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檳城景點 #姓氏橋
好久都沒辦法出國旅遊
來介紹之前去檳城一些好玩好拍的景點
給大家之後可以出國參考行程~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
「馬來西亞華人姓氏」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旅遊夜市趴趴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蔣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Pei Chia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Pei Chia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Re: [美加] 華裔的姓- 看板CultureSh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馬來西亞華人堂號:我的姓氏】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馬來西亞姓名翻譯的彩蛋和評價,DCARD、PTT - 電影和影城 ... 的評價
- 關於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馬來西亞姓名翻譯的彩蛋和評價,DCARD、PTT - 電影和影城 ... 的評價
- 關於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雨木地方志」揭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独特姓名」背后的 ... 的評價
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作者粉絲頁: 小瑪王妃的世界視角 / Mary's World Vision
出版社粉絲頁: 八旗文化gūsa
(主持人全部節目,都整理在YouTube頻道)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蔣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Fabian Fom
范俊奇《鏤空與浮雕》
推薦序
〈雲想衣裳花想容——從 Fabian Fom 到范俊奇〉
●Fabian Fom
我不太看臉書,偶然看,大概不會錯過兩個人的貼文,一個是 Fabian Fom ,一個是夏曼.藍波安。
夏曼.藍波安是目前華文寫作的作家裡我極感興趣的一位。他是蘭嶼達悟族,他使用不是母語的華文寫作。他的臉書記錄一個小小島嶼和海洋的生態,常常可以讓我反省自己族群的文化,以及對待其他族群的偏見。
藍波安的華文「很奇特」,要用一個非母語的文字書寫他的生活,他會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組織和串連漢字。
藍波安的漢字詞彙和造句有時讓我覺得是錯誤的,或是不通順的。但是,正是那些「錯誤」和「不通順」傳達了我陌生的達悟族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態度。
讀藍波安的文字讓我不斷修正自己,包括我習以為常的漢字漢語。藍波安我讀了有二十年吧,也見過面,去過蘭嶼,是我尊敬的朋友。
Fabian Fom 是誰?我沒見過面,不知道他一絲一毫背景,他短短的臉書裡有又像詩句又像夢囈的句子,然後底下都加注一句「我不是張小嫻」。
為什麼「不是張小嫻」?
我對「Fom」這個拼音也猜測過,「馮」、「封」、「彭」,我承認對漢字拼音沒有辦法記憶,漢字拼音,不管用任何輸入法,都不等於漢字。
這個 Fabian Fom 讓我折騰了一段時間。
他的華文顯然有底子,他會講杜詩裡「陰陽割昏曉」那個「割」字,大為讚賞,顯然愛華文,愛漢字,愛現代詩。
所以他和藍波安不同。藍波安在用漢字對抗大漢族文化的霸勢。 Fabian Fom 應該在大漢族文化之中,卻又常常彷彿想要顚覆一下漢字的用法。
追蹤了「我不是張小嫻」一陣子, Fabian Fom 貼出了他在馬來西亞華文報紙的專欄文字「鏤空與浮雕」,寫張國榮,寫芙烈達.卡蘿,寫大衛.鮑伊,寫基努.李維,寫顧城,寫山本耀司,寫李安,寫許多我愛看的人物。上窮碧落下黃泉,許多活過死去的生命,被重新「鏤空」或「浮雕」,是演員,是詩人,是導演,是畫家,是服裝設計者,是歌手,是舞蹈者……,有些我熟悉,有些我不熟悉。
這個我仍然不確定他姓氏是「馮」、「封」、「彭」的馬來西亞華文書寫者,卻讓我想起二十餘年前一次檳城——芙蓉——馬六甲—新山八個華文高中的巡迴演講——「靑春.叛逆.流浪」。
當時去,是一個很浪漫的想法,因為聽說馬來西亞華文受壓抑,一位沈先生為此坐牢服刑,我就答應了那一趟旅行。年輕熱血沸騰的事,現在或許覺得過度沸騰得有點可笑了,然而的確有很多珍貴記憶,讓我念念不忘那次旅行。
我一直記得檳城海邊夜市,小攤子用南乳炒空心菜,熱騰騰的氣味,熱騰騰的油煙,收音機播放香港邵氏公司六○年代葛蘭唱的〈我要飛上靑天〉。
在芙蓉,高中生騎腳踏車載我去榴槤林裡用長支竹竿摘榴槤,夏日光影迷離,熱帶的風,熱帶的氣味,那些特別靑春單純的高中生的眉眼,歡笑著,或憂傷著,都沒緣由。
台北股市已衝上萬點,人慾橫流,然而芙蓉仍然是白襯衫卡其褲腳踏車,安安靜靜,彷彿讓我再一次經歷了我的六○年代,那個 Fabian 喜愛的「牯嶺街少年」的時代!
台北,吉隆坡,香港,新加坡,上海,先先後後,不同地區的華人發展了不同的華文文化。
台北在六○至七○年間達到高峰,傳統的底子,現代世界視野,農業自然的樸素,初嘗工商業的城市情懷,一切恰到好處,文化的花季其實也有一定的生態吧。
我惦記著馬六甲路邊一家喪事裡親人們的披麻戴孝,焚燒的紙人紙馬樓台那樣逼肖現實,在燃燒的烈焰閃爍裡一寸一寸萎縮下去,魂魄化成一綹靑煙,去了無何有之鄉。一個從大華人文化出走的流浪族群,漂洋過海,可能好幾代了,猶在異地記得皇天后土,祖先化為靑煙,魂魄一綹一綹逝去,猶不敢怠慢分毫。
後來在臉書上因為一個漢字的用法結識了 Fabian Fom ,知道他跟檳城的關係,他說:「現在不一樣了。」說完沉默了。
他的沉默,我的沉默,也許是不同的近鄉情怯,都留著一點空間,有一天,或許可以在海邊夜市把酒言歡,說記憶裡南乳炒爆空心菜的焦香。
我們的鄉愁,有時像夏日午後榴槤林子裡少年眉眼間恍惚的光影迷離,那麼叫人眷戀,其實卻都不堪觸碰,「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維摩詰經》如是說。
我有一點懂了這個「不是張小嫻」的書寫者讓我迷戀的原因吧。
他書寫人,他迷戀人的繁華與荒涼,他或許愛文學,然而更多時候他眩惑演藝娛樂的銀光燈的熠燿輝煌,更多時候他迷戀時尙伸展台上充滿魅惑又造作的身體,文學,藝術,是不是也像時尙舞台?芙烈達.卡蘿創造了她的生命時尙,草間彌生,即使這樣被商業包裝,也成「時尙」,然而,張國榮,這麼文學,連死亡都像一句詩。
碧娜.鮑許,走到哪裡都是時尙中的時尙,然而很少人用這樣的方式寫碧娜,寫她在時尙中的位置。
「鏤空」是雕鑿到靈魂的底層了嗎?浮光掠影,我們也許眞是在「浮雕」裡看到生命的凹凹凸凸,只是不平,像李後主囚居北方,總是睡不著,寫了一句「起坐不能平」。起來也不是,坐下也不是,好像比現代詩還現代詩。
「鏤空與浮雕」不是只寫表象的風風火火,作者關心創造的生命,梵谷,芙烈達.卡蘿,碧娜.鮑許,梁朝偉,梅艷芳,基努.李維,他讓他們一起在伸展台上亮相,我喜歡書裡像寫詩人般寫時尙的保羅.史密斯,亞歷山大.麥昆,我也喜歡書裡像寫時尙一般寫芙烈達.卡蘿,碧娜.鮑許,是的,生命就是伸展台,怎麼走,都必須是眞正的自己,眞正的自己才是時尙。
三十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分領了二十世紀前後百年風騷,大概很少一本書把這些人放在一起,朴樹和草間彌生,阿城和安藤忠雄,服裝設計和詩人,又加進一個什麼書都不會特別專心去寫的許廣平,很多文靑大概會問:「誰?誰是許廣平?」「魯迅的太太。」回答的人自信滿滿,但是,說了等於沒有說,那是看了會使人心痛的一篇,希望出書時留著許廣平的照片。
●范俊奇
Fabian——他終於吿訴我他叫「范俊奇」——果然不是張小嫻,我對了,漢字出來,人就有了形貌,好一個范俊奇,不是馮,也不是封。
曾經好幾次在吉隆坡評審「花踪」文學獎,我不記得有一個「范俊奇」,如果有,應該會眼睛一亮吧。
當年在「花踪」共事的朋友,退休了,幾乎隱居,只在偏鄉幫助弱勢者生活,那是七○成長一代的自負與宿命,誰叫我們聽了那麼多 Bob Dylan 。
時代不一樣了,馬來西亞一定也要有二十一世紀自己的書寫,自己時代的聲音吧。
范俊奇,雖然未見面,卻覺得很熟,他寫許廣平,讓我心痛,是有「人」的關心的,年輕,卻有夠老的靈魂。
和藍波安一樣,范俊奇其實也在漢字的邊緣,用邊疆的方式書寫漢字,像是顚覆,像是叛逆,會不會也可以是漢字最好的新陳代謝?像李白,帶著家族從中亞一路走來的異族記憶,胸懷開闊,用漢字都用得不一樣,沒有拘謹,沒有酸氣,沒有溫良恭儉讓,才讓漢字在那驚人的時代開了驚人的花。
「雲想衣裳花想容」,這麼佻達,這麼顧影自戀,這麼為美癡迷,「鏤空與浮雕」,投影在異域的漢字與華文,背離正統文學,敢於偏離正道,也許才眞正走上時代絢麗多彩多姿的伸展台吧。
蔣勳
旅次倫敦寫於二○二○年驚蟄後一日
_____
范俊奇《鏤空與浮雕》
2020 年 11 月 5 日,出版上市
博客來:https://bit.ly/35Rumws
MOMO:https://bit.ly/3mPbW6K
金石堂:https://bit.ly/3jTr5Sz
誠品:https://bit.ly/385YuXZ
讀冊:https://bit.ly/2JvDXBQ
各獨立書店:fribooker.wordpress.com/bookstore/
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Pei Chia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檳城第二天來到此次旅程的重頭戲~參加馬來西亞元宵節活動, 就是丟柑了!這是傳統的馬來西亞習俗, 福建俗語:“丟柑嫁好尪,丟鼓娶好某” , 意思是女生抛柑希望嫁個好老公,男生丢鼓則娶得好老婆。
雖然這個交友活動成功率不高, 但是挺有趣的, 元宵限定版, 大家有機會就來玩一下吧!
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Pei Chia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檳城在2008年跟馬六甲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走在路上有一種走在景點裡的感覺, 尤其處處可見的壁畫跟鐵線畫, 多了一分驚喜感
檳城是馬來西亞華人的大宗!就是一個講臺語也可以通的地方, 食物也很合華人的口味, 汕頭街推薦!很期待接下來的檳城之旅~
住宿:康樂軒
蛋塔店:明香泰
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馬來西亞華人堂號:我的姓氏】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堂號#馬來西亞華裔族譜#百家姓姓氏堂號對照#华人新村#华人文化#籍贯#南洋#南洋文化#牌匾#华人姓氏#百家姓#马来西亚华人#马来西亚旅游#马来西亚#马来西亚首都#马来西亚 ... ... <看更多>
馬來西亞華人姓氏 在 Re: [美加] 華裔的姓- 看板CultureSh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Jayque (....)》之銘言:
: ※ 引述《cazzy (luvin' Troy)》之銘言:
: : 好久以前的文..不過可以回一下吧 ^_^""
: : 其他地方語言我不清楚, 不過廣東話的話
: : Ng = 吳
: : Sit = 薛
: : 基本上, 香港澳門都這樣拼...除了一些特別拼音. for example
: : 謝 (香港) = Tse (英文拼音)
: : 謝 (澳門) = Che (葡文拼音)
: : 我是來騙p幣的....XD
: 我認識一個馬來西亞的華人....
: 英文last name是Teh
: 中文是鄭....
: 到這個網站 https://www.ancestry.com/search/SurnamePage.aspx
: 可以查到一些姓的由來...也可以用來查對應到的中文姓....
※ 引述《Jayque (....)》之銘言:
: ※ 引述《cazzy (luvin' Troy)》之銘言:
: : 好久以前的文..不過可以回一下吧 ^_^""
: : 其他地方語言我不清楚, 不過廣東話的話
: : Ng = 吳
: : Sit = 薛
: : 基本上, 香港澳門都這樣拼...除了一些特別拼音. for example
: : 謝 (香港) = Tse (英文拼音)
: : 謝 (澳門) = Che (葡文拼音)
: : 我是來騙p幣的....XD
: 我認識一個馬來西亞的華人....
: 英文last name是Teh
: 中文是鄭....
: 到這個網站 https://www.ancestry.com/search/SurnamePage.aspx
: 可以查到一些姓的由來...也可以用來查對應到的中文姓....
馬來西亞華人的名字拼法基本上就看得出他的籍貫
當地華人主要以廣東人及福建人為大宗
其他還有潮州人,客家人,海南人,福州人,高州人,河婆人等等
當地政府在出生紙,身分證,護照上只規定要填馬來文姓名(跟英文一樣是羅馬字母)
也不像台灣一樣,有一套完整,正式的中英對照規則依據,
因此常常同一個中文字 翻譯成馬來文(英文)後 有不同拼法
當地華人習慣用方言來把中文名翻成馬來文(英文)
因此同一個姓 會有兩種(甚至以上)的英文拼法
Example:
黃 (福建) = Ng
(廣東) = Wong
王 (福建) = Ong
(廣東) = Wong
林 (福建) = Lim
(廣東) = Lam
謝 (福建) = Chia
(廣東) = Che
(潮州) = Shia
張 (福建) = Teow
(廣東) = Cheong
陳 (福建) = Tan
(廣東) = Chan
(福州) = Ting
鄭 (福建) = Teh
(廣東) = Cheng
洪 (福建) = Ang
(廣東) = Hong
劉 (福建) = Low
(廣東) = Lau
許 (福建) = Koh
(廣東) = Hoi
反正,英文要怎麼拼都可以,毫無規矩可言
我有個姓田的朋友 英文叫 Chin
後來認識另一個也姓田的朋友 英文叫 Chan..........
完全看不出是哪裡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27.1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