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武打場面寫的這麼仔細,就會因掛一漏百而構成另一個影響 : 內容趨空洞。
整部小說的前一半,即是第一回到第十一回(全部二十回)的二十幾萬篇幅,基本上可以說是"搶救文泰來大兵",大致劇情也就是文泰來被清兵抓去,紅花會舵主陳家洛跟十幾個武功卓絕、文韜武略在江湖無雙的兄弟們幾次想方設法的救.............然後救不出來。
後半部救出文泰來了,劇情就落在 乾隆身世之謎,陳家洛希望以此讓乾隆迷途知返,然後自己去新疆遇到美女--香香公主,相知相愛然後替他們跟清兵打仗,最後香香公主被乾隆奪去,接著公主自殺雙方一場大戰............就沒了。
#51萬字就講了這些。
顯而易見的就是,因為很多武功場面講得非常仔細,壓縮了劇情;或者可以反向來看,其實劇情(相對後來非常有名的幾部)很簡單,但填充了大量過於仔細的武打場面,所以把可能20幾萬字能交代完的故事,撐充到51萬字。
讀起來自然會讓人很難著迷深入,無法樂在其中了。
(而且金庸小說,有好幾部都把 吸引眾人你爭我奪的根本設定為一個"天大寶藏",大家為了寶藏爭奪很正常,但飛狐系列、連城訣裡面都認為 得到一大筆錢就能驅逐滿清韃子,然後建立漢人帝國的這個想法,我認為還是草率了。
雖然建國需要基金(不信的去問陳水扁),但只有錢就能推翻一個立國快一百年的大國,然後成就另一個國家的大業嗎?
差遠了,那是要人、要糧、要組織、要支持度,還要運氣的事情,而且那筆錢能有多少? 能用多久? 只能說,單純的事情講起來比較簡單,所以閱讀時還是不要想得太複雜會比較入戲。)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就能體會我弟說的"很難看"的原因所在;這可能也是我到現在,遇過很多同樣也喜歡金庸的人,卻從沒聽說過誰自稱喜歡《書劍恩仇錄》這部書的原因了。
#真的很難讓人喜歡。
-----------------
但我們做人要公平一點,也該了解一下當時的背景。
首先,這是金庸先生第一部長篇連載小說,很多地方也不會這麼圓滑、角色也不會這麼豐滿、劇情也不會那麼複雜;拿後面作品來批評前面,自然不甚公允;要是我第一部就是《書劍恩仇錄》,然後一路看下來,我想一定會有倒吃甘蔗的感覺。
另外,寫得很仔細(到妨礙流暢性)也是一個原罪。
畢竟,金庸寫小說的背景發生在1954年,吳氏太極拳第二代嫡系傳人-吳公儀與白鶴派-陳克夫在澳門擺擂台比武之後。
這場比賽雖然雙方打了一場王八拳,鬧的不勝不負不和的結果,但卻引發大家對武俠武功的幻想,所以之後金庸與梁羽生便拉開了武俠小說世界大戰的報紙連載序幕(金庸是《書劍恩仇錄》,梁羽生是《龍虎鬥京華》)
在那樣資訊貧乏的環境裡,在這麼幻想滿點的情況下,而且當年香港普遍習武或是看醒獅表演風氣盛,自然寫得越是像樣、越有武俠風采,寫者跟讀者越能感到滿足。
《書劍恩仇錄》作為這樣的時代產物與金庸的第一本連載小說,這樣的結果真的無可厚其非。
-------------------
而寫的仔細,也並非是亂寫。
金庸雖然自稱自己全然不懂武術,但對武術倒也不是真的全無所知。
例如,他自己說他自己是受到民國時期武俠小說跟說書的影響才有這麼多元素創作,但卻也聽說過金庸本身習練過太極拳,而且正是剛剛提到的"吳氏太極拳"。
1980年,吳氏太極拳第三代嫡系傳人-吳公藻整理了先人傳授跟自己的經驗,編成了《吳家太極拳》一書,並且得金庸為其書作跋;金庸在跋文中用了不到700字,講述了他對太極拳的精要與理解。
從那篇文章看來,我認為金庸對太極拳不是只有幻想,而是有一定認識與實踐的;另外從其小說中好幾次提到的太極拳使用情節(《書劍恩仇錄》的趙半山、《倚天屠龍記》的張三豐&張無忌、《飛狐外傳》的何思豪),其實就其描述場景來看,使用方式與時機也是大致正確的。
所以,我個人認為金庸甚至可能練過,並以其養生;才有辦法在小說中寫出正確的用法,才能在現實生活中為太極拳譜作跋。
但我憑甚麼這樣猜?
我想可以援引另一部小說《飛狐外傳》來作證明。在第四章〈 鐵廳烈火〉裡金庸描述了太極門高手--趙半山(就是《書劍恩仇錄》裡面的那位太極拳+暗器高手)趁著與太極門孽徒陳禹對打的當下,出言點撥在旁觀看的小胡斐,其嘴裡講的「亂環訣」、「陰陽訣」與各種示範,確實是太極拳練習與使用的心得跟要義。
再加上兩人後來的交戰敘述(已經沒有《書劍恩仇錄》裡的那麼繁瑣)兩人使用的招式與背景,確實是正確的理解與對拆,可以知道這不是金庸老先生的幻想空想;而提到用招發勁均需"冷、急、快、脆",更顯示他對太極拳的理解已經很深,才能讓拳理這麼深入淺出(有些理論歸結,甚至聽得我醍醐灌頂,身上寒毛直豎)
由於這些敘述,不是抄來的,必定只能是自己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講述;而且這些招式的應對拆解,必須真的知道怎麼練、怎麼施展,才能組合的出來。
所以要說他不懂武術,全憑幻想,我想是絕對不可能的;是不是高手不好說,但他肯定深深浸淫過。
-----------------
總之,《書劍恩仇錄》這部小說,雖然不能跟金庸其他作品相提並論,但也海放了很多其他人的武俠小說;況且,這還是金庸一個很具代表性的作品。
至於我推不推?
只能說,要看這部小說必須有很大的覺悟。裡面還是有很多胡攪蠻纏的人,跟個性頑固到不通人情、莫名其妙到智商可能有問題的人物設定(讓我一度以為我在看古龍的《絕代雙驕》),讓劇情很多都是基於簡單低級的誤會下開展的。(不信去看看 鐵膽莊的那場亂鬥,跨幅還很大.........也是視聽時的一個圓寂點)
沒有愛,或是命不夠長,真的還看不完
------------------
那看電視劇呢?
youtube上能找到2002年中視拍攝的版本,主角是趙文卓,實在是英姿颯爽,但是人物對白劇情低能到我看了兩三集就很難支持下去了,但選角跟卡司還是一時之選的。
另外也能找到2008年中國拍攝的版本,裡面的主角喬振宇我不熟悉,但鄭少秋扮乾隆卻早就是個專業戶了,那深入人心的定裝與英氣,就算他躺在那裏扮死去的乾隆,我還是覺得沒人可以取代。
但我還沒看完,無法告訴你們好壞;但能肯定的是,《書劍恩仇錄》這部小說在原著上劇情不豐滿,所以電視劇如果要把集數拍個四五十集,劇本上勢必要大大改動跟撐充,所以大家就會面對偏離原著很多的幻想情節,除非他們忠於原著的重現武學(肯定沒人看懂),或是忠於原著的讓它繼續空洞下去..............
但換個角度想想,反正小說劇情不豐滿,電視劇如果能改成大家能接受的版本,看得高興其實也未嘗不是好事。
想想甄子丹的《葉問》吧,拍了四集亂七八糟的,打日本人、英國人、美國人,到處征服異邦人,差點沒打出地球征服外星人,最後只有主角的名字跟葉問有關(葉問除了葉準之外,其實還有葉正、葉少華兩子,也不只一個老婆),大家還不是看得很爽?
總之,希望大家能享受其中囉
(PS : 這篇寫到現在也"不過"四千字左右,其中講了多少東西? 你再想想陸菲青跟人家打架打了5548字,叫人看了聽了有多難熬了)
.
.
.
#寫完了耶
#有沒有看過連續劇跟小說的人可以分享一下差異?
#我也很多話題想跟大家聊
#但是為五斗米折腰後真的只想睡覺然後工作
#希望大家平安健康的度過難關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 在 豆花藥師 之 身體小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 在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74式)分解動作教學–陳正雷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 在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1 陳正雷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 在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全套背面演練---- 張東武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 在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 全套正面演練----- 張東武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 在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2021年12月 的評價
- 關於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 在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2021年12月 的評價
- 關於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 在 台灣陳氏太極拳總會- Posts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 在 王蘭亭太極拳64式老架和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之比較 - GitHub 的評價
- 關於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 在 如何自學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動作要領詳解 - PTT新聞 的評價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承前文續說葉問4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81059788783866
所以如果(從功夫夢這部片)去探討票房反應出來的結果,是不是也表示外國人也喜歡看自己的人去中國受到歧視欺凌,然後最後可以痛扁中國惡霸?(而且還要用中國功夫)
再回頭來看葉問系列,他們總是在每一集裡面都要痛打外國人,然後觀眾很買單;於是就一集兩集三集的往下出,讓編劇群一再使用同樣的套路,拍出自慰式的強國內涵,然後讓那些總是買票進場的群眾不斷從中得到寬慰。
#這背後的意義就讓我好奇了。
到底是這些人真的自卑到不得了?
還是從小一直被國家灌輸”外國人很邪惡,總是欺壓我們"的思想,然後片商跟國家審核單位再不斷的推出這種抵抗外侮的劇情,來持續洗腦跟教化人民以"端正"觀念?
如果是後者,那這種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跟他國欺凌自家的觀念就堂皇成為被銷售的另一種刻板思想,然後我看著不斷推陳出新的各種神扯抗日劇,好像明白了什麼………
---------------------------------
只是歧視本身是一種到處都有的情況,但觀影角度就自由心證到各說各話了。
例如,甄子丹在面對訪問時表示 : 葉問這個角色本身是基於抵抗外侮,所以(面對總是在打外國人這件事上)並不存在抹黑的問題。
但問題是,包含外傳中的4+1集裡,全部都是建立在"打外國人"的設定上,而且都是建立在外國人總是欺負中國人,而且最後都讓葉問光榮戰勝了啊......
從這角度來看,我都不知道自己該不該認為湯尼.史塔克(Tony Stark)是不是從復仇者聯盟開始就一直抹黑外星人了......因為他在紐約戰役後就假定外星人會侵略地球,而且之後的每一部系列作品都是說這件事,而且復仇者們最後光榮勝利的情節啊......(無限之戰嚴格來說,只是替終局之戰鋪陳的前半部)
---------------------------------
由此再延伸一點。這部片除了銷售愛國情節外,其實也在"弭平派系之爭"的基礎下,不斷的製造派系之爭,然後讓主角自己那派一次又一次的獲得勝利耶......
#這部分我們從劇情結構分析起來
第一集先由北方拳術打贏所有南方拳師,再讓葉問打敗北方拳師;再由日本人的空手道打敗了所有中國武師,最後讓葉問的詠春拳獲勝。
第二集是葉問再次打敗中國武師,然後英國拳擊打敗所有中國武師,再讓葉問打敗英國拳擊手。
第三集是由另一派詠春打敗所有中國武師,然後葉問的詠春再打敗張天志的詠春;另一方面則是葉問能跟拳擊手(世界拳王-泰森)打個平手,又打敗了泰拳高手。
在葉問外傳中則是張天志打敗了東尼嘉(泰拳背景)、再打敗(星際異攻隊裡飾演德克斯的)英國摔角手戴夫·巴蒂斯塔。
而現在第四集則是美國陸戰隊的空手道教練打敗所有上台的武師,接著陸戰隊軍官再打敗為首的(太極拳)會長還有所有武師;最後又讓葉問打贏美國陸戰隊的空手道教練跟軍官。
從這個簡述中,可以看出每一集就是不斷的讓葉問派系的詠春拳打贏所有中國派系跟所謂的正宗,然後再打贏世界各國的各種拳種;在這個邏輯中,其實就是一直重複著A大於B,B大於C,C大於D,所以A大於BCD的戲碼。
更簡單來說,他們就是營造出主角葉問的詠春拳是世界第一的情節。
然後不斷以派系之爭作為主軸的系列電影,一直只是為了告訴大家不要有派系之爭??
然後不斷將外國人設定為惡霸,再不斷打趴外國人的劇情中,宣稱不存在抹黑外國人......
(同理。不斷宣揚和平的他與總是被迫以暴制暴的他,會讓人產生一種真人版七龍珠中的孫悟空的印象.........)
---------------------------------
#要是再從功夫設計跟內涵來看。
《葉問》這部片最大的貢獻就是將詠春拳推廣到人盡皆知的境地。因為裡面很多動作是真正的考究且扎實的被展示;這部電影之後,許多跟詠春相關的書籍、傳說與拳館也如雨後春筍的噴發出來。
但《葉問二》裡面的動作設計就開始位移了,弄得只有定式時看起來像詠春,其它就不好說了;而《葉問三》裡面找來了張晉(還讓他拍了外傳),那個打法之慘烈,完全不亞於我當年看到馮德倫《太極》系列中Angelababy以花拳繡腿比劃陳氏太極拳那樣的震撼。
有趣的是,第三集跟外傳中飾演張天志的張晉,本身其實是練陳氏太極拳、八卦掌的,所以他在《一代宗師》裡面表演形意拳算是很有說服力與到位(因為很多形意拳或八卦掌師傅,都會同時兼習這兩門武術),但這樣背景下,張晉在葉問系列裡面表演詠春拳就……不好說了。
而這一集飾演太極拳大師萬宗華的吳樾,本身卻是練八極拳跟南拳的,現在來打楊氏太極拳,我也同樣……不好說了。
於是從第二集開始,往後的四部(含《外傳張天志》)就成了一個只有部分人名(李小龍、葉問、葉準、葉正、張永成)是真的,其它基本上都只是娛樂效果的一部大雜燴了。
---------------------------------
一路聊到這裡,就能回答我今天下午朋友問我的問題了。
「既然你說詠春也不詠春,劇情也老套,那你為何還要進去看?」
我的答覆是:「我也算是練武之人,所以想進去看看武打動作的編排,還有他們又能在武術設計上弄出什麼新花樣?」
當然,如果一二三都進了戲院,那把最後看完也是符合我星座個性上圖個終始的個性…
而既然也都進去看了,也從動作設計跟自己練武的經驗來看裡面的武打場面了,那我自己又怎麼想呢?
在這個系列裡面,葉問用詠春拳跟中國拳師對打時,我是覺得不至於突兀,因為香港本來就是武術電影之鄉,自然能把每一個派系拳術的特色發揮並且融合成好看的套招對打;但這個問題出現在葉問用詠春拳跟外國人(武術或拳系)對打時,就會顯得很弔詭。
因為對打的過程中,為了讓場面好看,就會讓外國人來遷就中國武術的模式,最後成為外國人用中國式的方式對打最後落敗的場面。
如果這種情況真實發生,中國武術還會這麼淋漓盡致的輕鬆寫意嗎?
要真的是如此,前一陣子的中國就不會有個徐曉東打趴各大派傳人,然後被中國官方降等為社會信用評等D級,還諭令向大師道歉與罰款等風波了。
要用最簡單的論述來說明,只能說 能上擂台或成為比賽項目的競技運動,除非是柔道之類的近身運動,不然一般都是很注重安全距離的拿捏,根本不會有甚麼沾黏相隨的連續近身技巧出現(一般打架,兩邊人一打就纏在一起的,都是街邊打爛架的)
於是,我只能把這一切當作是一場排練好的戲,然後告訴自己還是老老實實看完就好。
--------------------------------
但看完《葉問》全系列時,我只能告訴自己兩件事。
一、這個系列電影票房的成功,一部分是因為它銷售了某些官方認為政治正確的元素給自卑的人,而票房越成功,就表示可能越多人有這種潛在情節。
二、這部片只有一部分人名是真的,其它的真的不要深究,好好當作一部爽片來看就好。
(就像是某些"特殊"的那種.....片種,重點只在畫面呈現,其他地方真的不要當針或模仿,或不要試圖把自己的某些地方變得跟裡面的演員一樣........他們這些動作片演員也是很.....辛苦的)
只是一個讓我更擔憂的問題還是 : 香港一直都是動作片的發祥與經典產地,但當年精彩的動作片已經式微,現在的動作片早已無法用傳統元素讓大家滿意,而是必須朝向綜合武術與各種娛樂元素邁進,才能滿足動作片觀眾的胃口;所以要怎麼找出新的動作片類型或是試圖讓經典動作片元素再現新局,是一個很大的(難)課題。
而如果想要讓經典動作片或是讓動作片再度回到大家的關注中,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還在 : 當早期的劉家良、劉家輝相繼去世,當年的李連杰、趙文卓、成龍、洪金寶慢慢打不動了,吳京、甄子丹準備退下時,我們還能再寄望哪幾個新世代的動作演員躍入大家的眼界中呢?
而隨著觀眾的胃口被泰拳、自由搏擊、桑博、巴西柔術等重口味的綜合武術給養大後,要找到一個真的讓大家耳目一新、心滿意足的動作演員只怕也真的是難上加難了。
(不正經的)結論 : 只是每每想到這是一個基本上架空的系列電影,那這一集裡面葉問的過世大概也是可以被觀眾們的需求呼喚回來的(就像是大家都希望鋼鐵人可以復活,然後讓小勞勃道尼接著演下去);為了遂願,我看不然下一集跟《火影忍者》合作,讓葉師傅能藉由「穢土轉生之術」復活;又或是跟《七龍珠》合作,讓頭上頂著光圈的葉師傅重返人間一天,好繼續打外星......阿不是! 是外國人好了。
(正經的)感慨 : 總算是送了葉問系列最後一程,但我還是懷念《葉問一》,就如同我懷念《復仇者聯盟一》與《變形金剛一》的那個單純,並且能看它們好好把一個故事說完的那種經典與悸動。
.
.
.
新年快樂! 我愛你們~
過去一年,感謝有你;新的一年,期待有你
.
.
.
.
====
#真的希望他能夠在某一集打仙水或是佛利扎!!!
#霸托霸托葉偉信導演跟甄子丹大哥
#也可以用小賽魯或栽培人重現葉師傅打十個的新場面
#經典惡搞動畫值得一再分享
#上班上課到沒空寫貼文
#我會努力回留言的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144&v=9FebIpraemQ&feature=emb_logo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 在 豆花藥師 之 身體小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關於練功的心得
最近遇到蠻多類似的問題,諸如:「我有在練甩手功/太極拳/瑜珈,這個不是對身體很好嗎?」「這個書/報/雜誌上寫的方式好像符合我的症狀,我可以不可以做?」「我有照某個Youtube上的方式來舒緩我的症狀,這樣可不可以阿?」
其實某種程度上,你都知道答案了,有沒有比較舒緩你的身體一定知道,有運動當然會比沒有運動好,這是無庸置疑的。至於症狀的部分牽涉到診斷,基本上只有醫生能夠幫你診斷,其他人做出任何診斷都會違反醫師法,基於這個理由,豆花是不能說超過醫生說的喔。
在調理這麼有限的時間與局限的環境條件下豆花沒辦法給你肯定或是背書,最基本的回答是:「這些動作/功法/方式有自己的理由與邏輯,豆花沒有練過,沒有辦法保證到底適不適合你。」這是豆花能夠給出最為中肯的答覆。並不是豆花在逃避,而是豆花的良心與良知不允許在還沒有全盤了解動作與目的前給予任何不負責任的答案,就讓豆花慢慢跟大家說明一下。
就武術與林氏傷科手法的邏輯來說:「做動作時不會痛、不會卡、不會拉扯、不會超出身體負荷。」「要全身性的連貫運動。」就是所有動作的最高指導原則。像是比較常聽到的甩手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甩手功其實遠比想像中的困難,不能用力固定肩膀然後快速的甩手,要全身連動用腳來甩手,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個層面,看個影片、學個外行就覺得自己會了,這樣的學習方式是有問題的。
豆花是有練過十多年的武術沒有錯,雖說能夠觸類旁通,但短短十幾年不可能甚麼都有練過甚麼都會。傳統武術的門派有很多種,光太極拳就有陳太、楊太、鄭子太極、孫氏、吳氏、易簡太極...一大堆,又分老架、新架、比賽指定套路...等,都是太極拳外架差異天差地遠,角度手行步法身法各有不同,骨架力線、內外三關各有要求;更別提每一個門派都有自己對於勁道運用獨門的見解,蠶絲勁、震腳發力各門各派要求也不同,只看套路根本不知道內在如何,沒有經過老師或教練指導,單純有樣學樣很有可能會受傷,因為不知道甚麼是對的,甚麼是錯的,就算有人指導都有可能練錯,埋頭苦練錯誤的東西,傷害當然在不知不覺中就累積起來了,而且練太極拳膝蓋受傷也是大有人在,不得不警惕。
有人會說:「我有看書阿,我都照著書上的打,也照著影片上的打,動作一模一樣,這樣總不會錯了吧。」誠然,武術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老師的動作、模仿動物的動作開始的,但是那不是全部。你知道武術的流傳的原始樣貌嗎?做這個動作的目的?對人體產生的影響?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你看得懂嗎?拳譜一來是紀錄套路的一個方式,跟套路一樣都是方便記憶,二來是傳遞意境,古人練拳的心得,沒有那個水準,理解的方式不一定是對的,有多少動作是經過千錘百鍊之後去蕪存菁留下來的,每個時代又多少次淘汰不適合的東西。舉個例子,拳術中有震腳、跪膝這一類的動作,目的有可能是發勁或是直接踩踏,但是古時候沒有柏油路,練功地是有彈性可以吸收衝擊力的,現在都是實心的地板、柏油路,一直震腳、跪膝而且是很用力的那種,就算是動作力道都對都可能受傷了,更何況用錯誤的方式。這樣講可能比較偏頗一點,挑選的是比較有爭議的部分,但說真的,單靠看書沒有人教就覺得能夠學會就像是還不會加減乘除就直接去翻高等微積分一樣,應該是有看有沒懂得機率大一點。
另外一個比較簡單易懂的例子,去健身房使用健身器材,動作上都很簡單啊,但是為什麼還要上教練課?避免錯誤的用力方式,沒有達到健身的效果反而傷身,而且要持續有人在一旁幫你看動作姿勢對不對,手腕有沒有卡住、肩膀的角度、腳推的力道...等等等,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常識。瑜珈老師要教你動作本體、如何作、會不會受傷、哪裡會受傷,而不是說盡量拉,那這樣跟你在健身房叫你用力舉啞鈴有甚麼差別,受傷了都不一定知道。運動、武術甚至是到一切的學問與知識應該都是這個樣子,當然自己的努力還是必須的。
師者,授道解惑也。豆花學拳的經驗算是很幸運的,遇到好的老師,清楚仔細的講解,確實精細的動作指導,嚴格準確的練習,同時豆花也在高中、大學、出社會每個時期都在做教學,從社團的幹部到校隊隊長再到社團助教,一路上的教學相長經驗讓豆花理解正確的指導的必要性;藥師的經驗讓豆花理解醫病間的關係很重要,病人最大的害怕是未知,不知道疾病會怎樣、吃了藥會不會有副作用...等,其實經過詳細的衛教之後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擔心,讓醫療效果更好;調理的經驗發現其實對與身體有感覺的人效果會比較好,尤其實有在運動、練武術、跳舞的人,對於自己的身體其實很有認識,在調理過程中就像是小幫手一起面對身體不適。
因此豆花希望能夠藉由開辦一系列講座與健康養身班讓大家有個機會探索自己,最近一期的講座是大家最常見的問題,也是大家找豆花調理的主要原因:「疼痛講座」,疼痛是你的夥伴,一個忠言是逆耳的朋友,疼痛其實是一個警訊,身體在對你提出的有聲抗議,要如何正確解讀疼痛是很重要的一環,這次從傷科看疼痛講座,豆花會以一個西醫藥師與中醫傷科調理者的角度,幫助大家理解疼痛,用簡單輕鬆的方式認識生理與病理學,接者從傷科角度了解張力與疼痛的關係,並指導尋找張力,辨別張力來源的基礎技巧,與武術中簡單好用的放鬆功法,讓大家對身體有一個新的認識,也讓日後知道該看甚麼科比較適合,避免多繞路。
#學習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練功要練對不然傷身
2019.11.2豆花藥傷科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 在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74式)分解動作教學–陳正雷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