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們會中年,都希望還有一份工作]
我演講的場次不多,今天上午這一場,我倒是一口答應。主題是鼓勵企業雇用中高齡者,我只問了一個問題,誰來聽講?對方說是企業主﹑人力資源主管,以及部門用人主管,我心裡閃過一個念頭:
「終於讓我逮著機會﹗哪有拒絕的?」
練兵千日用在一朝,我就等這一刻,要跟這些掌握用人生殺大權的關鍵人物親自說明,用中高齡者是他們的使命,以及責任﹗而且不只是錄用,還要協助員工儘量保住工作,不要輕易失業,因為—
一旦失業,中高齡者要再就業真的困難﹗
所以最好不要淪落到失業的地步……否則必須面對「求職下流化」四個現象:
💚1.去專業化:
很難再回到本來的專業職,知識﹑技能與經驗一夕化為烏有,一概不被承認,甚至被認為是包袱。
💚2.非典型化:
很難再找到編制內的全職工作,等著他們的多半是兼職﹑時薪﹑派遣﹑外包等職務,職涯變得不穩定,容易成為流浪工作者。
💚3.薪水下滑:
很多中年人的薪水加不上去,便想求職,可是面試後都來問我:「外面是不是很不景氣?」其實不是,而是比起年輕人,他們「又老又貴」而不自知。
💚4.職位降低:
很難再回到原來的職位,因為中高階主管的位子本來就少,而且很少流動,很少出缺。還有,這種位子用的多半是老闆信任的人。
再來看勞動部的調查,會發現上面這四個下流化現象,會造成中高齡求職困難,像是—
💚求職困難原因第一名:82%卡在年齡太大的問題上
💚求職困難原因第二名:55%卡在薪資無法令人滿意
💚求職困難原因第三名:32%卡在職位不如預期上
一名社會新鮮人初次求職,平均花2個月,中高齡者卻長得多,65%花了15個月才加入勞保,足足6倍有餘﹗另外35%呢?極有可能找到的是不具勞保的黑戶工作,或找太久到最後成了怯志求職者,索性不出來求職了﹗像這類不求職的人口,是不計算在失業率裡,這也使得失業率嚴重被低估。
說這麼多,我的用意是在強調一件事,千萬不要讓自己失業,中年人沒有負氣離職的資格,只有委曲求全的條件。當然,中年失業不完全錯在自己,很多情況是外在因素所逼,比如產業更迭﹑市場競爭﹑企業購併,甚至上下兩代接班,新主子會逼走一批老臣,因此非戰之罪的比例不低,不必過度歸咎於中年人。
再從統計數字來看,馬上就能感受到一個台灣就業市場的問題:對中年人極度不友善。我經常講課問在座的聽眾,台灣平均幾歲退休?起初一面倒,都說65歲;直到我講了2萬名學員之後,現在比較有人會答58歲。這個數字上的出入,說明什麼?大家想的是65歲退休,卻在58歲退,是非志願的結果,也就是—
被逼退﹗
這是2016年的數字,當時日本是69歲退休﹑韓國是72.9歲,所以我真心感到台灣的企業在雇用員工上未善盡社會責任,遠不如日韓兩國。不僅於此,太多的統計數字都證明,在照顧員工上,台灣的企業做得太差﹗從以下兩個數字即可知道:
💚台灣經濟成長的GDP在1997年之後,越來越多落入企業的口袋裡,員工分到的比例越來越低。現在企業拿走51%,1,100萬上班族才分得46%。
💚台灣上班族的固定薪占薪資的64%,低到成為亞洲第一﹗也就是說企業不只薪資凍漲16年,拿走大半利潤,還讓員工的薪資不穩定,靠變動薪度日。
我並不是要鼓吹勞資對立,可是統計數字看多了,心很悲涼﹑很氣憤。其他國家的企業,目的也是賺錢,他們面對的困難與競爭不比台灣少,為什麼他們做得到,而我們的企業這麼貪婪與苛刻?是不是因為台灣最美的風景,是善良的台灣人?這是欺負人哪﹗
這是我答應這場演講的源由,在座的不論人資或主管,也都是員工呀﹗如果大家有這個覺醒,有使命感一點﹑積極作為一點,一定能夠改變這個就業市場,幫助中高齡者安居樂業,防範於未然,不至於鬧到失業地步,再來困難求職。換個角度來看其他員工失業,不也在預演自己的未來嗎?
在演講起初,我問這些聽眾,中年求職困難最主要是因為以下哪個?結果態度不佳是第一名,其次是工作技能跟不上,還有人說健康體能﹑薪水太高﹑職位不合,至於年齡太大則很少人舉手。這說明什麼?我們對中高齡者隱藏著歧視,包括刻板印象,卻毫無自覺。
Mobile 1是很多科技人在上面的論壇,有人問,如果你是老闆,要不要用中高齡?討論熱烈,卻幾乎一面倒:
不用﹗
第一名理由也是指稱中高齡者態度不佳,說他們老油條,偏偏能力差,還想要高薪與當主管,結論主要是這個:
「中高齡不是資深,而是落伍與不更新。」
這當然有部分事實,難怪年輕人看不慣中高齡者。固然中年人要自我檢討﹑與時俱進外,企業也要提供升級與轉型上的協助,千萬不要讓員工10年或20年固守同一個領域﹑同一個職務﹑同一個技能,最後成為「房間裡的大象」,龐然大物卻被視而不見,失去亮點,最後被棄之如蔽屐,造成企業與員工雙輸。
企業可以做什麼?比如:
💚跨部門專案
💚輪調制度
💚職務再設計
💚轉型培訓
我們每個人都會走到中高齡,都希望老而有所用,因此為現在的中年人盡一份心力,積極開拓出職涯的可能性,等於為自己的未來鋪路,最終受益的是我們本人,何樂而不為?
本文讀了受益,請留言+1
「部門離職率計算」的推薦目錄:
- 關於部門離職率計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部門離職率計算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部門離職率計算 在 李河泉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部門離職率計算 在 Re: [發問] 離職率的計算- 精華區HRM 的評價
- 關於部門離職率計算 在 離職率計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部門離職率計算 在 離職率計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部門離職率計算 在 年離職率計算方式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部門離職率計算 在 這樣的費用是可計算的,一般相當於離職員工全年 ... 的評價
部門離職率計算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昨天美國就業數據有讀者留言
覺得為什麼非農高於預期但失業率不降反升
剛好早上看了Cathie Wood新的影片也討論了這個問題
加上我自己一點心得分享
這次非農主要還是休閒旅遊等服務業的營運回溫(+34.3萬)
帶來更多人力的需求
另外一個主要貢獻的部門則是政府就業,增加18.8萬
所以私部門就業仍有望跟著經濟復甦持續成長
昨天也有提到,目前勞參率仍低61.6%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在疫苗普及率高加上九月學校開學與300元的失業保險到期
推動現在未回到工作崗位的人開始動作
平均時薪比上月成長0.3%,增速低於前兩個月
各產業別的平均時薪其實變化差異頗大
在人力短缺的情況下,許多企業提高時薪吸引雇員
休閒與酒店業薪資比上月就成長2.3%
大家擔心的通脹包括原物料與人力成本的轉嫁
價格是否持續上漲在未來會仍是主要觀察的方向
每小時平均工時的下滑
六月每周平均工作時間減少0.1小時至34.7小時
其中製造業的平均工時減少0.2小時,在這次的數據月增也趨緩
像汽車或建築業的就業下滑可歸因於物料短缺
但對於當前消費需求,存貨等供不應求的情況來看有點弔詭
不過單一個月的數據無法代表趨勢,可以關注接下來的數據表現
回到失業率自上個月的5.8%上升至5.9%
失業率與就業兩個數據本來就不一定完全一致
與五月相比,六月新增16.8萬失業人口
其計算方式包括剛被解雇、也包括自願離職正在找新工作的人
有可能是愈來愈多人想要換工作而使失業率上升
除此之外影片還有提到國債收益率的下滑
影響的因素與其他重要的數據討論
消費由商品轉向服務
耐久財的消費減少、儲蓄率的下滑等都是可以觀察的指標
提供我們未來市場變化的線索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留言影片摟
部門離職率計算 在 李河泉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No.2136〈「疫情雖未停息,至少線上學習」-李河泉老師首度推出線上課程〉
疫情期間無論異地辦公或在家工作,
保持距離是最好的應對,
無論環境如何侵襲,
絕對不能放棄學習,
線上課程就是最好的學習。
千呼萬喚,
李河泉老師終於和商周攜手合作,
推出了線上課程:
【跨世代溝通術 / 30招化解Z世代領導痛點】(一套$1350,十集,共100分鐘)
(今天看到Po文有好康,請看到最後)
課程簡介影片:
https://m.youtube.com/watch?v=Pe8lSvBm3p8&t=44s
線上課程總共10集,每集10分鐘
(只有重點,絕無冷場)
上過或聽過河泉老師都知道,
老師講話的速度很快。
一集只有10分鐘的時間,
必須講出「一定有用的內容」,
這樣的課程濃度和含金量,
是一般實體的課程無法做到的。
誇張的是整套價格只要$1350/套,
河粉都知道老師公開班的課程價格,
就知道這個便宜不拿實在可惜。
10堂課內容包括:
..................................................
一、新世代不知道要什麼,如何用「爽點、癢點、痛點」降低離職率?
新世代自主性高,也帶來「離職和流動率高」,主管們如何「三點不漏」滿足他們?
..................................................
二、他們多是句點王,如何拿出「三錦囊」應對不被句點?
「講一句回一句」是新新人類的習慣,也是許多主管或父母的困擾,有三個錦囊妙計可以用?
..................................................
三、只求完成不求做好,如何「交心三招」讓新世代把任務執行到位?
年輕人常說「我有做啊,我又不是沒有做!」事情的成效卻讓主管跳腳,如何用三步驟讓他交心?
..................................................
四、如何用「三招九式」讓新世代犯錯後,知錯認錯並徹底改善?
事情或許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主管要拿出什麼招式讓這些年輕人知道「公司要的是什麼?」
..................................................
五、善用三個關鍵時機,讓你讚美收服對方
傳統的「公私分明」界線逐漸模糊,主管該如何用「讚美驅動法」帶這些年輕人?
..................................................
六、新世代群起抗爭,該如何用「圈地溝通法」化解衝突?
我常告訴主管:「部門有個Line的群組,但是年輕人有個沒有你的群組」,主管該如何「圈地溝通」化解自己被孤立的狀態?
..................................................
七、面對缺乏企圖的他們,如何運用「屬性激勵法」把哈士奇激勵成狼?
年輕世代不是沒有企圖,只是和「大人想得不一樣」,怎麼去掌握激勵的「關鍵密碼」?
..................................................
八、與新世代意見不合時,如何「帶人帶心」聰明達成共識?
現在的年輕人有主見想法,根本聽不進大人的建議,那該怎麼辦?
..................................................
九、年輕人時間管理差,如何「根據他們的手錶」讓新世代準時交件?
年輕人不是沒有時間觀念,是「有他們自己的手錶」,怎麼配合他們的手錶?
..................................................
十、新世代眼高手低,「終極三招」應對之道?
有想法和企圖心是應該的,但是怎麼樣「化敵為友」讓他們願意「共體時艱」?
..................................................
【好康來了】
線上課程(為了統計點數,請一律由此點選購買,否則點數不予計算)
https://bit.ly/3fsSJ8M
本週剛好成立了line@官方帳號,
也是老師回饋大家的最好時間,
(還沒加入的河粉請盡快加入)
老師官方的Line@
https://lin.ee/yzLv3WU
原本購買李河泉老師的線上課程,
已經是還不錯的學習,
但是加入line@之後累積點數,
「今天6/3開始購買可以獲得10點」(如圖片)
只有這樣了嗎?
注意、注意、注意
今明天6/3~6/4兩天購買可以獲得
「點數加倍送,買一套變成10+10點=20點」
「點數加倍送,買一套變成10+10點=20點」
只有今天和明天6/3~6/4,
簡單地說,
會員180點(9張河粉白金優惠劵),
就可以換老師一堂7個小時的公開班課程(原價$12,800),
這兩天許多河粉一加入就拿到了20點,
今天購買線上課程再得到20點,
至少就有40點,
距離老師的免費整天課程更進了一步。
當然,
線上課程的帳號密碼是一人一套,
如果你身為主管或前輩,
在疫情期間,
想順便買幾套送給同仁和親友,
那就….........
整理一下吧
*取得LINE@(10點+10點)的步驟整理如下:
一、只購買1套者:
1、為計算點數,請直接連結
https://bit.ly/3fsSJ8M
(自行搜尋商周網站進入者,無法統計故不核發點數)
2、購買完成後請截圖證明
3、提供截圖給LINE@小編
4、獲得10點+10點( 6月4號晚上11:59前有效)
二、購買2套以上者:
1、請先進入LINE@告知小編購買套數
2、確認購買數和點數
3、根據小編提供連結進入購買
4、購買完成後請截圖證明給LINE@小編
5、LINE@小編確認並給予點數
特別聲明:
團購者請「一律直接」洽LINE@的小編,
並且從小編取得連結網址
先行確認之後才能購買,
也才有點數的計算,
如果團購之後才來找小編,
「之前先買的點數不予計算」。
LINE@的點數遊戲規則,
只是老師對粉絲的貼心,
各位認真去換算,
就會發現「一邊學習,一邊多拿利息」。
即使沒有點數,
大家還是過著一樣的生活,
但是有了點數,
就算是目前困境之中一種小小的樂趣吧。
今天星期四
老師難得推出線上課程
也希望所有河粉都能支持
各位河粉早安
PS. 老師推出線上課程也請所有河粉協助分享
部門離職率計算 在 離職率計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国际通用的离职率的计算公式为:离职人数/((期初数+期末数)/2)离职率大于100%也是正常数值,说明该期人员流动总数已大于员工总额,并不代表全部员工离职。 如何计算离职 ... ... <看更多>
部門離職率計算 在 離職率計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国际通用的离职率的计算公式为:离职人数/((期初数+期末数)/2)离职率大于100%也是正常数值,说明该期人员流动总数已大于员工总额,并不代表全部员工离职。 如何计算离职 ... ... <看更多>
部門離職率計算 在 Re: [發問] 離職率的計算- 精華區HRM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nadmi (nadmi)》之銘言:
: 分母數字是[當月所有在職過的人數(至少上一天班)],而不是平均人數
: 這樣在加總時才能互相吻合。
: 所以我開始要我們廠直接用總人數來統計運算,而不是平均人數
(借一下n大的文,純粹好奇提出疑問而已,千萬別見怪)
假使A部門月初10個人,結果10個都離職了,進來一批新的10個人,
若以總人數的算法,離職率會變成只有50%!
整個部門都已經換過一輪了,結果離職率只有50% !!? 顯然這數字不太像是"離職率"
以下來談談幾個人力耗損指標計算方式,
一般來說,人力耗損指標可以作為管理上運用,也是人力規劃需考量的要素之一。
一、離職率 vs 流動率
離職率一般是指人力耗損指數(Labor Wastage Index,LWI),
跟流動率(Labor Turnover Index,LTI)算法有點不同。
1.離職率 = (同一期間離職人數/平均人數) *100%
2.流動率 = 〔(同一期間離職人數+新進人數)/平均人數〕*100%
看得出差別在哪吧?流動率有將新血的人數算進去,較能貼切表達"流動"的概念。
但實際上...流動率用處不大就是,知道定義就好 ^^;
二、離職率 vs 留任率
但光看離職率也有缺點,就是區分不出某一職位是單次離職或多次離職,比方說:
狀況A: A部門10人,其中9個人離職,且皆已補充 ==========> LWI=90%
狀況B: B部門10人,其中1個人離職,但該職位卻補充了九次 ==> LWI=90%
兩個完全不同的狀況,但離職率卻都等於90%。
因此,此時若搭配人力穩定指數(Labor Stability Index,LSI),則較能看出差異
3.LSI(或留任率,Survival Rate)= (一定期間後仍在職人數/原在職人數)*100%
此算法只管出、不管進,
依此計算方式,A部門的留任率將是10%,而B部門留任率則是90%
LWI 與 LSI 搭配使用,好處就在這 :)
三、服務期間內分析(Length of Service Analysis)
當然,如果是全公司只算一個單一的離職率指標,那顯現出來的意涵其實不大,
所以一般還會進行層別分析(如部門別、職位別、職務別),
以人員類別為縱軸、服務期間為橫軸,計算其離職率。
範例如下(數字為離職人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離職 平均 離職
人員類別 <3月 3-6月 6-12月 1-2年 3-5年 >5年 總人數 員工數 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人員 5 4 3 3 2 3 20 200 10
間接(非主管) 15 12 10 6 3 4 50 250 20
間接(主管) 20 10 5 3 1 1 40 100 40
Total 40 26 18 12 6 8 110 550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樣的情況,可以把離職率改成留任率(數字為留任人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有 年 底 仍 在 職 (原有) 員 工 數 五年留
部門或工作 人數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任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40 35 28 26 22 20 50
B 32 25 24 19 18 17 53
C 48 39 33 30 25 23 48
D 38 32 27 24 22 19 50
E 42 36 30 26 23 21 50
平均在職率 100% 83% 71% 62% 55% 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半衰期(Half-life Index)
最後一個要提到的就是半衰期,例如上表,到第五年剛好員工數剩下50%,
其半衰期就是5年。
(可以做什麼用呢???別問我....我也不知道...)
五、總結:
以上講了那麼多,其實說真的,有沒有搞清楚,不是那麼重要啦
(這樣講會不會扁...浪費諸位看倌的時間 ^^;)
只是重點是,身為一個HR,站出去一講話,就是要讓人家顯得專業嘛!
雖然沒什麼實用價值,但搞清楚後總是感覺比較專業咩 (....光速逃)
-FIN-
(以上資料參考:工作分析與企業人力資源規劃,作者:段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3.70.167
... <看更多>