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畫畫。」
「但你已經四十歲了。」
「所以我才覺得要趕緊開始。」
史崔蘭是一個原本過著優渥生活的證券經紀人,年屆中年的時候,卻突然回應內心的呼喚,拋下家庭和一切成就,奔向巴黎學習繪畫,即使眾人唾棄、窮困潦倒、病痛纏身,他也在所不惜......人到中年,你是否有勇氣拋棄安穩,拚盡一切,只為追尋心中那一直呼喚著你的夢想?
.
最近我讀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被稱為「跨時代的追夢經典」的小說,這本書的譯者在關鍵評論網導讀文章裡寫下:「精神優於物質、個體大於社會;而這種反世俗、反傳統的立場,正是幾代讀者為之潸然淚下的關鍵所在。」究竟,你選擇為金錢閃耀?還是被夢想照亮?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moon-and-sixpence/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的作者是被譽為「故事聖手」的英國知名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這本書的情節取材自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Gauguin)的生平改編,毛姆透過第一人稱的說書人視角,娓娓道來這一段看似離經叛道卻耐人尋味的追夢故事。
你是否有未完成的夢想、卻又必須屈就現實而低頭?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這段故事的主角名叫「史崔蘭」,他選擇追逐月亮。
史崔蘭是一位過著優渥生活的證券經紀人,家有賢妻又有子女。但在中年四十歲的時候,突然回應內心的呼喚,拋妻棄子,捨棄原本優渥的生活,先是兩手空空奔赴巴黎,後來又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與土著一起生活。無論是否能實現理想與熱情,他只知道他要不停地畫,就算最後被眾人唾罵、窮困潦倒、病痛纏身……
.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這本小說的寫作角度很特別,講這段故事的人從頭到尾都沒有提起自己的名字,我姑且叫他「敘事者」。這個敘事者的角色設定是個懷才不遇的年輕作家,他描述起這段史崔蘭的故事,帶有一種很中性、克制的語調,每次當他批評別人的時候,還會反省自己不應該這麼武斷。
整本書隨著敘事者的視角,前半段他從史崔蘭的妻子口中,推敲出史崔蘭外表的大致模樣。中段他前往巴黎,遇見史崔蘭本人後,卻跟他想像中的截然不同。後半段他到了大溪地遊玩,這個時候史崔蘭雖然已經過世,敘事者仍然從當地人的口中,拼湊出史崔然餘生的最後樣貌。
我們只能聽見敘事者對這場故事的描述,卻沒辦法真正聽見史崔蘭內心的聲音。當我們只能從外表、談吐、甚至是旁人的轉述來認識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真的認識這個人嗎?就像敘事者在第一次目睹史崔藍的畫作時,他雖然覺得令人震撼,但他卻看不懂也無法參透史崔蘭究竟想表達的意思。
當時敘事者的內心說道:「人在世間無不孤獨,他被關在一座黃銅塔中,僅能透過符號與同伴溝通,而符號並無共通的價值,因此其意義依然曖昧不明。我們可悲地想對他人傳達我們內心的珍寶,但他們卻無接收的能力,因此我們終究孤獨,比肩而立卻不同行,無法了解對方,也不被對方了解。」
讀完這本書後,對於史崔蘭這個令人費解的追夢者,我仍無法瞭解他背後真正的動機。毛姆似乎很刻意地把這個動機埋藏起來,連敘事者的描述中也不透漏蛛絲馬跡。回頭想想,這種昂首追夢的烈火,我們就算從第三人口中得知了其動機,又如何?可能,我們終究無法完全評斷,史崔蘭也毫不在乎旁人的看法,他只在乎他的月亮。
.
【後記:低頭還是昂首?】
在這本書的後半段,敘事者講述了他碰到兩名師出同門,而命運截然相反的醫生的故事:醫術高超的亞伯拉罕聽從內心的召喚,丟下倫敦的優職厚祿,到港口當起樸素的檢疫員;技藝稍遜的卡邁克爾則幸運地頂替了亞伯拉罕留下的醫師空缺,成為趾高氣揚的社會名流。
卡邁克爾吹噓著自己幸運頂替這個位置的時候,敘事者的內心浮現這段話:「從事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生活在讓自己開心的狀態底下,自己過得心安理得,這樣算是把人生給搞砸了嗎?還是成為知名的外科醫師,年收上萬英鎊,取得美嬌娘,這樣就算成功了嗎?我想,這取決於你賦予人生的意義,你對社會的要求,以及你個人的要求。」
回到這本書拋給我們的問題:「你選擇為金錢閃耀?還是被夢想照亮?」我想,現在很多人可能想回答:「小孩才做選擇,大人兩個都要。」如何在朝夢想邁進的路上,同時取得收穫豐富的金錢報酬?不同於以往,或許在資本主義和數位時代的結合之下,這是個更有意思且值得我們探討的課題。
「關鍵評論網 數位敘事」的推薦目錄:
- 關於關鍵評論網 數位敘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關鍵評論網 數位敘事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關鍵評論網 數位敘事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關鍵評論網 數位敘事 在 【Facebook 觀點】網路浪潮下的台灣新聞媒體:數位轉型等三 ... 的評價
- 關於關鍵評論網 數位敘事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首頁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關鍵評論網 數位敘事 在 解憂雜貨店書評ptt - 2023 的評價
- 關於關鍵評論網 數位敘事 在 解憂雜貨店書評ptt - 2023 - gooogle.fun 的評價
- 關於關鍵評論網 數位敘事 在 2023 解憂雜貨店書評ptt - huhaber.online 的評價
- 關於關鍵評論網 數位敘事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YouTube 的評價
關鍵評論網 數位敘事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真聽】如何閱讀一本書 | 閱讀教練教你「#閱讀力」 | 細讀與李維斯學派 // 李長潔 feat. R星球頻道 的Ryan 📒
.
從小到大都一直被推薦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由Adler與Van Doren在1940年出版,然後不斷再版到現在。今天就與「櫞椛文庫」的負責人Ryan,還有他的節目「R星球頻道」,一起連結,聊聊「閱讀」這件事。聽說Ryan的新業務是「#閱讀教練」,到底甚麼是「閱讀教練」?閱讀可以有那些技巧?你的閱讀姿態又是甚麼呢?甚至在當代,這個「不太看文字」的新媒介時代,閱讀力為何必須要培養?進來聽就對了~
.
📌 #今天的內容有
.
▶我們的書爆炸多,我們都看哪些書呢
▶抓起你手邊的一本書
▶用最喜歡的閱讀姿態看書
▶書作為一種文明的傳播與積累
▶文化研究中的李維斯學派
▶如何閱讀一本書
▶細讀的理論意義與技巧
▶做一位閱讀教練
▶鍛鍊你的閱讀力
▶規畫你的知識領域與自我成長
▶數位時代的閱讀素養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riojdlu6cym08502wbnk637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GocHVpv-Xvn8KSHZMm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0h5wo08gWvxnDDt4O0LgsZ?si=uwL423O2Seam7nM8NWXPSg&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51-%E5%A6%82%E4%BD%95%E9%96%B1%E8%AE%80%E4%B8%80%E6%9C%AC%E6%9B%B8-%E9%96%B1%E8%AE%80%E6%95%99%E7%B7%B4%E6%95%99%E4%BD%A0-%E9%96%B1%E8%AE%80%E5%8A%9B-%E7%B4%B0%E8%AE%80%E8%88%87%E6%9D%8E%E7%B6%AD%E6%96%AF%E5%AD%B8%E6%B4%BE-%E6%9D%8E%E9%95%B7%E6%BD%94-feat-r%E6%98%9F%E7%90%83%E9%A0%BB%E9%81%93-%E7%9A%84ryan/id1516956557?i=1000529932445
.
📲#facebook 完整論述: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815731235281160/
|
能夠好好地閱讀一本書,在當代流行文化中,似乎已經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甚至是「休閒活動」。如果說書本,是一種知識傳播、儲存的載體,那麼閱讀就是這些知識的再生產實踐。也就是說,我們的文明與文化之根本,在很大一部分的時候,是倚賴「書本」來做為基礎。無怪乎,在文化研究中,就有「文化與文明」傳統,更有強調高級文化保存的「#李維斯學派」。
.
▓ #文化與文明傳統
.
李維斯(F. R. Leavis)承接阿諾德(Matthew Arnold)的「文化與文明」觀點,認為文化是一種「有教養的閒散」(cultivated inaction),一種對內在的耕耘(cultiver)。而當時(1990年代前後),大量印刷的書籍可以被認為是最有效的傳播管道,當然,能夠有良好的閱讀能力自然就成為通往「文化」的技巧。而李維斯在他的著作《#大眾文明與少數文化》、《#小說及閱讀大眾》、《#文化與環境》中,奠定了他對大眾通俗文化與30年代文化危機的觀點。
.
▓ #鼓勵閱讀的李維斯學派
.
他認為「文化向來靠少數人來保存」,這種文化精英論顯示,隨著民主精神的到來,通俗文化的席捲,傳統知識權威深感威脅,擔心某種無政府的失序。李維斯批評電影、電視、廣播、廣告等大眾傳播媒體,這些內容降低了語言文字,貶抑了情感生活,破壞了生活品質。他們嚮往一種神秘的純樸過往,未受商業污染的文化協調性(充滿秩序與分際)。所以他們鼓勵文學閱讀,甚至是一種「細讀」(close reading),以恢復高級文化的涵養。
.
艾德勒(Adler)與范多倫(Van Doren)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也是在40年代的這個文化氛圍中誕生。強調培養一種「主動的閱讀」,希望讀者可以在接下來的時代中,促進「理解」,習得「知識」,持續「文化與文明」。書本就是一種溝通(傳播),是可以也應該增進的能力。想到大學時上林春明的課程,他很浪漫的說,書就是跟過去的哲學家對話,當初覺得僅是幽默,現在想來貼切,閱讀是一種超越時空條件限制的交流。
.
他們幫書做了分類,一種是「實用性的書」(如果我們想做什麼,我們該怎麼做)、「理論性的書」(知道這是怎樣回事),前者是「教導性」的,後者是「規範性」的。例如,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就是這麼回事。
.
▓ #閱讀的四個層次
.
然後,閱讀可以有四個層次,包含:
.
「#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談論書本最基礎的語句理解,也就是「這些句子在說寫甚麼」。
.
「#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抓出一本書的重點,了解「書本包含了哪些內容」,例如看封面、封底、目錄、文獻、序文等,很有系統的略讀過一本書。接著可以進行較為粗淺的閱讀,先不管那些你不明白(沒有背景知識)的地方,直接看過去。
.
「#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閱讀就是全盤的閱讀、完整的閱讀,在這個層次的閱讀,讀者會緊抓著一本書,一直讀到這本書成為他自己為止。在這個階段中,我們會試圖找出書本(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表達的論點、甚至是展現的技巧,並且,身為讀者,我們開始進行詮釋,透過自己的分析架構,解構與再建構作者的「理解」世界。最後,對這本書進行「批判」,證明作者的論證、知識、技巧、邏輯有哪些優質與不足之處。
.
「#主題閱讀」(synoptical reading),是所有閱讀中最複雜,同時也是最系統化的閱讀。在做主題閱讀時,我們會將多本書籍文件並置,並列舉出這些資料之間的關係,提出一個所有資料都談到的主題,並且形成論述。我們會在不同的陳述間,建立起一個論證的網絡,釐清問題,定義問題,解決問題,討論反思。例如在韋伯、桑德爾、韓炳哲、葉啟政、馬斯洛之間,找到西方社會對自我實現的社會學想像。艾德勒與范多倫,對閱讀與理解提出的四個層次,蠻受用的,十分適合檢視或歸納自己的閱讀動機。
.
▓ #如何閱讀社會科學的書
.
艾德勒與范多倫將所有的書籍分類為不同的讀法,包含「實用型」、「想像文學」、「故事、戲劇與詩」、「歷史書」、「科學與數學」、「哲學」、「社會科學」。社會科學被放在最後一個,是因為對於社科的閱讀,包含了前面所有的閱讀。社科閱讀的簡易之處,在於其關於我們的每日生活。
.
社科作品閱讀的困難之處。首先在於讀者的立場是否願意同意作者,這關乎你的閱讀體驗。其次,作品中雜用的專有名詞,與各種來自多方領域的概念,你可能會看到一堆關鍵字,但隨便卡在個詞的脈絡中,你便不理解作者想要表達或批評的意思了。最後,社會科學的作品,通常脈絡相當的廣泛,可能需要同時閱讀多本書,才能明白某個作品的內涵,這必須要進入到第三、第四層次的閱讀。
.
▓ #細讀的理論意義與技巧
.
其實上述艾德勒與范多倫的閱讀法,就是一種李維斯學派想強調「細讀」。當然在年代上,它們可以呈現為同一個學術路徑。算是文學領域中40年代「新批評」的一種模樣。在李維斯學派中,他們認為,閱讀應該是字句斟酌,研讀文本中的細膩結構,像是用詞、文法、修辭、篇章結構、敘事、內容邏輯等,找出作者的深意,隱藏的結構,與多元性的觀點。這樣的試讀素養培養,在文學、外國文學的教育體制中,直到現在都是重要的核心能力。也是40-60年代,全球教育體制都很渴望提升的「#素養」(literacy),識讀能力。
.
▓ #數位時代的閱讀力
.
這個識讀能力,在文化研究的文化與文明傳統中,被認定為維繫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礎。正如李維斯學派的知識份子們所擔心的,我們終究是在100年的發展中,受到「通俗的」媒體文化來襲,素養能力也就在不同時期呈現為「讀寫素養」(1930)、「媒體素養」(1960)、「媒體批評素養」(1980)、「多元文化素養」(1990)、「數位素養」(2000),甚至到今日的「運算數養」。
.
最近,秦琍琍、胡全威、李佩霖、沈孟湄、費翠與我將出版一本新書《#數位語藝》,裡面就呼應了這種數位時代的各種素養。我們要知道當代的數位文本具有「更加對稱的互動與傳播」、「又產又用的「產用者」(produser)」、「文本的不穩定性」,如John Harrley(2009)高呼的「全民書寫運動」,一個數位時代的文化能力全面啟動。
.
我們必須要同時兼顧「細讀」與「遠讀」,細讀就是鑽研到文本的結構當中,如今天所談的內容。而「遠讀」(distant reading)則是要從一個更加鉅觀的角度,去拆解文本,包含「技術」(techno)、「使用者/使用」(user/usage)、「內容」(content)、「所有權」(ownership)、「治理」(governance)、「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s)等構面,甚至用「文字探勘」等數位工具,去理解文本。將「細讀」與「遠讀」並置,才能夠掌握數位時代的文本本質。
|
🌐 R星球頻道: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planet
📚 櫞花文庫:https://www.facebook.com/enkalibrary
|
今天的聊天夥伴:林廷璋。私人圖書館「櫞椛文庫」館長|文藝誌《圈外》總編|「R 星球頻道」 Podcaster|日本文化觀察、文學評論等文章,散見於各藝文雜誌及媒體平台。熱愛各種形式的閱讀,相信文字的力量,同時也懷疑所有的真理與事實。
關鍵評論網 數位敘事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快來抽書:重磅科幻小說】《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
(送出2本)
#李開復說看完這本精彩小說你就懂AI了
#歡迎青少年與所有大人提前進入美麗AI新世界
#李開復架構10幅技術藍圖
#科幻小說家陳楸帆依藍圖築構10個AI新世界
💖【參加辦法】(四步驟:按讚、留言、標兩個朋友,公開分享)
1. 即刻起至7/24(六)晚上12點止,在本文按讚
2. 在本文底下留言【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並【標註兩個朋友】
3. 在自己臉書公開分享本文
4. 7/26(一)進行電腦亂數抽獎(共抽出2本,將以私訊通知)
💖這不是業配文喔,菊仙純粹分享
💖一人僅限參加一次(貼文兩次以上也只算一次喔)
─────科學 + 科幻─────
➤李開復架構10幅「技術藍圖」,科幻小說家陳楸帆依藍圖築構10個「AI新世界」
➤李開復40年的AI專業經驗 + 科幻小說家陳楸帆的無邊想像
➤「虛構的敘事」與「非虛構的科技評論」完美結合
➤展現20年後被AI 技術深刻改變的未來世界。
AI時代已經開啟。在我們面前,機遇與挑戰並存。
如AI與人性特質如何共存等諸多課題,都需要深入探索和思考。──李開復
想要創造什麼樣的未來,就從想像那樣的未來開始。──陳楸帆
.AI能否幫助人類從根源上預防疫情?
.如何應對未來的職場挑戰?
.在AI主導的世界中如何確保文化多樣性?
.如何教導下一代適應人類與AI共存的新社會?
.面對AI帶來的社會問題所隱含的人性拉鋸戰,我們如何抉擇?
AI能創造前所未有的財富與價值,能徹底改變醫學和教育,能提升人類的工作、娛樂和交流的品質,能把人類從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
不過,AI也會帶來無數挑戰和風險:
•演算法偏見
•安全隱患
•深度偽造
•隱私資料的侵犯
•自主武器的使用
•取代人類員工。
不過,以上情況並非AI主導造成的,而是惡意或草率使用AI技術的幕後黑手。
全球AI領軍人物李開復最關切的是,AI正飛速發展,人類的未來將通往何方?
歡迎來到2041!
全球重磅推薦
✓劉慈欣│2015年雨果獎得主、《三體》作者
✓雷.達里歐(Ray Dalio)│橋水基金創辦人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董事長
✓楊立昆(Yann LeCun)│圖靈獎得主
★本書有著開創性的結構,用前所未有的跨越文類的多視角,展望人工智慧構造的未來,讓我們從理性上把握未來發展趨勢的同時,也從感性上觸摸未來的質感和溫度。生動逼真的科幻想像與嚴謹深入的技術論述完美地結合,讓本書無論是從科幻還是從技術現實的角度,都具有無與倫比的魅力。──劉慈欣,2015年雨果獎得主、《三體》作者
★對未來的解析精闢又精采。──雷.達里歐(Ray Dalio),橋水基金創辦人、《紐約時報》第一名暢銷書《原則》作者
★陳楸帆的創作實力,加上李開復的科技功底,建構出令人好奇又恐懼的AI未來世界。閱讀這本絕無冷場的好書,就能明白某些科技會在何時,又會如何發展成熟,而全體人類又會面臨什麼樣的影響。──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董事長
★唯有有膽有識之人,才敢預測AI的未來。這是一位科技界的先驅泰斗,與一位洞悉未來的科幻作家,攜手打造的開示之書,對於AI科技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提出大膽又殷切的見解。──楊立昆(Yann LeCun),圖靈獎得主,臉書首席AI科學家
★我們能不能適應我們一心創造的奇異新世界?我們知道無從想像的改變即將到來,卻不知這些改變對人類有何影響。李開復跟陳楸帆的《AI 2041》,對於我們即將面對的未來有最詳盡的描寫,最深情的叮嚀。──班奈特.米勒(Bennett Miller),「魔球」與「暗黑冠軍路」導演,曾獲奧斯卡獎提名
★我們正處於AI發展史的關鍵時刻。我所讀過的書當中,唯有這本創意四射的佳作,才真正一語道破AI的精髓。與其思考該不該信任AI,還不如將AI當成一種工具,一種由我們人類塑造的工具。李開復在《AI 2041》的精闢分析,凸顯出這項人類必須積極承擔的責任。陳楸帆筆下的精采故事,昭示了AI可將曾經無解的問題,化為充滿新機的未來。──亞利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Thrive Global 創辦人兼執行長
★《AI 2041》是科學與科幻的完美融合,揭示了AI將如何全面滲透我們的生活,而我們想創造造福全人類的科技未來,又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Salesforce董事長兼執行長
★將AI應用於商業經營,通常必須先研究這項科技,再思考如何應用。《AI 2041》卻帶領讀者走上相反的道路。兩位作者李開復跟陳楸帆,透過精采絕倫的故事,引領我們走入逼真的未來世界。再以淺顯易懂的說明,闡述AI科技的原理,造就一本讓人欲罷不能又大開眼界的好書,想了解如何應用AI,絕不可錯過此書。──馬克.庫班(Mark Cuban)
.
…………..【內容快速勾勒】…………
第一章 一葉知命
在印度孟買,一個當地家庭參與了一項由深度學習賦能的智慧保險計畫。為了改善這家人的生活,AI保險程式透過一系列生活應用與這家的每位成員相連,這些應用與保險演算法進行動態互動。然而,正值青春期的女兒卻發現,這套AI保險程式似乎總是在「巧妙」地阻撓她追求愛情。
【開復解讀】
一、什麼是深度學習
二、深度學習:能力驚人但也力有未逮
三、深度學習在網際網路和金融行業的應用
四、深度學習帶來的問題
第二章 假面神祇
一名懷揣電影夢想的奈及利亞影音製作者,被神祕公司招募來製作一段真假難辨的Deepfake(深度偽造)影片。如果他成功地做到瞞天過海,將引發災難性的後果,從而改變整個國家未來的命運……
【開復解讀】
一、什麼是電腦視覺技術
二、電腦視覺技術的應用
三、電腦視覺的基礎─卷積神經網路(CNN)
四、Deepfake
五、生成式對抗網路(GAN)
六、生物特徵識別
七、AI安全
第三章 雙雀
AI教師化身為韓國雙胞胎孤兒所喜愛的卡通化虛擬夥伴,分別幫助他們挖掘和發揮潛能。多虧有了AI的重要分支「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這兩個AI夥伴才能夠用人類的語言流利地和孤兒交談,建立情感連結和信任,幫助兄弟倆在失散多年之後重新找回彼此。
【開復解讀】
一、自然語言處理(NLP)
二、有監督的NLP
三、自監督的NLP
四、NLP應用平台
五、NLP能通過圖靈測試或者成為通用人工智慧嗎?
六、教育領域的AI
第四章 無接觸之戀
在疫苗問世後,新冠病毒毒株定期變異,繼續肆虐人間。二十年後,人類不得不學會與病毒共存,家家戶戶都配有機器人管家,以減少人與人接觸的風險。在這個故事裡,身在上海的女主角患上了一種把自己與世隔絕的恐懼症。當愛神來叩門時,她內心一方面渴望擁抱愛情,另一方面卻極度懼怕和戀人親密接觸。誰能幫助她邁出這關鍵性的一步?
【開復解讀】
一、數位醫療與人工智慧的融合
二、傳統藥物及疫苗研發
三、AI在蛋白質折疊、藥物篩選及研發方面的潛力
四、AI與精準醫療及診斷:讓人類活得更加健康長壽
五、機器人技術
六、機器人技術的工業應用
七、機器人技術的商業場景和消費級市場
八、AI時代的數位化工作
第五章 偶像之死
故事描述了未來的娛樂業。到那時,遊戲都將是全感官立體沉浸式的,虛擬和現實之間的界限將變得虛實難辨。本故事發生在日本東京,主角利用AI和VR技術,讓她所愛慕的偶像復活過來,引領她去調查偶像之死背後的真正原因。
【開復解讀】
一、什麼是XR(AR⁄VR⁄MR)
二、XR技術:全方位覆蓋人類的六感
三、XR技術:超感官體驗
四、XR技術的兩大挑戰:裸眼顯示和腦機介面
五、XR技術普及背後的倫理道德和社會問題
第六章 神聖車手
二十年後,自動駕駛技術正處於從人類司機切換到全AI司機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有著動作大片節奏感的故事中,斯里蘭卡一名電競少年被招募進了一個神祕計畫,他將要面對的並不僅僅是遊戲中的對手……
【開復解讀】
一、自動駕駛
二、真正的自動駕駛什麼時候才會出現
三、L5自動駕駛車輛將帶來的影響
四、阻礙L5自動駕駛的非技術性難題
第七章 人類剎車計畫
策劃〈人類剎車計畫〉的惡魔是一名歐洲電腦科學家。他在經歷了一場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家庭悲劇後,精神失常,開始利用量子計算、自動武器等突破性技術作惡,對人類進行史無前例的瘋狂報復。駭客與反恐特警聯手力挽狂瀾,人類命運將何去何從?
【開復解讀】
一、量子計算
二、量子計算在安全領域的應用
三、什麼是自主武器?
四、自主武器的利與弊
五、自主武器會成為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嗎?
六、如何解決自主武器帶來的危機?
第八章 職業救星
隨著AI向愈來愈多的行業穩步進軍,愈來愈多職位逐漸被AI技術取代,那麼人類接下來能從事的工作是什麼?一場發生在舊金山的建築業大震盪,帶領我們走入一個新的行業──再就業服務。如何幫助結構性失業人群找回屬於人類的價值與尊嚴感,也許同樣需要AI的幫助。
【開復解讀】
一、AI將如何取代人類員工?
二、AI取代人類員工背後的潛在危機
三、UBI會是一劑良方嗎?
四、從事哪些工作的人不容易被AI取代
五、如何化解AI時代的人類工作危機?
六、迎接AI新經濟以及制定全新的社會契約
第九章 幸福島
一位中東的開明君主想試驗將AI做為給人類帶來終極幸福感的靈丹妙藥。然而,幸福是什麼?幸福如何衡量?這位君主邀請了各界名人聚集在一座私密的島嶼上,讓這些名人共享他們的個人資料,並成為探索這個奇妙命題的小白鼠。然而,試驗卻出人意料地走向了失控……
【開復解讀】
一、AI時代的幸福準則
二、如何利用AI衡量和提升幸福感
三、AI數據:去中心化 vs. 中心化
四、誰值得我們信賴並有資格儲存我們所有的資料?
第十章 豐饒之夢
在布里斯班一座由AI管理的養老社區中,一位原住民女孩如何幫助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海洋生物學家解開身世之謎?故事中勾勒了在澳大利亞的未來社會的兩種貨幣:一種是錢,其重要性日益減弱;另一種是代表聲譽和尊重的價值的新貨幣,其重要性與日俱增。
【開復解讀】
一、可再生能源革命:太陽能+風能+電池技術的有效結合
二、材料革命:走向無限供給
三、生產力革命:AI與自動化
四、豐饒時代: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五、稀缺時代與後稀缺時代的經濟模式
六、豐饒時代的貨幣制度
七、豐饒時代的挑戰
八、豐饒時代之後,會是奇點時代嗎?
九、AI 的故事會是圓滿的結局嗎?
•關於2041年的預測
【書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593?sloc=main
關鍵評論網 數位敘事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首頁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整併之初,馮建彰面臨數位化的衝突,「你看五月天的演唱會,幾乎全部都是LED,越來越大面,乾脆整個體育場全都覆蓋LED算了!」舞台設計的藝術價值日漸降低,他陷入自我懷疑 ... ... <看更多>
關鍵評論網 數位敘事 在 解憂雜貨店書評ptt - 2023 的推薦與評價
(二)時空穿越引人入勝《解憂雜貨店》所設定的是近年來十分流行的穿越劇,然而要在匪夷所思之中卻又讓人覺得合情合理,端看作者的敘事功力。 書中,東京郊區這間會幫人 ... ... <看更多>
關鍵評論網 數位敘事 在 【Facebook 觀點】網路浪潮下的台灣新聞媒體:數位轉型等三 ... 的推薦與評價
趨勢,頭條,評論,Facebook,媒體,培訓,事實查核(facebook-and-media) ... 持著濃厚的興趣,深知不斷發展的科技將轉化新聞的敘事方式,也感受到數位內容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