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片追蹤的等候日
掛早診來做抹片追蹤,老公原本跟我一起來,候號中我們吃完早餐,回來發現醫生去接生了,就先叫他回去練琴(爸爸下半個月工作大爆滿,扣掉練團與表演時間,半個月除了睡覺他會很少在家。)
趁哥哥去上課來安排檢查,和朋友聊到病變後的近況。
我說只有每三個月要拆開一次檢驗報告時,心情比較緊張(一種人生放榜單的感覺⋯⋯)
醫生接生完跳了幾號,號碼又停住了,原來醫生又轉往進產間接生了!(今天絕對是個好日子!)
好吧,我想還要等一段時間,便預約了附近的美睫店,迅速完成了接睫毛。
#排隊不忘要善用時間😆
#很會替自己找事情做 🤣
———————————————————————
老公中途打來問我看診了沒?
👩🏻「還沒有,醫生去接生第二個產婦了。」
👨🏻「那妳在那邊不會沒事做很無聊嗎?」
👩🏻「不會,我剛剛抓時間去接了睫毛。」
👨🏻「那邊有接睫毛? 」
👩🏻「當然不是啊!去附近接的。」
但如果月子中心有美容服務,應該生意會不錯,哈哈!
———————————————————————
回到婦產醫院的候診室,拿出手機寫個 #子宮頸病變後的二三事 好了。
從去年九月發現CIN3 (重度癌前病變),當月做完子宮頸錐狀切除手術後,醫生叮嚀我每三個月定期追蹤一次。
為了方便檢查,找了離家較近有規模的婦幼醫院。
若是報告異常,再回去找原本的婦癌主治做進一步的檢查評估。
就這樣過了一年,其中有兩次報告顯示異常,回診後是輕微的宮頸發炎,後續檢查又正常了。
幾次報告正常後,我詢問主治醫生,該不該打子宮頸癌疫苗?
醫生說,如果沒有打過當然是好的,多一層保護也比較不會像之前累的時候,病變那麼快。
———————————————————————
#子宮頸癌九價疫苗
我檢測到的是罹癌病變率強的病毒,於是選擇防禦範圍較高的九價。
第一次施打,會給一張小卡寫上有三劑,按時間打完就可以了。
目前我打到第二劑,接下來三劑要隔半年後再打。
疫苗是肌肉針,護士還問我有沒有感覺打起來很酸?(有差嗎?😂 從當媽媽以後疼痛能力提升,打針對我來說是小菜一碟。)
護士說很多人反應這個針劑,打起來手會比較酸!
不過,打完疫苗以後,自覺保護力升級了,內心也踏實許多~
———————————————————————
#學到調整自己的生活
我是很喜歡全力衝刺的人,之前常常會熬夜要把工作做完,留言回完,影片做完,總覺得好還要進步才是。
這樣的個性,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想盡善盡美的努力,長期下來身體沒辦法負荷,久而久之也不懂的「放鬆」是何物。
#以放鬆心情去接了睫毛
#急性子的有效放鬆方式
再回到診間等待,心情也是比較從容的。
這對我來說很有用,只要忙碌一小時,就會提醒自己,走一走動一動,去澆花去泡杯茶,內心舒坦多再繼續家務,工作,或是看顧小孩。
寫到這裡,身後傳來一個爸爸的暴走。
「等了三個小時了耶!換一家,換一家看啦。」
媽媽雖然想要在這裡看診,但他們最後還是離開了。
我以前也鐵定是走人的,看診前曾上網查詢了這家醫生看診細心,但常常要等很久,索性掛了排開所有事的一天,要是事多無法控制,情緒相對跟著容易無法控制。
#這裡還有個早上11點就來的我
———————————————————————
生一場病,老公覺得這一年我柔軟了許多。
生病雖然很可怕很慌恐,除此之外,因為要跟它「和平共處」得到的卻很豐碩的收穫
🌱 分享幾個蕾可會在家可做的「分鐘放鬆」法
#顧名思義用零碎時間給自己充充電
⭐️嗅香:我很喜歡香、或是精油,而芳療有一說是自身會尋求適合精油帶來的療癒。所以,我有幾瓶精油,是自己比較累、比較負面時,去精油店閉著眼睛,去盲測選定的香味。(也可以看看自己選中的精油,所帶來的效果是反應著身體缺少什麼?)
⭐️寫字:看書看劇時,可以節錄自己喜歡的一句話、一段文字,可以搭配輕音樂,一邊慢慢寫字,是非常舒壓的方式。(我蠻喜歡抄經文。)
⭐️閉目養神:閉上眼,調整自己的呼吸,專注在一吸氣、ㄧ呼氣之間,會打開身體較緊繃的部分,也會緩解壓力,脾氣也會比較穩定。
呼吸方式可以查詢(腹式呼吸法、或是正念呼吸法來練習)。#老公問我是不是看漫畫練功
#好好放鬆才能走更遠的路呀
———————————————————————
提醒還沒有做 #子宮頸抹片檢查 的朋友,一定要去
做喔!
附上:母鴨帶小鴨既視感的出游圖。🤣🤣
#醫生接生完第三個寶寶了
#下一個開診終於輪到我啦
閉目養神有用嗎 在 Workforce勞動力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嗨嗨大家,工作的時候你容易分心、受到干擾嗎?工作環境有時候可能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但在自己可以努力的範圍內,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讓自己保持工作專注,維持好的工作效率,今天就來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
❶快速瀏覽一下今日待辦事項
目的是先搞清楚接下來的處理順序,避免你在做A結果主管同事在催B,除了打壞工作節奏,自己也會被搞得心浮氣躁,便很難保持專注了。
❷保持工作區域無太多雜物
這點我相信應該很多人都有聽過,主要也是減少外界干擾。但米編自己有很多朋友喜歡在桌面放一些療癒小物,覺得這樣工作心情會比較好,不過說實話,有時候工作瞄到旁邊的小公仔,就會開始想說「喔好可愛是不是該蒐集一整組」「好想家裡的貓貓喔」.......之類的,整個思緒大走偏!怎麼專心哈哈哈
❸暫時忽略通知提醒
工作的時候難免會收到一堆推播通知,但是不要收到就急著點開啊!可以等目前的工作到一個階段後,再一次去接收這些消息。
❹適當的休息
專注力也是需要充電的,如果當你開始覺得疲倦或是目光轉移的話,不妨站起來走走、去洗手間或是閉目養神一下,讓自己可以重新回到專注模式。
❺昭告天下「請勿打擾」
最後一個應該是大絕招了,有時候明明自己都管理得很好,但免不了同事來亂(尤其是那種根本不太重要的小事XD),如果當你正要處理重要事情,真的不希望有任何人來干擾,不妨好好的跟同事們說一下吧!(千萬不要想著「他們應該看得出來我很忙吧~」......不!他們看不出來)
·
以上幾點就是我們覺得蠻有用的方法,供大家參考囉!如果大家還有什麼好招,拜託不要吝嗇,在底下留言讓更多讀者知道吧XDDD如果覺得這篇貼文有幫助的話,記得點愛心收藏,並且分享給你所有的親朋好友吧~~~
·
#Workforce勞動力量 #勞動力量 #工作 #上班 #職場 #專心 #專注 #干擾 #上班族 #新鮮人 #員工 #勞工 #老闆 #雇主 #人資 #同事 #分心 #法律 #法令 #實用 #認真上班 #努力賺錢 #生活 #絕招 #請勿打擾 #讓我好好上班 #別鬧 #勞資顧問 #高雄
閉目養神有用嗎 在 資策會 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何變得更喜歡自己?你應該改變的3個習慣
面對熬夜生活,總是告訴自己:明天開始要早點睡。遇到準備不周的提案,總是提醒自己:下次要提早開始做。對於同事及主管丟過來的任務來者不拒,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督促自己:要學會拒絕別人。壞習慣擱著不處理,好習慣又培養不來,卻高喊著「明年,我要成為更好的人」,但你是否想過,該如何變得更喜歡自己呢?
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多年關注公民社會的發展,在世界各地結識了各式各樣的人,他認為,習慣不是功課,而是祝福,因為養成好習慣的最終目的就是:具備足夠的能力「成為自己喜歡的人」,能夠實現計畫「過更好的生活」,就是好習慣帶給人生最好的獎賞。
褚士瑩進一步分享,身為工作者,應該要注意的習慣:
1. 適時休息及充分睡眠
最近「學生延後上課時間」的議題引發了熱烈討論,目的是希望能考量到青少年的生理需求,配合他們的生理時鐘做出對應調整。實際上,2015 年英國衛報刊登了一篇「青少年睡眠」實驗計畫的結果,實驗推動者保羅‧凱利教授已開始呼籲國中及以上的學校應該改成 10 點或 11 點上學,才能「改善這一代人的生活」。
《睡眠學校》的作者─心理學家理查 ‧ 韋斯曼(Richard Wiseman)也指出,許多人都認為睡少一點,就能有更多時間完成工作與夢想,但事實是:睡得不好的人,生活更容易出現問題。因為睡眠不僅影響到身體健康,甚至可能影響人清醒時的情緒與行為。
有些人或許認為睡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還會跟朋友比較誰睡得比較少,抱持著「不睡覺的人很厲害」、「很多成功的人都睡很少」的想法。但他們可能沒進一步觀察到:提早預支時間的人,健康也容易亮紅燈;沒空睡覺的人,可能常會處於精神渙散的狀態。
在緊繃、過度疲勞的狀態下工作,還不如好好休息一下。 你是否發現:身邊的同事,放了一個長假回來,好像就變成朝氣百倍的人,工作也變得更加愉快?或許工作型態很難立刻改變,但你可以從簡單的地方做起,例如睡前半小時不使用 3C 產品,以提升睡眠品質;工作中,試著找出短暫休息時間,趴下來閉目養神。
2. 教會自己「安排」
褚士瑩分享到,他曾經有段時間過得很糟,儘管表面上像是成功的人一天該有的忙碌生活,他卻感到極度倦怠,連喜歡做的事情都感到索然無味。他發現,他只是將時間填滿,而忙碌的同時,他其實「不會」安排生活。
而「不會」安排,可能來自於「等著別人來教」,就像小時候不會講英文、彈鋼琴時,都要有老師來教的道理一樣,其實自己並沒有先努力找方法,也沒有想過,自己可以教會自己「不會的事」。
舉例來說,不會看地圖的人,不是「路癡」,而是可能在這之前,剛好都很幸運有人帶路,所以沒有注意過周遭環境,等到有天不再能依賴別人帶路的時候,才開始張大眼睛去摸索、去觀察、去探險,也才發現,其實找路沒有那麼難,而是自己之前沒有用心,沒有感受到問題的迫切性,才總是想等別人來告訴你答案。
所以,當別人塞事情給你,你就照單全收,讓自己總是閒不下來時,你可能會覺得不是你在追時間,而是時間在追自己。等到你驚覺你不想過這樣的日子時,你才發現:學會取捨,並釐清事情的優先順序,可以幫助自己找到最恰當的生活與工作步調。
褚士瑩後來決定一天只安排兩件事,而學會說「不」後,才發現以前覺得非做不可的事,其實不做也沒關係。
3. 不要按照現狀規劃未來
在現實的框架下,我們很容易也自我設限。 若你只追求發票中 200 元的「小確幸」,或僅跟著流行,短暫熱衷於速成的嗜好,那你可能人生依舊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本質上仍過著枯燥無味的生活,其實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在大多數旅館不斷追求「極致舒適享受」時,美國一間以健康為訴求的旅館─「雙數(Even)」卻反其道而行,房間裡提供了站著使用的工作檯、運動器材,只有睡覺的床是舒適的,其它時候幾乎都只能站著,鼓勵房客不要成天坐著,應該多走動,「有點不舒服」成為它的最大賣點。在這有點不舒服的環境下,你不得不提高警覺,無形間幫助頭腦活化。
你不妨試著多問問自己「想追求什麼」,並為自己訂個目標,儘管達成理想目標的過程中可能「很不舒服」,但這都是為了跨出舒適圈的必要過程,更重要的是,有了目標後,你才會努力按照你想的方式活,而不是按著你活的方式想。
想成為更喜歡自己的人嗎?就從改變現在的習慣做起吧!
#更喜歡自己 #改變習慣 #資策會 #服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