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統整桃園市與衛福部資訊】
資料來源:鄭文燦市長臉書/衛生福利部臉書
🔹新增案15610公共場所活動足跡史,曾出入相關場所者,請於足跡重疊次日起14天,進行自我健康監測。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1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2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桃園今天零確診,這個過程是很不容易的,經過市民朋友和防疫團隊的共同努力,才得以達成。疫情正在收斂,在清零的過程,我們還是要步步為營,每一個確診個案,都要確實疫調,做好擴大匡列隔離,該做的篩檢也不能少做,希望把安全防疫網建立起來,讓疫情階梯式地解封,讓防疫安全與經濟生活可以兼顧。
今天是桃園第三輪疫苗接種第一天,預約人數3萬940人,接種人數3萬279人,接種率97.9%。桃園今天開始開設34處疫苗接種站,我們共有三座大型接種站,除了 #桃園巨蛋體育館,還有 #陸軍專科學校 及 #國立體育大學綜合體育館,場地空曠,施打動線流暢,每天施打人數約可達1,200人至1,600人間,相當有效率。
感謝台北榮總桃園分院、國軍桃園總醫院以及林口長庚醫院等醫療團隊的大力協助,以及各社區接種站服務團隊的貼心服務,讓市民朋友可以安心接種,我們提供精準、友善、有序施打環境,市府會持續努力,讓疫苗普及率更高,讓桃園市在7月底可以達到30%疫苗覆蓋率的目標。
🔸全台7月27日至8月9日為疫情警戒第二級,桃園市政府以三大準則為標準:一、防疫規範要落實,二、應變計畫可執行,三、稽查要具可行性。並強化四大防護措施: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勤洗手與酒精消毒、提升疫苗人口覆蓋率,持續以階梯式調整,兼顧防疫與經濟方向。
✏今日新增之12例本土病例(其中5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6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23日至7月24日。個案分布以臺北市7例為最多,其次為新北市5例;其中10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關聯不明、1例疫調中,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23日累計公布14,336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2,555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7.6%。
✏今日新增1例境外移入(案15673),為本國籍60多歲女性,7月11日自緬甸返臺,入境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7月14日因同行者(案15408)確診,被改列為居家隔離對象且持續於防疫旅館隔離,7月23日隔離期滿前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35);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且檢疫與隔離期間未與他人接觸,故無匡列接觸者。
✏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5,571例確診,分別為1,256例境外移入,14,26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8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78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7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91例、臺北市295例、基隆市27例、桃園市24例、彰化縣14例、新竹縣11例、臺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全民防疫
#COVID19
#防疫好隊友
#防疫大作戰
#立法委員黃世杰
高雄榮總 疫苗預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孕婦第二劑GET
剛剛早上K力已經完成第二劑的接種了
因為是原產檢醫院,所以速度超快!
有孕媽咪來私訊問我流程
何時才會收到第二劑的接種通知?
沒有喔~
#前後兩劑都是我自行預約才做接種的(我住高雄)
這次施打第二劑也是歷經一波三折~
上週的孕婦疫苗預約資訊很混亂
我原產檢的柏仁醫院說孕婦疫苗缺貨
何時進貨也不清楚
而每間醫院開放預約的時間也不一樣
所以我是一間一間打電話或上網到各醫院預約
因此上禮拜
我大概詢問了將近20間醫院....(連旗山我都問了@@)
最後只有榮總和大昌有
而突然這禮拜一早上
親友跟我說柏仁官網又開放孕婦疫苗了
所以我才很臨時的預約到第二劑
才可以輕輕鬆鬆的原醫院就近接種(放鬆)❤
#聽說第二劑才是大魔王
#不知道我的狀況會如何
#寫完立馬喝水躺平休息去
#上有老下有小 #希望中生代夾心餅乾的我們
#大家都能順利趕緊打到疫苗啊
高雄榮總 疫苗預約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管你敢慢幾天打, #台北都需要大型接種站》
柯市長「再搞我,下次我慢兩天打」一出,全台共憤。
疫苗注射事關人命,不該拿來作為政治蠻鬥的工具,這樣的狠話威脅,簡直跟黑道流氓沒什麼兩樣,市長帶頭教壞小孩。
但不管你要怎麼逞兇鬥狠,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台北市的疫苗接種規劃,要好好「校正回歸」!學學別人,回歸正軌!
不說大家不知道, #台北市是全台灣唯一一個沒有市府統籌規劃大型接種站的縣市!
先來分析一下全台作法。
疫苗接種各縣市因地制宜,依據各自條件的不同優劣勢,調配出最適合的接種方式,沒有絕對的誰好誰壞。目前盤點各地執行不外乎四大方式: #集中型接種站、 #衛生所、 #醫院 及 #診所。
有的縣市集全力在市府規劃的大型接種站,如新竹市、基隆兩市,而2、3種併行規劃的縣市最多,4種方式皆用的也有,如台南、高雄及新竹縣。
我要強調, #因地制宜是最高原則,所以並不要求各縣市都要做到四箭齊發,至於選擇規劃哪些方式,何種接總站作為主力,這就 #考驗地方首長的治理能力與判斷力了。
再者,依據執行狀況進行 #滾動式檢討、機動調整也是必要。大家都在做中學,沒有誰能一開始就規劃出100分的方案。
所以,服務市民求好心切,大家都在精進作法,沒有人會死鴨子嘴硬,硬幹到底。
我們看到高雄一開始只規劃1家醫院,因應孕婦納入接種對象,為了搭配準媽媽們產檢的醫院,這週快速調整增加醫院注射據點至22間,診所從1間增加為27間。
桃園也是,原本沒有規劃醫院診所,新方案中擴增13間醫院、8間診所加入服務。
台中原無診所可接種,目前也學習外縣市經驗,規劃開放306間診所。
而非六都、資源相對少的屏東,社區集中施打站原設1處,為了擴大服務的便利性,也一口氣增加至17處社區接種站。
回到台北,首都擁有密集的基層醫療網,柯市府確實也發揮了這個強項,診所從第一波135間,一路增加到190間、未來還有207間診所將上路,基層醫療成了在地接種疫苗的重要協力夥伴。
但台北市的 #診所只服務線上預約者, #里長通知的市民則只限在醫院施打,雙軌併行衍生問題。
過度依賴醫院及診所為主力,導致遲未看見柯市府統籌規劃大型接種站!
市府不做, #14家合作醫院自己來!
考量醫院空間有限、避免群聚,醫院們自行借用外部場地規劃接種站,除了要自掏腰包,所有行政、動線、分流、人力物力,都是醫院自己一肩扛。例如新光醫院自行商借了鄰近的科教館、關渡國中場地出借給關渡醫院。
但這樣的施打站都不算大型,與其他縣市的模式與規模差很大。
昨日台北榮總、仁愛醫院大爆量,都發生了現場擠滿群眾,排隊等候民怨四起,里長罵聲連連。
核心原因就是,服務對象大增,醫院場地不足以因應。
大型醫院昨日同時要服務四種對象:新增里鄰長、已預約75歲以上長者、里長通知者、原定預約卻沒到診所施打的長輩,通通往合作醫院擠。其中,最後一項完全難以事先預期人數。
(看到了吧,柯市長自以為了不起的偉大方案,預約制+通知制 #雙軌根本是亂源)
事到如今, #台北為什麼還不規劃大型施打站呢?
因應疫苗施打量愈來愈大,如同北榮及仁愛醫院的爆棚狀況勢必層出不窮。這不能責怪院方,罪魁禍首是市府規劃不當,而合作醫院無辜成了第一線的代罪羔羊。
別的縣市都在滾動調整,與時俱進, #只有台北還在堅持與眾不同!
#台北的大型疫苗接種站何時上路?市民在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