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寫呢啲]週末忙,冇出文,但今星期會回復正常。另外,仲係有錄音版同埋影片版的,唔鍾意睇字可以睇片,或者只係聽聲。
==============
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香港放假,美股都靜靜地,道指都有啲跌幅,但科技股幾強,有啲奇怪,可能同債息一路低迷有啲關係。
但今個星期最重要嘅,一定係呢兩日聯儲局議息。當然唔會加息,但大家都睇局方對通脹係咩取態,係咪仲係好老定,認為只係暫時?(暫時市場係收貨嘅,你見債息直頭反跌)。另外,每年聯儲局議息8次,當中每季有一次係有埋啲經濟數據預測,今次就係其中一次。Patreon文話你知要睇乜
呢啲嘢都係可以震散股市嘅,當然唔係叫你沽貨,但如果忽然急跌,都唔好唔知乜事。
LVMH就又創新高,愛馬士都係。4月中講的,仲貼埋出嚟,買埋,冇跟就你走寶。LVMH都2個月升12%,愛馬士更加差不多20%。升乜?奢侈品股?我估未必,根本今年歐洲股市都強。但你往年有冇見人講?點解咁強,又係文中講。不過寫完文先見ASML一樣又創新高(又係歐洲公司),仲有Nvidia.係喎,我唔識Tech呀可,但我識買就得啦,挑。
另外,Adobe(PDF同PhotoShop嗰間)創新高,好可能係炒併購概念,呢排先急升。往年都講過,而我估賣盤嘅機會都大,Patreon話你知點解。
每日一圖嘅,夠晒豐富,整夠4張。頭兩張都係講meme股,如何發掘下一隻美國連登股?首先當然係睇沽空比率,入面列咗邊啲公司沽空比率最高。但當然唔止睇呢樣咁簡單啦,文中有講
另外兩張都講通脹,第一張話你知用數據睇,似乎商品價格,同通脹係冇乜相關性嘅。呢個絶對違反你常識吧。但,諗真啲,你買杯星巴克,入面有幾多係咖啡豆嘅價?係咪佔得最多係租,人工,同埋佢賺你嗰份?
第二張,見到通脹當然係古已有之。但,在美國,有兩個位係忽然加速嘅。第一個係1913年,咁我題目都提咗啦,你估到,係美國聯儲局成立。另一個係1971年,估下發生咩事(其實好易估)
Good Read亦都比較4篇你,第一篇講,有人話ESG會搞到超級通脹(我唔同意的)。佢嘅理據係ESG封殺咗頁岩氣革命,所以油價會升,而史上每次supply shock都見到通脹大升喎。但我不同意,原因?其實樓上都講咗
第二篇,講學術論文。有啲結果係可以複製嘅,即係你可以做多次,好多自然科學嘅實驗都係咁。但有啲係結果不能被複製嘅,你唔可以做多次,部份社會科學嘅實驗會係咁。咁你見到當然係前者比較「高質」。但結果呢,係不能複製結果嗰啲論文,明顯被引用得較多嘅。你可以估下點解
第三篇,SnapChat,唔同人嘅睇法分野好大,花生友以為已經冇人用,但唔少用家依然搵到大錢,而投資者仲係幾樂觀,股價表現好,成1000億美金市值。到底咩回事?
最後一篇,幫Google 同Amazon打工嘅分別,由一位兩間公司都做過嘅員工現現身說法(當然唔係執倉嗰個)。唔少嘢都同你想像中一樣,例如Google自由啲,闊綽啲。但偏偏作者離開兩間公司去創業,就鍾意請Amazon嘅人,文中有解點解。
==============
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Sky Finance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集內容熱點: . 1)內地房貸收緊,盼轉移消費,免損經濟活力? 2)美加息,華資金流動性趨減,解構金融環鏈... 3)資源市場前瞻,專家:貿易保護主義升溫? 4)特朗普廢Obama醫改案國會受阻,關鍵何在? 5)美財政懸崖及預算瀕死線,蜜月期急渡角力期? 6)特朗普又推行政指令,重檢外貿協定,搞邊...
頁岩氣革命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油價戰爭過去了嗎? 台灣會受到什麼影響?】
週一油價大漲,汽油漲2元,柴油漲2.2元,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排隊加完油了?
最近兩個月,大家加油應該很有感,但大家或許會有疑惑,為什麼聽說原油當期期貨都跌到負值,我加油卻沒跌這麼多呢?而在兩個月的低油價過後,油價會漲回來嗎? 對台灣有什麼影響呢? 要知道背後的故事,就要說從世界能源三大角力國: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美國之間的愛恨情仇說起。
1. 沙烏地、俄羅斯、美國三方角力形成的油價崩跌與金融危機
3月6日,武漢肺炎已從中國擴散席捲世界,全世界經濟急凍,油價需求大減,但OPEC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世界第三大產油國俄羅斯,卻未能就延續減產達成協議,俄國堅持「我要增產」,引發沙烏地阿拉伯不滿。
於是在三天後,第二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發動了「油價戰爭」,大幅降低出口原油售價,並擴大增產,沙烏地阿拉伯聲稱這種七傷拳招式,是為了懲罰俄國拒絕配合減產。
那俄羅斯又為什麼不願配合減產呢?這就要說到美國的頁岩油。美國因為頁岩油,直追OPEC會員國產量,甚至「超俄趕沙」,重登世界最大石油生產國。俄羅斯認為,每次減產,都讓美國的頁岩油搶佔市場客戶,俄羅斯對此非常不爽。
因此,這看似沙烏地阿拉伯對俄羅斯的報復行為,衝擊最大的卻是美國頁岩油。 早在2014年時,產油國就曾經透過增產,想以破盤價打死頁岩油,但頁岩油最後靠著借貸生存了下來。
這次油價戰爭,雖說起因是俄羅斯不想減產,但沙烏地也跟進,除了是兩生產國角力,其實背後是順便想藉機打死頁岩油,也想逼各國重回談判桌。
2. 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選在武漢肺炎時機點出手
因武漢肺炎,全球石油需求明顯降低,航班不飛了、貨運減少了。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在此時大幅增產,讓油價暴跌態勢遠超過2014年,頁岩油因為需要技術與設備投資成本較高,對於許多靠著融資生存的中小型廠商,立刻造成壓力。 兩國在此時間出手,看似非常完美,可以讓美國頁岩油廠商壓力暴增。
但一個月後武漢肺炎疫情擴大,美國進入準戰爭狀態,政府權限擴大,聯準會丟出無限QE,美國並開始對沙烏地阿拉伯,運用外交、軍援等手段條件多方施壓。
美國政府注資能源業,甚至揚言最後不排除祭出「石油關稅」等手段。 而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只靠著外匯存底打石油戰爭,對照美國整體金融實力與外交影響力,這場油價戰爭,時間拖得越長,就越是捉襟見肘。沙烏地阿拉伯眼看自己收入大減又被施壓,俄羅斯境內的能源公司巨頭也群起不滿,因此兩國內部的壓力並不小。
於是,到了4月,在川普直接和俄、沙領導人聯繫與施壓下,4月12日OPEC+終於通過減產協議,在5、6月每日減產970萬桶原油。然而,由於在疫情肆虐下,全球原油需求量預計短缺,4月中油價繼續狂瀉,甚至西德州原油即期期貨一度跌到一桶-40美元的破天荒新低價。
要搶救這個危機,川普祭出擴大戰備儲油(SPR)、研擬政府入股原油產業等措施,甚至強硬表示不管國會通不通過都要買。但最後,挽救油價的還是從5月起疫情預料放緩,各州與歐洲國家研擬開始經濟解封。最終經濟復甦的態勢,才是決定油價的最大因素。
那麼,油價戰爭誰是贏家呢? 最近大家可能會看到一則新聞,台灣外匯存底超越沙烏地阿拉伯,躍居世界第四。原因之一就是油價戰中,沙國消耗大量外匯存底。同樣的,俄羅斯在油價戰中,也因油價快速下滑,嚴重影響其政府收入。對於石油業國有的沙、俄兩國,雖然開戰容易,但是收入短少的受傷也更直接。
相對的,美國的石油產業多半是民營,政府的角色在於如何拯救石油業,以挽救大量失業,避免石油公司失去償債能力爆發的經濟危機。雖然美國政府無法強硬要求減產,但頁岩油產業早已依市場機制「自動」減產200-300萬桶,更已有油商開始倒閉,頁岩油產業短期內難以恢復榮景。
但,這表示OPEC+勝利,頁岩油垮了嗎?這倒未必!
3. 美國頁岩油革命始末和未來趨勢
1970年代羅馬俱樂部認為石油即將在21世紀就耗盡,但諷刺的是,當時的專家學者萬萬沒想到,人類解決這件事的方式,不是透過節能減碳,而是升級挖油技術,讓石油潛在蘊藏量大增,其中開花結果的技術就是頁岩油(shale oil)。
其實世界上很多地方都蘊含頁岩油,但美國特殊的環境,才得以開花結果。
頁岩油開採技術,早已在1940年出現,理論上很簡單,挖一個很深的洞,直抵含有油氣的頁岩層,然後打進一種液體,造成足以打碎岩石的壓力,把石油和天然氣釋放出來。
然而,由於頁岩普遍深度較深,大多公司不願意嘗試,或是試了也失敗收場,直到一位叫做喬治.米契爾(George Mitchell)的仁兄出現。
米契爾活脫是個我們在《世界末日》之類電影看到的鑽油狂人,他擁有地質學與石油工程學位,就像傳統的德州牛仔一樣,他認定那些悲觀論者都錯了,他花了20年在德州東北部的頁岩層拼搏,但這些年鑽探的成本遠遠超越收益,到了1990年代,他已經年近80,患有前列腺癌,妻子得了阿茲海默症,公司也搖搖欲墜......
這時候,米契爾能源公司裡面一名年輕工程師,想到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裂解頁岩:水。
在和其他獨立業者技術交流下,他們成功的用水沖裂頁岩,釋放巨量天然氣,而且源源不絕,勢頭不減。消息傳開後,眾多獨立業者紛紛跟進,不但鑽出天然氣,也開始鑽出原油。米契爾名利雙收,在2001年把公司以30多億美元賣掉,活到94歲的高壽才在2013年過世。
這個故事,體現了頁岩油技術會在美國開花結果的原因:一是美國的頁岩油離地表較淺,開採難度相對較低。二是美國政府對於開採頁岩油,多採取正面態度,且採油點多是私人產權土地,爭議小。三是美國能源市場競爭激烈,獨立業者眾多,形成頗富創意、大膽冒險與願意嘗試失敗的社群(甚至曾嘗試用核子裝置鑽油,相當成功,但鑽出的油有放射性不能用),孕育了全世界最先進的鑽油技術。種種因素,造就了美國頁岩油產業的一支獨秀。而這樣的特質,在俄羅斯、中國等同樣有頁岩層的國家並不存在。
過去 OPEC可輕鬆控制全球油價, 但自從美國有了頁岩油後,OPEC 對世界油價的掌控逐漸消退,OPEC會員國內部矛盾也不少,加入又退出的戲碼已不是新鮮事。
2007年以來,每年靠著能源產業,有一千億美元注入美國經濟,每年創造超過10萬的高薪工作機會,2016年,美國從油氣輸入國變成輸出國,大大影響地緣政治,其他能源輸出國,以能源影響、要脅其他地緣國家政治的程度開始鬆動,而頁岩油也成為美國「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的一大資本。
說到頁岩油,也要提一下頁岩氣。本來美國的傳統天然氣產量銳減,但技術突破後,有了頁岩氣這項生力軍,美國天然氣產量因此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可說是「頁岩氣革命」。過去俄羅斯常藉著天然氣這項資源,掌控其周邊地緣政治,但頁岩氣革命後,俄羅斯牌桌上叫陣的聲量仍在,卻難免削弱了不少。因此,頁岩氣重要性絕不輸頁岩油。
能源就是國家安全、能源就是國家戰力、能源就是國家保障、能源就是國際政治籌碼,這點可從頁岩油革命、頁岩氣革命的故事上,充分感受這道理。雖然頁岩油產業在這波油價戰中受到重創,但美國作為能源出口國的地位,已經是OPEC+無法改變的了!
4. 世界能源供應重組,台灣戰略態勢調整
我們把話題回到台灣,去年,台灣的原油1/3來自沙烏地阿拉伯,而1/3來自其他海灣國家(大多是OPEC會員國),剩下1/3來自非洲和印尼等國。至於天然氣,1/3來自卡達,1/3來自澳大利亞,剩下1/3來自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俄羅斯等國。
因為台灣沒什麼從美國買油,所以大家加油的油價,公式中也不是以西德州原油計算,最大宗的是以杜拜原油計算。
大體來說,台灣能源的命脈,仍然是從波斯灣->印度洋->麻六甲海峽->南海這條路線,這也是全球最大的「海上油路」,其中,8成的原油和98%的天然氣,都會經過南海,也是中國想要完全控制的水域。
2019年很微妙地,中國、俄羅斯、伊朗,以護油、打擊海盜為名,在印度洋和阿曼灣舉行聯合軍演。俄羅斯在中東向來活躍,中國也一直試圖深入中東,就是想控制這條「海上油路」。
而美國開始把突然暴增的頁岩氣半賣半強迫地,供應日本、南韓、英國與歐洲。也就是,這會削弱俄羅斯、中東的優勢,俄羅斯也不能再靠天然氣勒索歐洲,這會重新創造以美國為核心的能源供應網。
這也是為何,俄羅斯找到機會就要在石油戰上突襲美國的原因。也或許是,美國開始整肅親俄、親中勢力的一個引發點。
看似是能源戰,其實早已是戰爭。
目前看起來,這場戰還沒打完,減產量並不足夠,但已經能確定,「沙俄突襲珍珠港」,忘記炸掉珍珠港的油庫,或許這就是一個注定好的命運,終究無法打垮美國頁岩油氣的崛起。
這場頁岩油革命,應會成為美國對戰俄羅斯、甚至間接對付中國的籌碼。
此外,我們也觀察到,美國、中國,都趁油價跌落的此時,大量購買戰備儲油。台灣目前和石油以法律訂定的方式,儲備在民營機構,比如中油、台塑等油槽。
這些戰備儲油,除國防外,還可用於調節油價失衡的狀態。曾有報導這樣說,「要想成為一個現代超級大國,就必須擁有自己的石油儲備。」
美國靠戰備儲油渡過了幾次石油危機,中國則在2007成立了中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未來這些戰備儲油,能讓中國在能源戰中取得部分籌碼。相較於中國,美國有地理優勢,有先天地下鹽岩洞穴可儲油,中國則必須使用價格較高、很容易在空中辨識的地上儲油罐。
那台灣在這樣風雲詭譎的情勢下要如何調整戰略?
值得注意的,中油也取得了美國頁岩氣的權益,去年以以4.75億美元(約142億台幣)購入美國路州海恩斯維爾(Haynesville)頁岩氣礦區三成油氣權益,每年約分得15億立方公尺天然氣;此案預計年底簽約,投資長達35年,預計總收入達57.6億美元(約1700億台幣)。
現實來說,台灣是能源淨輸入國,這短中期都很難改變。
但是,如果能源輸入方向從中東=>東南亞=>南海=>台灣,變成美國=>太平洋=>台灣,台灣的生命線就此劇變,也會改變台灣海上生命線的戰略。兩條路線風險不同、掌握該區域的海權勢力的國家不同,對於台灣的國防、外交、經貿傾向,從此就是滿舵迴轉的方向。這當然會影響我們的外交、國防路線,甚至海軍該買什麼武器,該做什麼演訓,其實都和台灣對外的生命線息息相關。
戰爭,從來就不只是拿槍拿砲,也不只是比誰的人多。
戰爭,早就在你我生活之間,就在柴米油鹽醬醋茶裡。
超前部署,就是台灣掌握命運的唯一法門,公衛醫療如此,國防外交亦是如此,資源經貿更是如此!
頁岩氣革命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頁岩氣廉價也擋不了趨勢,2045 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將超過燃氣發電成為美國最主要的電力來源!(02/17/2020 TechNews科技新報)
作者 藍 弋丰
台灣規劃先以燃氣發電為減碳的過渡橋梁,政策受到許多議論,不過並非只有台灣如此規劃,先前全球各國規劃與產業界預測,也大多採用同樣的想法:先從燃煤發電過渡到燃氣發電,然後才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燃氣發電。然而,來到 2020 年,如今國際上已經發現過去的預測與後來實際的發展不符,認為過去對燃氣發電「橋梁」的看法太誇大。
在人類減碳的過程中,先前有許多國家規劃與產業界預測,認為減碳必先經過天然氣的過渡階段,因為燃氣發出同樣電力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燃煤少,先以燃氣發電取代燃煤發電,可減少相當的碳排放量,一方面燃氣發電技術較成熟,一方面彈性應變能力較佳的燃氣發電可以配合支援可再生能源,之後,再以可再生能源取代燃氣發電,達成零碳,然而,這個以燃氣發電為過渡橋梁的想法,如今受到了挑戰。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遠超過預測的想像,許多國家可能直接跳過燃氣的階段,而即使是發生頁岩氣革命,擁有廉價頁岩氣資源的美國,如今天然氣也即將不敵以風力與太陽能為主的可再生能源。
看走眼以至於受害最深的代表性企業之一是綜合工業大廠奇異(GE),由於身為燃氣發電渦輪大廠,又認定燃氣發電將會成為重要過渡橋梁,重押燃氣發電事業的結果,卻面臨市場不如預期蓬勃,導致近年來業績跌跌撞撞。大體上,由燃氣發電大量取代燃煤發電的情況,目前各主要國家中,只有美國明顯發生,西歐與北歐國家則很多跳過燃氣發電,直接進入可再生能源時代,使燃氣發電這座過渡橋梁,變成一道很短的小橋,甚至消失。
美國水力發電量也輸風能電量
在美國,雖然受惠於頁岩氣革命帶來的廉價豐沛頁岩氣,美國燃氣發電得以大量取代燃煤發電,但是廉價燃氣發電造成的是用電量增加更多,其結果,根據史丹佛大學地球系統科學主席羅伯特傑克森(Robert Jackson)領導的研究顯示,過去 6 年來,全球新增燃氣發電大多不是用來取代燃煤發電,而是新增發電量,結果總碳排放量並沒有減少,還持續增加,可說並未發揮減碳的功能。
即使是美國,如今天然氣也已經即將不敵風能與太陽能,過去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預測一向過度保守的美國能源資訊局(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IA),預期 2020 年美國新增發電容量 42 吉瓦(gigawatt)中,將有 32 吉瓦為風能與太陽能,也就是說,2020 年美國超過四分之三的新增發電容量都是可再生能源。更是 2019 年新增風能太陽能 9.3 吉瓦的數倍。
EIA 還預期過去 10 年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成長還會繼續,並預測接下來 30 年內,風能與太陽能會占據全數美國所增加的發電容量,以至於到 2045 年,美國風能與太陽能總發電量,將超過燃氣發電總發電量,在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更快的情境下,甚至可能在 2030 年代就會發生這個黃金交叉。
也就是說,即使美國有廉價的天然氣撐腰,燃氣發電在可見的未來仍然無法和成本持續下降的可再生能源競爭。
2020 年美國將有 18.5 吉瓦風能上線,打破了過去的產業高峰:2012 年時的 13.2 吉瓦紀錄。EIA 預期 2020 年美國將有 13.5 吉瓦的集中式太陽電池計畫上線,也打破 2016 年的 8 吉瓦紀錄,其中傳統的太陽能大州德州占了 22%、加州占了 15%,連過去美國太陽能發展較慢的東南部也興起,佛羅里達州占 11%、南卡占 10%。分散式太陽能則將有 5.7 吉瓦上線,一樣會打破屋頂太陽能的安裝紀錄。
而美國 2020 年將退役的發電容量總計有 11 吉瓦,其中最主要是燃煤發電,占 5.8 吉瓦,老舊燃氣發電淘汰占 3.7 吉瓦,核電廠停役 2 座,紐約的印地安角核電廠與愛荷華州的杜安‧阿諾德能源中心,共計 1.6 吉瓦。
2019 年美國風能發電量已經超越水力發電,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 38%,目前風能是美國可再生能源的主力,而太陽能只占 15%,但是 EIA 認為太陽能將會追趕並超越風能,至 2050 年,太陽能占美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達 46%,使得風能占比率降至 33%。而這還是在 EIA 預估美國天然氣量生產仍會持續增加的情況下。
由於過去 EIA 一向是遠遠低估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而高估傳統能源的存續,因此屆時實際上的發展可能更為戲劇化,若燃氣發電逐漸無法與可再生能源競爭,頁岩氣產業營收成長受限,進一步的技術發展與成本下降速度將不如可再生能源,產生惡性循環,使得燃氣發電迅速遭到可再生能源取代。
連天然氣最廉價的美國,燃氣發電為減碳的過渡橋梁的概念都可能不會完全實現,而是尚未經過高度燃氣時代就直接進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年代。在全球,這個過渡橋梁概念更值得懷疑,許多能源產業界人士開始反思,過去是否過度強調天然氣扮演的角色。
美國陸上風能已經相當便宜,在許多地方已比燃氣發電更便宜,即使是太陽能,預計在 2023 年,全美幾乎所有地區,太陽能均化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LCOE)也都較新建燃氣發電廠便宜。預計 10 年內,美國可再生能源甚至比既有燃氣發電廠更便宜,這將讓許多燃氣發電廠成為擱淺資產。
燃氣發電為過渡橋梁的必要性?
電網科技的發展、能源儲存、人工智慧,這些新科技在在提供了整合可再生能源又能保持電網穩定的更彈性更具成本效益的辦法,而不是非得與燃氣發電配合,此外,政治上的因素,例如在減碳人士壓力下,加州政府能源政策不鼓勵燃氣發電,也將對燃氣發電的發展更不利。
不僅是歐美如此,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設立太陽能或風能,比起興建火力發電廠再營運的成本都低。對於歐洲,還有地緣戰略因素參與,由於歐洲國家的天然氣供應仰賴俄羅斯,而歐盟又以俄羅斯為區域戰略的假想敵,不希望能源面對假想敵依賴過高,因此,歐盟主要國家政府政策未有以天然氣為橋梁的計畫,而是高舉減碳理想,想以綠能製氫取代天然氣,在這樣的戰略想法下,燃氣發電顯然會變成擱淺資產。
不過,雖然在歐美,受到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遠比預期快的強力競爭下,所謂天然氣過渡橋梁,似乎不存在,或是比想像中短,但是在亞洲可能是另一個情況,印度、中國為了減少燃煤的空污而大舉新增燃氣發電廠,台灣也的確規劃燃氣發電為過渡橋梁,另一個支持燃氣發電的大宗,就是中東產油國家本身。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IRENA)預估到 2050 年全球能源將有過半來自可再生能源,剩下的不到一半,很可能大多是燃氣發電。雖然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與 EIA 一樣,過去對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的預測都往往落後實際情況,但是最積極的預測,至 2050 年也不至於會能完全淘汰燃氣發電,燃氣發電或許無法成為所謂過渡時期的霸主,但是若是只求苟延殘喘,到 2050 年,還是有相當長的時間。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echnews.tw/2020/02/17/where-does-the-natural-gas-bridge-end/
更多相關報導:
Renewables Set to Overtake Natural Gas in US Power Mix, EIA Says
https://www.greentechmedia.com/articles/read/eia-renewables-will-overtake-natural-gas-in-us-power-mix
Three-Quarters of New US Generating Capacity in 2020 Will Be Renewable, EIA Says
https://www.greentechmedia.com/articles/read/eia-forecasts-wind-solar-will-break-records-for-new-u-s-generation-in-2020
Where Does the Natural Gas ‘Bridge’ End?
https://www.greentechmedia.com/articles/read/natural-gas-bridge-nearing-end
♡
頁岩氣革命 在 Sky Finance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集內容熱點:
.
1)內地房貸收緊,盼轉移消費,免損經濟活力?
2)美加息,華資金流動性趨減,解構金融環鏈...
3)資源市場前瞻,專家:貿易保護主義升溫?
4)特朗普廢Obama醫改案國會受阻,關鍵何在?
5)美財政懸崖及預算瀕死線,蜜月期急渡角力期?
6)特朗普又推行政指令,重檢外貿協定,搞邊科?
7)沙特牽頭OPEC議減產,油組合力反擊頁岩氣革命?
.
#Financial_Market
______________
【天裕財經頻道】一站式財智創富資訊平台!
YouTube:www.youtube.com/SkyFinanceChannel
Facebook:www.fb.com/skyfinancechannel
Website:www.skyfinance.hk
IG:sky.finance
頁岩氣革命 在 Sky Finance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集內容熱點:
.
1)兩會完結前,專家率先預視市場前景危與機...
2)油價升跌如何解讀?美國頁岩氣革命如箭在弦?
3)特朗普難民令、稅改、醫改全陷泥沼,美市恐回調?
4)Airbnb融資成功,網絡行業前途一片光明?
5)美國超級高鐵項目,吹晒水、宜觀望?
6)記得留意今晚美國非農就業數據,下周一再會~
.
#Financial_Market
______________
【天裕財經頻道】一站式財智創富資訊平台!
YouTube:www.youtube.com/SkyFinanceChannel
Facebook:www.fb.com/skyfinancechannel
Website:www.skyfinance.hk
IG:sky.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