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評估專家(Strength Assessment Specialist, SAS)授證課程,正式啟動!】
很榮幸受到 臺灣運動科學健康促進協會 邀請,開設這次的授證課程!把【肌力評估】成為一個專業,讓目前在健康促進、運動醫學,還有運動表現提升領域工作的夥伴們,有更強大的工具、武器!
名額有限,歡迎有興趣的夥伴們一起來學習
主辦單位
臺灣運動科學健康促進協會
課程特色
本課程為國內首創,結合了當前最新的研究成果與實務操作,學員在上完課程後可將觀念與方法應用在不同族群、不同場域,提升自我職場競爭力。主要特色如下。
【自身專業能力再進化】
運動教練、肌力與體能/體適能教練、運動傷害防護、物理治療等運動醫學相關專業,皆需要客觀、準確的肌力評估來佐證專業的執行成效。全面性理解各種俱有科學佐證的肌力評估方式,有助於區隔與同業間的差異,提升自身專業價值。
【課程內容傳遞的是重要觀念、不是器材操作能力】
本課程的價值在於帶領學員理解各種肌力檢測的原理、使用時機、測驗目的,透過不同檢測器材的介紹,學員在課程結束後能有效運用原則,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武器(測驗方式)。
【跟上國際趨勢,搭起科學研究與實務間的橋樑】
本研習課程將會介紹目前國際間最常使用的肌力評估方式,包含測力板、槓鈴速度測試、離心肌力等器材,建立起學員對於國際間肌力評估的認識,與世界同步接軌。
課程宗旨
【肌力】是人類產生力量、抵抗外力的能力。除了運動員對於肌力有極致的需求外,銀髮族生活品質的提升、一般民眾的身體適能、運動傷害的預防與復健、乃至亞健康族群、青少年和孩童的健康議題,神經肌肉系統能展現出的【肌力表現】都是關鍵。
在資訊快速傳播的今日,社會大眾逐漸瞭解肌力對健康的重要性。
但是,如何評估【肌力的進步】,卻是複雜、需要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專業。雖然增加重量或是阻力是肌力提升最直觀的呈現,等長肌力、向心/離心肌力、發力率(產生力量的速率)、甚至是功率(爆發力)、跳躍高度等,都能夠作為不同肌力特質的重要指標,為了提升相關從業人員在肌力評估上的專業知能,提升不同族群在肌力測量的普及性,本協會特別邀請國立體育大學江杰穎副教授,研製開發【肌力評估專家(Strength Assessment Specialist, SAS) 】授證課程。
課程概要
兩天的課程以學科、檢測操作術科兩種形式穿插進行,
內容包含:
【肌力特質介紹:從健康促進到運動表現提升】
本單元將針對肌力檢測相關研究提出的各種肌力特質逐一介紹,除了檢測方式和檢測儀器使用外,也將針對當前重要議題討論,如:速度依循(Velocity-Based Training, VBT)、離心過負荷(Eccentric Overload, EO),並以肌力檢測應用在不同族群(代謝症候群、孩童青少年、運動員)的研究與實務成果做為結束,建立學員對肌力檢測全面性的概念。
【速度依循(VBT)在預估最大肌力與阻力訓練課程之應用】
VBT是測量訓練時槓鈴在向心階段速度的方式,透過VBT相關研究成果的整理,學員可學習如何透過VBT的概念應用在肌力訓練課程。第二個部分將會實際以VBT的方式進行預估最大肌力的實作,並且解釋使用時機和限制。
【測力板在動態肌力、等長肌力測試之理論與實務】
測力板是近年在運動訓練領域快速崛起的測量工具,有別於過去在實驗室中使用造價昂貴的測力板,課程中將介紹最近在國際間商用且較經濟的廠牌和使用場域。課程將會帶領學員認識透過測力板測量出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 GRF)與時間之交互關係圖(Force-time curve),解釋與訓練、傷害的關聯性,同時讓學員體驗各種動態與等長肌力的實際測試。
【測力板在離心肌力測試之理論與實務】
延續上一個單元的概念,本單元將介紹離心肌力(Eccentric strength)的訓練方式,包含近期相當熱門的飛輪慣性式阻力(Flywheel inertial resistance training)離心勾(Eccentric hook) 以及可變式阻力(Variable resistance training)等方式,並且透過測力板之量測評估離心階段時的肌力表現。
研習日程表 3/21~22 兩天 9:00AM~5:00PM
3/21
9:00~10:00 肌力檢測:過去、現在、未來
10:00~12:00 速度依循(Velocity-based) 在肌力評估與課程設計中的應用
1:30~2:30 測力板(Force Plate)在健康、骨骼肌肉復健與運動表現領域之應用
2:30~5:00 測力板實務操作:動態肌力評估
3/22
9:00~10:00 離心肌力(Eccentric Strength) 在肌力評估與課程設計中的應用
10:00~12:00 測力板實務操作:上、下肢等長肌力評估
1:30~2:30 如何設計完整的肌力評估流程:從規劃、執行到回饋
2:30~5:00 測力板實務操作:離心肌力評估
活動日期
2020/3/21~22 (六、日)兩天 9:00AM~5:00PM
課程地點
新五泰國民運動中心技擊教室(新北市泰山區全興路167號)
報名費用
*一般報名:每人16,000元
*雙人以上團報價:每人15,000元
*名額限制 : 25人
* 課程須滿20人以上開課,若未滿20人,由主辦單位決定課程是否延期或取消 (課程取消將會全額退費)
匯款資訊
匯款帳戶:第一銀行 汐科分行 臺灣運動科學健康促進協會
銀行代號:007 匯款帳號:24610003836
【需先繳費才能報名】
【需先繳費才能報名】
【需先繳費才能報名】
【協會於一週內會通知是否報名成功,如報名人數超過,則以繳費順序為參考依據】
授證講師 江杰穎 博士
現職:國立體育大學競技學院專任副教授
學經歷
美國東田納西州立大學競技運動表現博士
美國東田納西州立大學 奧運訓練基地 研究助理
國立體育大學籃球隊、柔道隊肌力與體能教練
富邦勇士、國泰女籃運動科學暨體能計劃主持人
中華女籃 肌力與體能教練
2016里約奧運運動科學委員
美國職籃NBA肌力與體能訓練/運動科學見習
【這只是預告!明天(2/14) 早上10:30 開始報名】
【這只是預告!明天(2/14) 早上10:30 開始報名】
【請關注臺灣運動科學健康促進協會粉絲頁】
期待與你們碰面!
體適能測驗目的 在 運動物理治療師 蔡維鴻|Physiotherapist Victor Ts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聯合聲明文】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生公會全國聯合會
------------------------------------------------
回應台灣復健醫學會108.12.11文
隨著時代的演進、醫療專業的分工日趨精細,物理治療師的角色已從傳統醫治身心障礙者的復健人員,轉型為全人、全方位的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因此業務範疇已涵蓋以健康促進、運動防護、傷病預防、特殊教育、延緩衰退與失能、身心障礙者復健、安寧照護等為目的之物理治療行為。也就是說,物理治療師業務已不侷限於疾病之治療。然而,民國84年制訂的物理治療師法第十二條規定:物理治療師執行所有物理治療業務,皆須依醫師之「診斷、照會或醫囑」為之,使得有健康促進和預防需求的民眾(非病人)不易獲得物理治療專業服務,也限縮了物理治療師延緩衰退之服務,在人口老化,政府大力推動長期照顧的今日,實非全民之福。
臺灣人口高齡化速度居世界之冠,長青族在健康促進、傷病預防、延緩失能需求大增,物理治療師在民眾罹患疾病之前或病況穩定之後,均能進行專業服務,預防疾病發生,減緩失能的影響,提升其生活品質,降低醫療支出與國家負擔。這些服務對象並非病人,自無疾病之「診斷」,其所需要之物理治療服務,並非以疾病治療為目的,因此,當物理治療師提供服務時,自無依醫師開具之診斷、照會或醫囑為之之事由。
本次物理治療師修法之內容是反映當今社會與民眾需求,符合原先的立法意旨,可妥善國家法令之穩定性及一致性,亦能使物理治療師發揮專業知能安心執業。本次修法內容沒有改變醫療現狀,物理治療師在醫療院所之執業模式並無改變,服務對象並非疾病患者,自無增加健保支出之疑慮。修法內容沒有改變業務範疇,更沒有侵犯醫師業務。適切地修法可使治療師執行預防醫學相關業務而無違法之虞,建構一個安全的健康照護網,不但造福民眾,更可以節省醫療資源、提高醫療效率、增進專業分工。
修法說明:
1.本次物理治療師的修法對於其他相關專業並無產生任何限制與排他,僅僅是令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專業能夠有限度的自主發揮專業,已明確在法律文字與說明欄中敘明「無涉傷病治療」。
2.物理治療師此次的修法,是因應高齡社會未來的需求而為之。我們期待民眾健康老化,那我們要更應該讓願意承擔的專業人力深入社區去教導民眾正確的觀念,希望各界能夠以全民健康為福祉,信任彼此的專業自主與自律,共同支持此次的修法。
3.民眾的健康意識抬頭,物理治療師專業發揮不僅只是在疾病這個狹隘的範疇。我們要鼓勵物理治療師走入社區提供民眾專業的服務(例如:教導民眾正確的運動方式、教導民眾正確的預防保健觀念),長照的財務負擔與社會成本大家都已了然於胸,因此此次修法是完善高齡社會下健康促進、延緩失能重要的一環。
4.「預防勝於治療」,是公共衛生的核心,也是此次修法的核心,高齡社會已經不可避免,專業團體應該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一起共同與全民邁向活力高齡社會,防患於未然,樽節醫療費用。
-------------------------------------------
回應台灣復健醫學會108.12.11文
一、霸王條款會造成醫療體系混亂
1.復健醫師論點:第十二條但書的增訂,是以利益的角度出發,若法案通過,治療師將會包辦所有健康促進、傷病預防、運動防護、延緩失能照護或特殊教育,且可限制其他專業人員參與,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將會大發利市,錢途無限。
【回應】
第十二條但書的增訂,是因應社會變遷與國內外實務現況,照顧廣大民眾福祉為出發點,並「無排他性」或「獨佔性」,並未限制其他專業人員執行,僅僅是使物理治療專業人員在執行無涉傷病治療的健康促進、傷病預防、運動防護、延緩失能照護或特殊教育業務時,不會觸法。更無所謂「包辦」之說。
2. 復健醫師論點:因完全不管長期以來衛生主管機關與法界共同認定的「醫療行為」(以矯正或預防人體疾病、傷害、殘缺或保健目的所為診察等行為的全部或一部之總稱)及醫師法第 28條所稱「醫療業務」行為的後果,就是造成密醫行為合法化及醫療體系混亂,並導致疾病治療之片段化,嚴重影響民眾醫療連續性,破壞台灣長期努力提升的醫療品質,未來的醫療品質令人深感憂心。
【回應】
(1)傷病預防若是醫療行為,則坊間運動防護員、健身教練、民俗調理都是執行醫療行為嗎?若進行健康促進、傷病預防、運動防護延緩失能或特殊教育,就會有「密醫」之嫌,那麼運動教練教民眾運動預防肌少症就違法,瑜珈老師教民眾拉筋保健也違法,運動防護員幫運動員做運動按摩也違法,特教老師教育特殊兒童生活自理能力也違法,修改此法目的只是希望治療師在執行這些非以傷病為目的的物理治療行為,不會受現行法規限制,而有違法之虞。
(2)物理治療師為接受過完善紮實的養成教育,經過國家考試認證之醫事人員,早已在執行健康促進、傷病預防、運動防護、延緩失能照護或特殊教育,促進民眾健康,不遺餘力,何來醫療品質令人深感憂心之說?更何況以治療師受過的醫療專業教育,有更高的機率發現有潛在疾病的民眾並進行轉介,對於民眾的健康有更好的保障。反之,法案審查當天,附帶決議欲晉用考照不成之”物理治療士”,才是無法保障民眾健康安全。
(3)通過此法並不會影響現行醫療體制,以傷病為目的的物理治療依然要經過醫師診斷、照會或醫囑,治療師才能執行物理治療業務,復健醫學會的指控並不成立。
3.復健醫師論點:由於傷病之治療乃醫療行為之核心領域,亦屬各醫事人員之核心業務內容。國家所建構之醫療體系,係以維護醫療品質與人民健康為最高原則,爰要求醫師應先對病人進行完整之診斷與評估,再由其親自或交由各醫事人員實施必要之治療,以避免病人無法確實接受所需之治療,或因接受不當處置而蒙受生命、身體、健康之損害。
【回應】
修法法條清楚寫明「與傷病治療無涉」時,治療師始無須憑藉診斷、照會或醫囑進行物理治療服務。修法之內容是反映當今社會與民眾需求,以國家利益為考量,修法法條符合原先的立法意旨,沒有增加治療師的業務項目,沒有侵犯醫師業務,沒有改變醫療現狀,沒有增加健保支出,沒有限制與影響其他既有專業人員。
二、霸王條款造成特殊教育受到箝制
1.復健醫師論點:若完全以特殊教育的專業及長期投入的角度來看,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未來將是以「萬能的」角色,並將替代或包辦特殊教育專業人員的工作,先不管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現有人力,是否足夠投入特殊教育領域,但這種無視,現在第一線的所有特教專業老師的辛苦與投入及限縮他們的工作,對於特教專業老師將情何以堪? 因此,當「特殊教育為目的無關傷病不在此限」的消息公布,更是讓特教專業老師們群起反彈。
【回應】
(1)此次修法並不會對其他相關專業人員造成任何限制。
(2)在特殊教育法中明訂物理治療師屬於特教團隊的成員之一,不會因修法而有任何改變,實非現在才有這樣的介入。且既為團隊之一,更無所謂萬能,特此澄清。
(3)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進行特殊教育相關業務時,並非以直接進行特殊教育或是替代特殊教育教師之工作,而是以「特殊教育相關專業團隊」下,與特殊教育教師、一般教師、家長等進行跨專業合作,提供評估、目標擬定、環境調整、課程活動調整、諮詢等方式進行,與特殊教育教師為夥伴合作且彼此合作之密切關係,因此復健醫學會所提及治療師會以「萬能的角色」,或是替代或包辦特殊教育專業人員的工作,絕對是因為不暸解治療師在特殊教育所扮演的角色而提出的謬論。
(4)進行特殊教育教學需有特殊教育教師證,治療師進入特殊教育所扮演的僅止於專業團隊,絕對不會因此成為特殊教育教師,因此也不知復健醫學會所提及治療師進入特殊教育團隊如何能限縮特殊教育老師工作呢?
2.復健醫師論點:依醫療常規,患者先需經兒童復健醫師診斷,視其狀況由特教老師輔導孩子,視情況配合藥物與治療處方請職能治療師執行。現在,全部跳過醫師,治療師可先評估介入!此舉造成傷病判斷先後失序,勢必嚴重侵犯病童健康權利。
【回應】
(1)特教兒童中須醫療的治療自然以醫師診斷為依歸,物理治療師並不會逾越專業分際。
(2)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須透過心評老師評估及收集相關資料,並且經由各縣市或教育部之鑑定安置就學輔導委員會確認特教資格及類別,根據各縣市規定不同以及不同特殊教育類別,「醫師診斷證明」並非必要檢附之資料,主要仍以特殊教育中的「心理評量老師」進行相關測驗及資料收集,並且搭配專業團隊評估,進行特殊教育身份之研判,例如:學習障礙多以心評老師進行之相關教育評量檢測及學業資料收集為主要鑑定資料,且此類別非一般身障類別,且特殊教育專業與醫療衛生專業各有不同,應彼此尊重,並非如復健醫學會提出「依醫療常規,患者先需經兒童復健醫師診斷,視其狀況由特教老師輔導孩子,視情況配合藥物與治療處 方請職能治療師執行。」由醫師主導後續教育或處置的現況,復健醫學會如是說,似乎將特殊教育納入醫師處方的一部份,是否反而有不尊重特殊教育專業之疑慮!
(3)承上,部分學生已經由特殊教育鑑輔會鑑定取得特殊教育身心障礙學生資格,但可能沒有取得任何的醫師診斷,如果需限制有醫師診斷照會醫囑才能讓治療師進行相關專業團隊的服務,豈非反而限制了孩子得到不同專業建議的機會,反而可能耽誤孩子的進展。
(4)根據特殊教育法第24條:「……各級學校對於身心障礙學生之評量、教學及輔導工作,應以專業團隊合作進行為原則,並得視需要結合衛生醫療、教育、社會工作、獨立生活、職業重建相關等專業人員,共同提供學習、生活、心理、復健訓練、職業輔導評量及轉銜輔導與服務等協助。」由此可知,治療師進入特殊教育團隊中的確是「非以治療傷病」為目的之執業或服務,絕對不是像復健醫學會提出會侵害病童權益。希望復健醫學會能再更了解特殊教育專業團隊合作的核心價值,彼此尊重,了解治療師進入特殊教育環境中是與特殊教育人員共同合作幫助孩子,發揮孩子最大的學習潛能。
三、霸王條款讓運動防護被限制
1.復健醫師論點:各類型運動專業防護或體能促進業務,係長期已由各該單項運動專業教練或長期投入的防護員負擔,我國體育發展的成績,他們功不可沒。未來這條霸王條款,要改由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來擔任了,這除了現行臨床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人力已嚴重不足外,未來條文中「預防與運動防護」的開放,讓治療師能仍在許多長照失能患者健康運動促進,以及在商業導向的健身中心獨立作業,不受醫師診斷指導,逕自只以症狀施予處置。且運動防護員,體適能師等專業人士,反倒是無法源依據可以施行其業務,處處受到治療師的制肘。
【回應】
(1)此次修法是使物理治療師執行體育法25條任務,執行運動防護而不違(物理治療師)法,並無限制其他相關專業人員。
(2)正如復健醫學會所言,運動專業教練和防護員保護運動員功不可沒,現行亦有許多物理治療師擔任相關工作,但在現行法規下,卻有觸法之虞。運動員多為健康人,非屬需要醫師診斷、照會或醫囑的病患,因此,此次修法只是使物理或職能治療師能夠安心工作。
(3)再者,高齡社會下健康促進與預防失能,運動是一大關鍵,也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概念,因此,促使相關專業投入社區的健康促進工作,對高齡社會是重要環節。
(4)民眾健康意識抬頭,已有許多民眾會自主尋求物理治療專業服務,當醫事專業在為健康人提供服務時處處受到限制,對於尋求專業服務的健康民眾而言亦是困擾。
2.復健醫師論點:體育界人士最了解與運動相關的健康促進、傷害防護等,並有相關專業的良好發展。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以其是醫事人員的背景,硬爭奪體育界相關業務,在專業上不但是撈過界,也讓未來的運動訪護與體育發展,令人擔憂。
【回應】
(1)物理治療師是世界公認的運動醫學團隊成員之一,扮演守護運動員健康的角色,在倫敦奧運、里約奧運與台北世大運等各項大型國際賽會中,選手運動防護服務皆以運動物理治療為主要服務項目。
(2)物理治療師在運動場域的服務,主動協助運動員與教練,提供競技運動相關傷害的預防與照顧,以及運動技術的強化與運動員體能的調整與維持,並能針對單項運動之需要設計與執行適當的運動處方。
(3)物理治療師也提供一般民眾運動處方的評估、設計與諮詢,扮演運動領域的健康守護者。
(4)目前國內各層級競技運動與學校運動團隊,皆有治療師協助照顧運動員。中華奧會推動之菁英育才計畫,物理治療師協助照顧80位基層菁英運動員,獲得教練、選手與家長極佳的肯定;高中學校防護體系建置計畫,亦有相當多的物理治療師投入學校專職防護人員,或校園巡迴照顧國高中體育班運動員;各職業運動團隊亦聘有專職物理治療師,協助照顧職業運動員。
(5)物理治療師與運動防護員皆為運動防護人員,共同投入照顧運動員的健康,本次物理治療師法第12條修正納入運動防護,實為符合現況實務需求,且並無排除其他人員從事運動防護相關工作。
四、霸王條款造成失能照護受到影響
1. 復健醫師論點:若是由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以「延緩失能照護可以獨立執行業務」,在臨床上,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的人力明顯不足外,如何負擔失能長者的照顧? 延緩失能照護幾乎都是病人疾病後延伸,此類病人失能幾乎都由疾病引起。不顧疾病的根源,即可以自行尋求没有醫囑的照護,極可能讓有疾病的病人健康沒有保障。未來依據這條霸王條款,只要沒有針對個案的某種疾病去定義,慢性病的「失能」長者都將是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可以介入評估初步獨立處理的對象,如果處理不好或病況複雜惡化了,再倒過來丟給醫師處理。這樣的順序,未來若變成常態,我們實在需要為慢性病的「失能」長者擔憂了。
【回應】
(1)物理治療師之人力並無不足,現有論述說物理治療師都流入社區,以至於基層診所聘任困難,然而對人力資源而言,薪資是其重要關鍵,難以聘任應究其實因,不宜以因修法而人力流入社區蔽之。
(2)物理治療在失能照護的專業範圍甚廣,病人回到家中後,因應著生活所需要的環境無障礙改造、日常生活器具改造(例如湯匙握柄加粗)、臥床後運動以維持肌肉量(避免快速淪為肌少症)等等,均是其專業,而這些範圍亦非醫師們在診療期間所能涵蓋。
(3)物理治療師秉持自身專業在居家提供服務,也能夠提醒失能者與照顧者需要就醫,對於照顧環節來說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五、霸王條款妨礙民眾傷病預防權益
1.復健醫師論點:台灣醫界在長期照護、健康促進、運動防護服務的區塊,各專科醫師們正發揮領頭羊角色,整合物理職能治療師,運動防護員,體適能訓練員,專科護理師,社工師等,共同為台灣銀髮長輩的長照生活,邁出安全、穩健、專業的步伐。我們真心期待執政當局與立委諸公,不要大走醫療進展的回頭路,破壞台灣多年來好不容易建立的醫療體制,剝奪民眾由醫師診斷處置的健康權。切莫讓民眾健康福祉,淪為派系爭權與圖利少數醫事團體的犧牲品。
【回應】
(1)修法沒有剝奪民眾健康權,而是賦予健康權。
(2)此次修法通過的正面表列條文是以「目的」論,並無排他性,卻被復健醫學會搧風點火、唯恐天下人不亂地惡意解讀之。更有甚者,高舉醫療的大旗,指控具有國家證照的治療師會「危害人民健康」,種種作為令人瞠目結舌。
(3)專業與時俱進,物理治療師具備可以直接服務一般大眾(非患者)的能力,在高齡社會下,急需要治療師投入健康促進、傷病預防、延緩失能,以降低醫療支出與國家負擔。但是復健科醫師把所有的人都當作病人,在取得物理治療服務之前,都要先經過復健科醫師「診斷」,但健康人沒有疾病,因此無法「合法」接受物理治療師服務,這樣把所有人都視為病人,是他們囊括醫療費用最「合理」的藉口,但卻讓不必要的健保支出無限上升,絕非國家之福。
(聲明文下載)
http://www.tpta.org.tw/articles.php?type=news&pid=344
體適能測驗目的 在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越來越多元、還是越來越單元?】
(真心請家長與準家長們關心這個議題,或者叫「將來性」的議題)
今日(3/18)市府召開「友善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制度」的記者會,終於回應了『因為愛真放心』連線上週的記者會(詳見 https://goo.gl/ZcZJK9 )。
在記者會中,市府把焦點鎖定在「同分比序11項簡化為6項」以及「體適能基本分提高為6分」兩個政策方向。強調所謂「優勢發展、適時適性;科科等值、減輕壓力」的核心理念。相關政策改變從明年度起適用(目前的國二生)。
因為上午在白河區,趕到市府已經是合照時間,看著市府準備的新聞稿貌似亮點之處,但Ingay檢視新聞稿的內容,除了「基本分提高為6分」一項,有回應對「重大傷病或身心障礙學生逕以4分計算」的(疑似)整罰性條款之外,心中還是一堆狐疑。所以會後到教育局拜訪聯絡人與承辦科再次確認。
我們就從「語言認證」說起吧!
Ingay的質疑是:語言認證的分級制要如何對應到比序的「5」分制?
以族語來說,目前16族42種方言別的認證測驗區別為初級、中級、中高級、高級、優級五級;扣除特別環境資源的學生,以實際的學校教育內的「本土語文教學」進度,多數完成的認證等級是初級或中級。那究竟是說完成任一級數的認證測驗就可以拿到比序「5」分、還是對應初到優級來拿1到5分?若是後者,那根本是無視於教學進度與資源。
同樣的問題也可以在閩語與客語認證上發現:
#閩語認證 目前分ABC三卷測驗:分別對應A卷(A1基礎級/A2初級)、B卷(B1中級/B2中高級)、C卷(C1高級/C2專業級);
#客語認證測驗 則分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與詔安五腔,初級與中級暨中高級兩卷,分別對應初級、中級與中高級三級。
這 #語言認證的5分比序分究竟如何對應?詢問承辦科表示還沒有定案,要等開會來討論決定。Ingay則提醒經辦一定要注意上述的實務問題。
而且的而且,根據這份新聞稿,這個「語言認證」還包含「英文」。那為了「日後」的使用可能以及現實的補教環境,會不會反而限縮了「本土語言(母語)」的投入程度?
此外,把目前的超額比序順位刪除各單項,也就是把比序從11項改成6項(請參考附圖 https://goo.gl/o2Nsng),而六個項目裡的「分數」比例愈形加高,是不是有背離「多元發展」的初衷嫌疑,而又回到比學習成績的老路線?把學習總分換包裝成總積點制(參考附圖 https://goo.gl/FBjHK7 ),而後重複評價(甚至包含「會考加註標示」一項),這樣是鼓勵適才適性,還是又回到一元競試的過去?
再來,整個比序制的總分仍是固定,各項目的佔比是否會有互相排擠、甚至脫離學生(與家庭)的環境影響分數?(例如:需大量協助家事或經濟狀況的學生,所謂「服務學習」與「社團參與」的投入極可能受到壓縮,是否會影響分數取得?)
當然,衷心期待孩子們不再像過去的我們那樣飽受填鴨式的折磨,而有更多發展不同潛能的空間,這真的很需要教育專家投入政策的研議,這條路真的沒這麼平坦,而是險阻重重。希望關心教育的朋友們一起共襄盛舉,我們跟教育政策單位一起努力看看能怎麼突破吧!
#集思廣益
#加分比序真的不是那麼單純的事情
#還是希望多元多適性而不要只會死讀書
體適能測驗目的 在 連聖懷- 廢止「以體適能作為升學加分項目」 這是我在這次開會中 的推薦與評價
在那之前,我們來個反省式思考,為什麼需要測體適能: 根據國民體適能檢測實施辦法 ... 心肺耐力800/1600目的在測驗我們的心肺功能,好的心肺能力這點毫無問題,但實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