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提到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發明了西瑞里克字母,為的是翻譯聖經,並且成為保加利亞官方的書寫體。這大概也是該字母成為官方的第一次。那是公元893年,中國唐朝末年。
當時保加利亞的統治者是Tsar Simeon I the Great,從這個頭銜就可以看得出來他來頭不小。
在他掌權的34年,可以說是保加利亞的全盛時期,下一次的輝煌就要等到一百年之後。
他打敗東羅馬帝國,讓後者向他朝貢,並且接受東羅馬牧首(相當於天主教的教宗)冊封為皇帝。
總計這個保加利亞第一帝國存續了337年(681 – 1018),相當於中國唐朝時期,之後為東羅馬帝國所滅。
不過到了1186年,趁著東羅馬帝國衰弱,保加利亞第二帝國成立(1186 – 1396)。
13世紀初,十字軍洗劫君士坦丁堡(記得嗎?),帝國的勢力更為擴張。十字軍離開之後在原來東羅馬帝國接近靠近亞得里亞海一帶建立了「拉丁帝國」,而正是這個保加利亞第二帝國打敗它、並且擄獲後者的皇帝。
不過這個帝國大約也只有五十年的輝煌時光。到了13世紀中,由於內亂加上蒙古、匈牙利、東羅馬等侵略,一蹶不振,就等到1396年為鄂圖曼所滅。
從此保加利亞再也恢復不了在歷史上兩段吉光片羽。
我們今天參觀的地方Rila Monastery可以說是保加利亞最重要的景點。它建於十世紀,正是第一帝國時期。而在第二帝國時期,受到所有皇帝的捐助。
之後保加利亞併入鄂圖曼帝國領土有五百年,但是到今天還持續基督教的信仰,除了因為鄂圖曼寬容的宗教政策之外,也主要是因為Rila Monastery一直成為保加利亞人民的精神象徵。保加利亞的語言、文化、歷史、風俗,完全保存在修道院之中。
除了Rila Monastery以及之後我們一定會去的首都Sofia之外,保加利亞最迷人的旅遊項目就是玫瑰花節。由於Dr. Shu這次去巴爾幹半島旅遊時臨時起意,沒有參觀節慶。在照片集中附上網路照片,供大家參考。
玫瑰的栽種是五千年前從中國南方開始。對,玫瑰是國寶。
之後從波斯傳到羅馬帝國,在中東地帶廣泛栽種。
到了17世紀,土耳其商人將之傳播到保加利亞。今天保加利亞中部的玫瑰谷,以Kazanlyk為中心,供應世界上85%的玫瑰精油。保加利亞栽種的玫瑰品種是大馬士革玫瑰,但是因為玫瑰谷在世界玫瑰市場的重要性 ,當地人將它改名為Rosa kazanlika。
一公斤的玫瑰精油需要3,180公斤的玫瑰,價值可達一萬三千美金,比黃金還值錢。
保加利亞的玫瑰節是在每年六月的第一個星期舉行(一說是六月的四個周末),主要的地點就是Kazanlyk。在節慶上自然有俊男美女穿著民族服裝遊行。
不過在歡樂的背後,玫瑰農卻是十分辛苦的,因為玫瑰的採集完全需要人工。大家可以想像徒手在多刺的玫瑰花叢當中掙扎的辛勞。
玫瑰節期間還有另外一項重要的節日:Enyovden – 保加利亞的萬聖節,每年的六月廿四日。地點是保加利亞北部Gabrovo附近的open air architectural and ethnographic complex Etar。
鄂圖曼土耳其全盛 在 伊斯坦堡情旅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500年前坐擁江山的他,告訴你什麼最重要
⠀⠀⠀⠀⠀⠀⠀⠀⠀⠀⠀⠀
相信正在讀這篇的你,知道伊斯坦堡有藍色清真寺,知道卡帕多奇亞有熱氣球,知道伊茲密爾有以弗所遺址💟 但是對土耳其的帝國歷史和歷代君王可能就比較陌生了!🧐
⠀⠀⠀⠀⠀⠀⠀⠀⠀⠀⠀⠀
放心~萊拉不會把以前高中那些看過就忘的世界歷史搬出來嚇大家😂 不會有恐怖的東西出現,所以請安心繼續閱讀🌿 萊拉只是想分享鄂圖曼帝國一位著名的蘇丹,他在自己寫的詩作中要告訴人們的一件事🌻 事情是這樣的:
⠀⠀⠀⠀⠀⠀⠀⠀⠀⠀⠀⠀
上週萊拉在寫一篇關於土耳其清真寺歷史文化、未來會收錄在新書中的文章前,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在收集資料,希望能對我所知道的故事作補充,其中,我特別關注16世紀的鄂圖曼帝國歷史!⚡️
⠀⠀⠀⠀⠀⠀⠀⠀⠀⠀⠀⠀
為什麼要深入研究這一段呢?🤓 因為16世紀由蘇萊曼大帝(I. Süleyman)統治的鄂圖曼帝國正走入它的巔峰時代,究竟有多麼「巔峰」呢?🏔 這位蘇丹在位期間帶領的艦隊稱霸了地中海、紅海和波斯灣,領土橫跨了歐、亞、非三大洲,最遠曾抵達今天的匈牙利布達佩斯!✈️
⠀⠀⠀⠀⠀⠀⠀⠀⠀⠀⠀⠀
這時期的鄂圖曼帝國除了在軍事、政治方面有所作為,在經濟、社會、教育和文化各層面也都全力發展中💪🏻 這位蘇萊曼大帝更是歷代蘇丹中,對文學、藝術和建築投入最多資源和心力的一位,大概就是贊助藝術家發展的大金主的意思🎨 所以當然要對此時的鄂圖曼帝國好好了解一番,才能寫出有深度有內容的文章!
⠀⠀⠀⠀⠀⠀⠀⠀⠀⠀⠀⠀
然而,以上都不是重點😂(萊拉沒在耍大家😆 先了解時代背景再進入主題比較恰當囉~)
⠀⠀⠀⠀⠀⠀⠀⠀⠀⠀⠀⠀
重點是這位熱愛文學和藝術的蘇丹還是一名相當出色的詩人💗 筆名叫「穆西比」(Muhibbi),意思是「愛人」,他時常透過寫詩表達他對信仰的觀點,以及對來自烏克蘭的皇后許蕾姆的愛意~😍
⠀⠀⠀⠀⠀⠀⠀⠀⠀⠀⠀⠀
當萊拉研究完蘇萊曼大帝的早年生活、戰事功績、改革理念後再讀他寫的一首詩,這之間的對比實在太震撼了~😱
⠀⠀⠀⠀⠀⠀⠀⠀⠀⠀⠀⠀
這位擁有大片江山(這裡就先不談美人了🤫),站在帝國全盛時期的蘇丹,竟然寫下這樣的內容,這讓萊拉更想在全球努力抗疫的今年,把蘇丹的這首詩分享給大家,它值得我們靜心省思,詩的內容是這麼寫的:
⠀⠀⠀⠀⠀⠀⠀⠀⠀⠀⠀⠀
「人們以為財富和權力是最至高無上的機運,但在這世上健康才是最佳的門道。人們所謂的君權,只是世俗的鬥爭和不斷的征討,崇拜真主(上帝)才是至尊的寶座、幸福的財寶。」
⠀⠀⠀⠀⠀⠀⠀⠀⠀⠀⠀⠀
(翻譯是以自己的理解而翻,與原文意思可能有用詞上的出入,歡迎指教)
⠀⠀⠀⠀⠀⠀⠀⠀⠀⠀⠀⠀
讀完後,不曉得你有沒有和萊拉一樣有種震驚的感覺,大家對這首來自500年前的蘇丹的詩作有什麼想法呢?🤓 你覺得為什麼這位打遍天下的蘇丹,會寫下如此詩作呢?那麼他所建立的豐功偉業⋯⋯又是為了誰呢?🌸
⠀⠀⠀⠀⠀⠀⠀⠀⠀⠀⠀⠀
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喜歡這首詩的話,也歡迎分享給家人朋友看喔~👍🏻 想要了解更多土耳其歷史文化的相關資訊,也歡迎參考萊拉放在下方的書單🥰
⠀⠀⠀⠀⠀⠀⠀⠀⠀⠀⠀⠀
照片地點:托普卡匹皇宮
⠀⠀⠀⠀⠀⠀⠀⠀⠀⠀⠀⠀
- - -
⠀⠀⠀⠀⠀⠀⠀⠀⠀⠀⠀⠀
查看萊拉書單:https://reurl.cc/V6Y39n
訂閱萊拉頻道:https://reurl.cc/mn9YG7
鄂圖曼土耳其全盛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做問卷抽織巾 【南南之隅 X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你聽過布爾丹( Buldan)嗎?這是一個距離臺灣超過 8,000 公里的土耳其小鎮,一個以棉紡手工業為主要產業的城鎮。鎮上的布爾丹織巾Peştamal 聞名遐邇,從希臘化時代的帕加馬王國開始,直到羅馬時期發展到最顛峰,那時便以紡織之都聞名,鎮上居民幾乎人人從事紡織工作。
17 世紀鄂圖曼土耳其時期的王室貴族過著奢華生活 ,布爾丹成為蘇丹王室貴族訂製華服衣裳的來源之一 ,當地師傅當時所製作的圍巾(shawls)、傳統服飾 (kaftans)及織巾樣式豐富多元,在貴族之間相當流行,那時候是土耳其各種織品發展的全盛時期,擁有史上最多元豐富的顏色、材質與設計款式。
而精妙的工法,一直延續至今日。不過今天也很少人知道的是,我們身上穿的衣服或褲子,雖然無法從標籤上看出來,但原料可是有很高的比例是 Made in Turkey。不知道吧!原來我們離土耳其這麼近!?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這次想帶讀者到土耳其的布爾丹小鎮,認識布爾丹與布爾丹織巾。在這之前,想先邀請大家填寫一份問卷,只要完成問卷,就有機會抽中布爾丹織巾組唷!
#填問卷抽布爾丹織巾這裡去: http://bit.ly/做問卷抽織巾
接下來我們會和南南之隅合作,推出一系列有關土耳其織巾以及土耳其的有趣歷史小故事,還請各位讀者鎖定粉專與 IG 唷!
活動時間:2019/01/19(六) - 02/01(五) 23:59截止
活動方式:填寫完成問卷並至南南之隅粉絲頁按讚,就有機會獲得布爾丹手工織巾組(一組2款),將於02/02(六) 抽出一名得獎者公布於本貼文內。
2/2更新:
得獎者 李昀
#填問卷抽織巾
#填問卷好過年
鄂圖曼土耳其全盛 在 一、單選題(1~25,每題1 分;26~55題 的推薦與評價
(A)蒙古人、巴格達(B)塞爾柱土耳其人、耶路撒冷(C)鄂圖曼土耳其人、君士坦丁堡(D)阿拉伯人、麥加B. 6、穆罕默德強調知識的重要,所以伊斯蘭政府普遍重文教,獎掖學術。 ... <看更多>
鄂圖曼土耳其全盛 在 傑菲亞娃土耳其愛情海文化之旅#伊斯坦堡蘇雷曼清真寺#鄂圖曼 ... 的推薦與評價
傑菲亞娃 土耳其 愛情海文化之旅#伊斯坦堡蘇雷曼清真寺# 鄂圖曼 帝國 全盛 時期蘇雷曼. ... <看更多>
鄂圖曼土耳其全盛 在 [問卦] 穆斯林都是弱國鄂圖曼土耳其分裂出來- 精華區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david190 (david)》之銘言:
: 不論是 伊朗 伊拉克 敘利亞 土耳其 一拖拉庫中東國家
: 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還沒分裂前的鄂圖曼土耳其 分裂出來的
: 我說這國家真的有夠腦殘
: 為何? 明明沒有那個屁股 卻要吃那個瀉藥
: 比如明明弱到一蹋糊塗 還要德國金援物援
: 竟然就加入了以德國為中心的同盟國發動第一世界大戰
: 想當然爾 一個弱國 甚麼科技也沒有 也沒甚麼科學家 及科學領域
: 只有領土大到嚇死而已
: 馬上就被清起來了 還被英國給入侵佔領了不少領土
: 現在這個來自原弱國中的 恐怖組織竟然串聯 沙烏地阿拉伯的金援 及
: 土耳其幫忙銷贓原油 竟然想要顛覆 兩次世界大戰為中心 歐美國家
: 幹~
: 現在腦殘沒藥醫嗎?
: 一個英國 真的要打 就夠把他們滅國幾十遍了 只是都沒有半國強國
: 想要犧牲經濟 發動大規模 國家型陸地及海鑑部隊 全國出兵剿滅弱國
: 真的爛戲拖棚阿
: 不曉得我這樣見解 你是否認同呢?
借這篇來聊一下土耳其近代史。
鄂圖曼土耳其一直到17世紀中後期為止都是歐洲基督教世界的一大威脅,沒有哪個國家
可以在一對一的情況下擊敗他們,即使鄂圖曼最後一位可稱得上明君的蘇萊曼大帝
(Suleiman the Magnificent)早在1566年就過世,繼任者多是庸碌之輩,但瘦死的駱駝仍
比馬大,鄂圖曼帝國在幾乎沒有什麼進步的情況下又穩穩的撐了一百多年,直到1683年第
二次維也納圍城失敗為止,此後鄂圖曼不再向外擴張,但起碼還守得住家裡。
到18世紀中期,陷入停滯的土耳其人終於被歐洲國家超車,俄軍在第五次俄土戰爭中總
算取得決定性勝利,奪下克里米亞半島和黑海的制海權,足以直接威脅鄂圖曼帝國的核心
地區,也才使18世紀後半的幾位鄂圖曼蘇丹願意發起改革。
鄂圖曼帝國的改革一開始仍著重於軍事層面,而最大的障礙便是禁衛軍(Janissary),
這些人原本是軍隊中的精銳,但在幾百年來變成了尾大不掉的軍事政治集團,朝廷中不少
高官都出身於禁衛軍,嚴重者甚至可以決定蘇丹的生死。除了這些既得利益者之外,大多
數的宗教界人士和貴族也反對改革,甚至不惜發動政變;加上鄂圖曼在歐洲的主要對手俄
國、奧地利輪番出手,使得最初的改革嘗試幾乎一事無成。
1808年,新任蘇丹馬哈茂德二世(Mahmud II)在混亂中上台,此時鄂圖曼帝國已失去了
埃及和北非,希臘不久後也獲得獨立;俄國和奧地利這兩大死敵雖然被拿破崙打殘,但
並沒有打算放過鄂圖曼帝國,東方還有個波斯虎視眈眈。
馬哈茂德在外交方面雖然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他消滅了盤據麥加、麥地納的內志
(Najd)王國,也就是現在沙烏地紹德(Saud)家族的祖先,奪下兩座聖城的控制權使鄂圖曼
在伊斯蘭世界中威望大增;隨後又在1826年發動兵變徹底剷除了禁衛軍的勢力,開始重組
新軍。最重要的則是始於1839年的坦志麥特改革(Tanzimat,這個字本身就有改革的意思)
,開始逐步將政府架構西化,準備制定憲法,推動民族與宗教平等之類,當然也遭到不少
反彈,使得坦志麥特改革的步調相當緩慢。
主導坦志麥特改革的青壯派官員多半都有留學經驗,受到民族主義的深刻影響,他們的
終極目標是要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並塑造「鄂圖曼人」的國家認同;但在民族主義爆走
的19世紀後半,要勉強融合鄂圖曼帝國境內文化、宗教差異極大的各族群,根本是不可能
的任務,而且當時蘇丹的影響力仍然不小,改革的效果很大一部份取決於統治者的態度。
1876年,阿布都哈米德二世(Abdul Hamid II)成為新任蘇丹,他在上台前是立憲派的要
角,但卻是在政變中獲得擁護而繼位,因而對當初拱他登基的立憲派權臣們相當提防。阿
布都哈米德一上任便立刻簽署憲法並召開國會,但如此榮景只維持了兩年就宣告變天。
1878年,阿布都哈米德以俄土戰爭爆發為由宣布解散國會,並開始整肅立憲派成員,同時
也轉而擁抱保守派,推行泛伊斯蘭主義,希望以哈里發的頭銜團結世上的穆斯林,讓鄂圖
曼帝國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中心。
由於蘇丹突然翻臉,許多期望繼續改革的青年多半逃亡國外或邊境,以青年土耳其黨
(Young Turks)這個團體為基礎,計畫推翻阿布都哈米德,恢復君主立憲政體,他們在軍
隊中具有不少支持者,尤其集中於馬其頓地區。1908年,青年土耳其黨人在邊境起事,暴
動隨即延燒到伊斯坦堡,迫使阿布都哈米德宣布恢復1876年的憲法,以青年土耳其黨人改
組為「聯合進步黨」投入國會,對抗以舊保守派組成的「自由黨」。
不久,自由黨人發動兵變失敗而遭到鎮壓,阿布都哈米德也在1909年遭到廢黜,聯合進
步黨大權在握,他們的「鐵三角」主導了鄂圖曼帝國在一戰前後的政策,這三人分別是大
維齊爾(即首相)塔拉特‧帕夏(Mehmed Talaat Pasha)、參謀總長恩維爾‧帕夏(Ismail
Enver Pasha),以及海軍大臣傑馬勒‧帕夏(Ahmet Cemal Pasha);而蘇丹穆罕默德五世
(Mehmed V)不過是個橡皮圖章。
在這個時間點上,巴爾幹半島上的塞爾維亞、保加利亞、蒙特內哥羅、希臘四國在俄國
協調下組成了巴爾幹同盟(Balkan League),準備將鄂圖曼帝國趕出歐洲,當時鄂圖曼帝
國仍然統治著現在的阿爾巴尼亞與希臘北部(馬其頓地區)。1912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
發,隨即以土耳其的大敗收場。加上在利比亞的失敗,青年土耳其黨一度被趕下台,但立
刻又在恩維爾的率領下重新掌權,並投入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由於分贓不均加上奧匈帝國從中作梗,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在1913年隨即上演,希臘、塞
爾維亞、蒙特內哥羅聯手圍毆有奧匈撐腰的保加利亞,土耳其和羅馬尼亞也趁亂跑來落井
下石,這場戰爭讓鄂圖曼帝國搶回了亞德里亞堡(Adrianople/Edirne),這座城市是扼守
伊斯坦堡的關鍵重鎮,恩維爾也因收復這座大城而使他的威望水漲船高,一度被稱為「小
拿破崙」。
兩次巴爾幹戰爭的另一個影響則是保加利亞在一戰中的態度,雖然他們是斯拉夫人,但
因為和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的衝突不斷,反而被奧匈帝國拉了過去(奧匈和塞爾維亞正在
爭奪波士尼亞地區)。為了報巴爾幹戰爭的一箭之仇,使保加利亞在一戰中選擇了同盟國
一邊。
土耳其與德國之間的交情始於1878年的柏林會議,當時德國為了阻止俄國取得君士坦丁
堡而站在鄂圖曼一方;而兩國為了牽制英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也開始推動「3B鐵路」(柏
林、拜占庭、巴格達)的修築,這點讓英國非常感冒。而當土耳其的宿敵俄國與德國的宿
敵法國越走越近,德、土兩國的關係自然也逐漸熱絡。
由於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英國也從未放棄爭取土耳其當盟友,掌政的恩維爾
雖然押寶德國會在即將爆發的大戰中勝出,但也沒有把話說死,除了俄國是篤定的假想敵
之外。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土耳其也在這一天向德國提出成立同
盟的計畫,德國欣然答應,反而是恩維爾到最後一刻仍遲遲不願簽署。最終將土耳其推向
德國的反而是英國,兇手正是邱吉爾。
當時土耳其正委託英國建造兩艘軍艦,在戰爭爆發當下已經完工,進入測試階段,土耳
其海軍都已經派人到英國準備接艦回國了。沒想到戰爭一爆發,海軍大臣邱吉爾立刻下令
「徵收」這兩艘軍艦,將其編入皇家海軍;土耳其方面幾乎氣炸了,在8月3日正式宣布與
德國建立同盟,但實際上沒有對任何國家宣戰。
就在這個時候,被困在地中海的德國戰鬥巡洋艦哥本號(Goeben)與輕巡洋艦布勒斯勞號
(Breslau)居然奇蹟般的躲過了英法兩國的包圍網,開進了伊斯坦堡。為了爭取土耳其的
支持,德國立刻宣布將這兩艘軍艦送給土耳其,取代那兩艘被英國幹走的軍艦,這個舉動
讓土耳其全國欣喜若狂,立刻宣布總動員,對協約國發動「聖戰」。
雖然土耳其海軍(主要是那兩艘德國船)封鎖了俄國在黑海的活動,但除此之外的表現只
能以悲劇形容。在恩維爾親自主持的高加索戰線,俄軍由於兵力不足只能選擇消極防守,
但土耳其軍居然在毫無準備下強行翻山而來,尚未交戰就損失了三成戰力,剩下的殘兵敗
將也被俄軍輕易消滅。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土軍雖然一度威脅蘇伊士運河,但沒多久
就被英軍和英國武裝的阿拉伯部隊痛擊,在1916年之後已被逐出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島,
巴格達也在1917年被英軍攻陷,土耳其人只能把氣出在亞美尼亞人和亞述人身上。
雖然協約國在1915年發動了加里波利(Galipoli)之戰,試圖一鼓作氣攻占伊斯坦堡,但
因指揮不當,反而被釘在灘頭長達11個月,只能灰頭土臉的撤退,並讓海軍大臣邱吉爾丟
了官,還是個小營長的凱末爾(Mustafa Kemal)則當上了英雄。
以青年土耳其黨人為核心的政權隨著土耳其在一戰的失敗而垮台,鐵三角分別逃往國外
流亡,塔拉特和傑馬勒不久就遭到亞美尼亞人刺殺身亡;而神奇的恩維爾先去了德國,搖
身一變成了共產主義者,並轉往蘇俄活動,他抵達中亞後又成了大突厥主義者,打算領導
中亞的突厥人對抗蘇俄,於1922年在塔吉克境內陣亡。
鄂圖曼土耳其在一戰後的狀況和當年的拜占庭帝國有得比,在色弗爾條約(Treaty of
Sevres)中,土耳其在歐洲的領土割到只剩伊斯坦堡一座城,在亞洲部分除了安卡拉周邊
之外,幾乎都被各國劃成勢力範圍,連庫德族都差點獨立成功。除了英法兩國之外,最
爽的國家當稱拿到整個愛琴海海岸的希臘,以及取得安納托利亞東部的亞美尼亞。
在這個時候跳出來的便是凱末爾,由於伊斯坦堡的蘇丹遭到英國控制,凱末爾遂率領支
持者在安卡拉建立政權,成為土耳其的實際統治者,隨後又擊敗了有英、法支持的希臘軍
隊,在1922年正式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將末代蘇丹穆罕默德六世(Mehmed VI)廢黜後驅逐
出境,自己成為土耳其共和國的首任總統,建立一黨專政制度,在任長達16年,1934年時
又受封為土耳其的國父(Atatürk)。而鄂圖曼蘇丹的後代至今仍居住於美國。
--
第1話 似乎在榜上有名的樣子... 第7話 你能為昔日的同學歡送嗎?
第2話 那真是太令人期待了 第8話 我,真是個笨蛋
第3話 已經沒什麼好害怕的了 第9話 那樣的事(延畢),我絕不允許
第4話 期末、論文,都是存在的 第10話 再也不依賴研究計畫
第5話 怎麼可能會寫不出來 第11話 最後留下的口試
第6話 開天窗絕對很奇怪啊 最終話 我最好的教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17.9.13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47870634.A.A6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