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打街閒人】亂世下讀書進修自己?|渾水
上星期《蘋果》財經版做了一個專題,是關於疫症下進修的尷尬處境。香港人比較喜歡讀mba, emba或其他商科碩士,大家心裡明白課程內容從不是重點,要學的話網上MOOC都可以學到,最重點是人脈關係,即你的同學和你的校友圈。
疫症下網上要用到Zoom,少了人與人之間的見面,那些人脈關係就無法有效建立了,但偏偏學費又極貴,這就是現在讀商科碩士的尷尬。現在港大和中大的emba和emba課程收費約40至70萬左右,唯獨科大的emba極貴,過一球。
若論識人性價比,有哪些大學課程會強得過十多年前的長江商學院?當時埋堆的人是跟馬雲做同學,打交道,現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靠讀學位識人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打工的,做艇仔的,都係想找一個好老闆,泊個好碼頭。現在讀學位的都係識打工仔,充其量都是高級打工仔而已,跟以前的性價比不能同日而語。也好比世代之爭,五十歲的人都要等七十歲的人退出崗位,那二、三十歲又點會有位上?讀書也許會識到老闆,有一些老闆偏好文史哲,但他們大隱隱於市,你會識到有錢人,但未必可以判斷到出來。
如果讀一個學位要過一球,那不如把這筆錢用去投資某些會所會藉,至少出入都是富豪,識人何難,厚著面皮就可以了。何況花錢享用會藉,自己也享用了玩樂價值。我以前都會去富豪飯堂識人,感覺比起加入商會、讀學位高效得多了,只是現在此路不通了。富豪飯堂都不住了,見到褔臨門都要出SMS和food panda拉客,真是無盡唏噓。
可能大家會覺得在亂世下講讀書很離地,不過近期我思考得讀多個學位,睇多幾本想睇嘅書,同埋學下語文之類。這幾年我盡量維持閱讀習慣,也有讀一些學位進修自己。
大環境我冇辦法改變,可以改變嘅只有自己嘅心態。
古希臘時代有一班哲學家經歷打仗,例如伯羅奔尼撒戰役或者波希戰役,依然努力喺廣場學習,同人地互相切磋辯論。以前我唔明白點解出面嘅世界打生打死,入面啲人仲可以得閒都研究什麼物質由咩組成,人有冇靈魂,乜嘢嘢係良善......之類。聞說數學家阿基米德係兵臨城下嘅時候,依然計緊數寫緊公式,甚至乎叫士兵遲啲先殺佢,因為仲有條公式未寫完。
以前我唔明呢啲痴線佬諗緊乜嘢,而家可能明少少。我冇辦法學到先賢嘅智慧,但係盡量可以模仿下班痴線佬嘅從容不迫。即使現實點講,要移民他國,多一點硬知識硬技能,多學一種語言,對自己都是有益無害。
逢一、三、四出刊登專業財金分析文章,另設特別環節:每週解答觀眾問題、100萬模擬倉投資部署: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muddydirtywater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finance
長江商學院 學費 在 中環十一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去年初,過百名民企高層專程飛來香港,參加長江商學院的閉門活動,向李嘉誠紅顏知己、維港投資掌舵人周凱旋取經,她現場罕有解構李嘉誠的投資高科技項目的邏輯及哲學。
「投資一塊錢很容易,賺回一塊錢很難」,周凱旋特別提到這一句,指李嘉誠做創投,不看重短期回報,最重視的是該項目夠不夠顛覆性(Disruptive),及其對世界是否具影響(Impactful),而維港投資的項目,確實是一個大型佈局,令未來比你想像的更好,「不看回報,看如何改變世界」。
對於維港投資的理念,翻查周凱旋於2014年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曾提到維港會專注於教育改革、醫療服務及科研,盡所能推行慈濟公益,一般入股初創公司15%至30%股份,「在我看來,好奇心強、學習能力高、興趣廣闊,也是李生屢屢成功的背後原因。」
「維港投資難以稱得上為真正的風險投資基金,我們工作主要是按李嘉誠個人興趣而決定作出投資」,她當時又舉出當年投資Skype的例子,形容李嘉誠目睹以電腦軟件打電話的科技後,第一時間並非考慮收購和引入Skype,而是擔憂這種顛覆性技術會如何衝擊他的生意,「有時候投資某些項目,是因為要了解整個故事和邏輯。等於交學費,就算蝕,也當作交學費!」
那天,周凱旋與長江商學院的「同學」只上了大約一小時課,但投資,絕不是一個小時便能搞明白的事,這一點,李嘉誠最清楚,因為他至今仍好學不倦,在突破和學習。
《金融時報》就維港投資入股Zoom的成功,寫了一篇有關周小姐的文章,如是形容她:People who know Ms Chau describe her as an energetic dealmaker closely involved with the investments the company makes.
雖然周凱旋沒有正式接受訪問,但她透過發言人如是回應:“We are always thinking about the next normal, and eager to be a part of the founders' journey to make it happen,” she said.
Zoom investment shines light on woman behind Li Ka-shing’s tech bets https://on.ft.com/3dMCW1H
長江商學院 學費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摸魚手札】讀點藝術行政也比讀EMBA好(渾水)
林作玩社交媒體其中一個主旋律,就是攻擊功能性學位膚淺,強調人文學科的價值。最近又有藝人行霉運,好端端讀科大EMBA都被他杆上了。我跟他說:「朋友,你那立場和論點當然無問題,但如果你不對比你母校牛津做結尾,把牛津改成同為世界一流學府的哈佛、耶魯等,你一樣可以贏得掌聲,而且酸民不會覺得你褒己貶人。」他說道理他也明白,但他偏要跟酸民周旋到底,炒熱話題。朋友的世界我不懂,總之他高興就好了。
從商的打工仔,我強調,是打工仔,對學位總是有追求,都是為了提升競爭力、賺機會和人脈等。我先入為主地覺得經濟學是好東西,思維訓練一流,但香港喜歡把經濟學撥入商學院,連收費也跟商科睇齊,性價比大幅下降。哲學也是對思維有裨益的學科,但無法直接幫到打工仔,而且太深的系統訓練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打工仔可以應付得了,普遍人文學科不受歡迎都是這個理由,不過最近有少許質變。
我身邊有位人生勝利組朋友,樣子長得甜美,而且非常努力:外國名牌大學畢業,考有律師和會計師資格,現在於中資投行任職高層。家底都有,母親紅底,父親跟社團相熟,所以紅黑紅紅黑,就係咁簡單。一個底牌咁靚的人,最近都問我考不考EMBA,我覺得EMBA對一般打工仔吸引力真的不能看輕。
值不值得讀都要睇學費計性價比,不過這個時候我會建議逆向思維,玩釜底抽薪,當個個人都想讀EMBA,EMBA顯然就不是那麼值錢了,即使從純功能性維去計算。老掉牙的講法是EMBA都無知識上的得著,都是為了識人和累積人脈,的確在課程上看不出EMBA跟BBA有什麼大差異以致學費差那麼大。好喔,那就從人脈這點去推演吧。
過往十年識人彈得最快的學術基地是長江商學院,馬雲、牛根生這個級數的人都是那兒的校友,他們都是政商界最當紅的人。讀EMBA都要睇去邊個碼頭去讀,是但找間院校去讀,未必找到潛力最大,最up and coming和彈起的人,多數都是混機會的打工仔。要再次強調,讀得EMBA都係為了識大老闆,而不是識打工仔,正如我常說我細個會去富豪飯堂撞老闆的原理一樣,要上位就要有觸覺嗅到老闆去哪兒才行。
現在長江商學院已成一個龐大的系統,有階級和梯隊之分,要跟最叻的人打交道,嘿嘿已遲了,還是慢慢在那個系統打拼吧。相對之下,近年上流或類中產的階級對藝術都有追求,懂點藝術說不定比起花大筆學費胡混EMBA更易找到機會,至少出口成文講到一些藝術語言,老闆會眼前一亮,帶去見人都不失禮。地球上最大的兩家藝術拍賣行都有搞藝術碩士課程,收費逼近EMBA,就是睇中這個市場,課程由藝術歷史、藝術品賞析到拍賣藝術品、投資等都有涉獵。
至於懂點行政也是好的,香港是裙帶資本主義社會嘛,從商不離政,政府那些什麼鬼委員會幾多商人和投機主義者,幾多項目是公私營合作,大家都有眼見。懂點行政,
http://s.nextmedia.com/realtime/a.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