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梅姨的電影我幾乎都很喜歡,無論早期或後期,主角或配角,喜劇或悲劇,也是最近才看完相當精彩的《讓他們說吧》,同時聊過十五週年的《穿著 Prada 的惡魔》,而於她 72 歲生日的今天,除了《時時刻刻》以外,想推薦個人非常獨鐘的兩部電影,一是 1978 年的《#越戰獵鹿人》,二是 1985 年的《#遠離非洲》,配樂都極為動人。
⠀⠀⠀⠀⠀
⠀⠀⠀⠀⠀
Stanley Myers 的〈Cavatina〉尚在持續縈繞,優美的旋律帶著淡淡的陰鬱,有一點溫暖,有一點哀愁,緩緩渲染,緩緩滲透,彷彿喧囂之中的寂靜,熙來攘往的孤獨,如果落葉飄落、凋零會傳出聲響,這首歌也許就是幾度夕陽紅之後,山巒與森林依然在一旁靜靜垂淚的音符,飄散在歸來早已不是少年的風中昔日。在諸多經典越戰片,甚或出色戰爭片之中,Michael Cimino 的《越戰獵鹿人》長期以來一直保有獨特地位,那是勞勃狄尼洛與梅莉史翠普還在二、三十歲的模樣,然而,讓這兩位當今備受推崇的偉大演員相形失色之人,就是因此奪下該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 Christopher Walken。
⠀⠀⠀⠀⠀
一場荒唐戰役改變了這些人對於生命的認知,入伍前滿腔熱血為崇高政治理想、遠大軍事抱負而戰,回國後陰鬱安靜眼神黯淡,揮散不的恐懼持續籠罩一生,這就是戰火煙硝,有人半身不遂,有人戰死沙場,活下來反而成為最悲哀的事,被世界所遺棄,死神也不屑一顧,更看不見重生的喜悅,人人以不同經歷認識了戰爭,卻沈默了整個世代。
⠀⠀⠀⠀⠀
曾在這裏大聲合唱〈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驕傲的帶著戰利品舉杯慶祝,一如多數年少輕狂的日子,幾個大男孩可以揮霍的也就只有終將逝去的青春,情不自禁愛上同一個女孩,懵懵懂懂走入婚姻,嬉笑怒罵消磨時光,一廂情願嚷著報效國家,生活卻還是不出鎮日鬥嘴、彼此捉弄的情景,更在看似恬靜無憂的環境裡,隱約感受一股強烈到難以忽視的迷惘與茫然。一轉眼,Mike、Nick 與 Steven 三人已置身西貢戰場前線,在一個村莊不幸落入共軍手裡,那是他們第一次見識俄羅斯輪盤的生死遊戲,也是第一次把生命懸在毫無意義的賭博上,短短幾分鐘的時間理智被羞辱與恐懼淹沒,手指牽動身體每一根神經,分分秒秒窺視死亡的威脅,輕扣一次板機彷彿耗盡畢生力氣,決定自己生與死的剎那才明白,當初為國犧牲的偉大情操只是可笑的妄想,這樣的精神摧殘遠比戰死沙場還足以逼瘋人心。
⠀⠀⠀⠀⠀
生死交關之際沒有人會束手就死,生命的光采卻已不復見,Steven 失去雙腳,Nick 成了一個空殼,Mike 憑著堅強的求生意志回到家鄉,曾經三個好手好腳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再回首,僅存輪椅滑動的聲音與抱殘守缺的空洞眼神,麻木疏離行屍走肉,生存意志折磨過後接著被道德觀凌遲不成人形,恐懼、內疚,日夜煎熬,人性、情感,支離破碎。
⠀⠀⠀⠀⠀
景物依舊,人事已非,每個人都無法忘記過去清晰深刻的美好模樣,但回憶卻已遙不可及,依然可以想起、回味、珍惜、感動這些曾經共同分享過的青春,但青春,這份年輕人獨有的特權,也只活在回憶裡,早已屬於過去的另一個世界,遙遠而寧靜。
⠀⠀⠀⠀⠀
短短幾年的時光,這幾個年輕人像孩子般被遺棄,又如老人般滄桑世故,認知中的生命充滿不安、死亡與恐懼,眼前所見只有痛苦、絕望與疏離,不禁想問,世界對他們的期望是什麼?等在前方的還會有什麼?他們會變成什麼樣子?《越戰獵鹿人》無聲訴說的彷彿雷馬克《西線無戰事》第一句,「並非控訴,也非懺悔,只試圖報導一個被戰爭摧毀的世代 —— 儘管有些人得以在砲火下倖免於難」。
⠀⠀⠀⠀⠀
⠀⠀⠀⠀⠀
《遠離非洲》則讓人深深沉醉於老片獨有的旁白,旁白貫穿首尾,旁白起承轉合,梅莉史翠普沉靜優雅的嗓音曾為許多不受時間侵蝕的永恆故事掀開扉頁,彷彿一扇大門緩緩開起,穿透歲月走過年華,從少不經事慢慢守到繁華落盡。縱使導演 Sydney Pollack 選角時曾認為她不夠性感,若以角色詮釋而論,《遠離非洲》會是梅姨早期作品中個人最喜愛的一部,以現今角度來看依然被非洲大地的山河壯麗與兩個人的相伴雨季所深深撼動。
⠀⠀⠀⠀⠀
改編自 Isak Dinesen 的同名小說,同時也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在還極為重視女性身家和名譽的年代,凱倫帶著不太流利的英語,從丹麥千里迢迢遠嫁一位在非洲開闢事業的男爵,即使他風流成性缺乏責任心,甚至沒有感情基礎,將凱倫的家產全數投入農場,在一個海拔較高之處冒險種植咖啡豆,但大半時間獨守空閨的她並不怨天尤人,踏實而堅忍、豁達又固執的個性促使她著手整頓農場,無論田裡、工廠裡、倉庫裡都能看見這個無比努力的身影,從無到有,一點一滴撐起整個家中經濟。超乎傳統女性的姿態,面對生活一切挑戰她毫無保留,不畏危險親自護送補給物資到前線,被丈夫傳染性病獨自返鄉接受治療,猛獸當前毫不猶豫衝上前去保護牛隻,沒有一句怨言,也從未瑟縮示弱,彷彿不問這條荒徑將抵達何處,一步一步走下去自會得到答案。
⠀⠀⠀⠀⠀
直至丹尼斯出現,那時的勞勃瑞福英姿颯爽,奔放無拘,恣意徘徊於千山萬水之間,以自己的方式打從心底熱愛非洲的一草一木飛禽走獸,對大自然展現崇高的尊重與深邃的關懷,因為萬事萬物皆美,何須擁有,一如他的愛情。丹尼斯將凱倫的優雅堅毅盡收眼底,凱倫也徹底愛上丹尼斯的生之熱烈,一起翱翔天際,一起臥看夜空,一起登高遠眺,一起徜徉大海,一起享受天地的懷抱,高空中緊握的雙手彷彿流連山頂的那對獅子,在最美的年華深深相擁,以最真誠的靈魂聲聲呼喚。
⠀⠀⠀⠀⠀
「人說,背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鄉。其實每個人都明白,人生沒有絕對的安穩,既然我們都是過客,就該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山重水複的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間。」
⠀⠀⠀⠀⠀
停留是剎那,轉身則成天涯,好似白落梅溫柔的筆觸,兩個持續傾斜的自我漸漸還是失去了平衡,一個將穩定婚姻生活看得很重,希望擁有身心都真正屬於自己的男人;一個已為了這段感情不得不放棄獨來獨往的生活,卻始終還是無法割捨對自由的渴望。然而,沒有風雨躲的過,隨著命運造化弄人,結局如此悲傷如此深沉,他們只是非洲的過客,我們只是彼此的過客,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日與月相互消長,山與水倆倆相忘,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謹慎的優雅的瀟灑轉身,好好道別冷暖交織卻橫亙一生的愛情、夢想與青春歲月。
⠀⠀⠀⠀⠀
⠀⠀⠀⠀⠀
⠀⠀⠀⠀⠀
最後,附上 2017 年這一席美麗的致詞,來自影史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人美心更美。
⠀⠀⠀⠀⠀
⠀⠀⠀⠀⠀
「但我們是誰?好萊塢究竟是什麼?只是一個匯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的地方,我在紐澤西的公立學校裡成長,Viola Davis 在北卡羅來納一處佃農的小屋裡出生,後來才到羅德島的 Central Falls,Sarah Paulson 則在佛羅里達出生,被單親媽媽帶到布魯克林撫養成人,Sarah Jessica Parker 則是俄亥俄州一個家庭裡的第七、八個孩子,Amy Adams 的家鄉在義大利 Vicenza,Natalie Portman 則是誕生於以色利的耶路撒冷,而他們的出生證明又在哪?
⠀⠀⠀⠀⠀
美麗的 Ruth Negga 出生在衣索比亞,後來搬到愛爾蘭,現在正坐在台下,因為演出一位來自維吉尼亞小鄉鎮的女孩而被提名。Ryan Gosling,就像所有善良的人一樣,都從加拿大而來。Dev Patel 生於肯亞長於倫敦,現在也因為主演一位被澳洲夫婦領養的印度小孩而身在此處。
⠀⠀⠀⠀⠀
好萊塢滿是外來者與異國人口,如果你把我們全都驅逐出去,將會只剩下美式足球與綜合格鬥能夠觀賞,但這些都不是藝術。
⠀⠀⠀⠀⠀
身為一位演員,最終的任務就是,進入與我們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生裡,設法體會他人的感受。今年有太多太多強烈的演出,不但激勵人心也充滿熱情。其中有一個徹底讓我震驚,並非它很好,甚至毫無優點可言,但它相當有效也盡忠職守,並讓自己的觀眾們捧腹大笑。這一刻,就是一位想坐在我們國家最位高權重之處的人,竟然正在模仿行動不便記者的行為舉止。
⠀⠀⠀⠀⠀
而這個在公開場合之下出於本能的模仿羞辱,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因為這就如同變相允許所有人都有權利做相同的事。缺乏尊重招致更多缺乏尊重,暴力言行引來更多暴力言行,當掌權者利用自身優勢霸凌他人之時,我們全都是輸家。
⠀⠀⠀⠀⠀
最後一件事,有天我要去吃晚餐的路上,Tommy Lee Jones 問我:『妳覺得能成為一位演員真的非常榮幸,對吧?』
⠀⠀⠀⠀⠀
是啊確實是,我們也必須時時提醒彼此這項特權所帶來的責任,那就是設身處地的同理心。我們都應該非常驕傲今晚能共享好萊塢的榮耀,就像我已辭世的好友 Princess Leia 曾經跟我說:
⠀⠀⠀⠀⠀
Take your broken heart, make it into art.
⠀⠀⠀⠀⠀
『帶著你破碎的心,將它變成藝術吧。』」
⠀⠀⠀⠀⠀
⠀⠀⠀⠀⠀
─ ─ 第 74 屆金球獎終身成就獎
梅莉史翠普 Meryl Streep
金 鐘 獎 旁白 是誰 在 練健輝 Lian Kien Hu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金馬57 #最佳男主角
今年金馬獎男主角入圍的男演員之中,呼聲最高莫過於 #親愛的房客 的男主角 #莫子儀 。莫子儀先在今年的台北電影節打敗強勁對手 #李康生 等人,為《親愛的房客》在北影獲得唯一的獎項。先前在他獲得台北電影節時,我也發表了一篇過往大學唸書時,學妹因畢業製作找演員而與莫子儀的一段經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顧:
www.instagram.com/p/CCgXRa2n_g8/
莫子儀是我北藝大的學長(硬要攀關係XD)但他唸的是戲劇系,主修表演。他在15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演戲,而那部舞台劇的導演,剛好也是後來北藝大電影碩班的學姊 #陸慧綿 。今年她也交出了第一部電影長片 #迷走廣州 ,亦入圍了本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15歲就開始演戲的莫子儀,可以說是正宗的劇場人。近年來,北藝大戲劇系畢業的演員跨足影視表演的演員更是多不勝數,比如說 #謝盈萱 、#莊凱勛 、#施名帥 、 #黃健瑋 等人。可見這些演員目前都已經是一線級的影視演員,也完全銜接先前台灣中生代演員缺乏的危機。這幾個演員很巧的是,屆數都相差不遠,很好奇當時的戲劇系老師究竟是誰,為台灣培育了這麼多優秀的演員。
戲劇系訓練的演員最大的優點便是,他們有紮實的文本與肢體訓練。在唸北藝大的時候,其實非常羨慕其他科系如戲劇系、劇設系、以及舞蹈系的同學。常去看他們的公演便可以知道,這些科系的等級是我們電影系所望塵莫及的(當然也要順便抱怨學校給電影系的資源實在太少= =)。回到莫子儀的表演上,便可以發現這些紮實的訓練,在他演出《親愛的房客》時都派上用場了。
比如莫子儀在這部戲說話的節奏,是緩慢的,冷靜的。面對不一樣的對手演員,說話的節奏也會跟著調整。比方說,他在與 #陳淑芳 阿姨 的對戲中,很多段落台詞都變得零碎,眼神也不敢直視,身體也萎縮。面對 #白潤音 時,眼神變得柔和,建立了在戲中對林健一的安全感。即便被捕了,看著他的眼神也依舊溫和(如本張劇照)利用眼神便足以說明這個角色有多愛這個孩子。此外聲音也會變得溫暖,常常也會將身體擺低或是蹲下仰望,或視線儘量與小演員角色平視,呈現對等關係。
面對愛人 #姚淳耀 時,聲音比較鬆弛、跳躍,看他的方式有和其他人不同,眼神充滿愛意、醋意。就算是面對 #是元介 飾演的叔叔,即便被他的話所傷害,仍保持堅定和角色一貫維持的說話的pitch,不會因為要演出生氣而刻意提高音頻或大吼大叫,或是刻意加強肢體動作...我想這些可能都是演員和導演想的蠻清楚的一些基本功課,在建構 #林健一 這個角色的樣貌,溫柔的、細膩的、緩慢的、自私的...角色唯獨在愛人遇難時(突然被捕擔心在家的白潤音以及愛人發生山難),他才會急,才會快,與先前狀態有極大落差。我想這些小細節,莫子儀在拍攝前應該就想的非常清楚。
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可能會留意到,這部片鮮少給演員大特寫,莫子儀的特寫鏡頭大概只有兩個。一個是開場時,莫子儀被關起來等待審判的時刻。那一顆特寫,觀眾並不知道他身處何方,鏡頭跳遠景時才知道他是在牢房內。再來一顆是在後半段被飾演檢察官的 #謝瓊煖 審問時的回應(如果我記錯再麻煩讓我知道,我目前只看一次)很多戲其實導演都只是拉背,比如說跟是元介的爭執,畫面留在是元介的半身,拉莫子儀的背,只聽見他的聲音,便足以完成那場戲的表演。
莫子儀是非常擅長聲音演出的演員,有追蹤他的粉絲便可以發現,他常會錄製一些以旁白為主的影片,像是閱讀詩句,或是聲音日記。一個好的演員必須要有好的聲音,不是只有長得漂不漂亮,有沒有camera face這麼簡單的事情。先決條件之一的聲音,也佔有很大的優勢。演員傳達角色情感除了肢體以外,其餘的當然就是聲音了。不管是講出台詞,或是唱的、唸的,如何利用聲音去處理台詞也會讓角色長出不一樣的想像和樣貌。而莫子儀在這個角色中所做出的聲音變化,可讓人回味再三。
我最早觀看到 #莫子儀 的演出是 #鄭文堂 導演的 《 #夢幻部落 》,那是經典款的莫子儀,也是當時各個年輕演員爭相模仿和追隨的狀態。莫子儀在《夢幻部落》裡飾演嚮往到東京尋找母親的少年,白天在日本料理店當學徒,晚上卻在西門町常見的「男來店,女來電」上班。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跟她母親年紀相近的恩客( #李烈 飾演),彷彿從李烈身上找到媽媽的溫暖...莫子儀當時頂著一頭日系長髮,在家盯著東京鐵塔的模型的樣子令人著迷。
接下來則是當年文青必看的電影 #最遙遠的距離 ,莫子儀是一名電影錄音師,因失戀搞到狀態非常不好,還在劇組拍攝時大遲到。後來他到台東採集了多種聲音,然後寄到台北女友租屋處,殊不知女友早就搬離,新房客( #桂綸鎂 飾演)收到這些聲音,這些聲音也對她產生了慰藉。於是兩人若有似無的情感正式展開...
莫子儀在《最遙遠的距離》裡有一段精彩的告解戲,導演更用了長鏡頭保留完整的演出,而這場戲在過了13年以後,在《親愛的房客》裡,我們可以從各種不同層次的哭戲中,看到這位演員的成長與內化的過程,令人動容。又尤其特別想要提的是 #淑芳阿姨 答應讓他收養小孩時,那場哭戲透過兩個演員強大的臨場感,加上莫子儀哭戲的層次與觀眾對角色解讀的程度,完全把觀眾逼到噴淚,真的不誇張,誰的口罩不是被那一場戲弄得更濕的?鼻涕都出來了我~
莫子儀有非常多經典的作品, #姜秀瓊 導演的 #艾草 ,他飾演一位兒子,但同時又是一名男同志。或是電影 #一席之地 ,他搖身一變就成為了搖滾歌手。除此之外,近年也交出許多編導作品,如獲得金鐘獎最佳編劇的 #台北歌手 ,亦或者可以看到他粉絲專頁發佈了不少自編自導自演的小短片。
莫子儀還有一個最為人稱道的事情是,就是他是個對自己要求非常高的演員。一個好的藝術家,其實是一個紀律者,看待創作往往都是非常嚴謹的人。好比我先前的那篇文章就是一個例子,他對一份工作邀約的態度,便足以讓當時的我們接受震撼教育。又尤其他為了準備林健一這個角色,苦練鋼琴。所有的彈琴戲,都不需要替身。
他在電視劇 #台北歌手 中,戲開場沒多久就唱歌劇,發聲的方法和位置都是正確的,真的是嚇死人。那齣戲更要使用多種語言演出,客家話、日文、台語...等。
雖然《 #男兒王 》新加坡演員 #李國煌 以黑馬之姿來勢洶洶,但我還是很希望莫子儀可以得獎。39歲的莫子儀,在這個歲數得到適合他的角色,並且讓觀眾跟著表演情緒起伏,跟著角色呼吸,跟著角色緊張,同時同理與心疼這個角色,令人深受感動!
好的演員,越老越好看,越老越有味道。不是說莫子儀老,而是那長年積累的生活能量,在鏡頭中展露無遺,演員魅力難以抵擋。期待他順利奪得金馬影帝!
圖片來源: 親愛的房客 Dear Tenant 劇照
更多文章:
www.instagram.com/anthonyfilmproduction
金 鐘 獎 旁白 是誰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8.31一周年/《鏗鏘集》專題報道美國奪金獎!】
游大東影視筆記Telegram頻道👉🏻👉🏻https://t.me/yautaitung
「太子8.31事件」轉眼一年。
那夜透過電視直播全港的襲擊畫面和呼救聲音,經過365日發酵,漸漸變成很多香港人揮之不去的夢魘,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勇氣才能面對。就拿自己當例子吧。相比面對「7.21元朗黑夜」時極度憤怒,「太子8.31事件」是恐懼蓋過所有,令人無法站在理智一方,是一個不知應該如何處理的傷口,繼而變成一個情緒爛攤子 ── 我沒有勇氣重溫所有跟當晚有關的報道和直播片段,因為我知道只要打開那個盒子,無以名狀的自責和不安感覺便會來襲,加上警方和港鐵根本從沒坦白回應,當中有太多傳言和說不清,帶來更多思疑與抗爭疲勞,若然有得揀,都不會主動跟別人提起,亦不會刻意上網尋找任何相關報道和短片細看,但我知道那是一條長而深的刺,永遠卡在心中,那大概就是極度輕微的心靈創傷後遺,諷刺是,想自己舒服一點,唯一方法是直接面對那道陰影,於是乎,今夜趁有個小小空檔,打開YouTube收看一年前《鏗鏘集》團隊製作名為《濫暴?》(Minimal Force)的專題報道。
如旁白衛立言所述,這一集內容,旨在帶出一個重點:「警方多次被質疑濫『暴』,而佢哋就強調使用武力適當,所謂適當,界綫喺邊?」長約22分鐘的專題報道,分為兩個部份 ── 前者借「8.31」當天在港鐵太子站現場採訪的記者、救治傷者的義務FA、遭警察打傷的市民,憶述當天目擊的實況;後者則以27名受訪者講述身體出現的不同後遺症,以及化學工程師的社區採樣結果,揭開警方施放催淚彈帶來的問題。第一節,《鏗鏘》團隊找到(《米報》特約記者)獨立記者梁栢堅、義務FA阿謙、兩名傷者阿華與Peter,各自講解8月31日當晚在太子站的經歷,其中事發時沒有戴口罩,亦沒有防護裝備的Peter,遇上速龍小隊後遭扑頭流血,「當時我坐喺度,結果佢哋一棍扑落嚟,扑咗我幾棍,我就跑番去人堆,後期我先知流咗好多血,我都唔知點解佢哋要打我?!」
阿謙於港鐵車廂內(停在太子站)救治的三個傷者,同樣頭部受傷,「三個都止唔到血,我講緊用咗十分鐘都止唔到血,唯有隔住啲敷料,再冚紙巾又好,冚M巾又好,冚毛巾都好,我都一定要冚落去。」他批評警察濫用暴力,「每個(列車)門口都有速龍喺度指罵,要求啲人離開車廂,(速龍)就咁Full Gear企晒喺度,攞住支棍擺咗喺度,咁你叫啲人點出嚟?班速龍係好多粗口,亦都有用『曱甴』去稱呼裏面嘅市民,我真係覺得一班『有牌爛仔』去攻擊呢班人(市民),先毆爛佢哋嘅遮,再向(車廂)裏面嘅人襲擊,係一個無差別嘅攻擊囉,喺我角度,亦都係(有)一個濫用武力嘅情況囉。」
第二節,報道的焦點落在催淚彈之上。《鏗鏘》團隊成功邀請27名曾經在「反修例運動」期間吸入催淚彈而身體有事的市民受訪,發現他們有以下病徵,包括皮膚發炎紅腫、出疹;腸道出現灼傷而導致大便出血,亦有支氣管炎等呼吸道受毒性影響,有受訪者的肺部花了,而且很痛,痛到不能側睡。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說,由於催淚氣體加入溶劑,密度比空氣高,容易向下沉,如果警方施放催淚彈時,市民剛好沒有關好家中門窗,令氣體走入室內,有可能黏附在家具、窗簾、毛公仔,有機會變成室內污染。
「係咪啲煙散咗,就等於冇事?」這是《鏗鏘》團隊的疑問,於是2019年8月25日,他們派人到荃灣實地採訪,一班化學工程師在警方施放催淚彈之後兩小時進行採集環境樣本,看看催淚彈之中的CS氣體(化學粉末)會否殘落在社區中,結果令人相當驚訝 ── 如果沒有人為清洗,其中一個樣本發現,化學粉末會殘留在採樣的位置長達到21天。
當然,《鏗鏘》絕對不是一面倒的只讓受害者發聲,在片段中,他們以警方多個回應的片段對剪,反過來令箇中的荒謬更加明顯,誰是誰非,太過明顯,不過沒有良知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很自然會覺得《鏗鏘》在袒護市民。這集《濫暴?》是《鏗鏘》團隊傾盡全力製作,出動六位編導(蔡玉玲、鄭思思、尹仲然、楊月芬、徐岱靈、陳曉君)和兩位助理編導(馬可恩、許京妮)負責採訪,由五位攝影師(李俊華、容嘉樂、何超元、曾義生、羅肇年)拍攝,看罷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早前收到來自美國的喜訊,他們在「2020美國國際電影及電視節」(US International Film & Video Festival)贏得金獎(GOLD CAMERA),另外有7部奪獎的紀錄片,包括《封城》獲公共事務銀獎、《活在被消失的恐懼中》獲時事專題銀獎(SILVER SCREEN)、《這年初夏、這一年…十五歲的暑假》獲跟進報導銀獎、《誰的真相?》獲特寫銀獎、《大學變戰場 》獲公共事務優異獎(CERTIFICATE)、《721元朗黑夜》獲調查報導優異獎、《逃》獲人物特寫優異獎,合共8個獎項。(詳見:https://bit.ly/3hNTjxJ)
港台機構傳訊組總監伍曼儀回應本人WhatsApp查詢時直言,港台並非首次參加「美國國際電影及電視節」,亦不是第一次奪獎,但今次橫掃八獎,仍然甚具意義:「我們多年來一直有參加多個國際獎項亦感恩曾多次獲獎,這是對同事工作的鼓勵。」問到上述獲獎的《鏗鏘集》會否重播,她說:「過往都有機會安排重播,但這次攞獎的節目暫未定下重播時間,市民如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或在YouTube頻道重溫。」風雨飄搖之際,再三感謝《鏗鏘》團隊的付出。
👉🏻👉🏻重溫《濫暴?》:https://bit.ly/3lti7NI
👉🏻👉🏻重溫最新一集《8.31創傷之後》:https://bit.ly/3lx2Vz7
👉🏻👉🏻重溫《7.21誰主真相》:https://bit.ly/2OKYLEF
👉🏻👉🏻重溫《鏗鏘集:721誰主真相》請Click:https://bit.ly/2ZLoq6o
👉🏻👉🏻重溫《視點31:721一周年》:https://bit.ly/3fPlCLk
👉🏻👉🏻重溫2019年《鏗鏘集:721元朗黑夜》請Click:https://youtu.be/16CiwPChpr0(YouTube)
http://bit.ly/2K3IeKG(fb version)
👉🏻👉🏻重溫2019年 Now News - 新聞《經緯線:元朗黑夜》請Click:https://youtu.be/B8QRzVbfLCQ
👉🏻👉🏻「反修例運動」系列報道總覽:https://bit.ly/2YSVk4O
(01092020)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鏗鏘集 #港台電視31 #721元朗黑夜 #831太子 #反修例運動 鏗鏘集 Hong Kong Connection RTHK 香港電台 做乜膠睇電視 葉一知 William on the way 香港電台視像新聞 RTHK VNEWS RTHK 香港電台 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gregory wong 王宗堯 Pazu 薯伯伯 陳朗昇 譚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