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紐約時報
*【觀點:病毒變種沒那麼可怕,我們最需要的仍是疫苗】
哥倫比亞大學瓦格洛斯醫學院的病毒學專家Amy B. Rosenfeld和Vincent R. Racaniello在時報撰文表示,人類的行為模式遠比任何病毒變種要重要。目前幾乎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的傳播力和毒性還在增高,今天的疫苗仍然可以結束這場大流行。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629/covid-vaccine-variants/
*【再戴上口罩?Delta變種毒株的傳播,促使人們重新考慮預防措施】
今年 5月,美國聯邦衛生官員表示,完全接種疫苗的人不再需要戴口罩,即使在室內也是如此。但那是在Delta變體傳播之前。由於擔心全球病例激增,世界衛生組織上週重申了其長期以來的建議,即每個人,包括接種者都戴口罩以阻止病毒傳播。洛杉磯縣的衛生官員建議,由於感染率上升、令人擔憂的 Delta 變異導致病例增加以及未接種疫苗的居民人數持續居高不下,尤其是兒童、黑人和拉丁裔居民以及基本工作人員,因此需要依世衛標規定戴上口罩。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9/health/coronavirus-delta-variant-masks.html
*【擔憂Delta傳播,亞洲多地迎來新一輪封鎖】
亞太地區疫苗接種速度緩慢的國家把希望寄於新一輪限制性措施,以減緩Delta病毒的傳播。孟加拉和馬來西亞要求居民待在家中,澳洲有雪梨等四座城市進入封鎖狀態。研究發現,如果全面完成接種,現有的疫苗仍對預防Delta變種擁有較高效力。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9/world/asia/australia-lockdown-delta.html
*【關於Delta變種病毒,我們目前知道些什麼?】
Delta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傳播性最強的變種,可能能夠部分逃避人體痊癒後或接種疫苗後產生的抗體。當前已有85個國家發現了這種病毒,它現在是印度和英國最常見的變種。尚不清楚感染者是否會出現其他症狀,但現有的疫苗已被證實能產生一定防護作用。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2/health/delta-variant-covid.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美國最高法院支持政府要求暫停驅逐的請求。
#Covid-19 導致巴西的預期壽命顯著下降。根據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的一份新報告,因冠狀病毒,2020年巴西預期壽命下降1.3歲,2021 年前幾個月下降速度更快。
#擔心 Delta 變體的世衛組織官員敦促接種疫苗的人繼續戴口罩。
#歐盟電子旅行通行證不包括接種了Covishield疫苗的人,但由於Covishield疫苗是在印度血清研究所注射的,許多低收入國家都依賴於Covishield疫苗。該疫苗與阿斯特捷利康生產的疫苗相同,阿斯特捷利康已獲得歐盟批准,並被列入歐盟旅行通行證,但血清研究所尚未獲得歐盟單獨授權,在一份聯合聲明中,美國農業部和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排除疫苗是“令人擔憂的”,並敦促布魯塞爾擴大其可接受的疫苗清單。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將自8月20日起規定,在大多數公共場所,包括學校和大學,以及商場,健身房,餐廳,咖啡館和文化場所,禁止15歲以上的未接種疫苗的民眾進入。
#白宮新聞秘書蕯琪表示,美國將開始向孟加拉國發送 250 萬劑 Moderna 疫苗。在週一已向秘魯運送200萬劑輝瑞 BioNTech 疫苗,和向巴基斯坦運送250 萬劑 Moderna 疫苗之後,這批貨物是拜登總統承諾向有需要的國家運送疫苗的承諾的一部分。
#英國政府“給英國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商務旅客實施了新的檢疫豁免規定,但此舉不太可能平息,某些進出英國的旅遊線路,仍然有效關閉的沮喪情緒。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6/29/world/covid-19-vaccine-coronavirus-updates
*【邁阿密公寓倒塌事故追蹤】
事發前公寓管理人員曾對建築安全發出警告。不到三個月前,公寓住戶曾收到共管公寓協會的相關信件,信中強調,這棟建築存在“重大結構損傷”,“混凝土的退化正在加速”,並呼籲居民們為高達1500萬美元的一系列評估項目買單。當前死亡人數已升至12人,拜登夫婦將于週四前往事故現場。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6/29/us/miami-building-collapse
*【選舉委員會的“差異”使紐約市市長投票陷入混亂】
周二,紐約市選舉委員會公佈了民主黨市長初選的最新票數,隨後以“不一致”為由,從其網站上刪除了這些表格,紐約市長競選陷入混亂。當天早些時候公佈的結果顯示,Eric Adams和他最親密的兩個對手之間的競爭明顯加劇。但就在公佈選舉結果幾個小時後,選舉委員會發佈了一條推文,披露了報告中的一個“不符之處”,稱正在與其“技術人員合作,找出不符之處的所在“。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9/nyregion/adams-garcia-wiley-mayor-ranked-choice.html
*【衣索比亞叛軍佔領提格雷地區首府】
在衣索比亞政府軍襲擊提格雷地區的八個月後,這場內戰迎來了一個轉捩點,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重新控制了該地區首府默克萊,居民們湧上街頭慶祝勝利。衣索比亞政府隨後宣佈在提格雷實行單方面停火,並稱此舉是出於人道主義原因。此前的軍事衝突已造成200萬人流離失所,使該地區面臨缺水、饑荒等一系列危機。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6/29/world/tigray-ethiopia
*【美軍指揮官對阿富汗可能爆發內戰發出警告】
美國駐阿富汗軍隊指揮官表示,隨著美國和國際聯軍準備在未來幾周內撤離,阿富汗很有可能走上一條混亂的多方內戰之路。他沒有提供撤軍完成的時間表,但表示將很快結束自己的指揮工作。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9/world/asia/afghanistan-civil-war-miller.html
*【眾議院通過法案加快為因援助美國而面臨危險的阿富汗人發放簽證】
為了幫助因在本國與美國軍隊一起工作而面臨報復的阿富汗人,眾議院週二以壓倒性多數投票通過加快允許他們移民到美國的進程。隨著美國軍隊在經歷了近 20 年的戰爭後進入從阿富汗撤軍的最後階段,超過 18,000 名曾為美國工作的翻譯、司機、工程師、保安和大使館文員在申請後陷入官僚程序拖延。特殊移民簽證,適用於因為美國政府工作而面臨威脅的人。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9/us/politics/afghan-visas.html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非洲 饑荒 2021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611紐約時報
*【八十年後,拜登和強森為新時代修訂大西洋憲章】
拜登總統和英國首相強森簽署了具有 80 年曆史的《大西洋憲章》的新版本,美國總統拜登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高峰會召開前夕,兩國簽署「新大西洋憲章」,強化美英合作。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10/world/europe/biden-johnson-atlantic-charter.html
*【解決全球疫苗短缺問題,拜登:進行人道義務,盡可能挽救更多生命】
為解決全球冠狀病毒疫苗短缺,拜登總統正式宣佈,美國將在明年購買 5 億劑疫苗並將其捐贈給大約 100 個中低收入國家使用。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10/world/europe/biden-vaccine-500-million.html
*【美國5月CPI年增5% 創13年最大增幅】
美國勞工部報告稱,由於美國通膨壓力持續增加,5月份的CPI年增率達5%,創近 13 年以來最快增幅。經濟學家此前預計為增長4.7%,但消費物價從 4 月到 5 月上漲了 0.6%,不包括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指數同比上漲 3.8%,為 1992 年以來的最快增速。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10/business/consumer-price-index-may-2021.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去年,隨著麻疹等疾病的接種數量下降,由於大流行強制限制,包括居家隔離令,兒科醫生敦促美國父母讓他們的孩子接受常規疫苗接種。
#一年後才重啟航行卻又再臨挫折,兩名乘客在由來自加勒比海聖馬丁島的皇家加勒比名人遊輪公司的郵輪上共用一間客艙,檢測冠毒呈陽性。而這艘船,號稱是北美第一艘完全接種疫苗的遊輪。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授權延長嬌生公司冠狀病毒疫苗的有效期,將保質期延長了六週。此舉讓各州有更多時間來弄清楚如何用完單劑量疫苗的供應。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儘管一些富裕國家對其大多數人進行了注射,但整個非洲接種覆蓋率仍在2%左右,撒哈拉以南非洲約為1%。世衛組織非洲區域主任 Matshidiso Moeti 博士說,要實現非洲每個國家接種10%的目標,將需要額外的 2.25 億劑。該機構估計,總共有十分之九的非洲國家將無法實現這一全球疫苗接種目標。
#根據週四發布的指南,拜登政府取消了辦公室工作的聯邦僱員人數的限制,同時保持了在大流行期間擴大的靈活的遠程辦公政策。新規也公告指示機構不能要求勞工接種疫苗才能返回辦公室。
#根據以色列的一項新研究,成人廣泛接種疫苗有助於保護未接種疫苗的兒童。
#Moderna 申請美國授權其疫苗用於青少年。
#梅西百貨的年度煙花匯演將於今年 7 月 4 日在東河上恢復其通常的盛大規模,這是紐約市恢復正常的最新跡象。
#印度最窮困邦之一的比哈爾邦統計顯示,自 2020 年 3 月以來,已有 9,000 多人死於與 Covid 相關的併發症,明顯高於最初報告的 5,500 人。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首都阿布達比,將放寬接種過疫苗或近期檢測結果呈陰性的人進入購物中心、餐館、咖啡館和其他公共場所。
#阿富汗衛生部官員說,由於危機不斷惡化,已知病例數量創歷史新高,阿富汗週四從中國收到了 70 萬劑 Covid-19 疫苗。
#歐盟加入美國,呼籲對新冠起源進行詳盡調查。相關表態在G7峰會前作出,各國領導人在在這場會議上將面臨採取更多行動遏制疫情的壓力。此前WHO的調查結果稱,病毒“極不可能”是從武漢實驗室洩漏的,但許多人指出,中國政府缺乏合作,調查存在疏漏。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6/10/world/covid-vaccine-coronavirus-mask
*【3名 FDA 顧問因阿茲海默症藥物的批准而辭職】
這種名為 Aduhelm 的藥物,每月靜脈注射一次,價格為每年56,000美元,本週獲得批准,儘管沒有證據表明它對患者有幫助。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10/health/aduhelm-fda-resign-alzheimers.html
*【查尋洩密,川普官員把重點放在國會民主黨人身上】
司法部調查川普政府早期機密資訊洩露的幕後黑手時,發現他們採取了一個極不尋常的步驟:檢方傳喚蘋果公司,從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至少兩名民主黨人、助手和家屬的帳戶中獲取資料。其中還有一個是未成年人。與該委員會有聯繫的至少12人的記錄在2017年和2018年初被查封,其中包括眾議員Adam B. Schiff。他當時是該委員會的最高民主黨人,現在是該委員會的主席。據知情人士透露,正如在調查新聞機構時所做的那樣,美國司法部獲得了今年到期的蘋果禁言令,因此,直到蘋果上個月通知他們,議員們才知道他們正在接受調查。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10/us/politics/justice-department-leaks-trump-administration.html
*【滴滴出行向美國申請上市】
該公司的公開募股文件顯示,由於疫情期間乘客數量下滑,去年收入下降8%,但隨著大流行的消退,叫車服務開始復甦。該公司當前在15個國家運營,2017年估值為560億美元,其投資者包括軟銀和阿布達比國家基金。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10/technology/didi-ipo.html
*【沙烏地阿拉伯尋求2030世界盃主辦權】
在該國準備通過買進全球頂級足球玩家群的過程中,獲取世界盃的主辦權將是一個重點里程碑,但這一努力面臨著政治和技術上的障礙:人權組織一直強烈反對在該國舉行大型體育賽事,國際足聯的主辦方大洲輪換政策也對其不利。當前體育已成為沙烏地阿拉伯“願景2030”計畫的中心支柱,該國正在戰略性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10/sports/soccer/saudi-arabia-world-cup.html
*【衣索比亞35萬人面臨饑荒,這是十年來受災最嚴重的國家】
聯合國和國際援助組織表示,衝突不斷的衣索比亞提格雷地區已有至少35萬人面臨饑荒。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嚴重的饑餓災難。人道主義官員呼籲國際社會予以關注,並施以援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10/world/africa/ethiopia-famine-tigray.html
非洲 饑荒 2021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譚新強:中國應積極吸引移民 「三胎」非應付老齡化最有效方法
文章日期:2021年6月4日
【明報專訊】早前中國公布了2010至2020年人口普查結果,只微增了5%,正式超過14億人口。平均每位女性生育率只有1.6左右(適齡生育的女性更低,只有1.3),遠低於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
期待已久,內地政府終於再放鬆人口政策,容許生第三胎。一如所料,中外的即時反應以負面為主,異口同聲肯定這些政策改變無用,每年最多只將帶來微不足道的數萬額外新生嬰兒。現今一代大多為獨生子女,結婚後,兩口子已需要照顧4名父母,如真的生3個孩子,豈不是要負責9個人生活!須知現在養1個孩子都已經非常昂貴,如何能夠負擔3個?
我知道要逆轉生育率非常困難,根據「人口轉型理論」(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隨着經濟發展,嬰兒夭折率下跌,教育水平上升(尤其女性),生育率自然下降。何止中國,所有發達國家,如美國和歐洲,人口增長都在放緩,日本及韓國人口更已開始下跌。連印度的生育率都落後1980年的5以上,跌至現在的約2.2。去年加上疫情,美國新生嬰兒更加速下跌了4%,證明某些人預測會因夫妻被疫情困在家中而在一年後出現一次「疫情嬰兒潮」是完全錯誤的!疫情中,所有人心情煩躁,何來心情享受魚水之歡?反而家暴和離婚率有所增加。
農村人口多 提供經濟利益或鼓勵生育
「人口轉型」雖可說是大趨勢,但並非自然科學定律,每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和家庭情况都不盡同,即使不易逆轉,但不等於完全不受政策和科技發展所影響。即使在中國,雖然城市化已剛超過了50%人口比例,即是仍有近半人住在生活水平較低的農村,或較容易利用各種經濟利益,例如西方流行的所謂「牛奶金」,或更有效的房屋津貼和價錢優惠等手法,去鼓勵生育。
近日香港是個好例子,本來很多人抗拒疫苗,有發展商捐出一層樓,作為鼓勵接種疫苗的獎品,都收到很好反應,預約人數馬上跳升超過50%,但其實此計劃的每人平均成本很低,可能20元不到!如利用類似手法鼓勵生育,可能亦有點成效呢!除經濟鼓勵方法外,現在醫學昌明,另外還有很多人工受孕和基因工程的新科技和方法,但當然道德和安全性都是重要考慮。
中國人口的最差預測是到2030年代中人口見頂(新增勞動人口早在2012年已見頂),到2100年,人口更將「腰斬」下跌一半,回到約7億人。很多人擔心這將帶來巨大經濟災難,應驗西方人的詛咒,「China will get old before it gets rich(中國未富先老)」,未來那麼多的老人家,靠誰來奉養和照顧?中國確要小心有這個可能,但毋須過慮。
以美國為例,也有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本來亦有很多人擔心當二戰後至1960年代初出生的Baby Boomers到退休年齡時,社會將無法應付此龐大的醫療和社會福利財政壓力。事實上,即使美國財政赤字和總債量不停上升,但由於過去40年,利率也不斷下降,結果利息支出對GDP比例,不升反降,再加股市長期表現奇佳,負擔能力綽綽有餘。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近日繼續呼籲美國應以比總統拜登(Joe Biden)提出更大量的基建投資,來替代老齡化社會的自然疲弱消費需求!
同樣政策適用於中國嗎?我認為答案是「yes and no」。我贊成人口老齡化自然減慢長期消費增長,帶來巨大通縮壓力,所以現在所見到的通脹反彈,只因經濟重開對供應鏈製造的短期壓力,只屬過渡性,而非結構性通脹。
1970年代為近代消費通脹最嚴重的年代,當時全球人口增長亦是最快的,再加上當年是「石油年代」的高峰期,所以每當OPEC減產,馬上挾高油價和全球通脹。現在全球女性生育率已跌近半,只約2.4,加上世界已進入無限供應的「數據年代」,所以何來結構性通脹?如長期通脹上升,最有可能的原因將是全球政府和人民,決定為對付氣候變化,寧付出「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加速轉移到太陽能、EV(電動車),以及各種減碳排放生產鋼鐵和混凝土但仍較昂貴的綠色技術。
人民幣倘成功國際化 將減未來財政壓力
但中國面對的老齡化問題比美國嚴重得多,更重要的是人民幣缺乏美元的話語權。美國至今仍可隨意行使美國獨有的「exorbitant privilege」(過分特權),亂印鈔,肆意操控利率曲線,基本上即把財政負擔推給全世界投資者幫他埋單,但竟然仍無損美元地位!所以我經常提醒,中國的真正短板絕非製造業,連半導體也不是,中國的真正短板是金融和傳媒。如中國能提升人民幣地位,成功國際化,即使不能代替美元地位,但將對減低未來財政壓力,大有幫助。如再加上成功打造股市的健康慢牛,當然亦對退休基金和人民自己積穀防老,有莫大幫助。
除財政擔憂外,很多人亦擔心未來勞工短缺問題,包括誰來照顧大量老人家?中國人非常相信科技,寄望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利用5G和AI等新技術,工廠變得更自動化,連家居工作,包括老人家的日常生活護理,都可由機械人替代人力。但兩周前我在文章中已解釋過,5G和AI的發展速度都遠遜預期,尤其如駕車和照顧老人家等關乎安全的任務,當成較簡單的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問題來處理,可能是個基本性錯誤,因為這些是極需要可見將來仍沒有的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需擁有「common sense」,才能解決的問題。
如真的不能提升生育率,科技亦無法完全解決勞工短缺問題,那麼是不是真的絕望?當然不是,其實最實際和最有效化解老齡化問題的方法就是接受移民。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以移民來解決老齡化問題,同時亦是最符合全地球利益,減低對氣候變化壓力的最佳方法。即使發達國家和中國人口增長緩慢,但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增長率仍高,所以全球人口仍以每年約1.1%的頗快速度增長,為世界環境製造不小壓力。我不清楚此增長率是否過急,會否因此而威脅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從而防止全球暖化攝氏1.5度的危險臨界點。
人口問題跟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息息相關,每個國家不可自私地盲目追求經濟發展,漠視全球人口和環境問題,必須全球合作。自遠古石器時代以來,從非洲開始,人類遷徙大方向按照兩個原則:第一是人類「滲透」(osmosis),從人口密度高,遷至密度較低的地方,過去500年,南北美洲和澳洲的開發,就是最佳例子。第二是人類亦會遷至即使人口密度較高,但經濟發展機會亦較多的大城巿;所以即使日本人口已在收縮,但東京都人口仍在增長,在中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明顯也有同樣情况出現。
美國有大量經濟機會 排外無礙吸引力
美國當然是移民建國的最成功例子。數百年來,不停吸引全球移民去尋金、尋找機會,亦有人為了逃避原來出生地的戰亂、饑荒和貧窮。美國每年接受超過100萬名合法移民,非法移民的總數量亦遠超過1000萬。移民不止為美國帶來全球精英,亦帶來更需要的勞動力,如真的杜絕非法移民,全美國將無人收割水果和蔬菜,更沒有工人為富人修葺花園和打理家務。
當然在美國和歐洲等地,移民亦帶來嚴重種族關係和其他社會問題。反移民潮正是過去數年,西方民粹崛起、推動英國脫歐、不少歐盟國家極右主義抬頭,以及特朗普入主白宮的重要推手。不少歐洲人誇張地擔心在不久將來,歐洲甚至將變成伊斯蘭為大多數的地區。長遠當然有這個可能性,但伊斯蘭教徒仍只佔歐洲人口不到10%,真正害怕的原因仍是種族主義居多。况且,近日中東和北非難民加速湧入歐洲的原因,正是因為美國跟歐洲和以色列等盟友,在中東啟動多場不義之戰,大量殺戮伊斯蘭教徒,他們才會遭巨大生命危險,逃亡到歐洲。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
美國擁有大量土地和經濟機會,所以吸引力更大。即使特朗普如此排外,大量減少移民和工作證額度,近日針對亞裔人士的歧視與日俱增,仍無礙美國對大量移民的吸引力。當拜登一上台,數以百萬計的中美和南美人即湧至美墨邊境,企圖偷渡到美國,希望拜登特赦,或最少不會遣返所有非法移民。
有些西方「聰明人」已指出,美中之爭,決定勝負的關鍵,正取決於美國處理移民的政策。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如此比例不改變,毫無疑問,即使美國使盡陰招,包括貿易和科技戰,抹黑中國等,中國名義GDP仍必將在10年內超越美國,並且將繼續拉開距離,變成美國的兩倍甚至三倍。打仗則兩敗俱傷,絕不可行,唯一最有效抗衡方法是加速接納移民,但當然要非常小心處理種族關係,和對教育、醫療、房屋、福利等範疇的影響。過急的移民速度將帶來極大社會矛盾,即使特朗普已下台,但很多社會問題仍未解決,未來隨時可因移民問題而再度爆發。
中國吸納移民 更需要一般勞動力
我當然不贊同此修昔底德陷阱、零和遊戲式的觀點,但我認為基於老齡化問題,中國也必須考慮移民政策。中國大多數人為漢族,雖然有50多個少數民族,但大多都已歸化中國多年,並非移民。
近年因經商和留學交流,多了不少外國人居住在中國,在一些餐廳已開始見到外國人當服務員,據聞有些工廠亦有顧用外勞。但整體人數仍有限,拿了永久居留權的應不多,入了中國籍的就更少了。我鼓勵中國採取更積極吸引移民政策,精英當然歡迎(雖然大學生過剩,但全球精英可帶來創意和新市場),但其實可能更需要一般勞動力,尤其未來照顧老人的護理人員。
我非常歡迎中國逐步開放人口政策,但原因並非天真期待純粹藉此解決未來的老齡化和相關經濟問題。最重要的是,此政策改變符合人道立場。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22748057226&issue=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