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歌奮鬥史(2)
陳小雲,出生於台灣,台灣著名的台語女歌手。國立臺中家商畢業,曾擔任會計工作。年輕時曾與朋友合資經營咖啡店,工作期間已因經常演唱而受人注目;後經提拔被選入台中一家飯店駐唱,直到受到唱片公司邀請才開始她的歌手之路。現已退隱歌壇。
1985年,陳小雲獲吉馬唱片邀請,灌錄其首張專輯《舞女》,因而大紅,當中的主打歌〈舞女〉更是膾炙人口,唱遍大街小巷,但由於當時仍屬戒嚴時期,其主題因與台灣夜市燈紅酒綠的夜生活有關,並描寫當時舞女在社會的辛酸境遇,被國民黨政府認為這些描繪酒和舞廳的歌曲描會敗壞社會風氣,令人染上惡習,故一舉把當年以此等題材作詞的歌曲一律封禁,以免助長歪風。
直到1987年,台灣宣布解嚴,像〈舞女〉之類的禁歌因而得以重見天日。陳小雲亦從此正式加盟吉馬唱片,與其簽約成為合約歌星,正式開展其歌唱事業。
此後,陳小雲於吉馬唱片發行多張暢銷唱片及專輯,包括1986年的《免失志》。〈免失志〉是電影英雄本色的插曲之一(電影中楓林閣一幕之背景音樂)。由於有電影助銷,銷量更勝《舞女》。1990年總統選舉之際,推出專輯《做總統有機會》,當中主打歌乃〈做總統大家有機會〉,更因此入圍第二屆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獎,一時聲名大噪。
由1991年至1993年,推出數張《台語暢銷輯》。1992年,推出《愛情恰恰》專輯,並以此奪得第四屆金曲獎最佳方言歌曲女演唱人獎,是金曲獎史上第一位憑舞曲獲獎的女歌手,並攀上歌唱事業高峰。翌年,再憑《苦戀夢》專輯奪得第五屆金曲獎最佳方言歌曲女演唱人獎,成為台灣歷史上首位蟬聯金曲獎最佳方言歌曲女演唱人獎的女歌手,也是第一位蟬聯金曲獎個人演唱獎項的歌手。
1993年底,陳小雲開始逐步退隱歌壇,停止發行專輯。
在1993年至1999年的六年間,通常只在電視節目中亮相演唱,包括由費玉清及張菲主持的台視綜藝節目《龍兄虎弟》,以及由鳳飛飛主持的《飛上彩虹》等。特別的是在1995年,陳於華視綜藝節目《鑽石舞台》中難得模仿藍心湄主唱之〈我的溫柔只有你看得見〉。
1999年,推出由雷群將唱片發行之《愛卡慘死》專輯,為其迄今最後一張專輯,隨後正式退隱,直到在新加坡黃金表演秀曾有露面過一次,隨後去向不詳。
陳小雲的歌唱技巧獨特,善於以婉轉之歌聲演唱。且演唱喜愛搭配搖擺舞姿及手勢,其身材(臀部)尤其特別,因而也給人翹臀的形象,費玉清尤愛於《龍兄虎弟》中模仿其翹臀舞姿。
據陳小雲過去的好友如賀一航、方駿等人透露,陳小雲平日愛好練習瑜珈,曾為瑜珈導師,且有潔癖。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陳乃瑜維基百科」的推薦目錄:
- 關於陳乃瑜維基百科 在 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陳乃瑜維基百科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陳乃瑜維基百科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陳乃瑜維基百科 在 陳乃瑜美人瑜媽媽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陳乃瑜維基百科 在 陳宥蓉維基百科的評價費用和推薦,INSTAGRAM、DCARD 的評價
- 關於陳乃瑜維基百科 在 陳乃瑜-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2月 - 網紅排名情報站 的評價
- 關於陳乃瑜維基百科 在 陳乃瑜-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2月 - 網紅排名情報站 的評價
- 關於陳乃瑜維基百科 在 黃家緯幾歲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 關於陳乃瑜維基百科 在 [四叉貓滾動中]Ep.4 節目精華ft.新北市議員參選人陳乃瑜 ... 的評價
陳乃瑜維基百科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華民國支持者如何面對「臺獨」及「臺灣意識」?】
此篇文章是為了回應陳方隅先生的〈「台獨」跟「台灣意識」是不一樣的東西〉一文之下集。
四句話先總結:
1.「臺灣意識」絕對不等於「臺獨」也絕非「臺獨」支持者專屬;
2.窄化「臺灣意識」成為「臺獨」的政治工具反倒對臺灣有害無益;
3.我們應該努力從分享「臺灣意識」到建立「臺灣共識」;
4.「臺灣」不是少數人才有資格愛的禁臠,這是你的土地,也是我的。
(一)區分「臺灣意識」與「臺獨」。
由於是回應陳方隅先生的文,先來看看他的區分闡述:
「台獨當然有很多種方式,最直接的就是改國號成台灣國。
台灣意識則是泛指,對台灣的文化、歷史、語言或其他方面有所認同,覺得光榮,覺得自己屬於台灣,希望用台灣當成正式的名字,覺得自己的家鄉就是台灣......etc。」
從舊文章裡找到的老宋說法:
「台灣意識是在長期的歷史脈絡中自然形成的一種認同台灣人跟地的一種情感,“台獨”是要把中國從中國大陸徹底的去割裂的一種企圖。」(宋楚瑜,2005)
很多人打「臺獨」把「臺灣意識」一起抓下去打(某些深藍及紅統),或是只把「臺灣意識」當成遂行「臺獨」的工具(深綠臺獨),我認為這都是存在偏誤的。文章最末我羅列了許多關於本段的參考資料,有興趣者可以自行參考,在此先略過。簡單來說:
「臺獨」是一個人為的、存在於政治領域的動作,將會改變當前臺灣自身的政治定位、地位以及和對岸政權的關係。這個動作建立在「退出、離開中國而自立」的意識與「消滅中華民國」的政治基礎之上。
「臺灣意識」則是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成長的人所自然生成的意識,對自己土地的史地、文化有認同感,進而產生自豪、驕傲的意識,進而更加強化這種認同,是以疆域為界、土地為基底的意識,特徵則是。不過,這樣的意識也逐漸生成、或是這個名詞在一開始被提出時,對某些人來說同時也就代表政治上的認同,可以昇華成為政治上的國族意識,進而形成「臺灣民族」的論述,或是成為「臺獨建國」政治舉措的文化基礎。
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必須要先釐清:
「臺灣意識」的確可以成為「臺灣主體性」與「臺獨」運動的重要基礎(這也是許多人有意識地主張與推進「臺灣意識」的目的),但它不一定是完全和「中華民國」這個國號以及「中華民國政府」(及其現行憲政體制)這個目前在臺灣實行實際治理權利的權力主體有根本性矛盾而完全不可共存。
對「臺灣意識」的詮釋專利,絕不專屬於支持「臺獨」運動的人士,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人反而是在窄化「臺灣意識」的發展性(僅能導向臺獨而且做為實現臺獨的工具,我稱之為「#政治化臺灣意識」)。下面「中華民國的支持者也有臺灣意識」該段會有進一步說明,可以先看看文末參考資料第五點的那個例子。
(二)我反對的是什麼樣的「臺獨」。
這個問題和各方的朋友討論過非常多次。很多時候,我反對「臺獨」除了價值情感上(感性層面)不能接受中華民國被消滅之外,有很大原因也是在實際面(理性上對內部)無法信任這些口口聲聲喊「臺獨」,卻不願當兵又拿不出實際方法、只把希望放在等美國或日本來救的人。
(延伸閱讀:〈鐵桿台獨年輕化 7成信美軍助台〉,http://goo.gl/TMnQke,「調查還反映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愈是支持台獨的民眾,愈不認為大陸會攻打台灣;即使大陸攻打台灣,他們也比較有信心美國會出兵幫助台灣。另外,他們也相信台灣人民會起來反抗」。)
目前除了文化、歷史與政治層面「以臺灣為主」的各項論述以及各式文宣(如臺灣國貼紙)外,我幾乎看不到如何「達成臺灣獨立」及「確保宣佈臺灣獨立後的臺灣安全」的「可行方法」(別跟我說Cosplay黑熊的那支部隊)。你不能只有認識論卻沒有方法論,只有馬克思卻沒有列寧,只有史明老先生卻沒有……..咳,有哪一位英明神武的臺獨領袖可以告訴我你要如何外抗中共、說服美國、爭取全世界支持臺灣獨立?(這與應否是兩回事不要再跟我扯因為愛歹玩)如何凝聚民心士氣整軍經武準備發動臺獨戰爭?(理性上對外部)
反對臺獨,除了價值路線的分歧外,不切實際,反而損傷臺灣自身利益更是我反對最大的主因。
我知道,一定有人要說:「不要亂搞滑坡,我們只是主張臺灣人要當家作主,又沒說要打仗」。好,那就繼續在這個國民黨、中共及美國共同打造、全世界背書、小英總統承諾竭力維持的現狀裡用鍵盤與貼紙幻想建國大業吧。很久沒聽到疆獨的消息了對嗎?那邊現在正殺得火熱,只是訊息封鎖嚴密罷了,各位臺獨支持者有這個能力、膽識與覺悟嗎?沒做好準備就貿然行動,對無辜要被捲入戰火的臺灣民眾來說公平嗎?本人有幸擔任過半年(扣受訓)的中華民國陸軍機械化步兵少尉排長,服役的部隊在淡水某地,就是反衝第一線阻擊共軍從淡水河口長驅直入的那幾支。
從軍除了充實個人報國的榮譽感之外,兩件最大的心得體悟:一是看到臺灣社會的階級分野與構成(跟本文無關Pass),另一個就是我們確實毫無足以支持「臺獨」的武力後盾籌碼,自保都相當勉強。如果真的開戰,卜睿哲(Richard C. Bush III,前美國駐臺資深外交官,東亞問題專家)前兩個星期在與龍應台女士的座談當中說希望我們可以撐一個禮拜(國內外很少講超過這個數字),我真的很想請他實地來國軍部隊逛一逛,同時多多瞭解臺灣內部的民情、士氣狀況,看他還說不說得出one week來。
國軍這幾年在幾個特定領域有所進步,認真的幹部也很多,但整體狀況人貴自知,自己有待轉型,就不要沒事尋釁越級打怪。還有一個怪現象:最愛酸國軍沒戰力、當兵浪費生命、國防布好黑的這些人,大多也都是臺獨的支持者,是要用愛獨立、嘴炮建國?
(延伸閱讀:「龍應台也開玩笑地問卜睿哲,要是台灣與中國大陸發生戰爭,曾有調查70%台灣人認為美國會出兵協防台灣,他又怎麼看?卜睿哲則是回應,『就我知道確實有這70%的數據調查』,他則是解釋美國出兵海外有其一定的法律規範,不會貿然行動。」,〈卜睿哲:蔡英文演說或許是兩岸互信新起點〉,《BBC中文網》,http://goo.gl/aVD08Q。)
總而言之,冒進、天真,以幻想作願景基礎、以謬論做政治號召,對臺灣一點好處也沒有的「臺獨」,管你慢性還是柔性,我都反對。辦活動寫企劃要預算都得做風險評估考慮可行性,建國這麼大的工程你要我「憑忠誠信念為劍,化澎湃熱血為鎧」,一句「愛歹玩」就要大家賭身家?自己還做不到?別鬧了,這根本是在「#礙歹玩」。
酸國軍高層要搞政變沒人會跟?如果違憲亂紀當然不會有人跟。但要發動無腦無望的臺獨戰爭?好在中華民國三軍官校無論是政治教育還是軍事教育依然都相當扎實,我服役時同個營區就有年輕正期軍官是把黃埔官校軍刀、黨旗(?!)、國旗和軍官誓詞掛在寢室牆上每天敬禮的。步校受訓時有個白目教官搞不清楚民國史亂講一通外加言論多處帶有個人政治偏見,當天就被不爽的預官同袍檢舉到隔天保防請去喝茶外加調課,這群還是義務役軍官而已。退伍後雖然變成後備軍官,但戰時復員一樣需要擔任領導職。
如果是對岸先犯蠢,要這群軍官被動去打臺海防禦戰也就算了,想依靠這群人主動發起臺獨戰爭?無論從意識型態或專業軍事素質,他們大多都不願意,也會告訴你不可能。別告訴我天然獨怎樣怎樣,#天然獨不代表天然呆。不爽?自己開間軍校來玩真的呀。國民黨有一點是民進黨可能永遠也比不上的,那就是上過槍林彈雨的戰場打實仗。國軍打過勝仗,也打過敗仗,所以至少懂得打仗的基本動作、概念與know how,有許多拿得出手的光榮戰史,也歷經諸多恥辱的失敗而更深知和平的可貴。只有不瞭解戰爭威脅與代價的無知者,才會無謂尋釁、輕言戰端,看到流個鼻血就怕募不到兵正是最經典的表現。
(三)中華民國支持者也有「臺灣意識」。
前些日子去了一場談兩岸關係的講座當中提到轉型正義,在場一位公知的發言令我深受啟發。現在是民主社會,要談歷史記憶或是文化認同、政治意識這種事情,不可能再是由政府、政黨來灌輸,必須由個人生命經驗出發、相互理解與包容。宣揚「臺獨」或是想將「臺灣意識」政治工具化的人也必須注意到這一點,特別是在口口聲聲「反威權」的同時結果強自灌輸別人「所有人心中的臺灣意識」應該長什麼樣子的人,不過只是成為了新一代你輩口中要打倒的威權主宰。
據說民國初年,軍閥唐生智的代表曾對另一個大軍閥馮玉祥說:「張作霖、吳佩孚是舊軍閥,而蔣是新軍閥。舊軍閥腐敗,容易打;而新軍閥會拿什麽主義來騙人,不好對付。」現在的新威權也不簡單,口口聲聲民主自由,事實上是要別人絕對服從他的主張「#因為我愛臺灣這塊土地」。
為了反對黑箱而佔領立院結果自己也黑箱(#憑什麼那些妹可以上二樓是看起來比較愛臺灣嗎?),別人說為什麼你可以我不行還會宣稱因為人家理由沒有自己高尚「#因為我們都是為了臺灣這塊土地」,可謂人類政治進化(退化?)的奇觀。
有些人口口聲聲愛臺灣,或是一定要照他的方式來愛否則就不是「愛臺灣」(ex連臺獨運動圈自己都肚爛的某Y),壟斷了「臺灣意識」的詮釋權,卻不願意面對「中華民國」或是「藍營」的支持者,其實有相當大一部份跟他們一樣,是完全生在臺灣、長在臺灣(吃臺灣米、喝臺灣水XD)的「臺灣人」(你要說是「新臺灣人」也可以,這個詞有它的時代脈絡與政治背景),他們也有自己對於「臺灣意識」的想法,文末參考資料第五點那位中華民國派的臺灣留學生就是一位典型的例子。馬英九前總統曾經說過:「#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臺灣是我們的家園」也是一個可以參考的說法,這其實也才是藍營內部比較受到認同的主流說法,絕非綠營及外圍支持者時常抹黑或誤解的「中國(PRC)是國民黨支持的國家,所以要消滅與打壓臺灣意識」、「極力想和(被)中國(PRC)統一」,我理解某些人在論述戰場極力把國民黨打成「親共統派」有其戰略意義與戰術目的,但腦袋最好清醒點,不要說太多次催眠到自己真的把它當成政治現實,它也絕對不該是。
題外話一下,綠營或是台派有一種簡單直觀的錯誤論述:認為國民黨只有大中國意識,要出賣台灣給中國,所以應該消滅國民黨。事實上,正在這麼做的是「紅統」(什麼黨我就不特別點名了),藍營跟綠營應該有意識地聯合打擊這群「紅統」才對(#分清楚人民內部矛盾與敵我矛盾),他們才是只有「中國意識」或把「中國意識」優先於「臺灣意識」,對臺灣有最大危害的群體,重點是,他們的「中國」認同主要是在政治價值與制度上認同「PRC」,而不只是對「中華文化」的欽慕而已;藍營至多只是認同中華文化,不至於在政治上倒向PRC。
如果我是綠營(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我一定想辦法極力擴張「臺灣意識」的包容度,最好讓所謂的藍營傳統支持者外省族群客家族群原住民新移民等跟我一樣「以臺灣為主」(啊這不就馬前總統的主張,顏色不對就當看無哦?現在天光了可以看清楚沒),一起守護臺灣的利益,豈不甚好?
一些人高喊「臺獨」、「消滅中華民國」的激進主張,除了讓藍營一些其實無心捍衛中華民國的政客可以以此當護身符吸票,依靠藍營支持者的恐懼來抹黑「整個綠營」繼續上位之外,又排除了和其實也具有某種「臺灣意識」的藍營對話的可能,豈不可惜。
有人說「臺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分支」或是「中華文化內包含了臺灣文化」,也有人說「臺灣文化內包含了中華文化」。我覺得都對,也都不對,因為這些說法都是個人的自我體驗與主張。還是舉個現實例子好了:
在台客天團「玖壹壹」的創作歌曲「癡情男子漢feat. 睿兒」當中,在形容愛情的意象時,分別點名經典的台語歌手蔡小虎象徵對愛的癡情、以「我若路行太快 你就說我 奇怪耶你」的國家級時事梗形容愛侶間的日常甜蜜(出處不用我多說了吧XD)、在「騎白馬」、「返來故鄉 娶阮心愛的王寶釧」等句中引用古代中國民間傳唱的愛情故事經典訴說非卿莫娶的堅定,這些跨越朝代與地理空間的文化意象,都成功引起臺灣內部不同族群的共鳴,而成為能夠代表臺灣的潮流新經典。
也許有人會對於引用「王寶釧苦守寒窯」這段「來自中國」的愛情故事覺得不滿,認為難道臺灣自己沒有傳誦千秋的愛情故事嗎?我想也許有,但尚待發掘與推廣。如果一個二十一世紀的臺灣本土嘻哈天團在填詞時必須援引千年前發生在彼岸神州的虛構愛情經典,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這個故事的文化意象對這塊土地上的人來說是熟稔、自然而且深入骨髓的。你能說臺灣文化裡沒有深厚的中華文化、或是傳承至今的中華文化沒有臺灣特色嗎?
無論政治上怎麼論戰,全世界包括臺灣自己都很難否認在「1949年」之後,這塊土地的確成為傳承與發揚中華文化的一個多元基因庫,只是融入更多臺灣原有累積的特色。就像楊儒賓教授在《
1949禮讚的》裡說的:
「如果我們從宏觀的角度看一九四九,從漢民族一步步承擔自己的歷史命運的觀點著眼,我們有可能脫離國共內鬥的史觀,而看出此一象徵的年份正是黃土文化與海洋文化的接榫」、「因為1949,徐復觀來到台中,和霧峰林家諸君子往還,埋下台灣儒學與民主種子;原籍山東的骨董商趙老與本土青年學者楊儒賓成為忘年交,展開翰墨因緣;清華大學來台復校,為水木清華添加竹塹風情。」
楊儒賓教授認為,1949年定格在當時也許是一個災難。我想,對逃難的人、接受難民的土地以及逃不出那塊淪陷災區的人來說,的確都是難以負荷的。但楊教授也提醒我們,六十多年後回過頭來看,兩岸三地各自歷經了不同的滄桑與路徑,當年所承受的苦痛,對臺灣來說反而開花結果,在政治制度與文化內涵上都達到華人世界未曾企及的高度。我們走得最遠,也因此承擔面臨最多未知的風險、承繼與培養出最勇於闖蕩的海洋性格。「臺灣」不只是狹隘的虛幻國號,更是華人世界在全球的驕傲品牌,保留自由主義傳統的小中國、人權法治的亞洲典範、相對均富安樂的社會、儒家文化的創新、傳統民俗與新興宗教的齊放、多元包容的移民熔爐、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的新共和,在這裡都能找到。
舉個切身的例子,我讀高職的時候和朋友創了熱音社,除了張震嶽與艾薇兒(Avril Lavigne),也偶爾聽過幾首大支,後來上大學改碰木吉他,聽到同學彈奏「晚安臺灣」後愛上滅火器,那也是我第一首能好好完整唱完的閩南語歌曲(當然金拍謝不是很輪轉)。我隱約知道那是所謂「屬於社運圈的歌」,訴說著臺灣飄零受欺的悲苦身世與對幸福的卑微期待,滅火器也是所謂的「臺獨樂團」,但這並未妨礙我去欣賞、喜愛一首好歌。102年時與夥伴到韓國首爾參加中日韓臺青年交流活動,代表臺灣擔任觀察員(是個非常現實地反應我國處境的活動),在Culture Party(各國代表要表演屬於自己國家文化的節目)上,我和夥伴所挑選的閩南語歌曲就是「晚安臺灣」,因為我們知道他們也許聽過中文(國語)歌,但一定很少聽到閩南語的流行歌曲,除了希望這些未來中日韓的外交官與政府中堅聽聽閩南語之外,也希望能夠向他們介紹這首訴說臺灣故事的歌,當時也是搏得不少喝采(#啊反正他們沒人聽得懂啊XDDD)。
#廣告一下今年該組織年會將首次在臺灣臺北舉辦
#我們也是有付出努力讓世界看見中華民國臺灣的好嗎
台大亞洲未來領導人 Asian Future Political Leaders' Association NTU
年會招募連結:https://goo.gl/lEfQCr
對我來說,支持中華民國,跟具備「臺灣意識」,根本一點也不衝突!只有窄化「臺灣意識」或想利用「臺灣意識」作為政治工具的人,才會處處將它刻意與「中華」或「中國」這些文化符碼對立起來,製造矛盾與傷害。我可以私心聽著張雨生「心底的中國」(張描寫他外省人父親的國族情懷:https://goo.gl/kuK2di)到痛哭流涕,追懷父輩的家族記憶,也可以到國際場合去唱滅火器的「晚安臺灣」,宣揚臺灣文化。各位覺得,這可以算是「沒有臺灣意識」嗎?這樣是不愛臺灣嗎?我們晚到了一點,有不同的歷史記憶與政治主張,就不能用這樣的方式愛臺灣嗎?
#別跟我玩什麼某林老師的血統論
(四)如何在維護「臺灣意識」的情況下反「臺獨」?
如果你是臺獨支持者,要說服大家支持改用「臺灣國」的名稱,應該是要去說服大家這個名稱比「中華民國」更好更實用的地方,而不是拚命去講「臺灣人要當家自主」、「臺灣地位未定論」這種情感層面訴求與沒有人認真看待的謬論,這就脫離現實呀(延伸閱讀:覺醒好青年必看的〈關於「臺灣主權未定論」之答客問〉by一個中國就速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goo.gl/R3Swzb。)。
大多數臺灣人在理智上面從來都不覺得我們「不是一個國家」,任何有常識的人(包括民進黨眾多前行政院長呵)也都知道
#臺灣不是一個國家也沒有主權有主權的是中華民國。世界上絕大多數認識臺灣的人也都知道我們的國旗是青天白日滿地紅,不是綠色臺灣或青色玉山(#拜託未來成功獨立的話至少不要選前者好嗎超醜)。不要跟我說時機到來外國就會願意支持臺灣獨立,所有國家包括美國都沒興趣為你的幻想流血或平白損傷自身利益。
所以,臺獨支持者應該要去說服大家的是,用「臺灣國」這個稱法取代「中華民國」的必要性是什麼、好處是什麼、實際戰術是什麼。而且,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更應該去講啊!告訴大家為什麼我們現在綠營全面執政了還不能使用「臺灣」這個名字走出去,為什麼還要用中華臺北?
(#連國民黨當年在WHA都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還用閩南語共內)
(中華民國現任行政院長林全:Chinese Taipei中華臺北就是中華民國。http://goo.gl/8p7Ma8。)
我們外交上的戰略應該是怎麼樣?#論閃靈與董事長之異同啊抱歉好像是我們養的人啊不過他停權惹
(如果民進黨真的一再在這件事上跳票,這次可沒國民黨坦啦。)
#這整段我發現引用原PO陳先生的文體反着講也行謝謝陳先生
如果你是中華民國的支持者(#親共紅統OutPlz),我認為,積極正面的方式是去努力建構「中華民國」與「臺灣意識」並不衝突的論述,甚至善用「中華民國」的國號與一些模糊但不失尊嚴的方式作掩護,才能最大程度地在世界及對岸擴張「臺灣意識」與「臺灣品牌」的文化及政治影響力。國民黨之前到現在有一個狀況,就是被外界與支持者認為在國家認同上跟進民進黨喊本土論述,本土到最後不但沒有吸引更多「#政治化臺灣意識」或誤將「臺灣意識」等同於「政治化臺灣意識」的支持者(雖然中國國民黨與臺灣的淵源超過百年,但現在要比本土土不過民進黨的,就算每個人閩南話都溜得跟龍介仙港款也一樣),原本抱持「政治化大中華意識」或「大中華意識」的鐵票也逐漸失望而生鏽,陷入父子騎驢的窘境。
中華民國支持者們該做的,不是仇化、打壓「臺灣意識」,站到「臺灣意識」的對立面,而是把自己的生命經驗與對土地的認同也納入到「臺灣意識」裡面,和意圖窄化、壟斷「臺灣意識」的綠營支持者作戰,用溫和、自然的方式充實進而分享對「臺灣意識」的詮釋權(我不鼓勵「搶奪」這個詞,但我不能阻止你這樣想),甚至在這個過程中讓藍綠雙方支持者找到重疊之處,#從分享臺灣意識到建立真正的臺灣共識,說服「臺灣意識」的支持者(暫時)放棄「臺獨」,聚焦解決民生議題,而不是放任幼稚冒進的「臺獨」主張與活動傷了皇島之內的和氣、製造外部紛擾友邦驚驚,對臺灣的經濟發展與政治空間造成阻礙。務實、包容、和解、前進,這才是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與中華民國之福。
愛中華民國,不代表不能同時付出對臺灣的愛,
這也是我的土地,不只是你的而已。
#有一種愛叫博愛
#國父說的國父好帥
(圖片內容:金門和平鐘,金門兩岸和平紀念園區,本人1050605攝。相關介紹:http://goo.gl/lQ8gMT)
-------------------------------------------------------------------------
簡單的認識「臺灣意識」與「臺獨」之參考資料整理:
利用Google搜尋「臺灣意識」,可以看到非常多的理論與闡述:
1.台灣意識論戰(wiki):https://goo.gl/gdZTxv,該論戰又被稱為「台灣結與中國結論戰」,透過8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的歷史事件,介紹「臺灣意識」的興起與展開過程,是「臺灣意識」超脫文學領域,進而在政治領域公開產生影響力的濫觴。
2.臺灣主體性(wiki):https://goo.gl/SQo7pm,直引如下:「亦稱臺灣主體意識,是臺灣一種政治及文化論述。這個論述的支持者,希望透過認同以臺灣為中心的思考、多元文化思想及台灣民族主義的力量,突破中國中心主義、中華民族主義或大漢族主義的文化霸權,來建立臺灣自身的民主國家、制度、與文化認同。」主要論點認為臺灣過去的歷史歷經不同外來者統治及對外開放,承載、吸收了不同的思想及文化遺產,已經內化為臺灣文化的資產,臺灣文化不再是這些文化的附屬,而是有自己的文化主體性。
3.國立臺灣大學的「東亞儒學研究計劃」在民國95年曾經出版這樣一本書:《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收錄了十篇討論臺灣意識與台灣文化相關的研究論文,當中的〈論「台灣意識」的發展及其特質——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由黃俊傑老師所撰寫,相當深入淺出地對「臺灣意識」的前世今生做了整理與介紹:http://goo.gl/MjnQY9。
從這篇文章可以瞭解,「臺灣意識」與「中國意識」的相碰、相互定義乃至於對立的問題,從光復初期到今天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解決。但在光復初期只能算是「省籍意識」的「臺灣意識」,如今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延伸閱讀:「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http://www.chinatide.org/BOOK/B2.htm
4. 民國88年,時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的國立東華大學社工系施正鋒教授在〈台灣意識的探索(上)〉(http://goo.gl/P9Svoj)一文中對「臺灣意識」的描述與理解方式提供了簡單的切入:
「『台灣意識』(Taiwanese consciousness)這個名詞表面上是不說自明(defined by default),其實是含混籠統、卻又從未經過嚴謹地定義 註1。簡單來說,台灣意識就是『感覺自己是台灣人的意識』(the consciousnes of being Taiwanese),也就是『台灣認同』或是『台灣人認同』 註2(Taiwanese identity)。台灣意識獨特之處,在於它是一種多面向(muliti-dimensional)、多層次(multi-layered)的集體認同(collective identity) 註3,因此會作多形式的呈現;其界定的因素會隨著時空的推移而有所遞嬗,其構成的要素之間並不一定會相互調和。由於我們在定點看到的認同是局部的、割裂的,因此不同的人對它當然有片斷的、選擇性的、甚至迥異的詮釋;譬如有人視之為族群意識;也有人矮化為地方意識、鄉土認同,因此從屬於中國意識、或至少不會火火不容;而更多的議者尊崇為民族意識 註4,與中國意識互相排斥。」
5.換日線專欄的一位臺灣留學生為文〈我是有著濃烈台灣意識的中國人──互相敵視謾罵之外,我們有沒有別的選擇?〉:http://goo.gl/h4EgLn。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是位堅定的中華民國派,他以切身在國外和綠營朋友、大陸同學相處的經驗,親身示範如何將「臺灣意識」與「中華民國」的立場做出融合,藍營裡面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其實並不算少,也是可以溝通的一群,不過他們的聲音還不夠大。
下文節錄:
「而對於許多中國人揮霍和不尊重的『野蠻人』行為,台灣人也想與其劃清界線,自然會想與『中國』這個詞有所劃分。因為種種的因素,造就了今天的『台灣意識』。而這個意識,隨著政治的揮發,成了台灣未來最大執政黨的一個王牌。這是不可忽視的事實,台灣意識的崛起,畫下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另一個民主章節。『這是白日,是民主之光照耀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驕傲。』
『堅毅的立場,和平的共享,尊重與尊嚴。』這是我在這個時代浪潮下堅持相信的道理。往往,大陸的朋友會被我的愛國情操感動,最後都支持著我對於中國民主的熱情與信仰。這,對我來說,比敵視與分裂來的有效。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如果我們只把自己鎖在一座小島上,我們又要怎麼去影響對岸的十三億同胞呢?只有堅持己念,只有交流,才能讓海峽兩岸和平,才能在這個大世界找到屬於一個台灣人的驕傲。」
「當你看清了歷史與現況,你才能驕傲的告訴別人自己是誰。我是有著濃烈台灣意識的中國人。沒有人能改變我的立場,即使大時代的聲音要我把中國這兩個詞拿掉。但那是我的歷史,我的文化,我的驕傲,沒有人可以動搖。對於兩岸的交流,我也是抱持著這樣的堅持。」
6. 中時電子報的陸生投書:〈大陸人在台灣-我體會到的台灣意識(上)〉:http://goo.gl/WjA5kM。從陸生的觀點談她面對「臺灣意識」的心得與困惑。
7.國民黨有沒有人曾經試圖處理過這個問題?當然有,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基金會」的內政組在民國91年時曾經有這樣一篇文章〈論析台灣意識與文化認同〉(http://goo.gl/hLBGhl),認為以「反抗」為基礎的「臺灣意識」無法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為臺灣帶來開創作為,應該將「臺灣意識」作為文化意識,作為維繫兩岸和平但同時與大陸競爭的基礎。該文當中提到:
「……從上述對近百年來『台灣意識』面貌的描繪中,我們或許可以發現『台灣意識』的本質,大底上是一種『抗爭』與『怕被出賣』的論述。亦即,『台灣意識』的形成與凝聚,是在反抗滿清與日本異族統治、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及反抗中共打壓的脈絡中,再交織著因為害怕被出賣的安全感需要,所凝聚形成之鞏固台灣主體性的『台灣意識』論述。這樣的『台灣意識』內涵,對於台灣這個海洋文化交匯之地來說,卻限制了其得以開闊地發展之活潑性與創造性。
當前台灣已在民主制度與經濟發展方面有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兩岸關係中若要能夠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在以『反抗』與『怕被出賣』為論述基調的『台灣意識』下,則恐怕難有積極的開拓性作為。然而,如果我們將『台灣意識』轉化為文化論述,並將之作為台灣主體性與認同的基礎,則或許在兩岸關係的進展中,能夠找到維繫和平發展的紐帶。
過去,我們曾經驕傲地向中共宣稱,我們要把台灣建設為中華文化的『新中原』。如此以文化認同為基礎,並有躍馬中原之氣魄,才是具有積極進取的性格,並應該為我們所應凝聚的『台灣意識』。」
8.臺灣獨立運動(wiki):https://goo.gl/MMh9fD,「臺獨」的光譜依照不同時期的目標、作法以及領導人的不同其實可以區分成非常多種,這邊簡單引用維基百科的區分:
「a.臺獨:欲擺脫現有的中華民國體制,根據《舊金山和約》所產生的臺灣地位未定論來進行民族自決,並以新的國號來實現臺獨。
b.獨臺:主張走體制內的國會修憲路線,建構本土化的中華民國第二共和,以達成臺灣獨立。
c.在獨臺派別中,主張以中華民國為國號的人士,被稱為華獨。」
臺灣獨立建國方案則有(引用維基百科之整理):
「 a.法理建國臺獨:為臺澎諸島直接建國方案,該派系反對國民黨政權,同時認定所謂流亡政府沒有擁有實質主權,僅是掌握臺灣治權(或按二戰後日本投降的同盟國權利行使代管),因此必須以住民自決的方式建國。
b.修憲正名臺獨:
主張從中華民國現狀中脫離,現今多數臺獨人士訴求的是「修憲正名獨立」,也就是在憲法層面上與中國徹底脫鉤,反對與中國在政治上合併。…….達成法律上臺灣獨立(即一中一臺、一邊一國),並申請加入聯合國,他們的目標就是臺灣共和國方案。
c.中華民國是臺灣:
認為法理獨立並不重要,目前只要維持現狀、國家正常化才是接下來的目標,而正名、制憲、建立國家認同、返回聯合國則是臺灣國家正常化的要素。即「中華民國在臺灣」或「中華民國是臺灣」、或是有人稱為華獨。
d.美屬臺灣群島方案:
認為臺灣是日本投降美國後,由國際法交由美國託管,中華民國佔領臺灣,在國際法上未必享有領有權,臺灣地位不確定論因此產生。」
延伸閱讀:
不要再瞎扯那種自我幻想的「臺灣主權未定論」啦!覺醒好青年必讀的〈關於「臺灣主權未定論」之答客問〉by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goo.gl/R3Swzb。
相關文獻或說法還有很多,歡迎大家自行搜尋。
陳乃瑜維基百科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人問我唸完博士能摃馬的問題 ◎#唐捐
有人問我唸完博士能摃馬的問題
寫在一封五四三的伊媚兒上,從
百步之遙的房間寄出,附上
研究計畫,論文初稿,木馬程式
生牙龜話(遠方有地震,象群奔過
乾涸的沒遮欄的河床),鬼畫符,藏寶圖
(床底下儲存了一些安眠藥,一隻黑狗
在撲翅──起痟了)。他顯然歷經
苦思不得答案,關於這麼白目的
一個問題。他是思維混亂的
文字也充滿病毒,摃聲連連,破綻百出
措辭頗不得體(烏龜在鐵筒裡撞)
晨昏練過垂直落下技,在大學時代
修過聲韻學諸子導讀楚辭現代詩
大半時間受教於爛爛的老師(們);他羞澀
敏感,學了一口破英文爛日語沒關係
常常熬夜寫故作高深的論文
按電子辭典,就這樣把心情搞壞了
單薄的胸膛裡栽培著大大的
結石的心,他這樣不爽地寫道:
蹇澀生硬如一顆泰國芭藥
有人問我唸完博士能摃馬的問題
推開撒嬌的女兒,我設法去理解
如何以官方說法敷衍他那許多鑿鑿的
數據,也許我應該先否定他的取樣
攻擊他的態度,批評他情緒管理
的能力,以重砲轟擊其耳膜
指他所陳一切這一切無非腦殘
不值得我暫停天倫之樂來反駁。我聽到
窗外的挖土機愈挖愈急
真想拿起麥克風說,喔,住手,神祕的
地球人。唉到底甚麼是泰國芭樂呀——
他們在疲憊的嘉南平原輕易找到
一些阿不然能摃馬的田地,想方設法
把小小的番石榴騙大再騙大,乃盡情噴灑
一種超強力巴拉松,除去雜草和害蟲
開花結成這果,這你老師卡好的水果
可憐憫的形狀,色澤,和氣味
銷售管道不明,除了不能拿來拜拜(吃芭樂,
放槍子),什麼都行(包括丟人)
像他那一顆卑賤的獻給學術的心
有人問我唸完博士能摃馬的問題
這些無關乎文學——這些
是數學就應該當做數學處理
發信的是一個善於作鬼作怪的人
讀了三年工專插中文,畢業後
不是為了緩徵,考個研究所來混……
貓睡著了
我對他的靠妖,他的唬爛
他的研究觀點和預期成果都沒有期待
雖然我曾假裝,推開撒嬌的女兒
假裝期待。我相信他或許為了學術
而憤怒,雖然這不在他的舉證裡
他談的是些低層次的問題,預備寫20萬字
芭樂話,換取1張千秋萬世的
芭樂票。灰塵從挖土機後匯入天空
在窗前結成烏雲,這些不會是
騙痟耶,在即將破表的修業年限裡
堅持一團沸騰的脾氣
有人問我一個問題,關於
唸完博士能摃馬。窗下飄逸著一個
白衣少女,悄悄拍人肩膀客氣地問
「同學,現在幾點了。」許久許久
我還感覺受驚的心長出絨毛
一把木頭椅子在飛,砸向誰?
我許久未曾讀過那麼好看的鬼話連篇的
論文了,他在深情地撫摸著所謂學術:
中文系教我走到任何地方都帶著一份
溫柔敦厚的教養,他說,像我的傷痕
然而傷痕來自機車我必須承認
它和今天說的無關。他時常
在臉書上閒晃,看到一個叫做「博士
畢業之後要作什麼」的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After.PHD
指導教授沒遇過的難題才是我們的
難題。研究所裡必修治學方法,寫過幾篇
被退稿的論文,經歷了消耗預算的學術普渡
低分過了日文一,日文二,高級英文
蹺課逛街巧遇師母。他善於卡唬爛
泡茶,能搞笑,會作瑜珈。我從來
沒有收過這樣一封充滿神經質和憂鬱症
於尖酸刻薄的語氣中流露惡搞和擺爛
徹底使惡搞和擺爛全面融合的伊媚兒
不禮貌地,問我唸完博士能摃馬
--
◎作者簡介
唐捐(1968年12月9日-),本名劉正忠,臺灣嘉義縣人,臺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者。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文學博士。曾任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並曾在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授課,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
美術設計:琬融
攝影提供:網路素材
--
◎小編賞析
「戲仿」在維基百科中的定義是這樣的:「戲仿,又稱諧仿或諧擬,是在自己的作品對其他作品進行借用,以達到調侃、嘲諷、遊戲甚至致敬的目的。屬二次創作的一種。「諧擬」仍然是一種模擬,但卻因為語言的嬉戲而詼諧。「諧擬」不是「再現」,諧擬的再書寫必須以被模仿的客體逼真度為基礎,與模擬的客體虛中有實,但仍解構了被模仿的客體的原型。」唐捐在〈有人問我念完博士能槓馬的問題〉中,亦用此法來對楊牧名作〈有人問我公理與正義的問題〉做奪胎換骨的寫作。這樣的書寫在某些讀者看來應當並不陌生,如台灣大學林欣曄〈有人給我公理與正義的答案〉關照陳文成事件、陳克華〈沒有人問我公理與正義的幻覺〉談台灣政治現況、廖偉棠〈又有人問我公理與正義的問題〉在當代香港人的中港情節上做拉扯、淡江大學洪崇德〈我要問你公理與正義的問題〉關注行政院暴警毆打民眾事件──而不同於他們,唐捐顯然把這樣一個嚴肅、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書寫主題、格式在自己的筆下轉化為了對現實情況的嘻笑怒罵。從一個很容易被與「經典」意義對照的格式中,唐捐不閃不閉對照本身可能帶來的質疑,反而以處境的荒謬來調侃對其必定有高大上期待的讀者與評論者。
(對於楊牧原詩的賞析,先前已有小編寫過,可參見:https://www.facebook.com/cendalirit/photos/pb.902736833083886.-2207520000.1430840000./923798144311088/?type=3&theater)
(對洪崇德作品的賞析可參見此:https://www.facebook.com/cendalirit/photos/pb.902736833083886.-2207520000.1430840309./967221159968786/?type=3&theater)
在流浪博士已經成為今日社會對教育反省的一個議題時,唐捐並沒有強求在寫作中獲得答案。事實上,詩本來便不是社論文字,經世濟民用語,亦從來不需刻意為道德等等意識服務。唐捐的寫作純粹為呈現一個獨特的個人經驗,但這經驗卻又試圖在個人之外,提供能讓讀者同時理解的處境,而語言上簡單、親切。
詩的第一段呈現那位博士生所面臨的生平與困境,並妙用楊牧「早熟、脆弱如一顆二十世紀梨」的典故,妙手改換了「蹇澀生硬如一顆泰國芭藥」,而這亦隱隱比喻了這位博士生對於學術志業的追索目標,和處境上的心路歷程。在他的書寫中,這位博士生呈現的形象與處境是那樣的混亂、雜亂無章。
第二段從老師自己的角度出發,交互著接到信的心情、處境,對學術圈的反思──與楊牧詩作中的老者相同而又不同,一個突如其來的他者處境並不像公理與正義那般巨大、難以解讀,但同樣打擾了生活的平靜。被質問的對象先是有些惱怒,但隨即把憤怒轉向為以往對這顆泰國芭樂的栽植,遂成為一聲對這顆學無可用的泰國芭樂的長長嘆息。
第三段的視角轉換到了老師對學生處境的思索,這個學生也是假鬼假怪,沒能給過老師期待,講芭樂話,開芭樂票,不是為了緩徵卻還考個研究所來混......老師的批判在第三段轉向毫不留情的尖銳,對學生因欠缺自覺而陷入這樣的處境更沒有太多的留情了。
末段試圖為第三段的情緒採個小小剎車,老師的情緒、語調從高聲批判轉化為細語批判:「我許久未曾讀過那麼好看的鬼話連篇的/論文了,他在深情地撫摸著所謂學術:/中文系教我走到任何地方都帶著一份/溫柔敦厚的教養,他說,像我的傷痕/然而傷痕來自機車我必須承認/它和今天說的無關。」當老師一一細數學生這些年來做過的事情,卻只見學生寫信來求救和對師母畢恭畢敬。學生展現的性格放在這樣嚴肅的學院再搭上這樣嚴謹的問題:「念完博士能槓馬?」也許老師也想問,你念得完嗎?
唐捐此詩不苛薄,不著眼過大的教育環境去思索,把「個案」的處境與前因後果刻劃得極深,呈現出的,老師的疑惑也更貼切。能不能從個案的處境走向通案的探討?這是唐捐有意不寫,但又留給讀者去想的空間。
最後,附上其中一位小編在東華大學華文週詩擊賽朗誦這首詩的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5jaJ7Uck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5/06/20150624.html
陳乃瑜維基百科 在 陳乃瑜-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2月 - 網紅排名情報站 的推薦與評價
找陳乃瑜在Dcard與PTT討論/評價與推薦,提供陳乃瑜學歷,陳乃瑜先生,陳乃瑜先生是誰相關資訊,找陳乃瑜就在追蹤網紅動態,熱門網紅排名,社群最新更新第一手情報收集. ... <看更多>
陳乃瑜維基百科 在 陳乃瑜-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2月 - 網紅排名情報站 的推薦與評價
找陳乃瑜在Dcard與PTT討論/評價與推薦,提供陳乃瑜學歷,陳乃瑜先生,陳乃瑜先生是誰相關資訊,找陳乃瑜就在追蹤網紅動態,熱門網紅排名,社群最新更新第一手情報收集. ... <看更多>
陳乃瑜維基百科 在 陳乃瑜美人瑜媽媽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地方創生不是賣禮盒 乃瑜檢視過去市府預算,發現經發局對於地方創生的定義,是做產品禮盒.... 而且沾沾自喜 ,創造450萬年營業額 。可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