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泡泡 這邏輯我完全不懂,新竹有馬偕、有台大分院、還有北榮新竹分院,真的出事還有林口長庚,竹科十五萬人應該有一半住在台北,而且新竹請問一定要「在地醫學系」的邏輯是什麼?再說,這十五萬人可能還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是清華的,1.3萬人可以代表大多數人嗎?難道台大畢業的就要指定給台大的看,那成大還要為校友運醫師過去喔?笑死人了。
政府的統計中,新竹醫療缺乏、每一位醫師服務對象超過六千人的地方是新竹縣的橫山、芎林、寶山這三個靠山區的偏鄉,根竹科人口密集的竹北根本八竿子打不著,如果你說為了服務偏遠地區,我還勉強覺得可以討論,雖然公費生制度根本就人蛇集團作法,但如果可以提供補助,讓一些醫師願意協助服務偏鄉,我覺得可以考慮。
而且醫學系的學生還不能幫你看病、至少要等個十年才會出現可以獨當一面的清大醫師,難道清華有了醫學系之後,竹科有人送急診還要指定說非清華畢業的醫生不看嗎?然後隔壁的陽交結婚之後,難道不是在地醫學系?陽明你敢說他不是醫學系嗎?
今天乾脆直白點,就說陽明交大結婚了,我清大看不爽啦,是清大人就站出來挺啦,輸人不輸陣,尬一個爽就好了!那我覺得我ok耶~雖然還是會說超白癡,但我有可能就默默幫忙簽個名。可是搬出這麼不合邏輯的說法,我真的不行。
我不是反對大學設立醫學系或開醫院,而是反對任何大學浪費資源,事實上就是台灣的醫療資源不患寡、患不均,以新竹市來說,單一醫師服務的人口不到四百人,四百人是什麼概念?就算一個醫師一個診(四到五小時)很廢的只看20個人,一個月之內就可以看完,所以這根本不是缺乏,而是可以好好發展更充裕、更有品質的醫療環境,今天要塞更多人進來,那就是造成惡性競爭,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最後我要說,提升醫療水準不是醫學系後醫系滿地開花,是民眾請理解醫療不是廉價評比買菜送蔥、尤其拜託健保高抬貴手放過醫事人員。更懇求各大學不要拿醫學系當作招生的萬靈丹,請認真思考自己的定位好嗎?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馬偕 醫學 院 招生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頂尖名校合併醫學大學 才是正途
鄭丞傑/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中山醫學大學董事(台北市)
行政院7月同意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兩校合併案,兩校預計明年2月1日起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報系資料照
最近國內醫學教育的兩大新聞,應該是陽明和交大即將併校,另一則是清華、中山、中興、元智四所大學均申請新設學士後醫學系。
國內醫師人力是真的不足,還是問題在於分布不均而非不足,或是其實人力足夠,只是因為醫療環境欠佳而出走海外、出走他行、出走醫美,值得深入探討。如果問題不在人力不足,則增設再多的醫學系恐怕也無濟於事。
由於壽命延長和醫療科技進步,加上國內醫療照護品質提升,醫師人力需求增加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由於對抗新冠肺炎使得全民長期在公共場所戴口罩,意外造成今年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都大幅減少,如果未來多數人養成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習慣,則新進兒科、耳鼻喉科醫師人數的增加是否需要管控更嚴?由於人工智慧的發展,未來影像醫學科、病理科,甚至有些臨床科醫師是否需要減少人力增加的速度?這些影響因素都值得主管醫學教育、醫療政策的公部門,和各專科醫學會深入討論。
另外,除了牙醫師外,台灣有五萬多西醫師,但是另外有七八千個中醫師,他們提供了許多民眾醫療的另類選擇,如果醫師與人口比例的計算不包括中醫師在內,則與實際狀況多少會有脫節。
醫學院教學設備昂貴,而國內的大學學費又長期偏低,如果只靠學生學費,全國的醫學院都是入不敷出的。為什麼大家一窩蜂搶呢?因為醫學相關系所就業率高,招生容易,抗少子化能力強。醫學研究論文影響係數高,可以大幅提升大學的國際排名。何況只要有附設醫院,日後自然會在經濟上回饋大學。
日前公布的下年度政府總預算,排名第一的國防預算比第二的教育預算多出一千多億。可以想見在國防預算極可能繼續攀升下,教育經費會日益捉襟見肘,因此繼續廣設醫學院是明智之舉嗎?一個小小的島國已經有十三所醫學大學或大學醫學院了,難道我們要重蹈過去廣設大學的覆轍嗎?
中國大陸在廿一世紀初,江澤民指示大學併校以提升國際競爭力,以上海為例,上海第一醫學院併入復旦大學,第二醫學院併入上海交通大學,兩所名校有了醫學院,學術論文馬上暴增一倍,高影響係數的論文増加更多,世界大學排名提升。另外一個好處是醫學院和其他學院的交流合作,產生許多新領域的論文和研發產品,學生選課當然也是更多元。
中山大學有意併高雄醫學大學至少十多年了,中興大學和中山醫學大學雙方都有強烈的合併意願,只要教育部鬆綁公私併的法規,兩案都有機會水到渠成,都是一加一大於二。清華和元智也可以嘗試找醫學大學併校。併校之後,這些頂尖大學的世界排名都會大幅提升,學術競爭力也更強。
如果國內醫師人力的確需要增加,那麼可以在辦學績效良好的大學每校適度增加十個錄取名額,在目前每年只收四五十個醫學生的慈濟、馬偕、輔大、義大,以及高醫大學士後醫學系,各多招收十至廿名,教育部再給予適當的補助,這樣不是比新設醫學院簡單有效多了嗎?
馬偕 醫學 院 招生 在 BioMed Talent Training 生醫人才培育計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報名系統異常已修復,尚有名額歡迎參加]
4/8 (一) STB學者經驗分享與徵件說明會【🏥雙和醫院場】
時 間:2019年4月8日(一)中午12:00-13:30
地 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12樓會議室(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291號)
報名網址:https://payment.narlabs.org.tw/…/b428203a8a311c28108e0500b0…
本活動全程免費,敬備午餐,敬請及早完成報名。
台灣-史丹福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STB計畫)為國家實驗研究院執行之醫材產業推動計畫,透過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合作,每年進行兩梯次甄選,選送數名工程、醫學、生命科學、法規等不同領域的人才至史丹福大學接受為期一年之高階醫療產品設計及商業化運用的實務訓練。利用矽谷成熟之生態系統,培育台灣具創新性生醫創業及產業化實務能力的「跨領域種子人才」與「青年創業家」,帶回矽谷之成功經驗,完善國內醫材創業生態圈。
本次邀請3位赴美受訓歸國的STB學者,暢談他們於史丹福大學之培訓心得與經驗。同時也針對今年度STB計畫第一梯次赴美人才的招生與甄選進行說明,歡迎各位踴躍參加!
議程:時間 / 活動
12:00~12:10 報到
胡朝榮 雙和醫院研究副院長 致詞
12:10~13:20 STB學者經驗分享
劉天仁 醫師 / AI x Med營運長,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廖健宏 醫師 / 林口長庚外傷急症外科副教授
陳威達 醫師 / 萬芳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13:20~13:25 STB計畫徵件說明
13:25~13:30 Q&A
活動洽詢:stb@stpi.narl.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