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新單集上架 #聽故事學英文
✅免費收聽 https://linktr.ee/tsaiyu
#你的夢想實現了嗎?
我小時候很愛畫畫,國小五年級的暑假每天都在做紙雕,夢想當畫家,所以我媽媽帶我去考美術班,但是沒考上。高中參加了學校的戲劇社,愛上演戲,吵著要唸台大戲劇系,夢想著做劇場,但也沒考上。我喜歡唱歌,夢想參加唱歌比賽、寫歌、做音樂。
大學外文系一畢業,我就踏進英文教學的領域,乍看好像離夢想離很遠,但其實沒有,夢想只是用一種我意想不到的,通通整合在一起了!
我因為喜歡美術,大學時學會使用Illustrator排版、Photoshop畫圖,後來做雜誌主編時,這些能力讓我能跟繪者有效溝通,編輯教學內容時也能用設計的角度,比較有美感的把視覺版面和英文教學內容結合。雖然我沒有去演戲,但是當老師,某種程度也是要表演給孩子看,而且在Podcast講故事也是用聲音在表演啊。還有,雖然我當不成歌手,但我可以在Podcast自肥,編兒歌、彈彈唱唱強迫大家收聽,而且因為身份是老師不是歌手,大家對音樂的標準比較低,還都不會嫌棄呢,真棒!
我後來體會,只要抓住夢的大方向,勇敢前進就好。不要用小框框侷限自己,好像某個行業就非得用某種方式生活才行。只要緊緊抓住夢想,培養好自己的能力,隨時做好準備抓住機會,夢想不會不見,還會變成另一種更棒的樣貌呈現喔。
—-
本集Podcast節目與【秧學教育Ruby老師】合作播出,要透過小青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帶小朋友想想看:長大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事情?雖然暑假疫情期間,只能透過遠距錄音,但好開心有機會可以跟活出夢想的Ruby老師一起講故事,她從小就想當英文老師喔!
Ruby老師創辦了秧學教育,在大學教書,也教小小孩英文,擁有12年的英文教學經驗。這次她帶了好朋友小青蛙Oakley一起來,講她的原創故事:Dream Jobs 獨角小青蛙的預言夢。
小小孩接觸新的語言,最常使用音樂與故事。秧學教育Ruby老師特別為孩子打造一堂英語啟蒙線上課程,以「孩子的一天」作為主題,透過孩子熟悉的場景,琅琅上口的親子對話,以及容易產生共鳴的角色互動,搭配音樂與操作教具,啟蒙孩子的英文學習。
【Ruby老師的英文繪本教室】A Day of Kid’s Life
1. 10本貼近生活的原創故事
2. 10首原創英文童謠
3. 生活親子對話、DIY教具
4. 專業團隊:教育學/心理學/英文
5. 給爸媽的英文小教室
▶️課程連結 https://ps.yottau.net/3lpdb7
訂購時輸入Sandy采聿老師優惠碼「SANDY100」即可獲得$100折價卷。此券不能與其他優惠合併使用,期限至 9/15(三)。
我還為大家爭取了一些福利!只要公開分享貼文,留言回答問題,告訴我「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就可以參加抽獎,獲得Ruby老師線上課程的 #免費兌換券 喔!
—
🎙最好聽的兒童英文親子Podcast頻道
搜尋 #聽故事學英文 #Sandy采聿老師
在任何你喜歡的平台 #免費收聽: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2RDiXtw
Spotify https://reurl.cc/g8YkVp
KKBOX https://reurl.cc/XegxVR
MixerBox https://pse.is/3flvml
Google Podcasts https://reurl.cc/KAdype
孩子的英文好朋友: Sandy采聿老師
部落格 https://sandytsaiyu.com
YouTube www.youtube.com/c/SandyTsaiyu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sandy.bongo/
鳴 人 堂 主編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上課囉!】
五種研究必學統計一天搞懂,SCI 發表在望!
⠀
#針對新手設計,這堂課直接站在「剛起步研究者」的立場,重新思考統計,留下真正會用到的知識,並用實際的範例讓您理解。並延續到之後的互動實作時間,親手操作。
⠀
#不再害怕統計,其實我們也曾經這樣,但寫過數十篇論文後,回頭看才發現,其實害怕是被「製造」的,而如果用正確的方式教,上手更容易,恐懼也能歸零。
⠀
用學「開車」來比喻的話,傳統的教法,從汽車的歷史、內燃機原理、空燃比與活塞行程依序教下來,我們背了許多公式與細節,經過了許多考試,但卻依然不會開車。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們留下的,是對「汽車」的敬畏與恐懼:「統計好難喔、統計好深奧喔、統計好多公式喔。」
⠀
有 Google 的時代,我們不需要大量背誦。有 #MedCalc 的時代,我們不需要記得統計公式。懂得怎麼 #正確使用工具,就行。
⠀
我們的教法,在安全的環境下,帶各位盡情的上路練習,讓你真的踩油門、真的享受駕駛樂趣,在卡住的時候,還有教練立刻示範給你看「這樣做就可以避開問題囉」,讓你真正懂開車,然後才把用得到的各種背景知識,適度地分享給你。
⠀
⭐ 跨出論文發表第一步,最適合新手的研究課程。
⠀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統計的實際應用讓你不再害怕
☑ 親手畫出漂亮的數據圖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
☑ 研究計畫申請的管道與訣竅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
🔸 9/12(日)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台南班僅此一場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降載五成以上,名額有限請把握。)
⠀⠀
【📥 課後學員回饋】
⠀
🗣️「這堂課印象最深刻的是統計圖表製作,把 Excel 上龐大的數據,透過 MedCalc 瞬間就產出圖表,照著互動實作手冊的步驟,竟然就變成超精美的圖表!期刊上才看得到的圖表,我竟然也畫得出來,原本抽象遙遠的統計出現在面前時,變得很平易近人。」(童綜合 游粱田 醫師)
⠀
🗣️「課程在短時間內就讓我熟悉新的軟體,而且 MedCalc 的製圖功能,可以依照自己喜好做得非常美觀,使用上也很直覺,容易上手。另外也透過講師整理的表格讓我理解到,常用的這些統計方法該如何挑選,減少對於統計的恐懼感。」(台北榮總 徐湘婷 醫師)
⠀
【🪄 資深講師陣容】
⠀
#陳一銘:與科內的實驗室、國衛院、老人醫學 與 健保資料庫 的團隊均有合作,主題圍繞著老人醫學與免疫風濕專長,發表超過 160 篇 SCI 論文。四度獲得「青年醫師論文獎」。
⠀
#吳爵宏:連續兩篇 original article 於頂尖期刊 Radiology 刊登,並獲邀與雜誌主編連線訪問,錄製 Video Podcast,向全世界讀者介紹研究成果,發表超過 60 篇 SCI 論文。
⠀
#蔡依橙:SCI 文章超過 60 篇,聚焦在自己的專業核心、投稿命中率高達八成、標竿論文引用超過 100 次的策略型研究者。曾指導多位醫師發表 SCI 論文,並登上國際舞台。
⠀
【🎖 近期學員快訊】
⠀
▪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施打 COVID-19 疫苗後,產生暫時性耳鳴與耳蝸病變之個案研究,獲 QJM 刊登!
⠀
▪ 蘇子佩醫師團隊,關於 FDG PET 與 FLT PET 對轉移乳癌治療效果與預後之研究,獲 BMC Cancer 刊登!
⠀
▪ 吳靖農醫師團隊,關於 COVID-19 疫情前中之遠距耳鼻喉科互動看診適用性研究,獲 Biomedical Journal 刊登!
鳴 人 堂 主編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820)
劉賓雁的啟示
劉賓雁1925年出生,2005年在美國病逝。他在生命最後階段說,他作為一個自由人,生活在中國,真正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超過9年,那就是1956到57那一年,和1979到87那8年。
不到9年,卻用筆也用生命寫出了讓我極受影響的篇章。1956到57,他寫了報告文學《在橋樑工地上》、《本報內部消息》及續篇。我讀到這些作品時是20歲,那時我傾心文學,又受中共的「文藝必須為政治服務」所影響。劉賓雁的作品,使我認識到反映真實就是文學的靈魂,揭露和批判現實世界的不合理不公平的現象,既是文學使命,也是作家最好的「為政治服務」。《本報內部消息》中,他批評總編輯保守,不敢報導真實的社會狀況,報紙索然無味。當我正慶幸中國的文學和新聞開始可以大膽批判現實、促使社會進步時,緊接著掀起的反右運動猶如當頭一棒,我傾慕的作家劉賓雁受到鋪天蓋地的批判,而所有中國報刊,都只有片面之詞,而看不到他本人有任何回應。我相信他這時候很痛苦,厄運正降臨。
二十二年之後,文革結束兩年,我讀到劉賓雁的新作《人妖之間》,繼續鞭撻中國的官僚、特權和貪污,我在主編的《七十年代》予以全文轉載,把這篇作品推介到香港和海外,讀者的普遍反映是:中國可以發表這樣的作品,讓他們看到希望。接下來,劉賓雁又以記者身份到各地採訪,記錄許多人與事,寫下《一個人和他的影子》《人血不是胭脂》等報告文學,而最轟動的就是《第二種忠誠》。這篇作品給劉賓雁帶來第二次厄運。他受到鄧小平點名批判,又開除黨籍。1988年他出國訪問,一年後發生六四事件,他也就濟留美國,沒有再回到中國去。
1982年,劉賓雁在美國愛荷華參加「國際寫作計劃」期間,我到美國跟他作了一次訪談。1988年我去洛杉磯,劉賓雁也正好在那裡訪問,於是我又同他作了一次訪談。兩次訪談都刊在我編的雜誌上。
在第一次訪談中,劉賓雁講到他的過去,被打成右派的經過和感受。他出生和成長在日本人佔領時期的哈爾濱,他記得最清楚的是,彼時彼地人們是享有言論自由的,青年作家是可以自己印書出版的。比照自己日後的「不自由」,這種印象成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主要記憶。
他14歲就接近哈爾濱的中共外圍組織,1944年19歲入黨,一直在共青團工作。他也同白樺一樣,自己相信出身純正。他在1956年中共號召「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時,寫出批判性的報告文學,顯然他認為這是一個黨員應該盡的言責。
1956年發表那幾篇報告文學,廣受讀者歡迎,劉賓雁因此還獲得升級和加薪。但宣稱「陽謀」的反右運動一來,他的命運立即從天堂掉到地獄。他說他「變成一無所有。什麼都不被承認,你的革命資歷、水平、地位、貢獻……一切都不算數了。」他被開除公職,送去勞改。在這段長達22年的右派分子生涯中,他感受最痛苦的是兩件事,一是你是賤民,不是一個人,誰都可以罵你,侮辱你,右派帽子摘了之後還被叫做「摘帽右派」「改正右派」。右派分子的檔案猶如一個人的影子,如影隨形揮之不去。他認為「這種精神折磨最可怕」,像一塊石頭一直壓在心上。另一個痛苦之處,是你想做點好事,不讓你做。比如你見到一個孩子剝樹皮,你勸阻他:不能剝,樹會死的。小孩會罵你:「你管得著嗎?老右派!」22年的右派生涯什麼都不能做,四人幫倒台後還是被投閒置散。三十多歲到五十多歲,一生中最有用的時光,就這麼荒廢了。
劉賓雁選擇報告文學這種形式去寫作,主要是因為在中共體制下,新聞一直是管得死死的。即使在思想最開放的八十年代,劉都說過「理論界是活了,文學界也會跟著活起來,最死的是新聞。」但劉自認是新聞記者,生平最想獻身新聞事業。在新聞管得死死的情況下,他就從文學入手,寫出既有真實背景事實,又帶文學虛構意味的故事。他寫的每一篇報告文學作品,都廣受關注,引起轟動,首先不是它的文學性,而是它的現實性。
實際上他作品的文學性很強,批判鋒芒尤其銳利。我從他的作品和生平中獲得的人生啟示,就是作為一個寫作者,一定要敢於揭發事實真相。新聞要報導真相,無法如實報導,就另闢蹊徑,從文學入手報導真相。寫評論更要基於事實真相。這世界最需要的是真相,人生最應該探求和堅持的是真相,真相就是True, 就是真理,就是做一個真正的、忠於自己的人。(52)
圖1,訪問劉賓雁。
圖2,1988年4月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香港學生邀請,參加香港九七前途討論會,劉賓雁前來合影,右二是另一與會者李柱銘。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