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後一份《蘋果日報》,明天出刊】全文:https://bit.ly/3gYiRsF
消息指出,最後一份《蘋果日報》將於明天、即6 月 24 日出版。
早前壹傳媒董事會發聲明,遺憾地指鑑於香港目前的情況,最後一份《蘋果日報》將最遲於 6 月 26 日(周六)出版,網站則不遲於同日晚上 11 時 59 分關閉。惟消息指出,最後一份《蘋果日報》將在明天、周四(6 月 24 日)出版。
《蘋果》終章帶來的,是主流報章的論述廣度向中間溫和取態的猛然收窄,政治異見被拒諸公共輿論之外。
如今,政治打壓成為了壓垮《蘋果》的最後一根蘆葦草。《蘋果》的終結意味著什麼?回顧《蘋果》自1995年創辦至今,它是香港首份全彩報紙,也是現存惟一一份會高調作出政治異議的報紙。《蘋果》曾引起同業爭相仿效的「蘋果化」現象,早期靠著娛樂情色的內容實現商業奇跡,現在則以不畏強權的姿態爭取到市民認同,成為香港公信力排名第三的報章。《蘋果》終章帶來的,是主流報章的論述廣度向中間溫和取態的猛然收窄,政治異見被拒諸公共輿論之外。
回顧蘋果日報的歷史,從創刊到終結,它又是如何活躍在港人的生活和政治抗爭之中?https://bit.ly/3gYiRsF
相關閱讀:
【在香港誰來定義新聞自由】https://bit.ly/3wEOjmt
【專題:蘋果之死】https://bit.ly/3d15Sp9

在媒體生存環境愈加惡劣的當下,我們更需要你 #付費支持我們,助力我們產出更多優質深度內容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新聞自由 #蘋果日報 #國安法
香港傳媒公信力排名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蘋果日報》停刊,香港最後一份異議報紙的終結】https://bit.ly/3gZjaU3
2021年6月23日,壹傳媒有限公司董事會宣布,《蘋果日報》的印刷版不遲於2021年6月26日(星期六)最後一期結束,電子版也不遲於同日晚11點59分停用。但隨後《蘋果日報》最新消息指,決定今日午夜後即時停止運作,明日(24日)將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網站也將於午夜後停止更新。
在國安法正式落地之前,《蘋果》於2020年6月出版25週年特刊《不是最終章》。特刊雖流露《蘋果》內部對前景、對存續的憂慮,但仍以堅持、希望為特刊基調。打壓接踵而來。去年8月10日,《蘋果》創辦人黎智英因涉嫌違反國安法被捕,至今還柙,不準保釋。同日,大批警察進入《蘋果》所在的壹傳媒大樓搜捕。今年6月17日,《蘋果》再被搜捕,包括總編輯羅偉光在內的5名高層被指控「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集團三間公司共1800萬港元資產被凍結,新聞材料被警方檢取。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稱被捕新聞工作者為「罪犯」,社會需要區分這次「刑事串謀」與「正常新聞工作」,與「罪犯」劃清界線。今日,警務處國家安全處局部筆名為「李平」的《蘋果日報》社論主筆。
政府的說法企圖將《蘋果》塑造成新聞界的害群之馬,實質卻是騎劫了對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的定義權。26年來,《蘋果》的新聞操作縱有爭議,亦屬新聞自由範圍之內,應由社會自行辯論修正。政府只因新聞工作者的本業——出版文章、針砭時弊、提出倡議——便對其羅織罪名,更嘗試把他們從正常新聞工作中切割,是混淆視聽,也掩飾了公權力整治新聞界的意圖。《蘋果》員工在連串政治打壓下,仍堅守崗位,出版至最後一刻,著實捍衛了《蘋果》的新聞理念和專業。
《蘋果》的終結意味著什麼?回顧《蘋果》自1995年創辦至今,它是香港首份全彩報紙,也是現存惟一一份會高調作出政治異議的報紙。《蘋果》曾引起同業爭相仿效的「蘋果化」現象,早期靠著娛樂情色的內容實現商業奇跡,現在則以不畏強權的姿態爭取到市民認同,成為香港公信力排名第三的報章。《蘋果》終章帶來的,是主流報章的論述廣度向中間溫和取態的猛然收窄,政治異見被拒諸公共輿論之外。
相關閱讀:
【在香港誰來定義新聞自由】https://bit.ly/3wEOjmt
💪在媒體生存環境愈加惡劣的當下,我們更需要你 #付費支持我們,助力我們產出更多優質深度內容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新聞自由 #蘋果日報 #國安法
香港傳媒公信力排名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世道人生:愛國英雄們 (李怡)
安心出行和接種疫苗,是香港的熱門話題。
特府表示,安心出行的下載量已達280萬。但傳媒報道,多數食肆都是顧客任意登記資料,鮮有使用安心碼。有應用程式分析網站顯示,「安心出行」Android版在19個國家的「健康」程式類別的下載量都錄得全國首位,這些國家多屬南太平洋及加勒比海島國,包括斐濟、巴哈馬、開曼等。全球旅客無法來港的情況下,居然有這麼多過去極少人來港的國家,紛紛下載僅香港需用的安心碼。除了有人用「買Like」手法篤數,令下載量激增之外,實在想不出其他理由。而推高安心碼下載量,是否要為進一步監控行動製造根據呢?
創新及科技局長薛永恒昨解釋,指不清楚應用程式如何排名,但強調有97%的下載量屬香港,有2%至3%下載量在海外不出奇。
即使280萬的2%,也不是小數目。在19個極少人往返的國家下載量第一,怎會「不出奇」?不過薛局長可能真的不清楚。因為在中央實施「全面管治權」的情況下,地方官不是樣樣事情知道的。
林鄭率眾官帶頭接種科興疫苗,受到網民的挑剔質疑,指林鄭打的並非藥液已存針筒的科興,而是提前到港的BioNtech。政府澄清科興疫苗有兩種形態,呼籲市民不要相信謠言。
即使不相信謠言,但也不會相信特首和高官帶頭接種,就一定是可靠兼能抗病毒的疫苗。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說,「從來林鄭唔係一個會令醫護接種嘅指標」。何況是市民超低信任度的特首及其團隊,更何況接種後就口口聲聲感謝中央,講到明是一場向中央表態的政治騷呢。
最近兩次民調,林鄭和所有高官的評分都是低處未見低的負值,而林鄭的民望淨值更是負50個百分點,屬「表現拙劣」,可以說是公信力盡失。林鄭團隊在香港的管治已經墮入「塔西佗陷阱」,即「一旦統治者變得不受歡迎,他的所有行為,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
現實是這政權已經超離不受歡迎的程度,是招市民厭惡了。在這種情況下,少做一些無法成為指標的事,可以少增加市民的一分厭惡。何以竟無自知之明地反其道而行之哉?
林鄭的接種不能成為指標,那麼誰可以作指標呢?按常理來說,傳染病專家應該比較可信。不過林鄭親自延攬的四名政府專家顧問,其中袁國勇及梁卓偉已表明會接種科興以外的疫苗,福田敬二則表示,自己願意接種「任何」疫苗,但沒有說會接種科興。而許樹昌就說,自己是否接種是「私人問題,不應該將這個問題政治化」。他完全沒有搞清楚,作為政府的專家顧問,回答這個問題絕非他的私人問題,而是關乎公眾健康的政治問題。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的專家,自己不打或不肯定會打科興疫苗,何以會建議政府緊急使用未在醫學期刊發表第三期報告而且成效成疑的這種疫苗呢?也許是沾上了這個「己所不欲,偏施於人」政權的緣故吧。如果連專家都不可信,我們只能相信自己的判斷了。
許樹昌早前表示,「接種疫苗是為了減低有症狀的風險,而非防止感染武漢肺炎」。這句話帶來的判斷是:接種後你有可能出現無症狀的假陰性感染,並在自己和他人不知覺的情況下加速傳播。
NOW TV訪問第一天接種的胡先生,他說:「我是中國人,是否應盡自己的責任,為國家試打疫苗?」顯然,中國人的責任就是要做勇於為國家獻身的愛國英雄,打疫苗就像在朝鮮戰場上以身體擋住敵人機槍口的英雄黃繼光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