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骨肉瘤誤以為「生長痛」!推拿造成肺轉移!?
👉部落格文章連結 https://reurl.cc/k0zLk9
🏨 #台北榮民總醫院 在骨科 #陳威明副院長、中華民國骨肉癌關懷協會 #吳博貴理事長 及兒童血液腫瘤科 #洪君儀主任 等醫師的通力合作下,成為台灣治療骨肉瘤的權威醫院,因此在北榮擔任兒科住院醫師一定照護過不少骨肉瘤的病患,大家在這裡除了學習到疾病的照顧外,更感受到許多病患「 #珍惜生命、#把握當下、#永不放棄」的意念💪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不少骨肉瘤的病童,膝蓋長腫塊以為是運動傷害,或以為 #骨頭痛單純只是生長痛,去國術館做推拿,但越推越痛、腫塊也沒消失,至北榮骨科就診詳細檢查後診斷為骨肉瘤,而且同時發現有肺轉移,剛知道病情就是癌症第四期,病人和家屬都是晴天霹靂,後來知道有可能 #推拿會造成癌細胞加速擴散轉移,家屬感到不捨。這次想分享這個故事,就是希望大家對青少年腳部或其他身體的腫塊能更提高警覺,最好去看醫師詳細評估,避免延遲診斷,甚至惡化病情!😨
---------------------------------------------------
🦵骨肉瘤是什麼?
骨肉瘤好發於13~16歲的青少年身上,佔所有兒童癌症的3%,出現部位多在 #膝關節、 #肩關節、髖關節,骨肉瘤局部侵犯性很高,偶爾會轉移到肺部 (10-20%) 或其他骨頭,目前結合手術加化療的存活率達60-70%。因為 #骨肉瘤好犯年輕人,剛好這階段也是青春期快速生長及運動量較高的時候,因此容易被誤認為是生長痛或運動造成的肌肉酸痛,進而尋求民俗療法推拿的機會很高。
---------------------------------------------------
😵骨肉瘤症狀
#摸的到腫塊, #按壓會疼痛,常見部位為膝關節(大腿骨末端、小腿骨近端)、肩關節(肱骨近端)會 #固定位置疼痛, #夜間更容易疼痛,時間長達幾個月,而且 #越來越痛。骨肉瘤比較不會有發燒、體重減輕、全身倦怠這類系統性症狀。👀
---------------------------------------------------
👱生長痛是什麼?
學齡兒童10-20%有生長痛經驗, #好發的年紀在3至12歲, #下肢較常見 或同時合併上下肢,通常是雙側大腿、小腿前側後側、膝膕窩, #沒有腫塊,疼痛感比較像肌肉抽筋或蟲爬的感覺, #疼痛位置不固定,也 #不是每天發作,平時按壓不會痛,中午小睡或晚上睡覺的時容易發作,甚至痛到中斷睡眠。發生原因 #跟生長不一定有關係,跟疲憊、姿勢不良、白天活動力旺盛,與身體維生素D量不足反而比較有關,所以治療方式主要針對姿勢調整、肌肉放鬆按摩、補充鈣片、維生素D,很嚴重才需使用長效止痛藥🧐
---------------------------------------------------
🔥不當推拿造成骨肉癌惡化🔥
有多篇研究證實不當推拿會惡化癌腫瘤,北榮 #陳威明副院長 也針對這主題有發表多篇研究。結論就是有接受過推拿的病患比沒有推拿的病患: #癌細胞轉移肺部機率上升33% (51% vs 18%)、 #局部腫瘤復發率上升23% (29% vs 6%)、 #5年死亡率上升34% (42% vs 8%)。
---------------------------------------------------
💡推拿造成癌細胞擴散的機轉
研究證實推拿癌腫塊會造成腫瘤的 #血液循環增加,使癌細胞容易轉移,也容易擴散到附近的 #淋巴結,另外會讓癌細胞分泌刺激轉移的 #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因此更加速轉移的情形⏳
---------------------------------------------------
📝結論
不管是自己或是你的小孩,若發現 #身體不明原因的疼痛、 #異常腫塊,都要先就醫詳細檢查,以免錯失治療良機,甚至產生癌症轉移而後悔莫及。
「骨肉瘤 轉移 肺 部 治療」的推薦目錄:
- 關於骨肉瘤 轉移 肺 部 治療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骨肉瘤 轉移 肺 部 治療 在 鋼鐵媽媽的Andrew與山姆 Iron Mom’s Andrew & Sa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骨肉瘤 轉移 肺 部 治療 在 艾迪麥足體健康工坊-行動廚房Adimate massage/mobile kitch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骨肉瘤 轉移 肺 部 治療 在 肌肉痠痛竟是骨癌?! 腫瘤咬破骨頭誤以為生長痛小心恐截肢 ... 的評價
- 關於骨肉瘤 轉移 肺 部 治療 在 骨肉瘤存活率-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評價
骨肉瘤 轉移 肺 部 治療 在 鋼鐵媽媽的Andrew與山姆 Iron Mom’s Andrew & Sa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到底是惡靈惡靈😈?還是愛你愛妳❤️?
「夢一場,卻很真實!💔」
鋼鐵媽媽已經離開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了,Andrew對於「新生活」的適應似乎還沒有太糟,或許是去年一月(2019)從菲律賓搬回台灣之後,媽媽就進進出出醫院了五次,所以Andrew可能某方面程度上習慣跟山姆相依為命過生活。當然,媽媽這一次住院就再也沒有回家了...😢
當Andrew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總還是會murmur地說「I miss mommy...」。
其實,這個2020年到底是好是壞,也不太好去做個比較。對山姆、Andrew、家人以及我們的朋友們,絕對是糟透了的一年,因為我們失去了至親至愛,鋼鐵媽媽。
不過在這2020年裡,也還是有幾件不錯的事情。第一,我們一家三口👨👩👦去了一趟美國南加州Family Road Trip兩個禮拜,期間去了Big Bear看雪❄️,去了San Diego的Lego Land,去了Universal Studio大玩特玩一路慢活,還體驗了LA Downtown的悠閒生活。
從美國回來後,鋼鐵媽媽就因為嚴重膿胸進了醫院,美國也隨之疫情大爆發,well,至少膿胸沒在美國旅行的時候發生,疫情大爆發的時候我們也按原訂時間回台灣了,這些也都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好事吧!🙏🏻
然後,我們又帶著Andrew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項體能極限挑戰,福隆海岸騎腳踏車20公里,這當然也算好事一樁啊!
我們也去了宜蘭夜宿,又帶Andrew體驗了人生第一露(帳篷露營),在八月底還一起陪著Andrew上小學一年級,這些也通通是好事吧!
當然就在Andrew開學的第一週後,鋼鐵媽媽就因為呼吸喘不過來,於9/8再度進了醫院急診,當時沒戴氧氣導管的血氧濃度最低降到85%(正常人的血氧濃度應該在97%-100%),平均心跳約在110-120之間(正常人約在60-90),呼吸次數約在25-28(正常人約在12-20)。
幸運的鋼鐵媽媽在急診室待了一個晚上之後就轉到腫瘤內科病房了(跟今年3月那次膿胸急診一樣),當然是幸運也是不幸的開始,隔天腫瘤內科主任馬上找山姆約談,並告知鋼鐵媽媽的病況其實很不樂觀,原本只存在胸椎19年的軟骨肉瘤已經轉移到肺部了。當下的山姆並沒有想太多,反正都被嚇了19年了,這次應該還是「關關難過關關過」,頂多就是住院進廠保養個一個月就可以回家了。但是,卻怎麼也沒料到這也是鋼鐵媽媽她生命倒數最後兩週的時間了。⏱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在鋼鐵媽媽最後的兩週生命裡,說是沒受太久的苦,卻也受盡了折磨,尤其在身心靈上的三重打擊,每況愈下的呼吸衰竭情形讓鋼鐵媽媽再也支撐不住了。在第二個禮拜,病況整個急轉直下,在已經是100%純氧的供給,並且氧氣供給調至max的情況下,血氧、心跳及呼吸次數的狀況絲毫沒有任何改善。最後,在鋼鐵媽媽的同意,以及當初與山姆達成的共識之下(DNR,在最壞情況下不插管不急救不做任何侵入性的治療),在專業醫護的照護下開始施予嗎啡及鎮定劑,並慢慢將劑量提高,以緩和鋼鐵媽媽因腫瘤轉移肺部無法正常呼吸的不適。但其實是很痛苦的,就如同正常人腦袋清醒卻因溺水窒息的情況。
9/23的早上,鋼鐵媽媽仍想吃點蘋果,喝點最愛的紅茶,但就在中午過後,鋼鐵媽媽的呼吸從急促到微弱,在山姆以及至親好友的陪伴下(除了Andrew及外公外),看著生命徵象監測儀上的數據(血氧、心跳及呼吸次數)慢慢地,慢慢地歸零0️⃣。最後由當初細心照護的住院醫師宣告死亡,鋼鐵媽媽的生命時間停留在2020/9/23下午1:04。🕐
「這個時候身旁所有人的淚水再也止不住了...😭😭😭」
「在我們的這個年紀,應該不多人看過至親或好友在自己面前慢慢的斷氣離開人世的。」
從2001年第一次手術並診斷罹患軟骨肉瘤到離世的這19年中,除了家人朋友們的支持與關懷以外,最感謝的還是這一路照護鋼鐵媽媽的醫護人員,包括林口長庚醫院、台北榮總醫院以及汐止國泰醫院所有的神經外科、胸腔外科、放射腫瘤科、神經復健科、神經修復科、婦產科、血液腫瘤科以及骨科。台灣的醫療水準及服務真的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希望我們都可以好好地珍惜。山姆也在前幾天代替鋼鐵媽媽做了醫護的感恩之旅,因為大多都已變成是老朋友了。👨🏻⚕️👩🏻⚕️
鋼鐵媽媽其實早把所有事情交代好了,如兒子的教養方式、身後遺言、對Andrew要說的話、如何辦理她的後事,並要山姆繼續紀錄生命的點點滴滴,將來Andrew長大了只要看看看這些文章就不會忘記媽媽了。
所以,說這2020到底是不是個好年,至少鋼鐵媽媽解脫病痛了,至少在鋼鐵媽媽生命的最後期間,沒有受到太多疫情的影響,大家仍可以見她最後一面,無論是在醫院或甚至在最後的追思會。如果是發生在半年前,我想那才是真正的遺憾。
「其實,鋼鐵媽媽應該早在從美國回來之後那次的膿胸住院,腫瘤已經轉移肺部了,也就是所謂癌症末期的最後半年。但是,鋼鐵媽媽這半年卻仍然可以正常在家生活,出去吃飯逛街遊玩過夜,誰說妳是鏽鐵媽媽了!妳是我們心中永遠的鋼鐵媽媽。🦾👩🏻🦽❤️」
❤️大家可以儘量分享鋼鐵媽媽的粉絲專頁❤️
山姆
#永遠的鋼鐵媽媽~2020 (https://youtu.be/xq_WojPxuSM)
骨肉瘤 轉移 肺 部 治療 在 艾迪麥足體健康工坊-行動廚房Adimate massage/mobile kitch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注意!以下6種狀況不適合推拿
●過飽、過餓、過累或睡不好
在過飽的情況下進行推拿,反而會消化不良造成反胃,因此建議可在飯後1小時推拿,會比較恰當。另一方面,在過餓、過累或睡眠品質不佳的情況下,都可能會因為血糖過低、元氣不足、精神不佳,於推拿過程中出現類似暈針的「暈推」狀況。
●筋骨脫臼、骨折初期、扭挫傷急性期
16歲的陳同學打籃球,不小心腳踝扭傷,媽媽帶他到住家附近的國術館推拿,沒想到推完後腫脹更嚴重。
筋骨脫臼、骨折初期或扭挫傷的急性期,除筋骨受傷外,周遭的軟組織與經絡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損傷,治療上應以包紮、冰敷為優先,若此時推拿,反而會加重紅腫熱痛。
●皮膚外傷、發炎
若皮膚發炎、燙傷、外傷等情況,推拿反而會加重傷勢,使發炎情況更惡化,還可能會因為細菌感染,進一步造成蜂窩性組織炎,應避免患處推拿。另外,若有皰疹等皮膚疾病,也有可能因為推拿擴大感染部位,並不建議推拿。
●生理期或懷孕期間
女性經期或懷孕期間,通常不推薦對骨盆部位按摩,以免過度刺激子宮,造成孕婦身體不適或胎兒受到影響。
●剛開完刀
許多人總認為推拿能夠恢復元氣、消除疲勞,針對一般日常因工作引起的勞累或肌肉痠痛,確實可以有效緩解,但對於某些身體異常產生的病態勞累,推拿反而可能不大適合。剛開刀過後除體虛外,還有開刀傷口尚未完全癒合,因此通常不建議推拿。
●癌症病人
67歲的王太太肺腺癌手術後,體虛無力,到中醫師門診表示想推拿,醫師告知,以她的身體狀況可能沒辦法負擔推拿的力量,建議用針灸搭配服藥改善體弱氣虛等問題。
根據2010及2014年台灣兩份發表在《骨骼與關節手術期刊(JBJS)》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期刊的骨肉瘤臨床或動物研究指出,在患部進行推拿等刺激治療手法,會因外力而使腫瘤擴散並轉移到其他部位,且手術後再次復發的機率高。每位癌症患者狀況不同,建議諮詢醫師意見。
推拿中有這些狀況要立刻反應
不過,如果沒有上述6種狀況,是否就不用擔心了呢?
在推拿過程中還是有需要注意的情況,一般而言,如果出現眩暈、意識狀態改變、手麻、臉部麻木等異常狀態時,就應立即反應。
推拿完後,即使有痠痛感,也應該是感到全身舒暢的感受。若想進一步緩解痠痛感,在推拿完3天內,可透過加壓法幫助去瘀止痛。方法是透過手指或手掌對痠痛處向下壓5秒後、再放鬆2秒,一分鐘約8次左右,便可經由短暫缺血、回血的原理,達到和緩的效果。但若出現不能忍受的劇痛感,應立即就醫。
推拿等同於按摩嗎?
推拿跟按摩實際上指的是同一件事情,都是以手指、拳、肘等部位,用推、拿、按、摩等各種手法,刺激身體皮膚、肌肉、筋骨等部位,達到氣血運行順暢,調整臟腑功能等目的。
文章出自:https://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6253
骨肉瘤 轉移 肺 部 治療 在 骨肉瘤存活率-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推薦與評價
世界各國治療惡性骨肉瘤的存活率平均約為60%至70%左右。義大利Rizzoli骨科2010年發表 ... 外科肺部手術的進步,仍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肺部轉移後,仍有好的存活率。 ... <看更多>
骨肉瘤 轉移 肺 部 治療 在 肌肉痠痛竟是骨癌?! 腫瘤咬破骨頭誤以為生長痛小心恐截肢 ... 的推薦與評價
肌肉痠痛竟是#骨癌?!25歲男生熱愛健身卻罹患骨癌腫瘤痛跟生長痛如何分辨?# 骨肉瘤 延誤就醫恐截肢☆節目來賓☆北榮骨腫瘤中心主任吳博貴中醫師吳明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