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大家分享趁著藝術月去體驗不同面貌的舊城中上環。那天的體驗實在讓我回味無窮,於是我決定開啟另一趟旅程「藝城遊蹤」~
我發現看藝術不一定要到藝廊或藝術館!香港各區隱藏了各式各樣的藝術品,跟隨推薦路線,這次我決定去西貢鹽田梓一遊!
從未去過鹽田梓的我,非常期待這次的出遊呀~
而鹽田梓也剛好由即日起至7月16日在舉行「鹽田梓藝術節2021」,剛好可以順便欣賞以及感受這遠離鬧區的小島藝術風情😌
這次的主題是以「天.地.人」中的「人」,透過「六感」探索人與自然的關係。
位於小島景點周圍的藝術作品與鹽田梓息息相關,如大型竹藝作品「生之禮頌」蘊含感恩大自然的恩賜之意。
即日至5月31日,還可以在網上參加藝術節導賞團及其他節目~
鹽田梓擁有深厚的歷史價值,除了滄海鹽田之外,還有由澄波學校改造成的鹽田梓文化資源展覽室、獲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羅馬式建築物聖約瑟小堂等,都非常值得參觀呢!
島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客家文化風情,一路上會看到客家建築、飲食以及客家傳統服飾展示,不禁讓我想起台灣的美濃,有股親切感呢~
跟隨指示牌參觀,一路到了玉帶橋。出發前做了功課,看到許多人到此橋一定會拍美照紀念,當然我也不會錯過啦😄
在玉帶橋上望眼過去是一片綠色,令人心曠神怡啊~
島上的鹽田也是參觀的重點之一,過去島民設鹽田以曬鹽維生,然而時移勢易,現在島上已不似過往,所幸在2000年開始的復興社區運動,讓小島許多動人的故事與文化得以保留了下來。鹽田的修復工作不只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獎項,也讓小島成為香港碩果僅存的產鹽地。
最後提醒大家如果想去鹽田梓遊玩需注意船次。那日我是約下午1點抵達,然後搭乘最後一班5點的船回西貢。遊玩的時間對我來說也算是充裕,提供大家參考。
一整天的鹽田梓遊非常充實,逛膩鬧區的你不妨到郊外走走看看,會發現不一樣的香港~
想為自己安排一趟藝城遊蹤點這裡👉https://bit.ly/3xUeI0v
#DiscoverHongKong #ArtsinHongHon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鹽田梓(鹽田仔)聖若瑟小堂於1890年落成祝聖。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在1990年(一世紀後)將小堂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在2011年1月25日,再提升為二級歷史建築;此外,小堂又獲頒2005年度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亞太區文化遺產優良獎。鹽田梓是西貢的一個島嶼,面積少於1平方公里,距離西貢...
鹽田梓 導賞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鹽田梓藝術節與他的藝術品】
鹽田梓有著獨特的文化及歷史價值,為期三年的「鹽田梓藝術節」計劃,由文化葫蘆擔任策展團隊,除了通過導賞介紹當地文化、古蹟、歷史以外,還會加入藝術的元素,邀請本地藝術家及年輕人與鹽田梓村民共同創作,讓大家以多元的角度認識鹽田梓的獨特面貌,以下就為大家介紹數個阿蹟比較喜愛的藝術品:
鹽田梓 導賞 在 新聞人事全面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魏綺珊本地藝術旅遊推介
去吧!很值得去的戶外藝術祭
從西貢碼頭坐15分鐘街渡,便可抵達小島鹽田梓,島上居民曾經以曬鹽為主,已經有300年歷史,後來島民陸陸續續遷離或移居海外,令這裏幾乎杳無人煙,現在因為一個藝術節而活起來。
別一聽到藝術節又以為離自己很遠,事實上這是多位藝術家及學生訪談島上原有的村民後,共同創作了15件具鹽田梓特色及故事的戶外藝術品,作品跟自然融合,邊走邊了解島上的歷史,特別有趣味。
兩位意大利神父,早在1864年就來到鹽田梓傳揚天主教。到1875年,全島村民領洗,島上的天主教堂及聖福若瑟神父故居成為古迹。這裏的玻璃彩繪和石牆鋼壁藝術品,成為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在颱風山竹吹襲時倒下來的老樹,被重新切割,砌成波浪形的長椅,十分有意思。
藝術節還有工作坊、環境劇場及導賞團,展期只到今個月的29號,大家可以先在網上登記導賞團。
建議到島上「小島大廚」的海邊餐廳享用一個午餐,再悠閒地逛上幾小時,在藍天碧海下,儼如置身外地的世外桃源。
鹽田梓 導賞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鹽田梓(鹽田仔)聖若瑟小堂於1890年落成祝聖。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在1990年(一世紀後)將小堂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在2011年1月25日,再提升為二級歷史建築;此外,小堂又獲頒2005年度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亞太區文化遺產優良獎。鹽田梓是西貢的一個島嶼,面積少於1平方公里,距離西貢約3公里,鹽田梓是客家人陳氏聚居的地方,早年島上居民從事曬鹽及務農工作。1864年,宗座外方傳教會會士和神父(Fr. S. Volonteri)與柯神父(Fr. G. Origo)抵鹽田梓探訪及傳教,1866年秋天,柯神父為七名村民付洗,同年聖誕節,和神父為陳氏家族三十三人付洗。當時教友村民捐出空地予天主教會興建小聖堂和學校,並奉聖若瑟為主保。1875年,鹽田梓全島居民領洗。1879年至1880年,聖言會會士福若瑟神父(Rev. Josef Freinademetz, SVD, 1852-1908)到達西貢開始傳教工作,當時他經常到鹽田梓探訪。福神父於2003年10月5日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列入聖品,以表揚和紀念其在中國傳教的貢獻。在同一時期,西貢除了鹽田梓外,還有三個主要教友團體,分別在大浪灣、赤徑和深涌。傳教士經常走訪這些以農耕及捕魚為業的村落,積極進行傳教工作。隨著村民不斷遷出,現小島已長期無村民居住。但一年一度的主保瞻禮,百多名村民都會“回鄉”聚首,令人回想到當年小島的熱鬧生機。村子後人為了保留這種非常獨特的客家文化與天主教自然融合的原生村落風貌,正積極爭取修復村落,並向政府提出集宗教、文化、旅遊、生態及度假元素的『五合一』保育方案——“宗教有天主教教堂;生態有紅樹林及鹽田,文物有由村校改建的文物展館,政府可以串連起來發展,發展商則負責旅遊及度假部分。小島獨具「原汁原味」特色的鄉村文化,參與研究者均感具備文化生態保育及旅遊發展潛質。不過,鹽田梓村長陳忠賢表示,雖然曾交由一發展商發展,但是一直難以開展。村民已收回村屋,計劃籌集資金自行復修為特色民宿,讓遊人渡宿或參觀。首先完成活化的是位於村入口的村公所,現已化身為一所茶座。茶座白色的外墻,加上各種植物擺設,恍如希臘海邊的小白屋。小屋內擺放著一些傳統文物器具,提供一些傳統小食,讓遊人品嚐。近年,村民更組成「鹽光保育中心(慈善團體)」,匯聚社會資源,開展鹽田和村屋的復修,推動宗教文化生態和簡樸生活體驗等保育和教育工作,並以中、英及客家話等,招待到來的中外訪客。
教友可參考下列朝聖資料:(摘錄自-教宗方濟各 發自羅馬聖伯多祿大殿 主曆二零一五年(在職第三年)四月十一日)
“慈悲,是存在每人心底的基本定律,能使我們誠摯地看待生命中遇到的每位兄弟姊妹。慈悲,是把天與人連結起來的橋樑,它打開我們的心,朝向一個永遠都會被愛的希望,縱使我們有罪在身。有時,我們被召叫去更用心注視慈悲,好使我們更能成為天主在我們生命中行動的有效標記。為此,我宣佈了慈悲特殊禧年,作為教會的特別時刻,讓信徒加強見證,使之更有成果。聖年將於2015年12月8日聖母無玷始胎節開始。在聖母無玷始胎節當日,我將歡欣地開啟聖門。在那一天,聖門將成為慈悲之門;所有經過慈悲之門進來的人,都要經驗天主的愛;天主要施以安慰、寬仁,並注入希望。禧年也必帶來大赦的頒賜。這做法在慈悲聖年意義更為重大。天主的寬恕無遠弗屆。藉耶穌基督的聖死與復活,天主使祂的愛更加彰顯;祂的愛是摧毀人類一切罪惡的力量。藉此逾越奧蹟,以及教會的中保角色,使與天主和好,成為可能。這樣,天主時常樂於寬恕,且總不厭倦地以常新又使人驚訝的方式,施以寬恕。畢竟,我們都深明在罪惡下的經歷。我們知道我們是被召邁向成全的(參瑪5:48),但我們也感到罪惡的重擔。我們既感受到恩寵的轉化能力,又感受到我們在失落的處境下罪惡的遺害。雖然我們已被寬恕了,但因我們的罪惡所引發的衝突後果仍殘留。在和好聖事中,天主寬恕了我們的罪,真的是一筆勾消,但罪惡對我們的思想行為仍帶來負面效果。但是,天主的慈悲比這一切都更強。這就是大赦,即是父透過基督的新娘──祂的教會,走向已蒙寬恕的罪人,使他脫離罪惡殘留給他的後果,使他能以仁愛行事,在愛中成長,不致重墮罪愆。"(經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網頁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