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糖成癮】:熱愛甜食「無糖不歡」
醫師:糖上癮機制與毒品相同:你知道你一天吃了多少糖嗎?根據推算,台灣每年吃掉56萬噸的糖,平均每人每日吃下67克糖,為建議量的2.7倍。由於台灣的飲食文化多元,琳瑯滿目且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總是隨手可得,特別是香甜可口的點心,或是一杯清涼好喝的飲料總是讓人難以抗拒。然而甜食攝取過多,容易造成身體負擔和增加肥胖、慢性病等風險[1]。
現代人常因工作壓力大,喜歡吃甜食紓壓,但過量的話不但容易發胖,更容易傷身。身心科醫師楊仲豪分享案例指出,一名國中生因患有過動症,從小就熱愛吃糖,即便被父母禁止也無法壓抑吃糖的慾望,導致年紀輕輕即罹患糖尿病。這名國中生的父母轉而求助醫師,希望醫師能治好孩子對糖果的依賴[2]。
■「糖」,也會「成癮」?!
一般講到會讓人成癮的東西,最先聯想到的通常是「毒品」類,像是海洛英、安非他命…等等的非法禁藥。也有合法的,不過就需要醫師處方的,像是鎮靜安眠藥。其他雖屬不良習慣,不僅合法也可自由購買,例如: 香菸、檳榔、酒類。至於茶與咖啡,則被當成提神飲料,休閒使用。
然而,近來諸多科學研究結果指出,有一種成癮物質,它不僅會單獨出現,還會隱身在各種食物裡。只要您生活在現代社會裡,而且需要進食,幾乎無法避免吃到。它存在您天天吃的食物中,而且還有「卡路里」!
▶猜到了嗎? 印象中只是食物的「糖」,竟然也是成癮物質。
依照「成癮物質」的定義:首先,攝取後會感覺愉悅;然後,使用量會愈來愈大。停掉不用後,會出現戒斷症狀,身心不舒服,因此很想再度使用。
▶我們來看看,「糖」有沒有符合上述「成癮物質」的定義?
糖份進入身體之後,會刺激大腦釋放「血清素」(serotonin)以及「多巴胺」(dopamine),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會讓人「感覺良好」。這能解釋為何很多人一旦壓力大,就想吃甜的;吃了甜食,就覺得心情好多了。
然而,陡然飆升的血糖會讓身體大亂,於是身體接著分泌「胰島素」,以讓血糖回穩。胰島素讓細胞從血液中吸收糖分,降低血糖值。然而,進入細胞的糖分要是沒有使用掉,就會轉換成「脂肪」儲存起來。很多人雖然吃得不油,但是糖吃多了,還是會長胖。
血糖濃度在胰島素的調控下,像溜滑梯一樣降到低點。血糖降得太快,人會覺得情緒低落、乏力,甚至感覺頭昏、手抖。這時,最好的解方就是伸手再拿一塊甜食…
甜食就像雲霄飛車一樣,讓人的血糖值與情緒瞬間飆高又急墜,玩過一圈之後,還想再來一次,再一次…,口味愈來愈重,用量愈來愈大…,終於,上癮到無法自拔。
「糖上癮」在台灣的盛行率,恐怕是嚇人的高。君不見整條街的飲料店,幾乎開到三步一間,便利商店的冰箱裡,也永遠有各種含糖飲料待售。再觀察一下周遭有多少人幾乎不喝白開水,手上總是提著飲料杯,或是拿著汽水瓶,只喝有甜味的液體[3]。
■糖、毒品、成癮、大腦獎勵機制
糖與古柯鹼不僅外觀有些相像(都是白色的粉末),對大腦的作用也有些相似!我們攝取的糖能刺激大腦中的多巴胺(Dopamine)分泌,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與大腦中的獎勵機制有緊密關聯。
什麼是「大腦獎勵機制」呢?您是否曾在飽餐一頓、吃下一大碗冰淇淋、或是抽完早晨第一根香煙後感到心滿意足,充滿活力呢?這就是多巴胺啟動了大腦獎勵機制,讓人感到愉悅的結果。
天擇讓人類大腦演化出這套獎勵系統,鼓勵我們去攝取營養豐富的食物、追求異性、繁衍後代。在自然環境下,大腦獎勵系統驅使人類去做出對存活與繁殖有益的行為。但在人類文明發展後,各種刺激性物質如糖、尼古丁、毒品開始出現。這些物質能夠激發比天然食物更強烈的獎勵訊息,讓大腦一試成主顧,難以自拔。
▶糖與毒品都會:
「過度攝取」:成癮後的老鼠會需要越來越多的糖來得到滿足。
「戒斷症狀」:停止供應糖給已經上癮的老鼠會使得他們焦躁不安。
「強烈渴望」:戒斷糖的老鼠再接觸到糖時,大腦會產生異常強烈的獎勵訊息。
「交互作用」:成癮的效果會交互影響,例如過量攝取糖的老鼠也更容易酒精上癮。
更糟的是,腦部獎勵中樞會對糖的刺激越來越不敏感,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吃更多的糖才能得到與之前相等的效果。這個情形也出現在酒癮、咖啡癮上,經過長期訓練,人們能增強對酒精與咖啡因的耐受力,而越喝越多。
糖對大腦的獎勵機制也能解釋為什麼我們雖然肚子不餓,但還是會有那種「嘴饞」的感覺。就是這類「高度獎勵」食物對大腦的刺激,才讓我們在熱量足夠的飲食下,仍然吃個不停[4]。
■糖與肥胖及慢性疾病的關係
說到肥胖,大家都會想到攝取過多的脂肪,但其實「糖」也是默默的幫兇,而肥胖同時也是導致第二型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因素之一。小時候常聽到一句俗語:「能吃就是福」,要吃什麼?吃多少?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但是不正常的飲食習慣,或者過量的進食易導致肥胖,就可能為慢性疾病埋下危險因子。
隨著現代醫療科技的發展進步,人們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卻也發現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也隨之增加。也觀察到導致這些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為「代謝症候群」,而肥胖更是影響其中的重要因子。
所謂肥胖是指體內脂肪不當或過多的累積。由於肥胖會使體內過多脂肪釋放出游離脂肪酸或發炎因子,影響胰島素降低血糖的功能,另外肥胖也易造成胰島素阻抗,引發高血糖的發生,則可能會誘發糖尿病,若再加上血脂高易使周邊血管阻力增加,可能誘發高血壓的問題。
所以當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又合併有肥胖的問題時,就要監測體重,並且好好控制飲食了!因此降低食用精製糖類,不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攝取,也可以避免造成肥胖的風險[1]。
■糖上癮對身體的傷害
權威期刊《自然》(Nature)上在2012年發布的《公共衛生:糖的毒性真相》一文指出,在依賴性心理和生理上,糖和酒精,甚至是和毒品上癮都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很多科學家都把糖稱為「合法的毒品」。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調查結果指出,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壽命要比正常飲食的人減少10到20年,世界組織還因此提出了「戒糖」的口號。事實上,過量食用糖不只是會發胖,的確會對人體的8個器官組織(牙齒、血管、皮膚、眼睛、骨骼、膽囊、肝臟、胰臟)造成嚴重的傷害[5]。
■戒糖的6大好處
這裡要說的戒糖,是要請大家從「額外添加的精緻糖」做起。先戒掉額外添加的精緻糖哪些食物是有添加的精緻糖呢?其實除了天然的蔬果、牛奶、穀物之外,如果你吃到會甜的東西,常常都是額外添加精緻糖做成的。
不管是手上拿著的大杯珍奶、飲料、調味的牛奶、可樂、冰糖滷味、各類醬汁、冰淇淋、糖果、餅乾、各類麵包蛋糕等烘焙品,都是額外添加的糖份,這就是我們需要戒掉的。無論廣告告訴你這是用黑糖、蜂蜜、楓糖漿、玉米糖漿、還是蔗糖,這些額外添加的糖份都會豐富食物的風味,但同時也是增加熱量,卻沒有其他的營養成分。
戒糖者會說,剛開始點無糖的飲料後,腦袋瓜像被蒙上一層薄霧,更容易覺得疲憊不堪、頭痛,內心有說不出來的焦躁感呢。然而,請堅持下去,戒糖的好處即將出現。
▶腦袋更清晰
戒糖之後,會讓頭腦裡正常分泌化學物質,讓思緒更清晰。
▶皮膚變好
很愛吃甜甜時,比較容易長皺紋,或有酒糟性皮膚炎、青春痘等問題,而這些狀況在戒糖後會獲得改善。
▶睡得更好
根據研究,精緻加工糖會影響「慢波睡眠」與「快速動眼期」。「慢波睡眠期」是我們睡覺時的深度睡眠期,這段時間沒睡好,精神就比較差,意識鈍鈍的,比較沒辦法清醒過來,白天學習到的知識、記憶都更難存好放在腦袋裡。而「快速動眼期」屬於我們夜間作夢的階段。擺脫糖分的影響後,戒糖者半夜突然醒來的次數會變少,睡眠時比較不會那麼淺眠,整體來說都能增進睡眠品質。
▶體重降低、心血管疾病機會降低
開始戒糖後,就可以減少熱量攝取,體重會降低,血壓、血脂也會跟著降低,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會。根據研究,每天熱量來源中,糖分占了25%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是每天糖份佔熱量10%人的兩倍。
▶牙齒更健康
口腔內有糖份時,細菌就容易滋長。就算每天有好好刷牙,假使隨時來一杯可樂或珍珠奶茶,就會讓口腔成為細菌生長的好場所,就很難維持口腔衛生[6]。
身心科醫師楊仲豪指出,人們對於許多事物上癮皆有一個過程,起初是喜歡,接著就是渴望得到;而當攝取糖分後,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讓身體感覺「非常渴望」。他提到,糖上癮機制其實與毒品大同小異,差別僅在於糖果可以少量取用,但毒品則完全碰不得。
然而,糖果造成的副作用除了蛀牙、罹患糖尿病還有肥胖等,卻是不可抹滅的事實,建議民眾不論再怎麼喜愛吃糖,仍應適量為宜[2]。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1](彰化基督教醫院)「活力營養季刊(82期)」:https://bit.ly/3mAvBrZ
∎[2]CTWant 熱愛甜食「無糖不歡」 醫師:糖上癮機制與毒品相同:https://bit.ly/3d0gTr4
∎[3] 賴奕菁醫師專欄No.25-「糖」,也會「成癮」?!:https://bit.ly/3dNiGik
∎[4](天下雜誌)「螞蟻人注意!嗜糖成癮,小心脂肪肝、痛風、高血壓找上門」:https://bit.ly/3rWSZkn
∎[5]( Heho健康)糖上癮不僅易胖,身體8器官也受傷!:https://bit.ly/3t3RbaW
∎[6](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 )「精緻糖給你的快樂很短暫!戒糖的6大好處:頭腦清楚、睡得更好」:https://bit.ly/31SIdRL
➤➤照片
∎(YouTube)How sugar affects the brain - Nicole Avena:https://bit.ly/3uKycTh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康體位 #嗜糖成癮 #熱愛甜食 #無糖不歡 #糖上癮 #成癮物質 #糖 #毒品 #成癮 #大腦獎勵機制 #肥胖 #慢性疾病 #代謝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酸鹼食物真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酸鹼食物真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酸鹼食物真相 在 樂媽咪健康育兒 正向教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酸鹼食物真相 在 中醫四物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酸鹼食物真相 在 酸鹼體質全是騙局! 正常人恆定弱鹼性| 打假特攻隊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酸鹼食物真相 在 自由的百科全書- 鹼性水ptt 的評價
- 關於酸鹼食物真相 在 鹼性水ptt - 統PH9.0鹼性離子水800ml 20入/箱PChome 24h購物 的評價
- 關於酸鹼食物真相 在 一場持續16年的偽科學騙局,別再被「酸鹼體質理論」騙啦 的評價
- 關於酸鹼食物真相 在 [心得] 胃酸疾病完整療癒聖經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酸鹼食物真相 在 食物能影響身體的酸鹼值嗎? - Facebook 的評價
酸鹼食物真相 在 樂媽咪健康育兒 正向教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不認識Irene,
但從她部落格✏️Irene's Notes 艾琳筆記:
https://www.facebook.com/irenesnotes
能感受到她也是一個喜歡分享生活,擁有幸福家庭的好媽媽👩
很不幸地Irene從得知罹患乳癌
到離世不到一年,讓人措手不及😢
留下丈夫獨自扶養三個年幼的孩子(1、4、6歲)
「過去幾個月一直在檢討為什麼我會罹癌?我有在運動,產後體重也很快就恢復,平日飲食健康,幾乎都吃有機食物⋯⋯」
來自~Irene‘s Notes 艾琳筆記📒
看完感觸還蠻深的,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沐浴乳、洗髮精、保養品、化妝品等,會接觸皮膚的,都要特別注意裡面有沒有不好的化學成分🧪。 因為皮膚會將這些不好的物質也吸收進體內(💡想想為什麼肌肉痠痛貼布有效?為何避孕貼布有效? )
在「防腐劑的危害」韓國護膚品報導實驗的影片中指出:
🎬 https://reurl.cc/Oq3Axy
「英國雷丁大學發表的文章,從20位乳癌患者的腫瘤切片樣本中都檢驗出了Paraben 成分😨」
還有影片後面做的實驗🧪:把泥鰍放進微量Paraben的水中,其毒性卻能使泥鰍休克😵
🔹Paraben(對羥基苯甲酸)
這成份價格便宜、無色、無味、毒性低、�酸鹼度容忍度蠻高,以及抗菌廣度也不錯,所以就成為化妝品保養品中很常被添加的防腐劑成份。
「PARABEN的真相大公開 」blog中有更詳盡的說明⬇️
https://skindocchiu.pixnet.net/blog/post/13355311
想想看,我們平常擦的皮膚上、或是噴在皮膚上的日常用品,是不是不知不覺中也累積了很多防腐劑在體內?😬
為什麼乳癌及各種癌症,有逐漸年齡下降的趨勢呢?
我很慶幸在多年前,因為朋友的介紹,就改用了完全不含任何化學防腐劑的保養品👍平常也不噴香水、很少化妝,為了預防罹癌的風險。
希望身邊的朋友,跟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可以多注意一下⚠️使用在皮膚上的日用品跟保養品,希望大家平安健康🙏
#歡迎分享轉貼
#防腐劑的危害
#Paraben
#乳癌防治
🎬 https://mp.weixin.qq.com/s/lk4wp0zIfOGTBadk-M4g9Q
酸鹼食物真相 在 中醫四物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藥你知道-薑黃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上一篇薑黃的介紹不曉得大家還喜歡嗎,如果有試著跟著食譜做的朋友歡迎跟我分享好不好吃,這次我們要談談薑黃經常被商業手法濫用,幫幫老是被說可以用來減肥的當事者薑黃發聲!
從研究來看,薑黃的確是具有保健的功效的,但是我們以為的功效,可能和研究結果有所差別唷!
🌿薑黃的抗氧化與抗發炎反應
抗氧化反應和抗發炎反應是用來解釋薑黃主要用途的兩種機制。薑黃素在研究中發現能夠增加血清中抗氧化劑的活性,例如:superoxide dismutase(SOD)。簡單來說,薑黃素在人體中能夠藉由不同的機制去抓取不同形式的自由基,像是ROS和RNS,另外,它也可以抑制能夠幫助生成自由基的酵素。不過要注意的是,因為薑黃素是一種親脂性的物質,加上它的吸收度、生物利用率其實並不好,所以許多研究當中,為了增加它的生物利用率,所以經常會同時併用胡椒鹼(piperine)已提高2000%的生物利用率。
💪關節炎的治療
跟發炎反應有關的疾病之一,就是關節炎(Osteoarthritis)。有許多的研究表明薑黃能夠用於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有一篇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說,以每天攝取1000mg的薑黃萃取物,持續8-12週,能夠顯著地緩解關節炎的症狀,例如:疼痛。
🌿薑黃在metabolic syndrome的應用
這部分主要是從薑黃素能夠緩解全身性發炎反應的想法而來。metabolic syndrome是在講許多狀況的集合體,包含了糖尿病、高血壓、高量的三酸甘油酯、肥胖等等。(想說這部分的概念才會被延伸到市面上誇張的廣告台詞)在有些研究當中,薑黃素能夠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促進血糖的代謝)、抑制脂肪新生,另外,薑黃素類化合物能夠調節基因的表現和跟脂蛋白代謝有關的酵素,因此而能減少血漿中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的量。然而,這些研究並不代表能夠減肥,也不代表吃了薑黃相關保健產品,我們就可以大吃特吃而不會胖。這些研究所關注的重點,是在減少血清中會促進發炎反應的cytokine。
💪降血脂不等於減肥
降血脂的目的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肥胖是因為熱量的攝取太多,消耗則太少,導致熱量累積並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我們可以想想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有聽過的情況,那就是胖的、體脂肪高的人並不是一定血脂就高,所以大家不要再把血脂和體脂肪混為一談囉!所以說想要減少體脂肪要從食物的攝取量與熱量消耗著手,而不是依靠降血脂的保健食品唷!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具有減肥的功效嗎?
在《本草備要》:「色黃入脾,兼入肝經。理血中之氣,下氣破血,除風消腫,功力烈於鬱金。治氣脹血積,產後敗血攻心,通月經,療扑損。片子者,能入手臂,治風寒濕痺。血虛臂痛者勿用。」意思是說,薑黃用於氣滯血瘀所產生的心、腹、脅肋等部位的疼痛,而片子薑黃功效大概和薑黃差不多,且能夠針對手臂疼痛的治療。另外,《用藥心得十講》提到薑黃也能運用於肝炎患者在肝區疼痛的治療。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薑黃對子宮有興奮作用,使子宮收縮,孕婦是需要多注意避免的。
其實薑黃是個好東西,舉凡入菜入藥甚至是外用的藥膏等等都有很好的效果,但大家也不要因為商業炒作就對薑黃有過度的期待,想要得到健康與好身材真的沒有捷徑,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才是不二法門(但是沒人要聽QQ),希望大家在認識到更多真相的同時也可以省掉不必要的支出也才不會額外攝取成分複雜的食品喔~
參考資料:
1.Susan J. Hewlings, and Douglas S. Kalman. Curcumin: A Review of Its’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Foods. 2017
2.Maryam Akbari, Kamran B. Lankarani, Reza Tabrizi, Majid Ghayour-Mobarhan, Payam Peymani, Gordon Ferns, Amir Ghaderi, and Zatollah Asemi , The Effects of Curcumin on Weight Loss Among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Related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Front Pharmacol. 2019
3.林世航. 大吃特吃後吃減脂產品能立即見效嗎?
4.焦樹德. 《用藥心得十講》
#薑黃 #薑黃錠 #抗發炎 #抗氧化 #抗癌 #減脂 #減重 #大餐 #飲食控制 #新陳代謝 #消脂 #保健食品 #中藥減肥 #知識 #醫學 #中醫 #迷思 #醫療 #健康食品
酸鹼食物真相 在 自由的百科全書- 鹼性水ptt 的推薦與評價
每日頭條. g4fqe.mail154-ripple.com; 水、鹼性離子水的健康真相iHealth愛健康良醫健康網 ... ... <看更多>
酸鹼食物真相 在 鹼性水ptt - 統PH9.0鹼性離子水800ml 20入/箱PChome 24h購物 的推薦與評價
國健署直接打臉真相是. 不過鹼性水並非完全無用,當你從事有廠商聲稱「鹼性離子水可調節血液的酸鹼值使之成弱鹼性」,人體血液的正常pH值為7.3∼7.4,阿峰體重60公斤, ... ... <看更多>
酸鹼食物真相 在 酸鹼體質全是騙局! 正常人恆定弱鹼性| 打假特攻隊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所以應該多吃鹼性 食物 、避免酸性 食物 嗎?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和華視新聞合作,找來腎臟科醫師和學界教授背書,帶大家看見人體 酸鹼 值的 真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