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急診室內,父母愛的呈現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今天的兒科急診,一樣是強強滾
最小的弟弟,就醫的原因,因為他最初是嘔吐,前一天吃了止吐藥,產生錐體外症候群(EPS),我們給解藥,爸爸細心的陪伴看護著。
另一個弟弟,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造成急性支氣管炎,出現呼吸急促,當他接受呼吸治療時,媽媽也耐心的在旁守候。
大弟弟因為誤食異物,來兒科急診就醫,媽媽一樣呈現對孩子的關愛。
三個不同年齡層的小孩,爸爸媽媽們都呈現對孩子們的關愛。
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對父母愛的需求,也在悄悄轉變。
對於兩歲以下的小孩,爸爸媽媽對他們的陪伴與愛,是有助於他們安全感的建立。
這時爸爸媽媽,他們都希望能甲你攬牢牢。
兩歲以上的小孩,從需要被父母緊緊的摟在懷裡,已悄悄的轉變中。
此時爸爸媽媽們也需要調整方式,適時地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體驗,以便讓孩子在生活中成長。
這時爸爸媽媽,他們都希望能給你機會成長。
這些都是兒科急診室內,父母愛的呈現。
錐體外 症候群 解 藥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家庭醫學】~ 錐體外症候群 (Extrapyramidal Symptoms, EPS)
更新網友推薦的聳動標題:(這個真是太酷了,一定要放第一段)
“媽媽發現小孩吃了藥之後居嘴歪眼斜,原來是吃了「那個」!”
好啦,標題就破梗了...本來是想用個什麼:你知道吃藥之後,可能會像中邪一樣,沒辦法控制自己的四肢嗎? (不過,這種不是我的模式,學不來...)
出來診所之後,已經好久沒看過EPS的個案了 (嗯,一定是看的人太少,所以都沒遇到,老闆不要FIRE我呀!)
前兩天,有個媽媽焦急地帶著國小的小朋友到診所求診,主訴是突發性地頭歪一邊,轉不回來,還合併一直眨眼眨不停!
(如果沒有一直眨眼,你是不是會先猜落枕呢?)
詢問最近的病史發現,前幾天剛因為急性腸胃炎就診,藥剛吃完;相信有藥理知識的人已經猜到了,就是止吐藥造成的錐體外症候群。給了抗組織胺後,症狀就緩解了。(在醫院的時候,應該最常是在急診遇到這樣的病患)
聽起來好像還好,可是如果自己家人遇到一次,相信每個人都會嚇到,那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吧,不然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遇到了。
※ 病因
錐體外症候群,也常被稱為是「藥物誘導的運動障礙」,主要和「中樞作用的多巴胺受體阻斷劑」有關。產生的症狀多樣,故被稱為症候群。
50%的個案,發生在藥物暴露後的48小時內;約90%的病人,在暴露後5天內會發生。
※ 症狀
A. 肌張力異常 (Dystonia):亦為主要的急性症狀
無法控制的肌肉收縮,導致異常的姿勢或重複性運動。例如:眼歪、嘴斜、斜頸、四肢扭曲成奇怪的姿勢。
B. 靜坐不能 (Akathisia)
從體內發出的不安感覺,所以一定要動來動去來緩解。例如:走來走去、腳抖來抖去、二郎腿要一直換邊等。
C. 巴金森氏症 (Parkinsonism)
顫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面無表情等。
D. 遲發性運動障礙 (Tardive dyskinesia)
常見於臉部、嘴巴和舌頭肌肉的無意識的運動,而軀幹和四肢則較少。例如:一直捲舌頭、嘟嘴等。
※ 哪些藥物會造成EPS?
A. 第一代的抗精神病藥物:haloperidol, phenothiazine neuroleptics
B. 抗憂鬱藥物:SSRIs, TCA
C. 止吐藥:metoclopramide (primperan), prochlorperazine (novamin)
※ 結論
其實在診所會遇到的,應該以止吐藥物為大宗;只要藥物暴露史能確定,診斷及治療上都不困難。(其實不嚴重的個案,止吐藥吃完了,症狀就自己改善了)
當然,不是每個人吃到止吐藥都會有這樣的副作用,或是你正在使用上述任何一種藥物,也不用很緊張馬上停藥,可和你的醫師及藥師討論。
如果有發生過EPS的人,記得在就醫時向醫生提醒,或直接標註在健保卡上,以免誤用相同的藥品。
錐體外 症候群 解 藥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家庭醫學】~ 錐體外症候群 (Extrapyramidal Symptoms, EPS)
更新網友推薦的聳動標題:(這個真是太酷了,一定要放第一段)
“媽媽發現小孩吃了藥之後居嘴歪眼斜,原來是吃了「那個」!”
好啦,標題就破梗了...本來是想用個什麼:你知道吃藥之後,可能會像中邪一樣,沒辦法控制自己的四肢嗎? (不過,這種不是我的模式,學不來...)
出來診所之後,已經好久沒看過EPS的個案了 (嗯,一定是看的人太少,所以都沒遇到,老闆不要FIRE我呀!)
前兩天,有個媽媽焦急地帶著國小的小朋友到診所求診,主訴是突發性地頭歪一邊,轉不回來,還合併一直眨眼眨不停!
(如果沒有一直眨眼,你是不是會先猜落枕呢?)
詢問最近的病史發現,前幾天剛因為急性腸胃炎就診,藥剛吃完;相信有藥理知識的人已經猜到了,就是止吐藥造成的錐體外症候群。給了抗組織胺後,症狀就緩解了。(在醫院的時候,應該最常是在急診遇到這樣的病患)
聽起來好像還好,可是如果自己家人遇到一次,相信每個人都會嚇到,那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吧,不然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遇到了。
※ 病因
錐體外症候群,也常被稱為是「藥物誘導的運動障礙」,主要和「中樞作用的多巴胺受體阻斷劑」有關。產生的症狀多樣,故被稱為症候群。
50%的個案,發生在藥物暴露後的48小時內;約90%的病人,在暴露後5天內會發生。
※ 症狀
A. 肌張力異常 (Dystonia):亦為主要的急性症狀
無法控制的肌肉收縮,導致異常的姿勢或重複性運動。例如:眼歪、嘴斜、斜頸、四肢扭曲成奇怪的姿勢。
B. 靜坐不能 (Akathisia)
從體內發出的不安感覺,所以一定要動來動去來緩解。例如:走來走去、腳抖來抖去、二郎腿要一直換邊等。
C. 巴金森氏症 (Parkinsonism)
顫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面無表情等。
D. 遲發性運動障礙 (Tardive dyskinesia)
常見於臉部、嘴巴和舌頭肌肉的無意識的運動,而軀幹和四肢則較少。例如:一直捲舌頭、嘟嘴等。
※ 哪些藥物會造成EPS?
A. 第一代的抗精神病藥物:haloperidol, phenothiazine neuroleptics
B. 抗憂鬱藥物:SSRIs, TCA
C. 止吐藥:metoclopramide (primperan), prochlorperazine (novamin)
※ 結論
其實在診所會遇到的,應該以止吐藥物為大宗;只要藥物暴露史能確定,診斷及治療上都不困難。(其實不嚴重的個案,止吐藥吃完了,症狀就自己改善了)
當然,不是每個人吃到止吐藥都會有這樣的副作用,或是你正在使用上述任何一種藥物,也不用很緊張馬上停藥,可和你的醫師及藥師討論。
如果有發生過EPS的人,記得在就醫時向醫生提醒,或直接標註在健保卡上,以免誤用相同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