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繼續 zoom zoom zoom 到下個月 ⋯
* * * * * * *
前兩天 ohpama 上載的一篇文章:
專家剖析手機如何損害孩子腦部 過去30年專注力不足上升800%
智能設備應是造福人類產品,但是電子大鱷為求利潤,除了出賣個人私隱,操控言論,還會利用各種心理學策略令人上癮,Brad Huddleston 稱為「電子可卡因」,並用他的神經科學方面知識向人在全球各地演講中展示問題。
他指,
當某人不能沒有智能設備時,這就是上癮;
當該項活動干擾正常生活時,這就是上癮。
Brad 指很多小朋友已經是「電子可卡因」的吸毒者,如果家長不相信,嘗試將手機平板拿走,禁止使用一段時間,根據孩子的脾氣大小來判斷上癮程度。
Brad 接著列舉「電子可卡因」對孩子的三種不良影響。
1. ADHD
在過去 30 年 ADHD 增加了 800%,而互聯網也有 30 多年的歷史了。部分病例是先天問題,更多病例是由「電子可卡因」過度刺激而成。
2. 多工問題
神經科學證明了大腦是一個順序處理器,不能一心二用甚至多用。學校卻經常鼓勵智能設備,但是卻會令到學生經常分心。
3. 抑鬱焦慮
Brad 說這些是「電子成癮」的主要症狀,由於濫用數字技術,妨礙了孩子的學習專注能力,令他們容易抑鬱焦慮。
他建議家長應該保護孩子,包括:
1. 勿讓12歲以下的兒童智能設備
Brad 說包括用於教育的智能設備,如 Steve Jobs 也不允許他的孩子使用 iPad。
原因很明顯。
2. 睡前不看手機
成人需要 8 到 8.5 個小時的睡眠,青少年則需要9.25個小時,4 到 11 歲的孩子應該有 9.5 小時睡眠,幼兒長達 10 個小時,所有人的睡房應無手機陪伴入睡 睡前也不要看手機。
3. 任何年齡的人都不可以打機
以教育為名的電子遊戲化也應禁止,否則人會處「後刺激,注意力漂移」的狀態,戰鬥反應刺激大腦的化學物質令人無法集中精神。
4. 不要電子書,用紙本書。
5. 學習、睡覺時不聽音樂
一心二用是神話,一邊聽歌一邊工作或睡眠,會令大腦的壓力一直處於極高水平,導致認知能力下降。
「音樂認知心理學電子書」的推薦目錄:
音樂認知心理學電子書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往好處想,讓好事成真!】
昨晚和兩位年輕朋友吃飯聊天,一位單身,一位已婚,我們談到一個人過日子好,還是兩個人好?結論是,各有各的好,都好!重點是你怎麼想。怎麼說?
已婚的朋友是個求知若渴、積極上進的年輕人,在單身的時候,由於對什麼事都感到新鮮好奇,因此活動安排得豐富充實,去看電影、去逛書店、去看博物館、去看商展…對於有興趣的人,也會主動邀約一起吃個飯聊聊天,從對方身上拓展生活經驗,跨度去了解另一個人生與世界。
「我其實也沒做什麼了不得的事,只是不喜歡一天就忽悠忽悠地過了,啥事也沒做,覺得浪費時間,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生命,有點愧疚,雖然這種感覺淡淡地、不嚴重,但是我儘量避免不發生這種情形。」
結了婚之後,不一樣了。
到了假日,他興沖沖地起床,想說今天可以做這事、做那事,卻看到另一半躺在沙發上動不也不動,問他要不要去哪裡,對方也沒好氣,弄得自己也意興闌珊,於是回房繼續蒙頭大睡。這麼一來,一天很容易啥事也沒做就過了。
單身的朋友馬上附議,是啊!自從他一年前和男友分手之後,發現下班後的晚上可以做好多事,做做料理、看看書、聽聽音樂,覺得生活豐富了起來。本來分手之初痛苦不堪,可是很快地,就發現一個人過日子的種種好處,被找回自己、生活品質大大提升的喜悅所取代,過得開心而滿足。
「一個人過日子太好了,現在我反而會猶豫,是不是還要再談下一個戀情?」
一聽這句話,已婚的朋友立即補充,兩個人的日子也有它的好,因為有些事有人陪伴比較有動力,例如跑步,一個人跑個一陣子很容易疏懶,兩個人一起跑比較能夠持之以恆;再例如做飯,一個人不好煮,就會習慣外食,問題是外食對健康不佳,因此有兩個人,就會有動力好好做一頓飯,吃得餐健康營養。
聽他們倆你一言我一語,給了我什麼啟示?
凡事要往好處想!
像我昨天寫同學會,有些人附議,參加同學會的壓力太大,好像在交畢業之後的總成績,參加過一次之後就不參加了;也有人留言,知道同學平安,重拾友誼也很不壞,而且要體諒發起人的辛苦與為難。同樣是同學會,每個人的體會大不相同。可見得同一件事,人人的認知不會一樣,不過怎麼認知會決定你的心境與態度,不能隨著它去,任由它發展,而不去管理它。
察覺認知、管理認知,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心理素質高低,決定強人與弱者的分野。
有一次我讀德國心理學家艾娃弗德列克(Eva Wlodarek)的書《你不必完美,但可以更有魅力》,原本以為這是一本教我走路優雅、說話婉轉的書,很高興它並不是,艾娃的博士論文主題是「幸福」,這本書是在教人家怎麼讓好事成真。在她兒子小的時候,他們經常一起玩一個遊戲,叫作:
「好處在哪裡」。
做什麼呢?
目的在培養兒子往好處去想的思考習慣。
像是他們想看某一部電影,到了電影院,發現票賣光了,一般人的心情一定跌宕谷底。如果是朋友,可能還會相互抱怨,不歡而散,破壞情誼。艾娃的兒子不同,反而很開心,因為媽媽跟他玩起「好處在哪裡」的遊戲,有目標地找出正面的觀點,比如說:
「真好,這樣就可以回家看最喜歡的電視影集,本來還擔心錯過了。」
還有一次是皮夾被偷,這是一樁大麻煩,艾娃也能夠往好處想,找出好處來,慶幸地說:「還好,信用卡不在皮夾裡,不必辦理掛失。」
往好處想,有什麼好處?
就是處境雖然沒法改變,卻是可以改變心境,當事情發生時,不必把自己當作事件的受害者,反而是視自己為幸運兒,因為更糟的事還未發生呢!這種正向思考的人充滿魅力,別人都想親近,畢竟沒有人喜歡不斷抱怨的人。這就是這本書教人更有魅力的做法。
往壞處想、不斷抱怨,把自己當作受害者,是一種日積月累的習慣,不容易察覺,也就難以改變,久而久之,有如肌肉不加以鍛鍊,全身長滿贅肉,人生就像身材一樣臃腫變型,不滿意至極。相反的,如果提高警覺,刻意練習,讓往好處想的肌肉強壯起來,肌肉是有記憶的,習慣也會固化,人生就會朝向正向美好的一面發展。
在心理學,這種情形稱為「自我應驗預言」,人生是你選擇讓它變得更好或更差,關鍵在於你的認知,鑰匙藏在你的大腦裡,往好處想,會好事成真;往壞處想,會壞事成真。
有些人可能會說,並沒有!我的第六感只對壞事靈驗,好事從未成真過。為什麼?
因為壞事讓你痛苦不堪,以致刻骨銘心,忘懷不了;而好事被認為理所當然,也就輕忽,容易忘記。所以一般人記得最多的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諸多壞事,卻是記不太起來好事。
比如說,今天洗車,卻下起傾盆大雨,你可能會認定,每次洗車就會下雨,洗了也是白洗,沒用的!可是事實是,你洗車之後是大晴天的日子比下雨天的日子還多,問題出在於你認為大晴天是應該的,也就記不得大晴天洗車的日子。
其實好事與壞事的發生機率都是一樣,因此重要的是你要讓好事成真,而不是壞事成真。
每天刻意練習,往好事想吧!這就是幸福的開始。
攝影Teresa Shih
----------
洪雪珍的最新力作《哪有工作不委屈,沒有工作你會更委屈》
在各大書局及網路書店都可以購得:
●博客來 https://goo.gl/iBHnHV
●誠品 https://goo.gl/eMDCME
●金石堂 https://goo.gl/QqWDPA
●TAAZE https://goo.gl/BCywDe
●時報悅讀網 https://goo.gl/7miwRC
電子書獨家預購
●樂天KOBO https://goo.gl/GajNts
音樂認知心理學電子書 在 認知心理學應用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認知心理學 書在iRead eBooks 華藝電子書-音樂認知心理學的討論與評價. 本書結合神經科學與演化生物學的觀點,探討音樂認知心理學裡面的主要議題,包括:聽覺系統、 ... ... <看更多>
音樂認知心理學電子書 在 Fliper - 認知心理學教授Jacob...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認知心理學 教授Jacob Jolij於研究中指出:「音樂對情緒有極大的影響力,當音符從旋律中解放,除了帶出意想不到的豐富音色以及節奏的千變萬化之外,由於賀爾蒙的分泌, ... ... <看更多>
音樂認知心理學電子書 在 認知心理學應用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認知心理學 書在iRead eBooks 華藝電子書-音樂認知心理學的討論與評價. 本書結合神經科學與演化生物學的觀點,探討音樂認知心理學裡面的主要議題,包括:聽覺系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