終要保持對變化敏銳的觸感,保持清醒的認知的頭腦,這不妨叫銳化。
人性使然,我們都選擇吃生活的苦,而避開成長的苦,最後變得麻木不仁,如同行屍走肉。生活的痛苦使人麻痺,唯有學習的痛苦讓人清醒並提升,不選擇主動吃成長的苦,就會一輩子吃生活的苦。
三、自律、堅持與深度思考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歲月靜好。今天你不想吃學習自律的苦,明天生活的苦你將避無可避。真正的吃苦,是長時間為了某個目標而竭盡所能。在這個過程當中,放棄娛樂生活,放棄無效社交,放棄無意義的消費,以及不被理解的孤獨。它本質是一種自律能力、堅持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你想擁有好的身材,健康的體魄,那就要自己管住嘴、邁開腿;你想過上想要的生活,那就要好好工作,不斷上升,努力賺錢;如果你想充實自己,就要犧牲娛樂時間,多看書、多學習、多思考;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狀態,那就要跳出舒適區,大膽去嘗試、去突破……每經歷一次痛苦,就是完成了一次蛻變,遇見了一個更好的自己。
苦難,是人生的基本特徵。每個人一輩子吃苦的總量是恆定的,它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故產生。它只會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你越是選擇現在逃避它,越不得不在未來付出更大代價去對付它。如果你不想沈淪在這個浮華的世界裡,就要逼自己去主動吃苦。你要吃讀書的苦、工作的苦、思考的苦、堅持的苦、失敗的苦……這才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
加入「精英閣」= 一年陪你读完100本经典好书
➡️15-20分钟读书音频
➡️干货总结思维导图
📍還在等什麼?趕緊点击鏈接🔗:https://pay.weread.com.tw/facebook/jingyingge/
-------------------------------
馬來西亞 Shopee FREE Shipping
https://shp.ee/a54n9zf
1萬小時定律 在 創業小聚 Meet Startu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對,你我都知道這個很夯的概念:「一萬個小時」,才能精通某項專長。問題是,我們該怎麼知道自己有在進步?又該怎麼避免自己原地踏步?
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43545
1萬小時定律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這是一本我2020年至今最喜歡的書,它有故事、有理論、有溫度,用廣闊的視角和獨到的觀點,帶人們領略「在這個越來越需要超級專業化的世界中,如何獲取和培養跨界能力、體驗多樣化、探索跨學科的領域?」
🏆《跨能致勝》要傳達的觀念:比起傳統認知的「盡早鎖定單一興趣、刻意練習、鑽研專業深度」,退一步來看,「廣泛經驗、多元涉獵、觸類旁通」也是另一種後天成功的關鍵要素。
1. 創造力和三分鐘熱度的關係
2. 別擔心晚起步,該擔心的是停滯不前
3. 這個世界不缺專才,更有價值的是…
📝部落格文字版:《跨能致勝》讀後心得:專業化的世界裡,通才如何勝出? https://readingoutpost.com/range-book/
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range/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刻意練習》為什麼一萬小時定律是錯的?我學到的4件事 https://readingoutpost.com/peak-deliberate-practice/
《恆毅力》讀後心得:總是練習對自己提出這3個問題 https://readingoutpost.com/grit/
掌握進入《心流》的5個步驟與3個技巧:以寫作為例 https://readingoutpost.com/flow-writing-steps-and-skills/
《黑馬思維》讀書心得:尋找熱情前必問自己這6個問題 https://readingoutpost.com/dark-horse/
《與成功有約》心得:一張圖讀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7-habits/
Audible英文有聲書心得|通勤的孤寂→閱聽世界的饗宴 https://readingoutpost.com/audible-experience/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1萬小時定律 在 Skylai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狄青 #瞒天过海 #古代打仗故事
由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和灌输,【欺骗】是个不好且不道德的行为。但是,在真实生活中,如果太老实,反而会吃亏。因此,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放弃【绝对诚实】的固执,利用适当的【欺骗】来获取成功。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北宋大将如何瞒天过海,提高将领们的士气。
▬▬▬▬▬▬▬▬▬▬▬▬▬▬▬▬▬▬▬▬▬▬
00:00 简介
00:25 狄青
00:47 谣言导致军心散乱
01:29 狄青求卦
02:26 故弄玄虚,提高士气
02:56 瞒天过海
▬▬▬▬▬▬▬▬▬▬▬▬▬▬▬▬▬▬▬▬▬▬
推荐影片:
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1萬小時定律到底忽悠了多少人? |刻意練習和一般練習有什麼分別? |《刻意練習》 | 閱讀報告#2 Skylai Tv https://youtu.be/-7FQ7A9_834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kylaitv
Email: laikinming010@gmail.com
1萬小時定律 在 Skylai 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如何從新手變大師 #刻意練習 #1萬小時定律
1萬小時定律這個非常熱門,也深入人心。但實際上它只是一個在不嚴謹的科學驗證下而演繹出來的理論,也存在著許多限定條件。
而本書的作者之一,著名的心理學家- Ander Erisson,PhD 通過幾十年在“專業特長科學”領域研究多年後,發現無論什麼行業或領域,提高技能與能力的有效方法都遵從一系列的普通法則,而他命名為《刻意練習》。
通過他書中的內容,他將會告訴你如何從新手到卓越的專家。
▬▬▬▬▬▬▬▬▬▬▬▬▬▬▬▬▬▬▬▬▬▬
00:00 一萬小時定律
00:44《刻意練習 :如何從新手到大師》簡介
01:26 1萬小時定律的來龍去脈
03:37 刻意練習和一般的練習有什麼不同
03:38 刻意練習特點
04:26 刻意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
04:58 心理表徵
07:02 刻意練習的核心條件
08:06 保持動機
08:21 如何才能保持動機
09:21 影片總結
▬▬▬▬▬▬▬▬▬▬▬▬▬▬▬▬▬▬▬▬▬▬
內容來源:《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書的英文名:PEAK :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作者:Anders Ericsson, PhD & Robert Pool,Phd
▬▬▬▬▬▬▬▬▬▬▬▬▬▬▬▬▬▬▬▬▬▬
推薦影片:
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上做更好的選擇? | 【4個步驟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定】 | 《零偏見決斷法》說書 | 閱讀報告#1| Skylai Tv
https://youtu.be/ZN8OiSunQOY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kylaitv
Email: laikinming010@gmail.com
溫馨提示:
不要只看說書影片,鼓勵大家閱讀此書以獲得完整的資訊。
1萬小時定律 在 一萬小時的練習,為了就是爭取下一次的機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一 萬小時 的練習是一種必須的「刻意修練」,也是邁向成功之路的內化關鍵。 ... EP.33 《刻意練習》為什麼一 萬小時定律 是錯的?天才與普通人的真正差別. ... <看更多>
1萬小時定律 在 筑波日語- 「一萬小時定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一萬小時定律」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 ... ... <看更多>
1萬小時定律 在 Re: [閒聊] 1萬小時理論- 看板basketballTW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honafire (飯多加5元飯少價不變)》之銘言:
: https://goo.gl/SsMp7d
: 這個亞裔男子在美國的籃球夢,雖然
: 身高不高 但卻是對上得分主力 這1萬小
: 時理論如果用在台灣不知道有什麼效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liberate
Practice and Performance in Sports:
A Meta-Analysis
這一篇研究剛好是我前陣子閱讀到的一篇很有趣的研究
因為我不知道為何縮網址失敗
所以有興趣閱讀的 可以自行拿我貼的關鍵字辜狗
首先我們來看 什麼是meta analysis
其實這是統計的一種方法
把不同研究的樣本湊在一起
因此得到一個大樣本數 彌補個別研究樣本數不可能太多的缺點
然後做出一個結論
這位研究作者 針對刻意訓練效果的結論如下
訓練能夠增進一個人的運動表現
這是沒錯的
但是到了某個程度以後 決定一個人是good或great
其他因素遠比刻意訓練重要
在這份總共針對2765位運動員的研究指出
在比較低層級的比賽
刻意訓練影響你成功的因素佔了百分之18
但是到了世界層級
你花多少時間練習 跟你所取得的成果 之間的關連性只剩1趴............
我要講的話不太好聽
克林在天津飯時期都還可以跟悟空打一場好比賽
但是到了佛利莎以降只能當解說役
這種連日本漫畫都承認 血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怎麼還有人真的相信刻意訓練能幹麻阿..............
較低層級比賽刻意訓練真的有用
但是在高層級的比賽他的影響只是皮毛
10000小時理論
這個理論如果你對運動訓練有一點研究一定聽過
簡單講就是要訓練一個運動員到精英甚至拿金牌 需要一萬個小時的訓練
但是這不代表一萬小時的訓練就保證你可以破奧運紀錄或是可以拿金牌
我不是要否定訓練的功用
但是當大家都刻意訓練的時候
決定還是其他因素................
而且泰半在生下來的那一剎那就決定了
其實我們在台灣能做的事情 是把這10000小時合理分配
當你把這一萬小時合理分配
你自然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果
我們台灣幾乎各項運動都有的最大問題就是
一萬小時分配太多到15歲以前
這會造成有天份的 可能受傷 可能心理不健康 甚至對這項運動厭煩
導致放棄這項運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4.150.1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ketballTW/M.1504186147.A.65C.html
※ 編輯: whitestripe (36.234.150.115), 08/31/2017 21:31: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