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線上美術館 第二季 | 寫自己的句子
第一篇
關於書法的養成(上):父親與書法
寫自己的字—
父親要求家裡六個小孩從五六歲開始就寫毛筆字。寫柳公權「玄秘塔」,歐陽詢「九成宮」,寫顏真卿「勤禮碑」。磨墨,不准用墨汁,筆用林三益七紫羊毫,紙就用坊間文具店的描紅九宮格習字紙。
後來發現這樣從幼年開始的臨帖習字訓練,不是只有父親這樣教,在華人的基礎教育中幾乎家家戶戶都拿來做孩子啟蒙教育的課程。台灣如此,新加坡如此,馬來西亞華人家庭也如此,中國大陸文革後,又接上這一度切斷的傳統,漢字書寫的訓練這樣廣泛普及。
父親教我們的是「書法」嗎?
他常常坐在孩子背後,抓著孩子的手,一筆一筆,練習「橫平豎直」。他在習字的練習裡常常強調的是姿態的端正,雙腳要平整打開,手肘懸腕,手掌握筆,手指緊,掌心虛。
父親教育的口訣裡關心的多是做人的端正規矩。
那劃分成九塊方格的規範,這樣嚴謹,只有一劃的「一」,筆畫繁雜的「龍」,放進九宮格,都必須一樣舒坦飽滿,我一生都在想:如何讓「一」可以氣勢充滿在九塊方格中,不覺得貧乏,不覺得空洞單調。
日本幼兒也有漢字書寫訓練,三歲、五歲、七歲的孩子,穿傳統服裝,父母帶到神社,用毛筆寫自己漢字的名字,或寫「天長地久」「世界和平」等祝願的句子。
漢字書法大概成為東亞文化的共同記憶。
許多曾經受漢字影響的國家努力改變文字,用拼音構造新文字,試圖擺脫漢字的強大影響。
二十一世紀了,毛筆不再是現代書寫工具,甚至,連硬筆書寫的鋼筆字、原子筆字也逐漸被電腦敲字取代,手不再拿筆書寫了,「書法」何去何從?一成不變的「臨帖」「摹寫」又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我喜愛王羲之老師衛夫人教他習字的「筆陣圖」,把漢字拆開成七個元素,從「點」開始,告訴王羲之、這「點」要寫出「高峰墜石」的力量。
不再是形象上的模擬,而是體會一塊石頭從高峰墜落的重量、體積、速度-⋯⋯
書法有可能從「筆陣圖」再出發一次?是重新在美學上定義「書法」,而不是一成不變迂腐頑固的臨摹。
感謝幼年時許多唐楷的規矩,讓我知道橫平豎直的基本原則,但一千年前,宋代書法已經擺脫「唐人尚法」,蘇黃米蔡,各自寫自己的字,開啟「宋人尚意」的新美學。
很懷念王羲之的「帖」,台北的「奉橘帖」「何如帖」「平安帖」,奈良的「喪亂帖」,天津的「寒切帖」,都是信,給朋友的信,給朋友的便條簡訊,「比各佳否?」你們都好嗎?
拿起毛筆,寫自己的句子,我也只想在喪亂或疫病中用今天的話語說:你們都好嗎?你們都平安嗎?
蔣勳線上美術館完整內容 https://pse.is/RFE8T
顏真卿 字帖 九宮格 在 蔣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蔣勳線上美術館 第二季 | 寫自己的句子
第一篇
關於書法的養成(上):父親與書法
寫自己的字—
父親要求家裡六個小孩從五六歲開始就寫毛筆字。寫柳公權「玄秘塔」,歐陽詢「九成宮」,寫顏真卿「勤禮碑」。磨墨,不准用墨汁,筆用林三益七紫羊毫,紙就用坊間文具店的描紅九宮格習字紙。
後來發現這樣從幼年開始的臨帖習字訓練,不是只有父親這樣教,在華人的基礎教育中幾乎家家戶戶都拿來做孩子啟蒙教育的課程。台灣如此,新加坡如此,馬來西亞華人家庭也如此,中國大陸文革後,又接上這一度切斷的傳統,漢字書寫的訓練這樣廣泛普及。
父親教我們的是「書法」嗎?
他常常坐在孩子背後,抓著孩子的手,一筆一筆,練習「橫平豎直」。他在習字的練習裡常常強調的是姿態的端正,雙腳要平整打開,手肘懸腕,手掌握筆,手指緊,掌心虛。
父親教育的口訣裡關心的多是做人的端正規矩。
那劃分成九塊方格的規範,這樣嚴謹,只有一劃的「一」,筆畫繁雜的「龍」,放進九宮格,都必須一樣舒坦飽滿,我一生都在想:如何讓「一」可以氣勢充滿在九塊方格中,不覺得貧乏,不覺得空洞單調。
日本幼兒也有漢字書寫訓練,三歲、五歲、七歲的孩子,穿傳統服裝,父母帶到神社,用毛筆寫自己漢字的名字,或寫「天長地久」「世界和平」等祝願的句子。
漢字書法大概成為東亞文化的共同記憶。
許多曾經受漢字影響的國家努力改變文字,用拼音構造新文字,試圖擺脫漢字的強大影響。
二十一世紀了,毛筆不再是現代書寫工具,甚至,連硬筆書寫的鋼筆字、原子筆字也逐漸被電腦敲字取代,手不再拿筆書寫了,「書法」何去何從?一成不變的「臨帖」「摹寫」又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我喜愛王羲之老師衛夫人教他習字的「筆陣圖」,把漢字拆開成七個元素,從「點」開始,告訴王羲之、這「點」要寫出「高峰墜石」的力量。
不再是形象上的模擬,而是體會一塊石頭從高峰墜落的重量、體積、速度-⋯⋯
書法有可能從「筆陣圖」再出發一次?是重新在美學上定義「書法」,而不是一成不變迂腐頑固的臨摹。
感謝幼年時許多唐楷的規矩,讓我知道橫平豎直的基本原則,但一千年前,宋代書法已經擺脫「唐人尚法」,蘇黃米蔡,各自寫自己的字,開啟「宋人尚意」的新美學。
很懷念王羲之的「帖」,台北的「奉橘帖」「何如帖」「平安帖」,奈良的「喪亂帖」,天津的「寒切帖」,都是信,給朋友的信,給朋友的便條簡訊,「比各佳否?」你們都好嗎?
拿起毛筆,寫自己的句子,我也只想在喪亂或疫病中用今天的話語說:你們都好嗎?你們都平安嗎?
蔣勳線上美術館完整內容 https://pse.is/RFE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