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 金庸 1924-2018
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等經典武俠小說的文壇泰斗金庸(本名查良鏞)已於今日(2018/10/30)下午在香港養和醫院病逝,終年94歲。
金庸筆下的《天龍八部》是我最愛的武俠小說,想起學生時代到租書店租金庸小說回家看,總是非常期待最後的結局卻又不捨故事就此結束,每每看到最後一章,便會出現這種複雜的情緒。
前述之「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乃金庸將自己所著的15部小說取出14部的書名首字組合而成,包括:《書劍恩仇錄》(1956)、《碧血劍》 (1956)、《射鵰英雄傳》(1959)、《雪山飛狐》(1959)、《神鵰俠侶》 (1961)、《飛狐外傳》(1961)、《白馬嘯西風》(1961)、《鴛鴦刀》(1961)、《倚天屠龍記》(1963)、《連城訣》(1963)、《天龍八部》(1966)、《俠客行》(1967)、《笑傲江湖》(1969) 及《鹿鼎記》(1972),而沒有收錄句中的作品則是1970年出版的《越女劍》。(書名後的括弧內數字為該小說集結成冊的出版年份)
《金庸 大事紀》
1924年3月10日,本名為查良鏞的金庸,誕生於浙江省海寧縣袁花鎮。
1932年,閱讀生平第一本武俠小說《荒江女俠》,作者為顧明道;之後還讀了平江不肖生寫的《江湖奇俠傳》與《近代俠義英雄傳》等武俠小說。
1939年,讀初三時,與同學合著並出版第一本書《獻給投考初中者》,大獲成功。
1945年,在杭州任《東南日報》外勤記者及英語電訊收譯員。
1948年,被《大公報》調派香港,續任國際電訊翻譯。
1955年,以「金庸」為筆名,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連載一年,奠定其武俠文學基業。
1956年,所著《碧血劍》開始在《香港商報》連載,並與梁羽生、百劍堂主在《大公報》開闢「三劍樓隨筆」專欄。
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工作;所著《射鵰英雄傳》於《香港商報》連載。
1959年,創辦《明報》,所著《神鵰俠侶》於《明報》創刊號開始連載。
1964年,發表「寧要褲子,不要核彈」社論,與《大公報》展開一系列筆戰。
1965年,創辦《明報月刊》;創作《俠客行》。
1969年,開始連載《鹿鼎記》。
1972年,《鹿鼎記》連載完畢後,隨即宣布就此封筆,不再寫武俠小說。
1973年,以《明報》記者身分赴台灣訪問10天,會見當時的副總統嚴家淦與行政院長蔣經國等政府高層;之後於《明報》連載「在台所見.所聞.所思」。
1979年,正式授權台灣的遠景出版社出版其《金庸作品集》。
1980年,金庸武俠小說正式進入中國大陸;15部36冊《金庸作品集》全部修訂完畢,前後花費10年時間。
1981年,與妻子兒女回中國大陸訪問,會見鄧小平,並遊歷大陸13個城市;獲頒英國政府O.B.E.勳銜。
1985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後,宣布辭去基本法草委與諮委職務;在《明報》創辦30週年慶祝茶會上,宣布卸下社長職務,只擔任明報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1991年,將《明報》賣給商人于品海。
1992年,回鄉尋師訪友,並在浙江省嘉興市捐建「金庸圖書館」。
1993年,宣布辭去明報集團董事會主席,告別自己一手創辦的《明報》。
1998年,獲香港政府市政局頒授「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與巴金、冰心獲香港(及海外)文學藝術協會授予「當代文豪金龍獎」。
2000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頒贈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
200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2007年,獲曾將他退學的政治大學(前身為中央政治學校)頒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到台灣參加政大80週年校慶。
2010年,位於故鄉浙江省海寧市(舊稱海寧縣)的「金庸書院」落成開放,聘請金庸為書院院長。
2018年10月30日,病逝於香港跑馬地的養和醫院,終年94歲。
鹿代風斗本名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悼 金庸 1924-2018
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等經典武俠小說的文壇泰斗金庸(本名查良鏞)已於今日(2018/10/30)下午在香港養和醫院病逝,終年94歲。
金庸筆下的《天龍八部》是我最愛的武俠小說,想起學生時代到租書店租金庸小說回家看,總是非常期待最後的結局卻又不捨故事就此結束,每每看到最後一章,便會出現這種複雜的情緒。
前述之「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乃金庸將自己所著的15部小說取出14部的書名首字組合而成,包括:《書劍恩仇錄》(1956)、《碧血劍》 (1956)、《射鵰英雄傳》(1959)、《雪山飛狐》(1959)、《神鵰俠侶》 (1961)、《飛狐外傳》(1961)、《白馬嘯西風》(1961)、《鴛鴦刀》(1961)、《倚天屠龍記》(1963)、《連城訣》(1963)、《天龍八部》(1966)、《俠客行》(1967)、《笑傲江湖》(1969) 及《鹿鼎記》(1972),而沒有收錄句中的作品則是1970年出版的《越女劍》。(書名後的括弧內數字為該小說集結成冊的出版年份)
《金庸 大事紀》
1924年3月10日,本名為查良鏞的金庸,誕生於浙江省海寧縣袁花鎮。
1932年,閱讀生平第一本武俠小說《荒江女俠》,作者為顧明道;之後還讀了平江不肖生寫的《江湖奇俠傳》與《近代俠義英雄傳》等武俠小說。
1939年,讀初三時,與同學合著並出版第一本書《獻給投考初中者》,大獲成功。
1945年,在杭州任《東南日報》外勤記者及英語電訊收譯員。
1948年,被《大公報》調派香港,續任國際電訊翻譯。
1955年,以「金庸」為筆名,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連載一年,奠定其武俠文學基業。
1956年,所著《碧血劍》開始在《香港商報》連載,並與梁羽生、百劍堂主在《大公報》開闢「三劍樓隨筆」專欄。
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工作;所著《射鵰英雄傳》於《香港商報》連載。
1959年,創辦《明報》,所著《神鵰俠侶》於《明報》創刊號開始連載。
1964年,發表「寧要褲子,不要核彈」社論,與《大公報》展開一系列筆戰。
1965年,創辦《明報月刊》;創作《俠客行》。
1969年,開始連載《鹿鼎記》。
1972年,《鹿鼎記》連載完畢後,隨即宣布就此封筆,不再寫武俠小說。
1973年,以《明報》記者身分赴台灣訪問10天,會見當時的副總統嚴家淦與行政院長蔣經國等政府高層;之後於《明報》連載「在台所見.所聞.所思」。
1979年,正式授權台灣的遠景出版社出版其《金庸作品集》。
1980年,金庸武俠小說正式進入中國大陸;15部36冊《金庸作品集》全部修訂完畢,前後花費10年時間。
1981年,與妻子兒女回中國大陸訪問,會見鄧小平,並遊歷大陸13個城市;獲頒英國政府O.B.E.勳銜。
1985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後,宣布辭去基本法草委與諮委職務;在《明報》創辦30週年慶祝茶會上,宣布卸下社長職務,只擔任明報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1991年,將《明報》賣給商人于品海。
1992年,回鄉尋師訪友,並在浙江省嘉興市捐建「金庸圖書館」。
1993年,宣布辭去明報集團董事會主席,告別自己一手創辦的《明報》。
1998年,獲香港政府市政局頒授「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與巴金、冰心獲香港(及海外)文學藝術協會授予「當代文豪金龍獎」。
2000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頒贈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
200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2007年,獲曾將他退學的政治大學(前身為中央政治學校)頒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到台灣參加政大80週年校慶。
2010年,位於故鄉浙江省海寧市(舊稱海寧縣)的「金庸書院」落成開放,聘請金庸為書院院長。
2018年10月30日,病逝於香港跑馬地的養和醫院,終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