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三代帝王簡史
歷史春秋網
作者:魚肉丸子
「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後世郭磨的《南唐雜詠》可謂是對李煜一生評價中的精髓。文采斐然,卻出生於亂世帝王家,躊躇滿志,卻背負著承擔不起的責任。
論辭藻,李煜的詞形象生動、語淺而意深,每每拜讀,只覺口齒生香、意猶未盡。論治國,李煜才能平庸,生性又溫和純良,他扶不起留存於戰火紛飛、群雄逐鹿背景下的南唐,眼看著數十年基業毀於朝夕。恨其不爭,哀其不幸。
李煜的皇位來的巧合,彷彿命中注定。
李煜剛出生時,他的祖父李昪作為吳國重臣,手掌朝政,楊氏一族不過是任人擺佈的傀儡。李昪不滿自己屈居人下,稍加運作,不久一首「江北楊花作雪飛,江南李樹玉團枝。李花結子可憐在,不似楊花了無期」的歌聲傳遍大街小巷。這首民謠暗喻「李氏興,楊氏衰」,百姓受其蠱惑,認李氏為天選之人。
李煜兩個月大時,吳國皇帝楊溥自知大勢已去,於吳天祚三年(937年),主動將天下禪讓給齊王李昪。
這一年十月,祖父李昪於金陵稱帝,化家為國,改國號為齊,以金陵為西都,廣陵為東都。李煜的身份從世家公子轉為皇孫,第一次與皇位繼承權有了交集。
李昪於亂世中稱帝,一代梟雄看人的眼光也極其毒辣。還未謀得帝位之際,他就早早地看出自己的嫡長子李璟(李煜父親)胸無大志,並不是合適的繼承人。雖然李璟文采斐然,但對政治卻不敏感,並不擅長治國為君之道。
五個兒子中李昪最看重次子景遷,嫡長子李璟早早地被排除在繼承人之外。原本李煜的皇位繼承權也要依次延後。但天有不測風雲,天祚二年(936年),景遷意外病逝,李璟雖不受李昪喜愛,但以五代十國「傳嫡傳長」的慣性,李璟仍然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升元三年(939年),李昪改國號為唐,開始將繼承人的目光轉向三子景遂,派他前往戰略重地揚州擔任東都郡守。長子李璟雖然被封為齊王,卻沒有太子的名分。
李璟生性淡然,自知不是治國之才,又深知父親李代桃僵的用意,故而對皇位並沒有過多奢求。但李璟本身並無過錯,廢長立幼的說法站不住跟腳,短時間內李昪沒有機會立景遂為太子,只能一拖再拖。
太子之位空懸了數載,大臣紛紛上書請求立齊王李璟為儲君,李昪被逼無奈,同年八月下詔立李璟為太子。李璟上表固辭,直言自己難當大任,李昪心中大喜,順勢將立嗣這件事拖延開來。
但李璟注定是南唐君主。就在李昪謀劃著尋找時機立三子景遂為太子之時,自己的身體卻出了問題。這些年李昪長期服食各種丹藥,身體急速衰竭,任憑華佗在世也無回天之力。李昪病入膏肓卻心思清明,如今首要大事還是確立繼承人。升元七年(943年)二月,李昪寫密信送往東都,想要召壽王景遂回京。
李昪想傳位景遂的心思朝臣皆知,密信還未送出之際就被朝臣周宗、吳庭紹等人攔截。後烈祖李昪崩於崇德宮,李璟在其病榻前許下「兄終弟及」的諾言。
升元七年(943年)三月,李璟在周宗等朝臣的幫助下繼位,改元保大,尊皇后宋氏為太后,冊王妃鐘氏為皇后,封壽王景遂為燕王,宣城王景達為鄂王。這個時候,李璟受父親的影響極大,仍然惦記著將皇位傳給三弟景遂。
於是在同年七月,晉封燕王景遂為齊王,諸道兵馬大元帥、太尉兼中書令,同時昭告天下,兄終弟及,想要在百年之後傳位給三弟景遂。更激進的是,保大五年(947年)正月,李璟直接立三弟景遂為皇太弟。李璟的這一舉措為數年後長子弘冀謀殺叔父景遂埋下了隱患。
弘冀文武雙全,不僅有雄才偉略還能慧眼識人,但他這一生都活在三叔景遂的陰影之下。景遂被冊封皇太弟之初,李璟為杜絕弘冀爭奪皇位的念頭,命其出任江都尹,遠離金陵。後又在景遂的建議下被調往潤州,改任潤宣大都督,徹底遠離朝堂。空有謀略卻無用武之地,李弘冀當時憤懣的心境可想而知。
烈祖李昪首先排除李璟為皇位繼承人是有原因的,李璟處事優柔寡斷,沒有決斷力,這一觀點在李璟繼位後被證實。李璟即位之初,重用馮延巳、馮延魯、陳覺、魏岑、查文徽等人,此五人被重用後排除異己、侵損時政、攪亂朝堂,後人稱之為「五鬼」。
內政混亂如此,李璟對外並未遵循父親李昪與鄰國和睦相處的政策,他聽信馮延巳等人的讒言,先後攻打閩國、楚國,後又與大周開戰,幾年下來,入不敷出,李昪時期積攢下來的財富被揮霍一空,先前攻略的城池也喪失殆盡。
此時,大周的掌權人柴榮志在開疆擴土,與大周僅僅隔著一條淮河的南唐自然被其視為囊中之物。保大九年(951年)十二月,柴榮先發檄文聲討,後出兵進犯南唐邊境,統兵十萬,直奔淮南。唐軍雖丟失幾座城池,但在大將劉彥貞的帶領下奮勇抵抗,兩軍於壽州對壘,雙方僵持不下。
保大十四年(956年)正月,柴榮親自披掛上陣,派大將李重進率精兵渡淮,埋伏在正陽以東。當時劉彥貞見周軍撤退,不知是計,率兵追趕,在正陽被斬於馬下,正陽戰役唐軍大敗。
柴榮躊躇滿志,一鼓作氣想要直擊金陵,命令大將趙匡胤進攻南唐重鎮——滁州。李璟恐慌,調遣重兵十萬,派大將皇甫暉鎮守。滁州清流關一戰,皇甫暉被趙匡胤三擒三縱,第三次被俘時皇甫暉力竭,毫無再戰之力,被俘後絕食而亡。唐軍敗,滁州失,壽州孤立無援,金陵岌岌可危。
滁州被攻破給金陵城帶來了巨大恐慌,一時間朝野震驚,人人自危。李璟召集大臣商量對策,企圖議和。之後宰相馮延巳的異母兄弟東都副留守馮延魯被殺,光州守將張承翰投降,泰州刺史方納棄城而逃,這更加重了南唐求和的決心。
李璟先前派遣李德明前去議和卻被周軍扣押。同年三月,李璟再派司空孫晟入周求和,請求削去帝號,割讓淮南六州。但柴榮目光所至的是整個南唐,區區六州滿足不了他的胃口。柴榮扣押南唐求和使者孫晟,派賣國求榮的李德明前去遊說李璟,妄圖謀求江北之地。
李璟氣急,將李德明斬首示眾。柴榮聽聞此消息,大怒,率兵將猛攻舒、蘄、和三洲。周軍深入南唐腹地,東南的吳越王錢俶也妄圖分一杯羹,趁江南危急,出兵攻打常州。
雙方夾擊,李璟終日惶惶不安,開始信奉佛教,企圖依靠神佛保南唐安寧。樞密使陳覺欲獨攬朝政,此時見時機來臨,慫恿李璟扔掉這個燙手山芋,退位給三弟景遂。
但此時南唐正逢多事之秋,烽煙四起,朝不保夕,不知哪天就被他國的鐵騎踏平都城。哪怕李璟有意讓位,景遂也不願接受,為避免李璟再次相逼,迫不及待前往山高水遠的洪州出任大都督。
「兄終弟及」的承諾隨著景遂的逃離被打破,帝位距離李煜又近了一步。李煜作為第二順位繼承人,他上面還有一個哥哥,李弘冀。
弘冀聽聞叔父景遂遠走洪州的消息,自知登帝的時機已到,從潤州上書李璟,欲帶兵支援前線。鐘皇后愛子心情,成日在李璟耳邊勸說,李璟自覺愧對兒子,派柴克宏、陸孟俊等大將協助弘冀支援常州。
這期間弘冀獨具慧眼,重用柴克宏。柴克宏奔赴前線之時遭受樞密副使李征古誣陷,受李征古挑撥的李璟下詔命令柴克宏返還。柴克宏氣急,知道是李征古從中作梗,一怒之下斬殺來使,揮師北上。弘冀聽聞此事,替柴克宏攬下罪責,晝夜兼程趕往常州支援。
柴克宏其人確實有真才實學,且手下將領勇猛無比,以一當十,打的吳越士兵狼狽逃竄。常州一役,殲敵一萬餘人,俘虜吳越士兵數千人,唐軍大勝。但柴克宏也身負重傷,周身刀劍所傷十餘處,弘冀怒,吳越士兵全被斬首。
這場勝利奠定了燕王李弘冀在朝堂中的地位,但這樣的勝利終究是曇花一現,對傷及根本的南唐來說不過杯水車薪。幸運的是,此時的柴榮連年征戰亦是兵疲馬乏。
故周顯德(958年),唐周議和,南唐進獻給周江北之地尚未被佔領的舒、黃、蘄、廬四洲,加白銀十萬兩、絹十萬匹、錢十萬貫、茶葉五十萬斛、米面二十萬石,去帝號,奉大周正朔,同時在汴京設進奏院,隨時聽候召見。
同年,弘冀被立為太子,參與政事。弘冀不同於李璟的懦弱無能,他更像祖父李昪,參政之初便對朝堂進行大規模整治,貶黜貪官污吏,重用賢能將才,南唐在他的整治下逐漸有復甦的趨勢。
但成長於景遂陰影下的弘冀,性格逐漸扭曲,他好猜忌,性暴烈。即便景遂遠走洪州,弘冀仍然不能安心。
周顯德六年(959年),太子弘冀專橫跋扈,加重處罰,在朝堂之上與朝臣矛盾重重,衝突不斷。被責罰的朝臣將弘冀的罪行狀告到李璟這裡,弘冀少不得被李璟呵斥一二。
一次,李璟被氣狠了,揚言要罷黜弘冀的太子之位,改立景遂為太子。弘冀信以為真,驚懼不已,與下屬商議後買通與景遂有矛盾的袁從范,在景遂酒中下毒。因毒性劇烈,景遂的屍體還未來得及收斂就已經潰爛。
景遂雖死,但宮中還有一個李煜,況且李煜豐額駢齒、一目雙瞳,是天生的帝王相。可惜天不逢人願,弘冀還未來得及運作,他毒害叔父的消息傳至金陵,李璟怒斥其狠辣心腸,為防不測,立即派人將李煜一家接到宮中保護起來。
顯德七年(960年),太子弘冀突發惡疾,藥石無醫,撒手人寰。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景遂被毒殺,弘冀暴病而亡之後,李煜成為了第一順位繼承人。這個時候李煜還叫李從嘉,在李璟死後,從嘉稱帝,改名為李煜,三千里河山得來不費吹灰之力。
有人說弘冀若是多活十幾年,南唐可與大宋分庭抗禮。那還有人說趙匡胤若是多活幾年,燕雲十六州早被收復了呢!歷史從來沒有倒退鍵,逝去的永遠只能作為留白供後人書寫,我們可以計畫未來,卻不能改變過去。
李煜屬於典型的逃避型人格,遇事他只會選擇退縮。父兄健在時,他志在做清風朗月的林間隱士,「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娶妻娥皇之後,他只願同妻子紅袖添妝,「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君臨天下,李煜仍然逃避,一首「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道盡其醉生夢死的君王日常。
在其位,謀其職,李煜既然被推上那個位置,就應該承擔起屬於他的責任。李璟留給他的南唐確實是爛攤子,他知曉個中艱難,卻不願做出改變,拯救南唐百姓於水火。故而,後來南唐的悲劇,李煜後來的淒涼其實都早有預兆。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首絕命詞,回首往事,感慨今昔,驚豔后人,了卻殘生,至此千古詞帝魂歸地府。
南唐破滅大約是了了李煜的一樁心頭事,不然這件事總杵在這,如同懸在頭頂的尖刀,終日惶惶不安,日夜不得安寧。他這一生的幸福與坎坷皆來源於皇帝這個位置,別人歷盡千辛萬苦求而不得的位置,於他來講,如同天上掉下的餡餅,唾手可得。
「彼之砒霜,我之蜜糖」這句話此時此刻更應該反著念才對。「彼之蜜糖,我之砒霜」也是李煜一生苦悶的緣由。
一代文學巨擘,只可惜生不逢時,空留餘恨。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李煜 #南唐 #帝王
魏哲鳴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揭秘:默默無聞的韓國有做過什麼大事嗎?
歷史春秋網
戰國前期,武器的製作上很多都是用青銅作為原材料,特別是在戈、矛、戟以及劍等常規制式武器上,青銅使用都十分普遍,而青銅卻有致命的缺點,就是脆,容易折斷。韓國坐擁宜陽鐵山,故韓國軍隊率先裝備鐵質兵器,在戰場上韓軍士卒的單兵裝備較六國略強。蘇秦曾評價韓國的優勢,其中之一就是「天下強弓、勁弩、利劍皆出於韓」。韓國兵器製作精良,在戰場上威力不俗,故韓國的兵器是當時的搶手貨。
韓國也不是一個守舊的國家,早在商鞅變法之前,韓國就用法家名士申不害變法,韓國變法早於趙國的胡服騎射。韓國滅掉鄭國後,韓昭侯重用申不害為丞相,在韓國主持改革,他在韓為相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十五年間便使韓國強盛起來。
韓國變法功成,國富民強,且韓國數次出兵攻擊周圍的國家,均取得勝利。韓國這頭肥豬引起了魏國的注意,於是魏國發動滅韓大戰,意圖佔有韓國的變法成果。韓國一方面頑強抵抗魏國,一方面向齊國求援。齊國等魏韓兩國消耗得差不多了,一戰救韓,並重創魏國,從此魏韓兩衰。秦國強盛後,屢屢出兵伐韓,韓國不得不割土求和,軍隊打不贏,就用計謀。韓國謀秦,有了資周抗秦計,移趙攻秦計,水工疲秦計、軍爭疲秦計,這些驚世大謀都是智慧的結晶,只不過沒有實力做為後盾,最終淪為笑談。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韓國
魏哲鳴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蘇秦:從運氣不佳的縱橫客到超級國際諮詢顧問
歷史春秋網
前無古人的六國丞相
蘇秦,字季子,戰國時代東周洛陽人,為當時著名的縱橫家。蘇秦的一生,表面上搖擺不定,實際上一直忠於燕國,因為燕國是第一個接受他、願意任用他的國家。蘇秦為了燕國利益考慮的合縱抗秦政策,對燕、趙、韓、魏、齊、楚六國都有好處。他憑藉自己的出色才華,掛上六國相印,讓秦國軍隊十五年不敢跨出函谷關。
讀書發家的鄙人
東周時代的洛陽人,本是從事工商業發家致富。蘇秦早早就離開家鄉,在鬼谷子那裡學習了好幾年。鬼谷子是有名的辯論家,蘇秦跟隨了他幾年,卻沒有混出什麼名堂,最後窮困潦倒地回到了家裡。蘇秦的家人,甚至家裡的僕人都嘲笑他、看不起他,認為他想靠搬弄口舌謀生是不可能的事情。
蘇秦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自慚形穢,整天在家裡讀書。一天,他對自己說:「你整天讀書,卻不能因此取得名聲和權位,讀再多的書,又有什麼意義呢?」最後他找出了一本名叫《陰符》的書,從中仔細揣摩君主的心理。一年之後,他認為自己可以靠這些知識來遊說各國君主了。
運氣不佳的縱橫客
作為說客,蘇秦的運氣實在不太好。他首先跑到秦國,鼓勵秦國統一天下。但當時秦惠王剛殺掉了大功臣商鞅,國家內部諸事紛亂,覺得統一天下的夢想太遙遠了。蘇秦口若懸河說了半天,引不起秦惠王半點興趣。蘇秦不得已,只能灰頭土臉地離開了秦國。
他的第二站是趙國,沒想到趙國當時的相國奉陽君不知為何原因,十分討厭蘇秦,對蘇秦的話自然也沒有興趣。
連續失利,讓跟隨蘇秦的人都失去了信心,在去燕國的路上,他的隨從時時都想離去,讓蘇秦十分苦惱。到了燕國之後,他連晉見燕文侯的機會都找不到,一年之後才見到了燕文侯。他對燕文侯陳述燕國的危機,指出合縱政策對燕國的好處,燕文侯甚受感動,毅然決定啟用蘇秦,並贈予許多馬車和金銀作為他的資金。這樣,蘇秦終於擺脫了厄運,開始了偉大的縱橫家之路。
超級國際諮詢顧問
如果說戰國時代的國家都是超級大公司的話,那麼蘇秦的工作無疑相當於一個國際大顧問。他指出這些國家的問題,並且幫助它們解決,同時,收取的顧問費也是天文數字。
他合縱宣傳的第一站就是趙國,當時討厭他的奉陽君剛好去世,他雄辯滔滔地向趙蕭侯分析國際間的局勢,指出合縱對趙國的好處。趙蕭侯被他的言辭打動了,不但送給他百輛車馬、黃金千鎰(相當於現在的兩千多斤),還有白璧百雙、錦繡千匹。
有了經濟支援,蘇秦輕易就說服了韓國和魏國,接下來又東去齊國,說服了齊王,最後又南下遊說楚國。因為六國都害怕秦國,故六國聯盟很快就團結了起來,蘇秦順理成章地成了合縱聯盟的盟主,同時兼任六個國家的相國。
身掛六國相印之後,蘇秦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以前鄙視過他的人都對他敬畏有加,嘲笑過他的兄弟妻嫂,見了他都匍匐在地,大氣也不敢出。蘇秦對此感慨萬千,把得來的金銀送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對以前幫助過他的人,更用百倍去回報。
合縱政策在蘇秦的領導下,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秦國因此有十五年不敢兵出函谷關。蘇秦也被趙國封為武安君。
沒有不變的道德
然而合縱政策也不是沒有缺點,六個國家之間難免會有裂縫。秦國通過努力,爭取了齊國和魏國一起攻打趙國,蘇秦離開趙國到了燕國,合縱政策隨之破產。
蘇秦到達燕國以後,燕文侯去世,燕易王繼位,齊國趁機攻打燕國,奪取了十座城池。蘇秦為了報答燕國的知遇之恩,遂出使齊國,利用燕易王為秦國女婿這點來遊說,讓齊國歸還了侵佔燕國的土地。蘇秦立下了這樣的功勞,沒想到回到燕國以後反而失去了燕國的信任,被剝奪了官職,原因只是有人密告蘇秦無德。
那個時代,忠、信、孝是三項很高的道德評價。而在戰國時期,國際事件變亂紛呈,個人為了生存,也難以待在家中盡孝。為了國家利益,正人君子也往往信口開河,當面發誓,轉頭就反悔的事情層出不窮。蘇秦用時代的變化來解釋忠、信、孝應有新的內涵,因為自己在多個國家之間奔走,難免陷入一僕二主的窘境。蘇秦用忠誠亦可獲罪的寓言故事,向燕易王解釋自己的苦衷,最後取得諒解,重新恢復了他相國的職位。
蘇秦為報恩,齊國作苦主
因為和燕易王的母親私通暴露了,蘇秦自告奮勇到齊國去做臥底。齊國和燕國是世仇,為了燕國之利,蘇秦遊說齊王大搞厚葬,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以此來耗費齊國的國力。
後來蘇秦和齊國貴族爭寵,對手派人暗殺他。蘇秦受到重傷,自知難以活命,便對齊王說:「請您把我車裂了,然後說我為了燕國,在齊國作亂被誅殺,這樣,殺我的人就會自己出來,您就可以為我報仇了。」齊王照這個方法做,果然抓住了刺客。
蘇秦死了之後,他為燕國所做之事慢慢暴露了出來,激怒了齊國上下。蘇秦的兩個弟弟蘇代、蘇厲學習蘇秦的縱橫術,繼續到燕國發展,反倒引起燕國內亂,齊國趁機攻擊燕國,蘇代、蘇厲最後都依附了齊國。在蘇秦的時代,齊國一直充當冤大頭的角色,後來總算在蘇秦的弟弟身上撈回了一點好處。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蘇秦
魏哲鳴評價 在 陸劇分享社| #賀先生的戀戀不忘#魏哲鳴#胡意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還沒追的人有時間可以追起來,搞笑歸搞笑,但並不是毫無內容空洞的一齣劇,滿分10分的話我目前給予9分的評價ㄎㄎ. 魏哲鳴閃婚胡意旋?《賀先生的戀戀不忘》先婚後. ... <看更多>
魏哲鳴評價 在 《我有特殊沟通技巧》第1集范世琦魏哲鸣罗予彤卷... - 藥局地圖 的推薦與評價
位於雲林縣斗南鎮的沈藥局評價如何?以下是「沈藥局」相關詳細資料:藥局名稱:沈藥局有無營業:開業縣市:雲林縣鄉鎮市區:... ... <看更多>
魏哲鳴評價 在 《賀先生的戀戀不忘》魏哲鳴一改往日正經作風和胡意旋在宴會 ... 的推薦與評價
賀先生的戀戀不忘愛奇藝全網首播: https://bit.ly/iQiyitw-ul-website講述了賀氏集團CEO賀喬宴( 魏哲鳴 飾)是一個性格孤僻的商業奇才,唯獨在兒子小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