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要去洞穴裡啊!不然要去哪?」——亞美尼亞Geghard修道院遊記
----
對人類來說,洞穴似乎始終是一種帶有神秘感但又極具吸引力的空間;大概也是因為如此,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一些當成聖地或宗教場所的洞穴,其中台灣最有名的大概是基隆的仙洞巖和台東長濱的八仙洞,其他東亞各國將自然地景塑造為神聖空間的案例也不少見。相對來說,我在基督教文化圈裡的北美或歐洲旅行,就幾乎沒看過有人把洞穴拿來當宗教場所用,一直到這次來到亞美尼亞,拜訪位在葉爾溫市郊、大半從洞穴中鑿出來的Geghard修道院(始於公元第四世紀,現有建築建於1215年)。
就像拜訪高加索山其他地方一樣,如果不想參加旅行團也不想搭計程車,唯一的方法就是和當地居民一起擠又熱又慢的「馬舒卡」,40多公里的路途得花上一個多小時,而下車的地方距離修道院還有好幾公里,我下車時當地人已經虎視眈眈的等我花錢請他們載,束手無策之下也只好接受了。
----
修道院位在溪谷的最深處,傍晚拜訪時已大半陷入陰影中,正好讓熱了一整天的我可以稍稍喘息;外觀上來看這座修道院的主教堂似乎和亞美尼亞式的建築沒有太大差別,都具有以下幾個特色:
* 造型簡單、呼應亞拉臘火山口地形的圓錐形尖塔
* 相較於拜占庭式建築更著重垂直線條,但比高度及規模皆明顯遜於哥德式
* 大多以火山岩為建材,石材本身的紋理為建築增添許多滄桑感
以上這些都是亞美尼亞教堂獨有的特色,和歐洲最常見的三大形式(羅馬、拜占庭、歌德)都不一樣,原因不難理解——亞美尼亞的教堂建築發展得比這些形式都還早,而且在六、七世紀就已定型,幾乎沒有受到後來歐洲其他建築風格影響。
----
不過走進去教堂一看,瞬間明白了這裡是有多麼與眾不同——教堂內分成至少6、7個不同的小教堂,其中超過一半都是直接利用岩洞空間(但不確定哪些是天然哪些是人工),壁面上仍然保留了洞穴該有的不規則感,岩壁上仍然有水滲出,除了頂端一個小小的洞口以及蠟燭之外完全沒有光源,裡面幽靜陰涼到讓人有點不自在的程度。除了教堂本身,周遭還有很多較小的洞穴,彼此之間有階梯連結,不知為何讓我想到了中國甘肅的敦煌石窟。
這裡也可以看到不少亞美尼亞式的十字架,上面滿目著細緻的花紋,尖端還會像植物一般稍稍伸展開來;而這些十字架最常出現的方式是直接雕刻在一塊石板上,結合岩石本身的紋理以及其他周邊的雕刻造型,這種東西被稱作khachkar,意指「十字架石碑」。
----
基督教的修道主義大約是從第四世紀初開始出現。隨著基督教變成羅馬帝國國教,宗教迫害瞬間消失,這導致一些基督徒覺得活在世界上太容易、應該要離開俗世追求更刻苦的生活,洞穴、山野和沙漠是常被選擇的地方。後來這些隱修者逐漸形成有組織的團體,也就是後來的各家修會。有的宗派如新教各派大多沒有或不重視修道,但近東地區的教會傳統包括亞美尼亞正教仍有修道制度,而且現在亞美尼亞境內的旅遊景點大半都是修道院,可見得修道主義對這個國家的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洞穴裡修行似乎是一種跨宗教的現象,從敦煌石窟、台灣仙洞巖和八仙洞到亞美尼亞的Geghard都是出於類似的想法——或許藉由洞穴特有的空間感,可以塑造出一種與世隔絕的情境,讓修行者能夠更專注於其修行目標吧!(以上純屬本人推測)
對我這個新教徒來說,修道是一種既遙遠又難以想像的生活方式,我還在透過這些旅行所見慢慢拼湊出它的真實樣貌。
(拜訪時間:2019/5/27)
#gaga2019
「長濱文化消失原因」的推薦目錄:
長濱文化消失原因 在 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為什麼消失?史前臺灣和日本有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北投文物館#李莎莉館長#小島大歌#林媽利#李壬癸#陳耀昌#劉益昌#臧振華#駱芬美# 長濱文化 #南島語族#黑潮#港川人相關影片 ... ... <看更多>
長濱文化消失原因 在 長濱文化遺址、長濱文化中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長濱文化 ,是目前臺灣最早的史前文化之一,即臺灣舊石器時代先陶文化的重要代表。長濱文化位在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好幾個面臨太平洋集塊岩峭壁上的海蝕洞,前後進行四季 ... ... <看更多>
長濱文化消失原因 在 Re: [疑問] 中原到台灣有比到越南或雲南困難嗎? -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南島語族來源,直接貼篇文也許比較快
https://www.dmtip.gov.tw/Museum/Article.aspx?CategoryID=15
有興趣再去看,下面節錄部份供討論
> 台灣目前出土的考古遺址中,年代最古老的便是出土於台東縣長濱鄉的「長濱文化」
> 他們出現的時間不會晚於15000年前,最可能約在50000年前
> 但在約5000年前,長濱文化突然在台灣島上消失
這段給我的疑問是舊文化也許會因為新傳入文化興盛而消失
但要怎麼證明這些長濱人是滅絕了還是融入了新族群之中呢?
> 之後的新石器時代與鐵器時代文化,都與長濱文化沒有承續關係,而是在冰河時期結束
> 台灣重新成為海島後,才由海上傳進來的新文化,以大坌坑文化為代表
> 公元前2500年前後,許多不同系統的新石器時代紛紛在台灣各地出現,學者推測可能
> 與南島民族的遷移有關。
> 是不是祖先﹖
> 台灣島上發現許多的考古遺址,這和來到台灣已經數千年的原住民之間是否有關係呢﹖
> 從文化特質來看,確有類似之處,如圓山文化人就有「鑿齒」的習慣
> 原住民中如泰雅、賽夏、布農、邵與部分的平埔人,也有相同的習俗。
> 根據目前研究成果確定,部分遺址與原住民間的關聯,如北部地區十三行文化
> (分布於台北盆地內淡水河兩岸低地及河口沿岸一帶)
> 、番社後文化(三芝到金山之間的北海岸)
> 、埤島橋文化(淡水河口兩岸到金山之間的北海岸,以及台北盆地西北側)
> 和凱達格蘭族之間關係密切
> 舊社文化(三芝以東的北海岸地帶及蘭陽平原)亦與巴賽族、噶瑪蘭族有關
> 而中部地區的番仔園文化與拍瀑拉族;南部的蔦松文化(1400~550B.P.)
> 與西拉雅族;東部靜浦文化與阿美族之間,也都有密切的關聯。
如果台灣原住民真是後來從海外才傳入的文化
那這些跟前述島上已滅絕的文化有所謂"相同的習慣","密切的關聯"是怎麼回事?
所以個人不負責任猜測事實上是新舊族群都融合一起了
> 台灣島上的原住民根據語言學者研究,至少可以分為以下幾批
> 最早一批為泰雅、鄒、邵與「西北支」,西北支語來台後,逐漸分化成賽夏族及平埔族
> 的道卡斯、巴布薩、拍瀑拉、洪雅、巴宰、龜崙等族,來台的時間約在6500年前
> 第二批為排灣、卑南、魯凱,來台時間約5000年前
看這個時間點,跟前述推論的長濱文化消失剛好同一個時間點啊
> 第三批為西拉雅與阿美族,來台時間約4000年前
> 第四批為噶瑪蘭,來台時間約3000年前
> 第五批為凱達格蘭,來台時間約2000年前
> 第六批為猴猴,距今約1000年前,最後為達悟族,來台時間不超過500年前。
之前查詢相關資料時,映像中有看到原住民神話中提到大洪水前的居住地是
"一片廣大的平原" 台灣沒有類似的地形,最接近的地形是台灣海峽底
去找地形圖看的話就會看到台灣海峽底幾乎是一整片平原
不過現在已經忘了在哪看到的...
神秘的澎湖虎井沉城
這個已經被證實是人工堆砌物,推斷年代從7千8千 ~ 萬年以上都有
因為人是不會無聊到去海裡蓋這種東西的
應該是海平面比現在還低的時期所建立的
算是台灣古文明的謎題之一
與那國島海底沉城
這個更是推斷年代從1.5萬年起跳的神秘遺跡
一些聳動一點的新聞標題還直接打"衝擊亞太文明起源說"
距蘇澳港僅111公里,離台灣是非常之近
可能琉球群島與大陸還連在一起時的古文明遺跡,因地震沉入海底
更有可能曾經是跟台灣一樣連在一起的
附張地形圖好了 https://goo.gl/fkbzni
海平面下降夠低的話就會出現一片北連日本 南連海南島的大平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4.41.8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80643776.A.08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