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到底要不要打疫苗?雖然副作用很可怕,但病毒更可怕,還是去吧!
走在時代尖端,江湖傳說疫苗第二劑副作用像被車撞過的經驗,我真真實實體會到了啊。
謝謝慷慨大馬一視同仁讓外籍孕婦排隊(抱),上周末打完第二劑輝瑞(Pfizer),把過程和副作用記錄下來,給之後要打疫苗的你們做個參考。
我是六月初登記孕婦疫苗,七月底收到通知,安排在平常舉辦各種展覽會議的MITEC,施打比較適合孕婦的輝瑞(Pfizer)疫苗。
產檢時先請婦產科醫生開立了適合施打疫苗的證明信,孕婦記得要帶去現場以備查看喔!
第一劑排到傍晚六點,當天現場人潮不多,動線規劃也很明確,工作人員核對預約證明和身份資料(本國人用IC,外國人帶護照),孕婦在一個獨立展廳坐著等待,大概20分鐘就輪到了。
第一劑施打醫生是個捲髮小帥哥,肩寬手壯,帶著黑框眼鏡和口罩還有點像舊版超人(顯示為雙眼不停亂瞟),語氣親切溫柔讓大媽心情愉悅。
先仔細確認要施打的疫苗品牌,現場開封抽出,打針技術很好,就像蚊子釘一下的痛覺。
打完後在現場等待半小時確認沒有立即危險,工作人員馬上更新App,21天後的第二劑施打時間也出來了,效率非常好。
回家喝了2000C的水,除了打針的手臂酸痛一切正常,36個小時後微燒到37.4度也馬上就退了,幾乎是沒什麼副作用。
小事啦沒什麼!於是三週後我就抱著如此大意的心情去打了第二針。
這次時間被安排在周末中午,現場人非常多,孕婦廳坐滿孕婦,工作人員也比較忙亂。
等待近三小時,下午3點左右打到針,一樣是輕微酸痛感,因為第一劑沒有不良反應所以第二劑只需在現場等待15分鐘。
工作人員幫忙更新App資料,拿到疫苗施打完成認證,拿到電子證書,接下來就可以依照法令規定活動。(當然沒事還是少出門喔!)
輕鬆回家,手臂這次比較沉重但也沒在意,以為跟上次一樣可以輕鬆過關,怎知道啪啪打臉。
施打後9小時的半夜12點開始嚴重副作用,我的主要症狀是骨頭痛,好像被車撞過每個關節都碎掉了一樣,痛到坐臥不安,完全無法入睡。
半夜2點起來量體溫38度,吞了一顆普拿疼(panadol)又躺下,頭腦發熱手腳冰冷,繼續昏昏沉沉躺到早上7點半,再吃了第二顆普拿疼躺下勉強睡了兩個小時。
第二天起床後持續發燒,最高到38.7度,骨頭疼痛持續,完全沒食欲,勉強吃了一點還噁心吐了兩次,不知是原本的害喜還是副作用,胎動還算正常,比平常小力一點,可能小太陽也昏昏沉沉吧?
補充3000CC以上的水,吃了二包益生菌和高劑量維他命C,額頭貼著小林退熱貼,每6小時吃一顆普拿疼,一整天幾乎都躺著什麼事也不能做。
睡前換了退熱貼吃了一顆普拿疼,半夜瘋狂冒汗起來擦拭換衣服,量體溫燒退了,終於能睡的比較安穩了。
第三天起床,體溫正常,剩下手腳關節疼痛,但也是可以忍受的範圍了。
雖然副作用很可怕,但病毒更可怕,除了體質比較弱有慢性病,或醫生判定胎相不穩的孕婦不適合,我還是鼓勵大家都去打喔!
要施打疫苗有幾件事可以先準備:
1. 孕婦準備好醫生證明文件,如果需要查驗可以看。
2. 去現場可以穿背心方便施打,如果是在馬來西亞施打,伊斯蘭教工作人員比較保守,建議還是穿長裙或長褲,再帶一個小外套披著。
3. 準備好水壺補充水分,那兩三天至少要喝2500-3000CC幫助代謝,吃益生菌和高劑量維他命C增加抵抗力。
如果有發高燒跟關節痛嚴重的情況可以吃普拿疼,詢問過婦產科醫生,建議我每4-6個小時吃一次,一天別吃超過6顆就沒有安全疑慮。
4. 如果有任何皮膚疹,呼吸困難,持續嚴重疼痛頭暈的情況要立刻就醫喔!
以上就是我熱騰騰剛出爐的注射疫苗經過,你們有打過疫苗了嗎?歡迎在留言疫苗的種類和是不是有副作用,給後面的人做個參考吧!
最後順便說說我對這一年半來,大馬疫情變化的看法。
坦白說政府反反覆覆的政策,官員荒腔走板的表現,很多方面是讓人失望的,但我今天想先講講我覺得非常棒的部分。
去年初疫情剛開始,很快速地做了反應,尤其第一次封城是非常嚴格而且有效的,三個月內就把病例數降到個位數。
但後來因為各種政治宗教因素,開放的太早,政策轉彎的太快,導致第二波第三波的爆發,到現在一年半了還處在疫情最高峰,實在可惜啊。
整體應對政策中最棒的一件事,我覺得是快速設計了MySejahtera ,在這個App登錄實名個人資料,到任何地方都能直接刷條碼登記,去過的地方接觸過的人有感染,就會在App上顯示你目前的感染可能性。
關於疫苗施打登記,政府政策,還有各種關於疫情的官方新消息都會不斷更新,有需求還可以在線上問診,非常便利,設計的很棒,真的很值得稱讚!
另外非常棒的就是疫苗施打的程序清楚明白,工作人員都很親切專業,打針的技術也很好,我在這裡打針幾次都沒什麼痛感,暈針怕血的女子十分感激。
你所在的地區目前安全嗎?無論是世界的哪一個角落,真心祈禱我們都能平安健康的度過這場世紀大瘟疫!
#孕婦疫苗施打
#輝瑞Pfizer
#第二劑副作用有夠可怕
#但是病毒更可怕
更多日常在IG👇🏻
https://instagram.com/angrylababy2018?igshid=1jxcj6fq9bipz
::::::::::::::::::
明天開團預告:韓國Cuitisan酷藝師不鏽鋼保鮮盒2021年團購明天開團,今年還有外食方便打包的新款新顏色!
買好一點,喜歡一點,用久一點。
歡迎加入溫太俱樂部❤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ngrylababyshop/
🚸家裡蹲要玩什麼?Tot school homeschool ,孩子邊玩邊學各種玩具教具這裡請👇🏻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07095596893215/?ref=shar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滄瀾教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蒼藍鴿使用的保健品牌「藥師健生活」: 輸入折扣碼「bluepig」享全品項9折優惠! 點我購買 ➤ https://reurl.cc/N6Mb86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
骨碎補副作用 在 Jeff Machine 黃育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生的缺憾來自於沒有痛苦
這星期終於排到疫苗注射,知道可以上網預約的當下,我很熱心的跟老婆說:「我們一起去登記好不好?」,結果她點連結進去看完後帶著意味深長的笑跟我說:「這個要38歲以上才能優先登記哦,我還太年輕。」,於是我默默接受自已在她心中已經是個大叔這件事,快快完成手續準備去接受「真.年輕人」測試。
其實是否要打疫苗我原本很猶豫,因為正反兩面不同的意見紛雜,但考慮到未來「疫苗卡」很可能會是許多場所或是活動參與的必要通行證,也考慮到給自已跟家人們多一層的保護,最後還是決定儘早面對。
早上十點半打完,大概到傍晚開始覺得左上半身開始輕微的痠痛,頭也開始有那種發燒前的膨脹感,就知道再過幾個小時應該不妙。果然到了凌晨開始高燒,39度以上,一向秒睡的我一整夜翻來覆去,其他像頭痛、全身無力、骨頭與關節痠痛…等等,症狀一個沒少,折騰到看見窗外有微微的陽光,乾脆起床,迷迷糊糊走到客廳,小小一段路卻花了比平常多五倍的時間,感覺很像前一天進行了12個小時全力對打(而且一直被打到頭跟左肩)的那種精疲力竭。一整天體溫大概都在38-39度之間,一直昏昏沉沉到晚上九點吃完老婆貼心熬的香菇肉粥後,才瞬間有了復活的感覺。
在發高燒的當下其實心裡一直在滴咕,沒事自已幹嘛找罪受?不打疫苗其實小心一點就好,但是精神恢復後想想,其實打疫苗這件事跟我們所有人一直以來都必須思考跟面對的問題是在同一個框架之下:人生透過受苦而成長這件事,到底是不是必要的?
打不打疫苗是一個選擇:有人基於防疫效果有待觀察、擔心副作用、覺得自已是低風險族群等等因素而選擇不打疫苗;有人覺得COVID-19的威脅與可能造成的潛在損失遠大於可以承受的水準,所以接受打疫苗的副作用與不確定性。不管是出於感性或理性,每個人對這個行為的期望值不同,驅使每個人的動力也因而不同,而這不就是人生的一個小小縮影?
人生這張考卷,幾乎永遠都是選擇題+申論題:先做出決定(選擇),再用想法跟行動填滿答案卷,然後一題一題再一題,永遠是滿滿的選擇申論組合題。在未來不可知的前提下,選擇題裡的答案通常都包含至少「當下輕鬆」「猶豫不決」「接受困難」三個選項,而做出不同選擇的人也都有自已的邏輯,每個人在自已的世界裡都是正確的,畢竟「未來不可知」這個最重要的設定是對一切反對意見的最大駁斥,所有人在做了選擇的當下都沒有足夠的佐證去否定不同的想法。
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在於,透過「做選擇」這件事,也可以回頭思考「打疫苗」這個行為。打了疫苗,正常狀況下,身體會回應,免疫系統會啟動,過程中會產生副作用(各種痛苦),但是痛苦過後「理論上」免疫力會針對特定的病毒產生抗體,等於是經歷過痛苦,抵抗力會變得更強。雖然不能保證百分之百不受感染,但如果不幸被特定的病毒攻擊,至少不會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在人生當中所做的選擇也會讓你的心靈免疫力有不同的回應。如果選擇接受痛苦(磨鍊與挑戰都不會讓當下的你感覺舒服,可以視成追求成長的副作用),你會比之前的自已更強壯一些,你的適應力比之前更好,而毅力跟骨氣,就是在選擇面對與經歷各種大大小小的苦難之後,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自尋煩惱或自我傷害,不在我們討論的「選擇接受痛苦」這個定義內,為人生帶來成長的痛苦,我覺得應該定義為「為了未來做準備而犧牲當下的副作用」。)
當然,因為未來不可知,即使你做了一個其它人覺得辛苦或不必要的選擇,這個選擇卻不必然會帶給你勝利或成功。很多勵志作品與商業管理書裡面常常提到,某個成功人士或是企業家,在面臨重大抉擇時,決定縱身一躍,傾全力投入,費盡千辛萬苦之後成就傳世功業,這樣的故事聽起來很動人,但如果你選擇面對困難、接受痛苦時有這樣的期待,請不要忘了「生存者的謬誤」,聽到一個成功故事的同時,可能有100個做出相同選擇的失敗者,那些縱身一躍卻粉身碎骨的勇者們,請問有人替他們立傳出書嗎(如果有的話其實我也很想看)?做了選擇不代表一定會出現我們心裡預期的結果,這是事實。但與其被動接受,我寧願主動面對,況且在我們的人生裡面,其實不常出現這麼極端、重大又不可逆轉跟修補的決定,上天雖然不會仁慈到能包容所有人都功成名就,但也不至於殘忍到永遠不給你失敗之後重新振作的機會。如果你對人生抱持著成長型心態,你知道這一路走下來,不論成敗,你會變得不一樣,每次都會接近你心目中想成為的樣貌一點點,而這種小小的成就感與自我肯定,不是透過「當下輕鬆」跟「猶豫不決」兩個選擇可以得到的。你無法預測未來也不知道結果,但你的心靈之眼所注視的,是那個你可以控制的,承受各種跌倒、挫折、淚水、無助、刺傷、疼痛、暗夜啜泣、身心俱疲…後,仍然慢慢前進的決心,你知道這個申論題必定會寫得很辛苦,但是你在面對未來不可知的龐大無力感之下,至少你有了一些可以掌握的東西:韌性、小小的勇氣,還有你對自已的肯定。
傳奇教練/奧運舉重選手Dan John說:「我們在無心的情況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如果面對困難時你養成了接受痛苦然後繼續前進這樣的習慣,相信對於人生當中很多不可控的風險與傷害,你不見得能免疫或是毫髮無傷,但的確會演化出相對堅強的免疫力與復原能力,而這是比祈求一個永遠沒有挫折與失敗的人生更務實的期許。
換個立場,選擇逃避痛苦,當一個風險規避者,或者不做選擇,把結果交給命運決定,這些行為是錯誤嗎?回到人生無常這個出發點,既然未來不可知,選擇「當下輕鬆」或是「猶豫不決」,也都是理性的行為,畢竟冒險犯難或是勇於面對,不代表風險會因此降低,也不代表能提高成功的機率。但如果面對人生,永遠做出消極或是被動的回應,那可以肯定的是,也不會有回報,因為零風險,所以零報酬(甚至可能會有負報酬,也就是失去一個機會),這樣的結果對我來說反而是一種遺憾,因為後悔比失敗更可怕。失敗了還可以重振旗鼓捲士重來,但除非你可以控制時間,否則後悔是無法逆轉的。
如果可以確定有不用吃苦的享樂人生(過去十輩子都燒了好香,然後照三餐行善積德,修來這輩子享不盡的福氣),的確是無法抗拒的選項,但歷史上仍然有眾多不吃這一套的漢子。天賦異稟的悉達多王子有一個好爸爸淨飯王,裁培他文武雙全,讓他可以娶到美麗賢慧的王妃耶輸陀羅,為了讓他不要胡思亂想還為他打造四季宮殿,讓他每天吃著山珍海味還有許多年輕貌美的宮女侍候他,但二十九歲那年他還是選擇走上求道之路,經歷六年苦修不成,最後在菩提樹下立誓不悟道不起座,最後才突破困難成佛。有了王子選擇困難與痛苦,我們才有釋迦牟尼,沒有痛苦,沒有收獲。自已在做出困難決定時,想到佛陀的故事,心裡就會大大放鬆,因為相較之下我的機會成本非常非常非常低,所以與其活在想像裡、活在逃避或消極的心態裡,我選擇在每次面對困難的時候放手一搏(想到我不用放棄一座宮殿、一個王國跟一個美滿的家庭就可以接受挑戰,會覺得自己好像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就算常常要面對精神上情緒上的發燒與痠痛,至少每天晚上我可以不帶愧疚的對鏡中的自已說:「辛苦了,謝謝你的勇敢。」
沒有痛苦,就沒有成長,也沒有回憶,
人生的缺憾,往往來自於沒有痛苦。
骨碎補副作用 在 兔子推推x深層按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止痛藥]
習慣服用止痛藥來減緩疼痛的人,往往會在其身體上接收到一種像是局部肌肉筋膜被遺忘的訊號,似乎止痛的副作用會使得身體與該處失聯,彷彿沒什麼感覺之外,也不太起反應,又或者,該處只剩無感及痛感等二種感受,要不然碰得很輕沒什麼感覺,就是碰得深一些就痛的要命。
這與止痛藥的原理相符,以下簡述市面上的二大類止痛藥:「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和「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
較粗略的分類,普拿疼是乙醯胺酚,是純止痛的止痛藥,效力單純;阿斯匹靈、日本的 EVE 止痛錠屬於非類固醇消炎藥,是消炎止痛藥,整體效用較強。
至於副作用,乙醯氨酚較少,僅不適合飲酒,因酒精易使氧化酵素活躍,將代謝毒素沉積肝臟中;而非類固醇消炎藥,則會在合成前列腺素的過程中,破壞保護腸胃道的黏膜。
按照成藥的邏輯,基本上建議服用止痛藥時不可飲酒,另宣稱不傷胃,其實是添加氧化鎂來保護胃粘膜,而氧化鎂的副作用就非是止痛藥要討論的範圍了,當你認真考究因副作用而添加的副作用,簡直是沒完沒了。
痛,是大腦告訴你的,乙醯胺酚即是讓痛覺無法被傳導到大腦,進而鎮痛解熱,不讓大腦收到痛的消息。
非類固醇消炎藥則兼具止痛和消炎,原理是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可引起發炎、發燒、疼痛等反應;換句話說,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間接減緩了發炎、發燒和疼痛。
也就是說,前列腺素擁有使痛覺受器活化的機制,讓你更容易感覺到痛,所以身體發炎的時候,會釋放更大量的前列腺素,就會痛。
有一類身心覺察的教導說:「請試著感覺你正在痛,痛的部位,痛的程度,並和你的痛待在一起。」,雖然在痛起來的時候,這樣的說法很折磨人,但這是有道理的。
因為當你開始「感覺」,大腦就不需要不斷地分泌活化痛覺受器的前列腺素來提醒你正在痛,並且不停地放大痛覺以增強警報,而這時會逐漸地來到痛感的高峰,並且充滿變態的痛感張力,接著才會從高峰緩降,整個人像是虛脫一樣。
工作狂或不允許自己痛的人,會為了繼續工作和不要痛而選擇依靠藥物,而無法忍受的人也會在高峰之前放棄並服用止痛藥抑制前列腺素,以避免經歷痛感的張力並越過疼痛的峰值。
當長期而慣性的使用應會使感覺鈍化,逐漸的耐痛度降低(耐痛的峰值降低),這時身體必須要一直分泌前列腺素來警示你,一開始可能只是輕微頭痛,變成偏頭痛,再加上胃痛、關節痛,然後,偏頭痛會附帶肩頸僵硬和背痛,接著變成長期頭痛和全身不適,最後就會到處都痛。
談一下頭痛。
頭骨接近圓球體,共由二十二塊骨頭所組成,其中支持整個空間約莫為十塊左右,每一個骨塊在吸氣的時候會些微的擴張、在吐氣的時候些微的聚攏;不妨把輕微的頭痛,當成頭骨的板塊運動,像是小地震一樣,釋放掉就會感覺好多了,若總是忽略頭疼的訊息,那就會累積成大地震來釋放。
為什麼總是痛在眼窩處?又或偏頭痛在側面?
試著搜尋一下顱骨圖片,可以看見幾乎所有的骨塊均會合在眼眶的周遭形成一個可以容納眼球的凹陷,也可以理解成,這邊有許許多多的小斷層帶,因此細碎又煩人的震痛多發自眼眶周遭。
拉遠觀看會看見頂部和後側的骨縫較平整,而在側面則有延著顳骨的弧型接縫,可以將側面的周遭視為大斷層帶,大地震等級的劇烈疼痛則通常從左側或右側發作。
那麼,為什麼只痛一側?這是因為在發生痛之前,老早就已發生非常多的擠壓,並以頭部緊繃、時常落枕、眼睛乾澀、下顎緊咬及嘴唇齒痕來警示你,但你多半忽略不理會,所以只好以單側最有空間處來爆發,並不是其他地方不會痛,而是擠壓的太厲害而已,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一放長假或深度放鬆之後,會突然發生劇烈和不熟悉的疼痛。
寫了這麼長一段,結論並不是要說止痛藥不可以吃,或指責任何你或任何人,特別想了解止痛藥可不可以吃的人們,若不是已經長期在使用,也可能是親友中有人正在使用,多數早已受困其中,這並不是止痛藥或任何人的錯誤,我們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理解藥物、用藥邏輯,以及覺察身心。
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在身體上的感覺,但藥物卻可以阻斷你的感覺,重點在於,如何在「可以承受的痛」和「本次難以承受的痛」之中,找到用藥與自癒的平衡,確實需要智慧來斟酌;若不透過服藥抑制疼痛,則必須尋求其他緩解方案,例如:休息,記錄疼痛的規律預先準備,遠離壓力的環境,改變生活及工作的模式等,甚至是調整心念。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不要老想混過身心訊號,不要老想撐過這次,下次再休息,下次再怎樣怎樣,在好轉的過程中,欠債都是要還的,它會由頻繁變成偶爾,由劇烈到慢慢可以忍受,以逆向的姿態進行修復,所以才說在「可以承受的痛」和「本次難以承受的痛」之中,找到用藥與自癒的平衡。然而,負債越多越不容易還清,但是終究是越早開始還債越好,日子久了,不但有複利效應,也會成為習慣,終會有無債一身輕之感。
結尾之前,補充一小段平衡說明。曾有研究文獻提及,假如疼痛過於劇烈,又不使用止痛藥,很可能會引發其他的傷害,本文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加深對於止痛藥的負面感受,因此在不忽略疼痛的同時,也不可輕忽忍痛亦可能造成傷害,並且斟酌此刻自身在身體及精神上能否承受。
說到底,不負責任的可以說一句,請洽詢你的醫生。但是,真正想說的比較是,當洽詢你的醫生之後,你是否保有你自己的覺知,持續的關注自身的所有感覺、情緒、議題,以及周遭的環境等,節制的接收任何外來刺激,並有意識釋放掉一點一滴的不舒服。
最好能夠記錄下來,再與有經驗的人一起討論對策,並且堅持一段時間,當你了解自己越多,也越能夠讓別人了解你,包含你的醫生,假若遇到只負責給藥卻不想了解你的記錄和感覺的醫生,那就換一個。
這也是為什麼不要亂服成藥的原因,因為賣藥的人若不是極有良心或與你相熟,不見得會管你自己的記錄和感覺,除非是管制藥品,而他在乎的也不過因為需合乎作業規定罷了。
骨碎補副作用 在 滄瀾教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蒼藍鴿使用的保健品牌「藥師健生活」:
輸入折扣碼「bluepig」享全品項9折優惠!
點我購買 ➤ https://reurl.cc/N6Mb86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高端疫苗 #AZ疫苗 #搞笑諾貝爾獎 #藥師健生活 #吃B群 #提神 #吃魚油 #營養補充 #高端 #良率 #保護力 #高端數據 #高端能不能打 #中和抗體濃度 #三期 #抗體 #AZ #BNT #莫德納 #周邊神經病變 #打完疫苗的副作用 #肌肉無力 #改善鼻塞 #高潮 #一邊鼻孔不通 #交感神經 #流感疫苗
*支持蒼藍鴿產出Podcast:
https://pay.firstory.me/user/bluepigeon0810
*Podcast合作請來信:
bluepigeonn@gmail.com
【追蹤蒼藍鴿】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蒼藍鴿 #Podcast #蒼藍鴿的醫學通識
骨碎補副作用 在 【看中醫】20191224 - 筋骨軟Q.舊傷.骨碎補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