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 #清明節快樂~阿為甚麼台灣的墓要長這樣? / 李長潔
.
#hi祖先 #龜甲 #墓 #每年必備科普一下
.
掃完墓,睡一覺醒來,突然想到我昨天爬到墓頂拍全家福一事,然後,莫名其妙產生一個疑問: #為甚麼我們台灣的墓要長這樣啊,不是很浪費空間嗎(?)。於是找了一下資料...
.
■ #台灣墳墓的形式
.
台灣的墳墓形式叫做 #龜殼墓或龜甲墓,或是椅子墳,是取形意,看起來就是隻龜,或是,一張交椅(厚高前低,有圓弧椅背)。墓的頂部為烏龜殼狀,龜殼下面埋著死者的棺材。而龜殼的頭部位置豎立著死者的墓碑,墓的外側有一圈 #Ω型 的石頭圍著。廣泛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的一種墳墓樣式。
.
■ #龜甲墓的工法
.
此墓的形式歷史可能可以上溯至北宋。而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丁未秋,工部侍郞溫陵何喬遠所撰《福平山志》,亦提到予嘗至其處,見九墳齊列,作龜體,莆人謂之九龜,這是關于福建龜殼墓的較早記載。
.
不過龜殼墓在福建的成形有可能更早,各地尚保存不少使用三合土技術(是三種材料經過配制、夯實而得的一種建築材料,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三合土)的宋元時期家族祖墓,雖然這些墳墓屢次經過族裔的整修,但仍然還能看出一些形式與功法上的痕跡。
.
■ #環境風水觀
.
典型的墳墓形制之結構形態及風水觀念內涵。墳墓的營造樣式具有承氣接脈、制泄煞氣、收迎水等功用,被視為直接關涉著風水吉凶和人事禍福。「#椅子墳」或「#交椅墳」、「#龜殼墓」或「#類龜殼墓」等民俗用語,契合了當地人所賦予墳墓樣式的「#關鍵象徵」。
.
若論實際功能,中國東南地區的地形地貌以丘陵或河谷小平原為主,應該是考慮到防水護墳的物理功能,椅子墳和龜殼墓的墓丘造型雖然各異,但其墓后墩或墳圈基本上采用接近上半圓的形式,或單重、或多重,并呈緩坡式降低。半環形的Ω結構,應該是防護煞氣(氣候變化)對墳塋(中間祖先住的地方)的沖擊,對應有颱風、多雨沖刷、山坡滑動的地裡模式。
.
小編好無聊,連這個都要講(抖)。不過,如果你有去過沖繩,應該偶而會看到路邊墓地,跟台灣的一模一樣,有龜甲墓,也有屋型墓(防潮、方便保存、方便祭祀、以家族為單位),可以從死亡文化看見區域的文化傳播(或是在類似的環境型態下人類社會對應出類似的創造)。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絲路北彊怪石溝是中國西部巨大怪石群庫之一。位於博樂市東北38公里處,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23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780—1350米之間。素以奇石象形而聞名遐邇。怪石峪被當地哈薩克人稱為“闊依塔什”,意思是像羊一樣的石頭,並以怪石林立象形而聞名。怪石溝是由花崗岩組成的穹窿構造山地,經...
龜殼墓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認真想] #清明節快樂~阿為甚麼台灣的墓要長這樣? / 李長潔
.
#hi祖先 #龜甲 #墓
.
掃完墓,睡一覺醒來,突然想到我昨天爬到墓頂拍全家福一事,然後,莫名其妙產生一個疑問: #為甚麼我們台灣的墓要長這樣啊,不是很浪費空間嗎(?)。於是找了一下資料...
.
■ #台灣墳墓的形式
.
台灣的墳墓形式叫做 #龜殼墓或龜甲墓,或是椅子墳,是取形意,看起來就是隻龜,或是,一張交椅(厚高前低,有圓弧椅背)。墓的頂部為烏龜殼狀,龜殼下面埋著死者的棺材。而龜殼的頭部位置豎立著死者的墓碑,墓的外側有一圈 #Ω型 的石頭圍著。廣泛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的一種墳墓樣式。
.
■ #龜甲墓的工法
.
此墓的形式歷史可能可以上溯至北宋。而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丁未秋,工部侍郞溫陵何喬遠所撰《福平山志》,亦提到予嘗至其處,見九墳齊列,作龜體,莆人謂之九龜,這是關于福建龜殼墓的較早記載。
.
不過龜殼墓在福建的成形有可能更早,各地尚保存不少使用三合土技術(是三種材料經過配制、夯實而得的一種建築材料,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三合土)的宋元時期家族祖墓,雖然這些墳墓屢次經過族裔的整修,但仍然還能看出一些形式與功法上的痕跡。
.
■ #環境風水觀
.
典型的墳墓形制之結構形態及風水觀念內涵。墳墓的營造樣式具有承氣接脈、制泄煞氣、收迎水等功用,被視為直接關涉著風水吉凶和人事禍福。「#椅子墳」或「#交椅墳」、「#龜殼墓」或「#類龜殼墓」等民俗用語,契合了當地人所賦予墳墓樣式的「#關鍵象徵」。
.
若論實際功能,中國東南地區的地形地貌以丘陵或河谷小平原為主,應該是考慮到防水護墳的物理功能,椅子墳和龜殼墓的墓丘造型雖然各異,但其墓后墩或墳圈基本上采用接近上半圓的形式,或單重、或多重,并呈緩坡式降低。半環形的Ω結構,應該是防護煞氣(氣候變化)對墳塋(中間祖先住的地方)的沖擊,對應有颱風、多雨沖刷、山坡滑動的地裡模式。
.
小編好無聊,連這個都要講(抖)。不過,如果你有去過沖繩,應該偶而會看到路邊墓地,跟台灣的一模一樣,有龜甲墓,也有屋型墓(防潮、方便保存、方便祭祀、以家族為單位),可以從死亡文化看見區域的文化傳播(或是在類似的環境型態下人類社會對應出類似的創造)。
龜殼墓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清明特輯] 阿為甚麼台灣的墓要長這樣?:龜甲墓/李長潔
.
#龜甲墓 #龜甲萬
.
每次掃墓都會想一個問題,為甚麼我們台灣的墓要長這樣啊,不是很浪費空間嗎XD。於是找了一下資料...
.
台灣的墳墓形式叫做龜殼墓或龜甲墓,或是椅子墳,是取形意,看起來就是隻龜,或是,一張交椅(厚高前低,有圓弧椅背)。墓的頂部為烏龜殼狀,龜殼下面埋著死者的棺材。而龜殼的頭部位置豎立著死者的墓碑,墓的外側有一圈Ω型的石頭圍著。廣泛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的一種墳墓樣式。
.
此墓的形式歷史可能可以上溯至北宋。而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丁未秋,工部侍郞溫陵何喬遠所撰《福平山志》,亦提到予嘗至其處,見九墳齊列,作龜體,莆人謂之九龜,這是關于福建龜殼墓的較早記載。不過龜殼墓在福建的成形有可能更早,各地尚保存不少使用三合土技術(是三種材料經過配制、夯實而得的一種建築材料,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三合土。)的宋元時期家族祖墓,雖然這些墳墓屢次經過族裔的整修,但仍然還能看出一些形式與功法上的痕跡。
.
典型的墳墓形制之結構形態及風水觀念內涵。墳墓的營造樣式具有承氣接脈、制泄煞氣、收迎水等功用,被視為直接關涉著風水吉凶和人事禍福。「椅子墳」或「交椅墳」、「龜殼墓」或「類龜殼墓」等民俗用語,契合了當地人所賦予墳墓樣式的「關鍵象徵」。
.
若論實際功能,中國東南地區的地形地貌以丘陵或河谷小平原為主,應該是考慮到防水護墳的物理功能,椅子墳和龜殼墓的墓丘造型雖然各異,但其墓后墩或墳圈基本上采用接近上半圓的形式,或單重、或多重,并呈緩坡式降低。半環形的Ω結構,應該是防護煞氣(氣候變化)對墳塋(中間祖先住的地方)的沖擊,對應有颱風、多雨沖刷、山坡滑動的地裡模式。
.
如果你有去過沖繩,應該偶而會看到路邊墓地,跟台灣的一模一樣,有龜甲墓,也有屋型墓(防潮、方便保存、方便祭祀、以家族為單位),可以從死亡文化看見區域的文化傳播(或是在類似的環境型態下人類社會對應出類似的創造)。
龜殼墓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絲路北彊怪石溝是中國西部巨大怪石群庫之一。位於博樂市東北38公里處,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23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780—1350米之間。素以奇石象形而聞名遐邇。怪石峪被當地哈薩克人稱為“闊依塔什”,意思是像羊一樣的石頭,並以怪石林立象形而聞名。怪石溝是由花崗岩組成的穹窿構造山地,經過億萬年的風霜雨雪的侵蝕。這裡怪石嶙峋裸露,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如天狗望月、石猴母子、大象戲水、迎賓將軍石、黑熊探海、喚雲峰、鯊魚石、孔雀石、烏龜石、野豬石、鷹嘴石、羚羊石、犀牛石,還有曲徑通幽、天橋橫貫的異境。真是鬼斧神工,自然天成,令人驚歎不已。怪石群的形成,不同於世界聞名的喀斯特昆明石林。據專家考證,1.9億年前,由於地殼運動,炙熱岩漿侵出地表形成花崗斑岩。花崗斑岩在冷卻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原生立方體節理(裂縫),節理就成為日後風化侵蝕的突破口,整塊岩石慢慢分割成相對獨立的塊石,球狀風化繼續深入進行,便形成了石蛋地形,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飛來石”就是這樣形成的。由於怪石峪地區晝夜、冬夏溫差大,岩石產生強烈的物理脹縮作用,由於岩石中不同礦物脹縮率不同,粗粒斑晶在強烈的差異脹縮反復作用下而崩解,再加上長石和雲母的水解腐蝕,花崗斑岩表面逐漸疏鬆,經過暴雨的洗刷,岩面形成凹處,強風又將鬆散的岩屑吹走,如此反復,岩面上的凹穴不斷增大,逐漸形成了孔穴地貌。怪石峪的古代岩畫又是一道景觀,主要是狩獵圖和動物岩刻畫。還有許多突厥古墓,距今有1300多年歷史,是遊人考古探秘的理想去處。怪石山下,一條由山泉彙聚而成的小溪蜿蜒而下,這裡原本是一片海底龍床,千百年滄桑巨變,造就了這方神奇的世界,充分展示了大自然傑作而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大批的遊客慕名而至,飽覽奇境。1997年怪石峪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博爾塔拉河谷旅遊觀光區,使新疆烏魯木齊至伊犁這條黃金旅遊線旁側又多了一條獨特的旅遊區。
克拉瑪依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準噶爾盆地西北緣,為中國重要的石油生產地之一,也是新疆石油管理局所在地。全境面積9252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391,008人。克拉瑪依油田是這個城市的支柱產業,克拉瑪依市也是因為石油才建立設市的。起初這個城市的所有市民都屬於中石油公司。來到這裡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為石油而來。現在的克拉瑪依市已經是一個年產石油一千萬噸的大型石油城市。自然,經濟也是依靠石油的。 2008年,GDP總產值達到661億人民幣,人均GDP達到34901美元,在中國大陸659個城市中排名第一。克拉瑪依油田,地處新疆克拉瑪依市。大慶油田投入開發之前中國最大的油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VruX3rRLIU/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6vi7veAahK4DW2OuNtzAE0HlYgw)
龜殼墓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Lee Cheng Uk Han Tomb Museum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東京街41號,是香港歷史博物館五間分館之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當中的建築屬於香港法定古蹟。1955年8月,香港政府為應付市民對公共房屋的需求,計劃在李鄭屋村興建徙置大廈。當建築工人於8月9日進行夷平山坡時,無意發現了一個東漢墓穴。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林仰山教授於是帶領學生前往研究發掘。據當年的老街坊回憶,在漢墓正式出土前,曾有建築工人用外衣包著古物運離現場。參考了林仰山等考古學家評估後,市政局加建了鋼筋水泥硬殼,以保護漢墓受風雨侵蝕。漢墓於1957年由市政局接管及開放予公眾參觀,墓內的出土文物都陳列在漢墓旁的展覽館內。1988年12月,李鄭屋漢墓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對於墓主人身份一直是個謎,有的學者認為是鹽官,有人認為是東漢末年的避難貴族。由2005年1月起,為紀念漢墓出土50週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進行一系列的復修工程,包括在墓室頂部加建一個使用鐵氟龍物料製成的天幕,防止雨水造成的滲漏,減低被侵蝕的機會,耗資達100萬港元。墓室過去都沒有採取過任何措施去保護它,在1970年代香港的教科書所見,當時的墓室外圍亦只是一個長滿草的小山坡。直至到1990年代後期,前市政局才在外加建保護設施,並在墓內裝設控制濕度的裝置。今日漢墓的墓室並不對外開放,但是市民可以透過墓室門的玻璃,一睹這個建於東漢時期的墓室的內部情況。根據考古學家推斷,該墓建於東漢時期。而於漢墓出土了58件文物,當中包括最少33件完整文物,例如石屋模型和各種陶器及青銅器等。然而,漢墓中並未發現任何骸骨。漢墓的布局為「十」字形,一共有4個墓室,分別為前室、後室、右耳室及左耳室。中部為穹窿頂。室入口道在正式出土前已遭破壞。墓室屬磚室墓,由平均長40厘米、闊20厘米和厚5厘米的磚塊砌成。大部份墓磚為素面,但亦部份磚塊的側面刻有10多種花紋及文字,包括「大吉番禺」、「番禺大治曆」及「薛師」。而漢墓旁邊的展覽館。除了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銅器外,還設有「李鄭屋漢墓」和「華南漢文化」兩個展覽,以文字、照片、地圖、照片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境、發現經過和墓室結構。
漢花園位於香港的九龍長沙灣東京街,於1993年12月建成,園內設施仿照漢代風格建造。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營運,鄰近李鄭屋漢墓博物館。以中國漢朝時代的園林設計為主題,設有多個觀光景點。「妙趣園」:以欣賞石像雕塑為中心,四周輔以涼亭供觀光客休息。「蹴鞠臺」:是無蓋的四方高臺。在1993年時,為紀念香港政府營運香港公營房屋達40年,由當時的香港總督彭定康在這裡親手埋下文物囊。「聽雨廊」:位於「蹴鞠臺」的旁邊,它是一道臨蓄水池邊的有蓋長走廊。「漢舫」:穿過「聽雨廊」就是一條置在蓄水池飾有龍頭的石舫。「怡趣亭」:位於「漢舫」的對面,透過亭的窗借出蓄水池的景致。這裡還設有屋頂倒鉤,讓民眾把自備的雀籠掛於亭頂,欣賞鳥鳴。「蓄水池」:池內飼養了錦鯉及龜。「奕亭」:位於蓄水池的另一方,由4組4柱的方亭所組成,整個亭的支柱為數16根,設有4檯棋盤供予遊客對奕中國象棋或圍棋。
• 蘇屋邨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九龍長沙灣,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屋邨之一。蘇屋邨是房委會前身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繼北角邨及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蘇屋邨於2006年開始計劃分兩期重建,於2009年10月22日封閉第一期,2011年完成清拆,2016 年9月第1期首6幢樓宇重建完成入伙;至2012年年中全邨遷出,於同年11月26日起封閉待清拆,全邨正式進行重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PgtpiFIFe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