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夜燒鵝]
香港電台製作一向講究慢功出細貨,資料搜集充足、場景鋪陳多樣,和商營傳媒大件夾抵食的製作風格有差異。然而2017年「五夜講場」孕育的時候,有人提出以「文、史、哲」(文學、歷史、哲學)作為一周三晚清談節目的主題,大家都嚇了一跳,如此嚴肅艱澀,會不會沒有人收看?香港社會一向被貶為「文化沙漠」,如此學術討論會不會太過冷門小眾?
至2018年「文、史、哲」三晚之後,三個晚上擴充至五晚,加入了「社科(早段是經濟)、科學」,讓香港電台的錄影廠要比高等學府更有學術氣息,冷門但尖銳的「暗物質、暗能量」「量子力學」不只是外購西方節目才敢觸及的題材。
白先勇、許鞍華、Serrini、黃秋生也來講文學和哲學,讓尋常百姓也可以一享大學級教育之樂。原來香港的電視台,都可以容納在學術領域上最前瞻的題目。
「五夜講場」能在主流媒體開播,可以讓連上了年紀的師奶,和年輕子女一起於客廳收看,促進世代和諧。有人打開電視,剛好這晚哲學題目講「反啟蒙」。讀飽書的年輕人問阿媽,「妳看得明白嗎?」阿媽被啟蒙了:「看不明白也沒所謂,唔明白都可以看一看。」
公眾教育、讓高等教育不只是一小撮考進大學的人士的專利,而是免費在公眾平台供市民收看,那是公共廣播的使命,也能彌補商營傳媒未能覆蓋的空隙。
這個節目,應該雲集了全香港最多年輕學者的足跡。「學者、教授、博士坐埋一枱,可以隨時Jam出個節目來。」以往名嘴們主持清談式節目,和這批年輕學者的風格不同。學者們教慣書,他/她們習慣了備課充足,每集總要塞進最多的知識。「那個訊息量、學術濃度,嚇死你的。」
五個夜晚,五個班底,一班學者在繁忙的教學研究工作外,還不停為這個節目作預備。為了準備一集節目,這些夜貓子學者,習慣了通宵達旦刨書,翻論文,為了這個五夜講場節目,也預備得像學術研討會般認真。一個晚上,一覺醒來,打開手機,百幾條短訊在手機下載要足足一分鐘。
這些學者傻的,因為他們太珍惜這個平台。現在當個年輕學者,壓力巨大。博士畢業,才是艱苦的開始。不少博士生替多間大學兼職任教,時薪出糧,暑假零收入,稱為「流浪講師」。
好彩一點,獲得大學聘為「助理教授」,三年又三年,兩張合約,除了教學工作,還要出版國際級學術論文,對學術世界需要有一定影響力,通過層層考核,至第六年若能成功獲得晉升至「副教授」,才能過穩定一點的日子。高壓評核下,不少學者都身心俱疲。
學術是一個孤獨的領域,學者也是枯燥的工作,不少時間是孤單作戰,在象牙塔裡研究一些外人不明白的東西。但愛上學術的人,都是有點瘋狂,他們對自己專長領域熱情澎湃。這群工作壓力甚大,有點孤獨,又有強勁爆炸力的年輕學者,終於在五年前遇上港台一樣傻勁的製作人,一拍即合。
這批學者畢竟只有二十至三十多歲,在學術世界尚算十分年輕。Work Hard, Play Hard. 「哲學有偈傾」的師兄弟,同期成立好青年荼毒室,出版哲學書籍。本來甚少與主流社會交雜的哲學家們,忽然讓不少社會人士,對哲學產生了興趣。
在學術世界掙扎浮沉,在香港電台卻找到了一個抒發自己的平台。一位「真係好科學」的主持說:「從小到大,我都夢想香港會有廣東話的科普節目,終於給我在港台遇到了。」
本來一班在課室或講堂教書的學者,來到直播室,不少人最初有點生硬、太過嚴肅,嘩,要錄一整個小時的直播節目,廣播技巧不容易。看到港台幕後製作人舉高手指倒數「五秒、四、三、二、一」,大光燈在照射,攝影機的小紅燈跳來跳去。內向的學者們,靦腆的書生們,冷汗都要流下來,頻頻食螺絲,最初主持電視節目,嚴肅得像舉行學術研討會。
但節目錄製了五季,已經多達逾六百集,不少最初生硬的學者,基因改造了,現在望着鏡頭眼神自然,對着只有五秒的剩餘時間,也能揮灑自如風度翩翩打圓場。正當學者主持們慢慢進化,在鏡頭前表現自然,像與觀眾閒話家常,又能把艱深的學術概念帶入百姓家的理想狀態,卻又遇上今次港台忽然叫停製作。
這個可能是全香港雲集最多學者和博士的節目,但製作成本並不高昂。幕後人員兼任不同崗位,基本上學者們收最實惠出鏡費。加上製作流程順暢,實時錄影減少剪接後期工作,只需1.5小時的開廠時間,便能錄製近1小時的出街節目,效率高,經濟實惠。
我曾經在節目開播,到節目停播的五年之間均有參與「五夜講場」,出席了五集節目,包括「哲學有偈傾」「文學放得開」「學人串社科」,談及的題目,由新聞與真相,到紀實文學,到最近的明星與社會文化。
我真切體會到,「五夜講場」是一個香港電視廣播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存在。節目從構思到製作,達到多贏局面,既能讓在學府裡的學者把自己的專長講解給普羅大眾知道;也能提升民智;香港電台作為公營廣播機構承載着這種教與學的管道,比商營機構更合適,更責無旁貸。
這個節目讓市民安坐家中,也可以放眼世界,以古鑑今;一個開放包容的文明社會,總會想辦法把知識普及化,讓人們多動腦筋多思考。
年輕學者也珍惜這個平台,他/她們願意奉上自己的所知,為香港電台作主持,以「蔗渣的價錢,交出燒鵝級作品」。每個周日晚上,有求知欲的香港公民,安坐家中,可以接受學術啟蒙,這些日子,卻忽然因為港台宣佈「節目調動」「節目有新攻勢」而暫停。
據知,尚有多集已錄起的存貨,都是年輕學者們的寶貴心血結晶,還望港台不要浪費珍貴資源,讓這些已錄製好的燒鵝呈上給觀眾,可以讓大家享用這一批最後的學術盛宴。
(圖為「五夜講場」啟播及換季時的宣傳活動及錄影廠留影)
「量子力學題目」的推薦目錄:
- 關於量子力學題目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量子力學題目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量子力學題目 在 FinLab財經實驗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量子力學題目 在 [題目] 量子力學問題- 看板Physics 的評價
- 關於量子力學題目 在 高一必修物理CH6 量子現象(上集) 段考猜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量子力學題目 在 白話物理| 這是好樂迪裡面的題目,我要上台講解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量子力學題目 在 20191003063359_題目卷 -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的評價
- 關於量子力學題目 在 CVI-SZU/Linly: Chinese-LLaMA - ChatFlow中文对话模型 的評價
量子力學題目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工肌肉重大突破登上《Science》,多國科學家聯合實現全新驅動機理
作者 雷鋒網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11 日 0:00 |
2021 年,機器人已經「成精」了,公然吵架、組團熱舞再也不是人類專屬。在許多人心裡,機器人還是僵硬、機械甚至冰冷,即便如此,技術日新月異,柔性機器人快速發展,我們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也該打破了。
科學家設計的軟體機器人外形可謂五花八門,比如:
磁場驅動的軟體機器人,看上去像花瓣。
會奔跑、能游泳、能舉重物的「小獵豹」。
可用於軍事行動的隧道快速挖掘機器人。
其實,軟體機器人的設計往往與一種智慧材料有關:人工肌肉。最近這領域中國科學家聯合美、韓、澳等多國學者有了新突破。
相比傳統人工肌肉,這次設計出的人工肌肉有無毒、驅動頻率高(10Hz)、驅動電壓低(1V)、高比能量(0.73~3.5J/g)、高驅動應變(3.85~18.6%)、高能量密度(高達 8.17W/g)特性。
奈米碳管線為何物?
2021 年 1 月 29 日,題為「Unipolar-Stroke, Electroosmotic-Pump Carbon Nanotube Yarn Muscles」(單極衝程、電滲泵奈米碳管線肌肉)的論文發表於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
論文出自哈爾濱工業大學(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江蘇大學(智慧柔性機電研究所)、常州大學(江蘇省光伏科學與工程協同創新中心)、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南韓漢陽大學、首爾大學、澳洲臥龍崗大學、迪肯大學等團隊。
論文題目有個看起來高深的詞「奈米碳管線」(Carbon nanotube yarns)。談研究細節前,先來解決一個問題:奈米碳管線為何物?
奈米碳管線源自奈米碳管,這是具特殊結構的一維量子材料,徑向尺寸為奈米量級、軸向尺寸為微米量級、管子兩端基本都有封口。外形上,它是由呈六邊形排列的碳原子構成的數層同軸圓管,層與層之間的固定距離約 0.34 奈米,而圓管的直徑一般為 2~20 奈米。
據了解,奈米碳管為一維奈米材料,重量輕、有完美連接結構,因此有獨特力學、電學、化學性能。基於這些特性,奈米碳管線也應運而生。據字面意思可知,這是透過拉伸和鬆弛、碳基奈米管纖維製成的緊密絞合線。
不同於普通線,奈米碳管線其實是種超導體,還可當電池使用。早在 2011 年,德州大學就與美國企業展開合作,致力將奈米碳管線推向市場。
2017 年,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又研製出名為 Twistron 的奈米碳管線。
研究團隊的李娜博士受訪時表示:
這些線本質上是種超級電容器,但無需外加電源充電。因奈米碳管與電解質的化學電勢不同,當線浸入電解質時,一部分電荷會嵌入。線拉伸時,體積減小,使電荷相互靠近,電荷產生的電壓增高,從而獲得電能。
2014~2016 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生楚合濤至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接受訓練,正是自那時起,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與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 Ray H. Baughman 教授課題組,開始了有關奈米碳管線人工肌肉的研究。
這次正是博士畢業生的楚合濤為論文共同作者之研究。
人工肌肉性能達到新突破
那麼,奈米碳管線和人工肌肉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論文介紹,滲透離子(不論正負)會影響著長度、直徑的變化,因此奈米碳管線可用作電化學致動器。據悉,奈米碳管線人工肌肉是典型的智慧材料,主要透過熱、電化學兩種方式驅動,兩種驅動方式有差別。
根據熱力學定律,熱驅動受卡諾循環效率(Circulation efficiency in Kano,一高溫熱源溫度 T1 和一低溫熱源溫度 T2 的簡單循環)制約──比電化學驅動能量轉換效率更高,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基於這點,研究團隊構建全固態肌肉(all-solid-state muscle)。透過向線滲透帶電聚合物,纖維開始部分膨脹,隨著離子損失長度會增加,增加肌肉的總衝程。
哈爾濱工業大學表示,研究人員首次發現透過聚電解質功能化的策略,可達成人工肌肉智慧材料的「雙極」(Bipolar)驅動轉變為「單極」(Unipolar)驅動(如下圖),同時發現人工肌肉隨電容降低、驅動性能增強的反常現象(Scan Rate Enhanced Stroke,SRES)。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效果:
做到單一離子嵌入、嵌出的「單極」效應,解決「雙極」效應反向離子的嵌入、嵌出引起的性能降低問題,提高工作效率與能量密度等性能;
人工肌肉隨掃描速率增加,驅動性能增加,解決了傳統人工肌肉驅動性能的電容依賴性問題。
哈爾濱工業大學認為:
此重要突破解決了人工肌肉驅動性能的電容依賴性問題,為後續設計具有無毒、低驅動電壓的高性能驅動器提供新的理論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此突破在空間展開結構、仿生撲翼飛行器、可變形飛行器、水下機器人、柔性機器人、可穿戴外骨骼、醫療機器人等領域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關於作者
早在 1990 年代初,哈爾濱工業大學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就確立智慧材料與結構的研究方向。哈工大在這領域的探索離不開一個名字──冷勁松。
冷勁松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複合材料專業,2004 年起擔任哈工大航天學院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教授、博班導師。
1992 年起,冷勁松就開始開展智慧材料系統和結構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慧材料系統和結構系統、光纖傳感器、結構健康監控、複合材料結構設計和工藝技術、可變翼飛行器、結構振動主動控制、光纖通訊和微波光電子器件、微機電系統等等。
另外,冷勁松也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 Nano Materials 擔任主編,《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和《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等國際雜誌擔任副主編。2006 年入選中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07 年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8 年當選歐洲科學院物理與工程學部外籍院士(Members of the Academia Europaea)。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正是冷勁松。
2020 年 3 月 4 日,冷勁松教授團隊與美國馬里蘭大學 Norman M. Wereley 教授團隊的共同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Soft Robotics》,展示受象鼻啟發、可伸展/收縮的氣動人工肌肉基礎上設計的新型彎曲螺旋可伸展/收縮氣動人工肌肉(HE-PAMs / HC-PAMs)。
這次研究,將使團隊在人工肌肉方面的探索更深入。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2/11/unipolar-stroke-electroosmotic-pump-carbon-nanotube-yarn-muscles/
量子力學題目 在 FinLab財經實驗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量子電腦x量化交易!?
最近一個禮拜,我參加了台大 IBM-Q 舉辦的量子電腦黑客松,並列第一名,並且額外獲得鴻海特別獎。我們這組從零開始,只花了三天,也學到很多量子電腦的知識,還有認識新朋友,覺得非常的開心!
以前的黑客松,比較偏工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天馬行空,但是這次的黑客松,跟以往非常不一樣,有很多數理的成分,更重視理論,我們組的學歷陣容非常堅強,兩個博後,一個博士,兩個碩士,除了我以外,都是物理專長。討論的都是 Ising model、QAOA、quantum gate 等物理的概念。
我一開始真的是不懂,從 0 開始,好在 IBM 有出 Python 的 Package Qiskit,我看得懂程式和演算法,原來 Ising model 可用於解 maximum cut problem,原來 QAOA 可用於 Binary 的 quadratic optimizer,那我就把它們當成黑盒子,大概可以理解並應用了。
我很慶幸在博士班的時候,有把數學更徹底的學好一點,所以才能在這麼優秀的團隊中,貢獻所學的知識。在比賽中,我的專長,就是提供創意且實際的主題,跟寫浮誇程式介面XD,也是黑客松比賽非常重要的兩個要素。這次也很成功的繳出一張滿意的成績單!
經過這次的戰役,我人生中參加 4 次現場黑客松,4 次都有得獎,3 次是第一名,一大部分原因,是我歷史上參與比賽的伙伴,陣容都是非常堅強,有堅強的學術背景,工程技術,而且團隊向心力強,不會輕易放棄,肝也非常新鮮健康。我也有所貢獻,但是每一個人都缺一不可,都是比賽的致勝關鍵。讓我回想到那些一起熬夜寫程式的日子,真是太辛苦又太有成就感了!
雖然比賽很好玩,但我很少參加,因為平常已經夠忙了,做交易就已經很像是黑客松了!但是這次是我老婆邀請我去,剛開始勉為其難的答應,因為我真的不懂量子電腦,怕現醜。我老婆常會逼我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但最後往往會有正向的回報,所以我常常會聽從老婆的決定,尤其是比較重大的決定XD,有她的主意,我的人生更精彩!所以既然要做,就要全力以赴,PyCon演講完回到台北,就馬上出發參加比賽。
不過這大概是我參加過,最不像黑客松的比賽了,早上七點起床,搭遊覽車到「台大溪頭自然教育園區」,都已經中午了!三天的比賽,其中半天搭車去,半天搭車回台北,都在搭車就好啦!不過搭車是活動的一部分,總比自行前往好很多吧!
於是我們就在山明水秀中討論數學、寫程式,也別有一番風味,但是物理界的黑客松風格,真的是跟一般的黑客松有很大的差異!一般黑客松,吃的都是垃圾食物,像是PIZZA,漢堡之類的,但在物理黑客松,竟然是吃合菜,很好吃!以前的黑客松,只有一間教室跟一堆二手睡袋,看你要不要睡,不睡拉倒。而這次竟然睡飯店!每個人竟然有一張雙人床可以睡,被單還可以控制溫度!
而且這個活動是免費的!!你或許會覺得,政府和學校又再浪費國家公帑了,讓學生們吃喝玩樂,花納稅人的錢,但其實,這是很聰明且省力的作法,就像是投資股票,要把錢砸在好的公司身上,讓這些頂尖的腦袋在舒服的環境下,請他們做一些科學上的突破,成效真的非常好,有鑑於這次的成果,IBM 決定在台灣2021年再辦一場,更大且國際級的量子電腦黑客松,各國頂尖學者聚集於台灣,產生的週邊效益,對於台灣科技的進步,絕對是一筆超級划算的投資!
我已經很久沒有接觸交易以外的程式了,這個禮拜出來玩三天,又可以得獎,算是一個另類的抒壓!平常都在製作交易程式,琢磨賺錢的程式很辛苦,本身的程式實力當然很重要,但有時候找到對的交易策略,就是需要長時間的琢磨,運氣成分也非常高,而最後如何判斷程式運行的是正確的?就是有沒有賺到錢囉!XD,但價格通常是隨機漫步,所以你真的很難確定,新程式能幫你賺錢,除非運行了一陣子,就算能賺錢,你還是會擔心它可以幫你賺多久,日子就在「擔心」的循環中度過。
寫一般的程式,就沒有這麼辛苦了,你得到的 feedback 是非常迅速且即時的,可以用就是可以用,不能就是不能,可以根據這個 feedback 快速優化程式,這就其實是寫程式最開心的地方,藉由不斷修正,程式變得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好!
然而這次的比賽如何獲勝呢?量子電腦,目前真的還在傳統電腦真空管的時代,我覺得這次要得獎有兩種不同的方法,第一種,對於量子電腦的電路製作有真正的貢獻,第二種,將量子電腦做跨領域的結合。第一種對我來說比較困難,要在短時間瞭解各種不同的量子閘,並且做出量子電腦的具體貢獻,短時間不太可能,第二種,是我比較擅長的,就是做跨領域結合,將量子電腦的演算法用在不同的地方。
我們將資工系常見的感測器網路當作命題,做出車聯網的應用,利用量子力學的演算法,來做都市規劃建構感測器網路,為車聯網做提前的佈局,和計算感測器資料同步協定。另外也做了其他的應用,利用量子電腦做車輛定位(我承認這部分用量子電腦做沒有必要XD(沒有quantum advantage),但最後demo很炫就是了)。
在三天的時間裡,應用量子電腦的演算法,構建三種車聯網應用,相信是個很完整的結果!我們將競賽成果開源到github上,供大家下載下來玩,不過程式碼還有很多優化空間,請大家小力鞭策XD!
https://github.com/koreal6803/Application-of-quantum-optimization
之後會介紹跟量子電腦和這次黑客松有關的系列文章,也會講一些量子電腦用於程式交易的演算法,不過假如你期望量子電腦可以幫你拿來賺錢,看到這裡就好了,因為不太可能,量子電腦還在很早期的階段,就像是電腦在真空管的時代。但你假如你對數學不排斥,想要瞭解一些量子演算法,這個系列應該會很有趣!
附上這次比賽所有隊伍的題目和程式碼:https://github.com/qiskit-community/qiskit-hackathon-taiwan-20/issues
還有其中一組做的量子電腦遊戲線上玩讓大家體會量子電腦的奧秘,要組合quantum gate 來控制擊球的位置,我5秒內就掛了:
https://alfa871212.itch.io/qpong?fbclid=IwAR28Mw8zS3HBvNOdrf1R8z-60yW8AhVFjpvpG0nYt-lmNEw3FJxrS3bJ12k
也歡迎在下方留言,你究竟看 finlab 是想賺錢還是學程式的呢?
量子力學題目 在 高一必修物理CH6 量子現象(上集) 段考猜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量子沒有那麼難啦~# 量子力学 #段考複習#光電效應#物理#光量子論#108課綱# ... 沒有4K QQ ※下面有timecode,想要快速找到你想要看得 題目 可以使用! ... <看更多>
量子力學題目 在 白話物理| 這是好樂迪裡面的題目,我要上台講解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該電場描述的是如題目所敘貼近地球表面你我生活周遭的電場 ... BB84協定的安全性基於量子力學中的不可區分原理和量子級聯現象。當發送方和接收方傳輸的量子比特被監聽 ... ... <看更多>
量子力學題目 在 [題目] 量子力學問題- 看板Physics 的推薦與評價
[領域] (題目相關領域)
量子力學考題
[來源] (課本習題、考古題、參考書...)
參考書
[題目]
In early 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quantum mechanics, a few physicists
(including Schrodinger himself) tried to develop so-called
hidden-variable theories in which quantum fluctuations are attributed to
some unknown variables in classical mechanics. In 1952, Bohm succeeded
in identifying such kind of random forces in the Schrodinger equation:
Suppose ψ satisfies the Schrodinger equation with the the
potential V (r).
Let ψ =∣ψ∣exp(iS/h), show that
(a) S is real
(b) when ψ is a plane wave, ▽S =hk is the momentum.
In general, ▽S has the meaning of momentum. Let p=▽S.
Here p is a function of r and is the momentum of the particle that arrives
at r. This is in the Euler description. In general,
we want to follow the same particle in the so-called Lagragian description.
In this case, show that
(c)dp/dt=-▽(V+Vq),where Vq=(-h^2/2m∣ψ∣)▽^2∣ψ∣
[瓶頸] (寫寫自己的想法,方便大家為你解答)
(a)小弟的看法是如果不是實數的話,那麼波函數在無窮遠處會發散,無法進行歸一化
所以不可以為實數,不知道這樣有無錯誤??
(b)小弟則是利用平面波特質ψ =∣ψ∣exp(iS/h),令S=h(Kr-ωt)
→▽S=kh
(c)小題小弟幾乎毫無頭緒,只能從第二題的提示出發
▽S=p, ▽ψ=exp(iS/h)▽∣ψ∣+∣ψ∣(i/h)exp(iS/h)▽S
→▽S=[▽ψ-exp(iS/h)▽∣ψ∣]/∣ψ∣(i/h)exp(iS/h)
→▽S=(h/i)[(▽ψ/ψ)-(▽∣ψ∣/∣ψ∣)]
=(h/i)▽(lnψ/∣ψ∣)
帶入c小題原式
又E=ihd/dt=(-h^2/2m)▽^2+V
→d/dt=(1/ih)(-h^2/2m)▽^2+V
→dp/dt=→d▽S/dt=[(1/ih)(-h^2/2m)▽^2+V]*(h/i)▽(lnψ/∣ψ∣)
=-▽[(-h^2/2m)▽^2+V]*(lnψ/∣ψ∣)
=-▽[(-h^2/2m)▽^2(lnψ/∣ψ∣)+V(lnψ/∣ψ∣]
到這邊就卡住了= = 回不去c小題的原式
請問小弟有哪裡做錯,或者根本就不是這樣做= =
請版上高手指正~非常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82.2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