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雞尾酒減肥』,多是用『非減肥藥』來玩,搞成身體壞掉,都是可預期的副作用。
https://tw.news.yahoo.com/%E9%9D%A0-%E5%88%A9%E5%B0%BF%E5%8A%91-%E6%B8%9B%E8%82%A5-%E5%B9%B4%E8%BC%95ol%E9%AA%A8%E8%B3%AA%E6%B5%81%E5%A4%B1%E5%A4%A7%E8%85%BF%E9%AA%A8%E6%8A%98-161132574.html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長期 吃利尿劑 在 家庭醫師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幾天有個熟識的患者跟我說他每次感冒吃了兩次藥沒好就會跑去某某診所打針。我只是點點頭,因為我知道,即使是打針也只是暫時舒緩,藥效過了還是一樣。
診所打針這回事對老一輩或是農村非常有用,因為老一輩的人很勤勞,每一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務和勞務,所以希望生病的不舒服可以馬上被消除趕快回到工作岡位。
那為什麼打針會讓人覺得有效?為什麼去醫院看診明明是比較嚴重的人醫院卻反而很少打針?很多患者常以為有效的醫生一定有甚麼秘方,殊不知西醫的藥理學、生理學、病理學已經發展得非常透徹,根本沒甚麼秘方可言,只是醫生覺得想不想或該不該那樣做而已。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也是對針劑的內容很好奇,直到實際了解之後就發現針劑的內容根本就沒甚麼。診所大部分打的針就是所謂的三合一,到處的內容都差不多。三合一就是止痛加類固醇加B群。
這樣打的好處就是症狀會好得比較快。感冒或是勞損造成的痠痛、發燒打了止痛針當然身體的不是會迅速的緩解。因為這些藥的功用本來就是退燒止痛,加上藥效強、劑量高,當然打完就不痛了。
類固醇的優點是壓制自己的免疫系統,抑制發炎。我們生病的不舒服是來自於免疫系統攻擊病原體,注射高劑量的類固醇去抑制免疫系統攻擊病原體當然症狀會減輕。如果是過敏體質的人的流鼻水或是氣喘的人因為氣喘發作的久咳不癒也會立即改善。所以以前一位胸腔科的老師就說過:類固醇就是最好的止咳藥。類固醇也是各大神醫藥單上的常用藥,只是一般患者不會去查藥單,查了也看不懂。
維他命B群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就是幫針劑加上一點顏色,所以患者會覺得針筒裡打的不是透明的液體,而是黃色或是粉紅色。會覺得醫生應該是加了甚麼好藥在裡面。而B群本身就有一些提神的效果,舉例來說:蠻牛的主要成分就是B群加咖啡因。
講完了優點來講缺點,如此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要少打針?
我相信所有的醫學文獻都是寫:非不得已少用針劑,而不是鼓勵用針劑的。
因為靜脈注射是在表皮產生傷口直接進入血管,相對於口服有很高的感染風險,如果大家不健忘的話,之前桃園某診所重複使用針具造成病患集體感染C型肝炎。再之,藥物直接進入體內若會產生過敏反應會比口服快非常多,甚至有立即休克的風險。診所的急救設備和人力遠不如醫院急診。有藥物過敏的人千萬別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止痛針的缺點:止痛針劑都傷胃,容易造成胃潰瘍或胃出血,這就是很多人胃會不舒服的原因。止痛藥會抑制血小板凝集的功能。對老人家來說,腎功能已經開始退化,高劑量的止痛藥會傷害腎功能。如果是有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會更明顯。此外,止痛藥是最容易造成藥物過敏的成因之一。如果冠心症的患者已經有在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預防血栓,就不合適同時再使用同類藥物。
類固醇的缺點:類固醇是好藥,實證醫學上也有文獻說類固醇可以有效減緩喉痛。但在治療一個疾病時不是去想藥有效就好,而是要去看他的整體好處是否高過壞處。所以絕不是一般感冒就需要注射類固醇。類固醇會抑制免疫力,運氣好症狀會減輕,運氣不好病毒感染症狀會加重。台灣B型肝炎帶原者很多,常使用類固醇可能會讓B型肝炎病毒從非活化變成活化而引起肝臟發炎。類固醇也傷胃,也容易造成胃潰瘍。長期使用類固醇會引起骨質疏鬆。類固醇也會升高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注射高劑量類固醇後血糖會升高,常常使用類固醇血糖更是難以控制。
再來就談到點滴注射。台灣很多老人家都有個迷思就是打點滴好得比較快。事實上點滴的成分最常見的就是0.9%的氯化鈉,就是鹽。有些容易裡面有加一些葡萄糖和胺基酸。如果吐拉到脫水用點滴來補充體液是合理的,但一般的不舒服則不需要。老人家打點滴要注意的是心臟功能。很多老人家其實是心臟衰竭,平時有遇過老人只要一不舒服就跟家人吵要去某診所打點滴。結果往往隔天就腳水腫、肺水腫引發喘鳴又跑到另一家診所吃利尿劑,甚至要跑急診。
最後再次強調,所有的處置都有它的好,也有它的不好。處置之前要詳細的評估患者身體的狀況是不是好處大於壞處,才給予處方。身體的修復過程需要時間,工作再重要也要對自己的身體好一點,給自己生病的身體一點耐心。不要要求速效,才不會打一些不需要的藥,最後受傷的不會是醫生,而是自己。
長期 吃利尿劑 在 營養師Stell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體重管理FAQ] 為什麼有時候體重會一天內就增減半公斤或一公斤呢?
體重計所秤得的數字基本上是骨骼、肌肉、器官、體水及脂肪組織等身體組成的總重量,很多時候還會再加上我們所穿的衣服、所吃食物的重量。因此體重測量不僅會受到外物(衣服、食物)干擾,也會受到身體水分變動的影響。
由於在體組成中,體水佔成年人體重55~65%,故一般若在短時間內體重出現大幅起伏多半是因為體水變動所致。例如去三溫暖,在太陽底下長時間運動,或某些減肥藥或極端減肥法都可能會使身體脫水,而使體重出現快速減輕的假象。相反地,若喝了很多水卻不怎麼上廁所,或排便不順暢,或女性生理變化時(如排卵期或生理期可能會因為荷爾蒙的變化而導致水分滯留),都可能因為水分滯留體內而讓體重出現暫時性的增加。
▌如何正確測量體重,並正確判斷是胖還是瘦?
*若想靠量體重來判斷胖瘦的話,最好是每天起床、空腹、上過廁所(排便&排尿)後,穿著固定衣服來測量,因為這樣可大幅減少外物所造成的干擾。
*體重一天僅需測量一次即可,多次測量是沒有意義的。這是因為除非一直空腹,否則吃過飯的體重一定比沒吃過後重,因此體重越晚量一般會越重,所以一天量好幾次體重沒有意義。
*由於體重會受體水,或排便排尿狀況與生理狀況的變化等因素影響,所以,盡量不要太過在意一次的體重測量結果,而是盡量看長期的體重變化。基本上,如果你飲食沒什麼特別的變動,例如沒有多吃或亂吃,但體重卻增加的話,這多半是暫時性的假象,並非真的變胖了。
*如果你非常在乎體重的上升,想知道是真胖還是假胖的話,你可透過”合身衣物”來幫忙自己判別到底增加的體重是虛胖還是實胖。
[方法] 找一件沒有彈性且合身的上衣(在乎上半身肥胖者)或牛仔褲(在乎下半身肥胖者),在遇到上述不知是真胖還是假胖時穿上此合身衣物。若穿起來衣服沒變緊,就代表沒胖;反之,若原本合身的衣服變緊了則代表可能變胖了。
**********
[小百科] 快速減肥法的原理:讓身體脫水!
因為體水佔身體五六成之多,故只要水分稍微變動,就會對體重造成明顯影響。許多減肥茶或減肥藥會違法添加利尿劑就是因為它可讓身體排走大量的水,而使體重快速減輕。以60公斤的體重為例,只要減少2%水就可減輕1.2公斤體重。但因為這並非真正減去脂肪,減少的只是水,所以即使體重減輕了,外型看起來變化並不大,另外,只要停止吃利尿劑,體重就會快速增加回來。
另外,飲食減肥中的吃肉減肥(或不吃澱粉減肥)之所以能讓體重快速減輕,也是利用脫水利尿的原理。當醣類供應不足時,脂肪無法進行正常的代謝,而導致身體產生大量酮體。由於酮體對人體有害,故身體會利用大量的水將它們排出體外,而造成類似脫水利尿的結果。這類方法雖然可以讓體重快速減輕,但因減輕的體重中有大部分是水份,所以只要再度攝取回足量的醣類時,就會解除這種脫水利尿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吃肉減肥只要一恢復吃醣類體重很快就會增加的原因。但這並非快速復胖,而是身體水份恢復回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