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事皆有時 】
其實最近我在跟自己做一個極致的薦骨回應實驗。
我想試試看⋯是不是真心想做的事有回應之後,事情就真的會像是擁有磁力🧲般,自動吸引到我的面前。
我開始試著,把來到我的生活中有回應的資訊起個頭,分享出來,接著就是等待,等待正確的人事物到來;看起來很消極,內心其實一直很澎湃,期許滿滿。
一開始,事情真的一個接著一個來,那些我很想要的、有回應的訊息一直來的同時,我感覺自己眼花撩亂惹,興奮異常。
作一個自己有回應的決定,而且還要經歷過情緒的起伏再確認決定,並不容易!(超~難~的~)
即便是再三提醒自己、努力練習提升自我察覺力,不斷給自己踩煞車,仍擋不住顯示生產者的本質,很想主動積極求效率啊!🙈🙈🙈
周遭的狀態也免不了影響著自己,為了不讓自己看起來像是一個停滯不前的人,為了要讓自己安心,於是,非自己的狀態悄然浮出,急急忙忙刷存在感,結果就是一切都停滯下來了,我更不安了!
亂了套的節奏,就像屁孩半路賴在地上不肯起來,只能停下來,一起等待。
然後發現,當我停下來了,一切又開始運轉了起來!
好神!😍
中午忽然像被點醒了一般!(又好像被隱形的棒槌敲了一下!🤯🔨)
我在幹嘛呀我⋯😅🤣😂🙈
#顯示生產者
#情緒權威
#等待薦骨回應
#非自己如影隨形
#察覺了才能跳脫
#讓非自己變成助手而不是主力
-
願,我們的分形線在最適宜的時機點交會,陪伴一程,留下生命中美好的體驗。
-
🎋邀約平日/假日小娃兒玩伴
🎋🎋夥伴時段
7/6(一)19:30-21:00 主題:類型-生產者
報名連結🔗 https://www.surveycake.com/s/xW29p
🎋🎋🎋人類圖玩親子教養讀書會系列 #投射者小孩 #顯示者小孩 #生產者小孩
這裡點進去報名👇👇👇👇👇
投射者小孩:(三)7/1、7/8、7/15、7/22,pm19:30-21:30
📍報名網頁 https://humandesign.org.cn/play/detail/80050
顯示者小孩:(四)7/2、7/9、7/16、7/23,pm19:30-21:30
📍報名網頁 https://humandesign.org.cn/play/detail/80051
生產者小孩:(五)7/3、7/10、7/17、7/24,pm19:30-21:30
📍報名網頁 https://humandesign.org.cn/play/detail/80052
#快揪好友一起來👋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吉米哥 Jimi Br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支持優質影像創作者,小額贊助抖內吉米哥 https://pse.is/jimibro_donate =================================== ►吉米哥你說 Podcast 收聽平台► ▎Apple...
非自己如影隨形 在 靈魂的設定 - 菜菜子的人類圖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享 | 關於尋找 #專業人類圖分析師 協助解圖
.
.
.
其實很簡單,可以回到你的內在權威與策略去決定。
#真敷衍
好的。
要去哪裡尋找,可以參考人類圖官網的認證分析師名單。你可以根據所在國家檢索合格人士有哪些,甚至可以看看他們的人類圖,再決定你是否要找對方解析。這些專業人士可能是特定課程導師,也可能是特定領域的分析師。
https://www.ihdschool.com/Professionals
是面對面解圖,或是線上解圖,一切看兩人互動回應結果而定。沒有一定必須找誰或不找誰。
一開始通常做基本解析,要價至少約RM800以上。當然也看專業分析師自己的定價來而起伏。
#上一階課程一般約RM1300以上
#這樣可能比較有概念一些
#當然也有一些其他流派分析師或者獨立專業分析師
#看個人決定
簡單的建議到此為止。
———————
昨天上課時聽到一個字,integrity。老師說完相關的一大段,我不由自主頻頻點頭。
這個字眼,中文簡單翻譯為「正直」,英語意為「the quality of being honest and having strong moral principles」:有誠實的品質並且有堅守的道德原則。
在正式上課前,老師會把逐個條款說明清楚。所有上課的資料,供同學間交流參考,大家不得自居為老師在外改頭換面重新傳授。另外,在上完某個學期後,學員只能針對某個主題開始對外進行解析,並且必須完全告知對方自己的學習狀況,才能收費解析。也就是說,接受分析的人,要很清楚知道,自己接受了一名「練習生」的分析,而非專業分析師的分析。即便收費,也是在雙方開誠布公的情況下展開的。
然後,老師會慎重地詢問學員們,大家同意嗎?如果你對此 #沒有回應 或者 #不認同 ,可以退出課程,他們會全額退費。
所有開 #人類圖 課程的人,不論是哪個流派,應該都會在意,辛苦整理的資料是否外流?是否被人利用私自授課。「不法賺錢」是其次,更令人在意的,其實是,未經認證(或至少未經由授課導師認可)卻擅自用材料在外開課,是否會對原授課者、源頭資料的「正確」度造成影響。
至於上課的學員,如果對這門知識認真,會考量教他們的人,是否有專業資格。
真的一定要這樣「認為」嗎?其實不一定。這只是我想前進的路上所顯現的指標,而我願意追隨。這不代表所有人都必須遵守。
不重視的,也大有人在。這個不重視,其實與我無關。
會讓我注意的,是後遺症開始出現。我開始看到有些「分析師」抨擊:「怎麼可以叫投射者等待邀請?就這樣等一輩子,什麼都不用做嗎?生產者哪有什麼薦骨回應?這些閘門就只有這些特質而已嗎?」諸如此類的說法,混淆了視聽。
說混淆,是因為,很多深入、身體力行、經實驗而得出驗證的說法,並沒有完全在「市場」上流通。
如何將整個人類圖設計的「體驗」,透過「三個中心的覺察」,化為文字,儘可能貼近原本體驗的狀態,進而分享出來,是不少分析師在做的事情。
許多上到四階以後的學長姐們的分享,越來越「日常」。幾乎都是日常生活的反思,透過各式各樣的文筆,形成不同的鮮明風景。
這並不是說,符合人類圖「官方」總部認證的標準才是好。
如果一個流派創始人,將他素來所學,結合人類圖元素,創造新的神秘學,並且由他自己融會貫通開創出新的系統。我覺得無所謂。因為一切涇渭分明,基於不同觀點分道揚鑣,走向不同道路。學的人也很清楚,冠名不同,至少路標很不一樣。
但如果原始內容被「政治正確」地移花接木形成新內容,而使「本源的人類圖」變成「不正確」的,並進一步混淆大眾在接受人類圖知識過程中取得的定義。這種定義模稜兩可的產生過程,並不利於人類圖知識的傳播。
一些久遠的錯誤甚至延續了N年,流傳到「官方」以外的源流中,開始被不知情的學員使用,是否會危害到身心還不得而知。當「官方」早已發現本源資料錯誤而即時修正後,已流傳到其他派別的「錯誤」卻覆水難收。當我聽到這件事,我感到很震驚。
而昨天老師提到 Gene Key,她其實對接受Gene Key 知識的學員沒有任何意見,卻也提醒大家,既然來到另一個系統上課,希望大家就投入這個系統,並且遵守簽約的規定。不想遵守、沒有回應,可以退出。
可是如果「頭腦」上簽了這個協議,「身體」卻違反了一切。這樣的「分析師」為你做的分析,你願意相信嗎?
我寫完這些,並不代表我「超正直」。事實上,我曾經在上完一階後,練習解讀時,收了一個朋友的錢(50元新幣)。那時候,我被告知且我簽署同意的是:「練習解讀不可收取任何費用,因為我們不是專業分析師。」
當時,我的頭腦告訴我:「對方是好意,你正好需要錢上課不是嗎?」加上對方也希望我收下。我就這樣收了。
這樣寫起來,其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但這就是個過程。
而每每上課,聽到這些條款敘述,我的確也會覺得:「為什麼學院這麼死板?為什麼不能對外分享一些特定的材料?為什麼那麼吝嗇!」
這種經過把關、需通過層層考驗而獲得驗證的證書或才能上課的舉措,的確可以被視為是為難他人、為難了那些想取得這門知識的人們。
但隨著時間過去,我明白,如果我要不斷進修,不斷有工作坊可以上;學院必須有一定的措施保護智慧財產權。我明白尤其必然性和必要性,雖然我到現在還是可以對這樣的舉措頗有微言、腦中喋喋不休,但心底深處也能明白,這就是我學習單位的要求。
我可以選擇陽奉陰違;也可以回到自己的決定,不去參加。
就像我一直以來認為的,這個工具最重要的部分在第一階就已經揭露完畢: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除非真正對這門知識的進階層面「研究實驗」有回應,才一階段一階段繼續走下去。
—————
我一開始並不知道該怎麼傳達,這篇主題的內容。
這樣長篇大論的文在今天出土,是因為昨天上課的確被感召。當老師說明完畢,我得以重新確認,也逐漸明白,我真的可以停止和別人比較了,並且開始投入屬於我的道路上。
這並不是對錯、比較好比較不好的問題。
當我聽到老師說,我選擇做對我「正確」的事情,接受正確的邀約,做符合我設計和道路的事。我明白這是我要的。
當我們的語言表達和內在(包括能量場的運作)不一致,其他人其實可以感受得到。這是腦袋可以扭曲、卻掩蓋不了的事實。如果是面對面的解讀,更能感受到彼此的能量場,是否健康運作。
當你回到你的設計,屬於你的人事物會自然「流」入你的生活中。
這樣的「被動」,會不會也是一種「主動」呢?
#下一篇來寫對主動被動的誤解
#非自己如影隨形不是說說而已
#根本隨時出現在生活中
#跟自己說聲加油
#積欠的文章清掉一篇
Photo credit: Pixabay
非自己如影隨形 在 靈魂的設定 - 菜菜子的人類圖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享 | #非自己 的觀察
人類圖中有個術語,叫做「非自己」(Not-Self)。從字面上的意思來詮釋,大概就是「不是自己」。
明明我活得好好的,經濟上很充裕,也有美滿的家庭,可是總覺得人生「缺少」了什麼,又說不上來。這個假設是給「人生勝利組」的。
至於網民戲謔時愛用的「魯蛇」(loser)的遭遇,應該不用舉例了。基本上就是任何「外在不滿足,內在也不滿足」的狀態吧😂。
簡單來說,「非自己」的「症狀」可能是:
1 覺得自己懷才不遇 或者 不值得。
2 覺得自己一起都好卻不滿足 或者 一切都不好所以不滿足。
3 覺得自己很糟或者覺得自己很好但怎麼大家都覺得我很糟。
對應到人類圖四大類型的主題,就會是「很少感受到平和、滿足、喜悅或是驚喜」的狀態。
#觀照非我
好多文章都會提醒我們「不要」非自己。
最近複習內容卻看到了一句話,對這句話有了回應,所以想大略分享自己怎麼去觀照自己的「非自己」。
這句話在學院第一階的課程會出現,即「運用頭腦去觀照自己的非我是如何運作,提升自我察覺的層次」。
#有定義情緒中心不健康的狀態
我的設計具備 #有定義的情緒中心 ,但因為成長環境的關係,覺得自己多年來壓抑了情緒中心的能量(這個故事再另分享)。
無論如何,我也不是無時無刻很注意自己的情緒展現和釋放。除了留意心情起伏來察覺自己的波動,一般都是在我「暴怒」的時候,才能發現自己的情緒能量。
我的工作環境讓我每天需要面對至少150個個性迥異、行為不一的學生。遇到教室管控不佳的情況,我也有過不同的應對經驗。
目前我覺得最佳的應對方式,就是在感受到怒氣時,靜默片刻,待全班沈澱後,述說自己當下的怒氣,然後告訴學生我的期待,並了解他們是否收到訊息。
我沒有辦法假裝我不生氣。
若我真的不生氣,幾乎是我「不在意」或「已放棄」的狀態。
可是,現實總是很「骨感」的。
總會有一個「受害」學生,提出了看似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在不適當場合做出不適當行為而被我暴衝怒罵。每一年,幾乎都會發生一次。每個事件,我都記得清楚。
雖說總有些「懊悔」成分,更多的,卻是在事後看見我自己的「暴怒」。
就在怒氣來的那一刻,即便知道 #情緒中心內在權威 不適合 #在當下做決定 ,有時候想說的想做的就是會衝出去。就在根據「非自己」做了決定,而開始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的時候,我會提醒自己自動地開啟CCTV模式,宛如我的身後有個攝影機在攝錄我當下的一切。
一切沒有評價,卻會如實呈現。
「非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會被清楚呈現,在腦中回播,而且某個程度上會讓我的「懊悔」減少。
並不是因為我可以把我的行為歸因於學生,而是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是「如何地不受控制」。而這個「不受控」,也不會讓我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進而強化我暴衝的行為。
如果我有醒覺,我就能「比較清楚地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任,從而接受我自己在有意識的情況下所做的一切決定」。
也就是說,當我開啟CCTV模式,觀察「非自己」後;我除了「懊悔」,會更有勇氣去承擔我自己的所作所為。
而當我接納一切,我才能夠順著流,再去調整自己,可以如何回到我自己的生命之流。
當然,也可能我是沒有醒覺的。
我就會糊裡糊塗地經歷一切,卻不明所以。
等到我「清楚」一切的「某一天」,我才會「恍然大悟」。
#非自己如影隨形
我想表達的是,其實並沒有「不要非自己」這件事。
人生中,要「非自己」實在太容易了。
你應該變得 #更快更高更遠 , 應該能夠 #承諾 , 應該能夠 #證明自己的價值 ,應該能夠 #耐得住壓力 ,#懂得表達自己 ,而且 #有淚不輕彈 。
隨便一句「普世價值」,就可以將我們引入「非自己」的泥沼裡。
人類圖可以給我們的提醒是,去認識各種「非自己」的組合行為,如何在我的人生中影響我做各種決定。
只要不對非自己 「渾然不覺」(ignoring),我覺得我們就很對得起自己了。
你有什麼特別的人生「非自己」套餐組合要分享嗎?
歡迎留言。
#非自己
#notself
#人類圖
#菜菜子的人類圖筆記
#非自己套餐搭配組合源源不絕
Photo credit: treadhunter.com
非自己如影隨形 在 吉米哥 Jimi Br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支持優質影像創作者,小額贊助抖內吉米哥
https://pse.is/jimibro_donate
===================================
►吉米哥你說 Podcast 收聽平台►
▎Apple Podcasts:https://apple.co/2ArD9d4
▎Google Podcasts:https://bit.ly/2G40XpI
▎Spotify:https://spoti.fi/2Vz2s3Y
▎SoundOn:https://sndn.link/jimibro
▎KKBOX:https://bit.ly/3lldaGS
Hi 大家好
我是吉米哥
「唱作才女」戴佩妮
應該沒有人不認識吧?
但是除了她自己的歌之外
妳知道她曾幫哪些歌手寫過歌嗎?
好奇嗎?興奮嗎?期待嗎?
聽下去就對了!😆
#戴佩妮 #金曲歌后 #歡迎按讚訂閱多留言
-----------------------------------
如果您還喜歡我的作品
歡迎多多按讚留言分享
記得訂閱頻道並"打開小鈴鐺"喔!
加入吉米哥社群一起交流互動吧!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imibrovlo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imi.runner
-----------------------------------
👉Music:
"Epidemic Sound" copyrighted music
👉Camera:
SONY a6400
PANASONIC GF7
👉Lenses:
SONY SEL1018
SONY SEL50F18F
👉Pod:
JOBY Gorillapod SLR-Zoom & Ballhead
Feiyu - G6 Plus
👉Mic:
audio-technica AT2020USB+
RODE VideoMic Pro+
RODE Wireless GO
👉Contact me:
jimibrovlog@gmail.com
👉Music Credits:
江美琪〈如影隨形〉《悄悄話》/ 2000年
陳勢安〈非你不可〉《非你不可》/ 2013年
傅又宣〈再一步〉《愛.這件事情》/ 2014年
劉思涵〈擁抱你〉《擁抱你》/ 2013年
Fuying & Sam〈OVER〉《靠近 Close to ___》/ 2015年
郭修彧〈擋箭牌〉《盲點》/ 2019年
孔令奇〈Impossible 火不了 (feat. 戴佩妮)〉《Impossible 火不了》/ 2015年
大支〈情敵 (feat.戴佩妮)〉《不聽》/ 2014年
許茹芸〈透氣〉《你是最ㄞˋ》/ 1998年
許光漢〈別再想見我〉《別再想見我》/ 2020年

非自己如影隨形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近年來特區政府工作變得越來越簡單,每天就是發言攻擊假新聞、陰謀論,然後動用內地黨媒助拳。最近全民檢測便是典型例子,即使用到黨媒黨官,最後市民選擇仍然是不信任政府。至於警察的發言或新聞稿,也同樣將一切問題歸咎抹黑、假新聞及陰謀論。在他們眼中,黃絲是一群刁民、偏執狂或政治盲目狂熱分子。
對他們而言,7.21、8.31、新屋嶺,陳彥霖、周梓樂死亡事件是攻擊警察的陰謀論炒作,面對質問總是擺出一副嗤之以鼻的態度。但究竟政權本身有沒有反省過他們眼中的「陰謀論」是如何產生,市民為何會接受。他們當然不會,因為政權也同樣以「陰謀論」去面對反送中,認為整個反送中運動背後有一個無處不在的「外來勢力」在操控,幕後控制所有宣傳、IT、街頭運動、議會等策略。究竟「陰謀論」是如何在香港社會蔓延呢?
其實,人的本性就有猜疑心,而且從「陰謀論」角度看問題的,也不是甚麼無知之徒,反而很多是關心社會、相信正義、善惡二分的普羅大眾。上述的觀點來自「陰謀論」心理研究權威Rob Brotherton的作品《Suspicious Minds: Why We Believe Conspiracy Theories》,中文版名字叫《為什麼我們會相信陰謀論?》作者認為普羅大眾相信陰謀論,根本是社會的常態,正如你向好友發了個短訊,遲遲不獲回覆,這時你想是否上次見面時說過某句話得罪了他,或是思疑對方是否在疏遠自己,實情是對方可能在忙罷了。相信陰謀論不等如偏執,「當你在懷疑別人不值得信任時,尤其是權威當局,你就可能不太採信『官方』的說法。如果你認為多數人都有邪惡的動機,你自然會覺得陰謀論很有道理。偏執向來與陰謀論如影隨形,但陰謀論並不專屬於偏激人士,因為偏執並非是偏激人士專屬的個性。」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劉細良 #城寨 #讀書好 #陰謀論 #假新聞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非自己如影隨形 在 旅行熱炒店 The Travel Wok Podcas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沙烏地阿拉伯 + #單車旅行 + #台灣查某視角 = 不可錯過的精彩壯遊故事!
甫從學校畢業的Yoga,獨自踏上了橫跨歐亞的單車壯遊之路,打算從中亞一路騎到歐洲,作為自己的畢業旅行;然而,路上從車友得知沙烏地阿拉伯正好開放觀光簽證,使她毅然決定改變計畫,來到這個幾乎沒有背包客踏足的國家,並且成功騎車橫跨了渺無人煙的沙漠。
這一路上原以為可以享受自己騎車的寧靜,誰知道身旁卻出現了一群人,如影隨形的糾纏著他們,這些人到底是誰?他們想做什麼?在這個2013年才開放女性騎乘自行車的國家,Yoga騎著車現身,對他們帶來了怎樣的震撼?在公共領域被完全隱匿、深藏於罩袍(Abaya)下的沙國女性世界,又是怎樣一番風貌?
在這集節目裡,就讓我們一起循著Yoga的足跡,突破極權統治、宗教戒律、家族傳統、性別框架的層層阻礙,挖掘神秘面紗下的沙國真實面貌,尋找跨越文化、宗教與性別的真摯友誼!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14
[來賓簡介]
Yoga,旅行一年的單車背包客,從吉爾吉斯帕米爾高原途經8個穆斯林國家,到達沙烏地阿拉伯的紅海海岸。
[本集重點]
02:23 為什麼會選擇單車旅行,以及旅行路線
05:16 認識沙烏地阿拉伯:英國與鄂圖曼相爭的意外得利者?
10:45 講話要小心!談今日的沙烏地阿拉伯政治現狀
15:45 自行車旅行的安排方式
17:06 沙漠騎車露營,如影隨形的沙國警察
21:42 人民保母與恐怖情人,因為被跟蹤而獲得免費食物與住宿
23:50 女性單車客=稀有動物?2013年之前女性不能騎單車的國家
27:08 遇到想幫忙結果自己被幫忙的人
29:16 有幸被媒體採訪,沒想到播出來的卻是⋯⋯
32:58 男女隔離的互動模式、Sadiq(朋友)帶來的意外驚喜
35:42 旅館借宿時,遇上結婚派對,揭開面紗之後的神秘世界
38:16 在沙國交女生朋友,面紗藏不住的友情
42:13 掙扎一週才終於能踏出一步,緩慢的交朋友過程
44:31 沙國的另一面:都會女性、水肺潛水教練
48:05 不同家律嚴謹程度的影響,與光榮殺戮,性別暴力
50:35 結語
[勘誤與補充]
- 42:13處開始與女性朋友Ebtehaj的相遇故事,Yoga提到的「侄子」與「姪女」應為「表弟」與「表妹」,海外旅行久了中文稱謂不熟悉,還請大家見諒XD
- 本集上架時(2020/9/18),Yoga已經成功離開沙國,正在繼續往下一個目的地前進。
- 本集因為器材與地點限制,來賓是使用手機在戶外錄音,有些段落雜音非常重,實在無法去除,還請聽眾們多多包涵!
[以下各大平台亦可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7v9hnAmkISaNWHgV9IVgfw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id1518914711?i=1000491737508
Google Podcasts,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所有平台收聽連結請點此 ltsoj.com 或者直接搜尋「旅行熱炒店」
喜歡旅行、熱愛分享的你歡迎與我們合作!!
IG: instagram.com/travel.wok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東 #伊斯蘭 #穆斯林 #沙烏地阿拉伯 #阿拉伯半島 #單車 #壯遊 #極權統治 #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暴力 #女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