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電影 x myVideo 影音隨看】
先講重點,台灣串流影音平台「myVideo 影音隨看」目前有多部環球電影,無論是新片或經典名作都能以近五折的優惠租借觀賞,多部電影甚至支援 4K 高畫質。活動 8 月 30 日截止,《1917》能以新台幣 53 元租借收看,詳情點此👉https://bit.ly/3iCgQ4E
此文受 myVideo 的邀請,介紹《1917》,先從奧斯卡簡單談起。
提到奧斯卡歷年最精彩的競賽,1976 年第 48 屆奧斯卡肯定榜上有名,該屆入圍最佳影片的五部作品,分別是《飛越杜鵑窩》、《亂世兒女》、《熱天午後》、《大白鯊》和《納許維爾》,而遠在義大利的費里尼也以《阿瑪珂德》前來角逐最佳導演以及原創劇本獎。
再來,當數 1995 年第 67 屆奧斯卡,闖入最佳影片的三部作品《阿甘正傳》、《刺激1995》、《黑色追緝令》早已被後世無數影迷封為神作,最佳導演入圍者,也能看見遠在波蘭的奇士勞斯基「藍白紅」三色曲的《紅色情深》,動畫項目上,迪士尼更推出了經典作品《獅子王》。 1994 年問世的名家之作不勝枚舉,共同交織出影史上最輝煌傳奇的篇章。
至於今年的奧斯卡也同樣會寫入電影史冊,流傳百世,原因無他,來自南韓的《寄生上流》榮獲最佳影片,奉俊昊與劇組團隊克服了所謂「一吋的字幕障礙」,成為影史首部「非英語」拿下此殊榮的電影,驚艷全世界。
回望 2020 年第 92 屆奧斯卡,除了奉俊昊在杜比劇院揚威之外,其實入圍名單堪稱近年之最。包括影壇大師馬丁史柯西斯交出反璞歸真的《愛爾蘭人》;昆汀塔倫提諾致敬 1960 年代好萊塢的集大成之作《從前,有個好萊塢》;好萊塢情侶導演檔諾亞鮑姆巴赫、葛莉塔潔薇分別導出《婚姻故事》、《她們》;紐西蘭導演塔伊加維迪提帶來笑中帶淚的暖心之作《兔嘲男孩》,至於最佳影片的大遺珠,當數英國導演山姆曼德斯的一戰史詩電影《1917》。
在奧斯卡頒獎前,《1917》在漫長的北美獎季中,幾乎以空降之姿領跑群雄,接連拿下幾座指標性大獎,最重要的一站,是美國製片公會(Producers Guild Awards,PGA),這是製片人肯定製片人的獎,而奧斯卡最佳影片,正是頒給製片人。重要的是,不包含今年的《寄生上流》,過往在製片人公會獎的 30 屆中,僅 9 次與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不同──從這樣的歷史數據來看,《1917》在最佳影片中佔據優勢。
而循著公會獎的脈絡往下看,最佳導演也要壓注山姆曼德斯。山姆曼德斯拿下本屆美國導演公會獎(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Award,DGA),這是導演肯定導演的獎。回顧歷史,不包含今年的《寄生上流》,從 1949 年至今,拿下導演公會的得主僅有 7 位最終無法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1917》有著製片人公會和導演公會的加持,加上《1917》的題材是影藝學院會員偏好的戰爭片,雖最終抱回最佳攝影、混音、視覺效果等技術獎項,但與大獎失之交臂,的確可惜。
老話一句,得獎一時,影像永世,我絲毫不認為沒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或最佳導演,就有損《1917》帶來的體驗衝擊,還記得當初看完《1917》步出影廳的興奮感,那是看到極佳作品才有的感覺,重新分享《1917》影評:
📜總是會有少數幾部電影,從第一顆鏡頭、第一場戲就引人入勝,而後觀影時內心不斷驚呼,步出戲院還魂牽夢縈,緊抓旁人討論,一戰史詩《1917》就是這種電影。
《1917》在導演山姆曼德斯的領導下,各部門配合得天衣無縫,第一場戲,攝影師羅傑迪金斯從樹下拍到草地、走進野炊,最後深入戰壕,簡單的場景運用就已經告知觀眾,《1917》將跟隨兩名小兵,從平靜走向動亂。
之後更展現羅傑的神乎其技,似在氣定神閒地告訴全世界在攝影領域上自己的能耐,全片親密地緊跟大戰下的小人物,共同克服壕溝、草原、泥地、洞穴、洪水、森林等地形──在限制中掌握室內與戶外的光影變化,更以廣角鏡頭宏觀地映照出戰爭之苦,同時完美地隱匿攝影機,隔著銀幕都能感受其滿溢的才華與實力,望諸當代,少有人能匹敵,難以置信。
再來是剪接李史密斯(長期與克里斯多福諾蘭配合)縫合了鏡頭的斷裂,利用鏡頭運動、場景調度的掩護找到剪接點,巧妙且流暢地切換轉場,在這場「偽一鏡到底」中來去自如,將 1917 這一年的戰爭,連成一氣呵成的磅礡氣勢,比肩《鳥人》(此片也以「偽一鏡到底」在影史留名)。 而湯瑪斯紐曼(藍迪紐曼堂弟)的管絃配樂情緒飽滿、烘托人心,替這場史詩戰爭奏出難忘樂章,雖有過重之嫌,但瑕不掩瑜。全片在各大師們的齊力中,概念與形式完整合一。
或許在技術層面上的無懈可擊,會讓《1917》在故事上被忽略並受到挑戰,但導演山姆曼德斯其實並非只為炫技,這中間其實也紮實地討論所謂的「英雄主義」:正如同令全世界影迷為之動容的那些英雄,「鋼鐵人」、「黑寡婦」的犧牲、「美國隊長」的正直英勇,更或像克里斯多福諾蘭鏡頭下的布魯斯韋恩,蝙蝠俠對於正義會有飄移,對道德會有擺盪,這些英雄脫下鋼鐵衣、蝙蝠裝後,終歸為凡人;但肉身平凡,其心志透過砥礪後,早已是英雄,正如同山姆曼德斯筆下的那兩位英國小兵。
「英雄主義」或許對於普通人來說是無法觸及的,但山姆曼德斯通過由喬治麥凱飾演的史考菲以,及迪恩查爾斯查普飾演的布雷克兩名小兵,執行不可能的死亡任務,進而從個人通向集體的英雄旅程。
故事開始,策動他們前往營救同胞的,是基於布雷克對於哥哥的情感,而史考菲一路上的陪伴,是懷疑、困惑和不甘願。在前半段旅途中,穿梭戰場,面對德軍,觀眾能讀出他們的驚慌、恐懼和不安。英雄並非沒有恐懼,重要的是如何面對。英雄既得做正確的事,也得做沒人想做的事,這段旅程可以看作成為英雄的「醒覺」,於是在前段,布雷克的死亡觸發了史考菲,砥礪著史考菲完成任務,隻身走向未知。
而後,山姆曼德斯帶領觀眾跟隨史考菲深入噩夢,試圖描繪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而恐怖時而荒誕的獨特體驗,這點在超脫現實的廢墟中顯露無遺。而山姆曼德斯也透過德軍的槍擊昏史考菲,做出上下半場的分場,使得「電影」的媒材也能像「劇場」形式,正是其巧妙之處。
史考菲從初始的懷疑到中段望見戰場的不堪後,便可視為英雄搖擺的價值取向(對戰爭的反思),但最終他仍舊不顧一切爬上戰壕,與衝鋒陷陣的英國大兵們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這是英雄醒覺後的終章。
在層層的情緒堆疊下,這顆鏡頭呈現出戰爭中同時令人動容和絕望的衝突美感,史考菲的英勇超脫出個人,「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英雄精神也透出銀幕,直擊觀眾。而山姆曼德斯這場戰爭小人物的英雄旅途,也在這場戲圓滿,背後所指涉的「一戰英雄」們,便不言而喻了。
此外,在一部與時間競賽的電影中,「迫在眉睫」之感強而有效地貫串,情緒張力也隨著劇情推演逐漸加溫,但《1917》最棒的戲都是於「快」中提煉出的「慢」──山姆曼德斯無所畏懼地停下腳步,在逃亡時打破與法國婦人的隔閡,並透過士兵之眼於嬰孩中望見新生與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此場戲出現的牛奶成為存活的養分,對比片子中段盛裝牛奶時的死亡,出現截然不同的表徵,而這裡的女性也有可能擴寫成聖母形象(沒生孩子、秒瞬止血),成為槍林彈雨中超現實的神來一筆。
山姆曼德斯也懂得在湍急流水中感受緩緩灑落的櫻桃樹花瓣,似在奠祭死去的亡魂(櫻桃樹是好友的愛);山姆曼德斯更莊嚴的在樹林間透過古老民謠〈Wayfaring Stranger〉幽微傳唱出對死亡虔誠、尊敬的態度,靜靜地輕撫戰火下每顆顫動的心。
最後,山姆曼德斯在「偽一鏡到底」中繞行死亡幽谷一圈,將小兵執行任務後的出發與抵達於樹下完整收束,首尾的寧靜之勢遙相呼應,「家」與「愛」則成了失去朋友的救贖與大戰後的心之所向。
《1917》成功糅合了《現代啟示錄》和《搶救雷恩大兵》,透過營救任務,在斷壁殘垣中反思暴行,同時在一連串命運與人為的偶然性中,書寫戰爭。山姆曼德斯創造出粗獷同時溫柔的風格,電影語言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此證明自己精湛的執導功力(調度與整合)。
雖然《1917》仍舊去脈絡化地將一戰化繁為簡,讓戰爭的真實性與觀眾距離拉開不少,這點與去年彼得傑克森的《他們不再老去》大相徑庭,但無可否認這部片所有環節的傑出技術,此作無庸置疑是近年戰爭電影的標竿,無與倫比的大師之作。
#若錯過電影院這次別錯過串流了
雷恩葛斯林寄生上流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何看懂奧斯卡】
趁著奧斯卡進入 2020,在『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策畫了關於【如何看懂奧斯卡】的專題,共 8 篇文章,希冀提供讀者在看奧斯卡熱鬧之餘,能粗略理解這個全球最受矚目的頒獎典禮背後的給獎脈絡。
首先,奧斯卡的投票制度和風氣與各大影展的遴選差異極大,它並非像金馬、柏林、坎城、威尼斯這種由幾十人的小眾評審團,在評選期間密集觀看所有入圍作品,而後討論出獎項。奧斯卡能投票的是由上千人組成的影藝學院會員,今年投票的會員數量突破 8000 人,要求所有會員看完入圍作品難如登天,基本上不太可能所有擁有投票權的人都會如實看完入圍作品。
而且,近萬人可以決定奧斯卡得主的情況下,就更不可能將這些工作滿檔的會員們全部集合,少了互相辯論,面對面拉票影響的情況下,所謂「北美獎季」的風向就顯得非常重要。
每年奧斯卡大約落在 2 月頒獎,但從前年 9 月秋季檔的威尼斯、多倫多便打響所謂的北美獎季耐力賽,北美獎季擁有獨樹一幟的頒獎風氣與完善的遊戲規則,粗略分為 3 階段,每一階段都俱備拉抬片子聲量進而達到吸引影藝學院會員們注意的作用,進而影響投票選擇,有時候觀察獎季風向的吹動甚至比典禮本身更有趣。
此部分邀請到‼️【阿瑪珂德與童年放映室】整理撰文,過程中不厭其煩與我不斷來回修正,將北美獎季的 3 階段鉅細靡遺地寫成 3 篇深度文章,梳理龐大的歷史數據,化成一目瞭然的分析,簡單且深刻地讓讀者感受這些「前哨戰」的創始、意義與預測奧斯卡的命中率,數字是真的會說話。
也因此,在奧斯卡頒獎前,直接從這些指標獎項判讀,就能八九不離十預測最終得主,為什麼奧斯卡是全世界最好預測的電影獎項,看這 3 篇就能理解(試試看預測金馬,命中率絕對不會高過奧斯卡)。
都說奧斯卡是長期的獎季耐力賽,很多時候把獎頒給誰,會深受該時期複雜的意識型態與政治氛圍影響,《莎翁情史》擊敗《搶救雷恩大兵》、《阿凡達》與《危機倒數》的恩怨情仇、哈維溫斯坦神級的公關演出,以及威廉達佛連拿北美四大影評人獎,卻因掃到 #METOO 事件連奧斯卡入場券都拿不到。
影史因公關宣傳與操作影響奧斯卡的例子不勝枚舉,以下由‼️【餵電影 WEi MOViE】整理出重大的影史爭議事件,讓讀者知道奧斯卡是真的可以「被操作」。
要搞懂奧斯卡,除了上述的「北美獎季」、「公關操作」,當然要清楚投票規則與會員組成,奧斯卡確立了影史最複雜的投票制度,也擁有最保守的投票勢力(男性、白人佔據多數),由‼️【XXY 視覺動物】整理出奧斯卡的投票制度,揭開奧斯卡得主到底是怎麼選出的過程。
沿著上述脈絡走到最後,當然就是所謂的「預測文章」,‼️【半個比爾】撰文預測今年奧斯卡得主,驗證這套【如何看懂奧斯卡】的邏輯是否正確。
最後,由於今年賽後焦點皆放在奉俊昊的《寄生上流》,此專題也不例外,邀請‼️【PONY WORLD】撰寫所謂的「寄生上流術」,從北美獎季開始,到奉俊昊的創作核心,討論這次創下記錄的歷程與原因,替這次的奧斯卡專題做一個完整收束。
很多時候電影真的要親眼看過,才知道好壞,就算這屆山姆曼德斯、昆汀塔倫提諾、馬丁史柯西斯、諾亞包姆巴赫、葛瑞塔潔薇等人沒拿到最佳影片,也無損他們的作品帶給人們的歡愉和感動,真的不應盲目以一座奧斯卡過度讚揚或極度否定他們偉大的創作生涯,且那些沒入圍奧斯卡的作品,同樣值得喝采。
或許,這 8 篇文章,能幫助試圖理解奧斯卡獎季脈絡的讀者,明年奧斯卡就能試著自己去觀察,很有趣。
【如何看懂奧斯卡】專題策畫在『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http://sc.piee.pw/NVLGT
雷恩葛斯林寄生上流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獎公布入圍名單。《小丑》入圍11項為本階段最大贏家。
.
本入圍名單整理詳載所有項目的入圍者。最佳影片的入圍者為製片,最佳動畫片、紀錄片、動畫短片與紀錄短片則列名導演與製片。最佳國際影片比較特殊,獎項是表彰國家,但本名單仍標上導演名稱。此外,所有電影名稱以台灣於院線、影展或網路發行之命名為主,沒有發行的作品則使用英文名稱。
.
完整名單如下:
◉
【最佳影片】
Peter Chernin, Jenno Topping and James Mangold
《賽道狂人》(Ford v Ferrari)
Martin Scorsese, Robert De Niro, Jane Rosenthal and Emma Tillinger Koskoff
《愛爾蘭人》(The Irishman)
Carthew Neal and Taika Waititi
《兔嘲男孩》(Jojo Rabbit)
Todd Phillips, Bradley Cooper and Emma Tillinger Koskoff
《小丑》(Joker)
Amy Pascal
《她們》(Little Women)
Noah Baumbach and David Heyman
《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Sam Mendes, Pippa Harris, Jayne-Ann Tenggren and Callum McDougall
《1917》
David Heyman, Shannon McIntosh and Quentin Tarantino
《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Kwak Sin Ae and Bong Joon-Ho
《寄生上流》(Parasite)
◉
【最佳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
《愛爾蘭人》
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
《1917》
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
《從前,有個好萊塢》
奉俊昊(Bong Joon ho)
《寄生上流》
陶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
《小丑》
◉
【最佳男主角】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Antonio Banderas)
《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
《從前,有個好萊塢》
亞當.崔佛(Adam Driver)
《婚姻故事》
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eonix)
《小丑》
強納森.普萊斯(Jonathan Pryce)
《教宗的承繼》 (The Two Popes)
◉
【最佳女主角】
辛西婭.艾利沃(Cynthia Erivo)
《海芮》(Harriet)
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
《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瑟夏.羅南(Saoirse Ronan)
《她們》
莎莉.賽隆(Charlize Theron)
《重磅腥聞》 (Bombshell)
芮妮.齊薇格(Renée Zellweger)
《茱蒂》(Judy)
◉
【最佳男配角】
湯姆.漢克斯(Tom Hanks)
《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
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
《教宗的承繼》
艾爾.帕西諾(Al Pacino)
《愛爾蘭人》
喬.派西(Joe Pesci)
《愛爾蘭人》
布萊德.彼特(Brad Pitt)
《從前,有個好萊塢》
◉
【最佳女配角】
凱西.貝茲(Kathy Bates)
《李察朱威爾事件》(Richard Jewell)
蘿拉.鄧恩(Laura Dern)
《婚姻故事》
史嘉蕾.喬韓森
《兔嘲男孩》(Jojo Rabbit)
佛蘿倫絲.普伊(Florence Pugh )
《她們》
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
《重磅腥聞》
◉
【最佳攝影】
羅德里哥.普里托(Rodrigo Prieto)
《愛爾蘭人》
勞倫斯.謝爾(Lawrence Sher)
《小丑》
傑林.布萊什克(Jarin Blaschke)
《The Lighthouse》
勞勃.李察遜(Robert Richardson)
《從前,有個好萊塢》
羅傑.狄金斯(Roger Deakins)
《1917》
◉
【最佳原創劇本】
諾亞.鮑姆巴赫(Noah Baumbach)
《婚姻故事》
山姆.曼德斯&克莉絲蒂.威爾森-克倫斯(Krysty Wilson-Cairns)
《1917》
昆汀.塔倫提諾
《從前,有個好萊塢》
奉俊昊&韓珍元(Han Jin-won);奉俊昊(故事)
《寄生上流》
雷恩.強生(Rian Johnson)
《鋒迴路轉》(Knives Out)
◉
【最佳改編劇本】
斯蒂文.澤里安(Steven Zaillian)
《愛爾蘭人》
塔伊加.維迪提(Taika Waititi)
《兔嘲男孩》
陶德.菲利普斯&史考特.西爾弗(Scott Silver)
《小丑》
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
《她們》
安東尼.麥卡滕(Anthony McCarten)
《教宗的承繼》
◉
【最佳剪輯】
Andrew Buckland and Michael McCusker
《賽道狂人》
薩瑪.史庫麥克(Thelma Schoonmaker)
《愛爾蘭人》
湯姆.伊格斯(Tom Eagles)
《兔嘲男孩》
傑夫.葛羅斯(Jeff Groth)
《小丑》
楊鎮模(Yang Jinmo)
《寄生上流》
◉
【最佳原創音樂】
希爾杜.古納多提瑞(Hildur Guðnadóttir)
《小丑》
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
《她們》
湯瑪斯.紐曼(Thomas Newman)
《1917》
蘭迪.紐曼(Randy Newman)
《婚姻故事》
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
《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
◉
【最佳原創歌曲】
"(I'm Gonna) Love Me Again"
作曲:Elton John;作詞:Bernie Taupin
《火箭人》(Rocketm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LtusBN3ST0
"I Can't Let You Throw Yourself Away“
作曲、作詞:Randy Newman
《玩具總動員4》(Toy Story 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KpDyM_1y0
"Into The Unknown"
作曲、作詞:Kristen Anderson-Lopez and Robert Lopez
《冰雪奇緣2》(Frozen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IOyB9ZXn8s
"Stand Up"
作曲、作詞:Joshuah Brian Campbell and Cynthia Erivo
《海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19xvfoXvk
"I'm Standing With You"
作曲、作詞:Music and Lyric by Diane Warren
《Breathroug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7CHl9cB-m8
◉
【最佳服裝設計】
Sandy Powell and Christopher Peterson
《愛爾蘭人》
Mayes C. Rubeo
《兔嘲男孩》
Mark Bridges
《小丑》
Jacqueline Durran
《她們》
Arianne Phillips
《從前,有個好萊塢》
◉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Nicki Ledermann and Kay Georgiou
《小丑》
Jeremy Woodhead
《茱蒂》
Paul Gooch, Arjen Tuiten and David White
《黑魔女2》(Maleficent: Mistress of Evil)
Kazu Hiro, Anne Morgan and Vivian Baker
《重磅腥聞》
Naomi Donne, Tristan Versluis and Rebecca Cole
《1917》
◉
【最佳製作設計】(舊稱為最佳藝術指導)
製作設計:Bob Shaw;布景師:Regina Graves
《愛爾蘭人》
製作設計:Ra Vincent;布景師:Lee Sandales
《兔嘲男孩》
製作設計:Dennis Gassner;布景師:Lee Sandales
《1917》
製作設計:Barbara Ling;布景師:Nancy Haigh
《從前,有個好萊塢》
製作設計:Lee Ha-jun;布景師:Cho Won-woo
《寄生上流》
◉
【最佳音效剪輯】
Donald Sylvester
《賽道狂人》
Alan Robert Murray
《小丑》
Oliver Tarney and Rachael Tate
《1917》
Wylie Stateman
《從前,有個好萊塢》
Matthew Wood and David Acord
《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
◉
【最佳混音】
Paul Massey, David Giammarco and Steven A. Morrow
《賽道狂人》
Tom Ozanich, Dean Zupancic and Tod Maitland
《小丑》
Mark Taylor and Stuart Wilson
《1917》
Michael Minkler, Christian P. Minkler and Mark Ulano
《從前,有個好萊塢》
Gary Rydstrom, Tom Johnson and Mark Ulano
《星際救援》(Ad Astra)
◉
【最佳視覺效果】
Dan DeLeeuw, Matt Aitken, Russell Earl and Dan Sudick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
Pablo Helman, Leandro Estebecorena, Stephane Grabli, and Nelson Sepulveda
《愛爾蘭人》
Robert Legato, Adam Valdez, Andrew R. Jones and Elliot Newman
《獅子王》(The Lion King)
Guillaume Rocheron, Greg Butler, and Dominic Tuohy
《1917》
Roger Guyett, Neal Scanlan, Patrick Tubach and Dominic Tuohy
《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
◉
【最佳動畫片】
Dean DeBlois, Bradford Lewis and Bonnie Arnold
《馴龍高手3》(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The Hidden World)
Jérémy Clapin and Marc du Pontavice
《隻手探險》(I Lost My Body)
Chris Butler, Arianne Sutner and Travis Knight
《大冒險家》(Missing Link)
Josh Cooley, Mark Nielsen and Jonas Rivera
《玩具總動員4》
Sergio Pablos, Jinko Gotoh and Marisa Román
《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Kluas)
◉
【最佳紀錄片】
Steven Bognar, Julia Reichert and Jeff Reichert
《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
Feras Fayyad, Kirstine Barfod and Sigrid Dyekjær
《The Cave》
Petra Costa, Joanna Natasegara, Shane Boris and Tiago Pavan
《民主邊緣》(The Edge of Democracy)
Waad Al-Kateab and Edward Watts
《親愛的莎瑪》(For Sama)
Ljubo Stefanov, Tamara Kotevska and Atanas Georgiev
《大地蜜語》(Honeyland)
◉
【最佳實景短片】
Meryam Joobeur and Maria Gracia Turgeon
《親情庇護(又名烽火中的兄弟)》(Brotherhood)
Yves Piat and Damien Megherbi
《Nefta Gootball Club》
Marshall Curry
《The Neighbours' Window》
Bryan Buckley and Matt Lefebvre
《Saria》
Delphine Girard
《A Sister》
◉
【最佳動畫短片】
Daria Kashcheeva
《女兒》(Daughter)
Matthew A. Cherry and Karen Rupert Toliver
《Hair Love》
Rosana Sullivan and Kathryn Hendrickson
《Kitbull》
Bruno Collet and Jean-François Le Corre
《勿忘我》(Memorable)
宋思琪
《妹妹》(Sister)
◉
【最佳紀錄短片】
Yi Seung-Jun and Gary Byung-Seok Kam
《In the Absence》
Smriti Mundhra and Sami Khan
《St. Louis Superman》
John Haptas and Kristine Samuelson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Life Overtakes Me)
Laura Nix and Colette Sandstedt
《Walk Run Cha-Cha》
Carol Dysinger and Elena Andreicheva
《Learning to skateboard in a Warzone (If You’re a Girl》
◉
【最佳國際影片】(前稱最佳外語片)
《另類神父》(Corpus Christi)波蘭🇵🇱
導演:揚.科馬薩(Jan Komasa)
《大地蜜語》北馬其頓🇲🇰
導演:路博米・史戴凡諾夫(Ljubomir Stefanov)&塔瑪哈・科泰夫斯卡(Tamara Kotevska)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法國🇫🇷
導演:拉德.利(Ladj Ly)
《痛苦與榮耀》西班牙🇪🇸
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
《寄生上流》南韓🇰🇷
導演:奉俊昊
.
.
(圖為《寄生上流》。)
雷恩葛斯林寄生上流 在 奧斯卡最佳影片 寄生上流:驚艷到想看三遍|劇透|伏筆說明 的推薦與評價
誰是寄生蟲誰又是宿主?影片解答的所有疑問!《 寄生上流 》2/3開始,在CATCHPLAY+的影音平台上找得到,如果想要重溫或是還沒看過的觀眾千萬不要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