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14日成立「陳龍英教授電子學教學講座」基金,期望傳承已逝電子學明師陳龍英教授的畢生教學熱忱與大師典範,每年頒發國內2名電子學教學表現卓越之教師,鼓勵其在電子學領域持續深耕,造福後進學子。
陳龍英教授一生站在課堂上,手把手地將知識傳給一代一代的學生。陳教授是學界公認的電子學名師,於去年2020年12月1日辭世,享壽80歲。春風化雨54載,直到離世前一學期仍站在課堂中講授電子學,將畢生奉獻於教育。教學場域的不斷創新,陳教授仍透過課堂教學、影片教學以及線上教學作育萬千電子產業及半導體人才,造就無數高徒,當今許多科技業龍頭人物都出自其課堂。今日,陳教授的電子學仍是眾多學子最推崇的學習資源。
孔子三千門生,因才施教,陳教授教學亦如是。他摒棄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立場出發,54年來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只為讓學生能聽懂深奧的電子學。陳教授曾在專訪中說:「有時候想出了更好的教法,還會覺得有點對不起去年的學生,因為去年教得不夠好。」已經是在知識殿堂的尖端的權威老教授,卻如此謙遜和心繫學生,實具有大教育家典範。陳教授心中永遠將學生擺在第一位,退休後仍持續無私奉獻於最鍾愛的教學志業,直到辭世前的2020年6月18日上完最後一堂電子學。這樣的堅持,是陳教授展現的一生志業典範。
交大校友總會發起募集「#陳龍英教授電子學教學講座暨獎學金基金」計畫,成立「陳龍英教授電子學教學講座」。感謝各界師長、陳教授教導過的眾多學子、摯友,以及孺慕老師風範者的共同響應,該計畫目前已募集1200萬元,每年將用於嘉勉電子學領域教師,延續陳教授身教言教之精神
紀念講座評審團包含許多重量級評委,如宏碁集團創辦人暨智榮基金會施振榮董事長( 施振榮 Stan哥 )、科技部前部長,台大電機陳良基教授、交大前校長吳重雨教授、陽明交大電子系所友會會長吳廣義董事長等。講座將於每年十月份受理全國大學院校電子學教學卓越之專任教師申請,每年頒發國立陽明交大教師1名、校外教師1名,共兩名額,每名20萬元。期望藉由本講座,表彰與傳承陳龍英教授之教學精神。
陳龍英教授生平簡介:
陳龍英教授是臺灣本土培育的工程人才,1963年臺大電機系畢業後,隔年進入臺灣第一個為培育電子專才的研究所「交大電子研究所」攻讀碩士;在1966年取得碩士學位後,隨即留在交大擔任講師;1968年電子研究所成立博士班,陳龍英教授成為第一屆博士生,並獲「傅爾布萊特交換計畫獎學金」赴美進修,受朱蘭成學長的促成與幫助,前往美國貝爾實驗室並由施敏博士指導博士論文研究,終於於1972年取得博士學位,返回交大任教。歷任交大電子系主任、教務長、副校長,亦擔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空中大學校長等職。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松山中崙派出所遭黑衣人闖入、砸壞電腦的案件,掀起警界風暴,在96秒的監視器畫面公布後,內政部長徐國勇表示,警方處置有很大瑕疵,誰有責任誰就要負責。而台北市警察局長陳嘉昌則再次強調,沒有施壓、關說的情事,也說會堅守崗位到退休,只是外界質疑,事發第一時間,警方為什麼沒有立即逮捕黑衣人?中崙派出所前副所長...
「陳文敏退休」的推薦目錄:
- 關於陳文敏退休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陳文敏退休 在 Youtube Smart Trav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陳文敏退休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陳文敏退休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陳文敏退休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陳文敏退休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陳文敏退休 在 破土|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之一|陳文敏|海外隨筆編按 的評價
- 關於陳文敏退休 在 【破土有聲|綠豆|陳文敏|海外隨筆|20221031】讀彭定康 ... 的評價
陳文敏退休 在 Youtube Smart Trav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ttps://youtu.be/CH3HUn8i6dk
#周星馳 #鍾舒漫 #193 #蔡楓華 #陳潔玲 #盧敏儀 #Ukei
#SmartTravel #娛樂八卦 #溫碧霞 #花姐 #尚氣梁朝偉 #溫碧霞 #李幸倪 #張學友 #CAllStar阿拔 #mirror花姐 #劉德華 #林碧琪
#李連杰 #趙薇 #姚煒 #成龍 #SmartTravel #娛樂八卦 #微博瘋傳 #最新被封殺七人名單 #黃秋燕 #鄧小平
#李亞鵬 #李嫣 #趙薇 #王菲 #周迅 #周星馳 #徐嬌
#俞琤 #Callstar #李佳芯 #商台六十二週年 #mirrorerror
#趙薇 #林心如 #黃曉明 #7宗罪 #SmartTravel #娛樂八卦 #辱華7宗罪 #趙薇下架 #林心如工作室 #許廷鏗 #趙薇潑糞
#梅啟明 #梅媽 #電影梅艷芳 #李佳芯 #梅啟明 #電影梅艷芳 #SmartTravel #娛樂八卦 #披荊斬棘的哥哥 #智能愛人 超班 #陳宇琛 #TVB #石修
#佘詩曼 #披荊斬棘的哥哥 #張智霖 #袁詠儀 #禦夫術 #緋聞 #筍盤收割機 #SmartTravel #娛樂八卦 #最轟動緋聞 #內情 #張智霖退休 #吳卓羲 #林峯鄭 #鄭嘉穎 #香港小姐2021
#鄧紫棋 #關之琳 #緋聞 #劉鑾雄 #陳泰銘 #馬清偉 #陳美琪 #高爾夫球 #星爺船P事件 #後落選港姐UkeiIG #UkeiIG
#SmartTravel #娛樂八卦 #披荊斬棘的哥哥 #趙文卓 #林志炫 #葉璇 #筍盤收割機 #緋聞 #梅艷芳
#吳綺莉
#SmartTravel #娛樂八卦 #梅艷芳 #鄭欣宜 #周星馳 #羅敏莊 #陳禛 #阮兆祥 #沈殿霞 #鄭少秋 #劉培基 #鄭少秋官晶華
#周星馳 #電影梅艷芳 #李思捷 #林家楝 #楊千嬅 #古天樂 #劉培基 #思家大戰 #李思捷 #網民選為討厭藝人 #李思捷緋聞 #陳雅倫潘美辰 #Viuv #Netflix
#鍾楚紅 #香港小姐 #吳亦凡事件 #北京市朝陽區 #人民檢察院 #逮捕吳亦凡 #性感女神 #直播王 #花姐 #成龍 #周潤發 #張曼玉 #林子祥 #香港恐怖歷史 #7月14 #盂蘭節 #鬼故北角油街 #影壇巨星 #俞琤
#洪欣 #莫少聰 #蔡少芬 #李嘉欣 #張丹峰 #劉鑾雄 #甘比 #香港恐怖歷史 #7月14 #盂蘭節鬼故 #石澳大浪灣 #都市傳說
#胡杏兒 #胡杏兒China #小粉紅 #江華 #鄧萃雯 #麥潔文 #香港恐怖歷史 #盂蘭節鬼故 #吳哥窟
#宣萱 #古天樂 # 梅艷芳電影 #羅嘉良 #張衛健 #張可頤 #大埔滘猛鬼橋
#胡杏兒老公 #李乘德 #軟飯王 #莊偉茵 #王祖賢 #中國奧運 #林建岳 #王祖賢齊秦 #齊秦 #香港恐怖歷史 #地鐵 #油麻地 #彩虹 #柴灣 #荔景 #鬼故
#吳亦凡事件 #周潤發 #鄭裕玲 #盂蘭節 #鬼故 #勵志故事 #SmartTravel #娛樂八卦 #周潤發榮譽博士 #鄭裕玲 #SmartTravel #娛樂八卦 #農曆七月鬼節 #鬼故 #娛樂圈撞鬼事件 #狄波拉 #謝霆鋒 #鍾保羅 #滕麗名 #黃宗澤 #吳卓羲 #林峯 #狐仙上女藝員身 #do姐
#薛影儀 #TVB #亞姐2021 #利智 #葉玉卿 #宮雪花 #楊恭如
陳文敏退休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常常心情不好算是憂鬱症嗎?】
—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
知名網紅阿滴以經營英文教學YouTube頻道日前突然在臉書及YouTube發布貼文及影片坦承,自己罹患憂鬱症近1年。
在外界眼中事業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跟可愛妹妹,一向給人正向樂觀印象的阿滴,怎麼會得憂鬱症?阿滴表示自己從2020年在紐時刊登廣告「Who Can Help ? Taiwan」後就開始有一些憂鬱傾向了。「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爛、對工作表現很焦慮、睡眠障礙很嚴重、會很害怕網路上的批評、也會無故地悲傷哭泣。」
阿滴表示,狀況最糟的時候,他喪失了所有動力跟精力,做什麼都無法開心,連微笑都做不到,情緒只剩下焦慮跟憂鬱,甚至連龍貓這種超無害的動畫都會無法連續看15分鐘。「每天都非常的痛苦,光是活著就用盡力氣了。」阿滴希望藉由自己的經歷跟康復的過程,能幫助一些正在憂鬱症中掙扎的朋友。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偏誤的,精神科醫師陳嬿伊分析,通常壓力過大的感受很常見於憂鬱症病發前的狀況,但壓力絕對不是直接引起憂鬱症的病因,事實上,很多患者往往是因為太ㄍㄧㄥ才會發病[1]。
■WHO:「憂鬱症」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在2020年全世界有3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
WHO將憂鬱症列為2020年世界第2大疾病。根據國內統計,憂鬱症的盛行率占8.9%,換算下來,超過200萬人罹患憂鬱症[2]。
「憂鬱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2,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憂鬱症」也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這幾年可以由媒體報導看到許多影視名人得了憂鬱症,也看到國內的自殺率一直上升,這其中有相當比例都與「憂鬱症」有關。
■憂鬱症與身心疾病的共病
「憂鬱症」很可能會合併各種身體疾病。許多慢性疾病或嚴重身體疾病都可能合併有憂鬱症,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洗腎患者,甚至癌症合併憂鬱症的比例都達1/3-1/4。合併憂鬱症常會惡化身體疾病的症狀與處理,許多憂鬱症患者的頭痛與身體不明原因的不舒服增加,生活品質也因而下降。
但是多數醫師只注意到身體疾病的治療,而忽略了伴隨著的憂鬱的處理。另外憂鬱症也容易合併其他的精神疾病,超過50%的憂鬱症合併至少一種焦慮症,很多的焦慮症甚至物質濫用最後皆會併生憂鬱症。一旦合併憂鬱症會加重了原有疾病的治療[3]。
■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
有的人說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巧妙比喻著憂鬱症的普遍常見,彷彿像感冒病毒一般,當我們先天脆弱性高、後天抵抗力不足,此時再加上吹風受凍時則很有可能患病。而憂鬱症確實也是受到生理、心理、環境社會等多重因素下相互影響的結果,當個人的心理功能失調,無法面對生活壓力時,所產生的情感型疾病。
■憂鬱症若缺乏治療很難自行康復
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如此普遍,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推估,全台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但在台灣許多人不願承認自己有憂鬱症,也抗拒治療。只有五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有去求助,還有五分之四沒有求任何治療。因此當我們周遭親友向我們求援時,千萬正視與尊重對方的求助訊號,避免憾事發生[4]。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青少年為例
青少年的憂鬱症,很容易被簡化為「叛逆期」,此時的孩子內在性賀爾蒙大量變動、外在人際與親密關係也容易卡關的階段,情緒起伏大,不一定是終日悶悶不樂,反而可能是以暴躁易怒、自殘自傷的方式呈現。除了負面情緒外,可觀察孩子是否有下列變化:
▪ 對以前喜歡的活動、食物等失去興趣。
▪ 對於學習、打理自己等感到疲累、懶散。
▪ 體重突然短時間內明顯增加或減少,暴飲暴食或不吃不喝。
▪ 睡眠困擾,展現出失眠或是嗜睡。
▪ 有自殺想法或透露出活著沒意義等語言。
此時的孩子需要更多關心與耐心,除了上述五點供參考外,學校的輔導室也是可用的資源。如有疑慮可直接就醫交由專業醫師診斷,部分身心科診所特有青少年門診,坊間心理諮商所所提供的親子或個人諮商,也能協助孩子們抒發身心壓力,促進親子關係。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老年人為例
60歲以上老年人同樣面臨身心與生活的劇烈變化,包含身體老化、退休、子女空巢期、甚至喪親喪偶等哀傷失落。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的數據,老年人如出現自殺想法,實際執行的自殺成功率比青少年還要高出許多。董氏基金會整理對於老年憂鬱常見的症狀:
▪ 出現類似被害妄想,或悲觀的想法強烈。
▪ 焦慮不安與社交推縮,好像難以平靜下來,也不想與人交談。
▪ 呈現判斷力遲鈍或記憶力衰退等情況(非失智所造成)。
除了上述三點外,林皇吉醫師(2006)指出老年人較難表達憂鬱情緒,較常展現抱怨身體不適、頭痛、焦躁易怒…等非典型憂鬱症狀展現,因此高達 50% 的老年憂鬱在內科或家庭醫學科門診被遺漏掉。如家中長輩抗拒前往精神科就診,坊間心理諮商所也有老人個別諮商或團體服務,藉由專業人士的協助轉介,可多一份助力,鼓勵長輩就診[5]。
當心愛的人有憂鬱症,我該如何面對?是要小心翼翼地談話,然後不要提到任何關於憂鬱症的敏感話題?或是都不理他,讓他一個人靜一靜?還是應該鼓勵他多正向思考?
■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參考「3不守則」與「6個正確觀念」
「不鼓勵,不責備,不反駁」
1. 不鼓勵:不要一直對患者說要加油要正向思考等話語。
2. 不責備:不要責備患者說都是他的錯,或是有病就什麼事都做不好等等。
3. 不反駁:面對患者沮喪的話語,傾聽就好,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的都是錯的。
除了3不守則之外,一起來看看6個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正確觀念
1. 關心
如果你身邊有人有憂鬱症,你一定會被一定程度的影響。最重要第一件事可以鼓勵或陪伴她就醫,並且盡力陪伴他完成療程,或是在他不適應原本療程時陪伴他尋找他法。不過也要時時注意不要讓自己過度沉浸在朋友罹患憂鬱症的情緒中。
2. 傾聽
傾聽憂鬱症患者時,要讓他了解事情現在不好,但不代表未來會不好。
3. 不要不理他
即使病患拒絕,也要要伸出援手,患者的孤單感很強,會拒絕與人接觸,但千萬不要這樣就不理他。
4. 說出來
在患者談起自殺念頭的時候,坦率地與他們談論自殺的話題,並且告訴他們的醫師或是心理師。
5. 一起出去玩
可以適時地邀請他一起出門運動或是參加一些輕鬆的活動,但千萬不要強迫他們。
6. 鼓勵就醫
周圍的人要積極鼓勵她就醫,用它自身的個性說服他就醫。讓他知道療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當療程結束,他將會好轉很多[6]。
■憂鬱症的治療:主要分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個部分
一、心理治療:主要有認知行為、精神分析、人際方面等三大類的心理治療。
1.認知行為治療
憂鬱症患者常有自責、無助、罪惡感等負面想法;認知行為治療是幫助病人能自我覺察負面認知,發展新的思考模式,積極練習調整在不同情境下,應該有怎樣合宜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2.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藉著分析探討過去經驗對自己現在的影響,促進自我覺察和重新建構患者的人格及自我認同感,達到改善憂鬱症狀及防範復發的目標。
3. 人際方面的心理治療
人際取向的心理治療為避免憂鬱症引發的人際障礙,探討適應不良的人際關係,並學習溝通和社交能力,建立人際互動的信任感、親密感和應付能力,達到改善憂鬱症狀。
二、藥物治療:由醫生開立抗憂鬱藥物,幫助對抗憂鬱症,一般的療程是三至六個月(根據國內報告指出,穩定服藥超過三個月,快速復發的比例只有5%)。副作用可能為無法集中注意力或嗜睡。新一代的抗憂鬱藥物,具有調節大腦血清或調節正腎上腺素的功能。如: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無鬱寧(Luvox)、速悅(Efexor)等副作用已經減少,大多服用1-2週能改善心情,3-4週情緒可讓情平穩。
▪ 輕度憂鬱可以自我調適壓力或作紓壓放鬆的活動來調整。
▪ 中、重度以上等級的的憂鬱症則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可見其功效。
若是治療部完全或是放棄治療,則會使憂鬱症復發或加重病症。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期盼憂鬱症家屬及病者本身,能用正確的心態,一起面對憂鬱症,才是解決問題之道[5]。
■憂鬱症污名化:你是不是有神經病阿?
衛福部2018年統計,台灣憂鬱症確診人數突破兩百萬。你我身邊都有許多「隱性」憂鬱症患者,只是大家都為了某些原因閉口不談,才讓這項疾患看似距離遙遠、遠到彷彿事不關己。「憂鬱症在台灣有點像個禁忌話題。患者不會主動告訴身邊的人自己有憂鬱症,尤其在工作場合,根本不會有人敢以憂鬱症發病為由請假。」
小鬱亂入創作者林妤恒說道。「老一輩可能還會說,你是不是神經病阿?是不是抗壓性很差?一旦讓別人知道患病事實,就會被貼上很多負面標籤。」
■「不敢說、不知道怎麼說、不知道去哪求助」因此成為許多自覺需要幫助的人心上說不出口的痛:林妤恒說,小鬱亂入專題完成後,粉專一下子湧入許多深陷憂鬱,卻連傾訴對象都沒有的網友。「他們都在問『你可以幫助我嗎?』因為他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有誰可以幫助他們,他們不知道可以去哪裡看醫生,他們不敢跟親朋好友講,所以只能找我們訴說。」
聽來哀傷,但這卻是台灣憂鬱症患者不得不練習面對的課題:「憂鬱症污名化」。這不單是指要學著和親人溝通,或要面對身邊親友的詢問、關心,汙名化無所不在,舉凡茶水間裡同事無心調侃,報章媒體為追點閱信手寫下的聳動標題。台灣社會給「憂鬱症」貼上的負面標籤,常一不小心就竄入患者視野之中[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今周刊)「精神科醫師:大家都搞錯了!就是因為抗壓性太好,才容易得憂鬱症」: https://bit.ly/3BFCW0I
[2](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女性憂鬱症高2倍!身旁親友有「這些症狀」逾2周是求救訊號,4大良方幫你遠離憂鬱」:https://www.marieclaire.com.tw/beauty/health-fitness/44104?atcr=297ad1
[3](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正視憂鬱症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 http://www.depression.org.tw/knowledge/info.asp?/70.html
[4](今健康)「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952
[5](Heho健康)「家人長期心情不好?別忽略了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憂鬱症狀」:https://heho.com.tw/archives/180574
[6](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如何面對憂鬱症患者:5件你可以做的事」:https://depressytrouble.tw/index.php/portfolio/how_to_face_patient/
[7](風傳媒)「面對他的憂鬱,我還能做些什麼?當最親的人憂鬱纏身,這些「看似善意」陪伴方式千萬別再用」: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63566?mode=whole
➤➤照片
[2] 圖說:女性不但憂鬱症的比例較高,且產生自殺的企圖也是男性的2倍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憂鬱症 #憂鬱症污名化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今周刊 / 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今健康
Heho健康 /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風傳媒
陳文敏退休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松山中崙派出所遭黑衣人闖入、砸壞電腦的案件,掀起警界風暴,在96秒的監視器畫面公布後,內政部長徐國勇表示,警方處置有很大瑕疵,誰有責任誰就要負責。而台北市警察局長陳嘉昌則再次強調,沒有施壓、關說的情事,也說會堅守崗位到退休,只是外界質疑,事發第一時間,警方為什麼沒有立即逮捕黑衣人?中崙派出所前副所長顏敏森則聲稱,案發當下被屏風遮敝視線,沒看到電腦被砸,事證並不明確,所以就先驅離。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441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c_XaHZQcS8/hqdefault.jpg)
陳文敏退休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師傅教路—吳師傅靠下欄變上菜助徒弟餐廳蝕錢賺變月賺10萬 出招教開業半年蝕40萬潮州粉麵店浸雞降成本 公開如何15秒炒伊麵
創業艱難,守業更難。香港地最難便是經營餐飲業,食材貴、租金貴、人工貴,不是連鎖大集團根本難以維持。位於大埔的「和暢金廚」,今年甫開業便人流不斷,老闆佟刃大半生都在內地開廠,四、五年前結束生意打算退休,因緣際會下認識了在火炭開私房菜的吳永皓(吳師傅),改追飲食夢。吳師傅,人稱大埔霍元甲,是俞家雲掌傳人,平日愛吟詩作對,他先後有3位徒弟開餐廳,他都是幕後軍師,今次他決定公開經營食店的秘笈。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81205/WEH66BAW6QWGO3W6UEFQRNYEZQ/
對於飲食同行,吳永皓(吳師傅)不介意透露經營心得。同樣位於大埔的「牛一香港仔魚蛋粉專門店」,上年8月營業,生意一直未如人意。開業頭半年,兩位拍檔陳志欣和王逸雲共虧本逾40萬。「初到對大埔很有信心,結果一敗塗地。」陳志欣是潮州粉麵廚師,有超過30年經驗,高峯期曾擁三間店舖。縱使現時生意額稍有好轉,日營業額達1萬,亦僅夠支付成本。利潤極微,工時又長,由早上11時營業至翌日凌晨3時,兩位老闆每天只睡4、5個小時。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81205/P53I5LXXKLC2OHLJW6GJIIGW6Q/
相信不少大埔人也有聽過吳永皓(吳師傅)。吳師傅,人稱大埔霍元甲,是俞家雲掌傳人。平日喜歡吟詩作對,也是私房菜廚師。先後有三位徒弟在大埔開店做老闆,他都是幕後軍師,今次他決定公開自己經營食店秘笈。這間位置大埔的小店由吳東敏(文仔)及媽媽張淑娟(文仔媽媽)經營。三年前,他們開了約300呎小食店,生意不過不失;約半年前打算將生意越做越大,搬到對面開店。新店面積大了一倍,但生意未如理想,未能追上舖租加幅。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81210/TCOMTRRLQDW4ZJTHWU7MBEBCN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大埔美食 #魚蛋粉 #私房菜 #潮州粉麵 #餐廳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HQOkz3bpPs/hqdefault.jpg)
陳文敏退休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無綫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中的「食屎陳師奶」,搞笑生鬼,與熊家有不少對手戲。陳師奶真名叫孫慧蓮(Helen),退休前,曾於五間小學任教,是體育老師和訓導主任,執教鞭長達三十九年,臨近六十,才追尋做演員的夢想,至今在娛圈已有二十三年。孫慧蓮是單親媽媽,含辛茹苦供養三女兒到外國升學,她時常勉勵學生,「窮又如何?單親又如何?最重要行一條正路!」全文:http://bit.ly/36WecSo
#愛回家 #食屎陳師奶 #孫慧蓮 #老友記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4Cq30jMyOA/hqdefault.jpg)
陳文敏退休 在 【破土有聲|綠豆|陳文敏|海外隨筆|20221031】讀彭定康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陳文敏 教授看完末代港督彭定康的新書《香港日記》,回歸前的種種片段,一幕幕重現眼前。對他和其他曾經歷那個時代的人來說,感受特別深刻。 ... <看更多>
陳文敏退休 在 破土|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之一|陳文敏|海外隨筆編按 的推薦與評價
陳文敏 教授近日看完末代港督彭定康新書《香港日記》,為《綠豆》撰寫了萬字 ... 海外隨筆]作者簡介陳文敏,前香港大學公法講座教授,2021年退休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