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 牛郎與織女,七夕的傳說。
文章長貼這裡可能沒人看,但貼部落格觸及率又低,但還是推薦看部落格圖多版本喔!!
今天我的節日繪本系列症頭又發作了,每次逢年過節就要發作一次,症狀大概就是哀嘆為什麼都沒有好的原創節日繪本,每次都要看鄰國的(中日韓)。日本韓國隔了一個語言不說,就算是中國,跟台灣也不見得相同,這一兩年台灣引進中國的節日繪本或立體書,超級熱賣,但那個場景習俗跟台灣就是不一樣阿!!(握拳)然後就開始幻想如果是我做這些節日繪本就要怎樣怎樣,其實真的不容易。
過年,大家熟知的是年獸,但有民俗學者主張台灣本土過年的傳說是燈猴,這兩個故事我都聽過,所以還好。端午節的由來專家學者的主張也各執一詞,讓我很困擾。(果真杞人憂天)結果今天看到有人轉貼七夕的由來,讓我大吃一驚,原來七夕的由來也有好幾種版本!!
文章內容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mmeizi/posts/3255987551150159
------------------------------------
1.牛郎織女的歷史
「織女」一詞最早出現於大戴禮記,牽牛則最早出現於詩經小雅。牛郎織女開始有婚姻關係最早見於秦朝文獻。
漢代的古詩十九首與南北朝的文獻中,牛郎織女都是明媒正娶的婚姻關係:
漢代的《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扎扎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南北朝時代任昉《述異記》「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
.
2.仙女羽衣的歷史
而男子竊取仙女羽衣之後與仙女婚配,最早是在印度史詩中。仙女羽衣的仙女原型為鳥,因此這類故事又被稱為「天鵝處女」,全世界各有一千兩百多種不同版本。中國較具代表性的故事就是「搜神記-毛衣女」。
但最廣為人知的則是日本故事:
日本天女下凡遊玩,洗澡時被平民偷走了羽衣。平民不還還要天女嫁給他。天女無奈答應,還生了孩子。有天平民喝醉後,天女問出羽衣下落,找到羽衣後就頭也不回地回到天上了。
所以人家沒有什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逮到機會就趕快逃了好嗎?
.
.
3.兩者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
牛郎織女與仙女羽衣故事明顯被混在一起是在清末民初的京劇「天河配」裡。也就是那個在牛的幫忙之下偷到織女羽衣的故事。可能是因為有戲曲的加持,所以這個版本廣為人知,並在1950年後漸趨完整。
漢聲出版社於1981年出版漢聲中國童話,並且收錄了近幾十年內最流行但也最白爛的版本。
.
.
(A)有些人會聽過這個版本:
在天上工作的牛郎織女經天帝婚配後,整天談戀愛工作都不做了。天帝大怒讓他們分開,每年只能見一次,每年七夕當天,喜鵲會搭橋讓他們在橋上相會。
(B)有些人會聽過漢聲版本,也就是天河配:
凡人牛郎在牛的慫恿下偷了下凡織女羽衣,逼織女嫁給他,然後織女愛上強迫她留下的牛郎。天庭知道此事後,派人接回織女,織女回到天上後思念著牛郎,牛郎跟天庭說孩子需要媽媽。因此天庭讓牛郎織女每年見一次面。
如果你的祖先在明清時期就來到台灣,且你爸媽又沒買漢聲的《漢聲中國童話》給你,那你熟悉的會是A版本,如果你的祖先是二戰之後才從中國來到臺灣,或你爸媽有買漢聲給你,那你知道的會是B版本。
------------------------------------------
我趕緊拿出早上拍照的日文版《たなばた》,這本初版為1963年,繪者初山滋,畫風非常獨特優美,排版也很酷,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的那種。我對照了華一出版社中國孩子的故事《牛郎織女》,中文版只多了前面一個種豆子的小插曲,其他一模一樣。日文版的作者君島久子是鼎鼎大名的中國文学者・民族學者,日本的中國兒童文學學會代表,總之在日本有名的經典的中國民間故事童書繪本幾乎都出自於君島久子之手,有時候我甚至覺得日本小孩比我們都還熟中國童話。
日本的七夕是在奈良時代由中國傳入日本,結合了日本原有的棚機津女傳說而成。棚機津女傳說的大意是被選中的女性會在7月6日到水邊的織布小屋,一邊織布一邊等神的降臨。織成的衣服是給神明穿的,那天晚上女生就會成為神明的妻子,懷孕,女生也會升格為神。隔天7日傍晚神就會回去,這時在水邊淨身的話,神就會保佑村莊豐收,遠離災禍。
我猜華一版的有豆棚可能是受到棚機津女的影響。這麼說來七夕傳進日本,結合日本的傳說之後又逆輸入回華文世界?我們現在聽到的版本,幾乎都是日本的版本。我拍的另一本是韓國的繪本,當初只是覺得圖滿好看的就買了,當然也是賭氣,別國都有為啥台灣沒有?!我買來也沒認真看過,想說都差不多,但因為看到上面那篇文章,所以我就認真的看了一下,結果作者是法國人?!整個暈倒,看來這本沒啥參考價值,最後還出現日本的習俗,寫許願的「短冊」真的傻爆眼,不過圖畫滿古典美,應該是台灣讀者會喜歡的那種。因為這本毫無參考價值,所以我去查了韓國的七夕傳說,查了幾個都是說七夕源自詩經,也沒有偷羽衣的情節,不過這都是文獻的說明,並非童書中的情節。由此看來,韓國的傳說似乎最原汁原味?!小麥田出版的《給孩子的中國神話故事》中前半段都跟日本的差不多,但最後有提到牛郎織女把喜鵲頭踩禿這件事XD 這段我倒是第一次見到。
以下為韓國民俗大百科中關於牛郎織女(견우직녀)的介紹
牽牛和織女一年相會一次的七夕來歷的故事。每年七夕日,有兩顆隔著銀河的星星的位置變得格外地近,由此產生了牽牛織女故事。中國後漢時期建造的孝堂山石室裡的畫像石上,有畫有牽牛星和織女星的三足烏圖,從中可以推測,此故事起源於前漢以前。春秋戰國時期通過天文觀測發現銀河,《詩經•小雅•大東》則記載有可以推斷故事淵源的詩句。到後漢(25年~220年)末期,兩顆星星分別被擬人化為牽牛星和織女星並創造成故事,到了六朝(265年~589年)時期發展為「織女越過銀河與牽牛相會」的傳說,而這一故事的比較完整的記載最早出現在《荊楚歲時記》。在韓國,江西郡德興裡的高句麗古墓壁畫(408年)上發現織女和牽牛帶著一條狗的畫。
織女是天帝的孫女,擅長織布,勤勞能幹。天帝對孫女倍愛有加,令其與銀河對面名叫河鼓的牧童牽牛結婚。婚後兩人陷入新婚的快樂,變得無比懶惰,天帝大怒,讓兩人重新隔著銀河分開生活,並且每年只能在七月初七見一次面。然而,由於銀河橫在中間,七夕當天兩人也無法相見。烏鵲們可憐兩個人不能見面,便飛到天河,用頭部搭建了一座橋。據說過了七夕烏鵲們的頭頂禿掉是因為搭烏鵲橋。另外,這一天下的雨叫做七夕雨,據傳是牽牛織女喜極而泣流下的眼淚,而第二天早上下的雨是離別時悲傷流下的眼淚。
https://childrenbookmap.blogspot.com/2020/08/double-seventh-day.html
「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的推薦目錄:
- 關於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 在 火星童書地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 在 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 ... 的評價
- 關於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 在 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 ... 的評價
- 關於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 在 韩国人到底来自哪里?與古代中國有何關係?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 在 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 在 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二里頭文化遺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村,於1959年發現,遺址距今大約3800-3500年,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夏、商時期,屬探索中國夏朝文化的重要遺址。1960年考古學家在二里頭遺址的上層發現了一處規模宏大的宮殿基址,為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宮殿建築基址。這一發現為研究中國歷史早期國家的出現及其特點,提供了最原始的研究資料。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里頭遺址共分四期,一二期屬石器、陶作坊、村落文化;三四期屬青銅和宮殿文化。學術界對二里頭遺址有兩種看法,目前尚無定論:一種認為二里頭遺址一至四期都是夏朝文物,發現的宮城就是夏都;另一種認為一二期是夏朝文物、三四期是商朝文物,所以發現的宮城是商都。
與後來的商周文明一道,構成華夏文明形成與發展的主流,確立了以禮樂文化為根本的華夏文明的基本特質。
10月下旬,70多位來自大陸、香港、台灣及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專家學者雲集「華夏第一王都」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參加在這裡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形成的「意見書」中說:「建議儘早啟動二里頭遺址和偃師尸鄉溝商城遺址作為夏商都城遺址群,共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
幾年來,二里頭考古工作取得了令人稱讚的成績:廓清了遺址的實有範圍,找到了遺址中部的井字形街道、勾勒出城市佈局的基本骨架,還發現了宮城城垣,證實了宮城的存在。此外還揭露出部分二三四期宮殿建築基址,發現一些有關遺址佈局的新線索,獲得一些包括大型綠松石鑲嵌龍在內的珍貴文物。
社科院考古所所長劉慶柱稱,新發現證明這是一處經過縝密規劃、佈局的大型都邑,二里頭都邑規劃性的判明,對於探索中國文明的淵源具有重大的標尺性意義,為人們研究二里頭遺址和二里頭文化、夏商文化以及中國早期城市與宮室制度、中國早期文明與國家的形成等課題,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說起二里頭,許宏喜歡用5個「中國之最」來形容:這是迄今可確認的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遺址,發現有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宮殿建築群、最早的宮城、最早的青銅禮器群及鑄銅作坊,還發現了最早的車轍痕跡,將中國發明雙輪車輛的年代前推了300多年。
「把二里頭遺址放到其出現前後大的歷史背景中去考察,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它的每一項發現都牽動人心,並有理由相信,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還將會有更多的中國之最出土」,對未來,許宏充滿自信,「殷墟的發現曾震驚了世界,二里頭將像20世紀的殷墟一樣,引領21世紀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走向新的輝煌。」
約公元前3000年至前1500年這一千多年間,中國歷史上發生了急劇動蕩的社會大變革。這一變革可以用文明化、國家化或社會復雜化來概括,作為中華文明最早階段的夏商周三代王朝文明,即誕生肇始於這一時期。這一時期一個大的分水嶺是公元前2000年前後。此時,數百年異彩紛呈的中原周邊地區的各支考古學文化先後走向衰落;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了覆蓋廣大地域的核心文化,即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為典型代表的二里頭文化,在極短的時間內吸收了各地的文明因素,以中原文化為依托而迅速崛起。二里頭文化與後來的商周文明一道,構成華夏文明形成與發展的主流,確立了以禮樂文化為根本的華夏文明的基本特質。
二里頭,本是一個地處中原腹地洛陽平原的普通村莊的名字。和中國千千萬萬個村落名一樣,她樸素得不能再樸素。但就在她的身後,在綠油油的麥田下,卻隱藏著3000多年前華夏民族的一段輝煌的歷史,這段歷史也被其後人遺忘了3000多年,直到50年前她進入了考古工作者的視野,才從此躋身於中華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的殿堂。我們也由此知道,在數千年華夏史前文化積澱的基礎上,這裡產生了最早的「中國」。
最早的城市幹道網、最早的中軸線佈局的宮殿建築群(都邑與建築上的王權表徵)、最早的青銅禮樂器群(華夏青銅文明之肇始)、最早的青銅器鑄造作坊、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最早的使用雙輪車的證據、最早的具有明確城市規劃的大型都邑。
讀著這些「最早」,自己難以放下手捧的《最早的中國》。驅使自己一口氣讀完的是那份對史前中國求知的慾望,是這些「最早」背後先人們無限的智慧,是在大量實物證明下作者敘述的自信,是撥開迷霧見晴空透亮的感覺。不知多少中國人陷於「知現在中國」而不知「史前中國」的迷惑之中,我也是其中之一,進入學堂,手捧「國史」回溯泱泱中國,似清晰,又似模糊,文字記載的歷史總感覺沒有「商鼎漢罐」來得實在,也總感覺文字記載難以盡現泱泱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好在「重孝」、「好墓葬」的傳統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歷史實物,讓我們不斷的剝離掉那一層層的歷史土層,一步步地去無限接近那「史前之中國」的源頭,去追尋早已遠去的祖先們的身影。
首先,二里頭時代的二里頭都邑,就是當時的「中央之邦」;二里頭文化所處的洛陽盆地乃至中原地區,就是最早的「中國」。二里頭文化作為東亞地區最早的「核心文化」,它的崛起也給人騰空出世、異軍突起的感覺。二里頭文化與後來的商周文明一道,構成華夏早期文明的主流,確立了以禮樂文化為根本的華夏文明的基本特質。
其次,二里頭的都邑所在的洛陽盆地「背邙面洛」。無論從交通、地理條件、自然氣候以及文化的「雜交」等方面,都為二里頭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一種堅實的物質基礎。二里頭遺址的宮殿群、交通要道以及功能區的劃分無不顯示出二里頭遺址是一個經過縝密規劃、佈局嚴整的大型都邑。二里頭遺址是迄今可以確認的最早的具有明確規劃的都邑,後世中國古代都城的營建規制與其一脈相承。從這個意義上講,二里頭遺址的佈局開中國古代都城規劃制度的先河。
第三,自古以來,中國號稱「禮儀之邦」,「樂分貴賤,禮別尊卑」,是對禮儀之邦的一種詮釋,因此禮制是理解中國文明的鑰匙,作者以「禮制」的研究作為主線,從酒禮,祭祀和戰爭,禮樂器等方面細緻進行了整體性的闡釋,這種闡釋不僅包括上層結構的「王權」和「禮制」,還包括下層結構的「生業(官營手工業)」和「生活」。作為禮器的青銅器、玉器等都是統治階層身份地位的象徵,二里頭的青銅禮器是中國青銅時代的徽標。如作者中所言,「沒有作為『先祖』的二里頭青銅器,也就沒有殷墟婦好墓青銅器的洋洋大觀和司母戊大方鼎的雄渾霸氣,沒有其後中國青銅文明的鼎盛與輝煌!」
第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二里頭時代已經告別了「小國寡民」的「邦國」時代,經進入了王朝時代,天時,地利的優勢,使得二里頭文化接受四方衝擊的洗禮,在血與火中「涅槃」昇華;同時也得四方之賜,東西南北文化因素的融合,成就其高度的發展和政治的成熟。而二里頭文化的強勢輻射,與其說是自二里頭文化積極地、有系統地向外進行信息傳送,不如說是以各地的接受方為主體,有選擇地加以吸收。
同時,書中包含了大量有關中國考古學學術探索歷程的史學回顧,如二十世紀初的「古史辯」運動和中國考古學的誕生、三十年代殷墟的發掘、五十年代鄭州商城發現、以及半個世紀以來二里頭遺址的發現和發掘。從某種角度講,這些考古學史甚至本書都是中華民族自我探索的印記。
總之,許宏研究員憑藉極富激情的文字和一幅幅精彩的寫實照片,將我們帶入了那座令人神往的二里頭龐大都邑,那個激動人心的最早的「中國」,進而掀開了那段中華民族不應忘卻的集體記憶。
原文載於:《最早的中國》,作者:許宏著,出版社:科學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 在 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 ... 的推薦與評價
中国历史 上曾经是朝鲜半岛的宗主国,有过朝贡关系。 ... 高句丽王国最早出现于公元前一世纪,历史上和新罗,百济三足鼎立。 ... 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历史渊源有时候也成了中韩 ... ... <看更多>
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 在 韩国人到底来自哪里?與古代中國有何關係?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韩国历史 专家经常研究, 中国 古代名人是 韩国 人。如朱元璋、成吉思汗、孔子、李白等等,都成了 韩国 人。那么 韩国 人又是哪里来的呢?欢迎来到视频分享, ... ... <看更多>
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 在 韓國與中國最早的歷史淵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 ... 的推薦與評價
中国历史 上曾经是朝鲜半岛的宗主国,有过朝贡关系。 ... 高句丽王国最早出现于公元前一世纪,历史上和新罗,百济三足鼎立。 ... 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历史渊源有时候也成了中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