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殖民主義】
打從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1451-1506)於1492年開始,在西班牙君主夫妻:國王費南多二世(Fernando II de Aragón el Católico,1452-1516)與女王伊莎貝拉一世(Isabel I la Católica,1451-1504)支持下,航向滄茫大海,前往遙遠東方尋覓利潤豐厚的香料與黃金,卻不小心四度橫越大西洋發現美洲新大陸後,這塊尚未被利慾薰心歐洲人染指的淨土就此迎來急遽變化。
先是哥倫布抵達加勒比海鄰近區域和中美洲,後有科泰斯(Hernán Cortés,1485-1547)在墨西哥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其中共同點都是大肆殺戮原住民與摧毀當地文化,比如科泰斯最為人所知的〝事蹟〞就是一手傾覆曾在當地權卿一時的阿茲特克帝國。
雖說1428年才由三個城邦組成帝國,阿茲特克文化在西元14-16世紀已高度發展,雄踞於現今墨西哥中部與南部,成為當時美洲最發達的文明體系。不過就在1519年國力達到巔峰之後才一年光景,便來了一個不速之客-科泰斯。起初阿茲特克人還以為科特斯是他們所愛戴的白皮膚天神〝羽蛇神〞降臨世間,全國上下皆給予熱烈歡迎,想不到這正是巨大災難的開始。
除了兩位君主先後被西班牙人俘虜甚至殺害,這些西班牙人還帶來了致命的天花病毒。美洲原住民久居歐洲境外,對於病毒絲毫沒有招架之力,短時間內便造成大量死亡,根據後世史學家推估,原住民死亡人數大約佔當時人口比例50%以上,甚至高達90%,簡直是另一種形式的種族大屠殺。
其實科泰斯當時帶領的西班牙軍隊規模不超過1000人,但一來有天花肆虐,二來利用帝國內部勢力矛盾使其彼此鬥爭,再來就是那時美洲並沒有馬匹,當西班牙人的戰馬對上一臉無辜,適合負重駝物卻不利衝鋒奔跑的羊駝(Llama)時,阿茲特克人完全無法招架,可說是所向披靡無人可擋。
接下來發生的故事當然就是西班牙在美洲陸續建立殖民地,不只加勒比海諸島,北美西部沿岸,即如今的美國加州,直達阿拉斯加,都曾是西班牙帝國領土。直到19世紀,這些殖民地陸續爆發獨立運動,西班牙才乖乖讓出殖民地,這也是為何現在中南美洲多通行西班牙語,而加州到處都有西班牙地名、路名和西班牙遺跡的原因。
========================
對於西班牙殖民歷史稍有概念後,終於要來聊巧克力了。
古時候交通與資訊傳播方式大多受到限制,除了地緣關係之外,貿易和戰爭往往是異文化接觸碰撞最直接的方式,比如加起來纏綿共數百年的十字軍東征和蒙古西征,便是東西文化交流的顯著例子。
若要說起地球史上最大規模的文化交流,大約是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起,人類開始大規模航海活動,讓舊世界與新世界彼此的生態、物種、文化,甚至病菌都有了相互流通的機會。這般從此扭轉地球文明的多重現象,被美國歷史學者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1931-2018)稱為『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
科泰斯顛覆阿茲特克的墨西哥文明也是『哥倫布大交換』一例。
除了將西班牙文化傳播至美洲,阿茲特克的產物也被他帶回了西班牙,巧克力就是如此來到歐洲。據說當科泰斯在解決兩任阿茲特克皇帝,征服墨西哥後,於1527年回到故鄉時,餐桌上已經每日必備一整壺熱巧克力,只是不同於阿茲特克人會在巧克力裡加入麝香和辣椒,科泰斯頂多加入香草和蜂蜜。
阿茲特克人將巧克力視為諸神的飲料〝tchocoatl〞,將巧克力豆烘焙炒過,輾壓磨碎,再和滾水調和後製成,不但神聖,同時具有催情效果,只有貴族和士兵有資格享用。為了增添香氣和美味,還會再加入蜂蜜、香草、麝香和辣椒,若是用於戰場需求,還可加點玉米粉增添熱量。
直到現在,比較傳統的墨西哥料理中還有巧克力辣醬(Mole Poblano)燉肉等菜色。人在加州,恰好有許多機會可以品嘗到老墨菜,不得不說,這些巧克力料理其實滋味豐富頗為美味。
========================
早在西元前1000年左右,中美洲古文明馬雅帝國時期便已開始栽種可可樹,而可可的學名〝Theobroma cacao〞要到1737年才由瑞士知名學者,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1778)命名,意喻〝神的食物〞。
雖說科泰斯本倫相當喜愛巧克力飲料,但也要到1585年,第一艘商船從墨西哥運來大量可可豆,即使價格高昂,仍是迅速銷售一空,巧克力才從西班牙開始往歐洲各國散布開來。與我們如今熟知的巧克力甜點不同,十七世紀的歐洲人會把巧克力加入許多菜餚,其中有鹹有甜。
而連續兩位來自西班牙的法國王后:路易十三王后〝奧地利的安妮〞(Carl von Linné,1707-1778,因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源於奧地利,故有此名)與路易十四王后〝西班牙的瑪麗•特蕾莎〞(Maria Theresa of Spain,1638-1683)在母國時期便養成對於巧克力的喜愛,於是最擅於上行下效拍馬屁的凡爾賽宮廷也開始流行起巧克力。
1659年,巧克力型態有了重大進展,終於從液體進化成固狀,但卻要等到1774年才首次成為甜點用料,被做成巧克力手指餅乾,這時候距離法國大革命也不遠了。之所以要等到這麼晚才吃得到甘甜可口的巧克力餅乾,有部分是因為可可原料依舊昂貴,貴重到被當成藥品使用→如同在17世紀中期,歐洲人在加勒比海海域大量種植甘蔗製糖之前,糖也非常珍貴,珍貴到任何含糖的糕餅都被視為可治療百病的藥物。
隨著歐洲人在加勒比海製糖事業愈形擴大,蔗糖也跟著普及。然後1828年時有位荷蘭人范.豪登(Coenraad Johannes van Houten,1801-1887)找到去除可可脂的方法,讓可可更方便製成粉末,且可可粉更容易溶解於水中,巧克力製作自此有了重大突破,各種成品形式也越來越多樣。糖加上巧克力,這個甜蜜又邪惡的組合迅速在歐洲人的日常飲食中勢如破竹,攻城掠地。
========================
巧克力既然逐漸成為歐洲人飲食內容的要角,自然也會被畫家記錄下來。
靜物畫最早源自古希臘羅馬,比如龐貝城出土的壁畫中便已可見到,到了16世紀時成為繪畫分類中重要的單獨流派,讓許多畫家藉此實驗畫面中物件的各種排列與構圖效果。
17世紀荷蘭靜物畫一直在此中佔據相當地位,不僅數量龐大,從畫中物品象徵和各種宗教隱喻,都讓人得以一窺當時的文化氛圍。不同於荷蘭食物靜物畫裡的成堆食物和器皿通常看似隨意擺放,以營造一種正在用餐的動態感,西班牙靜物畫通常會讓物品整整齊齊排列妥當。這些有趣的對比或許也顯示出,荷蘭以經商貿易的中產階級為主,階級與財富較為平均的社會情境,相較於西班牙仍是君主威權與宗教宰制下階級分明的相對差異。
========================
巧克力在歐洲最早於西班牙開始風行,因此西班牙食物靜物畫之中時常出現巧克力也很合理。被譽為『西班牙卡拉瓦喬』的西班牙巴洛克畫家祖巴蘭(Francisco de Zurbarán,1598-1664)因其出色運用卡拉瓦喬的明暗對照技法和暗色調主義而有此稱號,除了宗教聖徒之外,靜物畫也是其專長主題,《靜物與檸檬、柑橘和玫瑰》(Still-life with Lemons, Oranges and Rose)是他在1633年時作品。
祖巴蘭擅長採用巴洛克藝術中著名的強烈明暗對照方式凸顯主題,但畫風較為嚴謹,缺乏實驗性→猜測應該是個古板的傢伙。他與委拉斯貴茲(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1599-1660)同為西班牙17 世紀藝術黃金時代最重要的兩位畫家。祖巴蘭一輩子沒去過義大利,是否有臨摹過卡拉瓦喬作品也不可知,但卻是終生卻堅守暗色調風格。
《靜物與檸檬、柑橘和玫瑰》堪稱他生涯靜物畫顛峰之作,也是唯一畫家本人在作品上簽名的靜物畫,請努力瞧瞧畫作右下角便可見到。畫面中有一盤檸檬、一籃橘子,上頭點綴幾株柑橘花,另外還有一杯巧克力和一朵粉色玫瑰;為了突顯主題,背景漆黑一片,桌面也使用暗棕色調處理。
========================
祖巴蘭以極為細膩寫實方式描繪這些物品:檸檬在熠熠生輝銀盤上反射出的倒影、中間柳條籃的精緻細節和在光亮桌面上的柔美映照,與其他物品大量細節完美呈現。整個畫面的光影技巧可說發揮得淋漓盡致又微妙精準。對比暗調背景和桌面,確實成功突顯了水果的明亮色調。這些出色技藝都可顯示出畫家對於油畫顏料的精深了解和善於運用。
畫面中物件看來彼此不太相關→有人同時喝熱巧克力加檸檬汁嗎?此類主題傳統上可以解釋成對聖母瑪利亞的敬意。以這個角度來看,檸檬可視為真誠,柑橘代表貞潔,玫瑰則象徵神聖之愛。而且畫面構圖分成三部分,也可認為是基督教義中的三位一體。
雖說從宗教角度說來,所有解釋都頗為符合情理:在強光照映下,畫面裡結構單純的物品擺置從陰影中浮顯出來,形成堅定穩固的存在效果,水果也如同雕塑般凝結於空氣中,讓畫作氣氛都神聖莊嚴得像是教堂祭壇畫。像這般從日常事物中看見神的寓意,正好便是西班牙傳統宗教精神。
但實際上從來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這是祖巴蘭本倫要表達的意圖。
根據後人進行X光照射分析,其實畫家原來還畫了一盤焦糖甜薯(sweet potato,可能類似今日拔絲地瓜),甜薯其實也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才從中南美洲引進的植物;以年代來看,此時甜薯出現在歐洲的時間不過約莫30年左右。這種運用昂貴蔗糖製作的食物在當時絕對是只能由富貴人家拿來品味兼享樂。
所以若純粹使用宗教意涵解釋這幅畫作,可能就太狹隘了
========================
既然顏料底下藏著焦糖地瓜,不妨也可以嘗試以世俗角度觀看。
檸檬因為結實眾多故象徵豐饒多產。籃子裡的柑橘和橙花通常也代表婚姻。熱巧克力加上蜂蜜或蔗糖的甜味在當時很受女性歡迎,而且這杯熱巧克力放在象徵女性的玫瑰花旁邊,暗喻可能是為某位女性準備。因此又可以看成與女性婚姻和家庭生活有關。
另則熱巧克力的出現也說明自從科泰斯征服阿茲特克,帶回可可後,巧克力逐漸成為西班牙人日常飲品,於是這項被我們現代人早已習以為常的甜點,在西班牙靜物畫裡,同時標識著西班牙帝國殖民勢力的狂妄擴張與傲人榮光,更或許也是畫家為祖國殖民志業自豪的表現。
#2019秋季講座~台中場報名開跑,請點進活動頁面留言報名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390793841188512/
#想吃巧克力了嗎
#西班牙 #巧克力 #巴洛克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黃金船事蹟」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黃金船事蹟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黃金船事蹟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金船事蹟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金船事蹟 在 [問題] 蘆毛最強是小栗帽還是黃金船? -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黃金船事蹟 在 成為迷因的《賽馬娘》灰毛名馬「不沉艦黃金船」寶塚紀念賽 ... 的評價
- 關於黃金船事蹟 在 [閒聊] 黃金船本尊484比馬娘還鏘啊 的評價
- 關於黃金船事蹟 在 [馬娘] 哭啊黃金船你又再唬…欸是真的? PTT推薦- C_Chat 的評價
- 關於黃金船事蹟 在 Re: [馬娘] 各版本黃金船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黃金船事蹟 在 廢鐵變黃金:臺灣的沉船打撈事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 的評價
- 關於黃金船事蹟 在 [閒聊] 黃金船本尊484比馬娘還鏘啊- 看板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黃金船事蹟 在 [閒聊]《賽馬娘Pretty Derby》日版長紅關鍵?遊-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黃金船事蹟 在 [史實] 黃金旅程(下) - umamusume - PTT遊戲區 的評價
- 關於黃金船事蹟 在 [聊天] 空中神宮到底是多爛? d0922030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黃金船事蹟 在 Fw: [馬娘] 黃金家族- UmaMusume - MYPTT 的評價
黃金船事蹟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追悼黃金島,永遠的台灣戰士、民主農夫!
今天,我們與黃金島老先生告別。十幾年前,我初抵台中時,即常耳聞黃金島前輩的英勇事蹟,認識、熟識黃前輩後,每次看著他精神奕奕出席民主運動,都不禁會感染這位90幾歲長者的熱情,進而對台灣前途充滿希望。
黃前輩的英勇,最常被傳誦的當然是228事件中,他投入台中民軍二七部隊任警備隊長,民軍退守埔里後,他率領40位學生軍,在烏牛欄與國府21師展開激烈戰役,敵眾我寡下,以伏擊重創21師先遣部隊,直到彈盡援絕,才率眾突圍,埋槍逃出埔里。
黃前輩意外逃過二二八的殺戮,但戒嚴時期的1952年間,卻成為白色恐怖的受害者!被捕後以死刑起訴,最後無期徒刑定讞,在火燒島、軍事監獄中度過了24年的黑牢歲月,1975年才出獄返家,這時已50歲的他,要重新融入脫節的陌生社會。
但他毫不氣餒,他曾在工廠當底層作業員,曾在東區為人磨菜刀,疲累工作中,還要忍受特務的監視、騷擾,可是他都不懷憂喪志。長年黑牢也沒有磨掉他為台灣前途打拚的決心,80年代黨外運動風起雲湧時,他就偕著太太王昭娥女士,勇敢投入社會改革的浪潮中!他完全不懼政治犯的敏感身分,昂然面對警總、情治、軍警的脅迫,而成為中台灣黨外陣營尊敬的長者。
他不僅是民進黨建黨黨員,民進黨在風雨飄搖中成立,他馬上在太平、大里、霧峰成立大屯區民主聯誼會(1987年),成為奧援民進黨的堅強組織。
其實,黃前輩生命故事的傳奇,不是只有國民政府時期。二戰中,他成為台籍日本兵,被派往南洋打仗,僥倖在戰場活了下來!日本戰敗投降,日軍被遣返回國,台籍日本兵卻被中國政府留置在集中營不聞不問,他們是靠自力救濟搭上破船,在險惡大海中遇上驚濤駭浪,也遇上海盗,才歷經艱險返抵台灣。這讓他深刻領會身為台灣人的悲情,也是他一生矢志為台灣付出、犧牲的原動力。
黃金島前輩以他的生命,見證從台灣的變動與成長。他以堅韌意志,代表台灣人永不低頭的決心!他是我們上一代勇敢的典範,我們永遠懷念他,我們以他為榮,以他為傲。
黃金船事蹟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普文分享】伊斯蘭的天文學家群像(二): 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高崇文 教授(中原大學 物理系)(物理雙月刊)
//上一回的阿文開講,講到阿巴斯王朝的智慧宮(Bayt al-Hikma),以及al-Khwarizmi 的諸多事蹟。其實在此同時,巴格達的智慧宮尚有許多能人異士。如果al-Khwarizmi 算是伊斯蘭世界第一位天文學家的話,那麼al-Kindī ( 801–873)被稱為伊斯蘭世界的第一位哲學家也毫不為過。al-Kindī 來自一個頗為顯赫的阿拉伯部族,年輕時在巴格達受教育。他在智慧宮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將希臘文的科學以及哲學的經典翻譯成阿拉伯文。(阿拉伯文在伍麥亞朝時是官方獨尊的語言,後來隨著波斯裔穆斯林的勢力逐漸高漲,波斯文的重要性雖然也水漲船高,然而由於古蘭經是阿拉伯文,而且不准翻譯,所以阿拉伯文逐漸成為伊斯蘭世界共通的語言,尤其是學者多使用它來寫學術著作,使得阿拉伯文的重要性歷久不衰,直到今日。) al-Kindī是第一位嘗試將希臘哲學,特別是新柏拉圖主義與伊斯蘭信仰結合的哲學家。但是要調和以理性為根本的希臘哲學與以天啟為基礎的伊斯蘭信仰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al-Kindī 只是起了一個頭,後來Al-Farabi (西歐人稱之為Alpharabius, 872-950) 接手來繼續發展,而在Ibn Sīnā (西歐人稱之為Avicenna, 980-1037) 手中才算大功告成。甚至Ibn Rushd (西歐人稱之為Averroes,1126-1198)則是不惜將亞氏思想放在宗教信仰之上,成了西歐中世紀哲學家心目中的心腹大患呢。//
黃金船事蹟 在 成為迷因的《賽馬娘》灰毛名馬「不沉艦黃金船」寶塚紀念賽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ウマ娘#ゴールドシップ0:43 - 介紹開始1:40 - 新一代灰毛怪物3:40 - 超強的實力,古怪的脾氣6:12 - 成為迷因的名馬9:30 -《賽馬娘》登場的 黃金船 10:51 ... ... <看更多>
黃金船事蹟 在 [閒聊] 黃金船本尊484比馬娘還鏘啊 的推薦與評價
... 從各種事蹟來看這馬的鏘度真的不下馬娘不甚至可以說並駕齊驅或是超越馬娘版的了黃金船本人… ... 2 F 推dasuininder: 黃金船的顏藝都是黃金船創造出來的 03/15 23:21. ... <看更多>
黃金船事蹟 在 [問題] 蘆毛最強是小栗帽還是黃金船? -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