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很榮幸能用直播影片方式送崑濱伯最後一程。即使剛剛線上只有兩百多人一同觀看,也是《無米樂》將你我串起。
🌾
如您不習慣在臉書上觀看影片,也可以移駕到公視+觀看(須註冊)。
http://bit.ly/3qWgfiL
⠀
🌾
「不知道颱風會不會來,或病蟲害,也是無米樂,隨興唱歌,心情放輕鬆,不要想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
⠀
🌾
莊益增、顏蘭權 \ 104' \ 2004
無米樂,紀錄臺灣的大米倉之一,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汗珠和著一粒粒的稻米,陪他們走過了大半個世紀。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我們領略到生活的智慧,也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共生共存著。
2007 巴拉圭國際紀錄片影展
2005 台北電影節 百萬首獎/媒體推薦獎
2004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首獎
2004 南方影展—不分類首獎 / 觀眾票選獎
2004 金穗獎—紀錄片優等獎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存在的本質|錄像藝術家 牛俊強 牛俊強,從建築踏入藝術,成為視覺藝術家。在嘗試各種媒材後還是情歸於錄像。從探索自己出發,擴延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探索存在於生活中不可見的交會;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牽連;乃至更大的「無形」,從個人擴及群體生命意識,擅長以各種不同形式創作,做出細膩而宏觀的提問。 其作...
「金穗獎紀錄片」的推薦目錄:
金穗獎紀錄片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無米樂 🌾══ 𝟐/𝟐𝟓 𝟐𝟐:𝟎𝟎 臉・書・直・播
你當年也有進戲院看嗎?本周四晚間十點,觀點臉書直播!
「不知道颱風會不會來,或病蟲害,也是無米樂,隨興唱歌,心情放輕鬆,不要想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
莊益增、顏蘭權 \ 104' \ 2004
無米樂,紀錄臺灣的大米倉之一,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汗珠和著一粒粒的稻米,陪他們走過了大半個世紀。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我們領略到生活的智慧,也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共生共存著。
2007 巴拉圭國際紀錄片影展
2005 台北電影節 百萬首獎/媒體推薦獎
2004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首獎
2004 南方影展—不分類首獎 / 觀眾票選獎
2004 金穗獎—紀錄片優等獎
金穗獎紀錄片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無米樂 🌾══ 𝟐/𝟐𝟓 𝟐𝟐:𝟎𝟎 臉・書・直・播
你當年也有進戲院看嗎?本周四晚間十點,邀你揪阿公阿嬤,家人朋友一起看,觀點臉書直播!#快分享起來😉
⠀⠀
🌾75歲種稻的阿伯說,種田是一種修行,風吹、日曬、颱風來襲,農人無法抵抗,像和尚修禪,靜靜的坐、靜靜的修,一季望過一季,靜待收成到來。就像以前的人抓魚,這池子沒抓到,就換別的池子,總會抓到幾隻大魚。農人是如此期待著...無米樂、無米樂。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
⠀⠀
🍚臺灣這個小島,山多平原少,但是人口密度卻居世界第一,如何滿足這兩千多萬張嘴呢?可能很少人想過這個問題。做為主要糧食的稻米,臺灣不僅自給自足,而且供過於求,有誰想過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呢?這一切,都要感謝臺灣這一群任勞任怨,精耕細作的稻農。
⠀⠀
無米樂,紀錄臺灣的大米倉之一,#臺南縣 #後壁鄉 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與您一起意會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共生共存。
⠀⠀
⠀⠀
════無米樂 ════
🎬紀錄觀點臉書直播┃02/25週四22:00
🎬導演:顏蘭權 莊益增┃2004
#本周紀錄觀點主頻停播
⠀⠀
.
.
★台北電影節 百萬首獎+媒體推薦獎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台灣獎首獎
★南方影展 不分類首獎+觀眾票選獎
★金穗獎 紀錄片優等獎
🍚 莊益增談《無米樂》│ http://bit.ly/2Mg1Dfi
🍚 我家住屏東,我爸爸是蕉農│http://bit.ly/2NImyYO
⠀⠀
⠀⠀
═══ 紀 錄 觀 點・停 播 一 季 ═══
📍主頻停播 │2.18 – 5.27 (6/3回歸)
📍原時段改播出《#公視紀實》系列紀錄片
═══ 🎥經典紀錄片・每週直播🎥═══
📍臉書直播時間:每周四 22:00
📍#請鎖定觀點臉書 經典紀錄片直播
小 編 陪 你 一 起 看 !
⠀⠀
┃觀點𝐘𝐓頻道┃https://reurl.cc/E2ovVg
┃觀點有𝐈𝐆┃追起來 (∩^o^)⊃⊃ www.instagram.com/viewpoint.pts/
┃節目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
►設 #紀錄觀點 搶先看!不再錯過好電影!
╚═══════════════╝
金穗獎紀錄片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存在的本質|錄像藝術家 牛俊強
牛俊強,從建築踏入藝術,成為視覺藝術家。在嘗試各種媒材後還是情歸於錄像。從探索自己出發,擴延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探索存在於生活中不可見的交會;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牽連;乃至更大的「無形」,從個人擴及群體生命意識,擅長以各種不同形式創作,做出細膩而宏觀的提問。
其作品由叩問自身延展至以「視覺作為一種存在的形式」確立主軸,於「2018年牛俊強個展」時臻至大成。作品類型以錄像為主,並包括實驗影像、攝影與複合媒材裝置等,在闡述「存在的本質」這條藝術之路上,不斷嘗試更開闊的創作與突破。
小檔案:
牛俊強,畢業於實踐大學室內空間設計學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目前工作創作於台北,任職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曾於國內外美術館與影展發表作品。影像作品《即使她們從未相見》獲頒第 35 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曾參與鹿特丹國際影展金虎獎短片競賽、FAFF錄像藝術節、英國Osmosis 錄像藝術節、美國Pixilerations新媒體藝術展、紐約 cutlog 藝術節、西班牙Aguilar影展、法國Tours亞洲影展、法國ARTchSO錄像藝術、 日本東京Interdisciplinary 藝術節、韓國光州ACC Asian Arts Space Network Show、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台北金馬影展、台北美術獎、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台北電影節等國內外藝術節和影展展出。
作品亦在柏林、伊斯坦堡、特拉維夫、俄羅斯、墨西哥、首爾、北京、深圳等國際重要城市發表。曾獲頒第53屆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最佳實驗電影,第42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第35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及第十七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神的影子》獲提名「2021倫敦IFF獨立電影節」最佳外語紀錄片,和最佳外語紀錄片導演。

金穗獎紀錄片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採訪的對象大多不在馬來西亞,散居於泰國、中國與香港,過著不斷轉換身份的生活,隱藏著身世與革命的故事。 單純想要理解祖父為何加入馬共的廖克發,在《不即不離》完成的過程裡,持續發現當年左派運動是年輕人為了生命的迫切所需,對抗日本以及英國的殖民,想要更有尊嚴與自由,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很自然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
廖克發認為,對政治事務的冷漠冷感,其來有自,並非所謂個人的選擇或立場,而是有一個久遠的脈絡發展──當推進、創造理想社會的人們沒有受到重視,其犧牲完全被扔擲於國家與歷史的敘事以外,未曾轉換為正義時,後來的人也就在長期的審查與壓抑中,被訓練、教導成無法信仰正義,難以想像更好也更平等的可能。 從回溯自身家庭到發掘整代馬共人淹沒歷史的《不即不離》,也就開啟了廖克發的第二部紀錄片《還有一些樹》,由馬來西亞1969年後見於郵件的戳章,進行對種族議題的深刻探討。
馬來西亞社會大致可分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與原住民等。馬來西亞在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時,簽署了馬來人享有經濟與教育等的優惠特權,華人與印度人則是能享有公民權的協定。 而華人與馬來人種族衝突的513事件,肇因於反對黨在1969年全國選舉頭一回超越執政黨政府得票率,大肆慶祝遊行,引發馬來人的反感,也上街示威,最後演變成戒嚴,與及大規模屠殺事件。該戳章所註明的禁止散播謠言,即是不允許討論、質疑該事件,乃至馬來人在馬來西亞的特權。《還有一些樹》透過訪談與歷史資料,耙梳了513事件的始末,同時也凝視種族政策最底層受害者原住民的困境。
廖克發發覺,在華人被馬來人以及政府軍警慘烈殺害時,也知曉華人內部的自相殘殺,甚至及於華人對更少數,尤其是原住民族的剝削與壓迫。他乃對自己提問,會不會他也同樣是一名種族主義者?主要是他警省到,自身總是從華人是種族主義受害者的角度去思維,而罔顧其他被華人既得利益下的邊緣民族。而如此疑惑更拉高視野地思維著樹(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為了經濟開發,對原住民棲息地、森林的砍伐,透過樹的靜默與見證與原民祖先的洞穴探勘,也就隱隱有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不也是種族主義作為的體會。 廖克發從幼年熱愛看牛仔電影說起,其時他對正義的想像,就是那些槍殺印第安人的西部牛仔皆是英雄。直至成人看了《與狼共舞》方才瞭解,印第安人是被壓迫的對象。
換言之,影像所造成的偏見遠大過於關於正義的探索。 廖克發強調,任何太方便、簡化的敘事跟立場,都是危險的。拍紀錄片必須有疑惑,明白沒有一種面向可以是全面性、全客觀的紀錄。活在複雜的世界,必須有多重、多部的聲音。單一故事永遠不夠,需要有很多故事與作品,討論同一個事情。說故事的權力掌握在誰身上這件事情,得保持懷疑。紀錄片工作者不能牢牢握住這種權力不放,要能時時刻刻反省自身的意圖與認知。這也是為何廖克發會謹慎對待受訪者,要重複確認他們是不是願意將受訪內容公諸於世。
小檔案
廖克發,19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實佻遠(Sitiawan)。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商業學系,卻熱衷於文學創作以及出國遊學,曾獲大專文學獎。畢業後任教於新加坡小學四年後,來台學習電影製作,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兩部作品曾獲得台灣金穗獎最佳學生影片,曾獲最佳導演,並在2015年釜山國際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編劇作品長片劇本《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根據祖父二戰時參戰的生命故事改編,獲優等劇本獎;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影展,台北劇本工作坊。成立蜂鳥影像有限公司,製作劇情與紀錄影片。參與2013年的侯孝賢導演執導的金馬學院。曾任臺灣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
拍攝的電影多與東南亞華人有關,其中紀錄片《不即不離》因涉及有關馬來亞共產黨的敏感歷史,在馬來西亞被全面禁演。2019年以劇情片《菠蘿蜜》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同年紀錄片《還有一些樹》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後製:馬立群 作品提供:廖克發 場地提供:倆人攝影棚

金穗獎紀錄片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場次:B07/25 16:00(映後座談場) F08/01 16:00 J 08/08 16:00
黃威勝|2019|台灣 Taiwan|彩色|33min
2019年 『蒸汽消散』入圍荷蘭DocFeed紀錄片展、東京紀錄片展、澳門短片節
2019年 『蒸汽消散』獲日本門真國際電影節 紀錄片最佳攝影獎
2020年 『蒸汽消散』入圍第42屆金穗獎最佳紀錄片
中國新疆三道嶺露天煤礦,是中國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礦,目前仍有11輛蒸汽火車,是中國最後大規模成建制的蒸汽機車組,而這樣的運行規模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
在三道嶺露天礦工作的人,都是礦上的第二代,他們的父輩響應中國政府的支援邊疆建設,從1958年起陸續從東北、內蒙來到新疆三道嶺開礦。
『宣江』三道嶺出生的露天礦第二代,就好像直直的鐵軌一樣,宣江學校一畢業後,進入了露天礦工作,幹起了蒸汽火車的活。
中國政府宣布,將在2020年關閉三道嶺露天礦,宣江與蒸汽火車一起歷史的舞台。而露天礦的第三代,早已遠離露天礦,小鎮慢慢消亡,留下一片廢墟。

金穗獎紀錄片 在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第四十五屆金穗獎入圍影片名單將於2023年3月15日公布,典禮為5月13日舉辦。 ... 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導演謝文明、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曾文珍、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得主 ... ... <看更多>
金穗獎紀錄片 在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首頁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金穗獎」創辦於1978年,旨在鼓勵新銳創作者,是備受台灣影壇關注的指標性競賽,亦是不少台灣重要影人的搖籃。第四十五屆金穗獎入圍影片名單將於2023年3月15日公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