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颱風過後的家》
* 當迎風的笑靨已不再芬芳 溫柔的話語都已沈寂 當星星的曈子漸冷漸暗 ,而千山萬徑都絕滅了蹤跡 ,我只是一棵孤獨的樹 ,在抗拒著秋的來臨——席慕容《樹的畫像》
* 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
* 不要玩弄深埋在他人心底的東西。——維特根斯坦《文化和價值》
* 當我失去你以後,即使是面對鳥語花香,我也興味索然。一切都顯得無比落寞,虛空。頓時,宇宙萬物和我的靈魂間的路被堵塞了,我那善於感知的心變得遲鈍,甚至無法捕捉自己的靈魂。—-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 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友人,愛人⋯⋯他們的事就是你的事,過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已經一無所有了。—-王小波
* 丈夫終於承認了自己在外面包養女人,有了婚外情。我揮舞著大刀,單刀直入,一下刺中了要害,逼他承認了事實。可到事後才發現,受到更大傷害的卻是我自己。—-渡邊淳一《紫陽花日記》
* 我不知道該怎麼和生活中無法失去的人說再見,所以我沒有說再見就離開了。—-王家衛 《藍莓之夜》
* 為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的體會對方。—-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
* 我隻身前行,但我帶著勇氣,這使我彷彿帶著一萬雄兵。—-瑪雅·安吉洛《我們的祖母們》
* 《夜夢》—赫曼·赫塞
心已經疲倦,膽戰,
它曾跳得歡快,
回味逝去的青春,
遊戲已經玩夠。
幽暗的地方,
現出美好畫面無數,
逝去很久的陽光
為它們照上金光。
遠處的世界閃著光亮,
它曾為我們熟悉瞭解:
那是頂著星星帳篷的童年,
那是家鄉與童年的地方。
我們的夢溫和黑暗,
我們立於其中,
我們盼望能走入光明,
讓自己也成為光。
* 痛苦並非不可忍受,也不會永遠持續,只要你記住它自有它的限度,不要在想像中將其擴大。——馬克· 奧勒留《沈思錄》
* 要永遠寬恕一些人,要無數次地寬恕別人。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無罪的,沒有一個人不需要寬恕:因此也就沒有一個人有權力去懲罰或者過度糾正別人。—-托爾斯泰 《復活》
非暴力溝通 馬歇爾 盧森堡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運用非暴力溝通來調解手足紛爭】
#簡單四步驟學會非暴力溝通
昨天下午我在整理東西時突然聽到唯可大哭的聲音
轉頭看到唯可哭著跑去爸爸那邊,而喬伊站著不動
「我不要唯可跟著我!」喬伊大喊
「你不要他跟著你是嗎? 你下次可以用說的」爸爸很平靜地與他對話
「發生什麼事呢?」我試探性地詢問
「我不要唯可跟著我!」喬伊又說了一次
「爸爸你有看到什麼嗎?」#釐清事件
「我看到喬伊很用力地推唯可去撞拉門」
原來如此
我平靜的詢問唯可:「喬伊推你,你有什麼感覺呢?」#釐清感受
「很痛!」唯可邊哭邊說
「很痛是嗎? 所以你不喜歡被推,是嗎?」他點點頭 #核對感受與想法
「你不喜歡他推你,那你希望他可以怎麼做?」#確認期待
「用說的」
「你希望他用說的是嗎? 你要告訴他嗎?」#核對期待與行動
唯可點點頭,接著說:「喬伊,你下次不要推我了」
「請你用說的」我引導唯可說出他的請求後
接著轉頭問喬伊
「你剛剛說你不想要唯可跟著你是嗎?」#核對想法
「對阿」他做著自己的事沒看我,但耳朵有打開
「他跟著你讓你有什麼感覺呢?」#釐清感受
「很生氣!」
「你很生氣,所以你推了他是嗎?」喬伊點頭 #核對感受與行為
「唯可說,他希望妳用說的,你覺得呢? 或是有其他更好的做法嗎?」#核對期待與行為
「可以」他回應但依然沒抬頭
「那你下次會怎麼說呢?」#確認行為
「唯可,可以請你到旁邊一點嗎?」#提出請求
👉我很驚訝他使用了正向語言,使用「到旁邊」而非「不要跟著我」,將焦點放在目標而非問題上面
接著唯可開始哭鬧,說他想跟著喬伊
「你可以黏我呀!」爸爸在一旁笑著說
「可是你在忙或是去上班怎麼辦?」
「你也可以黏我呀!」我跟著說
「可是你在煮飯怎麼辦?」
「你可以黏娃娃呀!」喬伊接著說
👉幫助孩子去看見自己擁有的內外資源,學習運用資源來面對困境,可以與孩子一同腦力激盪,當然如果孩子還在情緒中,可以等情緒跑完再來討論
唯可比較平靜之後,突然開口
「喬伊,可以抱抱嗎?」
「好啦」喬伊一副拿你沒辦法的臉
兩個孩子抱在一起,還說著親熱的話
(類似我好愛你、我們和好吧之類的)
好吧,我也看不懂他們在演哪齣
總之姊妹鬩牆的戲碼又在莫名其妙中落幕了😅
#你們家也有吵得快好得也快的手足嗎?
#小孩今天找我拍照我最喜歡這張惹
/
老粉都知道,一直以來面對手足爭吵
我都是運用 #非暴力溝通 來當調解委員
(調解而非仲裁,父母千萬別當法官)
過去有許多人反應,覺得非暴力溝通也太難
今天就來個簡化版的非暴力溝通
照著四個步驟進行,人人都能當調解委員
1. 客觀的描述事實,不帶有評論
成人在現場可以運用「我看到」和「我聽到」
舉例:
⭕️「我看到你打他」
❌「我看到你攻擊他」
⭕️「我聽到你在尖叫」
❌「我聽到你在吵」
👉攻擊、吵都是一種評論、標籤與個人解讀,當孩子被貼標籤,有可能心門就會關上不願多談,也有可能就覺得自己如你所定義的一樣,是一個會攻擊並且吵鬧的人
成人不在現場,可以請孩子們各自描述事件發生的狀況,也可以透過演戲的方式,請孩子們在案發現場演重演一次事件過程,以便釐清現況
2. 我的感覺與你的感覺,不帶入想法
第二步來講感覺,我有什麼感覺跟你有什麼感覺,透過詢問的方式釐清彼此的感受
舉例:
⭕️「我覺得很生氣」
❌「我覺得你不應該這樣」
👉生氣是一種感覺,而不應該這樣是一種想法,通常感覺是形容詞,簡短兩三個字就能表達一種感覺,可以多豐富自己與孩子的感受詞彙庫,對於覺察感覺與情緒會更敏銳喔
3. 找到負向情緒背後,未被滿足的需求
非暴力溝通的創辦人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一個人有正向情緒出現時,代表這個人的某個需要有被滿足,相反的,當一個人有負向情緒出現時,代表這個人的某個需求未被滿足
舉例:
「我被打,我覺得很難過,因為我需要被 #尊重」
不過坦白說這一步有點難度,建議可以先從 #與自己的非暴力溝通 開始練習,去覺察自己在負向情緒的背後是哪個需要沒被滿足,也可以透過一些工具(例如需求卡)來輔助練習
4. 提出平等的請求,而非不平等的要求
覺察需求之後接著要提出請求,請求對象分成自己與對方,如何判斷? 就需要 #課題分離,透過「這個結果會影響到誰?」來思考課題的歸屬
舉例:
「他打我的行為,結果會影響到我(我會痛) 所以這是 #共同課題」
「他拆解自己的玩具,玩具壞掉的話結果影響到他(沒有玩具玩) 所以這是 #他的課題」
課題分離之後,我們需要處理的是自己的課題以及共同課題,我希望對方可以怎麼做,如果對方不願意那自己可以怎麼做,以達成共好的目標
舉例:
「我希望你可以用說的,或是我會先跟你保持距離」
請求可以的話盡量提供正向訊息,希望對方怎麼做,而非不要對方怎麼做,不過這也有點難度,慢慢練習就好(先求有再求好這樣)
💡所以將非暴力溝通四步驟連在一起就會變成
「我被打我感覺很痛,也很難過,我需要被尊重,所以我希望你可以用說的,或輕輕的,或是我會先跟你保持距離」
當然依照不同人的需求與狀況,版本也會不同
以上讓大家當作參考
講到這邊,會不會有人在想,哪裡簡單啊😅🤣
💡總之大家可以先記著四步驟口訣:
1️⃣釐清事件
2️⃣核對感受
3️⃣覺察需求
4️⃣提出請求
等熟悉之後再慢慢去優化囉!
也歡迎在下方留言練習過程以及哪裡卡關
我會再找時間一一回覆的😁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意識父母
#非暴力溝通 #啟發式提問
非暴力溝通 馬歇爾 盧森堡 在 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會員日好書推薦清單】
可能是因為,我並非心理師、醫師或老師的背景,而是一位爸爸的身分,不時都會收到很多家長的私訊來詢問我,是怎麼從零開始學習,一路走來到現在親職講師的呢?
我想了想,『渴望學習』、『靈活運用』、『願意調整的身段』是三個很重要的支柱。而其中的『渴望學習』裡,閱讀又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稍稍整理了一下,前一本書到這一本«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的四年間,有哪些好書,帶給我許多領悟與收穫,有些甚至可以用『頓悟』二字來形容,也不為過。
--
1)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李崇建 老師的曠世巨作,也是我學習薩提爾的敲門磚。把冰山底下的每一層,具體且詳細的說明,可以說是對想學習薩提爾的人非常適合的入門。今年親子天下有出十萬冊的紀念版喔,裡面又新增了一萬字吧(我記得),我雖然已經有了前一本了,但是紀念版依然有購買,值得珍藏。
2) «對話的力量»,同樣是李崇建老師的著作,上一本是把冰山的脈絡為主軸,而這本是以『對話』為核心。告訴我們,對話中該注意的所有大事、小事、瑣事,想要學習對話的,這本非常好讀與推薦。
3) «童年會傷人»,留佩萱諮商師著,講述的雖然是以原生家庭、童年創傷為主,但裡面有一段介紹大腦的上層腦與下層腦的關聯,令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也有擷取幾句文字引用在我的新書裡。謝謝留諮商師。
4)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想要了解「孩子的情緒」與「大腦發展」之間的關聯性,這本就對了。淺顯易懂,還有圖示引導,把艱深的腦科學,轉換成我們能讀懂的文字。左右腦、上下腦,可以輕鬆地與孩子的情緒做出連結。這本書,提供我應對女兒的情緒,很有幫助。
5) «安定教養學»,羅寶鴻 老師 的作品。如果要提到集各家大成於一身的,就是這一本了。羅老師以『個人(孩子)』為主體,從出生到成長的各個階段,在適合的位置,結合了「蒙特梭利」、「正向教養」與「薩提爾的內在對話」三大門派。從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羅老師的修為與淬鍊,會忍不住比上一個讚。而書中所描述接納情緒的『3A情緒急救』,對我也有很大的收穫。
6) «擁抱刺蝟孩子»,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的著作。如果想了解如何應對青少年,這本準沒錯。書中可以看到志恆老師的溫和與溫度,以他實際面對刺蝟孩子的經驗,手把手、一句句的教導爸媽可以怎麼說、如何做。看完了,會有種「或許我也可以」的堅定與安心。我超愛裡面的一句「如果你知道的話,那會是什麼?」超級好用喔~~~
7) «正向聚焦»,同樣也是陳志恆諮商心理師的書。如果說世上誰最會以正向眼光看待人的,肯定就是志恆老師了,書中把『稱讚孩子』、『正向角度』的觀點,發揮地淋漓盡致,講解的非常詳細與精湛,鉅細靡遺,讓人讀來相當過癮。想要培養孩子心中的價值感,這本就對了。
8)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 老師的著作。如果說把薩提爾帶進家裡的代表,當屬儀婷老師了。許多想學習薩提爾的爸媽,回到家要運用在孩子身上時,卻不得其門而入,這本書就是最佳的參考書籍了。裡面有許多在生活上,與孩子實際遇到的各種狀況,看儀婷老師的對話、姿態、方法,絕對是值得學習的對象。
9)«心理韌性»,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的作品。貌似要建立孩子外在的韌性能力,實則是從內到外,從陪伴到引導,建立安全感與自信心,一步步地強化孩子的心理成長。文字好讀、內容易懂,是本一翻閱就停不下來的好書。
10)«覺醒父母»,最後這一本,老實說,有點硬,因為訊息量有點大。但是願意閱讀的,在慢慢咀嚼之下,會帶給我們做父母莫大的啟發,更加知道父母對於孩子,應該要處於何種身分與位置,才是對他是好的。
--
其他還有幾本好書,像是«高效能父母學»(李顯文著) 、«情緒界線»(賴宇凡著)、«不教養的勇氣»(岸見一郎著)、«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簡.尼爾森著)、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著)、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著),都很不錯,我讀過皆相當有收穫。
會員日是到8日,如果對於上述的好書是有興趣的,請千萬不要錯過囉。
當然,一併帶上一本«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是更讚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