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 專訪
【管理學潛移默化,成就杜書伍通路帝國】
1970年代初識管理學,杜書伍就深受吸引,更成為他日後打造聯強集團的軟實力基礎。然而,工程師出生的杜書伍,為何選擇通路一行?又如何帶領企業走向市值成長1,052億元的榮光之路?
1970年,聯強總裁杜書伍成為大學新鮮人,進入國立交通大學(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計算與控制工程系就讀。五十年後,他成為交大在台復校後的第八十位名譽博士。
今年1月25日交大舉辦的頒授典禮上,雖因疫情,並未廣邀貴賓,但仍聚集了多位產業界大佬,包括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光寶集團前總裁林行憲、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等人親往,見證光榮時刻。
近幾個月來,杜書伍可說「喜事連連」。在交大頒發名譽博士前兩個月,2020年10月27日,他才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等共七人,獲頒第九屆工研院院士。
而稍早之前,在《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10月號發布「台灣CEO 100強」評比,杜書伍榮獲第四名,於10月8日才剛參加贈獎典禮。
三個月內連得三大殊榮,讓他的團隊也忙得不可開交,開玩笑說,「短期內應該不要再得了吧。」
在《哈佛商業評論》台灣CEO評比中,杜書伍擔任聯強國際領導人期間,繳出3924%的總股東報酬率及市值成長1,052億元的傲人成績。此項評比進行三屆以來,杜書伍每屆上榜,且全在十名內,經營功力可見一斑。
在領取名譽博士時,杜書伍以幽默且感性的口吻表示,這個博士,他念了五十年。事實上,在大學時期,杜書伍就展現不同於一般科技人的遠見和企圖心。
#管理素養為成功奠基
1970年代,國內資訊科技還在萌芽,一部電腦主機價值上百萬美元,可望而不可及,全台灣電腦數量更是屈指可數。「那時很怕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杜書伍笑說。他不斷思考,如何補強未來職涯發展能力?
隔年,交大管理科學系成立,讓杜書伍想到,企業營運不但要靠電腦,更要了解管理的內涵。因此他從大二就開始選修許多管理課,愈讀愈感興趣,畢業時一共修了超過二十個學分。
服兵役前,已對管理學深深著迷的杜書伍,還買了一本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的著作《管理:任務、責任、實務》(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把這本超過八十萬字的大部頭書,帶到部隊「練功」。這本書至今他仍保留,裡面有當時他逐一劃重點、做眉批的珍貴紀錄。
台灣管理學先驅許士軍教授是這本書的三位譯者之一,而去年杜書伍在台灣CEO 100強的贈獎典禮上,也是從許士軍手中接過這項榮耀,不但巧合,更讓杜書伍感覺意義非凡。
杜書伍回憶,當時還沒有工作經驗,對管理學雖難深刻體會,但產生潛移默化效果,成為深植於內心的管理素養,所以他常說,這是他的「隱藏版學歷」。
#懷抱解決問題的心
這個隱藏版學歷帶給杜書伍最大的收獲,是後來他在經營企業時,非常強調要建立管理機制。有了管理機制才能不斷複製、成長,這也是他帶領聯強成為亞太第一及世界第二大資通訊產品通路集團的重要關鍵。
另外,面對工作的心態,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不挑工作,只想解決問題,」杜書伍強調,從退伍後進入神通集團擔任研發工程師開始,他一直抱持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工作,有什麼需要,他就接什麼工作。
24歲進入神通集團,32歲升任副總經理,1988年聯強國際成立,杜書伍接任總經理時也才36歲,外人看起來似乎是坐著直達車升官,但其實,是他把每一份工作,都當成是自我磨鍊和拓展視野的機會。
杜書伍進入神通集團後,歷經了許多不同於一般研發人員的職涯,一路從研發、業務,到負責行政管理、蓋廠房,甚至還創辦過一本雜誌《微電腦時代》,更難得的是這本雜誌還得過金鼎獎。
杜書伍說,要接行政事務前,有人勸他三思:「你做業務,業績好,大家都拍手,為什麼要去做常捱罵的行政?」但杜書伍想,研發和業務他都歷練過了,但對後面的行政支援不熟悉,而且自己也常覺得行政部門效率不佳,為什麼不自己去做做看?
所以,他去做了一年的行政,「又練了很多功力出來,」晚上11點下班是常態,但他不以為苦。
聯華神通集團大家長苗豐強,跟杜書伍共事超過四十年,很早就發現杜書伍總是公司最晚走的人。苗豐強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可看出杜書伍堅持的性格:當年公司交由杜書伍負責籌建神達電腦第一座竹科廠時,杜書伍只要不滿意品質,就是打掉重做,「我也接到不少廠商的抱怨電話。」
杜書伍總說,進入職場的前十年,「就已經把經營企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經歷過了。」
#開創高科技整合服務
聯強國際的成立,把杜書伍的生涯推上顛峰,多年來,他也成為聯強的代表性人物。
聯強國際在三十多年前開創出一個全新的經營模式,從專業通路商概念出發,將過往各自獨立的銷售、配送、維修等項目整合起來,讓高科技產品從生產到配銷成為一條龍的整合型服務。發展至今,聯強營運據點遍及全球38個國家與地區。
但杜書伍本人是工程師背景,為何投入通路行業?
杜書伍表示,他一路歷練下來,體會到資訊產品要普及,必定要靠通路,但通路的布建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當時絕大多數人都投入研發製造,我就去開發通路,比別人早一步布局。」從這個事業的選擇就顯示了杜書伍差異化策略的本領。
杜書伍在交大的同班同學,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曾說,當年他們的同學大多選擇從事高科技產業,唯有杜書伍選擇了「通路」這個競爭激烈,又要管理龐大物資的辛苦產業。
為何選「辛苦產業」,還一做超過三十年?杜書伍認為,通路事業永遠都有新的挑戰和機會,雖然一方面覺得永遠做不完,但也不必擔心同樣的事情做到想打瞌睡。
除了具備策略思維與工作熱誠外,做為一個經營者,杜書伍非常重視可以快速複製的內部管理機制。深知企業經營要可長可久,不能靠「人治」,還得靠「機制」。
認識杜書伍的人都了解他是個「制度狂」。聯強剛成立時規模不大,幹部有限,很多事都要自己挽起袖子來做。杜書伍深知,公司制度設計不能從教科書或別人的經驗抄過來;再加上聯強是一個創新模式,也無從抄起,只好由自己扛起責任。「前面幾年好辛苦,白天上班,下班後晚上就回家設計制度,」杜書伍難得皺起眉頭說,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把公司帶上軌道。
#杜書伍夢想中的新家
聯強國際近期最令外界矚目的動態,是2019年9月以50.87億元,購入南港輪胎舊廠區改建案其中一棟商辦的部分樓層,未來會將總部從已承租超過三十年的民生東路辦公室遷至南港。
聯強在海外布局已久,在全球許多城市蓋過運籌中心和辦公大樓,但位在台灣的總部反而都是租的,直到八年前,現在的總部用地傳出都更消息,才讓杜書伍驚覺,是該在台灣有一個自己的家了。
在杜書伍的職涯中,一共蓋了超過三十棟廠辦,所以他對「蓋房子」很有自信。新大樓設計不假手他人,因為這不僅是聯強未來的家,也是他未來的夢想。
硬體固然重要,更傷神的是軟體。「(新大樓)這個決策,我的壓力很大!」杜書伍認為,企業總部應該要思考百年傳承,必須考量長期的環境變化和使用需求。
新大樓在物聯網的機制和核心軟體,是他花最多心思的地方。軟體必須是開放系統,未來只要升級軟體,就不怕建築功能過時。舉例來說,辦公大樓在上下班和中午休息時間,電梯很容易堵塞,如何讓電梯順暢運作,是大樓相當重要的一環。
為了創造最高的使用效率,杜書伍甚至親自拜訪電梯公司,了解他們的軟體如何設計,未來修改調整的空間如何……連這類小細節都要親力親為。
新大樓預計在2024年完工,由老闆親自量身打造的總部將以何種面貌出現?令人期待。
從大學時代醉心管理,到後來建立制度,杜書伍還有一項與眾不同的嗜好——透過文字傳播新觀念。
從2000年起,他把自己多年經營企業的心得,撰寫成一篇篇管理文章,已累積二百餘篇,超過五十萬字,部分還集結成書,十分長銷。
即使到今天,杜書伍都還在不斷思考有什麼東西可以做為寫作題材,即使在開會時,靈感一來,他就會馬上在手機上寫下標題,有空時再把文字整理出來,「有時興緻一來一個禮拜寫二篇,有時候偷懶就二個月沒寫,」杜書伍笑著說。
#數位轉型收穫成果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聯強國際全年營收預計微幅衰退1.66%,不過下半年業績已回升,12月甚至還創下單月營收374.6億元的歷史次高。這要歸功於推動多年的數位轉型,發揮了巨大功效。
其實聯強在成立初期就推動資訊化,所有制度都要靠資訊化平台來執行。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產生諸多新應用後,杜書伍又發現資訊系統若只做內部管理絕對不夠,幾年前就在公司內部推動數位優化,甚至發展數位轉型。去年疫情,不但剛巧成為驗收成果的機會,更確定這是對的方向。
目前聯強內部資訊已廣泛串連,並利用APP讓員工隨時協同作業,因此去年3月大陸雖突然封閉,但聯強在大陸二十多個據點,連同香港、台灣在內,還是可以維持遠距作業。
聯強推動數位轉型有四項重點。第一是工作模式轉型。就是把一些制式化、勞力密集,像資料輸入這類工作數位化,改由電腦執行,一方面節省大量人力成本,效率也大幅提升。
第二項重點是管理轉型。以往有許多制式化工作,要花很多時間查核,交給電腦後,只要源頭資料正確,就一定可以產出正確結果,促成內部分工及管理方式改變。
第三項重點是商業模式改變。由於所有資訊數位化,不但可以做到橫向內部連結,甚至縱向與客戶連結。在透明和即時資訊流下,不需要再跟客戶曠日費時地核對資料,使得溝通模式、交易方式等等也跟著改變。
第四項,也是最重要的數位轉型重點,是創造新的商業機會。聯強有一個新的發展重點,就是「營運管理服務平台」,產品的製造商或品牌商,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取得協助。
在這個概念下,2016年新成立「通達智能運籌」公司,提供到宅服務、專業配送、智慧倉儲、快速維修和技術服務等五大類業務,至今在台灣已提供超過一百萬戶各類家電用品、淨水器、按摩椅等到宅安裝和維修,如同「家用產品的最後一哩(last mile)」,成長潛力無窮。
從創立初期挑燈夜戰擬定公司制度,杜書伍投注了一生心力,使聯強長成今日規模。外界看他總是意氣風發,但他說每天總是會有大大小小的挫折,但沒有挫折,就沒有克服困難後的欣慰和充實,「所以有時候要學會憋氣往前走,制度對了才能走得遠。」
文章出處:哈佛商業評論 / 作者:張彥文 / 攝影:池孟諭
#連結閱讀:
1.聯強總裁:制度是我們的信仰
http://bit.ly/34HVdsY
2.我的隱藏版學歷
http://bit.ly/3mZTyHC
3.談紀律不如談自律
http://bit.ly/3q4W2WL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19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5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三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出處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重磅回應,值得大家參考。.....
via 戴興盛教授:“很感謝Tony Yen的發文,更深度闡述了我1月4日貼文《臺灣看待太陽光電議題的思考框架亟待提升》試圖向臺灣社會提出的呼籲。Tony Yen文中這句話,是特別值得臺灣社會反思的:「當有人號稱想養綠、減碳,卻將綠能和既有土地利用形式的競合過程、變動型再生能源的電力輸出波動、充放能的損失等等特性,誇大成綠能尚不成熟、綠能為主的能源系統不可行的理由時,他的行為和所宣稱欲達成的目標,便出現了嚴重斷裂。遺憾的是,這樣的斷裂主導著台灣關於氣候與能源政策討論過久,使得社會整體從來不把一個以綠能為能源系統主體的未來當成必須達成的前提來行事。」
在一個更廣泛的永續議題層面上,「行為和所宣稱欲達成的目標,便出現了嚴重斷裂」,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問自己還有問整個社會的事情,這種現象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例如,很多大企業都會強調自己CSR做得多好,年減碳等同10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它們卻刻意不提自己原來的碳排放量是千百個的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還有,就在宣揚自己的減量表現之時,它的總排放量還是增加的,只是增加的沒有business as usual時那麼多而已!!
但這種思考斷裂不僅發生在排碳大戶上,也會發生在各種排碳相對小戶上、還有我們每個人身上。即使是深懷環境關懷的人們,也經常發生這種斷裂。典型的情形是,見到農民、弱勢族群、氣候難民、北極熊艱困處境的報導時,便疾呼要趕快行動控制全球暖化,在另外一天,當看到太陽光電場出現在某處時,又說這是生態浩劫。所以,假如我們真心的關切氣候變遷對生態系統與弱勢人類社群的全面性傷害的話,為什麼當自己、以及我們所處的社會該作些什麼來對抗全球暖化時,又在說這些措施這裡不好那裡不對?人類社會若有什麼神奇的子彈可以零排碳而且沒有任何缺點,為何大家不趕快提出來呢?
對於再生能源,我們當然應該討論它們的衝擊、以及如何減緩這些衝擊。但臺灣社會對這議題的討論缺乏系統性思考,而這來自於臺灣社會在討論這些議題時嚴重缺乏知識基礎,經常僅是出於價值理念以及感情。例如,在關於平地人造林到底應不應該(部分)轉做太陽光電用途時,很多人提出平地造林也會固碳。這當然沒錯,但臺灣社會有多少人理解,在臺灣的當前脈絡下,到底是是平地造林還是太陽光電減碳的效率高?差距有多大?若不立基於知識證據的基礎,有些人說造林好,有些人說光電好,這要如何進行公共政策討論?
有些人說,平地造林還有其他生態功能,所以不能僅考量減碳的角度。這當然是,但所有的論點都應該要跟系統裡其他重要的考慮面向互相權衡才可以做決定,否則若以臺灣社會慣常灑狗血、滑波式的討論方式,我們更可以主張,既然平地造林具備這麼多的生態功能,臺灣為何不把每一吋土地都變成平地造林?
有臉友善意的提醒,在倡議再生能源時,更要先節能。我很同意這建議的一半(我不同意的另外一半是,沒有誰先做後做的問題了,兩者都要趕快做,否則完全來不及)。臺灣社會的確應節約能源,關於這一點,理論與實務上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是透過碳稅提高能源價格,要讓排碳的人付出應有的代價,事實上臺灣早有眾多個人與團體在倡議這件事多年,但之所以遲遲未有進展,原因也很清楚,在臺灣艱困的公共政策與決策環境中,那個政府要是勇敢提出實際的方案,它注定就要陷入政治風暴中。舉例而言,只要電視記者訪問幾位路人,路人說「中華民國就是萬萬稅啦」或「小老百姓日子都那麼難過了政府還要來搶錢」,再加上反對者動員推波助瀾,有那個有意義的政策不會胎死腹中?不管那個政策的確是有理論根據、實務上多國實施有效、只是很可惜的不是完美無缺的。
這個手法之有效與普遍,大家都學會用了。在今天的環境下,只要一張農地(或一個地景)中出現光電場的照片,加上毀農毀生態的標題,太陽光電的社會形象就毀了。有人會論證,太陽光電本來就不應出現在農地上,同理可證,那更萬惡的燃煤、燃汽、以及一切燃燒化石燃料或耗能的物品、會造成負面衝擊的人類活動(如汽車、工廠、交通、電腦、住家、公共設施、從雲林運到台北的蔬菜與豬肉、醫院的備用柴油發電機…),為何該出現在臺灣這片土地上?我們這些很明顯沒有零碳排的廠商與國民,還明顯侵佔了原有自然生態的用地,為何不馬上跳海?
我理解很多人使用上述手法,僅是希望用吸引社會的作法來彰顯議題,並非不理解系統思考。但我還是要提醒,在論述內涵上若不能同時把系統裡該關照的重要因子同時探討,那麼灑狗血的方式會誤導民眾過度聚焦於某一點上,讓整個社會更無法以系統的方式思考。
臺灣缺乏系統思考,缺乏以知識為基礎的思考,習慣用理念交鋒而不願瞭解這世界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在面對抉擇時總是希望能追求完美而不願意做決定(因為做決定的人一定要背負決定有缺失的罵名),這樣的思考與論事習慣,使得臺灣在很多重大永續議題上身陷泥淖,動彈不得。是該改變了,再不改變這種僵固的思考模式,我們捍衛不了心愛的地球與臺灣,我們甚至保護不了我們心愛的親人的生命。請容我提醒一個很直接的情境,那天臺灣若很不幸的因為全球暖化、天災、戰爭、疫情或其他重大環境變動,而三個月無法進口糧食與能源時,臺灣兩千三百萬人會不會馬上決定把平地造林、次生林或自然森林變成農田或太陽光電場?我保證會的。”
東華大學戴興盛教授臉書回應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hsingsheng.tai/posts/2851916931792731
♡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出處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膝下無子 #默默苦難 #有苦說不出 #有苦不敢說
#沈默契約 #捆綁著你我
麥可和珍妮特在維吉尼亞一個工廠小鎮長大,他們在同一家學校念書,也上同一座教堂,但直到中學,他們才在當地的四健會成為朋友。在童年的夏天,他們會參加當地和地區的農產市集,珍妮特會在那裡販賣罐頭食品以及自己手織的嬰兒織毯和毛衣;麥可會展示他的馬兒,讓小孩騎小馬。
麥可在牧場長大,是六個孩子中的一人,家中從最小到最大的孩子都必須分擔牧場上的工作。珍妮特是四個孩子中的老大,像是媽媽分身一樣照顧小弟妹。對她來說,養育許多孩子只是時間問題。她和麥可都很喜歡動物、鄉村生活、經營農莊,兩人變成非常親密的朋友。然後有一天,麥可邀請她參加他們的中學舞會,讓珍妮特又驚又喜。三年後,他求婚了,兩人就在他們的二十二歲生日之前成婚。
在他們的小鎮裡,大概每一個人都互相認識,對於麥可、珍妮特和他們所有朋友來說,結婚、買下附有廣大土地的房子、生養很多孩子,是極其重要的目標。經過十年的婚姻,珍妮特一直沒能懷孕。剛開始,他們專注在擁有許多時間共享人生的好處上,只有兩人世界。他們辛勤工作,參加社區活動,心懷感恩。
不過,在他們的已婚朋友中──這些朋友現在全滿三十歲了──麥可和珍妮特是唯一沒有孩子的夫妻,只是都沒有人公開提及這件事。珍妮特和麥可也沒有談論心中的恐懼以及讓彼此失望的事。兩人都不希望另一半感覺到被指責或羞愧。默默地,他們的失望日益加深,兩人距離愈來愈大。
#探究其中的沉默契約
珍妮特和麥可擁有一個很常見的沉默契約: #如果你不談論你失望的事, #我也不會說我的。隨著日子一年一年過去,他們愈發害怕兩人可能永遠沒辦法擁有孩子,但因為他們都擔心責任歸屬在自己身上,就不去找出事實。諷刺的是,他們想要保護對方──主要是對無法給予對方如此意義重大的東西而感到內疚──卻反而導致彼此鴻溝加大。
麥可開始感覺像是自己少了一些男子氣慨,和哥兒們坐在酒館談著他們孩子的故事時,他始終默默忍受著這種痛苦。在他們的小鎮上,會期待已婚男人養育孩子,而擁有兒子更是被視為至高無上的幸福。麥可對自己默認:沒有血緣上的孩子,他就無法實現男人本色。珍妮特對自己也有類似的默認,而隨著不安全感增加,她開始覺得自己作為妻子和女人都失敗了。她最深的恐懼是,麥可終究會對她失去興趣而離開她,他們的親戚和友人也參與了他們的沉默契約,默認不要提及生小孩的話題,好讓麥可和珍妮特的生活盡量好過,關愛他們的這些人自認是在表達尊重,甚至是仁慈。
#解除沉默
珍妮特的憂傷加劇,她最後不再參加編織會和家族聚會。親友看見她退縮,表達了從關心到傷心各種情感。在星期天一場教堂禮拜中,珍妮特悲傷得不能自已,所以和牧師約時間見面。他們隔天會面,珍妮特在撲簌的淚水中開始談話。她告訴他關於自己避開朋友,沮喪自己體重增加,尤其是她害怕自己永遠無法成為人母或成為麥可應得的妻子。冷靜下來之後,她開始放輕鬆,聲音變得較為清楚有力。珍妮特終於可以大聲說,她想要當媽媽,不管這意味什麼。牧師建議她對麥可誠實表達她的感覺,而且在這次會談後,三人應該好好討論各種選項。
珍妮特察覺到失望、失敗感和擔心失去婚姻,這讓她陷入憂鬱;同時也了解到,她的沉默導致了她的悲慘狀況。「我為什麼沒有早一點求助?」她心想。
#從今以後
現在,麥可和珍妮特開始真正溝通,可以誠實談論未來的選項,珍妮特和牧師的會面,協助她得到勇氣談論她羞愧的感覺,這為麥可打開了大門,可以採取同樣的行動。他們很快就去找了家庭醫師,他為兩人介紹了不孕症專家。他們發現胚胎植入費用對他們來說太過昂貴,不容考慮,所以兩人開始討論收養的可能性。
當朋友和親人默默受苦時,你可能會想要提供支持,協助打破他們經歷的沉默,不妨使用這些句子做為開場白:
🗣如果你需要談談,我隨時都在。
🗣沒有你的允許,我永遠不會和任何人討論你的私事。
🗣我想我一直不去提到這件事是因為⋯⋯
🗣對我而言,你的快樂真的很重要,不管你做什麼樣的選擇,我都百分之百支持你。
同時,如果你處於像珍妮特和麥可這樣的狀況,以下問題有助於你確認方向:
⭕️在我最需要的時期,我是否願意立刻尋求同情?
⭕️我是否決意要找到所需要的勇氣,以拋開讓我覺得寂寞、悲慘和沒有安全感的沉默?
⭕️對於成為養父母而不是親生父母,我是否願意改變想法?
⭕️我是否願意拋開「即使犧牲個人幸福快樂,也想要受到家族和社群肯定」的想法?
⭕️在我的信念和習慣,有哪些部分是應該保持,哪些是我應該試著放下?
一些小訣竅
家人的定義範圍廣大,而複數集合更是複雜,其中充滿未說出口的意見和隱藏的情感,這種極其複雜的特性就助長了沉默契約,有些更是持續了好幾世代。穿過這個錯綜複雜的景觀時,記住有時候是你在當下建立了沉默契約,其他時候你是踏進了已發展多年的協定。無論如何,在你尋求解除沉默時,察覺是你最好的資產,以下是幾個協助你進行的訣竅:
⭕️盡量早日討論問題,不要拖延太久,為了替這場可能充滿情緒的複雜對話做好準備,首先寫下你最重要的想法和感覺,這有助於你集中焦點,讓你放心,知道自己不會忘記處理對你非常重要的事情。
⭕️提醒自己,你是在做正確的事。
⭕️詢問自己:說出實話,最壞會發生什麼事?最好又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你發現,第一次對話特別令人生畏,可以找你信任的人事先練習,這聽起來可能有點蠢,但是進行過練習,可以讓你獲得信心,條理分明。
--
👤本文作者:Linda D. Anderson, Ph.D.; Sonia R. Banks, Ph.D.; Michele L. Owens, Ph.D.
📖出處:《沉默契約:解開那些埋藏在我們人際關係中的「無聲地雷」》(Silent Agreements)
我們都期望自己不用明說,別人就「應該要懂」,
但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默契」,
往往卻只是一廂情願的「沉默契約」。
「沉默契約」是普遍存在於我們人際關係中的「潛規則」,源自於那些你以為對方「應該」知道,卻無法坦率說出口的期望或信念。明明期待對方這麼想、那樣做,卻因為害怕關係破裂、擔心衝突、義務感或罪惡感,而寧願逃避溝通,選擇沉默。
或許你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份契約的存在,但無論跟伴侶、父母、孩子還是朋友、同事、老闆,我們都可能成為訂立「沉默契約」的一方。這種不對等的失衡關係會讓我們感到不快樂、不滿足,心生怨懟,如果放任「契約」一直延長下去,不僅會影響你做的決定,還會影響你的工作、你的生活、你的家庭,甚至在無形中左右你的人生。
本書由三位心理學專家首次揭開「沉默契約」的真面目,她們分別從金錢、承諾、家族、職場、健康和性愛等六個最常遭遇的人際關係處境著手,透過真實的案例解析,教你清楚辨識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沉默契約,並透過「沉默契約工具包」擬定溝通策略,有效解開彼此關係的死結。
#沉默契約不是毒蛇猛獸,
#而是我們在乎對方的證明。
只有正視問題、打破沉默、勇敢溝通,
才能幫助我們撫平內心的不滿,
重建美好無礙的人際關係。
💁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rorectp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出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三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啊我們來破解一個千古的大謎題。
你會不會有一種感覺,就是呢,有一種東西叫「謠言」,它跟蟑螂一樣。它可以從恐龍時代,存活到今天;它有很強大的生命力,而且永遠不會消失。
尤其現在喔,我們大家都用通訊軟體,你一定喔在某些群組裡面,收過一些莫名其妙,不知道從哪裡來的資訊。更妙的是哦,還有人深信不疑這些資訊,到處轉傳;甚至於徹底執行。
我來跟你分享一個實際的例子,有一點令人遺憾。我曾經呢,在通訊軟體上面,看過一段很令人感到驚悚的影片。
那個影片呢,是有一隻被燙傷的手,上面有腫漲而且很嚴重的這種水泡。然後呢,整個畫面都很大剌剌的呈現在鏡頭前面。
這影片的內容,其實是在教大家,當我們燙傷的時候,可以先用麵粉覆蓋降溫,這樣的一個急救處理方法。但是我要強調,這是錯誤的、這是錯誤的、這是錯誤的。
可是呢,就有人相信啊,而且很令人遺憾的事情,就這麼發生了。在2017年,有一個社會新聞,是這樣喔。
一個四歲的小男孩,在家裡呢跟兄弟姐妹玩,結果不小心絆倒電熱水壺。這個熱水就往他身上淋下去,造成他全身性嚴重的燒燙傷。
但是那個時候,唯一在場的大人,就是這小男孩的阿公。這阿公喔,看到小男孩痛得哇哇大叫,為了去急救這個小男孩,他卻誤信了這個謠言。
他找出麵粉,把它覆蓋在傷口上面,結果造成什麼?造成小孩送到醫院的時候,反而因為覆蓋了麵粉,造成這個傷口沒辦法散熱,讓傷口變得更嚴重。
他不但沒有減輕小孩子的痛苦,還讓醫生在治療的時候,先把那一層皮先刮掉,二次傷害,才能夠上藥。這不僅讓小孩留下難看的疤痕,而且是讓小孩非常的痛苦,甚至於會有生命危險。
你聽到這邊喔,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遺憾,特別是前一陣子,談到的「假新聞」其實常常會讓人有一種「一聲長嘆」的感覺。
那你會不會很好奇,到底呢,這些跟小強一樣的存在,它是怎麼留在每個人的腦袋裡,而且還會讓我們信以為真、到處去傳播?
這答案其實很簡單,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說法,叫做「睡眠者效應」。
根據啊美國一個心理學者,叫庫克博士,他提到「睡眠者效應」這樣的研究,他說在滿足接下來我要跟你分享的,這四個條件的時候,它就很容易發生。
這第一個條件就是,「足以讓人印象深刻或者是在意的消息」。
比如說一個例子喔,經常在辦公室流傳的八卦,像是A部門的職員,和B部門的主管,他們在談辦公室戀情。
這種聽起來有點神秘、八卦、新鮮,這很容易引起到大家的注意;這是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是「訊息來自可信度很低的出處」。比如說,A部門的職員和B部門的主管,談辦公室戀情這件事情。它的消息來源,其實是一個剛進公司三天的實習生。
你想想看喔才來三天,他能接觸到公司多少真實的層面?所以這個消息其實可不可信,這是我們自己心裡都很明白的。
接下來的第三個條件是什麼?叫做「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消息的原始出處,慢慢的被遺忘了」。
這個意思就是說喔,不管辦公室戀情它有沒有傳開、它有沒有發生?當我們日子每天都在過,沒有多久我們很容易去忘記,這個八卦的起頭的那個點,其實是一個來三天的工讀生。
但我們腦子裡面,就留下一個印象,好像A部門的職員,真的跟B部門的主管有在一起這件事。
最後,當第四個條件發生的時候,叫做「下一次又被討論的觸發事件,很快的又發生」。
那這時候就回到剛剛的例子,或許在一個同事聚會的場合裡,有人又聊起A部門的職員,跟B部門的主管,這一個八卦的時候。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第一時間,如果沒有任何人明白的說,去做一個澄清。比如說:「他們只是有一個專案在合作而已」。
沒有任何人澄清哦,這時候一個現代版的「三人成虎」,是不是就活生生的上演?
沒有人會再乎這個訊息真不真、可不可靠;但是我們的腦子裡面,就會自然形成是:「他們兩個好像在一起,好像有辦公室戀情發生」。
所以我請你想一想喔,一般有職場經驗的人都知道,辦公室戀情,這個是很多組織的忌諱,而且是天條啊,不能觸犯的。
可是這樣的小道消息,一旦傳到公司的大老闆耳裡;大老闆如果追究下來,你覺得有誰會勇敢的拍胸脯,跳出來承認說「這是我造謠的」?我想根本不會有人幹這件事。
於是呢,就像三人成虎一樣。儘管沒有真的有任何一個人,在大街上看見老虎,但是「大街上有老虎」這樣的謠言,就會因為說的人多了,很容易讓別人信以為真。
所以,經過我這樣子步驟性的拆解;你有沒有發現,謠言是怎麼傳開來的?簡單說呢,就是每個人它大概四個步驟,「只記得訊息」、「習慣不求證」、再來「以訛傳訛」、「最後還不承認」;這四個因素拼湊起來。
再說一遍,我們「只記得訊息」、而且「習慣性的不求證」、最後我們還成為「以訛傳訛」的人、然後我們接著「不去承認」這一切可能是有問題的。
談到這裡喔,就算你沒有聽過阮玲玉的名言,叫「人言可畏」。你一定也在社會新聞上面,看過那種受到不實的傳聞、言語霸凌而倒致自殺、自殘的這些令人遺憾的事件。
可是當我們回頭來看,一旦看懂了「睡眠者效應」它是怎麼發生的;我們就不會被這種流言蜚語影響,但是更重要一點是,我們也必須承認,流言蜚語是不會消失的。
所以也因為這樣子,其實有必要在乎這件事嗎?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你不喜歡被騙,如果你也討厭被那種錯誤的訊息誤導,做出不適當的判斷和行為。
那麼你要記得一件事,嘴巴長在別人的身上,要花你的力氣去跟別人爭論謠言;倒不如把力氣收回來,放在自己身上,為自己的判斷負責任;關鍵在於「為自己的判斷負責任」。
你可以做什麼事呢?我想你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記得要去查證,不要人云亦云啊,訓練獨立判斷思考的能力,拒絕成為謠言,或是假消息的傳播者,讓「清楚」成為你的新習慣。
或許啊,你還可以把剛剛說的那四個動作,「只記得訊息」、「習慣不求證」、「以訛傳訛」、「最後不承認」。
這四個動作變成什麼呢?「慎選訊息」、「用心求證」、「謹慎發言」、而「即時更正錯誤」,如果錯誤發生的話。
這不只是一個更好的習慣,而且它更是一個人,是否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指標。
所以呢,如果謠言是無法被消滅的;那麼我們永遠能做的,就是「慎選訊息」、「用心求證」、「謹慎發言」、而發現錯誤的時候,要能夠「及時更正錯誤」。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更希望當我們在面對,這社會訊息的開放,而假消息、謠言也越來越多的時候,都能夠長出獨立判斷思考的能力,不要再掉入「睡眠者效應」裡面。
謝謝你的收看,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它可以幫助你成為自己時間的主人。
我們用回到你的大腦心智運作的一個根本,並且搭配一些實用的工具,讓你成為自己的效率大師。在新的一年裡面,完成你想完成的目標與夢想。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的教室;我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出處 在 Ordinary Gaming Studio平民遊戲工作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有些說話很想去講
有些盲點很想去打破
有些謬論很想去反駁
有些可能性 很想去尋找
-----------------------------------------------------------------------------------
考試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
到現在仍會覺得全都是教育制度的錯?
我們的社會病在哪裡,你知道嗎?
留言分享你對影片的感悟
靠你們的分享和讚好,才有機會增加影片的曝光率
讓更多的人看到喔,麻煩你們了
-----------------------------------------------------------------------------------
●●平民遊戲急需你的救援●●
版權關係、廣告功能是不會為頻道帶來收益
但若有心人 有能力、想支持、肯定我們的製作 :
https://youtube.streamlabs.com/UCOOzVNnAm0z6v1ImCftzWnw#/
- 社交媒體 -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ordinarygamingstudio
流浪制作者白白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ordinarygamingstudio_shiro/
選用音樂:
0001 - 澤野弘之
9thMob.-流星のナミダ -ORCH-VER - 澤野弘之
RequieM - 澤野弘之
你是你本身的傳奇 - 方皓玟(Charmaine Fong)
影片引用:
I JUST SUED THE SCHOOL SYSTEM !!! - Prince Ea
----------------------------------------------------------------------------------
別字、發音問題:
1。收獲→收穫
2。畫上→劃上
3。夫復何求:「夫」為句首發語詞,無特別意思。應該讀「扶」(Fu4),而非「膚」(Fu1)
4。社蓄→社畜
5。陣述→陳述
6。跟本→根本
別字王 - 白白orz
----------------------------------------------------------------------------------
觀看我們上一部 「真.伏」評價 - 藍鯨遊戲 BlueWhale
https://www.youtube.com/edit?o=U&video_id=59ZhaxoGcbo
---------------------------------------------------------------
本影片長達2500字 的 講稿
2017年4月,由著名伏GAME廠HKEAA推出的DSE 2017已經在7月12日的「放榜日」下正式落幕。那些象徵香港的標點符號、快樂指數、Elderly home、電子煙。被BAN了的計數機大法、Delay播出的錄音帶、提早收卷的那5分鐘。現在回想起,會不會都想講一句「做人別太HKEAA」呢?
-伏GAME指數時間-
看著幾日前收到的成績單,憑著此刻的心情,你 打算給這個遊戲多少分?
☆☆☆☆☆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當下的你 或會覺得氣憤、心有不甘、失望、沮喪、絕望、失去方向。
請你記住此刻的感受,但忘記考試的內容。因為幾年後,你再回看今天,你只會覺得
哈 小事一樁 不足掛齒
那時的你更會嘲笑自己今日為何會 傻傻地 自尋煩惱 提不起勁
講呢D (港語 - 即在別人提及不想提起的糗事,或別人過分吹噓時,作輕輕帶過之用。)
沒錯,這樣說的確是「馬後炮」,因為這句是處於旁觀者的角度說的
但今天 我不會跟大家講「盡了力便好」,今天我不會跟大家講「明天會更好」,
今天 大家都是當局者。大家都是身處「迷」宮內的玩家,還在苦惱讀 高級文憑 (high Dip)還是 副學士 (Asso)、抑或考慮重讀。有時,當煩惱找上你,的確是 避不開、逃不過。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去爬出這個四面牆,繼續踏步向前。
我問你們,在這場61669人一同參與的遊戲中,你認為你得到了什麼?
手上那張只存在數字的成績表? 5個lv2,兩個lv4,三個5,幾顆星,一個學位,一個文憑,一個為了證明自己價值的證書?
錯,都錯
難道那段努力奮鬥的日子,那份為了夢想、前途打拼的熱血,那些明明很累但依然睡不著的深夜,那份很想放棄的堅持。 現在回想,真的對你mean nothing(了無意義)?
在這場考試之中,我們最大的收穫,並不是今天收到的結果,不是這張只存在星與數字的紙。而是 我們這段不斷付出的過程。 對,付出 就是 收獲。這場經歷,人一生只能獲得一次,而我們已經拿到了,夫復何求? 這段回憶成為我們這6年成長的最佳印證,為我們的中學生涯畫上最後一個句號。
你或者會說,公開試的成績會影響一生,以後生活好壞、車樓有否就由此刻奠定。
傻啦
公開試的成績是會影響你的前途,但影響前途的還有更多因素。包括你當日那段奮鬥,今日這份不甘心,往後不屈的堅持。只要你能夠好好把握和珍惜每一個挫敗的經歷,它們就會漸漸變成你 步向成功的經驗。
「陽光與陰影」你們都寫過多少遍了?
「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 梁啟超
別跟我說這個簡單的道理你到現在考完仍然不懂喔
今天的你可能進不了大學,我送你們兩句吧
「學無前後,達者為先」
「條條大路通羅馬」
入學的遲早並不會決定你成就的高低
馬雲都不是retake(重考)了,是quad take(4次重考)。他今天的成就不用我多說
「羅馬」指的不是大學,而是你心目中理想的位置。
只有 心態才可以決定你的境界
放榜的事我們就不再去討論了,昨日已成為過去。今天的你撐過去了,那又代表什麼?
一年後,兩年後,三年後。歷史只會不斷重覆,以後只會有更多的「你」去承受今天的「被分級」的待遇。往後的日子裡,只會有更多年輕人迷失於這個荒誕的漩渦之中。安慰的說話,人人都會講。
接下來,我想跟你們認真去討論一件事。
香 港 的 教 育 制 度
我問你們,我們的制度有什麼問題?
我再問你們,哪裡的教育制度是沒有問題的?
沒有 世上是沒有完美的制度,日本 台灣 韓國 內地 新加波 的學生一樣需要寒窗苦讀
一直以來,教育制度,就只有 「是否有效」及「是否適合」之分
從香港近年的競爭力水平來說,明顯兩方面都不達標
明知道HD(高級文憑) ASSO(副學士) 在社會認受性是低,但為什麼人人依然要去搶著去讀。
因為大家都知道,有一份學歷證明,總比沒有好。
有選擇的話誰想這樣,跟本就不到我們去作主。面前就只有一系列的教育副產品,去給我們這群教育犧牲品去接受,還說到這如「自助餐」一樣給我們去選擇。畢業後更不被社會認受。
你對藝術、設計有興趣? 喜歡寫作、文學創作? 很抱歉,大家都會跟你講「香港不適合你」。而你是無法反駁,因為這是 事實。最後大家只可以迫於無奈地去讀工商管理、工程。 為什麼? 因為他們說 有「錢」途。
制度的本質是「死」的,它是由人訂出來的。香港的教育制度並不荒謬。荒謬的 是我們的社會。
為什麼以前我們小三TSA都是隨便考,現在的小學生就要叫苦連天,上訴到立法會?
因為校方想把數據做好、想升排名、拿更多的好處,便去催谷學生
為什麼School Secret 要叫名校secret?
因為讀名校值得炫耀,好威風的 ,說好的「英雄莫問出處」呢?
為什麼香港女生選男朋友都要選個有車有樓的? 中環價值嘛。
為什麼讀文學、設計、體藝科,就要「被」注定沒前途。 因為香港是4大產業傾斜,只有「實用性知識」才會被視為「才華」。
為什麼到今時今日你仍然在意你的DSE分數多少? 功利主義,人類最直接的思考模式 - 結果論。
當我們身處的社會是 一切都只會用 結果 去衡量,無視任何事物的內在意義及過程。 那麼我們的教育制度,又能好到哪裡去? 當 考試 與 學習 是應該被分開看待。 但這個被評為「考核金魚能否爬樹」的教育模式,正正就在百份百地服務一個考試系統。 這不就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原罪,因為教育制度 把「分數」的位置放的比我們品德修養、才能、自我價值 更高....
不對..這根本不是教育制度,這只是一個把學生變成社蓄及機器的「訓練」制度。
當應有的價值觀不斷被俗世所扭曲,並標榜為一種「偽正確」,制度自然會淪為順應社會的工具。 我問你們,現在該向誰問責? 今天「殺人兇器」成為代罪羔羊,而真正的劊子手卻逃之夭夭。
我們常常說,這個城市要「可持續發展」。 我想問,我們這個社會有什麼值得留給下一代? 殘酷的學制、無窮無盡的壓力、瘋狂的樓價、不理性的競爭環境?
假若你說 我們社會鼓吹的是向上爬、力爭上遊的競爭心態 也罷,可是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比的是誰較可憐,誰較慘,誰較低分,誰的人生較為 失敗。
有沒有突然覺得,我們這個社會,病得不輕.....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 易經
我們的社會已經沒辦法再去進步,相反的是不斷地倒退。
由香港已經逐漸比不上鄰近的城市,失去香港獨有的優勢的一刻,已經象徵著改革 的迫切需要。今天我們不去作出改變,只會有莘莘學子與我們一樣承受著相同的苦難,你忍心嗎?
「孩子不是等待被填滿的瓶子 而是盼望化作燃燒的火焰」
「人才」需要重新定義,人的價值亦需要被重新重視
或者你會想問,說這麼多廢話又能帶來改變嗎? – 結果論派
的確,此刻我們未必可以改變到什麼,但那是否代表我們不應該去爭取? 是不是難以實現的事情,就等於沒意義,不切實際? 你這樣說是在否定多少人的努力? 這個問題,不攻自破。 (其實我想在背景插入 市民遊行、反國教、無國界醫生、明哥派飯、薯片叔叔(懂的會懂etc)
我們作為現有制度下的犧牲品。就算要像像堆屍一樣,也要為我們的下一代拼湊出一條能走的道路。 這是我們 活在當下 的人最應該做的事,最應該履行的公民責任。
- 伏GAME指數 - 時間
看著幾日前收到的成績單,憑著此刻的心情,你 打算給這個遊戲多少分?
☆☆☆☆☆
重要嗎? 反正都成為過去了~
I did my part, what about you?
---------------------------------------------------------------
記得別忘了訂閱我們! 3萬訂閱者我們會進行抽獎~ 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