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紹良先生去世一年多,夫人黃美玲女士要為他出版紀念文集,向我邀稿。緬懷這位海外台灣人運動的聖人,真有無限感慨。本文所敘,只是鄭紹良先生海外事蹟的一鱗半爪。斯人已逝,典型猶存。真希望台灣人世世代代都能長記這個典型,當台灣面臨危難的時候,會有人奮起效法!
默默做大事的鄭紹良先生
我們都叫他SHOW,沒大沒小。SHOW應該「紹」字的日語發音。
我們是指1980年下半年一起到洛杉磯辦「美麗島週報」的工作同仁。這裏面包括:從台灣到美國不久的謝聰敏、陳婉真、孫慶餘和我;從巴黎過來的張維嘉、李鳳音;從維也納過來的陳昭南;從西雅圖過來的陳芳明;從北加州過來的胡忠信;還有幾位洛杉磯在地的年輕左派博士。
當時美麗島大審剛過。美麗島事件像一聲春雷,震醒了因二二八事件所帶來的歷史寒冬而進入冬眠的台灣人的良知和尊嚴。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參與美麗島週報工作的同仁都把自己當作反國民黨政治運動的秘密成員,滿懷激情和義憤。陳芳明和胡忠信都是在校學生,放棄學位和學業,不顧一切南來洛城。大家都使用化名,彼此都不知道別人的真實身份,當然,陳婉真和我除外,因為我們已經是公眾人物。謝聰敏在那個時候還準備回台灣,除了以梁山的筆名替週報寫「景美軍法看守所」,並不參加週報內部的工作會議。
週報編輯部設在洛杉磯郊外一個偏遠的墨西哥人社區。這個社區在二戰之前原來屬於日籍移民,因此建築相當雅緻。所以選在這個地點,是因為萬一有東方面孔出現,可以立刻發現。
週報內部的工作會議,就在編輯部舉行,每週一次。由於左右立場不同,對問題的觀點互異,爭辯非常火爆,形同吵架。大家並不熟識,卻以革命同志的態度互相批評,互相檢討。
如果不是SHOW,週報也許剛成立就散夥。SHOW比我大七、八歲,比其他年輕同仁大二、三十歲,擔任過台獨聯盟主席,德高望重。他是正人君子,他是謙謙君子,他是好好先生。他是週報的重要金主。週報編輯部的地址就是他選定的。他是唯一到過編輯部的非工作同仁。幾位年輕的左派博士也都是他引介到週報。SHOW並不參加工作會議。他也不作調人,不對雙方的爭論表示態度。但是,他總是以長者的身份,和顏悅色地,苦口婆心地勉勵大家繼續努力。
歷盡千辛萬苦,美麗島週報持續不斷辧了五年。美麗島週報的歷史作用,就是在美麗島事件之後台灣島內外一片肅殺氣氛中,繼續高舉美麗島旗幟,鼓舞台灣人的反抗精神,讓島內民主運動和海外台灣人運動互通聲氣,最後連成一體。美麗島週報在美國所建立的組織網絡,成為推動1986年海外台灣人返鄉運動的主力部隊。這個運動最終結束了整整一個世代台灣人知識菁英在海外的流亡和流浪,讓他們在生命的黃昏回到故鄉,綻放美麗的霞光。
1986年的返鄉運動,是海外台灣人運動的歷史分水嶺。在這之前,海外台灣人運動者從來不曾把有生之年回到故鄉當作運動的認真目標。他們被稱作週末革命家,週日過著美式生活,只在週末相聚取暖、相濡以沫。他們一般都不相信可以及身看到民主運動在台灣取得勝利。絕大多數的他們都準備在海外安渡餘年。所以,當1986年5月1日返鄉運動在紐約的聯合國廣場正式宣布,海外台灣人運動最重要的政治組織台獨聯盟便激烈反對。
返鄉運動主張台灣人有回到台灣的權利,控訴國民黨少數統治集團違反聯合國基本人權公約。返鄉運動主張台灣人有組織政黨的權利,控訴國民黨少數統治集團在台灣實施世界歷史最長久的戒嚴統治。返鄉運動宣佈成立台灣民主黨,並宣佈將於年底攜黨回台,同時動員海外同鄉勇闖鄉關,挑戰黑名單。所有這些,對於國民黨政權都是難以承受的衝擊!
為了提高運動的國際能見度,為了增強運動成功的機會,返鄉運動積極遊說美國國會,希望有幾位議員公開相挺。不料,台獨聯盟掌控的「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每年向海外同鄉募集鉅款作國會公關的這個台灣人遊說團體,卻全力杯葛。
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的創會會長蔡同榮博士可能是同情返鄉運動的唯一台獨聯盟成員。在事隔多年之後,他私下告訴我,儘管受到台獨聯盟的嚴厲指責,他當時還是想要幫助。他說服紐約的台灣人富商,以協助麥高文參議員償還選舉債務作為條件,交換他陪同台灣人返鄉團隊回到台灣。麥高文參議員一度心動,後來還是婉拒,理由是:國民黨政權駐美代表明確告訴他,即使有他壓陣,國民黨政權還是不會讓包括他本人在內的台灣人返鄉團隊入境台灣。
麥高文參議員就是尼克森總統的競選對手,導致尼克森下台的水門事件的竊聽對象,1972年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眼看返鄉運動就要在國際上孤立無援,最後還是SHOW出來解決問題。
SHOW是傑出的航空工程專家,又是廣受尊敬的海外台灣人運動的人格者。他和當時美國的進步人權運動有密切往來。透過他的私人關係,他成功邀請極負盛名的美國維權人士克拉克和溫格拉斯兩位先生支持返鄉運動。克拉克先生是詹森總統的司法部長,父親和祖父都是美國司法界的泰山北斗。溫格拉斯則是人人敬畏的國際人權大律師。
SHOW陪同這兩位先生參與1986年11月底返鄉團隊從華府到紐約到洛杉磯到東京的全部行程。1986月11月30日,當返鄉團隊受阻於日本東京成田機場,SHOW又立即安排這兩位先生前往馬尼拉,會同日本友人若宮清先生佈署讓我從馬尼拉闖關回台的計劃。若宮清先生和當時執政的菲律賓艾奎諾夫人的政府關係深遠。他們原先和菲律賓政府談好讓我們五人一起搭乘菲航班機飛到桃園機場,機票都已買好,可能因為消息走漏,國民黨政權強烈抗議而變卦。最後只讓我一人成行。
可以想見,所有花費都由SHOW個人承擔。
返鄉運動的整個過程產生多方面的震撼效果。它引起了美日媒體的廣泛關注。它激起了海外同鄉的熱烈迴響。它加速了民進黨的組黨腳步。它促成了民進黨在當年年底大選的大獲全勝。更重要的是,它衝破了慘無人道的三十年歸鄉禁令,讓台灣成為千千萬萬海外遊子隨時可以回來的家鄉,而不再是朝思暮想遙不可及的故鄉。
1992年,海外黑名單終於全面解禁。SHOW和他的夫人黃美玲女士立即搬回台灣,把餘生奉獻給台灣。SHOW擔任過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以及中華民國科技巡迴大使。
SHOW和夫人都是頂尖的國際科技菁英,他們在國外比在台灣更能發揮個人所長。但是,他們都心繫台灣、心繫民主,從年少到年老!台灣的後起之秀應該知道:台灣的民主是多少高貴的心靈和血淚所凝聚,今後保護它並不比當年爭取它更容易!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陳 忠信 美麗島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受難者不再「失語」 口述見證重構記憶 】——「館藏口述歷史主題整理」成果出版新書發表會📚
為使人權檔案史料之採集、研究成果能為社會各界有效利用,國家人權博物館今(5)日下午兩點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辦專書「館藏口述歷史主題整理」成果出版新書發表會,集結多篇珍貴訪談紀錄,推出5冊口述歷史專書。各專書主編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許雪姬、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副教授楊麗祝、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薛化元於發表會現場分享口訪與編輯過程,亦邀請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陳水清、陳忠信及受難者家屬丁螢雪出席,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席楊翠、專委王增勇及眾多政治受難者也到場共襄盛舉。
國家人權博物館自籌備處時期,便持續委託學者進行相關受難者及其家屬的口訪與研究工作,至今已累計有500多位的口述訪談,今(109)年「館藏口述歷史主題整理與出版計畫」推出5冊口述歷史專書,即是委由中研院臺史所所長許雪姬等計畫主訪者組成團隊,將尚未付梓的訪問紀錄,依主題集結成冊出版。人權館館長陳俊宏表示,歷史真相的追求是所有轉型正義工作最重要的前提,近年來聯合國更倡議「瞭解真相的權利(The right to the truth)」:每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應當有權利知道過去歷史發生了什麼?然而檔案並不完全等同真相,當年政府剝奪了受難者的自由,更剝奪了他們在歷史上的聲音,如今專書的出版,正揭示這些見證歷史的受難者及其家屬,不僅僅是歷史真相的發聲者,更是重建歷史記憶的重要參與者;人權館近兩年來更協助高雄、桃園、臺中、屏東、澎湖等地方政府,進行在地白色恐怖訪談的徵集,期望共同在轉型正義工作中盡一份心力,為民主未來而努力。
《承擔家變:白色恐怖下的朴子張家》及《話當年父兄蒙難:受難者家屬記憶中的白色恐怖》由中研院臺史所所長許雪姬、北科大文發系副教授楊麗祝共同主編,前者收錄5篇訪談紀錄,以多位親友受政治案件牽連的朴子張其德家族作為訪談對象,深入探討家族內部個別的際遇與承擔;後者則收錄有11篇訪談紀錄,案件範圍涉及綠島「再叛亂」案、臺灣軍人監獄「再叛亂」案、劉如心等案、張朝基等案、黃添才等案、李義成等案。臺史所所長許雪姬表示「不願意愧對社會」,因此專書編輯的過程裡,不斷進行反覆且細緻的討論;文發系副教授楊麗祝則分享口訪過程中曾閱讀過綠島「再叛亂案」受難者張樹旺寫給太太的書信,十分真摯且動人。
《白色記憶:政治受難者及家屬訪談紀錄》由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台灣游藝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曹欽榮共同主編,精選29篇訪談紀錄,受訪者遍布全台各地、世代各異,豐富的訪問紀錄盼能完整社會對於白色恐怖時期的理解。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分享記錄者工作的重要性,期許磨難時代的記憶,能匯聚成為臺灣社會的集體記憶。而由政大文學院院長薛化元主編的《穿過白色濃霧:1950年代政治案件訪問紀錄》及《走過白色幽曖:1960、1970年代政治案件訪問紀錄》二書,分別收錄11及7篇訪談紀錄,以涉案年代為區分,呈現不同年代受難者及其家庭的生命經驗與記憶。政大文院院長薛化元直言,許多前輩來不及看到書的出版便離開,除了感慨時間的流逝,更表示口述過程中依然遭遇許多「家人不願談」的情景,正顯示出白色恐怖廣泛、且持續至今的影響。
當時作為美麗島雜誌社編輯而受牽連、逮捕的受難者陳忠信,表示此次閱讀許多前輩的故事深覺感動與慨嘆,認為「美麗島案算是最幸運的」,並現場朗誦俄羅斯著名詩人安娜·阿赫瑪托娃(Anna Akhmatova)的詩作,表達受難者心聲。同為口訪收錄主角之一的政治受難者陳水清,受海軍臺灣獨立許昭榮等案牽連判刑7年,深刻感受「珍惜臺灣如今的民主、自由」。獄中「再叛亂」案受難者丁桂昌的家屬丁螢雪分享道,自己從未見過父親、即使閱讀判決書也未覺真正了解實情,反而是在口述過程中感受到寬慰。
新書即日起於本館博物館商店上市,每月10、20日至本館購書皆享有7折優惠!期望透過此次新書出版,使讀者、社會大眾參閱引用更瞭解威權時期國家暴力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進而反思過去發生了何事、為什麼發生、如何發生,以及未來如何讓人權侵害不再發生。
📣 新書資訊 📣
1. 《承擔家變:白色恐怖下的朴子張家》
主編: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許雪姬
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副教授楊麗祝
2. 《話當年父兄蒙難:受難者家屬記憶中的白色恐怖》
主編: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許雪姬
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副教授楊麗祝
3. 《白色記憶:政治受難者及家屬訪談紀錄》
主編:國史館館長陳儀深
台灣游藝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曹欽榮
4. 《穿過白色濃霧:1950年代政治案件訪問紀錄》
主編: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薛化元
5. 《走過白色幽曖:1960、1970年代政治案件訪問紀錄》
主編: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薛化元
陳 忠信 美麗島 在 不假掰讀者過日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九七九年二月,唐香燕和陳忠信(杭之)結婚,兩人遷居陌生的台北。香燕辭去台中的教職,杭之先後在黨外雜誌《八十年代》、《美麗島雜誌》當編輯。十個月後,美麗島事件大逮捕,杭之下獄。風雨中,周渝和史非非交給她一封杭之出事前預先寫好的信,一個字一個字向新娘子堅定保證:『我一定會回來!』」
#美麗島四十年
https://news.readmoo.com/2015/06/21/kaohsiung-incident-with-so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