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想像與虛構】
之前有個說法,大概是說散文和小說的區別,在於散文是真實的,小說是虛構的。
這次分享的這篇文章,討論的也是散文,作者王充閭提到「生活的真實是基礎,藝術的真實是手段」的看法,甚至舉了《史記》《左傳》中的例子來說明散文寫作時的創作技巧。
一起來看看他的說法吧。
-
散文的想像與虛構 / 王充閭
一
如何處理好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係,這是歷史文化散文寫作中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散文必須真實,這是散文的本質性特徵,一向被我們奉為金科玉律;而散文是藝術,惟其是藝術,作者構思時必然要借助於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張開想像的翅膀;必然進行素材的典型化處理,作必要的藝術加工。兩者似乎存在著矛盾。尤其是,歷史是一次性的,它是所有一切存在中獨一以「當下不再」為條件的存在。當歷史成其為歷史,它作為「曾在」,即意味著不復存在,包括特定的環境、當事人及歷史情事在整體上已經永遠消逝了。在這種情況下,「不在場」的後人要想恢復原態,只能根據事件發展規律和人物性格邏輯,想像出某些能夠突出人物形象的細節,進行必要的心理刻畫以及環境、氣氛的渲染。因此,海德格爾說,歷史的真意應是對「曾在的本真可能性」的重演。史學家選擇、整理史料,其實就是一種文本化,其間必然存在著主觀性的深度介入。古今中外,不存在沒有經過處理的史料。這裡也包括閱讀,由於文本是開放的,人們每一次閱讀它,都是重新加以理解。
很難設想文學作品沒有細節描寫,因為它最能反映人物的情感與個性。《史記》中寫漢初名相「萬石君」石奮一門恭謹,就採用了大量細節。石奮的長子石建謹小慎微,有一次書寫奏章,皇帝已經批回來了,可是,他還要反復檢視,終於發現「馬」字有誤:這個字四點為四足,加上下曲的一筆馬尾,應當是五筆,現在少寫了一筆。他驚慌失措,唯恐皇帝發現了怪罪下來。石奮的少子石慶,一次駕車出行,皇帝在車上問有幾匹馬拉車,他原本很清楚,但還是用馬鞭子一一數過,然後舉起手說:「六匹。」小心翼翼,躍然紙上。太史公通過這些細節,寫出了當時官場中那種終日戰戰兢兢、恭謹自保的政治風氣。
明代思想家李贄講到藝術創造時,說一個是「畫」,另一個是「化」。畫,就是要有形象;而化,就是要把客觀的、物質的東西化作心靈的東西,並設法把這種「心象」化為詩性的文字,化蛹成蝶,振翅飛翔。這就觸及到散文寫作中想像與虛構這一頗富爭議的話題。近年來,隨著新生代作者的闖入,小說家、學者的加盟,以及跨文體寫作的出現,散文創作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特別是作家的主體意識在不斷增強,已不滿足于傳統散文單一的敘述方式,而是大膽引進西方的多種表現手法,吸收其他文學門類的寫作特點,輔之以象徵、隱喻、虛擬、通感、意象組合等藝術手法,意識流動,虛實相間,時空切換,場景重疊,使散文向現代性、開放性拓展。
事實上,早在「散文的想像與虛構」成為問題之前,有些作家已經在悄悄地進行著大膽嘗試了。出現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散文家何為的《第二次考試》,是一篇優秀的散文作品,曾經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可是,許多人都知道,它卻是經過想像與虛構,對真人實事進行大膽加工的產物。1956年上海合唱團招考新團員,一名女青年報考,由於考試前夕她在楊樹浦參加一場救火,弄倒了嗓子,以致影響了考試成績,但合唱團還是破格錄取了她。何為當時正在醫院休養,聽家人講述了這件事,便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設計出第二次考試的情節,加進了蘇林教授這個關鍵性人物,改換了女主人公的名字;文中陳伊玲身著「嫩綠色的絨線上衣,一條貼身的咖啡色西褲,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樹」,實際也並非如此,是作者為了加強形象的感染效果,從所住醫院一位實習醫生那裡移植過來的。
這個典型事例說明了,生活的真實是基礎,藝術的真實是手段。前提是散文是藝術,而且是一種側重於心靈表達的藝術。黑格爾指出:「藝術作品既然是由心靈產生出來的,它就需要一種主體的創造活動,它就是這種創造活動的產品;作為這種產品,它是為旁人的,為聽眾的觀照和感受的。這種創造活動就是藝術家的想像。」「在這種使理性內容和現實形象互相滲透融會的過程中,藝術家一方面要求助於覺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還要求助於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氣的感情。」
二
今年三月中旬,我率領大陸作家代表團訪問臺灣,到日月潭觀光,接待我們的是南投縣文化局長,他是一位文學博士。在同我們交談時,他直率地說,總覺得作家們想像力不足,有時過於拘謹。他說,有一次訪問日本,見到了楊貴妃的墓,便問有關人士「根據何在」。答覆是:「你們中國古代的白居易寫得很清楚嘛!」博士反詰:「楊貴妃不是死在馬嵬坡嗎?《長恨歌》裡分明講:『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答覆是:「《長恨歌》裡還講:『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海上仙山在哪裡?就是日本嘛!」博士說:「這種顛倒迷離的仙境,原都出自當事人與詩人的想像。」答覆是:「什麼不是想像?『君王掩面』,死的是丫環還是貴妃,誰也沒有看清楚;所以才說『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就這樣,生生造出一個「貴妃墓」來,結果還振振有辭!
歷史散文創作講求真實,關於史事的來龍去脈、真實場景,包括歷史人物的音容笑貌、舉止行為,都應該據實描繪,不可臆造;可是,實際上卻難以做到。國外「新歷史主義」的「文學與歷史已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歷史脫離不了文本性,歷史文本乃是文學仿製品」,「歷史還原,真相本身也是一種虛擬」的論點,我們且不去說;這裡只就史書之撰作實踐而言。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有過一段著名的論述:「《左傳》記言而實乃擬言、代言」,「如後世小說、劇本中之對話、獨白也。左氏設身處地,依傍性格身分,假之喉舌,想當然耳」。「上古既無錄音之具,又乏速記之方,駟不及舌,而何口角親切,如聆罄咳歟?或為密勿之談,或乃心口相語,屬垣燭隱,何所據依?」原來,「史家追敘真人實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事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幾入情合理。蓋與小說、院本之臆造人物,虛構境地,不盡同而可相通;記言特其一端」。其實,早在先秦時期,孟軻讀過上古時的典章文獻彙編《尚書》中關於「周武王伐紂,血流漂杵」的記載,就曾提出過疑問,從而說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話:「盡信書,不如無書。」到了宋代,當學生問到「《左傳》可信否」時,著名理學家程頤的回答是:「不可全信,信其可信者耳。」
我們再來看被奉為信史和古代散文典範的《史記》。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詳細記錄了鴻門宴的座次,說是項羽和他的叔叔項伯坐在西面,劉邦坐在南面,張良坐在東面,範增坐在北面。為什麼要作這樣的交代?因為有范增向項羽遞眼色、舉玉玦,示意要殺掉劉邦的情節,他們應該靠得很近;還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項伯用自己的身體掩蔽劉邦,如果他們離得很遠,就無法辦到了。司馬遷寫作《項羽本紀》大約在西元前94、95年前後,而鴻門宴發生在西元前206年,相距一百一十多年,當時既沒有錄相設備,而戰爭年代也不大可能有關於會談紀要之類的實錄,即使有,也不會記載座次。那麼,他何所據而寫呢?顯然靠的是想像。
三
中國文學史上還有一個典型事例。《古文觀止》中有一篇《象祠記》,作者為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當時,貴州靈博山有一座年代久遠的象祠,是祀奉古代聖賢舜帝的弟弟象侯的。當地彝民、苗民世世代代都非常虔誠地祀奉著。這次應民眾的請求,宣慰使重修了象祠,並請流放到這裡的王陽明寫一篇祠記。對於這位文學大家來說,寫一篇祠記,確是立馬可就;可是,他卻大費躊躇了。原來,據《史記》記載,象為人狂傲驕縱,有惡行種種,他老是想謀害哥哥舜,舜卻始終以善意相待。現在,要為象來寫祠記,實在難以落筆:歌頌他吧,等於揚惡抑善,會產生負面效應;若是一口回絕,或者據史直書,又不利於民族團結。反復思考之後,他找到了解決辦法:判斷象的一生分前後兩個階段,前段是個惡人,而後段由於哥哥舜的教誨、感化,使其在封地成為澤被生民的賢者,因此死後,當地民眾緬懷遺澤,建祠供奉。《象祠記》就是這樣寫成的。其中顯然有想像成分,但又不是憑空虛構。因為《史記·五帝本紀》中,有舜「愛弟彌謹」,「封帝象為諸侯」的記載。據此,作者加以想像、推理,既生面別開,又入情入理。用心可謂良苦。
這在西方也早有先例。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伯羅奔尼薩斯戰爭史》中,演說辭佔有四分之一篇幅。修氏自己承認:「我親自聽到的演說辭中的確實詞句,我很難記得了,從各種來源告訴我的人,也覺得有同樣的困難,所以我的方法是這樣的:一方面儘量保持接近實際所講的話的大意,同時使演說者說出我認為每個場合所要求他們說出的話語來。」
顧頡剛在《古史辨》中說:「我以為一種故事的真相究竟如何,當世的人也未必能知道真確,何況我們這些晚輩。」這話不假。我們都看過《羅生門》這部影片,對於事件的真相,在場親歷者言人人殊。所以,有人說,「史,就是人們口上的一撇一捺。」看來,堅持歷史事件包括細節的絕對真實,「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當然,這種想像必須是有限制的,要在尊重客觀真實和散文文體特徵的基礎上,對真人真事或基本事件進行經驗性的整合和合理的藝術加工,必須避免小說化的「無限虛構」或「自由虛構」;特別是有些散文種類是不能虛構的,比如,關於現實中的親人、友人、名人的傳記以及回憶性、紀念性文章,都是寫作者同時代的親歷親見親聞的事,與事涉遠古或萬里懸隔迥然不同,必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絕不應隨意地想像、虛構。須知,這類散文美學效果的實現,是借助於其內容或主體的豐富而特殊的客觀意蘊,真實與否,影響是至大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翻牆讀唐詩」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陳柏昌 本書特色: 文章創百萬分享記錄的江湖奇人六神磊磊 深情獻上華文世界最美的一座花園 「我們與唐詩,只隔一道矮矮的牆。我想做個翻牆的人, 從圍牆的那頭摘幾朵唐詩的花給大家看看。」——六神磊磊 以〈登鸛雀樓〉稱霸全唐詩的王之渙為何...
「長恨歌 小說」的推薦目錄:
- 關於長恨歌 小說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長恨歌 小說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長恨歌 小說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長恨歌 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長恨歌 小說 在 【听书】【有声书】长恨歌01 | 王安忆| 现代小说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長恨歌 小說 在 亞洲週刊- 【好書】 書名:《小說與我》 作者:王安憶出版 的評價
- 關於長恨歌 小說 在 Re: [問題] 異世界悠閒農家關於男主角的問題? - PTT 的評價
長恨歌 小說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風生活】
原來楊玉環寵冠六宮的貴妃之路也曲折離奇啊...
---------------------------------
㊙LINE好友獨家全新服務
http://bit.ly/3bTyVIZ
🌊加入﹝風傳媒Telegram﹞,獨家內幕搶先看
http://bit.ly/2Ta3nWR
♞國際政經強強聯手,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給您最權威的中英日全球新聞!https://bit.ly/2tehBg1
🔥下載﹝風傳媒APP﹞,更多熱門資訊一手掌握
http://bit.ly/2P4VOzg
#歷史 #唐朝 #唐玄宗 #楊貴妃 #長恨歌 #亂倫 #中國歷史
長恨歌 小說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和最優秀又善良的人在一起談音樂,你會變得Super快樂》
自2/22起開始一個新工作任務,與陳毓襄、焦元溥一起錄製Podcast ,一系列介紹古典音樂。從作曲家,作品與時代,歷代大鋼琴家如何詮釋其作品,及彈奏者的心境。
我們只錄影兩集,已經笑話百出。
我們三人一致同意先錄Rachmaninoff 十講。焦元溥的博士論文題目即為Rachmaninoff ,他如數家珍談了Rachmaninoff 每個作品的創作歷程。而陳毓襄是被公認台灣及美國西岸Rachmaninoff 彈得最好的鋼琴家。
第一、二集聚焦Rachmaninoff 最受大眾熟悉囑目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焦元溥本來開始談到其中12-13變奏,接著為什麼會出現第十八變奏這一段⋯⋯中途我故意問了一個問題:這個一臉嚴肅,有時候臉像棺材店老闆(當時的樂評)表情臉龐的人,為什麼會寫出如此浪漫、纏綿、悲傷、離別,卻在某些小段落氣勢磅薄,像李商隱,又像長恨歌的曲子?
焦元溥的回答非常具備時代詮釋。Rachmaninoff 出生浪漫主義的高峰時期,他又來自俄羅斯。雙重背景形塑了天才作曲家的風格,而為了有別於一般的浪漫主義時代的鋼琴家,他的彈奏刻意很Straight!在一個工整的結構下,表現出音樂章節的多種表情。
不過,當焦元溥說:其實Rachmaninoff 很英俊、陳毓襄也完全贊同時,我不知鬼使神差地發生什麼事,突然把原本慢慢喝咖啡的優雅,破壞殆盡,一口咖啡☕️嗆傷氣管⋯⋯直接噴灑在焦元溥平日非常用功注記的筆記本還有衣服上。
我很不好意思,他們倆人倒是爆笑。陳毓襄的舞台訓練使她沒有停頓,繼續談論她為何如此喜愛Rachmaninoff ,甚至前後到俄羅斯五年,⋯⋯她下節目後告訴我,我們的訓練就是不管發生什麼事,Keep Playing !
焦元溥因此説了一個小故事,一次Rachmaninoff 演奏會上,有位不斷咳嗽的觀眾,他瞪了那人一眼後,那位觀眾即停止咳嗽,可見棺材臉眼神的確威力驚人。
第二集快結尾,當我們開始預告下一集要介紹Rachmaninoff 3時,陳毓襄大美女立即進入乩童狀態,尤其播出她自己去年12/21彈奏的Ending 時,簡直不能自制,幾近痴迷。
古典音樂的魅力如此之大!故事又這麼好聽!
而我何其幸運,可以和台灣兩個領域中兩位最僥僥者,一位世界級鋼琴家,一位一生專注古典音樂的博士級樂評家一起聆賞討論音樂。不只回家的路上,我的腳步輕舞:在錄音間時,回憶當年三十歲時在西伯利亞鐵路上帶著托爾斯泰的小説聽Rachmaninoff 3的點滴,也手足舞蹈跳起來。
What a Podcast !
—-圖1:陳毓襄聆聽Rachmaninoff 3 結尾時的表情。
圖3:我學Rachmaninoff 的表情。焦元溥善良地説臉部肌肉不夠垮,不夠像棺材⋯⋯陳毓襄大笑
PS:昨天幾個忙人談音樂,之後又一起玩得太晚,今天三個人的共同下場是:我已低頭改文章工作近八小時,脖子快斷了:陳毓襄Non-Stop練了一整天的琴:焦元溥繼續瘋狂準備他村上春樹小說中的音樂演講系列。
Podcast 錄完十集,才會開始上架。目前想不到名字,我説叫:焦襄茜Podcast ,Classic Music Story如何?台語一級贊的陳毓襄又乩童,突發靈想演戲,客串演出台語連續劇!
天啊!我們是被什麼附身了?
快樂音樂之靈吧!
長恨歌 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翻牆讀唐詩」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陳柏昌
本書特色:
文章創百萬分享記錄的江湖奇人六神磊磊
深情獻上華文世界最美的一座花園
「我們與唐詩,只隔一道矮矮的牆。我想做個翻牆的人,
從圍牆的那頭摘幾朵唐詩的花給大家看看。」——六神磊磊
以〈登鸛雀樓〉稱霸全唐詩的王之渙為何只留下六首詩?
韓愈因為寫業配文收入高人一等?
白居易的〈長恨歌〉真相是首八卦詩?
杜甫對李白的崇拜其實是一廂情願?
寫金庸紅遍微信公號圈的六神磊磊
藉一身江湖功夫底子,深入唐詩四萬八千九百首
不靠拆句解字、不用逐首背誦
他用故事領你走進大唐詩歌300年
帶你和唐朝偉大詩人們正面相逢
■因為深入金庸的武俠世界而重拾唐詩:
一開始,六神磊磊最知名的是讀寫金庸,明明是骨灰級金庸迷為何跨足唐詩?起心動念是金庸小說裡的唐詩身影:郭靖帶楊過騎馬,襄陽城外,只為吟誦一首〈潼關吏〉;張無忌與趙敏一道前往綠柳山莊,中堂懸掛著的字,正是元稹的〈說劍〉。
「其實我們和唐詩的距離,就只隔著一道牆而已……我只想做一個翻牆的人,從唐詩的圍牆那頭摘幾朵花給大家看看。」六神磊磊有天夜裡先在公號上發表〈膜拜吧!關於唐朝那些猛人猛事〉(成書時改寫成〈我只留下了六首詩,但還是無冕之王〉一文),隔天獲百萬人次轉發後,這才明白原來自己一直以來無法領略唐詩之美,是因為從沒被妥適地引入門。唐詩像是圍牆內開滿的春意,桃紅柳綠,芳草池塘,但牆外的人不知。於是辭掉原本記者工作,耗時三年完成《翻牆讀唐詩》。
■「在這本書裡,你對詩人不會再仰望,而是相逢」
今天能讀到唐詩,你知道有多幸運嗎?杜甫究竟是老實書生,還是一代情聖?李白有多少詩留了下來?最慘的說法是:大概十分之一……本書從南朝大詩人謝眺之死寫起,寫到晚唐詩人司空圖去世結束,幾百年間的大唐盛世與詩歌江湖。在他獨特六神體巧筆之下,31篇我們從沒讀過的文章裡,這些過去只在課本考卷上出現的詩人全都躍然紙上;我們得以與他們喝酒搏感情,陪他們嬉笑怒駡。透過這些豐富的感情和對詩句的細節了解,這些詩句不再遙遠。面這這些詩人我們不再迎望,而是相逢。
作者簡介:六神磊磊
本名王曉磊,原為時政記者,現為著名自媒體人。
自稱骨灰級金庸迷,懷抱對金庸的愛,先於二○一三年十二月開設專欄「六神磊磊讀金庸」,借武俠人物評說時事熱點、社會現象,成為最有影響的自媒體之一。二○一五受金庸裡的詩句啟發而走進唐詩世界,單篇唐詩題材文章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往往迅速閱讀傳播數百萬次,成為當前新媒體上的一大景觀。二○一六年榮獲中國年度新銳榜「年度新媒體」(個人獎)等獎項。
長恨歌 小說 在 亞洲週刊- 【好書】 書名:《小說與我》 作者:王安憶出版 的推薦與評價
作者王安憶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復旦大學教授,迄今出版長篇小說《長恨歌》、《天香》、《匿名》等多部小說以及散文集。二零一三年獲得法蘭西共和國藝術與文學騎士 ... ... <看更多>
長恨歌 小說 在 Re: [問題] 異世界悠閒農家關於男主角的問題? - PTT 的推薦與評價
天使視角根本不用補漫畫小說都很清楚就是被露強拉住. 作者: VUVCOM (yuyu) 2023-01-29 01:52:00. 不要將這潛規則也套用在台灣的現實. ... <看更多>
長恨歌 小說 在 【听书】【有声书】长恨歌01 | 王安忆| 现代小说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听书#有声书#现代 小说 #王安忆# 长恨歌 《 长恨歌 》写了一个女人长达40年的感情经历。中学生王琦瑶,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弄堂女,但她又是不普通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