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西遊記
貞觀三年(629年)秋八月,玄奘法師由長安出發了。
在《西遊記》中,玄奘出長安可是個無比盛大的場面。比如說,唐太宗封他為「御弟」,給通關文牒,賜千里良駒、盤纏、隨從,在文武百官和長安人民的簇擁下,玄奘風風光光出了長安。
但實際上,歷史上的玄奘其實是個偷渡客。別的不說,他是護照也沒有,簽證也沒辦,趁着月黑風高,做賊一般溜出了長安城。
這樣的出發方式,不但不體面,還冒着生命危險:一是非法出境被抓到了肯定不是個兒;二是縱然越境成功,當時的向西之路也非常危險。還記得嗎,這一年,可是唐太宗派遣李靖、李勣出兵攻打東突厥的時候。刀兵無眼啊,你說你這是哪根筋搭錯了吧。
玄奘大概沒考慮到這些問題,或者說,就算考慮到了,他也無暇顧及,甘冒風險。能讓人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無非那麼幾個原因,一是愛情,二是自由,三是大義。而比這三者更有驅動力的,則是對真理的忘我追求。
在長安的幾年內,玄奘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從名僧法常和僧辯那裏獲取新的知識,開啟新的智慧了。他曾經就佛法經義的疑問列出了100條問題,拿去請教法常和僧辯,可是,這些問題本身已經超越了那兩位的水準,更別提給出答案了。
法常流覽了問題單子,說:「我看,天下沒人能回答你這些問題吧?」
玄奘猶如被當頭潑了一桶冷水,十分沮喪。
法常於心不忍,又說:「這也不一定。如果是天竺高僧,應該能解決你的疑問。」
說者無心,可玄奘卻把「天竺高僧」聽進了心裏。他立刻找到幾名志同道合的僧人,大家聯名向政府提出遊學天竺的申請。
唐政府是個負責任的政府,他們當即駁回了玄奘等人的出國申請。理由很簡單,兵荒馬亂的,你們偏要往西跑,遇上敵人、亂兵,幾條小命不是白丟了?
申請被駁回後,聯名上書的幾個僧侶就放棄了這個念頭,宗教界人士也得遵守國法不是?當然,這些人不包括玄奘。
從蜀地私自回長安,已經違法了,再違法一次也不算什麼。畢竟,在他心目中,佛法遠遠高於人世間的法律。
其實,我相信,我們每個人在某個時期,心中都會湧起一種宗教情懷。這種情懷,跟具體的宗教並無必然聯繫,而是人心對萬事萬物的敏感,對世界本源和終極真理的好奇,對肉身和塵世超越的渴望。
如果留在長安,玄奘大約很快就能成為京城甚至國內佛教界的領頭羊。在同樣癡迷大道、具有高度精神自省能力的唐太宗度過軍事緊張期之後,他很可能親自召見玄奘。即使這並不意味着權力和財富,起碼也代表了光榮和地位。
但是,那又怎麼樣呢?
缺少對佛法的真正理解,沒有真正的了悟,所謂高僧也只是一個裝腔作勢的空殼。一切榮譽、地位、敬仰等附屬品只會帶來膚淺的、世故的生活,一種沒有意義的生活。
這絕不是玄奘為自己選擇的生活。他知道,無論如何,自己必須到佛法的誕生地去尋求幫助和提高。
天竺還很遙遠,一人一馬,盡力西行吧。
就在玄奘出長安的時候,李靖接到了討伐東突厥的命令。11月,李勣的部隊也完成了動員。而肅州刺史公孫武達和甘州刺史成仁重已經和進擾河西的突厥先頭部隊幹了幾場狠仗。
隨着二位李將軍的出兵,主戰場沿蒙古草原陰山山脈一帶展開,而西域局勢也開始風起雲湧。玄奘卻不顧一切地往西域進發了。
儘管悟空不在,玄奘還是受到了某種冥冥中的保護,一路上,總有人會幫助他。在順着流經玉門關的河流走了十多裏路後,玄奘已經出了國境。
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此時,唐帝國實際控制的區域,已到達了西方的極限。玄奘,向故土眺望了最後一眼,毅然背向大唐,繼續孤獨的旅程。
不久,他來到了伊吾國。從這裏向西北跨越天山,再繞行中亞草原,便可進入天竺境內了。
玄奘不打算在伊吾逗留過久,可是,他還是耽誤了一些時日。因為當時正值高昌使者訪問伊吾,言談間得知有位大唐高僧正在伊吾歇腳。使者回去後,立刻向高昌王彙報了此事。
那時的高昌王我們認識,就是前面說過的麴文泰。這個時候,高昌與唐的關係還很好,麴文泰聽說此事,便派出數十人馬,到伊吾迎接玄奘。
玄奘堅辭不果,只好跟隨使者來到高昌。一見高昌王,更麻煩了,麴文泰深深被大唐法師的風姿和見識所傾倒,哭着、喊着不讓玄奘走。
這可不能答應,玄奘拒絕了麴文泰開出的優厚條件,要求動身。
麴文泰聞言,換了一副臉色,說:「法師你違法出境,如果不肯留下,那我就按照規定,把你送回大唐去。」
玄奘不動聲色,說:「為了佛法,貧僧一定要到天竺去,雖死不易。」
利誘威逼都沒什麼效果,麴文泰也就不再勉強。不過,他仍然向玄奘提出了一個不情之請:將來法師取得真經,從天竺回來的時候,請務必來我國停留三年,宣講佛法。
這一點,玄奘倒是答應了。可約定雙方都沒有想到,等玄奘回來的那一天,高昌國已經不復存在了。
麴文泰給玄奘寫了一封介紹信,請沿途的各國國王對高僧加以援助。他特別指出:此僧乃本人義弟。
看來,《西遊記》中唐御弟這個情節,是從高昌王那裏移花接木來的。
高昌王的信,並沒有給玄奘帶來很多的方便,有時還起到了相反的效果。比如說,焉耆國作為高昌的競爭對手,壓根不買帳,對玄奘不予招待。好在他們也不敢對大唐高僧怎麼樣,因此,玄奘便速速離開了焉耆。
再往西走,是一片綠洲,這便是龜茲國。在玄奘眼中,龜茲的意義並不僅限於一個西域小國,因為這是十六國的後秦時期的偉大法師鳩摩羅什的出生地。
鳩摩羅什的父親是天竺人,在即將繼任相位時毅然出家,離開天竺來到龜茲,被聘為國師。因被國王的妹妹逼婚,因而有了鳩摩羅什兩兄弟。
後秦弘始三年(401年),姚興攻滅後涼,親迎鳩摩羅什來長安。在隨後的十多年內,羅什悉心從事講法和譯經事業,主持完成了不下數千卷的譯作。著名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就是簡稱的《金剛經》,就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更加巧合的是,鳩摩羅什法師也號三藏。藏,乃容器之意。三藏,也稱三法藏,是指印度佛教聖典的三種分類:經藏、律藏和論藏。
有趣的是,兩個三藏都曾把佛經翻譯的歷史發展推向更新階段,都是里程碑和分界線一般的人物。
話說玄奘在龜茲停留了大約60多天,終於等到天山之雪融化,道路開通,他繼續前進。
走過了最為艱苦的跨越天山之路,前面的路就好走多了。一天,玄奘終於抵達天竺。
在佛陀的故鄉,玄奘終於觸摸到了他連夢中都在追求的東西。當時,天竺與大唐關係還不錯,而印度的僧侶們對這位不遠萬里前來求法的唐僧更是熱情接待,毫無保留地將珍貴的佛典傳授給他。
在天竺居住學習的十幾年,也許是玄奘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吧。但是他知道,這裏並不是自己的樂土,他還要回到大唐去。
出發,永遠是為了返回。這也許是一切具有史詩意味的人生所必然經歷的過程,就像荷馬那部《奧德修紀》中的古希臘英雄奧德修斯一樣。玄奘踏上了歸途。
當玄奘再次進入西域時,大約已經是貞觀十八年左右。十幾年的時間,唐太宗和他的唐帝國,已經製造了一場滄海桑田的巨變。
早在北印度時,玄奘就聽到了高昌國滅亡的消息。這固然讓他歎息世事無常和虛妄,倒也提供了一些便利,因為沒必要去高昌履行諾言,他便可以不經天山南路,直接走西域南道回國。
玄奘越過帕米爾高原,沿崑崙山北麓,經由莎車、于闐等國,前往沙洲,也就是今天的敦煌。
貞觀十八年(644年)孟秋,玄奘歸國的消息傳到了唐太宗耳朵裏。當年,他是一個心存疑惑的年輕僧侶,如今,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大法師。
太宗微微一笑,他並沒有忘記當年那個最年輕的僧人。
記得在玄奘離奇失蹤後不久,長安寺院的長老們曾經向太宗彙報:由於申請赴天竺留學遭到拒絕,玄奘很可能已經偷渡出境了。
太宗聞言道:「這個和尚挺大膽嘛。」但他臉上並沒有發怒的表情,語氣中似乎還有一絲隱約的讚賞。
長安的和尚們放了心,不久後,高昌王來長安朝見,自然也將玄奘的事情報告了太宗。十幾年間,唐太宗也會零零星星聽到一些玄奘在天竺的消息,瞭解到玄奘在修行上的精進。
漸漸地,唐太宗開始盼着這位大膽的和尚回來。
玄奘在於田時,向皇上呈上一份請罪書,詳細報告了冒犯國法的經過,並提出自己馬上即將歸國領罪。這封請罪書被商隊的高昌人帶回了長安。
雖然玄奘心裏無所畏懼,但當長安使者飛奔而來,對他說皇上原諒他的一切罪責,並熱切期盼他回國時,玄奘心裏還是感到了喜悅。
在沙洲,玄奘又一次上奏長安,因而得知唐朝近期內將會向高句麗派出遠征軍,而太宗本人也將東赴洛陽,指揮軍隊。
這個消息讓玄奘吃了一驚,他立刻從沙洲啟程,趕往長安,希望能在皇上動身前見上一面。
當然,玄奘急着見皇上,不是為了皇上能夠接見他,表揚他什麼的,而是為了向太宗申請建立譯經場的經費和幫助。
數萬里往返,17年歲月,僅僅是偉大事業的前奏罷了。玄奘從天竺帶回來657部經書,需要招募一批通曉經典和梵語的僧人進行翻譯。不然,對於普通人來說,佛經何異於廢紙?
然而,玄奘緊趕慢趕,回到長安時,已是貞觀十九年(西元645)正月七日了。這時候,太宗已經前往洛陽,坐鎮長安的是西京留守司房玄齡。
房玄齡幾天前便接到了太宗從洛陽發來的詔令:使有司迎接之。房玄齡立刻展開準備工作,但沒想到,急於謁見的玄奘,提前趕着回來了。
有司還沒出動,聽到消息的長安人民卻從四面八方趕過來了。聽說大法師將從運河碼頭上岸,大家都往碼頭邊跑。一時間,擠了個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玄奘沒辦法,只好在碼頭過了一夜。等官差來開道時,才進入了長安朱雀大街的都亭驛。街道兩旁已經站滿了人,人們跑來領略這位為佛法觸犯國禁的大法師的風采,近20年時間,玄奘的事蹟早已成了長安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玄奘在長安沒待幾天,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洛陽去了,抵達之日是正月二十三日。見到太宗的日子,是二月一日。
洛陽儀鸞殿上,當世兩個意志最堅定的人會面了。
針對玄奘西遊之事聊了一番後,玄奘盤算着向皇上提出興辦譯經場的事。沒想到,皇上突然說:「大師德才兼備,沉毅堅忍,不如你還俗,來朝中輔佐我吧。」
玄奘吃了一驚,趕忙推辭道:「玄奘自幼傾心佛法,皈依佛門,以普度眾生為己任。還俗之事,萬萬不可。」
太宗說:「有何不可?以你的才華,咱們君臣聯手,打造太平盛世,這不是普度眾生嗎?」
玄奘說:「經邦濟世必以儒,玄奘對儒學一竅不通,怎麼能輔佐君王治理天下呢?還是讓我以佛徒的身份,通過譯經,解除眾生心靈的魔障吧。」
太宗話鋒一轉,說:「好吧好吧,不逼你還俗了。不過呢,既然你已經到過西方,不如再跟我到東邊轉轉吧。一來增加你的見聞,二來我有些事想向你請教。」
沒想到,玄奘依然拒絕了太宗的邀請,此時他心裏只裝著譯經一件事,對於遠赴遼東浪費個一年半載的時間,相當不情願。
唐太宗就沒有繼續勉強,他答應支持玄奘的譯經工作,但也做了一些保留。因為,當玄奘提出到河南少林寺去譯經時,太宗堅決不許,把他留在了長安的弘福寺。
接下來的19年時間,玄奘從著名的旅行家變成了著名的翻譯家。從他譯經的過程和成果來看,他之前說自己不懂儒學,其實是個謊言。
沒錯,大師也是會撒謊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
#知史 #中國歷史 #歷史大人物 #吳承恩 #西遊記 #玄奘
「順治帝出家之迷」的推薦目錄:
- 關於順治帝出家之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順治帝出家之迷 在 謝立聖插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順治帝出家之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順治帝出家之迷 在 洪錦堂新詩攝影分享- (問佛) 〈順治皇帝出家詩〉裏說: 來時 ... 的評價
- 關於順治帝出家之迷 在 順治皇帝出家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順治帝出家之迷 在 順治皇帝出家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順治帝出家之迷 在 大清順治皇帝出家之謎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順治帝出家之迷 在 康熙王朝_42 線上看- Gimy劇迷 的評價
順治帝出家之迷 在 謝立聖插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是漢傳佛教裡的韋陀菩薩聖誕(農曆六月初三),我本來有畫一個全身穿科技盔甲的韋陀聖像,但看起來太像鋼彈我就決定重新畫一張來送給菩薩當生日禮物。
而找了一下資料,發現韋陀菩薩有一說是當初翻譯時抄寫錯誤,本來是室建陀,寫成室違陀,最後簡稱為韋陀,另有一說是室建陀與韋陀是兩個不同的護法神,相傳韋陀菩薩是南方增長天王屬下八大神將之一,位居32員神將之首。
但我個人還是比較偏向翻譯誤寫這方面的說法,所以來說說 室建陀 Skanda 梵語स्कन्द的相關故事。
室建陀,又稱鳩摩羅(意譯童子)、迦絺吉夜(意譯六面子)、善梵、穆如干(murugan,南印度的叫法),印度教的神祇,為濕婆神與恆河女神的兒子,是智慧之神與財神象神的兄弟,形象是一名俊俏挺拔的少年,也是天兵統帥。
來說說室建陀的故事:
在很久遠以前,阿修羅王多羅伽透過虔誠的苦行,感動了梵天,得到了梵天的降福,享有非常勇猛的武力。多羅伽曾向梵天許願,希望能夠百戰百勝。
梵天技巧性地答應:「除了濕婆的兒子,你可以百戰不敗。」
多羅伽很高興,因為濕婆神的妻子娑提自殺以後,濕婆進入苦修閉關,不再娶妻,也沒有兒子。
後來,多羅伽率領部將,侵略了提婆神的天界,天界危殆,甚至連大神毗濕奴都沒法將他消滅,戰事僵持了兩萬年。
眾神向梵天祈禱,梵天卻說:「多羅伽修練苦行有成,已經得到我的祝福,要打敗他,去找到濕婆的兒子。」
雪山神女是濕婆神妻子娑提的轉世,眾神只好希望濕婆能娶雪山神女,並且生一個兒子,來拯救天國。
就請愛神伽摩出馬,濕婆神自知其道行甚高,卻莫名其妙有意亂情迷的現象,發現了這是伽摩搞鬼,於是從額上之眼發出神火,將伽摩毀滅。後來才將伽摩復活,不過從此,伽摩就失去了形體,故被稱為「無形之神」。
雪山神女為了感動濕婆神,進入苦行,濕婆神被打動,又化身為婆羅門前去試探,發現雪山神女非常堅定,終於娶了雪山神女。
兩人婚後生下了室建陀,室建陀取得了因陀羅的天兵天將部隊,擊敗了多羅伽,恢復了天界的和平,也從此成為天兵天將的大元帥。
而古印度有兩本書,一個是《摩訶波羅多》還有一個是《羅摩衍那》,這兩本書大概距今2300年到2500年,講述了一個公元前一萬年左右的戰爭,但是它描寫的內容特別不像古代石器時代的戰爭,而是像現在的核戰爭,其中書中的因陀羅箭特別像原子彈,這個因陀羅箭從天下來時就是一個特別亮的火球,就像一萬個太陽那麼亮,威力讓人瞬間蒸發,太陽都移動了,各方面的描寫都很像原子彈。(這段老高也提到過)
所以不知道當時室建陀掌握了因陀羅的天兵與武器時,有沒有包括這個因陀羅箭?
--
室建陀則被稱為戰神,從一個故事裡也能得知祂的個性,祂與象神是兄弟,某日濕婆神與雪山女神叫來二子。
濕婆神跟兩子說道:「我年紀也大了,想把我掌管的世界傳給你們其中一個...我想了半天,不如就讓你們兩人來比賽,誰贏我就傳給誰!」
「比什麼?比什麼?」擅戰武勇的室建陀興奮的問著,甚至開始暖身起來了。
「就比...誰能最快的繞世界一圈,誰就能統治這個世界!」濕婆神指著自己掌管的世界說道。
室建陀聽完,刷的一聲狂奔而去,
祂如電一般飛快,很快就看不見他的車尾燈。
而象神則緩緩的起身,緩緩的小碎步,
邊跳舞邊繞著濕婆與雪山女神一圈。
「你在幹嘛??你哥都快跑一半了...」
濕婆對象神此舉很疑惑。
「拔~麻~你們就是我的世界呀!」
象神微笑瞇起眼。
於是,象神獲得世界!
也成為印度最受愛戴的迎的智慧之神。
我們也能從這個故事看出室建陀的個性就是非常直、行動派、充滿野心,我猜有可能是火象星座?
而後來佛陀與室建陀相遇,在金光明最勝王經第八卷,大辯才天女第十五之二裡面有一段寫著:
「南謨佛陀也!南謨達摩也!南謨僧伽也!南謨諸菩薩眾、獨覺、聲聞一切賢聖!過去現在十方諸佛,悉皆已習真實之語,能隨順說當機實語,無虛誑語,已於無量俱胝大劫常說實語,有實語者悉皆隨喜;以不妄語故,出廣長舌能覆於面,覆贍部洲及四天下,能覆一千、二千、三千世界,普覆十方世界,圓滿周遍,不可思議,能除一切煩惱炎熱。敬禮敬禮一切諸佛如是舌相,願我某甲皆得成就微妙辯才,至心歸命。
「敬禮諸佛妙辯才, 諸大菩薩妙辯才,
獨覺聖者妙辯才, 四向四果妙辯才,
四聖諦語妙辯才, 正行正見妙辯才,
梵眾諸仙妙辯才, 大天烏摩妙辯才,
#塞建陀天妙辯才, 摩那斯王妙辯才,
聰明夜天妙辯才, 四大天王妙辯才,
善住天子妙辯才, 金剛密主妙辯才,
吠率怒天妙辯才, 毘摩天女妙辯才,
侍數天神妙辯才, 室唎天女妙辯才,
室唎末多妙辯才, 醯哩言詞妙辯才,
諸母大母妙辯才, 訶哩底母妙辯才,
諸藥叉神妙辯才, 十方諸王妙辯才,
所有勝業資助我, 令得無窮妙辯才。」
上面提到的塞建陀天就是室建陀唷!
而至於室建陀是如何跟佛陀結緣,為何變成佛陀大護法的呢?有一段記載是這樣描述的。
室建陀天信仰最早起源於南印度和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人,後來傳到整個印度。
斯里蘭卡自古奉祂為守護神,釋迦牟尼佛曾三次到斯里蘭卡,室建陀天在這時皈依了釋迦牟尼佛,成了佛教的護法。
另相傳釋迦牟尼佛涅槃後,有羅剎將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搶回去供奉,多虧善於行走的室建陀天奮力追奪回來。
在唐密的胎藏界曼荼羅中,祂是外金剛部院205天之一,名為鳩摩羅天。藏密《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則說六面童子是文殊菩薩的忿怒化身。
--
在漢傳佛寺門口,幾乎都會有一尊韋陀菩薩聖像,這尊聖像不同的姿勢也暗藏不同的暗號唷,分別如下。
據《鑄鼎余聞》記載:「合掌捧杵者,為接待寺,凡遊方釋子到寺,皆蒙供養。按其杵據地者則否,可一望而知也。」
意思是,若門口韋陀聖像的降魔杵是扛在肩上,表示大寺廟,可以招待掛單的僧人免費吃住三天;如果降魔杵平端於手,表示中等規模的寺廟,可以招待僧人免費吃住一天;如果降魔杵指向地面,則表示小寺廟,無法招待雲遊到此的僧人免費吃住。
而民間則流傳一則韋馱與花神的一段愛情故事,故事如下:
話說曇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開花,四季都燦爛。她還愛上了每天給她澆水除草的年輕人。後來,此事給玉帝得知。
於是,玉帝大發雷霆,要拆散鴛鴦。他將花神抓了起來,把她貶為每年只能開一瞬間的曇花,不讓她再和情郎相見,還把那年輕人送去靈鷲山出家,賜名韋陀,讓他忘記前塵,忘記花神。
多年過去了,韋陀果真忘了花神,潛心習佛,漸有所成。而花神卻怎麼也忘不了那個曾經照顧她的小夥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時分,韋陀總要下山來為佛祖採集朝露煎茶。
所以,曇花就選擇在那個時候開放。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氣綻放在那一瞬間,希望韋陀能回頭看她一眼,能記起她。
可是,千百年間過去了,韋陀一年年的下山來採集朝露,曇花一年年的默默綻放,韋陀始終沒有記起她。直到有一天,一名枯瘦的男子從曇花身邊走過,看到花神憂鬱孤苦之情,便停下腳步問花神:「你為什麼哀傷?」。
花神驚異,因為凡人是看不到花神的真身。如果是大羅金仙頭上有金光、如果是妖魔頭上有黑氣、如果而凡人頭上是無任何靈光。
剛剛從身邊走過的明明是一個凡人,如何看得見自己的真身。花神猶豫片刻,只是答到:「你幫不了我」。又默默等待韋陀,不再回答那個男子的話。
40年後,那個枯瘦男子又從曇花身邊走過,重複問了40年前的那句話:「你為什麼哀傷?」
花神再次猶豫片刻,只是答道“你也許幫不了我”。枯瘦的男子笑了笑離開。
再40年後,一個枯瘦的老人再次出現在花神那裡,原本枯瘦的老人看起來更是奄奄一息。當年的男子已經變成老人,但是他依舊問了和80年前一樣的話:「你為什麼哀傷?」。
曇花答道:「謝謝你這個凡人,在你一生問過我3次,但是你畢竟是凡人,而且已經奄奄一息,還怎麼幫我,我是因愛而被天罰的花神。」
老人笑了笑,說:「我是聿明氏,我只是來了斷80年前沒有結果的那段緣分。花神,我只送你一句‘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
說完老人閉目坐下。時間漸漸過去,夕陽的最後一縷光線開始從老人的頭髮向眼睛劃去。老人笑道:
「
曇花一現為韋陀,這般情緣何有錯,
天罰地誅我來受,蒼天無眼我來開。」
說罷,老人一把抓住花神。
此時的夕陽正好滑到了老人的眼睛,老人隨即圓寂,抓著花神一同去往佛國去。
花神在佛國見到了韋陀,韋陀也終於想起來前世因緣。佛祖知道後准韋陀下凡了斷未了的因緣。
曇花一現,只為韋陀。所以,曇花又名韋陀花。也因為曇花是在夕陽後見到韋陀,所以曇花都是夜間開放。
--
以上單純是一段故事,所以就當個浪漫故事看看,真的可以拍成電影呢!
好了,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跟室建陀、韋馱護法菩薩說聲:「生日快樂!希望您一切大願都能實現!謝謝您!」
你呢?你喜歡上面那一段故事呢?
(我自己很愛象神那段XD)
順治帝出家之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建文帝逃亡路線終點是泉州?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如果說建文帝逃亡線路圖終點所指即是泉州的話,那麼,曾當過開元寺住持的正映潔庵禪師應當就是他們所要尋找的對象;
●潔庵禪師——一個曾被大明開國帝王朱元璋所倚重,而後來又「被模糊」了的佛教界中的重要人物,研究小組認為他曾受朱元璋託孤保護建文帝;
●神秘的潔庵禪師,在「保皇」期間,終究暴露了行跡,最終的下落成謎;
●建文帝藏身雪峰寺的確定,為研究小組考證建文帝由福州入閩東掃清了論證道路上最大的障礙。
在一系列錯綜複雜的歷史資料分析中,研究小組最終斷定,建文帝一行直奔泉州要找的人一定就是曾在那裏當過住持的潔庵禪師。
而之後緊接著發生的一系列朱棣派出人馬四處追查建文帝的事件,被認為是建文帝逃亡小組放出的煙霧彈而已。於是,正當朱棣命令鄭和、李挺等人組織強大陣容南下西洋搜尋之時,建文帝一行繞了一個彎,北上來到了地處僻地的福州雪峰寺,並藏身其間。直至有一回鄭和下西洋歸來,送瓦塔上山並遇見了這個前朝君主。
那麼,在泉州開元寺尋找不著的潔庵禪師上哪兒去了呢?建文帝一行又為什麼選擇北上雪峰寺,他們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研究小組一行又是否從史料中找到了有關的線索呢?
潔庵「保皇」暴露成第二個溥洽?
有著這樣一種可能存在的託孤之舉,潔庵禪師儼然已是「保皇」團隊中的重要一員。對於潔庵禪師之後的身世,研究小組再一次從眾多的史料中,印證了這位高僧曾因保護建文帝而產生的「奇妙」的人生軌跡。之所以稱之為「奇妙」,是因為自永樂15年後,潔庵禪師的行踪與身份便在史籍中開始「模糊」起來。
首先是潔庵禪師曾經住持過的雪峰山寺的《雪峰山志》。這裡到底隱諱了什麼?
鄭和後人鄭自海先生在雪峰崇聖禪寺考察訪問中,從《中國福州雪峰崇聖禪寺》的第74頁中有了新發現。該書根據《雪峰山寺》記載登錄了當山(即寺廟負責人)世系表,鄭自海在研究當山世系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永樂至正統年間當山變動極勤,從第六十七代潔庵禪師至第七十五代慶預禪師簡介都很簡要,只載出生地和姓氏,事蹟空缺。而第七十代象祖禪師、第七十二代祖淵禪師則乾脆沒有一字記載。鄭自海認為,這與當時雪峰崇聖禪寺發展為閩中寺院之冠的輝煌歷程極不相稱。而沒有記載更說明雪峰寺此時可能發生了重大事件。最恰當的解釋就是雪峰崇聖禪寺隱藏了建文帝,潔庵禪師放走了建文帝,最終走漏了風聲,遭到朝廷的封殺。
鄭自海這一結論還有更多的文獻支撐。首先泉州文史專家為了尋找建文帝出亡泉州開元寺線索,翻遍了地方文獻,卻怎麼也找不到潔庵禪師接班人念海和尚的任何信息。而閩東研究小組負責人王道亨在泉州市圖書館古籍部查找到一本明代木刻本的《今獻匯言》雜文集,令人奇怪的一幕出現了。在一篇《蒙泉雜言》中,文中作者的姓名被濃墨塗去,而這篇文章被認為與建文帝詩文風格極為相似。鄭自海判斷,這極有可能是永樂宣德朝廷文化清理、封殺建文帝及舊臣的真實存在。
更奇怪的一幕出現在永樂十六年。據《雪峰山志》中記載的,永樂十五年冬鄭和到雪峰寺,永樂十六年潔庵禪師受方處高人指點迷津,毅然辭去雪峰寺住持一職,並隨即離開雪峰寺。《雪峰山志》與胡瀅所撰碑文都說他退隱鐘山靈谷寺。
不過,《靈谷禪林志》中關於潔庵的記載顯然與《雪峰山寺》有較大出入。最讓人看不懂的是隱去潔庵在開元寺、雪峰寺最輝煌的十幾年歷史。最好的解釋是潔庵隱藏建文帝一事,被人告發,「後遊北京」是到北京接受審查,知恩圖報的潔庵拒不承認隱藏建文帝之事,迫於潔庵在佛教中的威望,朱棣只好將潔庵軟禁於靈谷寺,成為第二個溥洽(囚禁北京十多年,後經姚廣孝懇請,朱棣恩准釋放了溥洽,回到南京大報恩寺養老至終)。
鄭和見到建文帝最後知而不報?
可以說,在所有記述建文帝遜國出亡的史料中,最為生動詳實的莫過於在《罪惟錄》志卷三十二中的《建文逸記》裡,記載著鄭和在雪峰寺上見到建文帝的那一段描述了:「建文帝攜一子至浦江鄭氏家,後又納一妄,生四子⋯⋯走住福州雷(應為雪)峰寺。三保下洋過之,泣拜於地,為之摩足,帝微囑三保舉事,泣對不能,別去。」
據閩東研究小組的推算,鄭和在見到的建文帝隱身雪峰寺的時間大約在其第三次下西洋之後、第四次之前的某個時間段。《雪峰山志》證實了明末清初大史學家查繼佐所著的《罪惟錄》中所提到的鄭和到過雪峰寺一事。時間系「永樂中」,也即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歸來時視察雪峰寺。就是在這次,鄭和還送給雪峰寺2座來自西洋的「瓦塔」(陶製佛塔)。
不過,此前我們說,鄭和率領大批人馬下西洋就是為了「踪跡建文」,那為何又在歷盡千辛萬苦、踏破鐵鞋,終於在雪峰寺見到了「真身」後,卻又密而不報呢?
現在,從諸多史料上可證,鄭和與建文帝相遇於「雪峰寺」,並且拒絕了建文帝「舉事」的要求,既不違背「建文正統」的觀念,更重要的是沒有背叛明成祖,忠於皇權,體現了封建社會忠君與愛國的一致性,同時也避免了一場大分裂,大屠殺。
關於這一記載,也並非孤證。據康熙二十二年纂修的《江寧縣志 • 陵墓》卷五記載,三寶太監鄭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永樂中命下西洋,有奇功,密知建文踪跡,回朝皆奏不聞,史稱其有隱忠云。由此可見,鄭和確實是「踪跡建文」,並且終於在福州雪峰寺找到了建文帝。
不過,建文帝最後還是離開了雪峰寺。
投奔潔庵禪師明太祖臨終之託?
建文帝一行順著秘篋指引,千里奔襲,一直逃到泉州。但最終發現,這個逃亡的終點站並不能給自己提供安全的保障。因為,他們要找的人已經離開了開元寺──這個人便是之前在此當過住持的潔庵禪師。
為什麼建文帝一行非得要尋到泉州找潔庵禪師呢?對於這個問題,鄭和後人鄭自海先生在研究之後有這樣一段論述:明洪武末年,泉州開元寺空缺了一位住持,在眾僧遴選無望的情況下,朱元璋親自安排當時還在南京天界寺的潔庵禪師出任開元寺住持。奇怪的是,在潔庵禪師臨行前,朱元璋單獨召見他,並很富深意地對他說:「現在要當好住持很難,要是太善良了就要被人欺負,要是奸惡的話,就要受人攻擊,只有潔身自好才能長久啊!」
鄭和後人認為,現在看來朱元璋當時對正映和尚的告誡含意深刻,他流露出擔心皇孫太善良會被人欺負之意。
而閩東研究小組通過多方考證認為,明太祖朱元璋在臨終之年召見潔庵禪師並把他派到泉州開元寺任職,應該是很有深意的。朱元璋所遺秘篋中的路線圖終點是泉州,這本身就印證了這一觀點。
因此,研究小組負責人王道亨認為,朱元璋定然是對潔庵禪師有行過託孤之舉,即要潔庵禪師對少帝朱允炆大力支持。否則建文帝君臣一行不會馬不停蹄地徑直往泉州開元寺與福州雪峰寺跑的。
不過,奇怪的是,就在潔庵躊躇滿志的時刻,永樂元年,他突然被調離開元寺,前往福州雪峰寺任職。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朝京回榕旋被眾山長老推舉為雪峰寺住持。自然,一路上隱姓埋名的建文帝一行最後撲了個空。
正映潔庵禪師自小寧德出家與皇室關係密切
被朱家如此倚重、甚至是有託孤之意味的潔庵禪師何許人也?
據史料記載,潔庵是江西撫州金溪縣洪氏子,幼不茹葷。據《靈谷禪林志》卷 8《高僧》記載:正映,字澄淵,號潔庵,一號月泉,自稱雪老。潔庵禪師從小便到寧德三峰寺(南峰寺)、安仁寺出家,當小沙彌。曾於明洪武十九年到南京鐘山靈谷寺拜住持慧明謙禪師(福鼎人)為師。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赴考試經得度」住靈谷寺,才口道謙,領維那。後遊北京。在明洪武晚年之際,潔庵禪師受命前往泉州開元寺當住持。後離開泉州前往雪峰寺當住持,正是該寺第六十七代傳人。
在泉州幹得好好的潔庵禪師為何又會跑到雪峰寺的呢?
據有關資料記載,在開元寺「成績斐然」的潔庵禪師是在眾山長老的集體推舉之下,才入主雪峰寺的。在這裡,潔庵禪師在一幫太監捨財之下,重創佛殿法堂、山門、兩廊,開萬工池,修金鰲橋,使得原本破敗的雪峰寺煥然一新。洪熙元年,退隱鐘山靈谷寺。在雪峰山共住持一十五載。宣德元年,擢僧錄司左講經。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冬,示寂靈谷。
對於這樣一個在佛教界頗有名望的高僧,他究竟與皇家有著怎樣的淵源呢?研究小組通過考證後認為,從有關資料中可以看出,明成祖朱元璋與潔庵禪師相識不淺。在朱元璋在位期間,這位曾當過和尚的皇帝,就欽命過慧明謙禪師、潔庵禪師到靈谷寺與開元寺當住持。而慧明謙禪師、潔庵禪師又是師徒關係,二人交情自是非同一般。憑著這種關係,研究小組認為,朱元璋臨終前將朱允炆託付給潔庵禪師是完全有可能的。正因如此,注定了潔庵禪師是沒有理由拒絕朱允炆的。
建文帝:減賦崇古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正月,建文帝令減輕江浙地區的田賦。明初以來,江浙地區的田賦明顯重於其他地方,這是因為朱元璋憎恨江浙地區的縉紳當年依附張士誠而採取的懲治措施。另外,朱元璋特意規定江浙人不許擔任戶部的職位,目的在於防止江浙人偏袒家鄉。而建文帝則認為江浙重賦只是用懲一時,不應該形成定制,既然田賦減輕了,浙東人自然也可以擔任戶部的官職。他還針對寺廟侵佔民田的情況,下令僧道每人佔田不得超過5畝,多餘的要退官分給農民。
然而,建文帝在安定的生活中成長,接受的是儒家學說的熏陶,缺少對現實的了解,而且他所重用的大臣也多是讀書人,因此改革中難免有理想主義色彩。他接受方孝孺的建議,甚至要恢復西周時期的井田制度。他還使用一些《周禮》中的官名,依古制改革某些官職。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順治帝出家之迷 在 大清順治皇帝出家之謎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說有趣的歷史故事,在歷史中尋找問題的答案。中國史,世界史,戰爭史還有各種野史秘聞,在這裡都會有精彩的講述。同樣的歷史,從不同的角度出發, ... ... <看更多>
順治帝出家之迷 在 康熙王朝_42 線上看- Gimy劇迷 的推薦與評價
陸劇-康熙王朝-42-完結:清朝順治十八年,天花在皇宮蔓延, 順治帝 的董愛妃因此一命嗚呼,順治因痛不欲生而決意 出家 。此時,清帝國充滿了內隱外憂。危急之. ... <看更多>
順治帝出家之迷 在 洪錦堂新詩攝影分享- (問佛) 〈順治皇帝出家詩〉裏說: 來時 ... 的推薦與評價
(問佛) 〈順治皇帝出家詩〉裏說: 來時糊塗去時迷, 空在人間走這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朧又是誰, 不如不來又不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