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次在粉專後台或是我設立的「娘子軍」LINE@帳號,網友私訊我,她希望也能在當全職媽媽的同時,有一點副業,讓自己賺點零用金,不需要想花錢,就得跟先生要,但又不知道能做些什麼?要怎麼開始?
通常一開始,我都會問她們,覺得自己平常有什麼事情做得比別人好嗎?對什麼事物特別有熱情嗎?不過,大部份時候,我得到的答案都是:「不知道耶~」、「好像沒有耶~」
其實,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真的是主婦最應該創業的時代。在過去,婦女們被寄望把最多的時間留給家人,也給予她們許多傳統角色的期待。像我自己的母親,嫁給我父親以後,就是一輩子的家庭主婦。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把孩子照顧好,孝順公婆,侍奉丈夫,就是身旁的人對她的要求,其實她也平平順順過了一輩子。
但是,像我自己在事務所工作的觀察,以及多年經營粉絲團所得到的大數據,很多主婦其實在進入婚姻之後,因為忙碌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瑣事,疏於照顧自己與覺察自己與伴侶的關係,漸漸得就和另一半產生了距離。
「律師娘,我老公外遇了,我是全職媽媽,我爭取得到監護權(親權)嗎?」這樣問題,其實我被問了數百遍。
在這個地方,我想討論的不是法律問題,也不是外遇問題,而是想跟大家聊聊,關係代表的是至少兩個人,一個是「你」,一個是「別人」,「你」可以控制,「別人」卻不行。
我們所能做的,終究還是照顧好自己之餘,把剩餘的能力拿來照顧別人,關係只能覺察,但無法預料跟控制。
什麼叫照顧好自己,我記得有位粉絲因為看了我的上一本書《世界這樣殘酷,我們仍然溫柔以對》,在懷孕時寫給腹中女兒貝貝的信,也寫了一封信給她的女兒,叮嚀她要愛自己(不過我更喜歡的說法是:「照顧好自己」)。
她告訴女兒說:「什麼是愛自己?就是讓自己舒服、快樂、安全、健康,凡事考慮到自己,不是教你自私,而是在意、注重自己,懂得拒絕一切傷害自己身心的人、事、物並且遠離。」
我把這一段母親送給女兒的叮嚀,經過她的同意放上了粉專。
當然,人生的意外所在多有,並不是總能夠平順地度過,所以,我們能做好的,就是先照顧好自己的心,然後就是過好自己的生活,不一定要總是開開心心,但要懂的怎麼跟自己自處。
懂得關心自己,心靈有沒有成長?起居有沒有維護自己的健康平安?當然,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規劃好自己的金錢藍圖。
我倒是不特別建議,大家一定要去上班,當個職業婦女,畢竟目前的世態,如果沒有相當的本事,要在職場上嶄露頭角,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甚至懷孕跟育嬰,也有不少因為僱主不能體諒,而受到相當程度的職場霸凌。
但是如果要一邊帶孩子一邊創業,又回到我一開始討論的那個命題:「我要做什麼?」或「我可以做什麼?」
我在這裡就想跟大家討論,創業對很多人來說好像有點遙遠,好像是要當個公司負責人,租一間辦公室,或許請個助理,買台影印機,拿起計算機,似乎要花不少錢。萬一失敗怎麼辦?我的資金哪裡來?我應該去學企業管理嗎?做哪一行是現在的趨勢?
那麼讓我們換個方式來思考,能不能把創業當作資源利用呢?想想你有沒有可以騰出來的時間,你有沒有可以被利用的價值?你有沒有跟別人不一樣的關係、人脈?其實有很多被閒置的資源,都沒有被善用。
如果家庭主婦把日常事務也當作是正業,就可以想想,有沒有辦法,從你的正業延伸出副業呢?
譬如平常要帶孩子,是不是可以趁著研究孩子的生活用品,把它打造成一門生意?像我前一陣子遇到一個媽媽,她的創業就是來自於孩子就學相關的文具用品什麼好用,能不能更有質感?因而設計出一款能讓孩子背得更輕鬆的包包,也搭售其他文具選品。
如果一時之間想不到,我貢獻自己的經驗,從「寫作」跟「上課」開始。先把你生活中的經驗與感受整理出來,由短到長,發佈在自己的社群媒體上,在這個過程,你會看到,你寫什麼樣的素材會比較受歡迎,藉以了解自己的獨特性在哪裡,還有自己分享什麼樣的內容,會比較容易得到迴響。再透過上課充實自己的專業性,建立屬於自己的受眾與人脈資源,長久累積,就很有機會找到自己的下個方向。
總之,不要怕沒有創業的好主意,生活中處處有需求,有需求,就會有商機。
《主婦的斜槓人生》成長上市
・簽名限量版
博客來:https://reurl.cc/kV9vjd
零用金管理辦法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轉載自 #石明謹
昨天晚上七點半左右,很意外的接到體育署張署長親自打來的電話,跟我說明有關女子國家足球代表隊的集訓待遇問題,將會以整年度的集訓計畫來認定,由於一年內比賽+訓練天數超過180天,所以未就業未就學的選手,將會給予每月45000元零用金,而學生及其他依然有正常收入的選手,每個月將比照亞、奧運培訓選手,每個月給予15000元零用金,而且,可以依照足協的計畫,進行以賽代訓+階段性集中訓練的方式,不用侷限在訓練基地。
非常感謝張署長親自來電說明,令我受寵若驚,嚴格來說,昨天上午十一點由劉世芳、吳思瑤、賴品妤三位委員,聯名在在立法院召開的協調會,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當然,從周末開始便不停向體育署去電諮詢的其他幾位委員,也給予了非常有力的支援,讓事情很快的圓滿落幕,希望選手們短期內可以心無旁騖的備戰九月的亞洲盃,其實吵了這幾天,能領到45000元的選手,還不到十人,也就是說,大家爭的就是每個月45萬的差額而已,拉到國家的層級來看,實在應該覺得羞愧。
當然對我而言,這只是個案的妥協,並沒有解決真正核心的問題,就算現在女子足球代表隊可以依照自己的節奏來集訓,但是其他項目呢?每個月45000元或是15000元的零用金,是比每天316元來得優渥,但是這是否是台灣的運動選手所應該獲得的待遇呢?我們需要更合理、更制度化的國家隊待遇,來幫助更多的運動選手,才是最終目標。
我想,我們應該來深入討論,過去台灣在國家隊選手培訓上面,所碰到的幾個迷思,或許才能找出真正的解決之道。
第一個迷思「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這個概念原則上沒有錯,但光有勇夫是沒用的,勇夫不代表成功,假如體育署宣布,如果拿到世界盃足球賽金牌,每位選手都可以得到十億新台幣,我相信這依然是看得到吃不到的空談,事實上,根本不必拿到世界盃冠軍,只要能打進世界盃決賽圈,所得到的成就與效益,早就超越某些運動一百面金牌的價值。
簡單的說,你把獎勵的目標,放在踢進世界盃,跟拿到世界盃冠軍相比,選手才會真正有動力,也才有可行性,在亞奧會不分項目,都設定超高額獎金,本身就是一種謬誤,也造成許多在國際上真正具有地位的運動項目,台灣的競爭力反而奇低,因為越競爭越受歡迎的項目,以目前的獎勵及訓練方式,越不可能達成目標。
有些項目的獎勵金其實不用訂到那麼高,但是必須是具有達成可能性的,例如男子足球踢進亞洲八強是有可能的,拿世界盃或奧運金牌,暫時是癡人說夢,何不訂一個進入八強,可以領到兩百萬或三百萬獎金的門檻,這種不一定要很重的重賞,才會讓勇夫有機會,否則預算都只是編好看的。
第二個迷思「集中式管理」
長期以來,台灣的國家隊訓練,一直都是三、四十年前的觀念,認為把選手進行軍事化管理,選手的能力就會一飛沖天,在五十年前或許可行,因為那是個運動科學及國際交流還不興盛的年代,如今已經是各種運動項目高度職業化、技術化的世界,特別是團體型的球類運動,透過高強度的比賽及技術交換,才能夠讓選手突飛猛進,關起來閉門造車的方式早已不可行。
每項運動有其不同的特性與訓練方式,體育署跟國訓中心,應該採取更開放的心態,對於每種運動的訓練計劃與場地,給予更多的自由空間,不管是「以賽代訓」、「移地訓練」、「集中訓練」等等,都應該視每個不同運動協會的規劃來因應,切莫不要有「不在中心就是不受管理」的上位心態,基本上能夠進入國家隊的選手,不太可能領了補助之後,訓練時都在郊遊、烤肉。
退萬步言,就算全部項目都集中到左營訓練中心,體育署長官又怎麼知道選手在練什麼、效果如何,勝負本來就是各單項協會與教練要承擔,沒有人比教練更清楚該如何訓練,一旦成績不理想,教練也自然該負起辭職下台的責任,這才是天經地義。
第三個迷思「 選手不應該領雙薪」
這個想法在邏輯上其實有非常大的謬誤,體育署總是覺得選手既然領有國家的補助,自然不應該又在外面有其他的工作領有酬勞,這是非常錯誤的思想,縱使是美國NBA選手或是歐洲足球超級巨星,除了母隊的工作之外,他們也會有廣告代言,甚至經營商業品牌等行為,參加國家隊的比賽時,該有的酬勞與獎金也不會少拿,因為其實這正是證明一個運動選手價值的最好時機。
我們舉個例子好了,一般選手平常每個月可以賺50000元,參與國家隊的比賽或訓練時,可以領45000元,照理說一個需要被國家徵召的頂級選手,身價應該比一般的選手高才對,但是當他辭去一般的工作,代表國家出賽時,他的收入反而比一般的選手少了,這在邏輯上就說不通,如果讓選手在進入國家隊領有補貼,他又有能力得到另一份酬勞,這才是能夠顯現出選手的不同之處,否則如果領有補助就不應該另有收入,照理說應該連316元的每日零用金也不該領才對啊!
若選手因為有其他酬勞而不夠認真努力,他也可能因此被踢出國家隊,此時他的身價就回復到一般人,這才是正常的市場機制,國家隊選手就是應該有機會賺得比一般選手多,而不是反過來為了國家,必須犧牲其他可能的收入。
回到我們一開始所說的,女子世界盃的培訓待遇暫時解決,只是個案審查拉鋸後的結果,並沒有改變結構性的問題,正本清源之道,就是要提高選手進到國家隊比賽或是訓練時的待遇,如果每日訓練津貼能夠高於一般選手的正常收入,那麼也就不用執著於到底怎樣叫長期集訓,什麼情況可以領月薪,什麼情況不可以,全部回歸到依照天數計算即可。
其次是要針對每個不同單項運動,進行不同的計畫審查,不要害怕「如果每個協會都提不一樣的方案怎麼辦?」,事實上每個協會的方案一定是不一樣的,大家的訓練方式都一樣才是不正常,體育署應該針對不同的個案,召集學者專家來研究各協會的方案是否可行,同樣的,建立責任機制也是必要的,一旦各個協會的訓練計劃出了弊端,或是成績一落千丈,相關的組訓人員也應該負起責任。
過去六年,台灣運動彩券總共挹注了超過兩百億台幣的發展基金,但是我們卻未能看出具體的成效,其原因就在於運發基金是一個新的項目,大家仍然對於該如何使用,還沒有完全掌握,同時各種規則辦法也尚未齊全,我倒是建議是否應該立法規定運發基金中的10%或是15%,只能用在國家隊選手的待遇或是獎金,剩下的才能用在各種軟硬體設施,因為運動回歸到最後,「選手」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過去六年,台灣各種代表隊選手,能分配到三十億的薪資待遇,每年五億的經費,如果以重大賽事半年一期的訓練期程,每年可以讓兩千人次得到我們這兩天吵鬧不休的待遇。
至於實務上要如何運作,法令應該要如何修訂,希望能有更多專家學者給予意見,立法院的委員跟體育署的長官共同參與討論,個人覺得觀念轉一轉,放下舊思維,一切沒有那麼難。
零用金管理辦法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幾次在粉專後台或是我設立的「娘子軍」LINE@帳號,網友私訊我,她希望也能在當全職媽媽的同時,有一點副業,讓自己賺點零用金,不需要想花錢,就得跟先生要,但又不知道能做些什麼?要怎麼開始?
通常一開始,我都會問她們,覺得自己平常有什麼事情做得比別人好嗎?對什麼事物特別有熱情嗎?不過,大部份時候,我得到的答案都是:「不知道耶~」、「好像沒有耶~」
這我也能夠理解,想當年我和老公大學法律系畢業,就跟他一起去開了火鍋店,長達近十年的餐飲業生活跟三年的全職媽媽生活,幾乎讓我對自己的信心消磨殆盡,覺得自己沒有所謂的一技之長。
雖然到現在為止,我已經在進行第六本書的寫作,很多粉絲都告訴我,我的文字感動了她們,但其實我還是很心虛,又不是中文相關科系,書看得不多,我也不知道,怎麼會有這個榮幸,獲得出版社青睞,成為這輩子想都沒想過的作家。
但是接觸我的娘子軍當中(我通常會稱呼因為我粉絲團的號召,來參加我辦的活動,因而願意為改變自己的人生做些努力的人,叫『娘子軍』),有一位『師娘』,也是如此喔!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遇到她時,正是她人生最困頓的時候,當時,她也沒有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我告訴她,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寫寫文章吧!可以抒發一下。她告訴我,她也不知道要寫些什麼?平常沒在寫作,連臉書都很少貼文。由於她是在禮儀業工作,我說:「我手寫我心,妳就寫寫妳在這一行工作的心情吧!這個特殊的行業一定讓妳有些不同的感受啊!」我當時還為她成立的粉專取了個名字,叫做「師娘眼中的人生大事」。結果,真的是命運的安排,她居然因此跟我有了同樣的際遇,在粉專發表文章沒多久,就受到出版社的邀請,要跟她合作出版新書,書名是《悲傷只能走過不能跳過》。
其實,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真的是主婦最應該創業的時代。在過去,婦女們被寄望把最多的時間留給家人,也給予她們許多傳統角色的期待。像我自己的母親,嫁給我父親以後,就是一輩子的家庭主婦。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把孩子照顧好,孝順公婆,侍奉丈夫,就是身旁的人對她的要求,其實她也平平順順過了一輩子。
但是,像我自己在事務所工作的觀察,以及多年經營粉絲團所得到的大數據,很多主婦其實在進入婚姻之後,因為忙碌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瑣事,疏於照顧自己與覺察自己與伴侶的關係,漸漸得就和另一半產生了距離。
「律師娘,我老公外遇了,我是全職媽媽,我爭取得到監護權(親權)嗎?」這樣問題,其實我被問了數百遍。
在這個地方,我想討論的不是法律問題,也不是外遇問題,而是想跟大家聊聊,關係代表的是至少兩個人,一個是「你」,一個是「別人」,「你」可以控制,「別人」卻不行。
我們所能做的,終究還是照顧好自己之餘,把剩餘的能力拿來照顧別人,關係只能覺察,但無法預料跟控制。
什麼叫照顧好自己,我記得有位粉絲因為看了我的上一本書《世界這樣殘酷,我們仍然溫柔以對》,在懷孕時寫給腹中女兒貝貝的信,也寫了一封信給她的女兒,叮嚀她要愛自己(不過我更喜歡的說法是:「照顧好自己」)。
她告訴女兒說:「什麼是愛自己?就是讓自己舒服、快樂、安全、健康,凡事考慮到自己,不是教你自私,而是在意、注重自己,懂得拒絕一切傷害自己身心的人、事、物並且遠離。」
我把這一段母親送給女兒的叮嚀,經過她的同意放上了粉專。
當然,人生的意外所在多有,並不是總能夠平順地度過,所以,我們能做好的,就是先照顧好自己的心,然後就是過好自己的生活,不一定要總是開開心心,但要懂的怎麼跟自己自處。
懂得關心自己,心靈有沒有成長?起居有沒有維護自己的健康平安?當然,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規劃好自己的金錢藍圖。
我倒是不特別建議,大家一定要去上班,當個職業婦女,畢竟目前的世態,如果沒有相當的本事,要在職場上嶄露頭角,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甚至懷孕跟育嬰,也有不少因為僱主不能體諒,而受到相當程度的職場霸凌。
但是如果要一邊帶孩子一邊創業,又回到我一開始討論的那個命題:「我要做什麼?」或「我可以做什麼?」
之前,我曾經收到一本出版社推薦給我的書《不上班賺更多》,談的是用複合式職涯創造自主人生,讓工時變自由。
我在這裡就想跟大家討論,創業對很多人來說好像有點遙遠,好像是要當個公司負責人,租一間辦公室,或許請個助理,買台影印機,拿起計算機,似乎要花不少錢。萬一失敗怎麼辦?我的資金哪裡來?我應該去學企業管理嗎?做哪一行是現在的趨勢?
那麼讓我們換個方式來思考,能不能把創業當作資源利用呢?想想你有沒有可以騰出來的時間,你有沒有可以被利用的價值?你有沒有跟別人不一樣的關係、人脈?其實有很多被閒置的資源,都沒有被善用。
就像我和老公當初創立的《大狀廚房》,原本只是要煮員工餐跟經營美食外送,但因為廚師還有餘裕,我們就開起了私宅餐廳預定,讓有聚餐跟隱私需求的人,可以在我們的場地不被打擾的享受美食,然後,又把我們的料理做成調理包冷凍宅配。這些其實都不是我們一開始的規劃,但是我們利用既有的資源,稍微觀察市場,就開發出一個個創造現金流的項目。
或是當時我剛開始出書、寫專欄時,常常被受邀演講,我發現,市場上有一個族群的人非常的喜歡聽課,於是試著自己找講師,並主力在行銷創業的課程,結果我一個原本是家庭主婦的人,居然曾經在某一年裡,版稅、稿酬、講師費、開課收入,就超過了一個受僱律師的一年薪水。
我很喜歡《不上班賺更多》書上的幾句話,像是:
「你的職業壽命,不該指望任何公司或單一收入。掌握多重身分,才是通往工作自主的最大機會!」
「複合式工作並不是鼓勵你一次做更多,而是聰明地工作,擁有更高的報酬。」
「只要善用知識和數位工具,你不但可以省下大把時間,還可以發展嗜好、賺點外快,甚至隨時享受一場假期。」
如果家庭主婦把日常事務也當作是正業,就可以想想,有沒有辦法,從你的正業延伸出副業呢?
譬如平常要帶孩子,是不是可以趁著研究孩子的生活用品,把它打造成一門生意?像我前一陣子遇到一個媽媽,她的創業就是來自於孩子就學相關的文具用品什麼好用,能不能更有質感?因而設計出一款能讓孩子背得更輕鬆的包包,也搭售其他文具選品。
如果一時之間想不到,我貢獻自己的經驗,從「寫作」跟「上課」開始。先把你生活中的經驗與感受整理出來,由短到長,發佈在自己的社群媒體上,在這個過程,你會看到,你寫什麼樣的素材會比較受歡迎,藉以了解自己的獨特性在哪裡,還有自己分享什麼樣的內容,會比較容易得到迴響。再透過上課充實自己的專業性,建立屬於自己的受眾與人脈資源,長久累積,就很有機會找到自己的下個方向。
我先前會想到讓《大狀廚房》販售冷凍宅配商品,就是因為每次放我們的美食照,中南部的民眾就會抱怨吃不到,現在的宅配服務那麼方便,只要急速冷凍包裝後,就可以讓大家吃到我們的產品。而會想到用娘子軍品牌開課,則是在臉書打卡演講的行程時,會有網友留言什麼時候還有類似的講座,其實,智囊團都藏在你身邊,困惑的時候,就多多詢問別人的意見,當然,最後還是要自己決定。
總之,不要怕沒有創業的好主意,生活中處處有需求,有需求,就會有商機。
這是我們的大狀廚房美食團購宅配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E5%A4%A7%E7%8B%80%E5%BB%9A%E6%88%BF-110831883742220
一對一找我聊天請加我telegram
https://reurl.cc/AqARgQ
零用金管理辦法 在 零用金管理辦法 的相關結果
第一條為妥善管理本校各單位零用金,將訂定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零用金管理. 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 第二條零用金採定額制,額度為新台幣伍萬元,由出納人員保管(或 ... ... <看更多>
零用金管理辦法 在 環球科技大學零用金管理辦法 的相關結果
「環球科技大學零用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 第二條零用金係指本校撥供總務處及進修部零星支出之定額現金。總務處事務與保管組及. ... <看更多>
零用金管理辦法 在 法規內容-出納管理手冊 - 財政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 的相關結果
(七)暫收款及保管時間,是否能遵照規定辦理。 (八)零用金支付之每案金額有無超過一定金額,保管是否妥善,有無隨時登記零用金備查簿,結存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