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沒研究史醫師的發文,在此不多發表意見...
但世航營養師「分析/批判」文獻的能力讓我相當的敬佩👍👍👍(不禁回想起在UNC學生生活的文獻找碴課,資格考也需要在短時間內找出文獻各方面可能有的問題🤓🤔)
沒錯,營養師也有會看paper,會挑paper的好嗎?
#林世航 是不是該開課了?
#營養師加油
#不斷增進自己
早上朋友丟給我這一篇,問我的意見,起因為史考特醫師不認同紅肉致癌,也不認為需要積極限制紅肉,所以史考特醫師寫了這一篇闡述他的論點
(補:因為在其他粉絲頁有看到史考特醫師的解釋,他說發文皆非針對營養師族群發言,所以以下兩段讀者可以跳過)
原本我很不喜歡在網路上發表評論,但我很不認同史考特醫師在文中眾多對營養研究的貶義!認為「我們」會引用到不好的文獻,那很多在講紅肉會增加癌症風險的研究也是發在JAMA、Stroke、AHA與NIH底下的期刊,這就沒有品質嗎?
所以我去看了所謂「昂貴和品質高的研究」,我認為就是單看科學寫文,可以指出其他文獻的問題點,但不用刻意開地圖砲的來壓低其他研究的價值,營養師也是懂看paper和挑paper的,所以我看了史考特醫師引述的文章,來寫了以下的意見
1. 首先在要不要積極「限制」紅肉,這邊的意見我和史考特醫師相似,因為我認為致癌與否是整體飲食型態有關,喜歡吃牛排但不吃蔬菜水果,每天烤雞但從不吃蔬菜水果,哪個容易致癌我也說不清!所以我一直認為有問題的不會是食物,而是飲食型態。
2. 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紅肉屬於2A級致癌物,固然有些問題,但無法抹滅機制或風險的存在。所以我支持減少紅肉,而且是高溫烹調的紅肉,改採白肉。許多發表在Stroke、JAMA等等品質好的期刊也都有相關研究。
接下來來看看史考特醫師以WHI研究來反駁世界衛生組織800篇研究的一些觀點,史考特醫師一直強調這個研究長達8年、將近5萬人的研究,史上最昂貴,但為什麼引用數那麼低...
但是引用數低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設計的問題,結果的問題,最龐大和最貴不能代表研究的嚴謹性
我看了之後發現這研究也有些問題
a. WHI的這篇研究是以營養建議介入受試者,但要怎麼完全確認他有這樣吃呢?這篇的監控方式是用FFQ,連semi-quantitative FFQ都不是,FFQ也就是食物頻率問卷,這種方式的收集問題會有「量」的問題,也可能會有「烹調方式」的問題,這都會造成數據判讀的錯誤。
Dietary intake was monitored using the WHI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at 1 yearand in a rotating one-third subsample every year thereafter
況且他並非是一個每年每個人都做的FFQ,而是第一年大家都做,接下來每年輪流,一次輪1/3的人,以「臨床試驗」來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實驗設計嗎?
b. 介入方式是以營養建議,希望受試者改採低油飲食,增加蔬果和全穀的攝取量。結果發現改吃低油飲食建議的人,大腸癌風險沒有提高,我們來看看介入目標與結果,以下是我的意見:
- 在介入後第三年,改變飲食的人,只多吃了0.6份蔬菜、水果多吃了1份,但他的改變目標是達到5份蔬果
- 穀類根本沒有改變,但是他的目標是變成6份,在起始點吃的是4.7份,三年後吃4.6份!?而且他是用grains,不是whole grain
- 紅肉攝取量原本都為0.9份,因為我不知道文獻的1份設定是幾克,但如果以USDA的設定約85克,一天才吃75克的紅肉??那代表這兩群人原本就不是紅肉主義者啊!
- 紅肉並未設定目標,但三年介入下來整體減少30%,從0.9份降至0.6份,也就是減少約25克,大概就是一塊兩指頭大小的肉,而且三年介入後,改變飲食的人和沒改變的人,紅肉攝取只差0.2份,也就是差異約只有20克,所以在做兩兩相比時,得大腸癌的風險一定不會有顯著差異啊!
- 油脂攝取減少目標是達到總熱量的20%,但是三年後的介入成果只減少10%(並非史考特醫師文中的10克,但我相信是筆誤),從37.8%至26.7%,這根本沒達到目標啊!?這樣也不能算是低油飲食,只能算是降低油脂攝取量而已。
- 膳食纖維攝取量,介入組增加了2.5克(老實說,喝個每朝就有了),總量來到17.9克,不過這也沒有達到建議攝取量,一天建議吃25至35克,不過這篇研究並未設定膳食纖維的目標,所以不過度評論。
姑且不論這些收集數據上用FFQ所造成的偏差,這研究是八年追蹤,為什麼在文獻的飲食記錄數據只放了起始點和介入第三年的數據(當然有可能拆著發paper,不過這篇是發在JAMA,應該沒理由拆了)?
我以第三年而言,我覺得這是一個不甚成功的飲食介入案例,一個不是非常成功的介入,那代表許多額外干擾因子會影響結果,再來他的評斷標準是罹癌率,有做息肉增加率嗎?有做惡性息肉的增加率嗎?這不能說不會增加或減少大腸癌風險,只能說不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生!
還有,這篇是女性研究,男性呢?基因問題?人種問題?這都是這篇研究沒有講到的,還有他的統計並沒有寫到校正因子,也就是代表他沒把很多因素利用交叉統計方式去除。
我認為這篇也不是很嚴謹的研究!所以以這麼「昂貴」「大型」研究而言,引用率相對低,2006年至今引用約350次,我一點都不意外。
但我依然不會否定這篇研究的價值,因為我知道每篇文獻、每種研究方式都有盲點,要講科普,就照著科學來講述,共勉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