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新創案子,有個很深的感覺,就是很多題目都被科技巨頭們做掉了,所以如果不投科技巨頭,不僅會錯過很多,也很容易站在被巨頭取代的一方。
現在巨頭們的產品黏著度,比起20世紀以前的權值股,例如能源、製造業、消費品…的產品黏性高多了。例如以前換電視不一定要持續用原牌子,現在要從iPhone換到Android困難得多。
同樣的未來買車,也因為開始多了附加價值高的軟體,要換牌子也將開始不容易。
不要小看這個轉換成本的威力,只要客戶持續用,就不用為了留住客戶砸廣告,而是將獲利拿來研發新的產品,打造下一個金雞母。(看看Fb和Google,不需要打廣告叫別人用,也不用像報社那樣養記者,用相對小的維護成本,賺廣告費的爽度跟在阿拉伯挖個小洞就噴石油一樣)
這些科技巨頭每年賺取龐大的現金流,接著都在自己的優勢上,繼續延伸相關的商機,例如支付、借貸、智能家居、娛樂、雲服務…不斷找尋下一個成長動能。
這幾年的報表,都還看不出巨頭們有停止成長的跡象(雖然有降速),而且這些領導者都還挺年輕的,聽他們講話感覺都還在進步打拼中,不像很多製造業大佬已在含飴弄孫。
他們也持續囊括這世界頂尖的金頭腦工程師。(除非野心很大想當大老闆,不然起薪幾百萬加上好福利,很多強者不會拒絕,我系上的強者同學幾乎都在那@@)
這些巨頭取代掉很多舊經濟,所以如果這些巨頭買太少,不僅僅是錯過他們而已,你手上的資產很可能會被他們傷害。(我在清點波克夏旗下資產時,常常有這種感覺,例如舊金融、實體零售、傳統能源)
所以怎麼辦呢?我一位職場前輩是這樣做的,以這些巨頭為資產基底,再補上一些看好的中小型成長股,這些中小型股可能是巨頭們還沒覆蓋的利基型題目,例如資安、新能源。
講這篇的主要目的,是分享給那些不想花時間的長線投資者,就是不要低估科技巨頭的成長持續力,他們利用自身優勢,不敢懈怠的持續在其他領域進攻。很多人喜歡分析他們彼此對決到的項目,看誰佔上風,但往往結果不是誰擊敗了誰,而是他們都一起變大,把該領域老舊的對手一起消滅。
他們可說是美國的護國神山,如果對他們曝險過少,自己又選股不出色,很容易就會跑輸QQQ。
(下圖過去不代表未來,他們未來不會再成長那麼快,但應該會穩定成長好一段時間,反壟斷強制拆分感覺難,就算有數字税應該也是意思意思?)
「電視廣告費怎麼算」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升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疑問] 電視廣告的廣告費怎算- 看板AD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電視廣告計價方法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電視廣告計價方法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電視廣告計價方法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FB, Google, YouTube, IG廣告費用計算方式 - 張阿道 的評價
- 關於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在Meta 技術刊登廣告需要多少費用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網路上關於廣告費用計算-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網路上關於廣告費用計算-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網路上關於廣告費用計算-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Youtube Premium 怎麼訂閱最划算?家庭/學生方案價格及 ... 的評價
- 關於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每日必看】徐巧芯空戰轟炸費鴻泰! 形象廣告首發政見 的評價
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心態與氣度_決定你的賺錢力
我就知道分享自己曾經有過的月收後,會有小聲音出現。
果不其然有網友質疑我:「你有錢人啊~你之前都在裝窮嗎?」
如果有跟一陣子的粉絲都會知道,因為過往不存錢、不投資、不理財、不保險的習性,在老公中風後醫療費花費鉅大之下,我不只戶頭全空還要借錢!幾個好友都接過我的借錢電話,但最後選擇跟銀行做小額信貸,而前幾天發文的信貸整合,跟銀行轉貸降了2%利率,就是當時的借款還在整合啊~
即使一直以來都是過什麼生活、發什麼文;
即使分享出來自己白手起家賺錢的方法;
就還是要有人覺得我之前裝窮、現在是有錢人.....
你知道真的有錢人喔,400K是每天的進帳、每小時的進帳、每分鐘的進帳,不會是每個月的進帳、偶一次的進帳好嗎?真的有錢人就可以台北豪宅直接置產,不需要買房子買到蛋白邊邊區啦~~真無奈~~
每個月,領死的月薪當然很難累積財富~
如果培養業務力,業務員就可藉由獎金決定自己的月薪;
如果培養斜槓力,就可以死薪水之餘為自己加薪;
如果無法兼差也討厭業務,好好學投資也能找出好企業股票領股息;
這不都是去學習、去改變、去開始就可能可以達成的嗎?
\
十分敬佩的一位姐字輩,聊天時總毫不吝嗇的分享創業成功模式,她的電商能力猛的很。我很喜歡跟他學習取經,有時候學習做人做事態度、有時候學習商業投資思維......正向能量可以讓日子越來越順心,我始終如此認定。。
「#我希望身邊的朋友都可以變得很有錢!」她說;
「跟我借錢絕對沒有,但 #我很樂意教你怎麼釣到魚!」她說;
她非常慷慨的分享自己的經營架構,甚至願意分享廠商,不只話語好聽更是身體力行;
姐字輩給我的啟示是:將自己的良好經驗分享出來後,讓周邊的人一起成長、一起變強、一起賺錢,那這群人就會集結成 #更強大的互助力量。這也是為什麼最近會開始著手寫出自己的職業分享。
我不是有錢人,但我想靠自己變得更有錢!
我想要粉絲一起變有錢,尤其女性靠自己可以對人生更有掌控權!
\
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大器,不要說分享經營經驗,可能還會背地裡弄你。
我曾遇過非常會開團的團主,當時業績破百萬是常態;有一天因為莫名其妙的事情我觸怒了他,那陣子他都會發文罵我開團業績很爛、開團沒人買、甚至我開團賣什麼他立刻發動態要大家別買那很爛......
雖然說人活在網路上需要心志很強大,但其實這種鳥事遇多也就無感了;開團可以賺很多,但我還有其他主要事業,開團只是輔助,想想也就懶得跟他計較下去。
為自己業務能力很強而自滿沒什麼關係;但如果業務能力來自於貶低他人來抬轎自己,可能這樣處事久了心態也不會太開朗。
#現在面對雞歪人_想著他們這麼雞歪別人自己內心很難健康_就懶得去攪和了
是說多數名人開團會有新手蜜月期,因為粉絲們支持,因為分眾行銷概念下,這是新市場;過了蜜月期,才是真正團購能力養成與挑戰的開始。
\
昨天說要繼續聊團購,團購的確是很棒的商業模式,有機會為自己加薪,也是居家工作就能執行的項目。不過要說,團購基本上也需要良好業務能力喔。
我的開團能力算是普通等級......過去就是當成一個斜槓而已,有團就開,沒有想太多。
但!!!最近看到姐字輩電商能力這麼強,我發現自己開團能力普普,是因為不夠慎重地看待這件事。當認真把開團當成人生事業時,就會發現有很多可以讓自己進步的地方。
我的開團人生,誠如前面文章提到,從自己購買運動商品,很喜歡也覺得很好用,再進一步找廠商自我推薦接洽來的;一開始完全沒有相關經驗,也不確認能否銷售得好,所以廠商說多少分潤就多少,也沒有談包底。
(包底:是為了預防沒有銷售很好,但推薦商品等於拿自己的信用擔保,所以開團主會要求一個基本價,是除了分潤之外的費用。通常必須要有一定名氣、一定銷售力的開團主,要求包底廠商才會買單。)
有的人會靠腰包底死要錢~這個邏輯很奇怪~今天開團不就是一件在商言商的事情嗎?價格當然是重點,不然開什麼團?
有朋友問過我,為什麼團購可以讓大家買到便宜那麼多的商品?比週年慶還划算,然後還要分潤給團主,廠商賺什麼?
因為,廠商把原本找廣告代理商、買廣告的錢通通省下來了啊~就算是商品打折、還讓開團主分潤,也會比買廣告來得划算;畢竟買廣告不一定能轉換成客戶直接購買,但是開團主賣多少抽多少,直接導購就讓商品銷售量變大了。
知道我以前在電視台工作時,看到冷門時段、冷門節目的廣告費用報價多少嗎?隨便幾“秒”鐘就幾十萬啊!然後這幾十萬還不見得會轉換到商品銷售本身~~除非廠商要打商品形象,不然這個錢拿來做開團、做電視購物不是划算多了~
\
開團能力好不好,不是你與廠商雙造的秘密;有個經營者朋友跟我說,行銷界會有開團群組,裡面都是各家廠商、中間商的行銷主管,會互相交流業績孰好孰壞,或者哪一位很高拐難配合。
凡走過都必留下痕跡,不過也是有可能遇到雞歪廠商,自己雞歪還亂放話說團主難配合的.....遇上就當踩到屎,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好好做事久了也不用怕被人抹黑。
等到有一天自己團購能力培養起來了,再逐步去設定自己要求的分潤門檻,分潤很難超過商品售價20%以上,通常8-10%上下是常態;要不要包底,看個人斟酌。
\
開團雖然看似在家就能做,還能使用開團商品,等著收錢.....看似美好,實際上跟在職場一樣,只要有人,都會有不少額外人事糾葛:
譬如說:少數廠商會大小眼、量不夠大商品談不到低價格、你好不容易開發的廠商就這樣被別的團主給用走......這都會遇到習慣就好;
比較重要的是,要學會去看合約、簽合作約。
畢竟我曾經遇過,你不去催款他就不給你錢的廠商;
也遇過接洽窗口離職後,你的合作被假裝消失的經驗;
合約是保障廠商與團主雙造,記得要開團就必須要學習簽互保合同。
\
不論自己找廠商、尋求中間商媒合商品......大致來說都必須要能夠擁有一個 #能夠好好宣傳自己在做團購 的社群。
IG、個人臉書、粉專、臉書社團、LINE群、telegram、YT頻道、架設一個專屬購物網站、網誌......總是要有人看到你的團,才開得起來。
剛好現在在家時間多,其實很建議每個人好好思考怎麼經營自己的自媒體;
#每個團主都是從零開始的
#每個人的自媒體都是從零開始的
#你不開始就永遠只能看著別人運用自媒體與時代接軌
今天文已經這麼長到底為什麼?
隔日再來發,個人經營開團到底該怎麼培養與開始的文好了~
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場景行銷模式》贈書兩本,參加辦法請見部落格文末
「我不喜歡被廣告中斷閱讀,沒有人喜歡。」我在第一天創立部落格的時候就放上這段話,期許自己的部落格文章給讀者一種流暢、乾淨和簡潔的閱讀體驗。雖然大部分的人都討厭看到廣告,但是你有沒有發現,有些廣告看起來並不討厭,甚至給你一種「好慶幸自己能看到這則廣告」的驚喜感?同樣是廣告,為什麼給我們的觀感差這麼多?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ext-marketing/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場景行銷模式》的作者是世界第一客戶關係管理(CRM)平台 Salesforce 公司的市場研究負責人馬修.史威茲(Mathew Sweezey),他指出了傳統「有限媒體」環境的舊廣告行銷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企業該轉型學習「無限媒體」時代的新行銷方式,來突破雜訊、超越演算法、打造自動化的顧客體驗旅程。
以往的有限媒體觀念,認為企業要透過「一對多」的方式把同一種廣告訊息,傳遞給所有人,講求的是曝光和流量。然而,在2009年之後,「個人產出的訊息量」已經正式超越「企業產出的訊息量」,傳統的有限媒體已經完全被淹沒在無限產出的個人雜訊當中。
在這本書裡,作者分享了他的團隊研究全球一萬多家企業之後,發現高績效的成長企業都很擅長打造「場景」,也就是為消費者提供最個人化的體驗,滿足其慾望。這個嶄新的觀念他稱之為「場景行銷」(context marketing),他在這本書裡提供完整的執行步驟,教我們觀念、策略、技巧和工具,一步步達成這個足以顛覆傳統行銷模式的新形態模式。
.
【什麼是場景行銷?】
.
讓我們想像一個場景:你在晚上看電視劇的空檔之間,看到插播的汽車廣告。你想要追最喜歡的劇、讓自己放鬆、而且你現在對汽車一點也不感興趣。但是那個廣告持續了很久,跟你當下想要的事情無關,甚至開始讓你產生反感。這就是「有限媒體」時代的舊廣告方式,如果可以,你一點也不想看到這則廣告,對吧?
再想像另外一個場景:你被老闆指派了一個任務,要你尋找一個專案管理軟體來讓團隊使用。你 Google 「最棒的專案管理軟體」,點擊第一篇介紹五種熱門軟體優缺點比較的文章,找到了其中一個感興趣的軟體,點了文章裡的連結開始免費試用,在你試用的期間,官網持續提供你「如何使用軟體」、「如何寫計畫」、「如何管理派工」的文章,用順手之後便告訴老闆,買這款吧。
上面兩個是我仿照書中內容想出來的場景,起初同樣都充滿了雜訊,但是第一種廣告你只想要忽略他,無論那台車的折扣或贈品有多麼划算;第二種廣告卻一路引導你往前探索,最後還幫你解決了問題。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第一種行銷很惹人厭,第二種卻是顧客想要的場景行銷。
.
【如何創造顧客想要的場景?】
.
無論廣告的內容是文字、影像、聲音,都屬於廣告的「內容」。作者強調,並非內容不重要,而是:「內容只是在特定時刻用來實現目標的中介,回答消費者的問題,娛樂他們,驗證他們的身分。消費者渴望的是那些體驗,而不是內容。」我們要注意的是,顧客渴望的是「體驗」。
作者設計了一套完整的架構,來幫我們創造出顧客想要的場景,進而達到體驗的效果。這五個步驟分別是:可得即用、顧客許可、全個人化、真誠同理、價值目標。這樣的步驟,能夠創造場景化的體驗,更能夠以顧客當下預期、渴望的方式吸引他們參與。
在這本書裡,作者在每個架構之下,除了說明原理之外,還引用了許多商業上的實際案例,加上他在 Salesforce 公司的實務經驗,讓這些內容讀來十分紮實。創造專屬顧客的場景行銷,不能只依賴傳統的媒體工具,更重要的是「自動化數位平台」和「敏捷開發」的相輔相成,許多成功轉型的高績效公司會把場景行銷跟 IT 團隊整合在一起,場景行銷不只是廣告行銷的轉型,更是公司數位資訊的轉型。
以下,我想挑其中三個讓我有所感觸、有所收穫的步驟來和你分享,分別是:可得即用、顧客許可、和真誠同理。
.
【1.可得即用】
.
你的好友分享的貼文可能會出現在你的動態牆上,媒體花大錢打的廣告卻不一定會出現。為什麼個人能夠突破重圍,媒體巨擎卻做不到呢?理論上,答案相當簡單:在這種新環境中,消費者位居主導地位。在無線媒體時代,並不是一次向所有人傳遞一條相同的訊息,而是使用演算法,即時地把恰當的人以恰當的內容連結在一起。
因此,「可得即用」這個法則在場景行銷的最終目標,就是幫助顧客完成手頭上的任務,或是獲得當下尋求的價值。場景行銷的目的是在最適合的時機,建立人際聯繫,而非單純接觸大眾。知名行銷平台 HubSpot 的行銷長曾經說過:「我們的目標不是把內容塞進消費者的收件夾,而是提供一些值得閱讀的東西。」
HubSpot 迎接新的電子報訂閱者過程中,會先介紹他們閱讀三篇點閱率最高的部落格文章,然後提供顧客訂閱時勾選感興趣類別的文章,最後才按一般的步調寄送最新的部落格文章。在這個旅途當中,當顧客依據不同需求點擊不同內容的時候,網站也會做出對應的反應,提供當下最適合的內容。那些引導的電子信所創造的用戶參與度,是其他電子信的整整兩倍。
.
【2.顧客許可】
.
知名的行銷專家賽斯.高汀(Seth Godin)曾在暢銷書《願者上鉤》中提到「許可」的力量:「許可能夠促進消費者參與,因為消費者更願意參與他們主動要求的東西。」傳統無差別式的廣告行銷,就像是看電視時的汽車廣告,並沒獲得顧客許可。顧客主動索取當下想要的體驗,就像是提供試用版的軟體服務,則取得了顧客的許可。
因此,在「無限媒體」時代,顧客擁有一種權力,誰可以直接接觸他們的權力。任何違反這種許可的接觸方式,很可能都會有意無意之間惹怒顧客。當企業取得了顧客許可之後,才能再以更加個人化的方式,提供顧客真正想要的體驗。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剛好遇到了一件事,我犯了「取得許可」的錯誤。以下分享這個實際的案例。
近期我把抽獎贈書的活動,轉到部落格上面進行,卻在「沒有取得許可」的情況下,把參加者的 Email 直接加入了電子信訂閱者的名單內,這引起了參加者的不滿和不信任。隨即,我在網頁上做出了改善,也發了封道歉信和改善說明給參加者們。
這個事件提醒了我「取得許可」的重要性,「顧客的信任」就藏在細節裡。以下是我致參加者的完整道歉信,也給有在經營社群和品牌的讀者參考看看。
.
【信件標題】 致曾參加「閱讀前哨站」抽獎贈書的你
嗨,我是瓦基,會寫這封信給你,是因為我犯了一個錯誤,以及我做出的改善措施。
你會收到這封信,是因為你填寫 Email 參加過《創造與漫想》、《極度吸睛》、《思考的框架》其中一本書的抽獎活動。但由於我在介面設定的不熟悉,把曾經參加抽獎的讀者,在沒有取得你同意的前提下,都直接加入了「電子報訂閱者」的名單內。
有一位參加抽獎者在「取消訂閱」時回覆給我的建議,讓我留意到這件事情可能對參加抽獎者們造成的困擾。這個抽獎網頁(plug-in套件)是我近期新添加的元素,對於 Email 自動串接訂閱的設定,我原本只採用了預設值,因此造成了參加抽獎者的困擾。
收到他的回訊後,我跟 plug-in 客服請教該如何調整設定,現在我把新的設定方式寫了上去,提供「勾選」的選項來決定是否訂閱(預設否)。這個設定起初並不好寫,但很開心我還是學會了。附圖在底下給你參考,對往後的參加抽獎者都會是更好的選項。
再度跟你說聲抱歉,也非常感謝你的參加,你們的回饋讓我找到改善的方向和細節。如果你不希望再收到「閱讀前哨站」的讀書心得、好書推薦電子信,你可以直接點擊〈取消訂閱〉這個連結來取消。無論你是否繼續訂閱,你的參與和關注,我都感念於心,謝謝。
.
【3.真誠同理】
.
在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商業案例,賓士汽車把大規模的廣告視為主要的成長模式,特斯拉則是加倍關注整個顧客旅程的場景。賓士汽車在電視、網路媒體上的廣告威力,想必大家一定領教過了,我就不再多說。讓我們來看一下特斯拉怎麼做行銷的?
特斯拉傳達給顧客的共同目標:讓世界擺脫化石燃料、透過徹底創新、專注於永續生活。他們把汽車發射到外太空,而不只是關注汽車本身。特斯拉也提供流暢的網站預約體驗,在評估階段還能嘗試各種個人化的設定,他們的業務員懂得關注顧客的選擇和需求,而不是一昧強調汽車的規格。特斯拉也深諳推薦的力量,向朋友引介買車的車主還能獲得現金獎勵。開放顧客預購 Model 3 的預售模式,除了讓顧客有參與和期待感之外,還挹注了100億美元的年度營收。
每輛特斯拉汽車的平均廣告費是6美元,賓士汽車則是926美元。
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是最近我讀到 Podcast 股癌的著作《灰階思考》,作者謝孟恭分享他曾經去應徵特斯拉業務員的經過。面試官對著台下一票的面試者說:「試著賣給我一台特斯拉。」面試者們每個都努力背誦出特斯拉優異的規格、漂亮設計、節能特色。但顯然這些答案,面試官沒有一個滿意。
特斯拉的面試官後來反問大家:「怎麼沒人問我是誰?我家裡有幾個人、有幾個小孩?我有小孩的話,會在意加速嗎?你們連『我』是誰都沒搞清楚,怎麼賣車給我?」當一家企業的行銷不再是冰冷冷的廣告訊息,而是能夠真誠同理地,認識你的需求、對齊你的目標、滿足你的渴望,你怎麼能不愛?到頭來,惹人厭的不是廣告,而是不貼心的廣告。
.
【後記:不要成為討人厭的廣告】
.
由於我自己有在經營部落格和社群,因此閱讀《場景行銷模式》的過程中,感受到很多的觀念衝擊。目前市面上的行銷教戰守則,大多數還是偏向於有限媒體的行銷概念。然而時代正在改變,資訊超載和爆炸多的雜訊正在淹沒著我們,該如何接觸到目標受眾、有效提供對受眾的價值,就是一門不斷學習和精進的學問。
這本書除了提供非常顛覆性的行銷觀念之外,後半部的「自動化流程」的設計方式,我認為更是未來優秀企業和普通企業的分水點。自動化並不容易,但值得投資金錢和時間,因為這是一個能夠推動企業成長的永續循環。我最近在練習的自動化工具是 Integrately(跟 Zapier 比起來便宜許多),如果你對這類型工具也有興趣,可以用我的連結免費註冊帳戶試用,獲得額外 500 task/month 的額度。
總結來說,作者以三個方法貫穿本書的內容,讓我們知道場景行銷的操作方式:
1. 找出顧客旅程中的關鍵點,確保你出現在那些關鍵點中,並善用那些時機。
2. 與受眾合作,積極參與社群會想辦法和受眾一起創造產品,或者兩者都做。
3. 每一步都為顧客創造良好的體驗,想辦法把它變成推薦者,維持場景循環。
一個事業如果能夠融入上述的要素越多,事業發展就越可靠、越持久。在這個訊息多到爆的時代,如何突圍觸及顧客?演算法當道的現在,讓顧客買單的關鍵在哪裡?體驗取代內容,什麼是推動顧客旅程的關鍵?無論你任職於行銷業務、社群小編、內容創作者,這本書都值得推薦給你體驗。
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FB, Google, YouTube, IG廣告費用計算方式 - 張阿道 的推薦與評價
FB, Google, YouTube, IG廣告費用計算方式. CPC, CPM, CTR, CPA. 意思, CPC (Cost Per Click 每次點擊成本) ... ... <看更多>
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在Meta 技術刊登廣告需要多少費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您在「Meta 技術」平台上(即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 或Meta Audience Network)刊登廣告時,可以決定要花費多少金額在刊登廣告上。接著,Meta 會盡力在您的 ... ... <看更多>
電視廣告費怎麼算 在 [疑問] 電視廣告的廣告費怎算- 看板AD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知道大概是算檔期的
可是一檔大概是多久 一週 還是一個月呢
有的廣告 一小時600秒可能就播了300秒
有的廣告 所有時段近乎所有頻道都看的到
另外 像是天下第一味 跟 劉伯溫
收視率差很多 那價錢也差很多嗎
那又是怎算
謝謝
--
→ stuttung:請問駝獸是什麼丫? 嫩掉了不好意思 06/21 10:37
推 ckitwei:我有一隻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 MYBLOG NOT AV 06/21 10:43
推 Popson:有一天我心血來潮騎著找AV https://tw.myblog.yahoo.com/thinkmema/
推 panchila:我手裡拿著衛生紙 我心裡真得意... 06/21 11:08
推 alelsie:不知怎麼撲滋撲滋滋滋 我洩了一整地 06/21 11:1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4.24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